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十三皇子 > 全文阅读
十三皇子txt下载

    和梁庆想法相同的吴县老百姓还有许多,他们也在心里把这一个年轻人当做了自己的恩人,自己的亲人。照现在的情形看,如果有人做出对吴县不利的事情,也许不需要杨云发话,老百姓们都会主动地团结起来,誓死捍卫这片土地。

    大量的病人病情好转,大大降低了吴县老百姓对这次瘟疫的恐惧。患病的人越来越少,县衙解除了让老百姓们待在家里的禁令。

    大家纷纷走出家门,努力行动起来。因为这一次的瘟疫,好多人家里没有经济收入,家里已经入不敷出了。幸好县衙时不时的还会拿出粮食,搭建粥棚,使得整个吴县没有一个被饿死的百姓。

    这一点让吴县老百姓感觉十分幸运,因为这次瘟疫,已经传播到吴县周边几个县城,这些县城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病死,还有因为贫穷饿死的百姓。

    现在终于解除禁令可以出门啦!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为生计奔波, 要把前一段时间的损失补回来。

    “唉!老啦,老啦,身体不行呐!没想到病的这么重,我以为这一次 会去见阎王爷了,没想到还能捡回一条命。”病情得到控制的郭龙,见吴王殿下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到医馆来看望自己,心里十分感激,但却没有说出来。

    “呵呵,您可是我们吴县的支柱啊!就算阎王爷亲自来,我们也要和他拼一拼,将你从阎王爷手里夺回来。”杨云笑着说道。

    “郭爷啊!我们县城十分需要您,您老生病这一段时间,可把我给累坏啦!你老要快点康复,钟某也得找个机会偷偷懒啊!”一旁的钟文睿笑着说道。

    在这一次的瘟疫中,杨云十分满意自己势力中最核心的这几个人。在危险面前,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想着要逃离吴县,一直努力团结在杨云身边,帮助吴县的老百姓摆脱病魔的折磨。

    有的跑上跑下,帮助县衙收集药材,有的在医馆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为生病的老百姓服务。还有的积极的劝说,县城中的老百姓,让他们待在家里不要随意外出。

    通过这一次瘟疫,吴县的老百姓对县衙的中官员们更加信任了。在他们心中,只有现在这一批官员才真正叫做“父母官”。他们和以前那一批中,终日里只知道收集民脂民膏,不想着好好帮助百姓的官员的确不一样。

    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在所有人的一起努力下,局势得到明显的好转。虽然生病老百姓越来越多,现在除了还有几百重病病人之外,绝大多数染上瘟疫的老百姓,都恢复了健康。

    这一切让吴县的老百姓们十分高兴,特别是一些老人,他们见得多。知道以前,对于老百姓而言,瘟疫就是灾难,往往面临着,整村整村的人全部死亡。

    没想到这样打了一次灾难吴县才死去了几百人。除了一些抵抗能力实在太弱而死亡之外,大多数人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这可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的现象啊!

    这一切,都拜这个年轻人和他手下的一帮人所赐。许多吴县百姓都把杨云当作自己家的恩人,当做他们心目中的神。

    不知什么时候起,在一些吴县老百姓的家里,开始有了一尊长生佛的佛像。而这佛像所塑之人不是别人,正是白莲教主杨云。

    许多家庭,家里人早晨起来,都要在这尊长生佛像面前拜一拜。期待这位白莲教主长生不老,永远庇护走吴县的老百姓。

    “回去!回去!再不回去的话我们就要放箭啦!”在吴县与其它各县的交界处。这一幕情景又发生了,许多逃难的老百姓,想要越过两县交界处,到一个他们认为相对安全地方。

    这一幕情景十分相似,但是老百姓们,想到达的目的地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最初是吴县生病的老百姓,拖儿带女,想要离开吴县到周边过旋去躲避灾难。

    但是现在,这一切完全倒了过来。吴县周边各县城,虽然不断的严防死守,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被瘟疫传染了。

    这几个县,可没有杨云这样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领袖,也没有如杨云手下这一帮,不畏艰辛,愿与为民请命的官员。当然最主要的是是他们没有,像吴县这样一个医术精湛,神通广大的白莲教主。

    所以这几个县的瘟疫,从最初爆发的几个人,慢慢的开始蔓延起来。最初,由于得病的人比较少,所以传播速度十分慢。但是随着染上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瘟疫在各个县城中,开始飞快的爆发起来。

    从最初的一两个人,到十几个人,到现在发展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都染上了这种,让老百姓们感到绝望的疾病。

    各县的官员们无可奈何,只得都采取了,一些最激烈的手段。把得病的老百姓赶到山里 让他们自生自灭。或者是赶出自己县境内之外。只要自己县的老百姓不染上这种疾病,让他们去其它地方传染吧。

    还有一些狠得下心的官员们,甚至把重病病人,围在一起活活的烧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些人身体上的疾病给彻底消灭。

    在这样的情况下,得病的病人不可遊避免地受到县城中所有人的歧视。包括自己的亲人都不敢与他们接触,于是乎逃到外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时有消息传来。说吴县这地方。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好多人通过县衙给他们准备的中药,已经治好了,这种难缠的疾病。听到这消息,各县生病的老百姓在各县县令的默许下,纷纷向吴县拥来。

    “少主!从各县涌来的老百姓。已经有两三万人了,被我们堵在进入吴县境内的路口上,但现在已经快挡不住了,他们说,不让他们进入吴县境内也是死。所以就算被射死,他们也要到吴县来。”钟文睿匆匆来到县衙之中。像杨云汇报道。

    “为什么要拦住他们呢?他们要来就让他们来吧!”杨云笑着说道。

    “可是少主啊,这怎么行?我们好不容易控制住的病情,这些人一来不是又把我们吴县百姓全都传染了吗?还有就算他们不传染,可是这好几万人的吃穿,我们吴县哪里供济的起啊!”钟文睿召集的收到。

    “这也是个问题。这样你把他们几个都召集起来。我们一起商量商量,集思广益,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吧!”杨云对钟文睿说道。

    此事已经到达非常要紧的地步了,钟文睿以最快速度通知了杨云势力核心的这一部分人。当日下午,县城中的众人都来到县衙连刚刚病愈的郭龙,也拖着虚弱的身体匆匆赶来。最后连山里的。颜雄。姚侠和刘海妮等人也赶来了。

    “殿下。我觉得肯定不可能放他们进来。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吴县就完了,这一次,这个恶人就由我来当吧。我让手下的。士兵们死死的守住各入口,他们真要进来。我就把他们全部射杀,然后在那里给你放一把火把,尸体全部烧掉!”刘远第一个站起来。狠狠地说道。

    “少主。我也认为。不能放他们进来。为了吴县的百姓。我们就当一次杀戮百姓的 刽子手吧!”钟文睿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杨云看了看听众的众人,只见姚侠、刘海妮、赤木儿,甚至连老都尉铁山,都在自己的目光下点点头,表示支持两人的意见。

    只有巨远光、郭龙和颜雄三人面露 不忍之射,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

    手下这些人的态度。他右手握拳。在桌子上轻轻的敲打着。闭上眼睛,头脑里认真的思考中,片刻之后。杨云睁开眼睛,年轻的面颊上露出坚定的神色。

    “不!我们不能做出如此残忍之事。这些难民。全部放进来。只是 不能让他们进入县城找一个相对开阔又没有人的地方安置他们。”决定之后。杨云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向众人说道。

    杨云这话一说。巨远光颜雄。和郭龙等人。眼中闪过一丝喜悦的神色。

    “可是就算有地方安置他们,这药材这粮食可怎么办呐?”刘远有些焦急的说道。

    “这样吧,让守在各县路口的士兵告诉要过来的 各县老百姓们。要进吴县境内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带些粮食衣物。以及一些。治疗这病急需的药材。”一直没有说话的郭龙缓缓地说道。

    “我们还可以,向朝廷求援。告诉他们这一次疫情的严重性。希望朝廷送来营养粮食和药材。用于赈济灾民。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颜雄也接着说道。

    “可是,就算朝廷有心赈灾。等他们的东西送过来。已经好久啦!可是,我们这里的 灾民们。有的已经病逝,有的已经饿死啦。”一直站在杨云旁边的戚威突然说到。

    “可是就算有地方安置他们,这药材这粮食可怎么办呐?”刘远有些焦急的说道。

    “至于安置的地方吗?我倒有个建议。”颜雄站起来笑着说道,他在吴县这地方盘踞多年,对山里的地形甚是了解。

    “你说的是不是鹿儿坡?我想也只有那个地方,才能够安置下这好几万人。”同样对地形十分熟悉的刘海妮接口说的。

    这鹿儿坡是吴县境内一个特殊的地方,位于吴县附近几座大山相连的地方,是一块面积颇大的, 位于三腰之上的一块平地。

    这个地方,以前很少有人去。对于土匪而言,这地方虽然很平整。  但是山路比较好走,地势不适合防御,所以不适宜建立山寨。

    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个地方地势比较高。要爬上去很费力气,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到这个地方去,只有一些猎人和樵夫偶然到这里边儿,讨讨生计。

    于是,这个地方成了安置各县过来的难民最好的地方。即使这些难民在这里生活,种植庄稼,也不会和吴县的老百姓过多的接触,所以不易造成传染。

    杨云和县衙众人,跟着颜雄和刘海妮一起,来到鹿儿坡查看一番,对这里的地形十分满意。于是,这个后来吴县仅次于县城的人口聚集地,就这样定下来了。

    听到放行的命令,吴县的这些士兵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越来越多的流民来到几县交界处,要是真的让他们把这些人都杀死在这里,这些士兵们还是万分不忍。

    听到吴县愿意接受他们,这些流民们欢呼起来。至于要他们到指定的地方,不得随意和吴县的百姓们进行接触,他们也能够完全接受。只要有机会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些困难都是可以接受的。

    要在大山里边安置两三万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杨云动员吴县老百姓,提前准备好一些生活用品,以及将临时搭建帐篷的东西运送上去。

    对于吴县老百姓而言,他们是非常不愿意接纳这些染病的人的。 要是这次换一个人来安排此事,他们是肯定不会配合的。但是吴王殿下发布公告,老百姓们虽然万分不愿,大家还是积极地行动起来。

    几万人要住在这鹿儿坡,所需的 生活必需品,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杨云让人事先准备的一些东西,很快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幸好,山里的树木枯草十分多,临时搭建了一间间简易的帐篷。能够遮住,天上的雨水和太阳,大家已经满足了。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要紧的,还是药品和粮食。

