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小说 > 超级科技强国 > 全文阅读
超级科技强国txt下载

    第一百八十二章 对峙

    京奉铁路,北平站。

    京奉铁路北平站,早已被西南军的士兵们警戒起来,一辆从宁锦防线驶来的火车刚刚进站,津京战场战斗结束后,这条事关宁锦防线生死的京奉铁路终于逃脱了被日人切断的噩运。

    “敬礼!”

    火车停下来,前面的客车厢下来了一群西南军官兵,当先一位肩膀上有一颗濯濯生辉的将星,一身西南特产高档不料制成的高级军官制服,此人居然是西南的少将军官。

    “霍将军,闾副官,鄙人第四师第一团团长王竣,欢迎二位来到北平。”

    负责接车的正是王竣。

    为了支持宁锦防线张学良抗战,西南军在结束京津会战后执行张蜀生的命令,将一部分火炮和弹药以及轻重机枪、冲锋枪等,就地存放于京奉铁路火车站,只等东北军接收,装车北上,继续参与与日军的战斗。

    “王竣中校,我们又见面了。”

    “报告教官,华夏军校第九期,步兵科学员王竣向您报道。”

    “哈哈,好样的,都当上团长了。”

    说起这个王竣,霍卫国倒是熟悉的,他任职西南军参谋时,在华夏军校兼职授课的那一段时间,刚好教过王竣那一届。时间过得真快,当年的参谋如今已经是少将了,而学生也当上了主力师团长。

    闾正德也回了个军礼,如今双方的关系之亲密,只有他这个张学良的副官最清楚,作为少帅特派员,他既是随霍卫国到北平接收这一批装备,也是为了见一见西南更高级的官员。“王团长辛苦了,贵军作战勇猛,刚刚取得了津京大胜实在是令人佩服之极。”

    “闾副官客气了,东北军在锦州打得很好。想必闾副官也是经常战斗在第一线吧。”王竣倒不是瞎说,这闾正德脸上好几处伤痕,最惊人的一道伤疤,从鬓角位置拉到了眼角,上过战场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子弹擦头而过留下的。

    一番客气,三人登上了一辆吉普车,前往北平的西南军驻地。

    霍卫国看着车窗外不断起伏的景色,却想到了目前北平的局势。

    西南军与国军联手打败日军,取得了津京会战的胜利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两方高层,几乎是第一时间就下达了迅速控制北平、天津两座城市的命令。

    天津城,由于西南军从地道潜入城内,在战斗结束后,已有两个团的部队迅速控制了天津城各处,打开城门,只准西南军入城。

    暴跳如雷的南京政府,便把目光放到了北平。

    南京政府虽然暴怒无比,但奈何两军之前签订“五一合作协定”联手作战时,对于战后的势力范围分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或许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并不太看好这场战斗,又或许没有想到战争这么快就结束,当问题摆到桌面上的时候,南京政府才认识到,西南也是出兵出人,几万大军征战一场,不可能空手就回去,总要得到点什么才算。

    结果,得到蒋委员长死命令的陈诚,立即着手接管北平的事宜。

    几乎与此同时,陈军也下令之前借故撤换下去休整的卫戍师第八师火速接管北平。

    接到下属的报告后,陈诚不敢也不愿意和西南军开火,下令部队从北门进城,西南军则从东门进城,两方如有默契一般,迅速地将偌大的北平分成了两半,北城是国军控制中,南城则是西南军控制。

    天津城,在西南军步枪上刺刀的强势下,陈诚得到南京最新指示后,只好放弃。

    如今看似西南军占了一点便宜,其实如果不是那条通往天津城内的地道,此次津京会战的结果,最多是两方平分。

    倒不是张蜀生想‘相煎太急’,只是考虑到东北战事,为了让宁锦防线万无一失,才决定拿下一城一地,而天津靠海,地势比北平好上太多,便被西南军果断拿下。

    至于北平,则是另有考虑。

    陈军与蒋百里坐镇天津,北平城的南城则由第八师师长叶建雄率部坐镇,依靠主力入城的卫戍第八师和离南城很近的大兴机场,西南算是稳稳地将北平半城之地掌握在了手里。

    “卫国。”

    当霍卫国二人来到第八师师部时,却意外地见到了蒋百里。当年霍卫国被蔡锷带回西南后,便拜了蔡锷为恩师,很自然的,蒋百里也算得上是他的叔字辈了。

    “参谋长!”霍卫国和王竣一看是蒋百里,顿时立正敬礼。

    闾正德在卫戍第八师师长叶建雄的陪同下,去参观此次京津作战的成果展示去了,他来北平另有重任,也是要和西南的高级别官员接触的,当下知道西南军有家务事,也就不急着见蒋百里。

    屋中除了一名参谋部的书记员外,就只有霍卫国与蒋百里。

    “参谋长,现在津京的形势怎么样?”作为西南一员,这是霍卫国最关心的事情,落座之后就问起了如今的局势。

    蒋百里打开了一幅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如今京津地区西南军与国军的势力分布对比图。

    “从目前来看,天津城算是在我军的牢牢控制下,陈诚怕两军起了冲突,放弃了让部队强行入城的打算。现在,我们除了控制天津这个沿海城市外,北平南城也在我们的牢牢控制下。

    不过,毕竟此次津京会战双方都出力很大,而名义上,天津与北平也是国民党势力范围,为了打消国军基层对我们可能产生的仇视,也为了找到一个借口,我们对外宣称是驻军天津,防止宁锦防线出现变故,为后续的抗日战争做准备。至于北平,外交部长李宗仁已经亲自致电南京政府,称西南政府愿意就北平驻防事宜与国民党进行协商。”

    霍卫国点点头,西南虽然确实是想占了天津,留下一个北方前进基地,但如果真地撤走,全军挥师回西南,那样不说日军有可能卷土重来,日后发起解放东北的战斗时,也将会束手束脚。

    而万一宁锦防线被日军攻破,那凭借国军怕是很难单独抵挡南下的日军,费了一番大手脚才保住的京津地区,极可能再次沦陷。

    这也是蒋介石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的原因,既然想将西南军拉进抵抗日军的队列中,那就需要给西南提供一个驻地,显然,天津被占了就将成为西南军的前进基地,而北平就要通过谈判拿回来。

    “锦州方向,日军的进攻势头已经没有了前几个月那么猛烈,有迹象显示,日军正在面向锦州方向构筑坚固阵地。从种种迹象来看,日军极有可能放弃了突破宁锦防线的计划,而进入了防御作战,意图消化东北全境。”霍卫国身为志愿军总顾问,对于战略情况还是看的很清楚,此时如果西南与国民党两方放下所有的成见,组成联军北上,极有可能一举夺回东北,然而他知道,这不过是作为军人的一厢情愿,不论是西南还是蒋介石,都不会再次草率地北上。

    张学良既然还没有败,那他就只能一个人继续坚持。津京会战之所以触动双方神经,实在是日本人手伸得太长,双方都无法容忍整个华北以北沦丧。

    同样的,双方也不可能在国内对峙的情况下,主动调动大军北上,将自己的精锐陷入可能遥遥无期的解放东北战争中。

    “张学良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这是蒋百里很关心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略计划中,张学良的东北军将是一个很关键的棋子。

    “计划进展的很顺利,我走之前,王公亮被正式借调过去任命为东北军第十七师师长,其他尚有多名军官已经进入了东北军的参谋部担任职务,开展工作。我们的人表现都不错,敢于拼杀,也从不把战争看成是东北军一方的事情。有一名叫柴春的志愿军官,在任职新兵营长时,居然在战事紧急时拉动了一个团的新兵去支援,守住了岌岌可危的那段阵地。事后因为表现优异,张学良将他提拔为了新兵团长。”

    其实,霍卫国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担任西南志愿军在锦州方向的总顾问,是因为这个计划本身就是他提出来的。围绕着拉拢张学良而展开的一系列计划,从日军进攻锦州前就被制定了。

    说到底,还是当时蒋介石太过于畏首畏尾,一边让张学良一人先挡住日军,等待双方彼此削弱一番后再行发兵。一边却派陈诚率部进驻津京一带,算是将津京纳入了国民党的嫡系势力范围。

    在战事吃紧的情况下,张学良只有来自西南一方面的援助,除此之外,国民党方面虽然也有进行部分补给,但却是一兵未派的。反而几个所谓的战地特派员让这位少帅异常火大。

    时不待人,当西南在锦州的动作越来越大,各方面消息越来越不利后,南京方面终于准备调集重兵以支援宁锦防线的名义北上时,却又爆发了津京会战。

    “嗯,国民党方面暂时是腾不出手来管锦州的,你要进一步做通张学良的工作。倒是这个闾正德,既然是张学良的使者,你可曾知道他一些底牌?”蒋百里提醒道。

    “不清楚,一路上我有意套他的话,但此人也是个人精,顾左而言他,不过我想应该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两人又说了一些东北计划的关键,这才让人将正在散步的叶建雄二人找回来,蒋百里与他将进行一次秘密会议。

    两人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只知道最后蒋百里亲自将闾正德送到了指挥部门口,面带微笑地挥手告别。

    “参谋长心情不错啊。”叶建雄打趣地说道,他也能猜到,两人的密谈应该是达成了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你这小子,走吧,陪我去听戏,这战事一停,我倒是念叨起这北平戏园子的老调调喽。”蒋百里想到与闾正德的密谈,心情大好。

    1932年8月,刚刚取得了京津战场大胜的西南、国民党双方军队,并没有如同国内民众所期望的那般挥军北上,反而停驻于京津两地。国民党部队借口后勤匮乏,亟需整顿,称光复东北宜徐图之。

    西南方面同样以弹药消耗甚巨,需要时日休整,但承诺东北未解放前,西南军绝不回师西南。

    1932年8月底,经过谈判,西南军退出北平,将北平城交给国民党政府,但将在天津——廊坊——大兴机场一线驻兵。

    “请进。”

    听到敲门声,正在查看最新军情的陈军抬起头来,却看到参谋长蒋百里推门走了过来。

    “陈军,在看什么呢。”

    “是参谋长啊,快请坐。我在看军部刚下发的一份调令,来,请喝茶。”

    知道蒋百里肯定也收到了这份调令通告,陈军给蒋百里倒好茶后,说起了手中拿到的这份调令。

    “是不是不理解军部的决定?”

    军部下令将大兴机场的飞机调了一半还多回西南,这事作为参谋长的蒋百里虽然远在天津,也是被张蜀生征求了意见的。

    “没什么,我在想军部是不是有什么新的作战计划。”陈军也没问蒋百里,他清楚,不应该自己知道的军情,自己就没必要知道,虽然参谋长就在面前,但纪律如山。

    “放心吧,你小子待在天津也不会寂寞的,上午的报告你看了吧?国民党可是蠢蠢欲动啊。”这才是蒋百里亲自找陈军的原因。

    “嗯,根据情报来看,南京方面似乎有所图谋,我们有必要加强戒备。”

    “正合我意,来,我们商量看看如何布置,大兴机场,廊坊,天津这三点一线更稳固。”蒋百里走到地图前,和陈军讨论为了以防万一而需要作出的兵力部署变动。

    1932年9月,国民党军队借口大兴机场守军偷盗北平紫禁城的文物,一个甲等的部队气势汹汹地包围了大兴机场,意图武装接管大兴机场,结果与依托阵地的一个团西南驻军当场对峙。双方虽然没有爆发战斗,但气氛却极为紧张。陈诚下令第八师驰援这个受阻的甲等师,而西南军方面则紧急调动了主力第四师从廊坊前往大兴机场。

    京津一带局势再次紧张,一片风雨欲来。

    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四青年运动

    大兴机场,近乎环形的四面工事将整个机场四面严密地拱卫起来,由于机场的建设是在战时修建的,对于防卫方面的措施一直做得非常到位。

    这不是一处可以随建随扔的野战机场,而是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的,换了平时,这样四跑道级别的大型野战机场,没有一年的时间是根本无法修出来的。

    然而,如今,战事刚完,西南军却在这里与摆出进攻阵势的国军对峙。

    四个方向上的四条长形工事死死地拱卫着机场,一声令下,西南军官兵可不管对面是国军还是日军,早已子弹上膛,火炮随时准备发射。

    对于军人来说,什么文物走私,什么包庇罪犯都是丝毫不重要的,重要的就是一道命令。多年的正规化军事训练,已经让这支西南军令行禁止,尽管对峙的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国军,但他们依旧没有犹豫。

    军人只需要去执行命令,决策者才需要去争论事件本身的对错和输赢。

    抵达大兴机场外围的国军部队已经从最开始的一个师,变成了两个师。两个国军体系内的甲等师第二十二师和二十八师一边构筑简单的阵地,一边小心翼翼地与机场守军对峙着,另外还要防备廊坊方向的西南援军。

    负责包围机场的则是二十二师,二十八师则在外围警戒西南军的援兵。

    “总长,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西南,张蜀生办公室,主力师第六师政委诸葛生正在向张蜀生力荐着什么。

    张蜀生坐在椅子上,不动声色,手指轻敲着桌面,神思却在想着此次大兴机场事件。

    蒋委员长怎么想的,他不清楚,但他却知道,如果大兴机场出事了,那么南京方面绝对是一箭双雕。

    从刚刚得到的情报来看,原本一直对西南开绿灯的太原北飞机场,在二十分钟前进驻了阎锡山的一个团,与留守机场的一个西南连对峙。不过北飞机场已经没有了一架飞机,只有一些油料和飞机零件。张蜀生不愿主动激化矛盾,下令这一个连在炸毁了物资后主动撤离。

    蒋介石给自己来这一招,却是让他想到了后世的皖南事变,大意的红色部队被国军优势兵力伏击。虽然这不能说是蒋介石的错,但是,至少证明后世那位蒋委员长就是能做出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事情的人,大兴机场的事情,虽然出乎张蜀生的意料,但却不太让人意外。

    首先,大兴机场在调回一批飞机后,还有多达几十架飞机,国民党强势关闭北飞机场,那就意味着,这批飞机将不可能直接飞回西南。

    依照后世那位委员长的惯用伎俩,必然是先围起来,然后通过金条开道,诱降大兴机场。如此一来,既能让西南吃个大亏,又能得到完好的飞机,甚至是现成的飞行员。

    西南装备的飞机可不是国军的老爷机能比,一旦得到这一批飞机,国民党空军实力将大增,而失去了这个前线机场,天津—廊坊—大兴机场一线的西南军则被斩断了一根手臂。

    这也是为什么西南军要动用一个团的部队卫戍大兴机场,而国军却依然冒险找个借口包围机场的原因。

    “缴获飞机?就算是全部飞到锦州,也不会留给你们的。”

    张蜀生暗自想到,对于南京政府,对于蒋介石,他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屈服。这个委员长,或许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贡献,但归根结底,他还是一个政客。

    “总长,如果我们自己炸毁这批飞机,那么道义就完全站在我们这一边。即便现在不发动对蒋战争,以后全国统一战争时,我们也占尽了道义的高度。”

    诸葛生有些焦急地再次将建议说了一下,之所以硬着头皮来见张蜀生,就为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可以只炸毁一小部分飞机,其余的大可以飞往锦州方向,动作必须要快。”

    “如此吗……”

    听到诸葛生的建议,张蜀生不禁微微皱眉,或许,此时换了一个政客,那么一定会选择炸毁几架飞机,主力逃窜掉,将挑动战争的罪名加给南京政府。但是,自己真的要这样做吗。

    从前线回来的报告看,陈诚本人是坚决反对执行此次计划的,而最终国民党政治部将电话打到了二十二师师长王铭章那里,才威逼他带队行动。至于第二十八师,则是事态严重后,加派的部队了。

    从特工发回的报告看,王铭章本人也很反对包围大兴机场缴械西南军。

    张蜀生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如果被逼行动的国军是其他地方的部队,而不是刚刚参加完抗日联合作战,也不是在津京这个刚刚结束的战场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反栽赃一把。

    然而,他却不愿意让这些刚刚从日军的枪口下活下来的国军官兵们,让这些一周前还在和日本人浴血奋战的国军,背负这种千古骂名,更不愿意让陈诚和王铭章成为新一代的民族罪人。他们都是有功于民族,非是最后关头,他实在不想把他们送上绝路。

    后世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些抗战英雄,在和日军生死搏斗的战场上活下来后,却要和新的对手作战,结果被人民误会百年。这是绝对不公平的。

    如果张蜀生点头,下了这个命令,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以后绝不有任何官方的声音为他们正名,为了统治的需要,他们也会成为反面人物被记载在历史上。

    “诸葛,作为一名谋将,你的建议很好。可惜,我却不能这样做。同样的结果,我们可以换一种办法。虽然会麻烦许多,但却能保全这些抗日官兵们。政治是残忍的,他们却是无辜的。”张蜀生叹息道,一旦开战,那么尚未离开津京的国军抗日军团,一定会与西南军全面开战,这是一场民族悲剧,或许那位蒋委员长正是把住了这一点,认为自己不敢在这个时候,在京津挑起大规模战争,才敢公然挑衅。

    其实,如果真要开战,占据着天津的西南军,不一定就处于下风。日军海陆军全线收缩,西南军只需要尽起海军,便能护送大批军队在天津登陆,甚至将舰队驶入长江口,空袭南京也不是不可能。

    诸葛生黯然离开,心中却暗道,张总长或许永远成不了一个枭雄,但却可能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历史伟人。他并不觉得张蜀生的回答很迂腐,反而,他受到了震动,如果一个有机会问鼎河山的领导人,说出这样的话,能为普普通通的抗日官兵考虑到这一步,那么,这人将会比枭雄能获得的成就更高。

    而张蜀生却是自人知道自家事,别人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却是后事不忘前事之师。

    “茅秘书进来一下。”已经有了决定,张蜀生叫来了茅云先。

    随即,西南以密电的形式向津京地区的陈诚和王铭章发电,而电文则是张蜀生亲自口述的。

    “军长,西南密电!”

