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寒门状元 > 全文阅读
寒门状元txt下载

    京师的四月天,百花争艳,暖阳高照,已有几分初夏味道。

解下厚重的冬装,身子轻快,沈溪很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写字,只要太阳一晒,全身暖洋洋的,很快就陶醉在这微醺的阳光中,闭上眼小憩一会儿也没人打搅,这就是翰林院里悠闲生活。

《大明会典》一修就是几年,慢工出细活,翰林们也清楚知道事情急不得,修得太快会让皇帝觉得翰林做事不够认真仔细,就算将书修好,回头也有别的事情要做,吃着皇粮就要为朝廷做事,日子一过就是一天,怎么混不是混?

“……听说这几日太子的病情好转,陛下准备大宴群臣,我翰林院中之人都将受到邀请……”

朱希周又在跟人商量事情。

其实翰林们谈论之事,很少与公事有关,平常所说要么是出去垂钓,要么是约个地方品茶论道,诗词文章皆可交流。

翰林的收入不高,不过想把生活过得悠闲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走到哪儿,只要跟人报上翰林院的名号,别人对你不单是敬仰有加,简直是崇拜到五体投地。

平日里翰林们的聚会,朱希周总会叫上沈溪一同去,但以沈溪的年岁很难融入这些平均年龄三十多岁的翰林的交际圈子,沈溪年轻又处在相对较高的官职上,走到哪儿都有人以讨教学问为名,提出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搞得他疲于应对,所以到后来他就尽量少出席同僚间的社交场合。

朱希周这点,不再强拉沈溪去参加什么活动,最多过来跟沈溪提一嘴,只要沈溪拿出借口推搪,他便不再勉强。

“宫中赐宴啊,进了翰林院这么久,还未曾有过,却说这宫里的膳食到底是何模样?”

“若陛下真的要赐宴,还顾得上吃?喝几杯酒,那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宫里面所存的可都是琼浆玉液,每一杯……啧啧,回味无穷……”

“老李,你到底喝过没有?说的好像你经常被陛下赐酒一般。”

“呸呸,什么赐酒,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但凡休息的时候,同僚们总是能找到话题聊,这次说的却是天子赐宴。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言,据说皇帝子的病一天天好转后龙颜大悦对太医们所言,也有人说是当着三位内阁大学士的面说的。

这年头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听说”,不过到底听谁说的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使得大多事情都是捕风捉影。

眼西斜,朱希周跟同僚说笑一会儿,走过来对昏昏欲睡的沈溪道:“沈修撰,今日下班会早些,武翠楼有个茶会,你去不去?”

所谓的茶会,其实就是找个由头公费吃喝,翰林们聚在一块,喝茶吃点心在前,随后还有一顿不错的宴席,回头这账是要公款报销的,沈溪到翰林院时间不久,不过知道翰林院这种公费的宴席每旬差不多都会有一次。

“我要早些回去……”

沈溪这次连借口都懒得找了,以前总说家里有这个事那个事,说多了连他自己也觉得借口太过牵强。

朱希周笑道:“也是,听说沈修撰家中有如花美眷,不过以你这身子骨,恐怕吃不消……哈哈,玩笑玩笑。”

同僚之间的打趣实在太多,就算朱希周这个人还算不错,又同样是状元出身,可偶尔说起荤话来,那也绝对是没有半点斯文可言。

不过朱希周很少在沈溪面前说一些太过晦涩的言语,但有些事却是“心照不宣”,“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天翰林院本没什么事,加上又是公款吃喝,下班比平时早了些,如今已经是四月天,白天变得很是漫长,沈溪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换下朝服便踏上归家的路,尚未到胡同口,就见一顶小轿停在那里。

轿子并非官轿,甚至连普通轿子的规格都颇有不如,一是女子所乘……这种轿子里面的空间很狭窄,女子坐在其中伸不开手脚,但因轻便,两个轿夫便可,跟滑竿有几分相似,只是多了外面的轿箱。

这小轿外,除了两名轿夫,还有个精灵古怪的漂亮小丫鬟,这会儿正用一双好似黑水晶般的眸子往沈溪身上瞄。

沈溪嘀咕道:“这是谁家的小姐?”

沈溪的“状元府”所在的思诚坊靠近城墙的位置,在嘉靖朝外城没有修筑前,这一片算是京城的平民区,周围没什么豪门大户,都是标准的独门独户的小四合院,连两进的院子都没有,更别说是豪门大户,自然见不到大家小姐。

这年头礼教森严,在汀州宁化这种地方偶尔还能见到谁家的妇人出来走走,可到了京城,街面上基本清一色的大老老爷们儿,只有在早市和晚市的时候才能见到一些出来买菜的妇人。

越是繁华富庶的地方,女人越守在闺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这般女子乘着轿子出来抛头露面,少之又少。

沈溪正准备进胡同,却见其中一名轿夫过来问道:“这位可是赵画师?”