    由于已经有了治疗吴县百姓瘟疫的经验,杨云让人在山坡上,准备了上百口大锅。每天不停地熬制着,治疗瘟疫的汤药。

    这一两年来,吴县的庄稼收成大大增加。使得县衙和多数老百姓家里都有了一些余粮。但是忽然增加了数万张嘴巴,这点粮食还是万万不够的。

    幸好,这些难民们还携带了一些粮食。在杨云的督促下,附近几个县的县衙,也提供了一些粮食。但是,对于这几万人而言,这些粮食是远远不够的。

    请求朝廷拨粮赈灾的折子,已经送出去好久了, 大涪这几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所以,朝廷的粮库现在存粮还算比较充足。想来,涪皇应该会同意儿子的请求,给他们送来粮食和药材的。

    吴县离西京的确是太远了,这一来一去,会耽搁很多时间。所以目前而言,怎样挺过这一段时间,是摆在杨云等人面前最大的问题。

    让县城里的富户和老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借给县衙,来年不仅全数归还,还会复出多余的利息。这个举措在吴县老百姓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凭着对杨云信任,县城中终于有人行动起来,将一袋袋粮食送到县衙之中。

    此外,杨云又把一些成熟期短的粮食和蔬菜种子,送到了鹿儿坡,让这些流民们在山坡上开荒种地。

    由于这里来了大量的人类,原来生活在这一带的飞禽走兽们可遭了殃。这些可恶的人,不仅占据了自己生存的家园。 还成立了好几只打猎的队伍,使这里好多的野兽都成了 人类的食物。

    可是这些野兽的肉,远远不够让这几万流民填饱肚子, 于是乎有些人就把主意打到数千里海拨,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峰之上。在这里,他们历经艰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又打到许多里猎物。

    除此之外,山中许多的植物也成了这些流民的口粮。在以前那个世界里,杨云家几代学医,他自己从小就跟着爷爷到山里采集各种草药,所以对植物的属性还是很有研究的。

    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食物有毒, 一般情况下杨云一看就能区分清楚。在他的指引下,这些流民在山民挖掘了许多野菜,大大的缓解了粮食的压力。虽然这些野菜不一定都很美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流民们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好的了。

    不过这些流民,在这大山里生活也有好处,因为这里的 空气质量特别好。还有,在这里要取水,只能在深井中挖出井水,所以大家的食用水都很健康,没有任何污染,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瘟疫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之前在治疗吴县百姓的瘟疫的时候,杨云等人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所以这一次,熬制出的中药。效果十分明显,很多流民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

    能够继续活下去,就是这些流民目前最大的目标。身上的病情得到好转,他们立即有了信心。所以在这之后,搭建帐篷、挖掘野菜、种植食,大家的积极性就更加高了。

    虽然大家都很努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还是慢慢的向大家靠近了。首先是药材基本用完,之前为了治疗吴县老百姓们手中的瘟疫,已经用了许多的药材,并且也在周边各县收购了许多。

    但现在又有好几万的流民需要用着这些药物,已经严重入不敷出了。大家在山里四处搜寻,几乎把每一棵树每一寸土为一颗草周边都找寻完。但是,治疗瘟疫的药草几乎被挖的干干净净。

    好些重病的病人,通过服用中药已经脱离危险,但是随着药物的缺失,他们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甚至还有一些重病病人,只能不甘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切,让以杨云为首的大夫们心急如焚。他们绞尽脑汁,找了一些药物进行代替,但是这些替代的药物药性差了许多,所以这一情况使得这鹿儿坡的流民们,慢慢变得日愈艰难起来。

    除药物之外,粮食也是个大问题。几万流民几万张嘴巴,每天消耗的粮食,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很快,粮食消耗完了,山中的飞禽走兽也被他们差不多清光了,山中能够吃野菜树皮,也快没有了。

    从最初的一日两餐,慢慢变成一日一餐,最后发展成两日一餐。甚至有些老百姓三天才能吃上一顿。但现在,就算是这样的待遇,眼看都快没有了。

    这一切的人情况让杨云等人心急如焚,他们发动群众想尽一切办法,筹集了一些粮食,但是仍然是杯水车薪。

    这些鹿儿坡的流民,最先指望着吴县官员给他们治病,给他们带来粮食。但随着粮食越来越少,治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少,他们也慢慢变得暴躁起来。

    于是乎,开始出现了打架,杀戮,甚至为了一些食物,大面积的进行厮杀,很多人,在这些厮杀中失去了生命。

    最后甚至发展到,有些人偷偷把这些被杀死的人的尸体,也当成粮食。

    杨云和他手下的人,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但是在饥饿面前很多人,人性中最卑劣的一些方面,在流民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就在大家快要坚持不下去,快要崩溃的时候,终于有好消息传来,朝廷第一批赈灾的粮食和药材终于送到了。

    这些药材和粮食能够这么快送到吴县, 也亏了父皇和朝中大臣的睿智。他们接到杨云的加急奏折之后,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很快决定,调拨物质救济灾民。

    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吴县离西京的确太远了,如果从西京调拨物资再到吴县的时候的话,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最后涪皇下令,以快马形式,通知吴县周围的县城,州府等各个区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就近调拨粮食和药材,并快速的送到吴县。

    当第一批粮食和药材送到吴县的时候,杨云兴奋不已。 纵使他的个性超越同龄人的沉稳,但是这时候他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县衙中,和池丽巨远光等人,兴奋得又蹦又跳。

    有粮食,有了药材,鹿儿坡的流民们也看到了希望。他们那烦躁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开始像以前一样服从县衙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开荒种地,配合着县衙进行治。

    从第一批粮食和药物到达之后,慢慢的,涪皇从大涪各地调拨过来的药材和粮食,也源源不断的送来了,大大的缓解了杨云等人的压力。

    紧接着,好消息不断传来。流民们到鹿儿坡之后,开垦出来的荒地种下的第一批快熟的粮食,终于成熟了。这一下让这几万流民彻底放下心来,终于不用担心饿死在这里了。

    有了充饥的粮食,生命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这些流民们没有了被饿死的危险,杨云和他手下的人,终于可以把精力放在治疗这些流民身上的疾病上啦!

    当初,杨云选择这鹿儿坡作为这些流民的暂住之地, 一是因为这里地势高,离县城还有些距离。不用担心,县城的百姓被他们传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地势开阔,又比较通风,便于把这些流民按照病情轻重分开安置。

    前一段时间,由于药物的严重缺失。杨云和吴县的这些大夫们,虽然绞尽脑汁,但是仍然没有阻止病情的蔓延。有上千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最终没有控制住病情,被病魔夺走了生命。

    为了避免这些死去的人,带来更大幅度的传染。杨云安排手下的人,将这些死去的人的尸体,架在柴火之上就是焚烧。然后,在深埋于地下。

    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大涪各地,源源不断送来的各种药材,有了这些药材,很快这些流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很多年轻力壮的病人们,由于身体抵抗能力比较强,恢复也比较快,率先得到了康复。这些人, 很快被吴县县衙的人安排,在山中采药,挖矿,种植粮食。由于做这些事情,可以挣得银两或粮食。所以,这些流民们,参与的积极性还是非常的高。

    越来越多的人病情得到了控制,甚至痊愈,给这些得了瘟疫的流民们极大的信心。他们的生命,有了被救治的可能,众人也高兴起来。开始积极配合杨云手下的人,进行治疗,并且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

    对于生病的人而言,心情是十分重要的,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这些流民们看的希望,心情就好多了,于是治疗的效果也好多了。

    越来越多的流民,恢复了健康。到最后,除了还有几百病情特别严重的病人,身体的抵抗能力又十分弱的病人没有得到康复外,其余的流民都恢复了健康。

    这两三万被染上瘟疫的流民,他们满以为这一次,会死在这场瘟疫面前。没想到现在,居然还能捡回一条命,他们的心情,别提多高兴了。

    同时在这些流民心里,也对这位吴王殿下,和他手下的,官员大夫们充满感激之情。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对吴县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定感情。

    当初,杨云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些流民,除了同情他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吴县这地方面积特别的大,但是人口又十分稀少,所以他想把这些流民,留在吴县补充这里的人口。

    在前一段时间,治疗这些流民病情的同时,杨云已经开始着手了准备,想把他们留在吴县境内。

    县衙中众人,从前一段时间吴县被治疗好,不会再受到瘟疫传染的百姓中, 选出了一部分能说会道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成立了几支宣传队。他们用民歌、快板以及歌舞等形式,在鹿儿坡这地方,给这些流民宣传吴县的种种好处,让他们确实的感受到吴县对他们的吸引力。

    在这些流民们,病情好转之后,杨云就给予了他们一个选择。要离开吴县的绝不挽留,但是愿意留下来的,可以享受和吴县老百姓同样的政策。这里,可以组织他们,在山中开出许多荒地进行耕种,并且享受比周边各县更低的赋税。

    此外,杨云还让人带着这些已经痊愈的流民们,到吴县进行参观,让他们看一看吴县的变化,看看吴县老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本来这些流民们,对杨云和他手下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与此同时,吴县这些官员们的工作作风,也给这些流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大多数人的心里,早已喜欢上了这块陌生的土地。

    所以,在杨云和他手下的人,表示希望这些流民们留在吴县,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时候,除了极个别难离故土,或者有亲人在周边各县不舍分开的流民之外,大多数的人选择留在了吴县。

    不仅这样,还有许多表示,要回到自己原来居住的地方,将自己的亲朋好友们,都接过来,到吴县这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进行发展。

    这样一来,这一次百年难遇的瘟疫,不仅没有对吴县造成太大的影响。还让吴县的人口,有了成倍的增长。随着这些流民们的加入,原来只有三万余人口的吴县,现在已经有了,接近六万的百姓。

    这些流民们,除了有一小半的人,要到吴县县城进行发展之外。大多数人选择了留在鹿儿坡。大家对这块让他们经历了生死的地方,已经产生了感情。更重要的是,这地方地势开阔,如果把,这里的荒草和树木清理一下,就会有大片大片的土地。

    虽然这地方,由于地势比较高,取水不太方便。但是由于它在几座大山之间,一年四季除了冬季,这个枯水季节有些麻烦之外。其余的三个季节都有山顶的泉水,以及冰雪融化的水顺着山间的,溪流缓缓流下。

    对于这水的问题,杨云等人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们找到一处低洼的地方。让人对这进行一些改造,就建了一个 颇具规模的蓄水库。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夏季,将大量的水储存在这蓄水库之中。有了这些储备的水,就能支撑他们度过最困难的冬季了。

    鹿儿坡这地方水资源不够丰富,所以这地方想要种植水稻等对水量需求比较大的作物十分困难。但种植一些对水量要求不是太高的农作物,比如红薯、土豆、和小麦、高粱等,还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这地方山中各种资源也十分丰富,修建房屋的木材,各种珍贵的中药菜,各种珍稀的矿产资源,这里几乎应有尽有。