    北平国民党军部,陈诚接过心腹参谋递过来的密电。

    “军长,密电发来的时候,我正好在电讯处。这封密电是我亲自译出来的,绝无第二人知道。”参谋敬了个礼说道。

    “嗯,做的好。”陈诚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先下去,关键时刻果然还是自己的亲信管用。

    打开密电,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然而正是这句话,让陈诚叹息不已。

    只见微微摊开的电报纸上,写着简单的一句话:此次事件西南绝不退步,望陈将军万万以民族为重。

    而几乎同时,第二十二师师长王铭章收到的电报上,却是另外一句话:战事若启,王将军必是民族罪人。

    “是!坚决服从命令。”

    大兴机场负责人迟玉民少校放下军部直播过来的电话,随即将军部刚刚电传过来的正式命令文件向机场另外几位后勤、警卫等方面的负责人出示。

    “迟少校放心,在援军赶到前,只要国军不开炮,机场肯定没事。”说话的是警卫机场的卫戍师第八师二团团长朱赤。

    朱赤,华夏军校第五届学员,步兵指挥科。此人也是华夏军校毕业的佼佼者之一,当年甚至与如今被东北军借调去当第十七师师长的王公亮一起,接受过张蜀生的亲自授衔。虽然因为种种原因,目前还是卫戍师团长,但却和普通团长不太相同。他是授上校军衔的团长,刚刚接受过军部特派员的调查,没有意外的话,即将成为西南最年轻的副师长。在此次津京会战中,日军两个师团疯狂进攻北平城下防线的时候,这个卫戍八师第二团打的异常优秀,不但歼敌甚众,甚至敢于大胆地抓住时机,发起了几次极为成功的反冲锋。此人虽不如比他晚了三届的戴安澜耀眼,但也绝对是第五届毕业学员中最为优秀的年轻指挥官之一。

    “嗯,希望国军不要开炮。”迟玉民虽然知道,如果国军开炮,虽然能破坏机场,甚至是炸毁飞机,但却将彻底沦为万夫所指,从而让西南得到绝对的主动权。但他却仍旧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这几十架战机被炸毁,西南虽富,但飞机却依旧是极为宝贵的。“命令战机起飞吧。”

    “飞机起飞了!西南军的飞机起飞了。”

    就在国军官兵忙碌不已的时候,原本静的诡异的大兴机场却忽然被飞机起飞的轰鸣声闹翻了天。

    只见远处四条跑道上各有一架飞机在起飞,四机编队几乎同一时间升空。起飞后的编队,开始在空中盘旋。

    战机并不对国军发起空袭,只是在远处空中大角度机动,模拟进行一次次攻击。

    “唉!”

    王铭章从车上跳下来,看着远处天空密密麻麻的飞机,知道已经晚了。

    按照计划,如果能够一口气拿下机场,那这些飞机将没有机会起飞,更可不能似现在一样作出武力威胁。

    想到刚才那份密电,王铭章就觉得自己一个头两个大。

    南京的命令,自己难以违背,校长亲自打来的电话,语气之严厉,容不得自己违背半点。第二十二师不是直属陈诚这个第十八路军长管辖,却还在津京会战编制下,但为了绕过抗议不执行的陈诚,蒋委员长将这个命令直接下到自己这里,就是让自己去背锅了。

    挑起事件,更甚至可能引发的战争,这都是王铭章不敢去想的。

    没有任何意外,他知道,一旦两军开打,那第一个罪人一定是自己王铭章,却不会是蒋介石,更不可能是陈诚。但委员长的命令,不执行又不行,就算不是看在忠诚于委员长,忠诚于党国的份上,事后清算责任,抗命不尊的结果最轻也是个军法处置。

    “西南军的兄弟们听好了,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追查文物走私贩。我们是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不希望与你们发生冲突,所以请你们交出罪犯,或者让我们进去搜捕……”

    国军的喊话员,正扯着嗓子在那里拿着一个铁皮筒喊着话,虽然如今的局势已经是子弹上膛,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够的。

    “立正。”王铭章走过去的时候,官兵们尽皆敬礼。

    “怎么样?对面有回应吗?”

    “报告师长,暂时没有。”

    王铭章皱皱眉,真是乌龟壳子,死守啊,好歹吱个声,自己也好向上面交差,这样不声不响的,自己都找不到借口向委员长报告。

    “呜呜……”

    然而正在这时,对面却响起一阵电子设备所独有的电离声,随即,一个比这边喊话声音大了十几倍的声音,骤然响起。

    “对面的国军兄弟,我们西南军是人民军队,一周前还在于你们并肩作战,试想,一支为民战斗,为民族战斗的军队,怎么可能窝藏区区的文物罪犯?在我们西南体制下,法律法规非常齐全,军队的军规军纪更加严厉,别说走私文物,就算是窝藏一件文物,也将被军事法庭审判……请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被肮脏的政客所诱导,否则,一场错误的战争必将来临……”

    王铭章闻言,非但没怒,反而满意地点点头,找过来通信参谋,“向委员长发电,就说大兴机场断然否认窝藏罪犯,请委员长指示。”

    然而,委员长的命令还没等来,却等来了陈诚的命令。

    “报告师长,陈军长让您去城里开会,说是有大事相商。”

    王铭章一愣,虽然不知道此时陈诚找自己去城内开什么会,但却直觉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心中一喜,这简直是逃身的绝佳机会。

    “让许副师长暂代我指挥,我没有回来之前,谁开了第一枪,老子毙了他。”王铭章让心腹许宗明代理指挥,行了个金蝉脱壳之计,几乎忍不住当场笑出声来。

    而此时二十二师与二十八师两师的电讯处,却几乎同一时间上演了一场设备故障问题,值班的电信官兵只是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一下,回来却发现电报机无法使用了。

    而正要登车进城的王铭章得到报告后,只是严厉训斥了一番,让他们去修理了,心头却是乐得开花,心道此次黑锅不用自己来背了。

    果然,王铭章与二十八师师长刘家麒一进城就被陈诚找去商谈对日后续作战计划的问题,而另外一方面,陈诚则派了军部参谋带着自己的亲笔命令去约束军队,务必保证不要产生冲突,就算万一无法避免,也千万不能开第一枪。

    与之对应的是,陈诚与陈军这两个北平方面的两军高级将领也联系上了,开始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这一拖就拖了两日,当蒋委员长终于忍不住,想要派何应钦亲赴前线督促时,却爆发了一件让国民党难以收场的事件。

    1932年9月三日傍晚的申报增刊与昆明日报、西南日报几乎同一时间以‘兄弟阋于强,内战爆发在即’为标题,用整个头版的篇幅刊登了国民党派兵包围大兴机场,从而导致两军严重对垒,内战再次处于一触击发的状态。

    1932年九月四日,香港、北平、上海、广州、昆明、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南京、杭州等十几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几乎同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游行。

    犹如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这场巨大的思想运动,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声势,以学生、工人、手工业者、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人群,纷纷走上街头,声援西南军,谴责国民党。

    几乎所有的游行队伍都打出了一个标志:停止内战,和谈统一!!

    南京的游行示威规模尤其巨大,为了保护学生,报社记者们走在了最前排,让人吃惊的是,这其中居然不乏外国记者。而游行队伍中,更是有一支所谓的‘国际友人方队’,这让得到消息的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傻了眼。

    什么时候,和谈统一的问题,连外国人都关心上了?还跑来以国际友人的方式游行。

    9月4日下午三点,游行示威队伍终于抵达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主街道,一浪高过一浪的巨大呼喊声,震的整个国民政府办公中心的人都微微心惊。

    “委座,情况已经基本查明了,全国各大城市都爆发了以反对内战为主题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的主力都是青年们,他们自称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民族反战行动,称之为九四青年运动,目标直指我们。”

    “够了!”

    蒋介石一摆手,言辞不善地打断了戴笠的话,“还是西南动的手脚吧。”

    “是的,很多地方都有西南特情人员的影子,调查局的人手不够,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一两个可疑人物。”戴笠有些紧张地回答道,虽然明知道这次声势浩大的反战游行是西南在后面推波助澜,但却抓不到人,更别说其他的真凭实据了。“要不要抓一批学生,这样,我们就好查一些了。”

    “抓人?娘希匹,看看吧。”

    蒋介石一怒之下将手头的一份文件丢给戴笠,这是刚刚收到的前方军情。

    戴笠没想到委座今天脾气这么大,有些哆嗦地打开文件,刚看了一行字,就觉得有些发蒙,只见上面全是前方传回来的不利消息。

    “广州方向,重庆方向,陕甘方向,湖广方向……西南军皆有异动……”

    再翻开第二页,居然是西南发来的电文,内容很简单,却是警告,言称一旦国民党对游行队伍开枪,或者抓捕学生,那么,西南将立即对国民党控制区域展开军事行动。同时,西南还隐晦地通告,近期航母特混舰队将会在东海附近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在蒋委员长的预计中,大兴机场的事情如果迅速解决,根本不会闹得这么大,而此次事件中,陈诚与王铭章的抗命不从则是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他也有些拿西南那些疯子没办法,他给迟玉民和朱赤二人开出的价码是各自30万大洋,这已经非常高了。在之前的内战时,一个师长,自己开出10万大洋,对方都恨不得立马投效过来。

    然而这次,对方收了钱,但却依旧不肯投奔过来,而更没想到的是,对方居然发了一封感谢电给自己,声明那六十万大洋已经上缴西南军部,用以改善士兵伙食问题了。

    诸事不利,执行命令的部队行动迟缓,抗命不从不说,西南军的警卫部队又死活不投效,接着又被人捅了出来,然后是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青年运动。当然,更有西南军在全国各地势力交界处摆出的进攻阵势,以及他们的航母特混舰队。

    又过了两天,这场青年运动非但没有结束,反而向更广的区域蔓延开来,甚至有些地方连农民、士兵这些原本很不容易动摇的群体,都加入了进去,有些地方罢市罢工罢课,全是针对南京国民政府。

    1932年9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通电天下,表示国民党一直以三民主义为执政方针,注重民族、民权、民生,愿意效法孙总理之高义,与西南政府就事关整个中华民族之重大问题进行谈判。

    西南政府回应,西南联合自治政府一直以复兴中华为己任,以科教兴国,军事强国,法制立国为施政方针,力图对内复兴中华,对外抗拒强敌,从而改善整个民族的生存现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西南愿意就和平统一等重大政治问题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谈判。

    1932年9月15日,以避免内战内耗,力求和平统一为主题,史称‘第二次南北和谈’的政治和平谈判会议在昆明举行。

    第一百八十四章 问鼎河山 上

    第二次南北和谈,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在改革政体、重组政府、军队整编、司法制度改革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方面,双方几乎有着全方面的意识差距。

    南京方面提出来的所谓五点前提,在谈判一开始就将了西南一军。

    ‘五点前提’:国民党系官员的妥善安置。国民党现有势力范围土地制度五十年不变。国民党现有军队五年之内不得整编。新政府效仿西方组成议会制,最高领导人和各级主官由议会选举产生。新的最高权力中心必须定为南京。

    当张蜀生拿到国民党正式开出的这些明面上的条件时,倒是没有太意外,以蒋委员长的‘雄图大略’,就算他自己肯轻易交权,整个国民党体系,整个国民党身后的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等大资产阶级也不会轻易答应放权的。

    蒋委员长虽然位高权重,但终究不是独裁者,也不过是整个国民党政治体系的总代表而已。他代表的这个阶级,进行剥削的依仗恰好是旧政治体系。而张蜀生要改造的、要打倒的却恰好是这个老旧社会。

    张蜀生需要的不是一个从国民党手中接过来的半壁江山老中国,而是必然要进行改革的。以南京国民政府从高层到基层的不少官员作风来看,腐败、渎职、守旧、素质不够等问题日益严重。

    如果通过武力拿回来,张蜀生当然一把推倒,大刀阔斧地改革。然而,从南京政府的态度来看,虽然没有明面上要求给予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以相应安置,但却笼统地提出要妥善安置整个国民党官员。

    这个条款的潜台词就是,未来新中国政府的组建,必须让国民党也完全参与进来。

    其实,张蜀生倒不是反对有能者居之,就算是国民党官员,只要有真才实干,没有作奸犯科等劣迹的,通过统一的苛刻的行政人员考核,同样可以出任新政府各级职务。

    但是,有着后世经验的他却很清楚,所谓的妥善安置国民党官员,最后必然会如后世一般,变成了一锅乱杂烩。各级国民党官员,最终摇身一变,钻进各级新政府,继续做他们的土霸王。

    至于土地政策,既然西南已经实行了全新的土地政策,那么,为了解决这个时代农民的吃饭问题,为了解决目前最为之迫切的普通百姓吃饭穿衣的问题,土地改革是必然要进行的。他能接受的底线也只不过是适当价格的赎买,而根本不是什么五十年不变。

    辛苦一场,难道到头来就为了提前统一,而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议会制,选举产生各级官员。

    这个更是国民党的一厢情愿。

    或许他们还沉寂在当年第一次南北和谈的美梦中,想效仿当年的北方政权,通过国民党这个成熟的政治团体,对尚未组建政党的西南施加全方面的压力,最终导致新政府的组建,成为了国民党的一次扩大会议。

    而选择总统,议会这些,更不是张蜀生能够接受的。

    如果再过几十年,让中国进入议会制度国家,进行全面的民主政治改革,或许他还会尝试去做,但如今,想让中国搞这一套,那简直是看猴子唱戏。

    从辛亥革命后,所谓的议会制搞了一年又一年,期间的种种丑闻,简直是遗臭百年。什么威逼贿选,什么打手堵会场这些,让人贻笑大方之余,又不免反思,这个时期的中国,究竟有条件实行议会民主制吗?

    就算有,张蜀生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什么议会民主上面。

    中华民族要求生存,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重新崛起机会,绝对不能被什么议会民族制所干扰。张蜀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和狗屁政客们尔虞我诈,吵吵闹闹,他需要做的是集中全民族的力量,进行二战前的最后冲刺。

    如今也是1932年秋,虽然西南的各项工业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力期,许多基础工业和基建设施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但是,一个能够加入到世界大战中去,并且取得绝对优势的庞大民族工业,是需要相当大精力来建设的。

    就算是集中全民族的力量,又有梦想机作为臂膀,张蜀生还嫌这七八年时间太短,又怎会将复兴中华的宝贵机会,浪费在和政客们扯嘴皮上。

    特殊时期,只有最特殊的政体适合,一个全面高效的政治体制才能推动一个民族滚雪球一样飞速变强。

    以国民党勾心斗角的政治伎俩,估计西南最后会被排挤的干干净净,整个中国的复兴建设也会夭折,中华民族的复兴力量再次投入到内斗中去。

    张蜀生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最合格的政治人物,也不如蒋委员长那般精于政治伎俩,但是,他却是一个足够强势的政治人物,他也知道日后二战大概的历史走向,有着领先整个民族几十年的思想和意识,所作出的一些决断和选择,是蒋委员长拍马都赶不上的。

    张蜀生不会玩那些尔虞我诈的政治伎俩,只会不断地以行动来贯彻自己的个人意志,为整个民族的复兴扫清障碍。

    原本,他对谈判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国民党能看清形势,拿出足够的诚意来组建新政府。但结果却证明,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中前进,国民党也没有逃过这个怪圈。

    这就好比,如果有人当面向蒋委员长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只会认为这是放屁,因为他们的精力还放在如何排除异己,如何把更多的权利抓在手里,如何实现个人的更大权威,如何维持统治。

    而张蜀生和他完全相反,全新的政治团体,一切以规定和制度说话,法制的大棒对谁都不放过,完善的政治制度,让他能够集中精力去想其他的政治人物没精力去想,更没精力去做的事情。

    就这样,谈判一直在扯皮中反复,在争吵中毫无进展,就算西南屡屡让步,结果反而被南京国民政府当成看到了希望,认为只要再坚持一点,多苛刻一点,西南这个连政党都没有的暴发户,一定会妥协的。

    与此同时,在某些人的运作下,一些污蔑西南的声音开始尘嚣日上,南京政府门前甚至出现了大批来历不明的人士围堵,最后被警察们友好地请走。而南京、上海等地也爆发了青帮冲击西南办事机构的事件。

    原本一些老的都快入土的国民党元老,此时又爬了出来,似乎不愿意就此睡入棺材一样,高声疾呼,痛斥和谈的弊端,痛斥西南政府。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被蛊惑的群众,党政要员,政府官员,甚至是军队,警察……似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后面推动着这一切。

    而南京国民政府的谈判代表则抛出这样一副态度:如今局势对和谈颇为不利,宜早有结果……

    除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外,军事方面,国民党也在积极准备。

    似乎为了给和谈造成有利影响,两湖贵广方向,江浙闽方向,成渝方向,西北方向,几乎同时展开了军事部署。一支支经过整编的部队,开始向这些重点防御方向云集,甚至连一些乙等师都被抽调出来,开始向重点区域云集。

    而十个精锐师以及更多的整编主力师也开始撒网一样撒出去,多年整训军队的结果,就是南京政府终于拥有了一次说话的底牌。

    由于西南明面的军队人数远不如南京国民政府多,所以,一些地方比如西南有一个团的驻军,国民党就调来一个师在对面防御,如此种种,更是让南京国民政府一些党国要员们看到了制衡西南的希望。

    毕竟,西南尚有几万精锐在天津,处于十几万国军的重重包围下。

    张蜀生偶尔都在感慨,真是煮豆燃豆萁,幸苦抗战完,部队就被反包围。然而,是对是错也很难说,毕竟如果当初不参与抗战,则津京甚至是整个华北以北都丢了。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谈判没有任何进展,甚至往往前面谈好的事情,后面又接着出现变故,西南的忍耐力已经到了极限。

    1932年10月9日,西南,西南军最高作战会议室。

    西南联治政府政务总理孙长庆,西南人民军总参谋长蒋百里,西南陆军部长吴铁军,外交部长李宗仁,海军部长邓浩乾,空军部长范思然将军等人站在会议室,望着背负双手站在主席位置上,望着窗外夜景的张蜀生。

    在主席位置上,放着一份打开的文件和一支笔。

    没有一个人说话,尽皆都站立着,连孙长庆都肃立在那里,似乎等着张蜀生下某种决定。

    事已至此,每个人都没有了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张蜀生的最后决定。

    “蜀生…”

    直到良久,张蜀生才转过身来,孙长庆离他最近,向他鼓励性地点点头。他没有称呼总长,也没有称呼他主席,而是以一种更平和的称呼,用一种鼓励的眼神,告诉他,我们信任你,不论你做出任何决定,我们都将执行。

    张蜀生点点头,良久的沉思,他已经想通了一切,民族复兴的事情,不可能假手他人,既然要去做,那就要选择牺牲一些东西。

    没有任何犹豫,他拿起笔,在那份文件上工整无比地签了自己的姓名,一气呵成,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事情一般,放下笔,随后在茅云先和陆允言的陪同离开了会议室。

    孙长庆走过去拿起文件,虽然这份文件经他过目多次了,但如今看到张蜀生亲自签字后,依然有些感慨,只见上面的标题尤其醒目。

    “北伐动员令!”

