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抗战烽烟
抗战烽烟txt下载

第311章 争吵不休 急令调人

    第311章    争吵不休  急令调人

    林安县县城西南。水河村。村西打谷场。

    于根山、韩大刚组成坚决反对派,政委、参谋长、黄忠德组成坚定支持派,两派就目前相持阶段复杂多变的战争局势与补充团屯兵驻守水河村艰难险恶的现状,对在林安县县城里建立隶属补充团的秘密情报交通站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展开了研究讨论。两派主张不同、设想各异,各说各的理,都说得有道理,却又都说得不全面、有缺陷,双方据理强辩、激烈争吵,吵得脸红脖子粗的,还是谁也说不倒谁,一时陷入僵局。

    政委挥挥手示意大家停止争吵,五人都安静了下来。

    政委拎起瓷壶给每个人的碗里倒水,语气缓和坚决地说:

    “同志们,我是八路军补充团的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我有最终决定权。现在,我郑重宣布,尽快在林安县县城里建立情报交通站。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就不再啰嗦赘述了。韩大刚同志,你是在县城里长大的,本乡本土应该熟悉各种情况,就由你从侦察连里挑选得力的战士组建情报交通站,你担任站长。”

    “我反对。政委,你的设想行不通。”韩大刚否定地说。

    “你反对?为什么?有什么困难吗?”政委问道。

    “不是有没有困难的问题。政委,我是从小在县城里长大的本乡本土人,但是侦缉队和伪军里也有很多是在县城里或是周边乡镇村长大的本乡本土人,认识我的人太多了,知道我参加了八路军的人也太多了。我进了县城出不了一天就会被人认出来,我怎么出去侦察、活动啊?”韩大刚解释说。

    “嗯,你说得有道理,这确实是你的劣势。韩大刚同志,你完全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可以利用你认识侦缉队、伪军的条件开展工作嘛。外出活动时乔装改扮就应该没问题。”政委建议道。

    “我反对。政委,建立情报交通站是军事行动,我是补充团团长、军事主官,我才是可以做出军事行动最终决定的唯一人。这件事情暂时放弃,不要浪费时间讨论了。”

    “不能放弃!情报交通站必须尽快建起来。”参谋长说。

    “是的,必须尽快。团长、韩副团长,建立情报交通站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刚才我们都已经反复多次地谈论过了,你们两位也表示赞同,怎么现在还要反对呢?”黄忠德问道。

    其实,根本不用任何人的提醒或者告知,于根山、韩大刚深谙补充团尽快在县城里建立情报交通站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他们俩人心里明白这件事情根本用不着补充团派人去做,自然会有人自动自觉地去做,并且有条件、有能力做得更好。或者可以说,情报交通站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补充团再派人去做纯属多余,搞不好还会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但是,坚决反对参谋长提出建立情报交通站的真正理由,于根山、韩大刚实在不能现在说出来,只能以目前财力物力欠缺为借口说时机还不成熟、条件还不具备。

    “团长、韩大刚同志,建立情报交通站不仅仅是一项军事任务,更是一项紧要重大的政治任务,财力物力欠缺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困难,难道我们因为有困难就要退缩、甚至放弃不做了吗?我们的党和人民军队就是在艰难困苦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一步一步走过来发展壮大的。我们遇到过的困难还少吗?以后还会遇到更多,我们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一定会克服战胜所有的困难。所以,情报交通站必须尽快组建起来。”政委坚决地说。

    “不行!不能建!我坚决反对!”于根山态度坚决地说。

    “团长,你为什么要这么固执倔强的坚决反对呢?简直是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团长,上级组织、师旅两级首长为什么要我们补充团远离根据地而面对强敌、孤军驻守在抗敌最前线的水河村?这肯定是军事战略方面全局性的重大部署,一定会有重要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去执行,只是目前时机未到。现在,我们补充团已经扩充发展到了两千多人。但是,我们极其缺少武器弹药、医药和手术器械、缺少粮食和被服等必备物资,更没有及时搜集侦察敌情、传递情报的相对安全通畅的渠道。不夸张地说,现在的补充团是缺枪少弹、缺吃少穿、缺医少药、敌情不明两眼一抹黑啊。要尽快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尽快建立我们自己的情报交通站。”黄忠德有条有理地分析说。

    黄忠德的分析阐述得到了政委与参谋长的认同和支持,于根山、韩大刚心里非常认同,一时缄默,无言以对。

    “黄主任分析得精辟透彻、说得现实在理。团长、韩大刚同志,你们两位还要反对吗?”政委问道。

    于根山扭头看了一眼低头思考的韩大刚,挠挠头说道:

    “是,我承认,黄主任分析得都对、说得也都对。那不是、那不是平原地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给我们送来过大米白面、活猪、活鸡吗?还有布匹这类的生活物资,山里的乡亲们也给我们送来过粮食和牛羊啊。我估摸着,这两天又会送过来一批。所以,我认为没必要再去费时费力的组建情报交通站啦。”

    “团长,你这种小富即安、随遇而安的思想是最要不得的,而且没有一点警惕性。我们是收到了几次部队急需的、宝贵的粮食和物资,确实起到了缓解补充团极度困难的作用,我相信以后还会收到。但是,团长你想过没有,这些粮食和物资都不是我们通过地下党的组织系统发动广大群众征集买来的,几次给我们送来粮食和物资的那些人的真实身份我们并不了解。可疑的是,在目前频繁残酷的战争期间,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养得起猪牛羊吗?大洋出手一送就是一千块啊。团长,你不觉得这里面有疑点吗?”

    “这?这?那?”于根山被问得瞠目结舌,尴尬得无言以对。他心里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不能说出来。

    “团长,不在县城里建立情报交通站,日伪军情报、武器弹药、医药怎么能搞来呢?”参谋长问道。

    “这?这?”于根山又被问得无话可说。

    “政委、参谋长,在县城里建起来了情报交通站就一定能搞到日伪军的情报、武器弹药和医药吗?”韩大刚反问道。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一定能搞到,但是希望还是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总比无所作为要好得多吧。”黄忠德说。

    “你们说得都对。这些事情有方济仁帮我们去做不就行了吗?我们何必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地去做呢?”于根山终于沉不住气、一不留神提到了方济仁。

    “方济仁?他身上的疑点太多了,除了我们知道他是冀西地区数一数二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儿子、过去的国民党少校军官,他还有什么身份我们并不知道,他现在的真实身份也还没有调查清楚。方济仁是我们重点监察和防范的可疑之人。怎么能靠他这样的人呢?”黄主任忿忿不平地说道。

    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匹快马狂奔而来,跑到于根山的身边。两名师部通讯员翻身下马,走到于根山面前立正敬礼后取出一封信递给了于根山。

    “于团长,师部紧急调令。”通讯员喘气说道。

    于根山打开信一看,大吃一惊,大惑不解地说道:

    “啊?调方济仁立刻去师部报到?这?这?这是怎么回事啊?师首长怎么能这么干啊?这不是挖我墙角吗?”

    “于团长,方济仁在哪里?马上跟我们回师部!”

    政委、参谋长、黄忠德、韩大刚都大惑不解的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