    于是,有大约一万余的流民,选择在这鹿儿坡长期生活,他们很快把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做自己新的家园,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家园的建设中来。

    当然要在这什么都没有的一块土地上,建立起适合一万多人生存的人口聚集地,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杨云和他手下以及这些老百姓一起努力一下,这些困难一个一个的被克服了。

    人口增加了许多,而且这些人中,大多是抵抗力较强的青壮年。从这些青壮年中,刘远和赤木儿,又选出了几千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加入到县兵的队伍,使得吴县的县兵第一次超过了万人。

    杨云把这些县兵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刘远带领驻扎在吴县,另一部分只有赤木儿带领驻扎在鹿儿坡,再加上颜雄和刘海妮两个山寨的土匪,组成了杨云势力中的三大军团。

    由于战事一触即发,所以杨云叮嘱刘远和赤木儿以及颜雄和刘海妮等人,平日里一定要加强对这些士兵的训练。以期待,在日后的战争中,他们能成为保护吴县,乃至保护大涪的中坚力量。

    随着大夫们的不断努力,再加上杨云的药的确效果十分的好。最后的这几百重病带的流民。除了极少数,最终没有救过来之外,大多数都恢复了健康。

    这一场来势汹汹的瘟疫,在杨云和他手下众人的一起努力下,被彻底赶走了。这一下压在吴县老百姓心头的巨石,彻底被搬开了。

    没有了瘟疫的威胁,杨云和手下众人的目光。开始放在了发展吴县经济上面。因为前一段时间瘟疫的影响,使得本来已经在朝良性趋势发展的吴县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减缓。

    首先是粮食药材大量的消耗,导致今年在新的粮食没成熟之前,吴县老百姓,有饿肚子的危险。

    另外由于前段时间瘟疫的影响,大涪各地的商人不敢来往吴县,导致吴县百姓们生产出来的许多东西卖不出去。喜欢旅游的大涪贵族也不敢到吴县这地方来,也影响了吴县经济的发展。

    现在好了,终于没有了瘟疫的威胁,吴县老百姓,不需要杨云的动员,纷纷努力行动起来,他们要把前一段时间损失的东西尽快都回来。

    有一小部分的流民,在吴县治好了自己身上的疾病。他们虽然没有选择,留在吴县生活。但是,对吴县这群官员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也对吴县这一块土地,有了浓浓的情意。

    所以这些人离开吴县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之后,开始大肆宣传。告诉身边的人,吴县这地方,有着这样一群,真正关心百姓生死,愿意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的官员。

    在这些人有意无意的宣传之下,一些在周边名县混的不好的百姓们,有了开始到吴县来发展的打算。还有一些以前从来没想到过要到吴县来做生意的商人们,现在也产生了,到吴县经商的念头。

    在吴县众百姓和官员们的一起努力下,吴县这一个曾经大涪最贫穷的偏远县,生产出了许多在大幅其他地方。几乎没有见到的 一些好东西,这些东西经大涪百姓使用过后,觉得非常好。

    于是乎越来越多商人来到吴县,将吴县百姓们生产出来的各种东西,卖到大涪各地,使得大涪的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瘟疫发生之前。

    正在杨云和他手下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使吴县经济有个更大飞跃的时候。一份圣旨的来临,使杨云不得不踏上了新的征程。

    宣旨的太监是杨云的熟人,他就是当日在宁玉宫时,服侍杨云的小太监小景子。

    这小景子办事能力非常强,以前在宁玉宫的时候,杨云就十分喜欢他,时常给他一些打赏。

    离开宁玉宫之后,杨云也多次给这小景子送些银子,珠宝玉器什么的。让这小景子在宫中好好的打通一些关节,争取能够混的好一些。

    这小景子也十分争气,在宫中极积做事,得到许多人的欣赏。杨云暗中也给他的一些支持,现在他混上了一个宫中杂物仓库管事太监的位置,也算皇宫中一个人物了。

    这小景子,还算是一个比较懂得感恩的人。这些年来,他向杨云传递了许多宫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对杨云做出一切事情的抉择,给了很大的帮助。

    没想到,这一次来吴县宣旨,涪皇竟然把小景子给派来了,也许是涪皇知道小景子是从宁玉宫出去的人,故意向杨云表达一种善意吧?

    圣旨上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杨云带上本县三千名善战的士卒, 直接奔赴云州戈兰城,到胜王杨明帐下听令。

    圣旨上虽然没说,带领这三千士卒去云州戈兰城到底去干什么?但是杨云其实已经早知道了。

    因为早在这之前,杨云就得到燕飞飞从西京给他飞鸽传递过来的消息,楚国终于对大涪动手了。

    楚国和大涪是宿敌,稍微不同的是楚人特别好战,他们一直觊觎大幅的大好河山。只要稍微有机会,就会找理由发起战端。

    这两年新楚王赵元让由于忙着巩固权力。所以,暂时使两国边境平息了两年。正当赵元让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准备寻找机会,后大涪发动战事的时候,机会却主动找上了门。

    大涪前太子杨越,逃到了楚国,准备向楚国借兵,要想夺回本来属于“自己”的皇位。

    这是正中楚王 赵元让的下怀,他对大涪太子杨越的遭遇十分“同情”。在杨越答应登上大涪皇位之后,给他割让国土三分之一的条件之后,楚王赵元让“仗义”的出手了。

    于是楚国派出了三十万大军。以帮助大涪清君侧,还大涪皇室正统为名,向大涪发动了战事。

    楚国和大涪的交界处,本来有一个旬阳关,是大涪抵御楚国入侵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这关口城墙高数十米,旁边都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

    大涪在这旬阳关,本来驻扎了五千兵马,守关将军陈昊南也是大涪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有此人守在旬阳关,按理说就算楚国来了三十万人,也不能轻易攻下这道险关。

    但是,让大涪朝廷上下,意想不到的是,这旬阳关居然在一天之内易了主。

    原来,这旬阳关的守将陈昊南,居然是大涪前太子杨越的人。当杨越带着楚国兵马来到旬阳关的时候。这陈昊南毫不犹豫的率领手下一万五千人,投降了楚国。

    旬阳关这么快就落在楚国人的手里,让靠近旬阳关几个城池的守将门,猝不及防。

    幸好,旬阳关后方二十余里的旬阳城内。还有两万多大涪骁勇善战的士兵,这旬阳城的守将鲜猛,是一位忠勇之士。

    见楚国人攻来,他率领。旬阳城中两万多的兵马,拼死守城企图挡住,楚国大军的前进步伐。

    鲜猛带着旬阳城的官兵和百姓,付出了,许多代价,将楚国大军当在咸阳城外二十余日。但是由于敌人势力太过强大。鲜猛但人终于坚持不住了,城池被楚国人夺下,负责守卫这座城的鲜猛,以及大多士卒,也在敌军攻城的时候,被敌人杀死在旬阳城。

    有了旬阳城的前车之鉴,有了旬阳城给大家争取的时间。位于新阳城后面的几座小城,都已提前的做好了战争的准备。特别是旬阳城从后面的戈兰城,旬阳城所在的云州最大的城池,这座城市历来也是兵家长征之地。

    所以大涪在这座城市里,布满了足足三万大涪士兵守卫这座城市。在经历了多场战斗,终于将梦国士兵牢牢的阻挡在这座古老城池之前。成功的等来了由圣王杨明带来的十五万援军。

    因为前方战事吃紧。没有充足的时间让杨明聚齐足够的兵马,而戈兰城之后就是一马平川,没有一个适宜防守的要塞。鉴于这种情况,杨明不敢冒进,只得带兵,守在这戈兰城,等待大涪各地组织起的兵马 到达戈兰城之后,才能主动地向敌人发起进攻。

    杨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到涪皇给他发来的圣旨。

    对于带兵出征,杨云的心中其实是非常期待的,特别是能在自己到五哥,有着大涪“战神”之称的胜王杨明麾下听令,杨云的心中还是有一丝小小的激动。

    既要带兵出征,同时 又要留下得力的人手保护吴县,在带兵出征之前,这些事情都得考虑清楚。

    最后在与巨远光等人的综合考虑之下,杨云决定带上三千骁勇善战的吴县县兵。这三千兵马包括,一千长枪兵,一千刀盾兵,还有一千携带弓箭长刀的骑兵。

    在随行人员中,杨云带上了郭龙,巨远光,赤木儿和戚威等贴身侍卫。这些人要么武功高强,要么多谋善算,又或者坐战经验十分丰富,能够在即将来临的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留下来的人中,杨云也给予了他们具体的分工。头脑十分冷静的颜雄,负责总览吴县大局。县丞钟文睿,负责县衙内各项事务的安排。姚侠则负责和来往,于吴县的商人们进行接洽。你期待在杨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吴县的经济不会受到影响。

    而从小在军营长大的刘远,则担任起了训练士卒和负责整个县城。治安的重任。

    一直以来跟着自己的燕琴和柳月二人。则被安排着,贴身照顾自己的妻子池丽。这样可以保证杨云放心的把精力投入到即将来临的战斗中去。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终于到了出征的日子。站在吴县城门口,杨云默默看着。城门边发生的一幕幕送行的情景,妻子送别丈夫的,也有父母送别儿子的,儿女送走父母的,也有送走自己亲兄弟的。

    “一纸命令往北征,十万熊罴似潮涌。

    兴师已定云霄志,雪恨那堪儿女声。

    寄语虽嫌情意短,跨鞍顿觉马蹄轻。

    叮咛及时读新报,频频捷语亦消魂。”

    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让杨云心潮澎湃。

    他的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在即将来临的战争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量努力减少土卒的伤亡。尽可能将这三千吴县的热血男儿,完完整整带回来。

    吴县与戈兰城虽然,都处于云州。但是,这两个地方一西一东。相隔八千多里。大军从吴县出发要经历近十日,才能到达戈兰城。

    正所谓兵贵神速,战事要紧。杨云不敢过于耽搁。一时指挥手下的士兵。离开吴县匆匆踏上了征程。

    杨云期望建功立业,但是他也知道,带兵打仗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了。自己虽勤练武功,但是从来没有过上战场的经历。

    所以,在行军途中。有空闲时间,他便将郭龙戚威等人叫到自己跟前。研究过南城附近的地图。思考可能遇上的突发情况,以及应对的方案。

    与此同时,他还让郭龙和戚威向他讲他们作战的心得。以及一些经典的战例,就这样,一路前行。杨云虽然还没到达战场之上,已经了解了许多战场上的事情。虽然这些知识,并不足以保证自己在战场上。能够杀敌取胜。可至少可以在危急情况下,能给自己作出抉择的时侯,有一些参考。