    第一百八十五章 问鼎河山 中

    廖兴策是一名退伍转业老兵,不是寻常的老兵,当年可是民团里摸爬滚打出来的。1916年的时候,家住望山崖坝子的他,家徒四壁,走投无路之下以15岁的年龄参军入伍。

    当时民团的考官说他年纪小了一点,结果,这小子从屁股后面拉出自己那正抱着儿子的老婆时,当场就证明自己不小了。这小子当时就用自己的朴质语言打动了那名考官。“我有的是力气,当兵就是为了这娘俩。”

    他手脚非常快,很灵巧,是猎户,会打枪。人年轻,有一股子蛮力,虽然因为吃不饱导致力气不大,但胜在有潜力。除此之外,他和其他人的条件一模一样,家里没粮食快揭不开锅了,想加入民团,这样家里人既能早点种上民团下发的新种子,又能给那个因为母亲瘦的没奶,只好喝点稀豆浆的小东西赚回点军饷买吃的。

    就这样,一穷二白三不识字的廖兴策加入了民团,成为了一名在当时来讲并不意味着光荣,却意味着吃饱穿暖的民团战士。

    在部队里,这个来自望山崖坝子的农村小伙,学习东西的速度没有其他人快,比较笨拙的大脑让他学什么都不行,一个月的新兵训练下来,各方面考核,除了枪法及格外,其他样样倒数,整体成绩,他居然排到了新兵连的倒数第六,只比倒数第五的淘汰线高了一个名次,处于淘汰边缘,就算是侥幸逃过一劫,也只能去预备役部队了。

    然而,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转机。

    当他被自己的新兵班长,同时也是他舅子的新兵班长曲勇攀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后,廖兴策垂头丧气地走到阵地上,小舅子罚他去那站着反思。

    “看看你这都考的什么成绩,二妹还指望和你过一辈子呢,就这出息,你拿什么照顾她?去,去阵地上给我反思去,看看别人是怎么训练的。”

    小舅子曲勇攀也不是咄咄逼人之辈,只是太为这个妹夫操心,一心想让他和二妹一家过得好点,当时的情况下,整个梨树坪,甚至是整个会泽县,能过上好日子的最快捷办法,就是进民团,当个好兵,这样就是好日子。

    曲勇攀自己是更早一批入伍的,当时还是刚开办一年的梨树坪小学校的大龄旁听生,后来民团扩编,他就报名进去了。相比自己的妹夫,曲勇攀也没什么文化,连名字都是当年央村子里唯一的读书先生孙长庆取的。

    不过此人很上进,至少比起这个妹夫,是上进的多。而且,他一直试图改变这个志向短浅的妹夫。然而,由于学识不够,他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居然是从课堂上听来的,“我说妹夫,你看看你这德性,作为一个士兵,你就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书上可是说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也不指望你当将军,你能当个小班副,我妹妹这辈子就好过了。你也努力点,指不定以后我混上个将军当当,你就是退伍回家,也跟着沾光了。”

    然而,曲勇攀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小舅子,居然在阵地遇到了自己的机遇。

    当时阵地上,民团的机枪班正在架设机枪,进行新装备的射击训练,由于重机枪当时刚刚下发,士兵普遍还比较紧张,听到密集的机枪声,有的民团士兵都会手抖。果然,刚开了几枪,一名供弹手就因为操作不慎,过于紧张烫伤了手。

    巧合之下,为了不耽误训练,这个站在旁边反思的廖兴策就被拉去当了供弹手。谁知道这一当就是六七年,直到寻甸战场上,这个马克沁重机枪供弹手,被一发山炮弹震伤了脏腑。当时他的问题虽然不是很严重,只需要静养几年就没事了,不过军队考虑到他家里的困难,在寻甸战役后把他编入了预备役的民兵组织中。

    廖兴策手脚非常灵活,被转业到了邮政部门,当了一名邮件分拣员,而与此同时,他那位一心想在民团干出个头的小舅子,却因为患上了近视眼,从一个较有前途的基层士官,变成了司号班的班长。也许是壮志难酬,司号班长曲勇攀每次都亲自吹响冲锋号,多年苦练,他的号音非常响亮,而且具有一股杀伐之气。

    这些年,虽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廖兴策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每每在分拣邮件时,别人都会奇怪,这小子怎么速度那么快,那么专注呢?

    却不知,他哪里是把这工作当成了分拣邮件,而是把一份份邮件当成了一串串重机枪子弹,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伺候好。

    如今家中父母身体都好,妻子也越来越贤惠,就是当年他入伍时还在吃奶的小家伙也马上就要上高中了。

    平淡的日子非但没有让廖兴策感到舒服,反而觉得越来越不习惯。多年了,听不到枪声,听不到炮声,摸不到重机枪,摸不到重机枪子弹,他每每夜里居然睡不好。

    这一切都源于当年,退伍转业时,老首长说的那句话:“不是部队抛弃你们,而是民团需要维持一支最精锐的部队,这样才能保持最强战斗力。张团长说了,你们并不是离开军队,只是暂时编入预备役部队。有朝一日,如果战争需要你们,如果民团需要你们,我们将第一时间通知你,回到部队来,回到战友身边,拿起你们曾经的钢枪,继续战斗……”

    当年许多死活都不愿意离开民团的官兵们,正是在这样的承诺中,选择了离开部队。

    这些人和廖兴策一样,每年都在掰着手指数,一年一年又一年,自己的岁数又大了一岁,当年的民团也变成了西南军,从一县一城之地,变成了整个偌大西南。这期间西南遇到过法国人,遇到过英国人,遇到过日本人,但是,动员的命令还没下达。

    前几次战争,他们以为看到了希望,然而结果是失望。当抗日战争爆发时,他们以为这次肯定能再上战场,结果,津京战场大胜的消息传来时,他们得到的依旧是失望。偶尔被抽调去补充主力部队的官兵,也只是预备役部队的那些现役官兵,而不是他们这些退役兵。

    他们失望了,许多人甚至一次次找到当地的民兵领导,打报告申请重新入伍,自己年纪并不大,最大的也才三十多岁,哪怕是回部队当个炊事兵也好,总比日日夜夜睡不着好。

    不是他们难缠,也不是他们觊觎军队那点军饷,更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一切都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其他中国军队并没有退伍这种事情,至少二十多三十多岁的年纪是不会被退伍的。

    这些由于各种原因被编入预备役的官兵们,日日夜夜都想着再上战场,回到他们待了四五年,甚至是七八年,十来年的部队。多年的军旅生涯才是他们向往的,而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其他人也可以做的事。

    难道,战争不再需要士兵了,难道西南再也没有敌人了。难道,我们真的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包括廖兴策。

    “老廖,老廖……”

    廖兴策正从邮车上扛下来一麻袋信件,就听到分局的王局长在大声地喊自己。

    “诶,王局,我在呢。”

    老廖几步将麻袋扛进分拣室,拍拍衣服上的灰就出了房间,王局长人很不错,早年他家困难的时候,对他照顾也挺多的。

    “老廖啊,大喜的消息啊。”红旗路解放分局的王局长,一边跑一边喊,王局长也是退伍兵,不同的是,他是右腿残疾,当年已经是一名副连长的他原本前途无量,结果却由于伤残不得不退役,连编入预备役的机会都没有。

    “啥事这么高兴呢,王局。”看着王局长拄着拐杖走得飞快,廖兴策差点没忍住去扶他,但他知道,这是王局长的大忌讳,从不需要人在残疾这件事上帮他。

    “啥事?天大的好事。看看,这是什么。”

    王局长颤抖着双手,递给廖兴策一封信,虽然他没有拆开信,但光看着信封上那几个字,他就知道是一定是那件事。

    “西南人民军军事委员会会泽县武装部民兵管理处!!”

    只是看到封面的几个字,廖兴策就全身一震,随即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只见上面写着:二级士官廖兴策同志,恭喜你已被正式批准恢复现役。请于见信日立即到上级民兵部队报到。

    “哈哈……哈哈哈……王局,我等到了,我终于等到了……”

    廖兴策全身巨震,疯狂地跳起来三尺高,期待多年的恢复现役没想到毫无征兆地成真了,二级士官这个军衔,他日日夜夜都没忘,因为这是他在民兵部队的预备役军衔,而在这一刻,收到通知函的他,已经从预备役二级士官,重新成为了正规军队的二级士官。

    “唉,老廖,好好干,好好干啊。”王局长说着说着却忍不住低下了头,暗暗擦了擦眼角的男儿泪,多少年了,自己虽然同样期待这一天,但他却知道,自己永远只会是空想,因为自己残疾了。廖兴策他们苦尽甘来,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王局,你放心吧,等我到了部队就给你写信,以后回来,我请你喝酒,和你好好说说部队的事儿。你的那份子敌人,算我的。”廖兴策丝毫没把自己是名重机枪供弹手的事情当回事,他仿佛已经回到了炮声隆隆的战地,在用男人的方式战斗。

    “好好干,好好干啊。”王局长叹一声,缓步离开,自己为他们高兴,虽然自己回不去部队了,但却总算了了一件心事,部队确实没有忘了这些人。

    9月下旬,一个突如其来的动员令打乱了西南的宁静。一个个退役的老兵们,训练多年的民兵联防队员们,不论是身在何方,都接到了一封通知恢复现役的部队公函。

    犹如掀起了一场风暴,成千上万的老兵们,开始汇聚到一起,按照预备役常备的现役部队和退役老兵们混编的办法,西南十六年的正规化和预备役化军事训练,终于在这一天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一个个班很快组建起来了,接着是一个个排,一个个连队,一个个营团……

    十五天的时间不到,在保证基本战斗力的情况下,西南依靠真正的预备役现役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分为现役部队、民兵和退役老兵)和退役老兵混编,很快就组建起来了十几个师。

    其实这些曾经退役的老兵并不老,年龄最大的也就三十多岁,当年因为各种原因退役,编入预备役部队或者民兵,或者非现役。)

    这样,西南原本由1个近卫师,6个主力师,14个卫戍师组成的21个师的正规军事力量,就变成了近43个师。

    其中21个原来的常备师战斗力最强,剩下的22个新编师,有8个师具备相当战斗力,大多数是恢复现役的老兵和常年接受军事化训练的预备役现役部队的骨干官兵组成。

    换句话说,真正被动员,将用于北伐作战的将是这29个师,而剩下14个师则转为守备、卫戍部队,承担原来的卫戍师、民兵、预备役部队三者所承担的国土守卫任务。

    一场动员令,西南未雨绸缪多年的军事建设,终于见到了巨大的成效。

    廖兴策随着滚滚的人流回到部队后,并没有再遇到自己那位苛刻的小舅子,他这些年一直是主力部队的司号班班长。

    廖兴策被编入的是第22师,这一次的大规模军事整编,西南人民军放弃了曾经较为复杂的军事分类,而是将整个部队进行统一的科学编制。

    除了依旧保留包括第一近卫师、6个主力师在内的七个王牌师序号外,其余的师全部进行重新编号。43个师的部队,一共编出来80个师的序号。

    “重机枪供弹手?刚好,随队训练吧。”

    当22师1团3营2连3排排长郭凤城看到廖兴策的简历时,不由微微一愣,要知道,在部队上,如果普通士兵容易退伍的话,那像重机枪供弹手这样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兵种,并不容易退伍。

    以西南开始普遍装备的撕裂者式机枪来说,如果是作为轻机枪使用时,对供弹手的要求还不高,但如果加上了重型枪管,作为高射速和远射程的重机枪来使用时,重机枪小组的供弹手就变得很重要。它既能保证火力持续射击,又能充当观察手,还能充当射手,一个合格的重机枪供弹手,如果还是老兵的话,对于基层连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是,排长!”

    廖兴策颤抖着敬了个礼,当场跑向了重机枪小组。

    22师是新组建的八个较有战斗力的师之一,将作为北伐作战部队。在北伐开始前,将有一个月左右的恢复训练时间,也就是说一个月后,这些老兵和预备役士兵组成的新编师,将奔赴北伐战场。

    重机枪小组有五个人,负责重机枪从运动到射击中的一系列过程,比如装弹,换枪管,观察等等。

    “好家伙,这可是新玩意儿。”

    廖兴策只是瞅了一眼就认出来了趴在地上那挺重机枪,正是c24年式机枪定型后的撕裂者,虽然当年的寻甸战场上,他并没有接触过这种机枪,但早已得知军队装备了这样一种新式机枪。

    然而,不知为什么,想到当年自己伺候了很多年的马克沁重机枪,廖兴策觉得心里怪怪的,心道也许这将是新的部队,新的军人生涯吧。

    在整编部队的同时,西南各个主要战备基地也打开了一个个储备仓库,这些半埋在山里的永久工事,是西南十几年来的战备成果。

    “打开二号仓库!”

    编号15的战略储备基地负责人赵国才手一挥,早已等候多时的基地官兵合上了电闸,巨大的仓库门缓缓打开。而旁边负责接收和运输物资装备的后勤部官兵早已将重型军用卡车开了过来。

    “咔。”基地官兵从里面推出了第一个大木箱,啪的一下撬开,里面露出了黑黑的炮管。

    “储存状况良好,符合一级作战标准。”

    后勤部的技术官员上前检查了一番才准许继续出库。

    这个巨大的基地,存放着近五百门分解开来的步兵炮,虽然不是最新式的31年式步兵炮,但却也是性能相差无几的24年式步兵炮。这一次打开仓库,将对这新组建的二十多个师进行全方位的武装。

    由于西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军备计划是以四十个左右的师进行的,所以,像步兵炮这种装备,一直是存储足够的。这种物美价廉,重量轻,便于运输的24年式步兵炮,将成为新编师的炮兵主力。

    相比起105mm野炮的造价,步兵炮实在是便宜的太多了。

    与此同时,其他战备仓库也在一个个打开,一车又一车,有的甚至用火车皮拉着,将一车车的华夏式单发步枪、手枪、弹药、重机枪、火炮下发到部队,整个改编动作进行的非常有计划有条理,一切都按照多年的预案来执行。

    “截止10月15日,在动用百分之八十储备量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基本完成所有22个新编师的武装计划。按照计划,我们给步兵主要配置和补充的是较为老式,但依旧算得上精良的华夏式枪栓步枪,排级部队开始配发少量的狙击步枪和半自动步枪,支援火力方面,统一下发c24年式机枪,这种撕裂者式机枪的雏形,如今也是世界领先的水准。另外,我们为部队配发了相当数量的步兵炮作为火力支援单位。不过,相对于其他兵种,退役的炮兵人数相对较少,可能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也是我们没有大量下发105mm野战炮的原因。”

    张蜀生满意的点点头,目前世界的主流也还达不到这样的装备水平,真要说到不足的地方,那就应该是部队的恢复性训练时间不够长,部队缺乏大口径火炮。

    不过这也没办法,虽然一个命令下去,105mm火炮甚至是120mm,150mm的重炮都能从仓库里拉出来相当数量的一批,但是,去哪里找那么多符合高要求的炮兵呢,一下子新编出来22个师,这不是22个团,就算是早有准备,但作为野战炮兵这种技术性兵种,几乎永远都缺人。

    “大口径火炮重点配发那八个将要上前线的师吧,老炮兵和预备役部队的优秀炮兵,优先补充这八个师。其他的部队,作为卫戍警备部队,能够熟练使用步兵炮就足够了。”张蜀生简单说了一下,他对其他方面都没有意见,这八个师是典型的轻步兵师,相对于21个原来的常备师来说,差距肯定是有的,只求一步步缩小。

    对于西南的动员令,南京国民政府也没有坐视,迅速地调兵遣将,从蒋委员长到党国要员们,尽皆四处奔走,整饬军令,训诫将士,在几个重点方向上调集了近六十个师的兵力防备西南北伐。如果不是这些年的军事改革,国民党要拿出这么多部队估计还有些难度,但到如今,就算将津京战场的十几个师除开,国民党也是能够调集六七十个师的。当然,这些由中央师、整编甲等师、乙等师、警备队凑出来的部队,究竟有没有战斗力就说不好了。

    面对这场即将波及到整个中国大陆的战争,英法俄三国却少见地选择了沉默,虽然同样答应了送给蒋介石一批‘紧急军援’,但对于南京政府要求三国尽量牵制西南人民军的要求却置之不理。

    不论是多年的冲突,还是西南军在津京战场上表现出来的超一流战斗力,三国经过商议后,面对这场大战选择了观望。

    蒋介石也不气馁,收下最后这一批外援后,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虽然没有主动进攻西南,但从各个方向上布置的重兵来看,一旦西南的进攻受挫,打消了顾虑后,国军将极有可能长驱直入。

    1932年11月15日,新的南北战争终于爆发。

    西南人民军在昆明誓师,西南联合自治政府最高领导人张蜀生亲自训话,授旗,代表着一场影响中华未来政治走向的新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了。

    西南人民军以近29个师的兵力,留下5个师作为总预备队后,组成了四个进攻集群。

    北伐战争正式爆发!!

    第一百八十六章 问鼎河山 下

    1932年11月下旬,西南联合自治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

    和以往的内战不同,面对这一场战争,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保持了沉默,甚至连一些平日里以点评时事指摘江山为乐的文人骚客们也停下了手中的笔。

    几乎没有人将这次战争看成是新一轮的内战,却有许多人将这一次战争看成是中华转折之战。

    经过多年的南北势力割据,无论是当年政治弊端重重,军阀割据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长期雄踞西南,以强国为己任的西南联治政府,都不是以前的军阀们能比。

    可以这么说,这场战争,无论谁胜谁负,都将把中华民族带到另外一条道路上,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上。

    许多开明人士已经看到,只有一个统一的中国才符合整个民族的利益,西南能够统一全国是最好,大刀阔斧地改革,以绝对的科技力量推进绝对的民族革新,将在最短时间内将中华民族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是南京国民党取得胜利,那得到半壁富饶西南的国民党,也将一鼓作气,在建设中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不约而同的是,国民党与西南政府都同声宣布此次战争将尽力避免对平民的大规模杀伤,同时,军队也得到了严令不得违纪扰民的铁令。这些对西南人民军的影响不大,但对于曾经如同匪祸一般的国民党中下层军队,却是影响极大,至少,不会再因为战争,连累亿万无辜百姓。

    西南人民军最先发起军事进攻。

    东南集团军由陶谦、诸葛生共同担任集团军司令,以第1师、第5师、第15师、第22师、第46师、第75师组成进攻集群,从闽浙广方向对国民党顾祝同部展开猛烈进攻,锋线直指福州、南昌一线。

    顾祝同领江浙闽各路总计三十余万大军与陶谦的东南集团军展开激烈交战。这位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美誉的名将,此次的对手却是名不见经传的陶谦、诸葛生。和他相比,陶谦二人低调有余显赫不足,但却是西南少有的稳健型智将。

    华中集团军的指挥官有些特别,并不是西南的青壮派将领,而是由华夏军校校长蔡锷亲自担任华中集团军总司令。蛰伏多年的蔡锷,虽然早已申明不再参与军阀混战,但在张蜀生亲自登门请将后,终于放下了一切考虑,愿意为这一场民族转折之战贡献一份力量。这名名震华夏的‘耆老’名将,终于再次跨马扬鞭,登上了峥嵘军旅。

    纵是蔡锷身居华夏军校校长高位一职多年,修生养性的功夫早已做到了极致,但重返战场时,他却同样与那些刚刚被恢复现役的退伍军人一般,心神俱动。这位护法老将正当壮年,此时正是雄心壮志,势要将曾经与战争错过的岁月,在将来一一拿回来。

    华中集团军由蔡锷任指挥官,以第2师、第13师、第26师、第39师、第49师、第78师组成华中军事集群(西南军新番号分配:1个近卫师和6个主力师独享第一到第七师的编制。其余的师以11为起点,在11—80之间取序号编列。其中,除最精锐的七个师外,双数号为原常备的老卫戍师和新编部队中的较精锐师。),对国军陈调元部展开军事进攻。陈调元军事集群主要汇集了湘赣湖等地的国军军事力量,整个军事大集群约为25万人。