沈溪愣了愣,不知该如何回答。

赵画师这个身份沈溪可不常用,只是苏通拿来搪塞李愈那帮人,在苏通回福建后,沈溪已有多日未曾见过李愈……其实李愈等人均不知晓沈溪住在何处,连他身份也不知,根本无从找寻。

“是。”

沈溪想了想,点点头。

那轿夫回去,跟小轿里的人通禀,轿帘打开,小丫鬟扶着里面的女子走下来。

沈溪一女子的模样,顿时释然,这是他曾受苏通之邀去画画时,曾作过他画中“模特”的那位……李愈的妹妹李二小姐。

此时的李二小姐,脚步轻盈地走下轿子,手上拿着一条手帕,螓首微颔,缓缓走到沈溪面前礼貌施礼,举止优雅,一接受过很好的大家闺秀教育。连她的话语也带着几分轻柔婉约:“见过赵公子。”

沈溪故作惊讶:“我们见过吗?哦……好像是在梦里。”

饶是李二小姐有所准备,还是被沈溪这突如其来的话说得粉面一红。

被男子说在梦里见过你,这也算是极为轻佻的轻薄之言,可眼前这位“赵画师”似乎并未打诳语,当初给她作画时曾说过此话,若不信,又如何解释赵画师能在没见过她的情况下,在纸上画出一个与她有七分相似,容貌却更美的玉人?

李二小姐没吱声,倒是旁边的小丫头有些不满:“这位公子,你怎能轻薄我家小姐?”

沈溪顿了顿,问道:“有吗?”

李二小姐道:“小玲,不得对赵公子无礼。”

小丫鬟撅着嘴,她对自家小姐言听计从,不过对沈溪却多有不满,就算住口不言,在低头之前还是狠狠地瞪了沈溪一眼,好像是在发出无声的威胁:要是再对我家小姐无礼,我咬死你!

“在下想起来了,那日在……为苏公子作画时,似有见过小姐,小姐姓李是吧?应该称呼一声李小姐,小生这厢有礼了。”

沈溪好像突然想起来,客气地对李二小姐行礼,心里却奇怪,这李二小姐怎找到这里来了?

李二小姐再次行见面礼,同时为沈溪释疑:“小女子为寻找赵公子,便到苏公子下榻旅店打探,方知苏公子有位至交好友居住在这周围,于是便到这周围探访,可找寻半晌,并未寻到赵公子府邸,只好在此等候,未料竟遇上……”

沈溪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想,一面之缘而已,就劳你花费这么大的力气来找我,真有这么巧碰上?

还是你知道我回家的路,在这儿堵我?

“哦。李小姐找在下有事?”沈溪问道。

李二小姐微微颔首,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置可否借一步,到个安静雅致的地方叙话?”

沈溪街口位置,那边正好有一家茶铺,点头道:“那到茶寮说话吧。”

李二小姐没有上轿子,与沈溪一前一后出了街口,进到茶寮内,那茶寮伙计正奇怪这年轻的一男一女正大光明出现,但见沈溪年岁,便当二人是姐弟,未再多想。等茶茗上来,沈溪喝了口茶,道:“沈小姐但说无妨。”

李二小姐道:“听赵公子口音,是北方人?”

沈溪一想,既然李家派人去探过苏通的底,那应该知道苏通与新科状元有交情,而新科状元又是个十三岁少年郎,李家人这是猜到他身份,又觉得李愈太不着调,这才派李二小姐前来试探?

沈溪点头:“在下是顺天府通州人,祖上曾出过举人,传到在下这一代,家境破败,只好靠卖画为生。”

“哦。”

李二小姐神色中多少有些失望,“那赵公子与苏公子如何相识?”

沈溪心想,这是要刨根问底,不过他脑子灵活,很快就编好了说辞:“苏公子曾找人作画,寻到在下,为他家中人作过两幅,因而相识,还说要为在下介绍一些生意。”

李二小姐点头,接受了沈溪的说法:“实不相瞒,小女子有一事相求。家严即将寿诞,差遣小女子找人作画贺寿,不知赵公子可有闲暇?”

“在下平日事情繁忙,怕是没有时间过府……”

沈溪当然要推脱,上次他去帮苏通作画那是给老朋友面子,他又不指望这个吃饭,若是被人知道他这个新晋翰林靠作画卖画赚外快,那真是要笑掉人大牙。

李二小姐道:“若无闲暇也无妨,小女子会请家父,亲自到贵府作画,以赵公子的画功,应该用不了太长时间。不知赵公子如今下榻何处?”

沈溪脸色稍微阴沉了一下,道:“在下暂时寄居在一位朋友家里,不太方便。李小姐还是另请高明吧。”

*********

PS:第四更送上!

这一章依然为“澜兮”盟主加更!天子家中有琐事耽搁,这章耗时太久,天子得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多的就不说了,********求订阅打赏和月票鼓励!