    一路前行。越接近哥兰。战争的痕迹就越来越重,一路上杨云的人遇上了许多队伍,由各正派人。听从涪皇指挥的兵马。要负责粮草的 辎重部队。甚至还有,协助作战的老百姓。

    杨云记得,自己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古时候部队 要赶赴前线作战。负责。后勤服务的队伍。甚至可能达到作战队伍的两倍。

    现在亲眼看到这样的局面。杨云不由得在心中暗叹。这战争真是劳民伤财的东西。历史上。许多强大的国家。都是因为喜好征战。导致国力越来越差,最后很轻松地被对手击败。

    想到这里,他想起了自己名义上的大哥。这个为了自己一己私利,不惜挑起,两国战争的这样一个罪人。

    对于自己的这个大哥,从小到大,杨云。没有少受他的欺负。所以一直没有感情,而现在甚至发展到讨厌的地步。

    他在心里暗暗想到假如有一天,和这大哥在战场上相遇,自己一定对这挑起两国战端,导致黎民百姓深受其害的罪魁祸首,毫不留情。

    队伍继续前行,一座拥有高大城墙的城池出现在杨云等人的眼帘,据向导介绍。这座城池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也是两军交战的地方,戈兰城。

    看到的高大的城墙,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士兵。杨云立即感到热血沸腾,此时此刻他心里有一种冲动。想要手持兵刃,骑着战马,到战场上去杀光所有的敌人。

    “哈哈,老十三,你终于来了,正所谓兄弟同心,其力断金。这次我们兄弟俩联手,一定会杀得楚人哭爹叫娘的。”杨明一听杨云来了,十分高兴,亲自出来迎接。

    杨明到达戈兰城,已经有好些时日了。但是由于兵力较少,所以他采取了死守的策略。期间,楚国人也发起了好几次攻城的战斗,但都被准备充分的杨明一一击退。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大涪各地派来的兵队,源源不断地到达了戈兰城。当杨云带着三千吴县县兵到达戈兰城的时候。这里已经陆续来了十多万人,加上之前杨明所带的二十万万兵马,此时此刻大涪的士兵人数已经超过了楚国。

    终于用不着龟缩在城里里,让敌人围着打了。所以,这几日来阳明的心情越来越不好。

    见各地的兵马基本已经来齐,杨明便把各地领兵将领召集在一起,指着作将的沙盘,给他们讲了当前面临的形势。

    这一次楚国领军大将,是楚国兵马大元帅于鲜。他是继戈龙之后,诞生的又一名作战经验丰富,又骁勇善战的将军,深得新任楚王赵元让的信任。

    楚国现在带来兵马有三十余万人,他们自从来到这旬阳关之后,除留下数千人,守在旬阳关上外。其余的兵马围攻旬阳城二十余日,终于攻陷了这座坚固的城池。

    但是他们前行的脚步,却止步于前方的戈兰城,戈兰城 中的兵马虽然不多,但是守城的将领,还是非常聪明。无论楚军在城下怎样叫骂,他们都守在城池之中坚守不出

    楚国兵马大元帅于鲜,拿这些怎么也不愿上当的,大涪军民无可奈何,只得下令强行攻城。可是,戈兰城守军严防死守,楚军几次强攻都没收到效果。

    再加上由于此次本着兵贵神速的原则,现在楚国的军队中并没有多少攻城器械,所以短时间内,他们也拿戈兰城没有办法。

    无奈之下,于鲜值得放弃了戈兰这个难啃的骨头。转而攻下了旬阳城左右两侧的横山和荆城两座小城,并且,各分出五万人驻扎在这两个城池,以旬阳形成犄角之势相互保护。

    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后方的大型工程器械。比如重车、楼车、云梯等,源源不断的送到军前。但这时胜王杨明已经带着二十万大军,来到戈兰城,在两边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楚国人仍然拿戈兰城没有办法。

    但是杨明征战多年,也是一个不怕事的主,叫他像如今这样窝窝囊囊的躲在城中,任凭对方攻击,心里的一股气,早已忍耐不住了。

    现在,大涪各地的兵马终于源源不断地来到戈兰城,使两边的士兵人数已经相差的差不多。于是杨明立即,召集各统兵将领。与他们商议,准备出兵面对面的和楚人来一场,捉对厮杀。

    而楚国新任统兵大元帅于鲜,显然也知道大涪增兵的消息。于是特意发来战书,要大涪军队于三日后,进行大战。

    楚国的战术正中杨明的下怀,他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楚国的要求,定于三日后于戈兰城外展开决战。

    对于三日后的大战,杨云的心目中还是充满期待的。小时候,他常常梦想,当一名军人,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但是,他生活在那个时代,属于和平时代,他也没有机会到战场上,与敌人面对面的作战。于是乎,长大之后,杨云听从家里的建议,成了一名医生。但在他内心深处,还是为没有圆的军人梦而感觉有些遗憾。

    没有想到,阴差阳错来到这个世界,今天终于有机会圆这一梦想了。

    看来杨明对这个弟弟还是非常重视,除了让杨云负责他自己带来的三千吴县士兵之外,还拨给了他一部分各地来的士兵,给他凑足了两万人。让杨云带走这两万人,在三日后的战斗中,位于主力部队的侧翼,配合主力部队行动。

    时间过的很快,很快到了 双方约定的日子,双方队伍来到戈兰城外。可以看出,双方领军将领,都是颇具指挥才能善于领军之人。双方部队旗帜鲜明,步履整齐,言行举止中都透露出阵阵杀气。

    看着这一壮观的场面,几十万人手拿刀枪,整整齐齐的相对而已。场中旌旗猎猎,战马嘶鸣,这一壮观的场景,让杨云不由得有些激动。

    不一会儿,双方领兵的将领来到各自军队前面。杨云抬眼看着对方的阵型,只见对方阵营中有一身穿明黄色长袍的中年人。这中年人,身材有些稍胖,还有些发福。

    看到这个中年人,杨云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因为这个中年人,正是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挑起战端,让两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前大涪太子杨越。

    在杨越的身边。有一个骑着一匹白色骏马,身上披着一件黑色大氅的高大汉子。这汉子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看身边的人对他无比恭敬的样子,想来这就是楚国的统兵大元帅于鲜吧。

    “于元帅,这两年来,我大涪和你楚国进水不犯河水。而今,你却贸然带领兵马进入我大涪境办,难道是欺我大涪无人吗?”胜王扬明站在队伍前列。手指对方,大声喊道。

    “哈哈胜王殿下!本元帅此次出兵,可是为了你们涪国啊! 你们好端端的陷害你们的太子殿下。我家楚王,都看不过意了,所以要帮太子殿下都会应该属于他的皇位。”那骑白马的汉子果然就是于鲜,他看着杨明所在的方向,笑着大声喊道。

    “杨明,你这做弟弟的,看见大哥居然不打声招呼,也太没大没小了吧!”一旁的杨越。突然伸手指着对面的胜王杨明,口中大声喊道。

    “哼哼。你这不忠不孝忤逆之人还配做我们的大哥吗?我呸!”杨明显然不想理会这人,只说了一句话之后他又朝作于鲜喊到。

    “于元帅,既然要打啊!那你就划出道来吧!我杨明,接着就是。”

    “好!都说涪国胜王殿下,豪气干云,是一个英雄。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既然这样,今日我们就先来斗斗将吧!”于鲜笑着喊道。

    斗将,是这个时代的战争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对战形式。两军对垒,将和将斗,叫做斗将。指的是两军对阵的时候,各出军中一员猛将进行对战。

    一般来说,这斗将,在两军大战之前,是鼓舞士气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若已方将领在斗将中取得胜利,在之后的大战中。己方士兵士气大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战斗的胜负。

    “既然于将军有这个爱好,那杨某若不奉陪。岂不坏了于将军的好兴致?”杨明远远地朝于鲜拱拱手。同意了于鲜的建议。

    于鲜对此次斗将显然早有准备。杨明的话音刚落,他便将手一挥。只见他身后 一匹战马突然冲出。飞快地向前奔去,很快就来的两军阵前。

    楚军队伍出来的这员将军,身材魁梧,长着一脸络腮胡子,手持一杆蛇矛长枪。他来到阵前,大声喊道:“你们快派人来,看爷爷将他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这个粗鄙汉子,一身蛮力,看样子,没有多少功夫,看小爷我去宰了他。”杨明还没来得及说话,大涪阵营中一员手持双锏的小将,大声说了这么一句,便冲了出去。

    杨明抬头一看,这员小将是后来增员的部队中,是一名刺史手下将领,据说武功还挺不错。于是杨云便没有制止,任凭这员小将到了两军阵前。

    这员小将冲到场中,也不等络腮胡子搭话,手持双锏催马向冲去。右手铁锏借助马势,一记横推直奔络腮胡子颈部而来。

    在铁锏在距离络腮胡子还有半尺远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锏身无力的下垂,最后“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大涪小将瞪大的眼眸中尽是惊惧,如见鬼魅。口中献血不断涌出,细细看去竟已气绝身亡。

    蛇矛长枪枪尖刺透大涪小将咽喉,这络腮胡子像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吧,一甩蛇矛长枪,将那小将的尸身扔在地上,平静的看着对面大涪军队,带血枪尖直指杨明。

    楚军中欢呼一片,不少士卒自发的高呼“楚国!必胜!楚国!必胜!”