    几乎与东南集团军展开进攻的同时,华中集团军亦从贵广出发,对两湖方向展开进攻,向长沙、武汉进军。

    西南集团军由吴铁军任集团军司令,以第7师、第18师、第35师、第43师、第65师、第71师组成军事集群,大军从川北出发,经汉中向陕西进军,目标直指陕西和山西两大省份。和其他两个方向一样,西南集团军将在陕西遭遇以杨虎城和西北马氏组成的国民党西北军团。

    津京战场的天津—廊坊—大兴机场一线驻军组成了津京集群,通过海上补给后,与国民党陈诚方面集团军形成军事对峙,虽然战斗迟迟没有打响,但这场由四个西南师对阵十余万国军的战斗,似乎也迟早会展开。

    按照西南人民军最高参谋部制定多年的北伐计划,在展开北伐军事进攻的同时,西南还将有拱卫西南本土的军事动作。

    其中近卫第一师在其他主要由老兵和预备役精锐部队组成的新编师协助下拱卫昆明,由于这些新编师基本都是最忠诚的老兵,而军官更是直接由原主力部队调取忠诚度没有任何问题的军事副官担任新编师的主官,这样一来,在西南庞大的情报监控下,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比如,原来的卫戍师副师长,调任新编师师长,原来的主力师正副团长,则可能直接调任新编师正副师长。在一番规模庞大的职务调动后,西南新编出来的20多个师,非但没有出现无军官可用、忠诚度下降的问题,反而安置了一大批长期在主力部队担任副职,具有深厚军事指挥能力的优秀军官。毕竟,西南各大军校,每年都会有一大批优秀军官毕业,而按照以前西南军的编制,大批优秀的华夏军校毕业军官都只能担任一个副职,军事扩编的来临,则解决了这样一个庞大军官群的升迁问题,反而笼络了军心。

    在北伐军事行动的同时,张蜀生丝毫没有放轻对周边军事力量的防备,如海南、香港、广东一带,由西南老人何志广与原广东军阀陈绍宽担任正副卫戍司令,负责战时东南的警备。成渝两地则由郑之南(民团老人 华夏军校一期)、叶龙(蒋百里学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二人负责。滇桂两省警备则由褚世文率部负责。

    作为防御的重点,褚世文统帅多达几个师的部队,驻扎于中越边境、中缅边境,警戒英法两军,防备北伐时两军可能从后面发起的偷袭。

    为了整个北伐顺利进行,除了军事方面的动作外,后勤也是一个重大的关注点。西南人民军总后勤部在动员了近二十万民夫参与后,才在三个方向上有条件完成对三个进攻集群的补给任务。可以说,这场北伐能顺利进行,和这些踊跃报名参加后勤支队的民工是离不开关系的。这还是西南的交通条件较好,铁路和公路覆盖率都有了相当规模,汽车化程度也较高,可以直接将物资拉到战区不远的地方,再由民夫和后勤部队的官兵们(由新编师抽调组成),将物资送上前线,如果是全靠肩挑或者三轮车来推,这个动员数字估计要达到好几十万才能保障三个方向上的日常作战补给。

    战事初期,几乎全球华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北伐上面,所有的人都在想着同样一个问题,究竟谁胜谁负,究竟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

    然而,战事的进展,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就连早有所预计的那一批人,也惊掉了下巴。

    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西南军就拿出了十足的力量。

    三个方向的集群都得到了西南强势空中力量的支援,东南和华中方向,更是有西南独具的装甲力量支援。

    战争一开始,国民党在三个方向上的空军就全部被炸毁在了破烂机场上,不说前线机场,就连远在南京的防御机场都被舰载机访问了一遍,破旧飞机连同机场设施被轻轻松松地犁了一遍。三个方向,西南集中了包括歼一1式战斗机、轰一1式轰炸机在内的一、二、三代飞机共计五百余架,在对国民党空军实施毁灭性打击后,开始重点轰炸和拔除国军的炮兵阵地。

    西南虽然按照既定计划,没有对任何一个城市展开无差别轰炸,也没有动用燃烧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同样没有迂腐地放弃空袭。配合进攻部队的大规模空袭正在三个方向上展开。

    而借助地势,装甲军队在这场北伐战争中表现简直令人震惊。

    东南集团军因为负责进攻的是国民党最重要的统治区域,面对的也是国军最精锐的兵团,第一师和第五师两个师装备的轻型蛙式两栖装甲车、虎式2型轻型坦克组成了装甲旅,实行装甲部队闪电突袭作战,面对连平射炮都不多,仅仅只有少量老旧铁甲战车的国军,装甲旅在当天就突破了国民党两道防线,配合飞机、装甲部队,东南集团军轻易撕开了顾祝同号称可以防御西南军三到五个月的防线。顾祝同的两个前线师甚至在战壕里都没来得及撤走,就被飞机、装甲旅配合的东南集团军分割包围了。

    蒋介石大惊,急电顾祝同在福州——南昌两大城市线前组织第二道更坚固的防线。

    然而,国军的这次失败,只是一个开始。

    接着,战败的电报如同雪花一般飞到南京,蒋委员长从刚开始的一天三怒,到见到电报都下意识地想,这次是哪里又被西南军突破了?

    1932年12月5日,北伐战争刚刚开始两周,继厦门、莆田失守后,福州成为了第一个被西南军拿下的大城市,仅仅两周就被西南军拿下,震惊了所有‘党国要员’。面对围城大军和从防线后方的大海登陆而来的西南军夹攻,福州战场包括三个中央师在内的近十万国军选择了投降,也正是这一次投降给其他方向的国民党军队作出了表率,一时间投降的事件此起彼伏。

    1932年12月10日,在永州衡阳相继丢失后,长沙终于没有挺到最后,经历半个月的战斗后,于12月底失守。陈调元在一战不利,退守武汉城下后,依然无法抵挡西南军的强势进攻,近10个师的防守部队,由于缺乏战斗决心,防线驻防部队的战斗力层出不穷,在面对西南的六个师的多点进攻时,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往往是一个点被突破,随即就是迂回包抄,瓦解另外一段防线。最后退守长江北侧,但却依旧无法阻挡华中军团的迟早渡江。

    1932年12月15日,西南集团军在离西安50公里远的‘西宝防线’展开剧烈战斗,面对这条旨在拱卫西安与宝鸡两地的防线,西南军在动用优势空军支援的情况下,对杨虎城与西北马家组成的联军展开了进攻。在战斗开始前,西北马步芳下令三个骑兵师对西南军进行冲击,结果在上百挺撕裂者式重机枪的高射速下,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这支骑兵可不是普通的骑兵,他们主要由茴人组成,虽然这个民族整体是好的,但在统治了西北几十年的马家蓄意阴谋下,这支骑兵部队主要由一些思想意志和政治意识与华夏大民族不太相同的非主流路线官兵组成,对于汉人抱着一种天然的仇视,在西北大地上,对各族人民实行过长期的残酷统治和镇压。

    然而,在这场‘西宝防线’战斗中,这支骑兵部队死伤之惨重,三个师的骑兵被全歼,没有一匹一骑能冲到西南军简单构筑的前进阵地前。尸山血海,让人触目惊心。

    杨虎城率部进入了防守状态,然而,一个星期的时间不到,刚刚接到过西北危电的蒋介石,居然接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电报。

    “杨虎城率部投降,马步芳被其智擒,马鸿逵见势不妙逃回甘肃!!!”

    此一战是三路大军进行的最顺利的一场战斗,除了刚开始损失的西北马家军外,杨虎城部的损失微乎其微,通过一些政治手段,在控制了其他几个意图反抗的师长后,西南军被放进了防线,对死不投降的其他西北军发起了最后的歼灭战。到12月下旬,整个陕西已经没有了一支抵抗力量,西南军虽然没有乘势向西北进攻,但却调转枪口,对山西的阎锡山展开了军事行动。

    和枪声炮声声声震天的半个中国不同,津京战场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和其他方面的国军不同,津京战场上,陈诚军事集团得到的委员长命令是进攻。然而,正是这些刚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军部队却在陈诚的授意上,动作缓慢,其中两名激进的师长更是被陈诚商量战事为由借故‘软禁’起来。

    一方面对南京的命令虚与委蛇,一方面,陈诚也在考虑如何处理。矛盾的他,既不愿意像杨虎城和福州战场的于学忠那样,直接对西南投降,但他更不愿意对天津战场的西南军采取进攻行动。

    陈诚的心里,是非常复杂的,可以说,作为深度参与了津京战场的他,是整个中国除了张学良以外,对西南军了解最深,接触最多的国军将领。

    然而,他这种矛盾是必然会遭致南京不满的,果然,12月中旬,一道电令通告津京的国军部队,陈诚被擢升为军部副部长,汤恩伯将接替他的职务,出任津京战区司令员,率津京战场的国军部队对西南军采取军事行动。为了安抚陈诚,随同汤恩伯来到的还有一名国军高级将领,傅作义。

    “辞修,此次是你做得有些过了,身为高级将领,抗命不从已经是大罪了。不过你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委员长终归是爱护你的。”

    打量着这个与自己岁数相当,但却已经是蜚声大江南北的抗日名将的陈诚时,傅作义心情有些复杂,国军的节节失利,以及不断出现的投诚事件,对他这一层次的国军高级将领而言,压力很大。

    他甚至不敢确定,这个和西南军有过相当多接触的陈诚,是不是也在做着投降的打算。

    陈诚苦笑着摇摇头,伸手随意指了指天津方向,“傅将军难道也以为陈诚是对党国不忠,随时准备投降吗?”

    “这话从何说起,辞修为人我又不是不清楚。津京战场表现上佳,实乃我党国名将,自然是忠心于党国的。”傅作义笑笑,却是否定了,虽然心中确实是有这样的猜测,试想南京的要员们大抵也是如此。

    “傅将军,如今这局势有些乱呀。”陈诚苦笑地摇摇头,什么党国名将,什么委座心腹,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他心中自是清楚无比。

    为了防止自己兵变,汤恩伯可不是只身一人前来北平上任的,在他身后可是有足足两个主力师和五个甲等师,委员长铁了心要置津京战区的西南军于死地,当然,抗命不从的自己,也将‘升迁而去’。

    “局势确实有些乱,辞修,你也是明白人。各地战败的消息不断,委员长不过是想集中兵力早点解决天津一带的西南军,毕竟他们远离西南,后勤不畅,早日断其一臂,这十万大军就能挥师南下了。我国军战斗力层次不齐,不说与西南的主力部队相比,就是和他们的新编师比,也不见得能稳胜。何况西南有绝对优势之空军、装甲部队、火炮,三个方向的主力进攻部队,甚至连单兵装备也足足压制我们。”傅作义掏出一支烟点上,递给陈诚一支,继续道,“十万和日寇交过手的铁血部队如果能南下,战事将更为顺利。”

    陈诚点点头,作为高级将领,他当然清楚国军的战斗力,这些抗日军队还好,经过抗日血战,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远比其他部队强。西南军不论从装备还是兵员素质,甚至是作战意志上都要远超国军,如此,委员长怎能不急。

    “不知傅将军此次肩负何种使命?”

    “呵呵,除了来慰问辞修你,也就是负责几个师的战斗,杨虎城的事情过后,委员长更是不放心一人独大,让我协助汤恩伯来的。”傅作义笑笑,委员长是不得不疑了,陕西兵变和福州投诚事件,已经更多的大大小小部队投降事件,让他不得不加强对部队的控制。

    陈诚忽然停了下来,望着傅作义,认真地说道,“其实,我是反对这场战争的。这些经过抗战的部队,都是很宝贵的,我不能看到他们互相撕杀,傅将军也要三思。”

    他没有多说,以他对西南的了解,他相信很快就会有政工人员来劝说和策反二人,自己之所以没有动摇,既不接受那些钱财许诺,也不为那些民族大义所动,不过是为了报效党国,报效委员长的栽培罢了。

    但他坚信,如今党国要员中,怕是很难找出一个能像自己一样看得清楚局势的人,当然,也许东北的那位张少帅也一样吧。

    如今的中国,南京国民政府与西南联治政府相比,在各方面都呈现了出了巨大的落后。无论是军事、科技、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几乎都是全方面落后。从他接触过的西南军官兵来看,无论是陈军这样的草根将军,还是一个小卒子,都能给人和国军官兵完全的感觉。

    他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政治觉悟,他们的思想,都不是国军官兵能比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陈诚曾经问一名受伤的西南军士兵,问他为什么而战,结果这个整个头包得像粽子一样的士兵,居然挣扎着拿出了一张照片,指着上面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女人说道,“为了保护她,让小家伙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他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只是以普通国民党军官的身份慰问战地医院,对方并不知道他是陈诚。

    见自己摇头,那么小兵以为自己不信他,接着又补充道,“长官不要笑话我,我没啥文化,但说的都是实话。我不会说话,不过政委教导我们,我们的付出除了是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同样是在努力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过上好日子。”

    “难道你不怕牺牲吗?”

    “说不怕是假的,不过班长说过,怕死为什么来军队呢?不如在家抱孩子。既然来了,该上就要上的。”

    “这如果是一个领导人的想法,那该是如何的惊人,只是被灌输到了小兵的身上。”陈诚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感慨。

    傅作义伸手与陈诚握了握,远处的军车已经等候多时了,将有专机将陈诚送到南京,至于到了南京后,是被软禁还是束之高阁,就要看他与委员长之间谈的怎么样了。

    不过,从内心最深处,傅作义是很不看好陈诚的前途,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国军全面失败的时候,或许,不被找个借口打入囚牢就是好事了吧。

    1932年12月下旬,汤恩伯与傅作义正式接管津京战区,经过短暂的整训,在更换了几个‘有问题’的师长后,汤恩伯下令对津京一带的中国军队展开了进攻。

    西南军依托天津、廊坊和大兴机场这三点一线,与国军十几万大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与此同时,西南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护送着一大批补给物资在天津登陆,同日,舰载机出击,配合大兴机场的战机,对进攻大兴防御圈的国军展开了猛烈的空袭。

    两支抗日军队终于不可避免地碰撞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对错之分,西南与南京国民政府必须通过全方面的一战来决出胜负,津京战场作为重点战场之一,将必然成为争夺多重要目标。所幸的是,双方都没有对城市进行大规模破坏,更多的是在进行大规模野战。

    1933年1月1日,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下令张学良留下‘足够力量之防线守军’后,回师津京,给胶着的战场注入一支援军。

    然而,蒋介石的电令居然被张学良亲自回绝,并与1932年1月2日,发表全国通电,宣布东北军第二次改旗易帜,脱离国民党,毅然打出了西南军黄金龙旗的旗号,并电请西南早日派员整编东北军。

    在那一天,蔓延数地的宁锦防线一片欢腾,对西南早就充满了无限向往的东北军无不欢呼沸腾,要知道,东北军向国民党屈服的时间并不长,各级将领大多都还忠于张学良,对于大力支援东北军抗战的西南军好感多多,对于南京却缺乏忠诚,改旗易帜虽然非常突然,但却受到了广大东北官兵的支持。

    张学良在改旗易帜的通告中这样说道:“……旨在建立平等、自由、富强、廉洁、公正之强大中国,而不是屈服于腐朽政权之统治,特改旗易帜,服从西南命令。望诸公……”

    通电一出,天下震惊,在南京国民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西南最高领导人张蜀生亲自紧跟着通电天下,命令张学良为西南军东北抗日总指挥,任命霍卫国为东北抗日副总指挥,并表示愿意以诚相待二十万东北军,并承担起东北军之抚恤、补给等问题。

    同时,西南宣布将加大对东北军之补给力度,对于张学良电请整编一事,则回以‘战时特殊,可容随后再行整编’。

    这也算是给东北军上下一个交代,并没有打蛇沿棍上,急着对东北军指手画脚,反而给予了张学良全权指挥特权,只是以霍卫国辅助,协同指挥抗战事宜。

    东北哗变,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打击犹如是推倒了一座山后,又撞塌了另外几座山,恶劣至极的连锁反应,让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发表斥电。

    在电文中,蒋委员长斥责张学良不遵中央,与西南图谋多时,逆行反叛之事必将受到严厉之惩戒云云。

    东北第二次改旗易帜事件,影响极其广泛,似乎给其他的国军部队树立了一面旗帜。

    1933年,1月15日,在西南军大军围堵近半月后,老奸巨猾的阎锡山终于成了东北易帜后第二个屈从的国军大鳄。阎锡山在太原宣布逮捕忠于南京的两个师长,同时接受西南军整编。

    而与之对应的,西南宣布任命阎锡山为山西省长,同时,西南军在完成对山西军队的甄别工作,清除了一批人民公敌一般的害群之马后,将山西军队暂编在列,等候战后统一整编。

    山西过后,在陈调元部彻底败走湖北后,湖南全省宣布加入西南联治政府。

    1933年2月1日,福建、江西两省宣布脱离南京国民政府,同时以‘民意不可违,应顺应民心’为由,宣布加入西南联治政府。

    西南也同时发布公告,对这些投诚的省份表示欢迎,并且表示在日后的政府重组时,将给予原国民党各级官员同样待遇之考核机会,只要通过严格考核,西南绝不排斥国民党官员加入新政府。

    1933年2月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月份,整个北伐战场上,共有15个师的师长带着部队向西南投降,其中甚至有华中战区的国军副司令徐永昌,江浙东南战区15军军长薛岳,另外又有湖北宣布加入西南联合自治政府。

    1933年3月,韩复渠、宋哲元联合率部反蒋,突然调转枪口对准汤恩伯,两人共计8个乙等师的部队,转瞬就成了西南军。而性格直爽,为人正气的张自忠更是怒斥汤恩伯,言明国民党大势已去,让其看清形势,早日结束内战。

    在韩复渠二人反国民党后,津京战场方面,国民党的形势开始急转直下,甚至东北张学良也派了四个师的援军南下,支援津京战场。

    1933年3月15日,被西南沟通许久的傅作义终于被民族大义所动,率部投诚,并出奇兵俘虏汤恩伯及其以下之仇视西南之党国官员近百人,指挥中心被端了后,津京战场形势大逆转,十几万国军最终全部投降,改旗易帜,归属西南。

    津京战场事毕后,傅作义部留驻天津,宋哲元率部坐镇河北,韩复渠则回到山东,宣布山东易帜。完成准备后,解除了后顾之忧后,陈军率领四个师近六万精锐大军离开天津,开始沿津浦线向南进攻。

    同时,西南军在陶谦的指挥下,成为进展最迅速的一方,早在3月初就拿下了杭州,兵临上海滩。

    面对着已经近在咫尺的西南军,国民党集中了近三十万大军,构筑了号称铁桶一般的淞沪防线。

    1933年3月20日,西南军一部乘船登陆上海,从长江口上岸,沿着宝山方向对日军的淞沪防线侧翼发起猛攻。同时,西南军主力则从正面发起猛攻,在飞机和坦克的协同下,战线被补充到了8个师的东南集群一鼓作气地攻破,历时一周时间,彻底解决了战斗。战斗的结果是,大部分国军投降,其余大多逃窜回乡,真正被打死打伤的反而不多。

    与此同时,吴铁军负责的西南集群从山西出发,半个月时间拿下了河南,和陈军的津京军团呈几乎并行的趋势,经安徽,直逼南京而去。

    和东南军团,西南军团,津京军团相比,华中军团虽然人数并不多,只有六个师,但以西南部队之精锐,装备优良,面对二十万国军的围堵,也同样突破迅速,在俘虏甚重的情况下,击溃了不少以师为单位的国军。在其他三路大军进军南京的时候,华中集群也沿合肥方向,向南京进发。

    四路大军,补充到30多个西南师组成的庞大进攻力量,在加入了一些投诚的国军开明师长所带领的部队后,整个进攻力量达到了四十个师。四十个师的西南武装终于在南京附近遇到了国民党最后也是最顽强的抵抗力量。

    在整合了败退到南京的部队后,国民党集中了五十多个师的部队,由蒋介石亲自担任战区司令,防御西南的进攻。虽然国军同样人多势众,但西南却走的是精兵路线,战力非凡,尤其是航母舰队提供的空中支援,更是将国军绝对的比了下去。

    1933年3月30日,在北伐战争发起五个月后,西南与南京终于在南京附近展开了决战。西南通电南京政府,劝告对方大势已去,放下武器投降才是唯一出路。而南京方面则表示将战斗到底。

    这将是一场血流成河的战斗,和之前的战斗不同,大多是被西南军强势突破包围后,解决了战斗,这次战斗很可能会死伤惨重。就在张蜀生准备忍痛下达总攻命令时,南京却突然传来兵变的消息。

    第29军军长佟麟阁将军,率部连夜包围了总统府和政要官邸,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将几乎整个国民党军政要员阶层一网打尽。

    在佟麟阁将军的‘正确规劝’下,蒋介石发布告国民电,通电下野前言称内战须早日结束,下令南京附近之国军放下武器,向西南投降云云。

    见势不妙的蒋介石,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接受兵谏,宣布下野,毕竟,只要不是疯狂的人,都能看出如今‘党国’大势已去。

    1933年,4月1日,西南人民军进入南京,放下了总统府上面飘扬的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此举正式宣布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地上的统治结束。

    同日,张蜀生在西南发表《告全体国民书》,通过广播讲话,向海内外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在上下五千年之文明长河中,无数史实已经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凡的、百折不饶、可歌可颂的、创作过许许多多奇迹的伟大民族。然而,百年来,分裂、内乱无不阻扰着民族的崛起与复兴……从今天起,中华民族将走上一条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我向全体国民保证,我向四万万同胞保证,我向亿万海内外同胞保证,西南将秉承一贯之作风,尽快解决战争之阵痛,组建新的全国人民政府,从而为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问题打好基础。

    西南将坚持以科技立国,经济强国,法制建国,教育兴国,礼仪传国的施政方针,保证一切为公,一切为民,一切为我中华民族之复兴图强而努力……”

    第三卷 华夏龙腾 第一百八十七章 党魁与元首

    1933年4月,当统治中国长达20余年的国民党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政权诞生了。

    西南联合自治政府最后一次以联治政府的名义发布政治命令,宣布预备成立新华夏人民政府,以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两项重要工作,第一,对原有国民党地方武装完成最后的收缴工作。第二,组建新政府。

    同时,西南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张蜀生宣布将西南人民军扩编为中国人民军,这支新生的军队主要由大约80个番号的师级部队组成,除了原直属西南的西南人民军四十多个师,其余都是暂编在列的原国民党军队。这一批原**师虽然人数不少,但却都由一些经过谨慎选择的开明**将领暂时任职,比如抗日之爱国将领张学良、宋哲元、韩复渠、陈诚、傅作义、王铭章、张自忠、刘家麒等原**中高级将领,也有如张治中、徐永昌、薛岳、佟麟阁、杨虎城、蔡庭广(原**津京战场抗日第十九师师长,改名之历史名人)、赵登禹、胡宗南等原国民党开明将领。

    这些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点,履历过人,战斗指挥经验较为丰富,只是缺乏最先进军事文化知识的教育。

    在任命临时师长的时候,西南军部也经过充分考虑,一个人能否担任临时师长,并在新政府完成初步整编工作后,成为日后中国人民军队的预备军官,是有多个考察标准的。

    首先,此人是不是劣迹斑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如果让罪大恶极的民国将领混入新军队,即便是暂时带兵,而且还被原西南军主力重重监视,也会让新政府遇到危机。

    其次,此人是不是有足够的才干,能够任职临时师长,能够在随后转为预备军官。才干方面的考察也是非常详细的。

    最后,此人是不是曾经强烈反对原西南联治政府,如果有这一条,那么很抱歉,你只能卸甲归田,新政府绝对不要这种墙头草一样的野心家。

    “主席,我们的整编计划大致是这样的。按照之前扩编的方案,先行遣散相当部分的原**部队,给予一笔遣散费,暂时给予他们预备役的编制。再将剩下的**师进行交叉整编,这是整个新人民军队整编的第一部分。

    随后,我们会将原西南的新编师与这些**整编师混编,从根本上彻底杜绝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当然,军官方面,依然是抽调一些优秀的原主力部队优秀军官,这次的范围扩大到原来的20多个精锐师,只要是通过军部考察的各级军官,就能前往新的部队任职。

    为了消弭极少数原**将领的疑窦,我们会留任极少数一批**优秀军官,比如张自忠、陈诚等人,将会担任人民军队的师长、军长。不过在出任新军职之前,他们必须与其他的将领一起,进入华夏军校进行为期一年到三年的现代化军事教育,如果能通过考试,最后军部将酌情任用,如果通不过,则转入二线。”

    张蜀生合上文件,以他的浏览速度,早已将这份十来页的整编计划书看了个大概。过渡时期事情太多了,虽然已经由孙长庆为组长,以韦三才、周国来等人组成了新政府筹备委员会,但事情之多,同样让人忙的顾不上喘气。

    虽然,组建政府的前期工作在战事进展顺利的1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但各项工作依然处于紧锣密鼓地状态中。

    事情之多,远远出乎张蜀生的想象,由于他并不擅长政务,他做的更多的是听报告和签字,每天走马换灯一样地听各路人汇总报告。

    虽然孙长庆作为政务院总理,也能拍板决定一些事情,但他显然将许多事情看成了重大事情,而放给张蜀生来做总决定。

    新政府筹备委员会虽然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难题依旧不少。

    幸好现在不用立即任命或者任免各地各级官员,而只需要实行临时军管,给了西南一定的缓冲期。

    早在一月份,西南的政工人员就开始按照提前做好的预案,开始有条不紊地任免、任命各地政务省长以下的各地高级官员。由于西南实行了十五年的大规模免费高等教育,民众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相应的政工人员也非常多,摊子铺开到西南六个省份后,许多非常有才能的人却依然屈居乡镇、甚至是市县一级的官员,而省部各级同样有一大批从西南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新时代青年官员。

    官员年轻化是西南的一大特色,为了避免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张蜀生是不准备直接留用国民党体系官员的。

    给他们的设置的第一轮考验就是民意测试,如果民意测试通不过,那直接将被刷掉,其次,有作奸犯科,欺男霸女,走私贩毒等等违法违纪行为的,直接开除,不予第二轮之考核机会。

    通过大网筛选一番后,和原**军官之优秀者能够进入各级军校深造等待考核相比,这些初步合格的原国民党体系政务人员,也将进入学校,接受再教育,考核过关则出任新职务,不过关则回家抱孩子。

    这也是张蜀生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既不让那些蛀虫钻入人民内部,也不至于浪费人才。毕竟,西南虽然不缺政工人员,以西南目前牢牢控制巴蜀、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海南等六省之地的政治人才储备规模,甚至完全可以搭建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架子,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公开社会招聘。

    但他最后的决定给了这些人最后一次机会。通过调查发现,一竿子打翻一条船的事情确实是错的,就是国民党各级政府也确实有一些奉公廉洁的官员,只是这些人大多郁郁不得志罢了。并且,这样做,也不过是给了这些人一个‘入仕’的考试机会而已,通不过的,同样没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没有作奸犯科等问题的老官员,在竞争一些基层职位时,并不比一个普通高中或者大专、大学毕业的学生机会来得多多少。

    而且,频率较高的考核制度,一旦发现不合格者,也将迅速淘汰,这也是张蜀生早年花大力气建设廉政督查体系的原因。

    其实,以后世的经验,张蜀生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就建立一个大范围的政党,这样就能培养出‘千千万万所谓的忠诚战士’,但是,这样的弊端也是清晰可见,而且一旦开了头,后面就根本别想有好结果。

    试想,一个政权,如果从头到脚全是一党专政,那即便法制再健全,也会有偏颇之处。适当地控权,适当地放权,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这样一来,政治上,新政府将在控制中层、高层政治层后,对最基层的官员实行最严厉、最公平的社会招聘,实行任期制、选举制。再建党后,党组织将主要集中在中层,高层,而服务于民的阶层将主要由人民自己选出。这样既便于中央控制党组织,也便于开展局部民主。

    军事上,整编是势在必行的,军官的安排,士兵的遣返另编都将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同时进行。

    “嗯,军部要注意控制风险,严防一些地方不稳,对于**旧部的监视也不能放松。听说湖南地区有不少**部队钻入了山里当土匪,剿匪的事情要抓紧。”张蜀生也不想在这份整编计划上纠缠,无数高智商的参谋人员讨论了无数次的计划,自己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行了。

    “放心吧,军部和总参谋部配合的很好,一应的应变处置计划都执行的非常到位,特情部方面也会协助我们。剿匪计划也在进行中,预计在半年内能彻底扫清内陆省份的匪患。”

    “嗯,就这样,你先下去吧。”张蜀生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下一个讨论了。

    吴铁军出去后,政务院的周国来走了进来,此时已经任职政务院副秘书长的周国来,算是政务院的绝对主力官员,整个新政府筹备委员会,他和韦三才犹如两架马车,堪称整个西南党政军方面最忙碌的二人。据原来西南政府中央警卫处的负责人报告,周国来和韦三才通宵加班工作的时候都不少,两人全靠硬朗的身体在坚持。

    “主席,十五分钟后的中央会议,将讨论建党、定都、国旗、国歌等重大问题,这是讨论预案。”

    周国来将准备好的讨论预案递给张蜀生。

    张蜀生揉了揉头,国事无小事,换了曾经的西南政府时期,他可能挥挥手就让下面的人去做了,但如今,他还真不能撒手不管。

    新政府将要采用的政治体制,张蜀生心中早已经确定了,将会在相当长时间内采取一党一首形式的中央专政。只是他没有明言,心中还是想看看下面的反应。虽然有极大的把握,会有不少人提出与自己心意相投的意见,但他依旧想看看情况如何。

    将这份讨论预案简单看了看,几分钟时间就过去了,随即周国来看了看手表,小声提示时间快到了,两人才在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长茅云先,中央办公厅主任陆允言的陪同下,前往附近不远的临时大会场。

    整个会场建的很朴素,并不奢侈,毕竟作为临时会场无须浪费太多。偌大的会场里面,黑压压地坐满了西南各级政军要员。

    “起立”

    西南时期,这种大会并不多,前世那种天天开会的状况给张蜀生的印象太深刻了,在东川时期他就着重强调政府工作效率和作风方面的务实性,像这种大会并不太多。

    然而,看到会场中这一百来位军政要员,张蜀生虚按了按,示意坐下,主持会议的韦三才才宣布坐下。

    整个主席台和西南一贯的风格一样,只有三个席位立在上面。最高处是张蜀生的主席台,身后有秘书长茅云先和办公室主任陆允言的椅子,而矮一些的位置是主讲话台,旁边不远处是副讲话台,供大会主持人使用。

    其他人,无论是陆军部长吴铁军还是政务院孙长庆,都一律坐在下面,这也算是从西南起家之初就立下的规矩。

    有张蜀生出席的会议,大会设立主席台,没有张蜀生出席的会议,只设置讲话台和主持台。高人一等的概念,从西南起家之初就没有,所谓‘领导’一词也就无从提起,大家都平坐,至少在座位上,不再是一方高高在山上,一方如同信仰之民一样仰望。

    不过,由于张蜀生的位置也不算多高,这样并不会显得突兀,像现在这种会场布局,就和张蜀生记忆中的阶梯教室类似。而一些他不出席的大会议,则将采取圆环形会场布局,这样也不至于一帮人开大会,空对着一个没有主席台的方向。

    “各位同志,在为期五个多月的军事行动中,西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韦三才作为大会主持致了开幕词,简单讲述了一下目前中国局势,随后请张蜀生讲话。

    张蜀生轻咳两声,微微对着话筒说道,“同志们,我有千言万语,但却凝于一句话,曾经的你们鞠躬尽瘁,而今后,我也要求你们大而为公,大而为国,大而为民。不论是在当年的**圣地小青山,还是东川,以及后来的西南,我们之所以不断取得进步,不断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始终以民为本,以经济建设为本,以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为本。走自强自治路线,坚持做到内惩国贼外拒强敌。统治区域变大了,但我们的政治方针不会变,政治称谓变了,但我们的政治决心不会变。

    新政府组建在即,许多人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权力大了,管的范围宽了,但是,我要给大家敲一个警钟。不论今后如何,只要我张蜀生一天没有下台,这中华大地就翻不了天。

    无论是谁,都不可以。”

    “啪啪啪啪……”

    张蜀生话音,热烈的掌声密集地响起。从西南联治政府后期,他的个人崇拜就已经上升到了顶峰,这种个人崇拜是不可阻挡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改变。即便张蜀生本人亲自发话,也难以阻止这种对他的个人崇拜。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西南对内对外取得的巨大胜利,就因为西南在军事、科技、经济、教育、文化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

    这些东西,让他的声望,从民间到军政高层,都是绝对的攀升到了顶峰。

    当然他也知道,这掌声中同样蕴含了其他一些东西。有的人可能是单纯的崇拜、信仰自己,而有的人则是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更高政治地位,有的人则看到了扬名立万,纵身跃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机会。

    这是难免的,出来混,有的人总会被打趴下,而有的人总会出头。这是一个站队的问题,西南胜利了,这些跟着起家的人,也将收获胜利果实的一小部分。

    相对于张蜀生的强势,相对于西南从一开始就制定的严刑苛律,这些人或许会一路廉洁地走下去,但他们同样会对权力巅峰发起不断地冲刺。

    只要这种官场升迁不演变为结党营私和官场地震一般的派系倾轧,他是乐于见到的,不能扼杀一个人的原始**,就应该适当旁观。

    “我认为,我们新政府应该采取类似西方的元首制,这种制度既避免了帝制带来的民意冲击,又能将权力集中于元首一人……”

    “我建议采取君主制……”

    ……

    果然,大会讨论的热情非常高,在张蜀生表态,示意大家自由讨论后,第一个问题就进入了激烈的辩论中。出乎张蜀生的意料,相当一部分人居然要求采取广泛君主制。虽然并不是直接意义上的帝制,也不是纯粹的西方君主立宪制,但这种广泛权力的君主制的根本目的,绝对是向帝制迈进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目前时机不合适,如果采取君主制,会对政府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如暂行元首制,等时机成熟了,再行其变。

    虽然还有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提议,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两个大讨论中。

    军方以诸葛生等人为主的相当一大派,坚决要求采取君主制,吴铁军则保持了沉默,而政府一派则基本赞同元首制,

    大会讨论并不会当场宣布结果,但会在后续由政务院宣布。

    随后,又进行了关于建党等问题的讨论。

    这个建党的问题,是张蜀生提出的,因为一个政党确实有助于凝聚力量,单纯的政府和单纯的信仰维系,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这个建党的问题,讨论的很顺利,由于张蜀生的授意,讲话的政务院秘书长周国来已经等于宣布了大致上的组建政党方案。

    首先,政党将被命名为复兴党,张蜀生担任党魁,由政务院总理孙长庆和中央办公厅秘书长茅云先领衔组成建党筹备委员会,和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同期展开工作。

    复兴党中央自张蜀生以下,将设立六人小组,分别是政务院总理孙长庆、副总理韦三才、即将担任新政府国防部长的蔡锷、三军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的蒋百里、陆军部长吴铁军、三军副司令张学良将作为唯一‘外人’进入党中央。

    在党魁和六人小组的基础上,将实行往下层层筛选,军政方面的中层以上人员中,东川时期的那一批老人将最优先进入党员名单,西南老人会优先进入第二批党员候选名单,其余的第三批,第四批入党考察对象,将会适当依据资历和职务情况来进行考察,以委员会考核提出名单,六人委员会复核,张蜀生最终确认为最终结果,

    这样也就决定了,复兴党不会有太多党员,而且张蜀生执意要求在党纲中加入对党员入党考察等若干方面硬性规定的限制,对于入党的要求将会提的很高。

    “下面,大会进入第四个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就首都、国旗、国歌等问题,做出讨论。”

    韦三才宣布大会进入较后面的环节,其实,出席大会的军政要员更多的是关心建党和政治体制问题。即便如吴铁军这种稳重的西南老人,也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相对于前面几个讨论议案,这些问题无伤大雅,谁都乐意参加。

    对于首都这些问题,大会非常自由地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有的会议代表甚至在大会允许的纪律范围内争得面红耳赤。

    “我认为昆明就很好,成渝两地也不错。”

    “老罗啊,这昆明和成渝虽然不错,但太靠西南,对于新政府控制全国局势不利的。”

    “既然是首都,那一定要选北平,千年古都……”

    “北平地理位置太过于偏北,对于控制南方和西北、西南不利,我认为应该选择武汉”

    “武汉肯定不行,自古武汉就不是定都之地,风水也好,地理位置也罢,我认为都不行,首都的问题,我认为还是要选择一个临海,却又不太靠近南北两端的城市。我认为南京就很合适。”

    “南京肯定不行。”

    “南京怎么不行?六朝可是六朝古都,看看蒋介石不也选择了那里。”

    “六朝古都,你可曾听哪一朝是气运悠长?蒋介石最终又有什么好下场?自古金陵之地,胭脂气重,气运不足。”

    “你这说法就不对了,新政府倡导科学文明,你说你老刘怎么拿风水气运说事情。”

    “国之大事无一微小,自然要慎重,风水一说千古就有,六朝短寿也是事实,反正我个人意见,南京绝对不行。”

    ……

    张蜀生没有发表意见,就这样听着,他从后世来,正好听过所谓众多历史学者们关于这个定都问题的争议,而恰好这些大会代表们所说的几点,他都在后世听到过差不多的论调。

    “慎行,你觉得哪里好?”