    “你杀了我的兄弟。我要取了你的性命!”这时大涪阵营中传来一声怒吼。一匹黑色的战马急速向前冲去,战马上是一手持长刀的青年。

    这持刀青年显然和刚才那名小将感情颇深,头脑充血之下。根本顾不上将令,直接就朝战场上奔去。

    杨明眉头一皱,想要制止,这冲出去的青年,但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这七年已经冲刺两军阵前。杨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只得由他去了。

    这青年将军来到阵前,直接到络腮子大汉面前,也不说话,挥长刀 就朝络腮胡汉子身上砍去。这络腮胡汉子将马一带,让过藏刀。然后回枪刺向这大青年,两人便你来我往战在一起。

    这青年将领,比起刚刚上阵那面小将功夫要高一些。战场经验也要丰富一些,他手中长刀,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

    而楚国那名络腮胡大汉,敢第一个冲出来向大涪将士挑战,当然也非泛泛之辈。面对大涪青年将领如同疾风暴雨般的进攻,他不慌不忙,或格挡、或闪避,硬是将这名青年将领的攻击化解为无形。

    那这青年将领急于为自己的兄弟复仇,见打斗这么长时间仍然没有伤到对方分毫。心中有一些焦急,手中的动作就更快了,长刀飞速的向那络腮胡胡大汉头、颈、胸,这些要害部位连连攻去。

    在这名大湖青年将领的,连番进攻下,这络腮胡大汉终于有些慌乱了,开始手忙脚乱起来,蛇矛长枪虽然连连挡住,大刀的数次攻击。但明显显得有些吃力起来。

    终于,大涪这名青年将领,瞅到对方一个破绽,手中长刀,对着对方头颅一刀劈去,这一刀若是劈实,络腮胡大汉的头颅一定会被当场砍下。

    紧接着,战场上发出一声惨叫。但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发出惨叫声的居然是一直处于进攻状态的大涪青年将领。只见此时的他,胸前插着一杆蛇矛长枪,长枪从他胸前刺入,已经穿透了的他的身体,枪尖已经从他的后背露出,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战甲。

    原来,楚国这络腮胡子大汉,虽然看着面容是个十分粗鲁的人。但内心却十分细腻。他利用大涪青年将领急于为自己兄弟复仇的急切心理,故意示弱,在对方面前露出破绽。

    等大涪这青年将领,满以为胜券在握,挥刀劈向自己头颅的时候,他身子一侧。身体横移于战马右侧。一手抱着马脖子,一手挥枪往后一刺,正中大涪青年将领的胸膛。

    大涪这青年将领,在军中也算是一个功夫不错的将军。如果稳扎稳打的话,他也不一定会输给对手。但是由于痛失亲人,怒火蒙蔽了他的理智,所以遭到了对方的算计。

    见己方两员战将都死在对方的手下,大涪兵将们面面相觑,有的人脸上还露出了惶恐之色。

    作为此次领兵统帅,杨明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他看着身后的众将领,因为他深知,如果这一次派出的将领依然失败的话。那么,这几十万士气低落的士兵,在即将来临的大战中,就会在战场上显得缩手缩脚。

    杨云暗暗制止住,自己身边跃跃欲试的赤木儿。因为他知道,在杨明手下还有许多骁勇善战的勇士,作为部将,还是不要抢了,统帅的风头才行。

    杨明的目光,四下巡视一番,最后,把目光落在了一名,皮肤有些白皙的青年将领身上。

    这员将领看见胜王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立即心领神会,他没有任何迟疑,立即催动战马向战场上奔去。

    看着这名出战的将领,杨云心中不由得有些担心。因为这名将领,杨云认识,他正是无影卫雄狮部老都尉铁山的弟子赵虎。

    杨云虽然和自己的五哥杨明走得比较近,但他没有将赵虎是自己的人,这一消息告诉杨明。上一次在左武卫大将军陈立升府上,见到过赵虎的剑法,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

    但是像这样骑着马面对面的单挑,剑术其实起不到多大用场,更多是长兵器才能发挥作用。

    在杨云思考之间,前方两人已经战在一起,楚国那名络腮胡子的大汉已经不在场上。换了一位脸色有些蜡黄的汉子,这个汉子的武器是两柄大锤,看来是一个力气很足的人。

    而赵虎使用的兵器是一柄长枪,这也是这个时代中。将领们最常见的一种武器,一般情况下,使用者都属于那种身体比较灵活,速度比较快的武将。

    这时在场上打斗的两人,黄脸汉子以力量见长,攻击大开大合,武器和对手撞在一起往往会发出巨大的声响。

    而赵虎,手中的长枪宛如一条长蛇,上下翻飞,尽量不与对方的长锤接触,往往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刺向敌人。

    这个黄脸汉子武功也着实不错,赵虎无数次凌厉的攻击,都被他的双锤格挡在外。时不时还趁着两马交错的机会,靠近赵虎,采取近身攻击的方式。

    这样的近身攻击,对手持长枪的赵虎而言是很麻烦的事情,但这正是这黄脸汉子最佳的攻击距离。但赵虎处理得还算不错,总能凭着自己矫健的身躯,避开对方的攻击,在拉开距离之后,发挥自己长枪的优势。

    战场上的这两人算得上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了,你来我往战了好几十几十个回合都不分胜负。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两人已经战了近百回合。这黄脸汉子的力量虽然非常大,但是他的每一次进攻都会耗费许多力气,长久下来,他终于,显出了疲态,动作有些迟缓了。

    反观赵虎,他的攻击,以速度和频繁的变化为主。相对比较节省力气,所以 ,慢慢的胜负的天平就不断地向赵虎偏移过来。

    与赵虎打斗的黄脸汉子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他的心中开始着急起来,聚起身上剩余的力气,拼命地发动抢攻,想在短时间内,打倒对手取得胜利。

    可是黄脸汉子的策略没有奏效,反而在一次抢攻过程中,被赵虎的长枪刺中左手手腕,他的左手马上变得血淋淋的,连手中的短锤,也掉落在地上。

    黄脸汉子久历战事,见既然不可能再取得胜利。便趁着两马交错的机会,飞快地向本方阵营逃去,对方将领杀了已方两员战将,赵虎当然不愿放过他,于是催动战马追了上去。

    杨明是指挥作战的高手,当然不会放过这提升士气的机会。于是他抽出腰间的长剑,大喊一声:“大涪的儿郎们,斩杀楚狗的时候到啦!杀啊!”

    说罢杨明一马当先,手持一柄长刀,率先向楚国军队的方向冲去。大涪的兵将们见状。也纷纷,大喊着,向楚国军队杀去。

    楚军元帅于鲜见状,也将大手一挥,无数楚国士兵,潮水般冲上前来。很快,两国士兵交汇在一起。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捉对厮杀。

    这一场厮杀。一直杀到日头偏西。双方都有许多 士兵死在战场之上。见天色已晚,两军主帅一声令下,鸣金收兵。

    这一场试探性的大战,双方都没占到便宜,各有一万多士兵死在战场之上,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

    对于杨云而言,这一战他的任务比较轻,负责指挥自己麾下两万多人,在侧翼保护整个部队。不让楚国士兵绕到本军侧后方攻击大涪将士,所以他们这一仗,只和敌人有过短暂的接触,基本上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第一日大战,双方都没有讨到便宜。第二天一大早,于鲜和杨明,又各自带着自己手下的将士,到了戈兰城下,第二日大战一触即发。

    “说吧!于将军,今日我们要如何来战?”杨明看着对面的众将,根本没有理睬杨越,直接朝于鲜喊道。

    “好啊!今日我们不斗将,我们就来斗斗阵吧。在下这里有一阵法,是由五万兵马所布而成。不知胜王殿下,可敢带着相同数量的兵马,到阵中来闯一闯!”于鲜骑在战马上,大声喊道。

    说完于鲜把手一挥,楚国兵马立即行动起来。不一会儿,楚兵的阵型就发生了变化。由于楚军阵营之中,有无数布幔、彩旗相互遮挡,让人看不清楚,他们究竟是如何站队的?

    而楚军大元帅于鲜,现在也改变了位置,他站在一个高台之上,四周围着一圈手拿刀枪和盾牌的士兵,保护着他的安危,手中有几面各色小旗,用来调度士兵。

    杨云也看过一些兵书,也听郭龙和戚威等久历战场的将军讲过。斗阵就是一方摆出一个阵法,另一方将领带兵冲入阵法之中,如果能使对方阵法大乱或者顺利退出对方所布阵法,这算破阵成功。

    这些都是听别人讲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但真正看到战场上,有人布阵,这还是第一次。

    看见于先已经将自己的阵法布置完毕,杨明朗声笑道:“我杨明身经百战,区区一个阵法又能奈我何?现在就让你看一看,本王是如何破阵而归的。”

    说完,杨明将手中长剑一挥,带着中军的五万将士,一边叫喊着,一边朝楚军的阵法中冲去。

    由于杨云所带部队是侧翼部队,并且也不是杨明的嫡系部队。所以这一次破阵,杨云和他手下的两万人没有参加。只有杨明中军中最精锐的五万人,到了对方的阵法之中。

    杨云骑在战马之上,看着战场上正在打斗的双方,由于距离隔得相对比较远,又有无数彩旗和布幔遮挡,再加上阵法里边儿锣鼓喧天。所以杨云只能远远地看着,不知道正法之中双方激战的情形如何?

    这一仗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哪一方大败,双方都不可能很快在聚起几十万兵马,所以势必会造成本国后方大乱。

    想到这些,杨云心中不由得暗暗焦急,他抬起头,努力往战场之中看去,想看一看到底是谁占得了上风。

    “这阵法主要是通过布幔彩旗,遮挡对方的视线。再加上敲锣打鼓扰乱,对方的判断,从而利用兵种相克或者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达到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的目的。”见杨云看着,正在大战的双方,眼中有一些迷茫之色。一旁的郭龙,在他耳边说道。

    郭龙作为前楚国兵马大元帅,对 楚军常用的一些政法了如指掌。经他一解释,杨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那我五哥在这阵法之中,有没有危险呢?”杨云转身向郭龙问的。

    “呵呵,杨明这家伙十分老道!这种虚实结合的阵法,相信他很快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所以双方又会变成一场,没有任何花哨的面对面厮杀。”郭龙在一旁微笑着说道。

    众人在一旁观看了一个多时辰,阵法里边的喊杀声和锣鼓声,渐渐小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楚军的阵法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口子。无数的大涪将士,呼喝着从阵法的口子中冲了出来。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过去,这些出战的大涪将士,就回到本方的阵营之中。

    杨云站在一旁,从目测来看,这一次出征的五万大涪将士,约有九成的人,安然无恙的从对方阵法之中冲出。也就是说,这一仗,大涪折损了约莫五千士兵。也不知道,布阵的楚国将士死了多少人?