    陆允言正襟危坐,递给张蜀生一份文件,他还以为是什么重要事情,结果一看,原来陆允言也关心定都哪里。之前在家里,她和何凝二人就迫不及待地问过他的意思,可惜张蜀生守口如瓶,说是不到最后公布时刻,不提这事。

    结果陆允言还是没忍住。

    张蜀生也不直接回答,提笔简单写了几个字,“乖老婆,你猜,猜对了我有奖的。”

    看了看记事本上的话,陆允言暗中翻了翻白眼,心中还真开始选择起来,还准备回去后,怂恿何凝也选选,看看谁选的准。

    ------------

    明天中午出发去老婆家,算是提亲吧,虽然两袖空空,但也得硬着头皮去。5号的更新可能要放到下午吧,这章还是熬夜写到4点多才写好的。

    谢谢兄弟们的订阅、打赏、月票和推荐票。小鱼都看到心里了,谢谢大家。

    [w w w ..net]

    

    第三卷 华夏龙腾 第一百八十八章 定都汉京

    忙碌的日子,张蜀生却忽然清闲了下来,西南这架政治火车彻底发力后,在爱国与民族这两面大旗帜的飘扬下,整个政府的行政效率空前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热情也空前高涨。

    上到现在整个中国最高权力机构,以原有西南政治框架成立的中国过渡政府,下到贩夫走卒,平头百姓,都卯足了一股劲,都希望在这个百废待兴,万事待举之际,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凡我中华大地,无分天南地北,皆有建设新中国之重大责任。”

    可以说,凡是赶上了这次时代变迁的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在广大报纸与广播等社会舆论喉舌的引领下,全国都进入了成立新政府的冲刺阶段,所有人都为一个即将正式成立的的强势中央政府而热血沸腾。

    谁愿意被娜倭寇肆意欺凌?

    谁愿意做百年之万国洋奴?

    谁愿意老婆妻儿被人用刺刀挑开胸膛?

    谁愿意祖国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于人?

    谁愿意将民族财富作为战争赔款资敌发展?

    谁不愿意挺直了胸膛,告诉天下人,我是龙的传人?

    谁不愿意自由、安全地、不被侵犯地行走在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华大地上?

    谁不愿意祖国昌盛、国力强大、民族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谁不愿意对外用兵,开疆扩土,当那天朝上国子民?

    谁不愿意龙的传人,无论行走世界各地,都会被人谦卑地仰视?

    一个强势中央政府,携半壁中华之十五载科教经济文化基业,对外强势,对内爱民如子,又岂能不受到人民欢迎?

    农民期盼广分田地,减免苛捐杂税,希望像西南一样,得到政府补助,广修水利与道路。希望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有那亩产近乎神话般的新种使用。

    工人期盼新政府如在西南时一样,广办工厂,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期盼受到社会尊重,提高待遇,享受与劳动付出平等之待遇。多一些工钱,少一点血汗压迫。多一些人一样的待遇,少一些狗一样的生活。

    学生期盼祖国强盛,期盼免费教育,期盼更多的上学机会,更多的就业机会。

    商人期盼西南的工商法普及全国,在法律的保护下发展私有个体经济,于百废待兴中,南买北卖,广泛经营。

    地主希望得到新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机会,在最大限度保证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从地主阶级安然过渡到中小资本家阶级。

    文人希望有更自由的创作环节,希望政府加大教育投入,重视文化建设与文化保护。

    军人希望政府强势,装备更加先进,军队数量庞大,武运昌盛,早日驱逐东北日寇,完成全国统一。

    ……

    昆明,临时政府政务院,文化部会议室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非正式会议,参加的人员等级却很高,除了文化部部长袁嘉谷外,还有文化部分管文体等方面的副部长何凝女士,文化部分管教育的副部长蔡元培,以及其他几位受邀知名社会贤达。

    而其中两人却有些特别,他们身前有一台钢琴,一人负责演奏,一人负责唱诵。

    “叮叮咚……”

    在得到袁嘉谷的点头示意后,坐在钢琴前的男子,立即进入状态,灵动的手指在琴键上随心舞动,而随之带来的却是一曲极为振奋人心的曲子。

    配合着曲子,旁边那名同样年轻的负责唱诵的青年,口中缓缓吐出了早已烂熟于心的歌词。

    “起来……”

    慷慨激昂的曲子,振奋人心的歌词,整个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46秒,但却将在场的所有人都彻底打动。

    那曲子的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回荡着属于这个民族的崛起之音,那歌词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是这个民族崛起时的呐喊,歌与词的完美结合,弹奏者与演唱者的完美配合,给予了在场所有人一次终身难忘的感受。

    表演结束了,所有的人似乎依然沉浸在那慷慨激昂的旋律中。

    “啪啪啪……”袁嘉谷带头鼓起掌来,发自内心的鼓励掌声,引得两位表演者频频致意,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与爱国情怀的最好回报。

    “聂耳同志,田汉同志,你们二位合作的这个作品,是此次面向全国的国歌征集活动的唯一胜出者。我代表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向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作品的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即便是之前的小组讨论中,袁嘉谷已经作为文化部的主要意见人对二人创作的作品给予了极高度的评价,但此时见到两位词曲作者,依然有些激动。磁带形式的作品,还是没有这种身临其境的体会来得深。

    “谢谢,谢谢袁部长对我们的肯定。”

    聂耳与田汉微微点头致谢,却依然有着属于文化人的傲骨,虽是致谢,却也不卑不亢,这点让袁嘉谷很是赞许,这才是纯粹的文化知识分子。

    “聂耳同志,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何凝却记得自己该做的事,出声道,“您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歌词?”

    “嗯?何副部长是如何知道的?”聂耳微微一怔,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何副部长,众说周知未来的国母也知道这件事情,他不禁有些意外。

    不错,歌词确实有另外的版本,那是在之前就确定的。

    “其实是张蜀生同志让我转告二位,希望能看到二位拿出真正版本的《新中国国歌》。他在欣赏二位送审的磁带时,隐隐察觉到,以聂先生填词的天赋,应该有一个更加完美的歌词版本。”

    聂耳点点头,有些激动的同时,又有些汗颜地说道,“让主席失望了。不错,这首送审的国歌作品,确确实实还有一个版本的歌词,今天我也带来了。”

    田汉给了聂耳一个鼓励的眼神。聂耳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木盒子,打开后拿出了一张小心叠放的纸递给会议秘书,纸张很简单,就是从笔记本上面撕下来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何凝第一个拿到那张似乎是随手间一挥而就的歌词,瞬间便被深深吸引了,不经意地念出了这一段更加完美的国歌歌词。

    “聂耳同志,这么完美的歌词版本,为什么没有送审,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版本呢?”这次连蔡元培也有些坐不住了,这其中必有隐情。

    聂耳合上笔记本,有些感慨地说道,“其实这个作品,我在早前就完成了。只是我们的民族有越来越强大的趋势,如今更是统一在即,我怕这个危难版本的歌词会不符合形势,这才将歌词改写为有关华夏民族复兴崛起的内容。

    其实,以聂耳的天赋,这两份歌词都是具备完美品质的,只是一个以警醒危难,不忘民族危机为内容,一个是以歌颂华夏,以龙的传人正在崛起为内容。

    何凝微笑地点点头,收起了这份歌词,说道,“聂耳同志,我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份新歌词交给张蜀生同志的。”

    这其实也是何凝参加会议的原因,张蜀生在看到那份‘修改’过后的‘国歌歌词’时,觉得还是‘老版本’的歌词更好。民族的崛起与荣光确实需要赞扬,但是,不忘危难,警醒国人却是更重要的。

    因为,或许中华民族将会在东亚无敌,将会在整个亚洲无敌,将会在整个东方无敌……但是,面对全世界,面对甚至更高层次的文明种族,中华民族需要的是不断地进步。

    这期间一定会有反复,会有挫折,会有苦难,所以,他希望一首国歌能让国人世世代代受到警醒。居安思危,在不忘苦难中不断上进。

    三天后,新政府筹备委员会正式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已经被提前决定的国歌,通过西南覆盖全国的广播网,通过一些军管会掌管的大广播,通过报刊,通过学生和社会贤达在公共场所的自发演唱,这首《国歌》被迅速地向全中国传唱。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论是西南的现代化都市昆明、成都,还是刚刚解放的南京、上海,抑或塞北边陲,抑或东北战地,有中国人的地方,这首新中国国歌就在被迅速传唱,甚至有华人的地方,这首国歌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

    如此慷慨激昂,试问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又有什么能比得上这样一首国歌,更能凝聚国人意志,催发国人的爱国民族情操。

    一周后,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公布了国旗、国徽、国家正式称谓等等。

    其中,国旗沿用了早前西南联合自治政府的五爪黄金龙旗,国徽则是一条近乎龙形的长城,横亘于锦绣山河图之上。国家的正式称谓则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1933年5月10日,新政府筹备委员会正式宣布,经过渡政府最高领导人张蜀生批准,新中国将定都南京。同时,为了壮我大汉气运,扬我大汉龙威,张蜀生主席同时下令将南京改名为汉京,是为汉都之意。

    在决定定都汉京的同时,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宣布,为了平衡东西部,将在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成渝两地,将在科研领域、高新工业领域以及高等教育方面重点进行建设,力图将成渝打造为新中国的‘高科技首都’。

    与此同时,两个女人正在缠着张蜀生要奖励,因为这两个女人在经过反复‘沟通’后,果断选择了南京作为首都候选城市。

    结果,张蜀生自然是好好‘大肆奖励’了一番。

    当两个女人都睡去后,张蜀生望着窗外明朗的星空,喃喃自语道,“汉都不过是个开始,以后的大汉,还会有东都,南都,北都,西都。大汉五都齐现之时,就是我大汉定鼎天下之日。”

    -----------

    抱歉,小鱼正在女友老家接受人生之最严格最幸福之考验,更新稍慢一点,但过两天回去后会补偿的,万分抱歉,呵呵。

    [w w w ..net]

    

    第一百八十八章 建国大典 上

    “一、一、一二一……”

    一大早,整个汉京就被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唤醒了,以中国人民军的工兵部队和工程部队组成的作业部队就已经占据了南京主要的几条街道。

    整个人民军的工兵部队主要是由原西南工兵工程部队扩建的,其中一些大编制的工兵部队主要负责一些大型、特大型的军事工程建设。而工程部队有些特殊,主要是由一些战斗力较为低下,但身体素质还算不错的原国民党军部队组成,这也是新政府为百余万**部队找到的出路之一。工程部队主要负责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军事工程。

    1933年5月11日,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宣布正式启动为期一月的汉京改造计划。筹备委员会副委员长,过渡政府的政务院秘书长周国来向记者表示,按照张蜀生主席的指示,整个汉京的未来建设计划将以建造新城为主,原南京老城区除了基本的城市改造外,基本不做大的变动。

    为期一月的汉京改造计划,主要是为开国大典所准备。

    新建的部分,除了在汉京城南部开阔地建造供新政府中央领导人办公的汉京山外,还有供新政府主要部门办公的人民街。

    而改造部分主要是为建国庆典准备。首先将围绕原南京一段古城墙开辟一个华夏广场。而这段扩建的古城墙将成为整个华夏广场的城楼。

    整个华夏广场,由于完全建造于开阔带,通过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使用需要,设计较为恢弘,占地面积极大,初期规划就达到了30多公顷,南北长700米,东西宽400多米。由于整个华夏广场是围绕城楼而建,所以它的建成就是为了超大型的民族庆典而建立。

    华夏广场一侧是解放广场,解放广场主要分布有:华夏人民英雄纪念堂,华夏人民大会堂,民族复兴博物馆,华夏历史博物馆。

    根据新政府陆续公布的一些政策与决定,人民英雄纪念堂将从此成为整个民族英烈们的魂归之地,无论是在解放战争还是抗日战争,甚至是其他对外战争,或者是将来更广远的文明种族战争中牺牲的英烈,都将入主于此,成为**先烈,世世代代受华夏子民供奉,受华夏祭奠,享亿万华夏子民之香火。而且从新政府向记者透露的消息来看,此后每年都将在人民英雄纪念堂祭奠千千万万的英烈,并且,将作为一种常态,以政府高层亲赴祭奠的形式,年年岁岁告祭这些英烈。

    人民大会堂将在建国后,成为各民族各阶级人民代表汇聚之地,新政府将会给予华夏人民代表大会非常高的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政治地位。

    民族复兴博物馆将记录华夏民族的复兴之路,比如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以后的对外战事,又如一些重大政治、科技、军事、社会事件。

    华夏历史博物馆则将成为整个大华夏、大汉族(非局限意义的汉族)的历史博物馆,其历史意义与种族意义非凡。

    为了赶上即将在6月举行的开国大典,已经正式进驻汉京城的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启动了突击建设计划。整个工程将由2万人的工兵部队,5万多人的工程部队,以及近20万劳动人民组成。

    要用一个月时间,建立一个世界最大的华夏广场。整个工程将不以奢侈豪华为追求,而已质朴为风格。近30万人的大规模施工队伍,将就地深层取石材,既挖出一个围绕汉京山中央办公区的超大型人工湖龙渊湖,又能将优质石材经过简易硬化处理后,铺在整个华夏广场上。

    如果能够顺利建成,华夏广场将在建国时迎来各地人民群众近40万人。而届时,新中国中央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将在华夏广场城楼上观礼开国大典,举行阅兵仪式。

    近30万人的施工队伍,开创了世界范围内的一次民族性大工程的先河。

    受到新中国成立的鼓舞,军民群众激动万分,干劲十足,整个工程在汇集了相当一批重型工程机械后,施工速度非常快,日夜轮班,只用了五天时间不到就完成了整个广场的平整工作,第二周进度再次加快,20多万人完成了广场铺设工程,到最后,整个华夏广场提前两天时间完成了预定工程。

    完工后的华夏广场,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广场,整个广场布局合理,视野开阔,尤其是城楼前的阅兵大道更是宽阔无比,在经过地面高强度硬化以后,将能承受最高达到70吨级重型车辆的碾压。

    1933年5月25日,西南,昆明

    “慎行……”

    何凝施施然地走过来,坐在张蜀生的旁边,两人对着水榭,就着一壶冒着水汽的清茶。何凝起身给张蜀生斟了一杯茶,坐回他身边。“我的都收拾好了,姐姐也快好了。”

    “嗯,该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留下吧,以后想住住,就回来。”

    新政府的各项筹备工作,从军事到政治,再到外交都已经进入最后发力期了。

    军事方面,主要由国民党军部队整编的国土防卫师,已经陆续开赴各地。如西北方向的陕甘交界,西南方向的中越、中缅边境,北方的内外蒙交界。虽然新政府没有一口气拿回已经快要失去的外蒙古,但各项准备工作却在提前进行。

    政治方面,新政府筹备事宜已经基本完毕,各部门,各省市县级别的人员配置都已经安排完毕,一大批原来西南六省的行政官员,出任其他各省市县镇乡的官职。接下来,将会就一些基层职务,进行公开招聘。

    外交方面,如同张蜀生所预计的一般,整个世界上对新中国持认可态度的国家寥寥无几。通过李宗仁领衔的过渡政府外交部的半年多努力,新中国最终得到了美国、德国以及秘鲁的认可,对新中国承诺,将会于新中国正式宣布成立后,给予外交认可。

    在各方面都进入尾声后,昆明的原西南各主要政府部门开始陆续搬往已经基本建成的汉京,入驻人民街,在新政府正式成立时完成中央政府部门的对应改组。

    “慎行,公司真的不搬去汉京吗?”

    这时,陆允言已经在家中贴身小侍女的帮助下,收拾好了东西,侍女们回到侍从室等待,她则陪着张蜀生二人喝茶。要走了,三人心中各有想法,隐隐都有些牵挂这里,不过,张蜀生更多的是考虑,中央政府离开西南昆明后,整个西南和西北经济将如何盘活。

    陆允言所问的,则是蜀生公司的总部搬迁问题。

    “最终还是会搬的,毕竟沿海的地理条件优势太强了,一个巨型集团最终将走上全面世界贸易的道路,沿海布局才是根本。”

    张蜀生其实考虑是如何在既快速发展东南和东部沿海的同时,也尽最大可能提高中西部的经济。

    他知道,所谓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另外一部分富裕的想法,虽然是正确的,但却不利于民族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民族团结。

    在不影响整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维持一个平衡点,尽最大可能增加提高中西部发展机遇,是他作出决定的主要考虑背景。

    在他的计划中,蜀生公司这个巨无霸将在几年内驻足成都,以成渝经济大中心为建设圈,在建国后就会展开的全国大建设运动中,投资一大批具备高科技、高工艺技术含量特征的高新产业。

    由于对于缅甸有更多的善良想法,张蜀生认为,发展一个成渝大经济中心,将会在以后的对外贸易中占到一个大头。从初步考虑中,如果从西南——缅甸这条线路上开工一条铁路,那么拥有了缅甸出海口后,贸易优势也将增强。

    当然,在建成这条快捷通道前,围绕密集的中高等教育院校(本科大专学校和技术学校)建设高科技和高工艺技术的高新产业,将把地理位置和运输方面的劣势,降低到最低,毕竟,说到底,百废待兴的中国,也不是完全需要依赖海外贸易,在科学发展国内经济的前提下,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市场。其他产业,自然是尽量向沿海布局。

    人非圣贤,张蜀生在临行前还去过一次宜宾,这个他的老家城市,是整个中国目前非省会城市里面,除去香港外,现代化成就最高的一个城市。规划整齐的新城区,低污染高效益的工业群,两所西南高等院校,两所中等院校,整饬一新的几百里岷江水道,高水平的宜昆铁路,以及已经投入使用的西南国际机场。这里将在日后承担起川西和滇西地区的空中走廊的重任。

    告别西南,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张蜀生作为一个从现代回到过去的幸运儿,也将调整心态,担当一个全新的角色。

    1933年5月26日,中国过渡政府主席张蜀生离开昆明,前往汉京,正式入住汉京山,而随行的政务院、中央办公厅、中央秘书处等关键性中央部门也同时入驻,开展建国大典前的改组工作。

    1933年5月27日,中国过渡政府外交部部长李宗仁继五月一日的公开邀请后,第二次向全世界发出公开邀请函,邀请各国政要与国际科技、文化、新闻等领域的著名人士前往中国,参加即将于6月9日举行的开国大典,并宣布一应接待和观礼事宜。

    1933年5月27上午,中国过渡政府正式宣布将于1933年6月9日在汉京举行开国大典,同时新中国将会举行建国大阅兵。

    ————————

    捕鱼者:首先抱歉,6月7日没有更新,因为就在这一天,小鱼和相爱的女友正式地结束了男女友关系,领证了。

    看着自己和老太婆的结婚照,感觉责任更大了,好好工作,认真写书将成为一件更迫切的事情。

    兄弟们,目前情节处于积蓄期,我已经反复构思好了20万字左右的情节。这两天就能忙完回归正常,如果到时候不爆发,以后生儿子就跟他**姓,嗷嗷嗷。

    PS:申明下书评区关于大汉民族的提问,这个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请兄弟们注意。至于定都的选择问题,也是有长远考虑的,放心吧。

    [w w w ..net]

    

    第一百八十八章 建国大典 中

    梁老汉是一名石匠,五十多岁的年纪了,发须已经半数变白。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太原郊区的他,几代人下来都没有沾上太原这座历史名城的光,反而生活窘迫,只能依靠石匠这门手艺找生活。

    年近古稀的他,和老伴两人就住在太原北飞机场附近。

    “老头子,来吃饭了,你还鼓捣什么呢。”

    老伴许大娘今年也有四十八岁的年纪了,隔壁村的,从生下来到嫁给梁老汉,一直到现在,远近到过的地方不过是几里外的乡场。梁老汉在外做石匠这些年,她就在家照顾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了,都在老远的煤矿上干活。

    老头子有门手艺,儿子成家立业后也不愿意放下,去年更是在北飞机场忙碌了一整年,作为一名石匠,参加到机场建设中去,用实际行动支援抗日战争。

    “喊啥喊,你先吃,我不饿。”

    梁老汉的声音从屋子里传来,别看老头年纪大,但力气还是有的,在津京战场形势危急,西南出资出力建设北飞机场的期间,正是有着和他一样的众多人民群众参与进去,才将一个原本很小的机场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一个大型野战机场。

    在北飞机场做活的时候,就是梁老汉这个年近古稀的石匠高人解决了不少机场建设方面,关于跑道地基等方面的问题。

    这里说是屋子,其实就是简陋的偏房,里面摆满了石料和锤子、凿子、矬子等石匠工具。老人穿着一身破旧,正在一块屋中的大石头旁边忙忙碌碌。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料子,色调淡雅、纹理清晰,整个石头料子泛出一股淡淡的晶白,细细一看,居然是一块品相都很不错的汉白玉石。

    这是一座以真人比例适当放大,已经快要完成的汉白玉雕像。

    而在雕像的旁边墙上,顺着梁老汉的目光方向,挂着一张大尺寸的头像画,画像上的人正是即将出任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张蜀生。

    再看那汉白玉雕像,整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张蜀生,身着他常穿的那套简单的黑色总长服,微微抬起左手,目光炯炯有神地平时前方,如同看到了祖国万里河山。

    “哟,老头子,你这都快雕好了啊?”

    许老太拐进来一看,几天还只是个大致的模子,今天就基本成了,老头子加班熬夜的雕,也算是没白费功夫。“老头子啊,你这雕好了可怎么送到汉京呀?这要是运过去,得花多少钱。”

    对于老伴儿的手艺,许老太感到非常自豪,多少年了,老伴儿终于能完成一件最呕心沥血的作品了。

    “唉,先雕好,回头我送到机场去,他们准能送去汉京。”

    梁老汉想起自己在机场当石工时的所见所闻,就不由憨厚地笑出来,新政府就是好啊。

    这个汉白玉像原本是他做石匠时从一座山里发现的,如今却是派上了用场。

    新政府的官兵对人和气,机场的人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长官,去年孙子生病了,机场医院的王医生还打报告,给孙子申请了一种很贵的特效药。

    除了这些他在机场时的亲身体验,新政府带来的巨大变化还有很多。

    老头虽然只是一个石匠,但却是一个祖传的石雕艺人。只是祖上因为石雕获罪,到了他这一代,受制于祖训,都只能偷偷摸摸地雕些小东西。

    看到西南打败了鬼子,即将成立新政府,老人由衷地感到,决定重操旧业,为新中国的这位最高领导人雕刻一个汉白玉像。

    整个汉白玉像高有1米872,连雕像底座约有1.99米,

    “咚咚咚……”

    就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谁呀。”许大娘跑去开了门,却看到村长带了几个不认识的人站在自家门口,老妇人虽然没有什么见识,但从眼前几个人端正严肃的穿着来看也能猜到来者不是普通人。“村长,这是啥事呢?”

    “许大姐,我们是来给你报喜的。哈哈哈,让县里的同志和你说吧。”村长让开一步,给许大娘介绍了下身后的几个人。

    “您就是许大娘吧?我们找一下梁必成先生。”

    “请,请进,我去叫他。”见来人气度不凡,许大娘有些结巴,急忙进去找老爷子,“老头子,快出去,家里来人了。”

    “去啥去,没看正忙着。”老人正在工作,头也不回地说不去,很是倔强。而当许大娘回头时,却看到两位县里的同志已经被锤子敲打的声音吸引到了偏房外。

    “咦?张主席的雕像”来人一眼就认出了那是一个汉白玉雕像,但却不敢打扰梁老汉,向许大娘摆摆手,示意退出门外,等候梁老汉。

    直到中午时分,梁老汉雕完最后一处细节,细细端详了几分钟,甚为满意后才一伸腰,放下了手中的凿子。

    “咦,你们几位同志这是做什么?”梁老汉一回头就看到门外站了一旁人,实在想不起来家里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而那些人的穿着,顿时让他想起了西南的官员,他可是在机场见过不少的。

    “雕刻的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梁老先生,您真是老当益壮,做了一件大事啊。”县里的一位带队官员带头鼓掌起来,心道这梁老汉虽然家穷人老,但一颗心却是向着新政府。

    梁老汉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回事。

    “梁必成同志,我是县政府办公室的洛秘书,给您报喜来了。”县政府的洛秘书坐回椅子上,看着手足无措的梁必成老夫妇,示意没事,打开公文包,拿出了一份红头文件。

    “梁必成同志:由于您在北飞机场建设期间具有卓越贡献,经过县政府申请,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复核,特邀请您作为农民代表,前往汉京观礼开国大典。”

    梁老汉手中抓着的凿子,啪的一下就掉到了地上。

    ……

    “周子凯同志:由于您在杂交育种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经过科技部申请,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复核,特邀请您作为科技代表,前往汉京观礼开国大典。”

    “邹树明同志:由于您在医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经过科技部申请,新政府委员会复核,特邀请您作为科技代表,前往汉京观礼开国大典。”

    ……

    “吴玉如同志:由于您在多年的工作中表现尤其优异,并多次被评为特级劳动模范,经过蜀生公司申请,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复核,特邀请您作为工人代表,前往汉京观礼开国大典。”

    ……

    “陈二柱同志:由于您在多年的环卫工作中表现特别优异,多次荣获特级环卫模仿称号,经过市政府申请,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复核,特邀请您作为环卫系统代表,前往汉京观礼开国大典。”

    ……

    “唐林同志:由于您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主动积极配合人民军队,提供了许多重要帮助,经过军部申请,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复核,特邀您作为军民友爱模范代表,前往汉京观礼开国大典。”

    ……

    “曹俊同志:由于您在紧急时期,多次主动免费向难民发放大批急缺药材、药汤,经过市政府申请,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复核,特邀您作为传统中医文化代表,前往汉京观礼开国大典。”

    ……

    “魏洋同志:由于您在解放香港战斗中表现出色……”

    ……

    整个五月底六月初,全国各地近1500名代表通过车、船、飞机等方式,纷纷赶赴汉京,准备观礼新中国开国大典。

    六月一日,中国人民军海军航空母舰特混编队抵达长江入海口,部分中小型舰艇将沿江而上,抵达汉京附近江面执行海军军事演习任务。

    六月二日,开国大典警卫部队全数布置完毕,各支即将参加开国大阅兵的部队也进入了最后的训练冲刺期,刀枪出库,刺刀如林。

    六月的汉京,少了几分江南之地的隽秀,多了几分作为新中国首都的肃穆与庄严。无论是原南京城还是新建的城区,都沉浸在一股即将改朝换代的喜悦气氛中。

    从六月一日开始,全国各地十几万人民群众自发前往汉京,准备参加开国大典。

    同时,各地代表,军政代表也陆续抵达汉京。

    原本就繁华无比的汉京老城区,则有市民们自发组织进行市容清洁,十几万人同上街,打扫卫生,平整地面。一切都只为了在迎接新中国华诞时,让这个古老的金陵城,以一种崭新的面貌绽放在全球华人面前。

    旧金山,汤普森街

    “咚咚咚……”

    年近七十的顾天根是旧金山华人的一个典型缩影,从早期猪狗一样的生活,到依靠中国人的勤劳朴实,慢慢地拥有了一个近乎人一样的生活,再到后来政府态度转变,各方面政策松动,顾天根开了一个中餐馆,做起了以前几乎不敢想象的外国人的生意。

    “您是?”

    当看到眼前这个陌生的黄皮肤人时,顾天根还有一些疑惑,但他能肯定,眼前的是一个中国人。这些年他捐款抗战,将大部分的餐馆收入捐给国内,希望贫弱的中国能够多买一支枪,多造一发子弹,多杀几个日本人。除此之外,他也对许多在旧金山落难的国人发起资助或者捐款。

    可眼前的这个华人,却精神面貌非常好,有一种近乎宗教信徒一般的狂热情绪。

    “请问您是顾天根老先生吗?”

    “是的。”

    “顾先生您好,我是新中国驻旧金山办事处工作人员,鉴于您长期对祖国进行资助,新政府特定邀请您回国参加开国大典”

    “这,这……”

    这是那一瞬间,顾天根原本早已老迈的心,却忽然焕发了新春,早已离他远去多年的祖国,似乎又在眼前浮现。

    “顾先生,祖国永远不会忘记您们”

    “好,好,好啊,哈哈哈……去,回去,明天就回去就算是死,我也要回去看看。”

    除了各地代表,各民族代表。新政府筹备委员会还向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发出了邀请。一些人因为曾经捐助过不小一笔钱给中国政府,资助中国进行推翻晚清统治或者进行抗日战争等,受到了邀请,虽然他们或许已经忘掉了自己几年前曾经捐助过这样一笔钱,但是,新政府同样没有忘了他们,而是组织大批人员,查证这些年接收的华人华侨捐款,争取让更多曾经对中华民族怀有无私感情的国人,回国观礼。许多人,当他们或许已经遗忘了这件事的时候,却接到了中国过渡政府工作人员亲自送上的邀请函,想起万里之外的祖国,纷纷情不自禁的落泪,坚决表示,就算是死,也要回到祖国,看看新中国的新面貌。

    同时,过渡政府在当地报纸广泛刊登,邀请华人华侨归国参加开国大典,希望他们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回国发展,支援即将展开的民族大建设。

    新闻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无论龙的传人身在何方,新中国将永远是你们的母亲。

    而新闻标题则是:游子归来兮

    1933年6月9日

    早上六点整,一阵震天的警报声在汉京上空响起,早已收到消息的人们,非但没有惊慌,反而欢呼雀跃。

    每个人都换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打扮一新,呼儿唤女,获得了批准的人们,将前往全世界第一的华夏人民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天刚刚亮的时候,街边已经站满了荷枪实弹的人民军战士,每个人都将胸膛挺的很高,军容笔直,双手紧握手中钢枪。似乎他们执行的不是警卫计划,而是在向即将到来的神圣时刻献礼。

    七点二十分,原本空无一人的华夏广场,只过了一个半小时就成为了鲜花和彩旗的海洋,放眼望去,人山人海。

    然而,这些人山人海却并不凌乱,它们分成了一个个基本的方阵,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典。

    八点整,开国大典的时刻终于到了。

    华夏广场上顿时爆发了一场震动天穹的欢呼声,彩旗纷纷飘动,鲜花舞动如潮,几十万人民群众的欢呼声比刚才的全城警报声还大了无数倍。

    所有人都忘向一个方向,只见华夏广场的城楼方向,主席台上已经出现了一个人,政务院秘书长兼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周国来走上了主持台,对着话筒,用镇定自若地声音,亲自宣布道:

    “开国大典,正式开始”

    ---------------

    这两天领证了,走看下房子,最快就两天回家,希望兄弟们再忍忍。

    阅兵完毕后就是下一个情节段了。另外,特别感谢 盛世中华,振我天威

    等兄弟的打赏,谢谢了。

    [w w w ..net]

    

    第一百九十章 开国大阅兵

    1933年6月9日,晴空万里,一览无云。

    整个华夏广场,巍峨的城楼前面是人山人海,今天的汉京是鲜花的海洋,是彩旗的天地,是人民的欢呼之城。放眼望去,整个广场早已被翘首以盼的人们挤满了。

    当政务院秘书长、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周国来宣布开国大典正式开始后,新中国政府主要领导开始陆续走上城楼观礼台。

    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共和**事委员会最高委员长,共和国三军总司令,共和国最高科技委员会委员长张蜀生走在最前面,当先登上了城楼主席台。

    随后是人民民主共和国副主席、兼政务院总理孙长庆。

    共和国国防部长蔡锷;共和国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

    共和国政务院第一副总理韦三才。

    共和国三军副总司令、共和国三军总参谋长蒋百里。

    共和国科技部部长茅以升,教育部部长袁嘉谷。

    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陆军部部长吴铁军。

    以及外交部部长李宗仁等新政府军政两方面的主要中央领导人。

    在新中国主要领导人登上华夏广场城楼观礼台后,国内军政民代表、爱国华人华侨和国外友人也陆续登上城楼左右两侧稍低的观礼台。

    国内军政民代表方面,走在前面的有著名抗日将领也有其他著名军方将领,率部参与了津京会战的陈军将军,高枫将军,马文武将军,徐庚将军,叶建雄将军,戴安澜上校,陈诚将军与王铭章将军,蔡庭广将军,张自忠将军等人,也有佟麟阁将军等人。其他方面的代表,有蜀生公司副总经理孙来喜,科技界的代表周子凯、邹树明等人。爱国华人华侨则有来自世界各地大约五十多名代表。

    外国友人方面,走在最前面的是当今美国的风云人物肯尼斯,这是一位以彗星般的速度在全世界商界崛起,并毫不讳言自己对中国有极大好感,甚至曾经辱骂日本人,并公开捐款上百万美元用于资助中国抗日。而在外国友人方面,除了美国、德国、阿根廷、秘鲁等国官员外,就是一些世界知名人士,包括一些报界的知名亲华记者。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面对几十万人的欢呼浪潮,周国来沉着稳健地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

    华夏广场的城楼门打开了,199人的国旗队从城门中正步走出来。国旗队身着1933年式开国大典专用的国旗队礼服,和原来的礼服不同,这种礼服的两个袖口各绣有一条金黄色的龙,严肃之余,又显得更加威武不凡。

    “轰隆隆……”

    随着国旗队走出城墙,由99门礼炮组成的庞大礼炮群奏出了一首此起彼伏的炮乐。轰鸣的礼炮,犹如打破了笼罩中华民族近200年的沉沉暮霭,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即将成立。

    张蜀生站在城楼主席台上,看着城楼下缓缓走出的国旗队,不禁回到了原来那个时空。那时,自己不过是籍籍无名的俗世小民,每逢民族大事,只能端坐电视机面前,崇拜地看着。别说主席台上那些高不可攀的人,就是这些国旗队的士兵,自己也是羡慕得紧,哪里会想到,回到民国,自己也有建功立业,功震华夏的这一天。

    中**队的军礼、正步等规范,他都是借鉴了后世的那一套,不是他怀旧,而是那一套东西,具有着很强的优越性。

    199人的国旗队迈着整齐正步,挥动的手掌因为带着雪白的手套,整齐划一犹如荡起一层层浪花。

    整个广场犹如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从城门位置,从高往下走来的国旗队身上。通过广场广播,所有人都听到了那整齐无比的脚步声,刚健有力,整齐划一。

    国旗队走到城楼前的国旗台后,列队完毕,护旗队护送国旗登上国旗台,做好了升旗的准备。

    “升国旗,奏国歌。”

    “起来……”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张蜀生不自觉地开口跟着唱起来了,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完全可以不用唱,但他依然唱了,不是怀念后世,而是为这个民族现在取得的成就和即将迎来的辉煌而唱。

    军乐团演奏的国歌,通过广场广播传到了整个华夏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听到了这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在那慷慨激昂的国歌旋律中,国旗队员猛地一抛国旗,将其舒展开来,随即拉动旗杆上的绳索,开始将国旗缓缓地升上去。

    “啪啪啪啪……”

    当国旗升上去,迎风飘摇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它,一面血红色旗帜,上面绣有一条黄金龙,没有多余的点缀,就是那么威猛不俗的黄金龙旗。张扬的龙爪,似乎在向所有的人宣布,作为龙的传人,新中国将走上一条龙腾风雨之路。

    张蜀生听着这几十万人一起发出的鼓掌声,犹如感到了一股排山倒海般的气息,隐隐间,仿佛看到了一条巨龙在人海中翻滚,气势如虹。

    “升旗仪式完毕,下面有请共和国主席、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最高科技委员会委员长、三军总司令张蜀生同志致建国辞”(注:同志是共同的志向。)

    随着周国来的宣布,广场上停休一阵的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掌声前所未有的强烈,甚至左右两侧观礼台上、中央主席台都传来了热烈无比的掌声。

    在这一刻,张蜀生的威望登顶,举国之内再无一人能够比肩,也是在这一刻,张蜀生正式具备了政治、军事方面的至高权威。

    张蜀生心里微微一动,他知道,不论自己接下来讲什么,这一次讲话都将成为自己走向华夏神坛的一个标志。

    作为一个经历过后世,有过百年历史视野的现代人,他虽然也热爱权利,享受权利,但也非常清楚神化一个人,对于民族意味着什么。如果有其他选择,他也不愿意站在这里,接受整个民族的崇拜。

    但是,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落后了许久许久,为了接下来五年、十年甚至是一百年的大计划,他必须站上这个位置,整个华夏也必须有一个最强的声音,因为只有这样,时间有限的东方巨龙才能彻底地从沉睡中崛起,才能借助二战这个几百年之内的最好契机,彻底站上世界巅峰。绝对的权利虽然可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昏庸,但是,它却能带来绝对的服从和绝对的效率。

    张蜀生不敢保证自己是万能无错的圣人,但他却能保证自己的决策会顺应时代,顺应整个民族的发展,做到这一点,他自认为就够了。因为许多时候,有些事情的成功,确实需要其他一些东西来作为代价的。十全十美,从来没有。

    向前两步,张蜀生对着话筒,缓慢而有力地开始讲话:

    “同胞们,我们华夏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自三皇五帝仁治天下,历经汉唐盛世威震四海,又有清末风云受辱列强,最后抗击日寇驱除倭奴建立新中国,这期间,周转反复,兴衰有时。

    但是,我们华夏民族作为龙的传人,从未断了传承,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屹立在东方。这不是偶然,这是亿万华夏英烈历经上下五千年苦心维系的结果。是他们远征匈奴,是他们大败胡人,是他们驱除倭奴,是他们抗击洋人……

    ……

    面对过去,面对五千年华夏历史,我们充满骄傲与自豪。面对现在,面对新中国之大好局面,我们充满信心与建设热情。面对未来,面对全球争先的机遇,我希望同胞们能充满最强之斗志,与人争锋,与百族争锋,与世界争锋。用我们的双手,必将建设出一个屹立在世界之巅的民族。

    ……”

    最后,简短的讲话后,张蜀生微微望向东方,用一种祷告上苍的声音,宣布道:“现在我宣布,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今天正式成立了”

    就在这一刻,99发礼炮同时齐鸣。

    就在这一刻,广场另外一头等待检阅的受阅部队官兵们,虽然依然保持最端正的军姿,却个个流泪满面,他们为之奋斗,为之战斗,为之牺牲流血的目标,不就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吗

    就在这一刻,新中国成立的宣言,通过最新配置的广播电台,用一道道电波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宣布新中国成立了。

    就在这一刻,亿万华夏人民泪流满面,一个强大的新中国就在这一天成立了。

    就在这一刻,华夏广场上居然有无数人下跪,他们泪流满面,他们喃喃自语,他们呼天拜地,面向东方,祷告祖宗,祷告上苍。

    仪式毕,城楼门再次打开,一辆特制的中华汽车从里面缓缓地开出来,汽车的上部开顶,站立的人正是此次阅兵总指挥,中央近卫军政委,汉京警备司令李俊明将军。(根据新政府筹备委员会公告,新军衔将在建国后颁布。)

    “张蜀生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求检阅。”当阅兵指挥二号车来到主席台下方的阅兵大道停好后,李俊明将军向主席台敬礼,随即立正敬礼,用一口很有特色的广西话请求检阅。

    张蜀生在主席台上回了一个礼,随即在警卫的陪同下,下了主席台,登上了一号阅兵车。

    两辆阅兵车回合后,向着受阅部队的集结方向行进,和记忆中的阅兵几乎一样的程序和形式。

    “费恩先生,您认为中国人的阅兵将会如何呢。”观礼台上,一名高鼻子浓眉卷发的德国人向一旁的德国官员问道。

    “或许他们拥有一些精锐部队,但如果说阅兵,肯定是不如我们伟大的德意志帝国。”

    “费恩先生,我与您的观点一致。我猜他们或许会有七到八个方队,上帝,这已经很多了。”

    “或许吧,希望不会太差。”

    而其他的人,尤其是外国人,对于刚才的开国大典仪式虽然也有惊叹,但更多的还是关注接下来的大阅兵。众所周知,大阅兵是一些军事强国、大国的拿手戏,中国人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他们能拿出什么样的阅兵呢?或者只是一场闹剧。

    “马恩斯先生,您认为中国人的阅兵,会是一场如同戏剧一般的闹剧吗?”