    “哈哈!我看你们这阵法也不怎样。本王还不是来去自如!”杨明回到本方阵营之中,挥舞手中带血的长刀,指着对方阵营说道。

    “胜王殿下果然名不虚传,此番一战,你军折损五六千人,我方也战死三四千人,虽然我方折损人数少些,但我们布阵方,所以这一阵,就算是平手吧!”于鲜出现在楚国将士前方,大声说道。

    斗阵既然没有分出胜负,双方统兵大将,也不迟疑,各自指挥部队。又战在了一起,直到天色较晚,才鸣军收兵各自回营。

    此后的几日里,双方又进行了几场大战,由于双方的兵力差不多,指挥作战的将领都是,熟读兵书,经验丰富之人。所以这几日的大战中,双方互有损伤,但都没有对对方造成致命的打击。

    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两方的统军将领都是心高气傲之人,这样的局面都是他们不满意的,都想着要找到办法扩大战果才行。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很有默契的选择暂时停战。但背地里,到底在谋划着什么样的计策?那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中军大帐中,杨明看着,坐在帐中的各领兵将领,让他们商量出一个,能以最小的代价重创敌人的计策。

    杨明是大名鼎鼎的大涪战神,又是太子之位的有力争夺者。能够在他面前留下好印象,那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所以,帐中的众将官绞尽脑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许多的策略,让杨明进行选择。

    当晚,胜王杨明的军账之中,灯火几乎彻夜通明。杨明和他手下的智囊们在营帐中讨论了一夜,分析了每一种建议的可能性。

    “于大人,不好啦!有战马在营帐后方的小河中饮水,中毒死啦!”于鲜正在营中冥思苦想,有士兵慌慌忙忙跑来向他报告。

    于鲜带着营中最为得力的将领,随着来人到马厩查看一番。见马厩中好几匹战马,已经躺在地上,有些马儿已经死去,还有一些奄奄一息,眼看没法再活了。

    “我们叫来军中的兽医,他说这些马儿全部是中毒所致。我们问过,养马的士兵,他们说这匹马全部是在营帐后方的小河沟里饮过水的。”负责马批的官员小心翼翼的对于鲜说到。

    于是,一行人又来到营帐后方的小河旁,见河水与平日并无异样。但是,河边出现了一些死鱼,看样子这河水中的确有毒。

    “这明王真是大手笔呀!流动的河水中下毒,这需要多少的毒药啊!也亏他想的出来,只可惜了我这些上好的战马。通知将士们,在河边几百米处挖一些深井,这样浸过来的水就没有毒了。”能够指挥这几十万的兵马,于鲜也不是泛泛之辈。

    “这河中下毒倒无所谓,水流一两天毒素就散了,他们也不可能找那么多毒药天天放。只不过,看来他们开始使阴招了,我们可得加倍小心啊!”于鲜身旁,一书生打扮的中年人说道。

    “哼哼,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也得想些办法,给他们好看。”另一位身穿战甲的将领瓮声瓮气地说道。

    就这样,双方都行动起来, 各自出招。都给对方带来了一些困扰,使双方的士气都受到了一些打击。

    这些招数,使双方物资的运送,士兵的出行, 以及队伍的凝聚力。都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对整个几十万的队伍而言,它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并且随着双方加强防御,这些办法能够达到的效果越来越小。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 天空中没有星星和月亮,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大约两更十分, 戈兰城的西侧的城门,悄悄地打开了,一对黑衣人,手拿兵刃,骑着战马,悄悄地奔出了城门。

    这些战马身上,都披着黑布,这样,在夜色中更加不易被人发现。而这些战马的嘴。都用一个套子套着,让它们无法发出一点声响。就连马蹄上,也包着厚厚的布,这样可以让它们在马奔跑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太大的声响。

    这群黑衣人,离开戈兰城之后,远远地绕开楚军营帐的方向,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这些黑衣人,向西北方向行了约莫二十里路, 忽然又改变了方向,他们沿着一条小道,向楚军大营后方绕去。

    在楚军大营后方几里处,有一处小山包,小山包的周围,有七八千楚军士兵团团保护者。

    看来这山包之上,应该有对楚军而言很重要的东西。这些负责保护的楚国士兵,分出了许多巡逻的队伍,不分昼夜的,查看着周围的一切,随时做好迎接袭击的准备。

    这些黑衣人来到这个小山包附近,躲在一片小树林之中,看着来来往往不停巡视的楚国士兵,没有发出一丝声响。从这黑衣人中间走出了一队手持刀剑身背弓箭的人,他们蹑手蹑脚的朝巡逻的士兵移动过去。

    这些黑衣人,借助灌木丛和树木的遮挡,很快朝巡逻的士兵,潜行过去。眼看着离这些巡逻的士兵越来越近,再往前走就是一片没有任何遮挡的空地。

    这时如果再继续潜行的话,一定会被这些巡逻的楚国的士兵发现。于是,领头的黑衣人,将手一举,示意身后的士兵隐藏自己的身形。

    这些躲藏的黑衣人很有耐心,居然在同一个位置躲藏了一个多时辰,而且一动也没有动,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这一个多时辰的躲藏还是有收获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楚国巡逻的士兵,往往是在两炷香时间之后就要换一次岗哨,也就是说,行动之后,他们有两柱香的时间冲上小山包。

    发现这一规律之后,领头的黑衣人向后方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他们做好准备。后方的这些黑衣人心领神会,悄悄地把手中的刀剑放下,摘下了背在背上的长弓,搭好箭,做好攻击的准备。

    楚国士兵换防的时间又到了, 见前一波士兵,消失在黑暗之中。 领头的黑衣人,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他果断地将手一挥,后方那些手持弓箭的黑衣人见状,立即将手中的长弓拉满。

    紧接着,一枝枝长箭,带着低低的怒吼声,射向这一群巡逻的楚国士兵。

    这几个巡逻的楚国士兵,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拔出。全部被这些突然而来的弓箭,射成了刺猬,只得不甘的倒在了地上。

    见前面这一对黑衣人撂倒了对方巡逻的士兵,后方的黑衣人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朝小山包上冲去。

    不一会儿,这些黑衣人来到小山包的半山腰处:“快!将火箭点燃,分散射入小山包上的粮仓之中。只要能将楚军的粮食全部烧毁,我们就会立下大功劳。”

    随着这一声喊,这些黑衣人迅速 行动起来,无数熊熊燃烧的长箭向小山包之上射去,不一会儿小山包上就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快撤!敌人来了我们就逃不掉啦!”黑衣人中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紧接着,这些黑衣人,迅速的转身,飞快的朝山包之下奔去。

    “想跑,爷爷们已经等你们多时啦!”这时,在小山包之下,突然传来一声大喊,紧接着无数的火把。同时燃烧起来,将整个小山包周围,照的灯火通明。

    灯光照射之下,只见无数的楚国士兵,站在小山包周围, 将这小山包团团围住。

    “我们大元帅早已猜到,你们想要来烧掉我们的粮草,早已叫我们来等待诸位,你们跑不掉啦,快点束手就擒吧!”楚军阵营中,一个声音大喊着,语气中流露出明显的得意之色。

    “糟啦!中了这些楚狗的埋伏啦, 兄弟们!冲啊!跟他们拼啦!”黑衣人中,一人大喊道。

    这些黑衣人,是杨明从军中选出来的勇士,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之辈。

    得到消息,据说是楚军的粮草都藏于这小山包之上。所以,杨明让这些勇士趁夜来烧掉敌军的粮草。

    楚军这次越过旬阳关到大涪境内来作战,粮食运送很不容,如果粮食被烧,后面的粮食肯定没法及时供应上来,那么这几十万楚国军队只有不战而退。

    杨明的计策,还是挺不错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于鲜也知道粮食对自己军队的重要性,早已防着大涪军队有可能来打自己粮食的主意。所以提前设下埋伏,没想到,杨明果然中计。

    这些黑衣人能够被杨明派来执行,这十分重要的任务,都是对大涪对杨明忠心耿耿的勇士。在出发之前,他们已经做好了不成功则成仁的准备。

    所以,就算是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他们也没有,露出一丝畏惧之色,反而大声叫喊着主动向楚人发起攻击。

    早有准备的楚军将士,见已经被包围的大涪士兵,还在做困兽之斗。他们立即张弓搭箭,朝着黑衣人的方向狠狠的射了过去。

    这些射出的长箭,有些被黑衣人手上的盾牌挡住,有些落在黑衣人身边的空地上。等更多的箭枝,射中了近在咫尺正在冲锋的黑衣人身上,好些黑衣人惨叫着倒在地上。

    但是,剩下的黑衣人,好像没有看到自己的战友倒下似的,仍然毫不犹豫的向楚军冲去。甚至还有一些身负剑伤的黑衣人,也不顾身上的疼痛大喊着,朝小山包下的这些楚军士兵急奔而去。

    由于双方的距离并不算远,在楚军士兵射出两波箭雨之后,大涪的黑衣人已经冲到他们的面前。这些楚军士兵,马上匆匆拿起挂在腰间的刀剑,与这些冲下来的黑衣人战在一起。

    刚才的两拨剑雨,黑衣人已经有接近一半的人倒下了,剩下的这些黑衣人,因为无数袍泽的倒下。他们心中,已经燃起熊熊的怒火,此时,楚军的士兵成了他们发泄怒火最好的对象。

    楚军人数众多,很快占据了战场上优势,但是他们低估了这群黑衣人的凶悍。这些黑衣人,个个身手不错,同时已经将生死置于度外。好多人明明看见楚军的刀剑砍向自己,他们却不管不顾,依然拿起手中的兵器,想对方身上招呼而去。

    此外,这些受伤的黑衣人,只要还能够继续站立,他们就没有任何迟疑,勇敢地向敌军杀去。

    这种不顾自己生死的战法,伤亡当然很快,特别是这群黑衣人,他们中一大半人已经被楚军杀死。但是他们的牺牲,还是很有意义的,有几十个黑衣人趁乱成功的冲破了楚军的包围圈,向戈兰城方向急奔而去。

    “煮熟的鸭子,可不能让他们飞了!”楚军中领头的一名将官大声喊道,指挥他手下的土兵,朝这些逃跑的黑衣人杀去。

    眼前楚军越追越近,这些黑衣人眼见无法逃脱,他们将其中一名黑衣人,推上一匹战马,不顾他的反对,推着他迅速离开。然后他们转身,又向楚军士兵冲去,用生命为代价,掩护骑马的黑衣人逃走。

    最终,这些返回的黑衣人,无一例外地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是他们成功为骑马逃走的黑人争取了时间,让他消失在夜色之中。

    天明时分,杨明得到这名逃回的这名黑衣人首领,带回来的消息。顿时脸色铁青,这一次得到错误的消息,损失了那好几百是勇猛的士兵。更重要的是,于鲜已经知道自己想偷袭楚军粮草的消息,这个计谋就没法再实施了,

    偷袭敌军粮草失败的消息,很快在大涪军营众将官中传开,众将官在遗憾的同时。也纷纷在心中思考,想找到一个让敌军退兵的办法。

    第一次带兵上战场,就遇上这样的麻烦,杨云也是心急如焚。他找来巨远光、郭龙以及戚威等人。一起讨论了很多种方案,想找到一个克敌制胜的好办法。可是就算他们绞尽脑汁,依然没有寻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杨明拨给杨云的士卒,大多数是云州本地的士兵,对云州的地形十分了解。巨远光在和这些来自云州的士兵闲聊之中,得到一个消息,立即眼前一亮,心中有了一个想法。他立即找到杨云,告诉了他自己想出来的这个办法。

    “十三弟的这个计策,我觉得可以一试,我马上安排 人去执行你这个计划。”听到杨云告诉自己,这个计策之后。杨明沉吟许久,最终做出了决定。

    “五皇兄,十三弟我来到军中寸功未立,这一次任务就让我带着手下的士兵去执行吧。”杨云向杨明说道。

    “这怎么行,这次行动要深入敌后,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你贵为皇子,怎能亲身试险呢?”杨明毫不犹豫的说道。