    “胡克先生,我认为您的观点有误。首先,中国人的戏剧并不是闹剧,请不要因为您不懂中国文化,就贬低它。其次,就算他们的阅兵再蹩脚,也比该死的美利坚强。伟大的美利坚,甚至凑不出一个威武的方队。”

    一名美国使馆参赞和一名美国在华知名记者的对话,却和德国人的对话完全相反,刚到中国的使馆参赞吃了一个闷憋,想来想去,似乎美利坚的阅兵确实很丑陋,美国人发展了经济,建设了美利坚,却没有一只足够强大的军队。参赞只能故作大度地摆摆手,对记者的话表示无奈。

    “无论如何,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军队,这都是我们的祖国,不管阅兵如何,有这两点就够了。”

    其他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华人华侨,都是这样一个看法,不管阅兵如何,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一个全新的统一的中国,将是所有华人的最大福音,也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愿望。

    虽然许多人都对年轻的中**队能否进行好一次成功的阅兵式表示怀疑,或者谨慎的态度,有的甚至认为,新中国能够派出几支部队来徒步通过华夏广场就算是顶天了,没有任何人把预计提的很高。但张蜀生却充满信心,对于这场开国大阅兵能否取得成功也从未质疑过。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虽然依然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和后世没有任何区别,但张蜀生却清楚,这绝不是口号,不是喊喊就算了,而是要将它彻底地贯彻下去。

    看着阅兵大道两侧整齐排列的队伍,张蜀生有些感慨。自己终究是后世来的,先知先觉的东西占了太大优势,别的不说,在这阅兵方面,西方各国就是拍马也赶不上了。这一次大阅兵,既是给这个长期被列强欺凌的民族一点信心,也是向列强展示一下武力,无论如何,将中**队强盛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利大于弊。

    阅兵大道两旁,最前面排列的是一个个精挑细选的方队。依据张蜀生的命令,阅兵式将由33个方阵组成,象征1933年。其中19个步兵方队,15个装备方队。

    整个步兵方队除了学员方队、民兵方队、女兵方队外,其他的步兵方队全部由刚刚参加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部队抽调精锐官兵组成。在这个前提下选出来的士兵,无一不是杀气凛然,不论是一个眼神还是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嗜血军人的气息,再考虑精神面貌、身高体重等方面,10几个方队的步兵将组成一道杀气长龙通过广场。

    几个月的幸苦训练,人人立下决心书的阅兵集训,将会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一场盛世豪典,将会让所有人震惊。

    部队统一着装1932年式三军制服,从海陆空三色常服到海陆空迷彩野战制服,整个部队的着装已经超过了亚洲的军队水准,和西方最先进的军队处于同一等级。而迷彩和军服款式更是将大多数国家抛在身后几百里,只有德意志的军服能稍稍比得上一些。

    1932年军服,配以制式头盔。步兵方队只配两种枪支,一种是26年式半自动步枪,一种是26年式全自动步枪,这两种枪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也将合理搭配,成为军队的单兵制式装备。

    钢枪上刺刀,就算是女兵方阵,民兵方阵也一样,雪亮的刺刀,西南时期就制式装备的三棱军刺,吓人的血槽,寒光湛湛的刀尖。

    张蜀生很快就校阅完了部队,19个方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方阵采取大方阵的排列,35*14的方阵,看起来将会非常壮观。不说武器装备方阵,就是这19个步兵方阵,都将有近万人参加,其中女兵方阵人最多。

    回到主席台上,一声令下,雄壮的进行曲开始奏响,通过覆盖全广场的广播,通过广播电台,传向全华夏广场,传向全中国。

    “分列式开始”

    随着阅兵总指挥李俊明的一声令下,阅兵式的重头戏终于开始了。

    在雄赳赳,气昂昂的进行曲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东方的阅兵大道望去,只见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一个步兵方阵慢慢地走来。

    “哗……”

    当第一个方阵终于走进人们视野的时候,所有人都爆发出一阵惊天的欢呼声。列祖列宗,这居然是我们中国人的军队。

    那方阵,犹如一块边角切割整齐的豆腐块,随着方阵的行进,仿佛平移一般地前进,每一个人的步伐都是那么矫健有力,整齐划一,几乎同样的抬起高度,几乎同时地着地,刚一登场的这个方阵,给了所有人一次最大的震惊。

    “上帝,中国人……”

    刚才还在质疑的两个德国人,只剩下这一声惊呼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个德国陆军出身的大使馆官员,早已从这步兵方阵中看出了端倪,那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啊,杀气凌然,随着方阵地移动,仿佛是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如海潮一样涌来。

    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刚劲有力,怀中抱着的步枪,更是刺刀如林,在朝霞中显得寒光吓人。

    “上帝,自由的美利坚也许不需要这样的强势军队……”

    美国人,无话可说,只好为美利坚默默地哀悼一声。

    而美国人和其他的外国友人、名人、记者们则是目瞪口呆,这些东西如果是在德国或者红色的俄国看到,他们或许不会太意外,但在这个时候,那两个国家还处于最普通阅兵式的时候,中国人居然有了如此系统的一套,而且还是非常成功的一套标准,无疑,他们在阅兵方面,超过了德国和俄国。

    “同胞来,迎面走来的是我国三军仪仗队,他们由海陆空三个军种组成。新中国成立后,海陆空三军将会是祖国的长城,而他们,则象征着三军的荣耀……”

    广播中,解说员铿锵有力的解说,终于向人们解释清楚了这是怎样一支部队。绿色、蓝色、白色三色呈前后三道排列,动作整齐,随着解说员的解说,方阵终于踏过了红色的庆典线。

    “向右……看,敬礼”

    随着方阵前方的领队军官大声命令,三军仪仗队齐刷刷地向右看齐,随即敬礼,高声喊道:“保家卫国,三军长城”

    欢呼,几十万人一起发出的欢呼声,许多站在最后面的人,甚至没看到阅兵大道上发生了什么,但只凭着那广播中传出的整齐步伐,那杀气凌然的口令,都已经热血沸腾。

    前方的观礼群众,观礼台上的国内外华人华侨代表们,更是满目含泪,连将军校官们,也忍不住落下男儿虎泪。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这才是新中国、新华夏所需要的强大军队,一往无前的气势,敢于与任何敌人作战的决心。

    三军仪仗队一过,则是陆军方阵,刺刀、迷彩和钢盔组成的方阵,再次给人以绝对的杀伤力。

    “迎面走来的是我陆军某部官兵,这支部队战斗力强,作风顽强,曾经在廊坊战斗中,与日军激战半月之久,歼敌师团长以下共计五千余人。”

    “向右……看,敬礼”

    “东京杀敌,废墟祭祖”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支方阵居然喊出的是如此赤luo裸的战争口号,丝毫不回避,绝对地把日本人当成了敌人,东京杀敌,废墟祭祖,如果真有实现的那一天,既是遥祭当年被倭寇杀害的我明朝边民,也是祭祀那些死于甲午之难,死于历次日人屠杀中的国人先民。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战争,但像日本人一样,抢光,烧光还要杀光的畜生,举世无双。尤其是对中国人,日本人有一种近乎骨子里的仇视和虐杀倾向,自始至终,千百年来,无不对华夏虎视眈眈。他们有妻女,但他们却yin-笑着奸侮成千上万的华夏女子。他们有老辈儿孙,但他们却大笑着将此到捅向半百老人,刺向蹒跚小儿。他们甚至不放过孕妇,挑出腹中婴儿为乐。

    “东京杀敌,废墟祭祖。”这也算是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就喊出的绝杀口号,如此正式场合,被阅兵部队喊出来,那将是铁一般的事实,绝对无法避免,战争将是唯一的选择。

    接着是海军方阵,纯白色的海军制服,给人另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只觉得如同波涛起伏间,整个方阵就从远处平推一般地涌来。

    “向右……看,敬礼”

    “海上长城,卫我华夏”

    有单独口令的,除了三军仪仗队,陆军第一个代表方阵,海军第一个代表方阵外,还有空军第一个代表方阵。

    他们的口令是:“鹰击长空,龙翔万里”

    除了这四个方阵以外,后续的方阵倒是没有多余的口令,只有向右看和敬礼这一句。除了这四个最具代表性的方阵外,还有三军多个方阵。

    紧随其后的,是一个远不如前四个方阵整齐的方阵,他们中甚至有的人还拄着拐杖,有的人只有一条手臂,更有的甚至坐在轮椅上,但是没有一个人嘲笑他们,因为,在这个时候,是人都知道,他们是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他们为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曾经,他们的战友或许已经死在了战场上,而他们,则是惨烈胜利的见证。

    他们中,有些人甚至端着一张张照片,最多的一个老兵,手中抱着七八张照片,老泪纵横,为的都是让走得早的战友们看看,自己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民族,也有今天。

    “同胞们,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老兵方阵,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因为战争而残疾,但祖国不会忘记他们,民族不会忘记他们。正是因为他们的流血,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我们才迎来了国家的解放,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致敬……”

    所有人,最开始是主席台上的张蜀生,向远处走来的老兵方阵立正敬了一个最端正的军礼,前世,他每每希望,那些百战老兵能够获得这一殊荣,能够在举国盛典上被亿万国人所崇拜,所颂扬,所认可,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愿望在当年只是奢望,但是现在,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将作为一种常例永远执行下去。

    不忘本,不忘祖,不忘民族之根本传承,将是人民军,甚至是整个新中国的根本之一。

    所有人,从主席台到两侧观礼台,再到下面的几十万群众,全都一起敬礼,为那些老兵敬礼,为那些一颗心为了民族,为了解放而牺牲的人们敬礼。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华夏军校的学员方阵,从1916年建校以来,华夏军校为我军提供了大批优秀军官,遍及后勤、参谋、指挥等领域。新中国成立后,华夏军校将继续以保家卫国,培养卫国战士为己任,继续……”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女兵方阵……”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民兵方阵……”

    19个方阵,很快就走完了,但给整个华夏广场人们带来的震撼,却久久未绝。一些外国人甚至已经忘记了感慨,只觉得整个人都飘乎乎的,不知道是身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

    匪夷所思,当全世界,大多数人还以为中国是一个野蛮,无知,闭关落后的国度时,他们却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而且还建立了新的政权,建立了至少看起来很强大的军队。

    “现在向我们驶来的是装甲兵方队。作为新中国第一支组建的装甲兵部队,它所装备的某型新式坦克已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解说员笼统地解说了一下,但却并不妨碍坦克方阵给人们带来冲击,不论是国内的民众,还是华人华侨,甚至是外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只见整个坦克方队,呈现较大间距行驶而来,一个方阵前进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声,整块青石铺设的阅兵大道,传来了隆隆的颤栗。

    不论远近,似乎整个广场的人,都感受到了那股钢铁猛兽的震撼。

    这个坦克方阵装备是较新式的中国虎三型主战坦克,西南联治政府当年由于偏居西南,并没有大规模装备重型主战坦克,甚至由于地势多山,水网纵横,中国虎二、三型都只是小规模装备。

    相比最新式的中国虎式四型主战坦克,中国虎式三型坦克已经完全达到了世界现役坦克的先进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坦克外观设计理念方面,更是全面超越。较为低矮的车身,斜面装甲设计,粗长而狰狞的炮管,重达32吨的重量也赋予了它很强的防御能力。正面装甲由于采用了攀钢生产的新式合金钢,达到了55毫米均质钢的厚度,这个防御厚度的装甲意味着,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坦克的坦克炮都不能撕开它。当然,没有在战场上大规模碰撞,自认为先进文明的西方人,是永远不可能提前知道这个数据的。因为,为了保密,即便是对内宣传的数据,防御度也只有虚假的看起来较先进的28mm这个数据。

    在装甲方面,西南是远远走在各国前面的,新式合金钢的秘密使用,成功地将这种差距拉大到了好几年的地步,当然,西方人在战场上吃了这种坦克的苦头后,肯定会加大坦克炮威力,提高穿甲能力,但那时候,西南的四号中国虎又将扬威了。

    永远比你强一步,将会是西南装甲力量发展的宗旨。

    “可惜,如果个头再大一点,数量达到几千辆的话,中国人或许可以直接推进到莫斯科,抢回他们的失地。”

    一名德国观礼军官,小声地感慨道。

    “隆美尔,这里是英国,不是德国。而且我们不也装备了更好的坦克吗?你看看它矮小的车身,也就适合矮小的中国人,我肯定他们只能跪着装弹和射击。”

    “也许吧”

    在另外一名德**官看起来,这种坦克充其量只是一般,只是似乎炮管粗了一点,不过这算什么呢,中国人或许有一些不错的装备,但帝国的装备总是强得多的。不只是他,连隆美尔都如此觉得,这个时候,按照坦克和装甲常识来看,中国人的这种坦克,只能说一般,虽然它有一种怪异的造型。

    “现在向我们的是装甲车方队……”

    “现在向我们的是高射炮方队……”

    “现在向我们的是炮兵方队……”

    ……

    又是几个普通方阵过后,一些特色方阵开始继续登场。

    单兵火箭筒方队也登场了,作为单兵支援火力的重拳武器,一登场就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注意力。

    “听说中国人的这种武器,非常实用,尤其是在攻击单个点上。”

    “是啊,可惜他们不卖技术,三个月前,军部高价从蒋介石手里买回去两具,研究了三个月也没有什么进展,有些技术不是短时间能模仿的。”

    ……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和单兵火箭筒一起出来的,还有一辆辆拉着大箱子的汽车。没有人知道,这些大箱子其实只是个壳,里面装着的是十几根甚至更多的炮管,这种长形的炮管阵,又叫做多管火箭炮。当然,他们现在不知道,但总会在以后战争的时候知道的。不过那时候,他们会领悟到,这种当年见过一面的箱子车,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惊喜。

    接着又陆续有几个装备方阵通过,不过其中有几个方阵,不是被箱子盖得严严实实的,就是被防雨布盖着,只说是国产新型装备,外人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隆美尔中校,你猜中国人这些十几米长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不知道,或许是大炮吧。”

    “老天,他们的汽车居然可以拉动十米长的车厢,巴顿少校,你认为里面装着什么?”

    “不知道。”

    ……

    所有人都在猜测最后出场的装备方阵,究竟装的是什么,十几米长的箱子,密不透风,但却是一种秘密武器。包括主席台上的几名新中国要员也不清楚那里面究竟是什么,只有张蜀生点点头,向那个方阵伸手致敬。

    里面装的东西,或许现在还没有具备战斗力,但是他相信它们将在不久的将来,让全世界为之颤栗。也只有它们,有资格作为民主共和国建国大阅兵的压轴见证者。虽然它们还没有成功研制出来,但张蜀生依然让它们登场,让它们见证这一时刻,同时,也希望它们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保卫民族,保卫新中国。

    当然,为了给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一点想象的空间,张蜀生也确实在这个重装备方阵的最后,安排了十门敞开炮衣的大炮献身,这种四百多毫米口径的大炮,长长的炮管,粗大的炮口,确实给了人最后一次视觉冲击。

    最后一个方阵过去后,解说员稍稍一顿,随即整个广场上空传来了密集的飞机引擎声。

    几十万人抬头望去,只见整个东部天空已经被飞机布满了,至少由几十架飞机组成的机群,正在朝华夏广场上空飞来。

    “即将飞临广场上空的是此次阅兵式的空中阅兵部队,它们由战斗机方队、轰炸机方队、侦察机方队等五种机型组成……”

    接着,所有人都看到了让人震撼而又难忘的一幕,如果说地上的方队让人记忆深刻的话,空中的机群则让人感受到了新中国所具备的另外一种实力。

    空军,所谓落后的中国,居然也有这么多的飞机,这么多看起来很强大的飞机。

    虽然机群只是快速掠过华夏广场上空,向开国大典致意,但所有人,包括外国人,都无不感叹。

    “不得不说,中国人的空军是他们三军中最出色的部队。”

    “先进的飞机,光从整个飞行状况来看,就足以列入世界先进行列。”

    “造型也很别致,不是传统的老式飞机,反而是金属化的设计。”

    一些外国人彼此交流着,都看出了一些端倪,不过,基本都产生了一种共识,这个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确实拥有一定的实力,远远不是以前那个长辫子的晚清能比。至少,他们在空军方面很强,在陆军方面则可圈可点。

    与此同时,汉京附近的江面上则举行了海军阅兵仪式,一个十艘舰组成的驱逐舰舰队,列队通过江面,向开国大典鸣礼炮致敬。

    自发组织起来的渔民们,也远远地跟随着阅兵舰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这条中华长河献礼。

    在长江入海口外,航母特混舰队也准时将舰首对好风向,起飞了几个批次的舰载机,海上阅兵,同样重要。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开国大典马上就要结束时,开国大典总指挥却又请张蜀生讲话,有的人,已经预感到了一些什么。

    “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还有千千万的东北同胞在日人铁蹄下挣扎求生。

    现在,我宣布,阅兵完毕之第三师所属部队,按照既定计划,立即随同其他部队开赴东北,参与对日之第二阶段作战计划”

    1933年6月9日,张蜀生在开国大典结束时,对外宣布正式展开第二阶段对日作战行动,汉京阅兵完毕,挟无上军威,各作战部队当天开拔前往东北,准备解放整个东北。

    ------------

    回到家,电脑一周没开受潮,不知为何,开机总是死机,结果后来一测试,CPU温度直线飙升90度,差点吓得以为要爆机。修好电脑,女友又感冒,照顾她缓解后,小鱼写到现在才写好。阅兵有些地方可能细致了点,但却是我想写的,抱歉,从下一章开始的后续就都是精干剧情了,故事性将强得多,这种章节将少得可怜了。

    6.34写完,整整近7个小时,呕心沥血,该睡了。

    [w w w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