    “五皇兄,您也身为皇子,不是也多次深入险地,为大涪立下赫赫战功吗?弟弟我虽然没有五皇兄这样的雄才大略,但是我也想为大涪做一些事情。至于危险,我大涪男儿还怕这些吗?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让自己成长起来。”杨云站起来激动地说道,

    “五皇兄,您就别犹豫了,你看我手下的士兵大多数是云州本地的士兵,对地形十分熟悉,他们也是执行此次任务最好的人选。”见杨明仍在犹豫之中,杨云继续说道。

    杨明犹豫许久,看着杨云急切的目光,叹了一口气,终于点了点头。

    这一日,是一个大雾天气,浓雾使得大家的视线严重受限,只能看见离自己几米远的东西。这一日,是一个不适合作战的天气。

    楚军大元帅于鲜坐在营帐之中,正在和一些谋士商量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忽然听到,有士兵前来报告说,大涪军队,居然出城了,看来是要向他们发起进攻。

    于鲜一听,马上走出营帐,带领手下的兵将,迅速整兵出发。刚走出营帐之后不久,就和前来的大涪士兵相遇,双方立即进入了激战之中。

    几十万人在一起作战,又是大雾天气,场面难免显得十分凌乱。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一队大涪士兵悄悄地脱离了战场,远远绕过楚军的营帐,想旬阳城的方向,匆匆行去。

    带领这队士兵的正是杨云,他带着大约五千士兵悄悄地脱离了战场,以最快的速度向旬阳关奔去。

    旬阳关是大涪和楚国,相隔的一个重要的关口。楚国士兵需要的物质几乎全部是从旬阳关运送过来的。因为如果不从这里进入大涪境内,那就得绕道好几百里路。

    巨远光在和云州本地士兵,交谈的时候,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在旬阳关和旬阳城之间。只有一条可以相互来往的道路,道路两旁都是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根本没有人烟。

    但一名云州本地的老兵告诉巨远光,在这一段的崇山峻岭中,以前有一个土匪的山寨。这个山寨的位置十分险峻。他们在旬阳光和旬阳城之间强掠来往的军用物质。给大涪的边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旬阳城的官兵,花了很长时间才将这股土匪剿灭。

    剿灭这些土匪之后,这土匪的山寨就废弃了。因为这山寨的路很不好走,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到这山寨之中了。

    于鲜带着楚国士兵,刚刚攻下旬阳关不久,对这里的地形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他们一定不会知道在这崇山峻岭之中还有一个可以藏兵的山寨。杨云等人此行的目的,就是带着手下的士兵,找到并躲藏于这山寨之中。

    虽然是浓雾天气,但是要带着五千人, 躲过楚军的视线,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幸好,胜王杨明,事先让人给他们准备了五千套楚军的军服。离开大队伍后不久,杨云就让手下众人,将这些楚军服换上。

    虽然有这楚军军服作为伪装, 杨云还是不敢大意,一路上尽量隐藏行踪。就这样走走停停,他们终于绕过了旬阳城。来到旬阳城与旬阳关之间的山道之中。

    到了这里,遇到的楚军士兵就越来越少了。终于, 在熟悉地形的士兵的带领下,他们走入了一条十分隐秘的小道。在小道上东拐西拐, 行了一个多时辰,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到达了这个隐藏于山中的山寨。

    这山寨的房屋虽然还在,但是已经破旧不堪,但总算还能遮风避雨。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杨云安排手下的士卒,以最快速度,将这山寨收拾一番,就在此处安营扎寨。

    这山中气候潮湿,如果没有这个简易山寨的话,这五千士兵还不敢在这山里驻扎。因为据当地人介绍,这山中有许多的蛇虫鼠蚁,尤其是毒蛇特别厉害,一不小心被这些剧毒的家伙咬住,不到一炷香时间就会命丧当场,就连当地好多当地的樵夫和猎人都不敢轻易深入这大山之中。

    手下的士兵们忙忙碌碌的,收拾着这个山寨。杨云则带着赤木儿和巨远光等人,来到山寨附近的一处高崖之上,查看的周边的地形。

    因为杨云深知,这一次的行动异常危险,稍有不慎,这些兄弟们,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赵阔百无聊赖地躺着马车之上,心中十分不甘。自己自幼熟读兵书,古时许多经典战役都耳熟能详。

    他始终觉得,自己有统兵百万的才华,没想到却被于鲜安排,做的押送军粮和辎重的押运官。

    赵阔是楚国赵氏王族成员, 此次出征大涪。赵阔主动找到楚王赵元让,要求楚王派自己统兵,统率大军征讨大涪。可是楚王赵元让却以自己实战经验不足为名,让自己跟随于鲜大军,先历练历练。

    对于这统兵大元帅于鲜,赵阔打心里看不起他。这个长期呆在军中的粗鲁汉子,居然也能做到楚国兵马大元帅职位,这可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职位啊!

    来到军中之后,没想到这于鲜让自己担任押运物资这个芝麻小官。这让赵阔心中十分不满,自己堂堂一个将才,应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不是一个押送物质的后勤官员。

    最后,于鲜以行军打仗,后勤保障尤为重要为名。终于使得赵阔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一任命。

    在最初几次押送物质的时候,赵阔还能做到小心谨慎。先派手下士兵在前面侦查探路,之后才带走押送物质的,马车缓缓前行。

    可是慢慢的赵阔就对这枯燥的工作,没有了兴趣。从旬阳关到旬阳城,这条道路这两月来自己已经走了无数回,闭着眼睛,都知道路该怎么走了。

    再加上这无数回运送物资,从来没有出现过纰漏,也没有人敢骚扰楚军的粮食和辎重,所以久而久之,赵阔便没有了起初的那份警惕心。把这一份工作,当成出来旅游散心看待。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根本没有心思,把精力放的,防备敌人上面来。

    “敌袭!敌袭!”正当赵阔躺在马车上昏昏欲睡的时候,不远处突然有士兵大叫起来。自己在这条路上走了几十个来回,都没遇上任何袭击,当赵阔半信半疑的,走下了马车时。

    眼前出现的情况让他惊呆了。道路两旁的山坡上,此时站了许多大涪的士卒,他们正拿着弓箭朝下方的楚军士兵射来。短短时间内,已经有许多楚兵,中箭倒在地上。

    赵阔此次带领的,押运物资的楚兵,约有五六千人,人数其实并不比杨云带的士兵少。但是他们现在处于山道正中。除了几辆运送物资的马车之外,没有什么可以遮挡。所以这些楚兵几乎完全暴露在大涪士兵的弓箭射程之内。

    “盾牌手,快挡住敌人的弓箭!”慌忙之中赵阔大声喊道,许多手持盾牌的楚兵,将盾牌顶在自己头上,慢慢地繁在一起。有了这一层保护,许多从山崖上射下的弓箭,被盾牌挡住。但是仍然不时有长箭,从盾牌的缝隙中射入,不停的有楚兵惨叫着倒了下去。

    又过了一会儿,从山坡上射下的箭枝越来越少,看来对方的长箭已经快用完了。楚军士兵,刚刚松了一口气,一件让他们更加惊恐的事情发生了。

    箭枝用完的大涪士兵,将长弓重新背在自己背后,然后捡起早已准备好的巨石和滚木,狠狠地朝山坡下的楚军士兵砸了下来。

    盾牌可以挡住对方的弓箭,但是对于滚木和巨石那就难以抵挡,于是又有许多楚军士兵被石头或者滚木击中,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

    大涪士兵的这两轮攻击,经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里,有近两千的楚军士兵,失去了战斗能力。

    许多楚军士兵借助马车和河道上的一些死角躲过了弓箭和巨石滚木,但是大涪士兵并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时间。在巨石和滚木用完之后,他们手持刀枪。一边大声叫嚷,一边从山坡上冲了下来,双方立即进行了面对面的厮杀。

    大涪士兵从山坡上冲下,占据地理优势。再加上受到攻击的楚军士兵,现在的阵法十分凌乱,士气正在最低落的时候,所以双方激战不久,楚军士兵就节节败退。

    “将军你挡不住了,咱们撤吧!”赵阔刚刚斩杀了一名大涪士兵,正准备朝下一个人冲去的时候,一名卫兵在他身旁大声喊道。

    听到卫兵的喊声,赵阔抬起头来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楚国的士兵已经倒下了一大半。眼见如果再不撤退,全部士兵可能都会被杀死在这里。赵阔转头看了看装着粮草辎重的一辆辆马车,狠狠地喊了一声:“撤啦!”

    听到赵阔的命令,正在激战的楚军士兵松了一口气。他们纷纷停下正在激战的对手,顺着山道往旬阳关的方向撤去。

    这一次战斗,大涪士兵占着地势的优势,又是主动偷袭对手,仅仅付出了近五百人的代价,而楚军士兵则伤亡了两千多人。

    与此同时,楚军还丢掉了许多粮草,和各类物资。杨云安排手下士兵将能带走的物资全部带走,而不能带走的,一律损坏,不能将任何东西留给楚军。

    当运送粮食之中的队伍受到大涪军队袭击,这一消息传到楚军大元帅于鲜耳中之时。 于鲜和楚军众将官都不敢相信,这里山上怎么会藏着大涪军队了啊!

    但是事实摆在众人眼前,于鲜不得不与手下众人商议,怎么应对这突然出现的状况。

    自己后方又一支敌军队伍。这可是让于鲜和手下众将官,万万不能接受的事实。

    必须把这支敌军队伍消灭,不然的话他们不断骚扰后方物资运送的队伍,那这场大战就没法进行下去了。于鲜和手下众将官很快达成了共识。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了一支队伍,准备将杨云等人消灭在大山之中。

    可是接着出现的情况,却让于鲜十分头疼,这枝大涪的军队藏于大山之中,大军怎么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但等楚军运送物资的队伍,从这经过的时候,他们就会从山道之中冲下来。以消灭楚军有生力量和损坏物资为主。

    而当楚早派出队伍想要剿灭他们的时候,如果派出的士兵人数比较少,他们就会主动袭击这些楚国士兵。但是如果楚军的人数比较多,他们就会藏于大山之中,让楚君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还有,如果楚军派出大队人马,他们就会在大山之中燃起一堆堆篝火。而戈兰城中的杨明等人。看见三中的大火呼呼的浓烟,就会向楚军营帐发起疯狂的攻击。

    这样一来,这些大涪士兵躲藏于大山之中,楚军想要剿灭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戈兰城中的大涪军队。又时不时要骚扰楚军大营,让他们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剿灭山中涪军的行动之中。

    转眼间,这样的局面坚持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楚军从后方运送物资非常艰难,往往每次都要派出至少五万人到后方去运送物资。

    就算是这样,因为山道道路狭长,押运物资的军队无法首尾兼顾,所是经常受到大涪军队的袭击,使得楚年每次运输物资都会损失不少。

    而楚军进入大涪的三十万人,他们每天消耗的量时候物资可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另外,楚军的这三十万士兵现在必须分出一部分人守在旬阳关,每天押运物资至少也得派出五万人左右,才能保证,物资能顺利送到大营。

    同时,于鲜还得分出士兵去守住横山和荆城两座小城,这样一来,守在大营中的楚军士兵就只有,不到二十万人。面对人数多于自己,又熟悉地形的大涪军队,他们慢慢觉得有些吃不消了,几次大战,楚军士兵都处于劣势,使得楚军接连吃了好几次败仗。

    而见到这样的局面,杨明来了精神,每天都带着大涪士兵向楚军大营发起攻击。照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楚军应该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一日清晨,杨明又像往日一样带着大涪军队向楚军大营发起猛烈的攻击。但是这一次攻击却十分容易,杨明很快带着人冲进了楚军的营帐之中。

    可是当他们走进楚军大营的时候,众人不由的惊呆了,此时的楚军大营里边只剩下几十名老乓。还有数百匹又老又有病的战马。被这些老兵们招呼着在营帐里不停地跑动,造成大营中还有很多人的假象。

    杨明让人抓住几名国老兵,向他们询问于鲜和楚国大军的踪迹,得知于鲜见本方士兵伤亡太多,而继续留在这里也看不到一丝胜利的希望,所以连夜之间带兵撤退了。

    这时,陆续有探马前来报告,本来在横山和荆城这两座小城策应大营的楚兵,居然也撤了个一干二净。

    居然让这几十万楚国士兵,在自己眼皮下神不知鬼不觉的逃走了,让杨明懊恼万分,他立即指挥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向旬阳城追击而去。

    敌人仓促逃走,队型一定十分零乱,正是重创敌人的好机会。所以,杨明率领士兵一阵急行军,想在楚军回到旬阳城之前追上他们。

    杨明带人一路奔袭,没想到急切之下居然中了楚军的埋伏。旬阳城、楚军大营、横山、京城,这四股楚军队伍全部聚集在一起,埋伏在楚军大营和旬阳城之间,给急于追击的大涪军队一个重创。

    胜利的天平一下子发生了偏转,眼见手下士兵伤亡了许多,终于使得杨明冷静下来,带着手下士兵撤回了戈兰城。

    而尝到甜头的于鲜,也没有让手下士兵乘胜追击。他迅速组织几十万楚军士兵,将旬阳城的物质抢掠一空,然后通过旬阳关撤回了楚国境内。

    本来,这一次大战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楚军吃了许多亏,损失了许多士兵。但是最后一战,于鲜的神来之笔,利用杨明急切要击溃楚军的心理,来了一场伏击,一下子使两国士兵的人数,基本持平。

    等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的杨明,再一次带着出大涪军队,来到旬阳城之时。看见这一片狼藉的城池,气得脸色铁青,他立即不顾众将官的劝阻,挥兵向旬阳关发起了攻击。

    旬阳关,是前朝大晋皇帝司马南,花了好几年功夫,耗巨资修的一道雄关,它是大涪抵御楚国进攻的一道屏障。

    这里的城墙全部是在山中寻找巨石做成的,并且十分厚实。再加上旬阳关前后。道路并不宽阔,无法让许多士兵,同时展开攻城行动。

    旬阳关城墙之上,只有五六千楚国士兵守在上面。杨明率领手下几十万大涪士兵,轮番向城墙上发起了攻击。费了好大的功夫,也死了不少的人,但始终没有一个人能攻上旬阳关城头。

    杨明带着人,在关口持续进攻了二十余日,终于绝望了,只好带着手下士兵撤回了旬阳城。

    这旬阳关,本是大涪抵御楚国进攻的一道屏障,没想到现在却落入了楚人之手。由于大涪上下对旬阳关很有信心,所以在旬阳关之后并没有修建重要的军事要塞。

    也就是说,如果楚军从旬阳关进入大涪境内,在这关后很大一片区的防御能力,根本无法抵挡楚国大军的攻击。

    目前这一情况,对大涪十分不利。没有险地可以依托,只能驻扎重兵在此。杨明的近三十万军队驻扎在旬阳城和附近的戈兰城,以及横山、荆城两个小城,这三十万人马每天都会消耗许多的粮草。

    但是如果将这三十万人撤走,楚军很可能又重新越关过来,他们很快就可能深入到大涪的腹地,这可是大涪承受不起的损失啊!

    当军报传到西京城的时候,涪皇和手下众大臣,面面相觑,没想到现在会处于这样的局面。

    现在大涪军队想找楚军决战,他们却龟缩于旬阳关之后,等待大涪放松警惕之后再进行突然袭击。

    涪皇和众臣商议之后,决定再送上一些攻城器械,让前方的杨明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这一雄关拿下,

    但是,杨明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仍然没法将这道关口撼动分亳。只得向朝廷建议,在旬阳关之后,再修一道关隘,以阻挡楚国士兵的突然袭击。

    可是,突然之间要修一道坚固的要塞,谈何容易?首先它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和足量的材料做保证,并且就算这一切都能满足。要建造一个坚固的关口怎么也得好几年时间。

    这段时间里,杨云也跟着大涪军队对旬阳关的高墙,发动了数次进攻,但是,这旬阳关固若金汤。关内的楚兵又缩于关中,坚决不出。使得杨云手下也折损了好些人手。拿这道关口没有丝毫的办法。

    闲暇之余,杨明带着巨远光和郭龙等人。在这道关口附近的山里费尽心机想要找到一条,能够到达关口之上的捷径。但是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找到一点办法。

    现在这样的情况,让杨云觉得十分憋屈,没法找到敌人。还不能撤离,整天耗在这关口之上,这也不是个办法呀!

    时光匆匆,转眼间,杨云到达前线军营已经有好几个月的时光了。但是,大涪上下还是拿这道关口没有任何办法。

    就在众人无计可施的时候,办法居然主动送上门来了。

    横山城,是距离旬阳城只有几十公里的一座小城。杨云现在就驻扎在这座城里。 前一段时间,杨明安排杨云带着他本部的两万士兵,负责这座小城带防卫。

    由于楚军遭遇撤出旬阳关外,这一带没有一个敌人。所以,负责这座小城防卫的杨云整日就无所事事。

    这一日,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般。往横山城奔来。马上有一名,独臂汉子,这汉子显然是经过长时间赶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站住,干什么的?”城外的守卫拦住了这名匆匆而来的独臂汉子。

    “我要见吴王殿下,有紧急情报要当面呈交于他。”独臂汉子搂住马缰,从马上跳下马来,抹了抹头上的汗水,急切的说道。

    这独臂汉子正是姚侠,在守门卫兵的带领下,姚侠很快见到了杨云。把一封信,亲自递到杨云手上。杨云打开信封,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太好了,太好了!”看完信。杨云不由的把桌子一拍,兴奋地跳了起来。

    这封信是姚侠的父亲,姚老都尉写给杨云的。信中写到,当年大晋皇帝司马南,为了避免,楚军袭绕大治百姓。所以在旬阳城附近,涪楚两国交界的山道上,建了这一座雄关,就是后来的旬阳关。

    而当年,在修建旬阳关的时候,姚老都尉是晋皇司马南的贴身侍卫,深受晋皇的信任,他全程参与了,这旬阳关的设计和建造。

    当年在旬阳关快要建成的时候,晋皇司马南就曾考虑到,此关有可能被敌军占领,于是就让手下官员想个办法。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因为旬阳关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人们没法从周围的山上进攻此关。负责修建的晋国官员,得到晋皇司马南的命令之后,开始考查地形,设计合理方案。

    这些负责修建的官员,绞尽脑汁,在一处山洞中,挖出了一条能够通向旬阳关上方不远处,悬崖之上的一个密道。

    从这个密道,可以到达旬阳关上方的悬崖之中,可可通过绳索下降的方式,到达旬阳关内一个隐蔽的角落。

    而这件事情,当时大晋是高度保密的,挖掘此山洞通道的士兵,根本不知道,在这山中挖一条通道是用来干什么的?

    当通道快要挖通的时候,负责修建的官员就将普通的士兵全部撤走。只留下了一些他们特别信任的人,打开最后的土石将密道挖通。

    将密道全部修通之后,负责修建雄关和密道的人,又将洞口完全堵死。并且在上面弄上了土,栽上了草和树,让人找不到密道入口所在。

    由于当年的姚老都尉是晋皇非常信任的一个侍卫,他全程参与了这密道的修建,所以他成为了为数不多知道此秘密的人。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当年修建这密道的知情者,几乎全部,离开了人世。所以姚老都尉,成了知道这个秘密的最后一人。

    当得知,大涪的军队被阻拦于这座雄关之时。姚老都尉对大涪王朝没有什么好感,所以并没有打算告诉大涪朝廷这件事情。

    后来得到消息,听说杨云也在旬阳关之前,正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想攻下这道关口。姚老都尉便写了这封信,并将当年被隐蔽起来的,山洞洞口的位置绘制于图上。

    看到这封书信。杨云激动的心情无法抑制,他立即派人叫来巨远光、郭龙等人,骑着快吗就向山中行去。

    虽然有尉老都所画地图,但是此事已经过了好几十年,杨云等人花了很大功夫才找到,地图上画出的那个位置。

    原来地图上标注的一棵小树,现在已经长成了一颗参天巨树。让人把这棵树挖掉,顺着树根往下挖去,挖了不远之后,就看见下方有一块巨大的石板,让手下士兵把石板搬开,一个洞口出现在众人眼前。

    由于这个山洞已经多年没有开启。里面又不透风。所以,他们一打开石板,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霉臭味。

    杨云学医多年,他当然知道,现在还不是进入山洞的时候。耐心的等待了一两天。见山洞之中的腐朽霉气已经飘散得差不多了,杨云才敢带着人进入了这个山洞之中。

    按照姚老都尉信上的指点,众人很快找到隐藏于山洞之中的密道入口。撤开密道入口处的隐蔽物,大家顺着密道慢慢前行。前行了大约五六百米左右,就看见前方有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

    这块石头足足有人那么高,随行的士兵们费了好大功夫才将这块石头,搬离了原来的位置。当石头被移开之后,亮光立即从石头后面射了进来。

    众人到了洞口将头往前伸出,胆小的人不禁被吓了一跳。因为这个洞口的位置,正好在悬崖峭壁之上。透过洞口,杨云等人四处张望。果然发现,这个洞口下方,约七八十米的地方,就是旬阳关城墙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