++(本站重要通知: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沈溪回绝得很干脆,不带任何商量的余地。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

主要是沈溪觉得不太好面对李二小姐,怎么说,也是他无礼在先,拿这位李二小姐作为人物模版入画,而且很不堪。

若说因此而令沈溪觉得有所亏欠,那倒不至于,他不过是将美好事物入画,他所画出来的毕竟是穿了衣服的淑女,只是穿得稍微少了些许……

李二小姐不同于一般闺中女子,她能察觉到沈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稍带惋惜:“赵公子既不愿,小女子也不勉强。只是有一事相问,不知赵公子那日入画之人,可真有存在?”

绕了半天,又把问题给绕了回来,回到当日那幅画上。

苏通和李愈等人对此事有所怀疑,却不会多想,但李二小姐作为当事人又有所不同,她所念之事会比旁人更为复杂,这涉及到女儿家的清白,就算当时否认,回过头来也要问清楚……或许为她父亲作画贺寿不过是前来探访的借口。

沈溪知道,这件事打死都不能承认,哪怕说是用了李二小姐一个背影,都是对女子清白的亵渎。

沈溪摇摇头:“那画中女子不是已确证并非李小姐本人?”

“可是……”

李二小姐想说什么,但又羞于启齿,当下轻轻叹道,“那画中女子,的确要比小女子更美上几分,小女子只是想拜访一下,间是否真有面貌如此相仿之人。”

沈溪道:“人有相似物有相同,李小姐不必多心,其实那不过是一幅画而已……”

这解释够苍白无力,见到个美女,稍微意淫一下,将她衣衫半解的模样作于画中,就算想圆场也稍显牵强,只能让李二小姐这个当事者认为,这个女子或许本身便不存在。

但越是如此说,李二小姐心里越会多想。

沈溪轻叹:“其实此人,是在下于两年前于先师画作中所见,因姿容妙曼,这才一眼难忘。”

沈溪故意提到“先师”,意思是斯人已逝,别总拿这问题来烦我,让人徒增伤感。

李二小姐轻轻蹙眉溪,以她平日观人于微的细致,自认能够分辨出别人说的话是真情实意还是有意敷衍。

若说之前沈溪说出来的话对她有几分敷衍,可沈溪最后这一句,言辞却很真诚,不似诓骗。

她却不知沈溪的心理年龄远非他外表显示能及,这斯可是个演技派!

“那是小女子多心了。”

李二小姐起身行礼,如同在告罪一般,“只希望赵公子有机会,将这幅画作拿来与小女子一观。”

沈溪心想:“她见不到那幅画,应该不会死心。”

对于沈溪来说,这并非什么难事,画一幅画,而且做旧,让李二小姐觉出这是一幅成画至少二十年以上的画作,以她不过二八年华的年岁,当然不会再怀疑沈溪所画之人是她。

沈溪道:“那三日后与李小姐相约此处,在下将画作拿来与李小姐一观。”

李二小姐听了,脸色稍微宽慰,行礼告辞道:“那三日后,小女子再来拜访。”

撒了一个谎,就要继续用无数的谎言来圆,不过能让一个女儿家对自己的清白安心,沈溪觉得再做点儿事也无不可,反正许久没作赝过,正好可以借助这次的机会练练手,此番不过是画一幅人物画,又不是模仿什么大家之作,对他而言简直是小儿科。

刚到自家门口,就见到一个大块头低头坐在那儿,满脸都是眼泪,神情伤心沮丧之极,连沈溪走近他都未察觉。

“师弟考完武会试了?”沈溪走上前问道。

王陵之抬头来来,见到是沈溪,差点儿哇哇大哭起来,费了好大力气,才拄着红缨枪站起来,沈溪注意到这小子腿受了伤。

沈溪赶紧问道:“这是怎么了?”

王陵之苦着脸回答:“师兄,我考会试时,耍大刀,那大刀有一百来斤,结果一个不小心,就伤到了……”

一百多斤的大刀,一般人连提都提不起来,王陵之居然在校场上耍那玩意儿?沈溪咋舌道:“这是失手,刀落地把脚给伤了?”

王陵之颇为无辜地摇了摇头:“我耍的可好了,连监考的那位大官都夸我,我一高兴,就在比武台上多转了两圈,失手从台子上摔了下去……”

沈溪心中一阵恶寒。

你耍一百斤的大刀就算了,居然还玩花活,这下吃苦头了吧?

装逼果然是要遭雷劈的!

沈溪拍拍王陵之的肩膀,宽慰道:“没事没事,这届考不上可以等下次。”

王陵之一脸愁容:“可是师兄,从宁化来京城好远啊,一走就是几个月,路上吃得不合胃口,住得更差,我就想……一次考中自然最好,不行的话以后就不来了。你什么办法补救没有?”

沈溪没好气道:“我自己也才刚考上,哪里有什么办法……既然不想回去,完全可以给家里写封信,暂时住在京城,等过个六年再考便是。”

王陵之把头耷拉下去,低声道:“可我想爹和娘……”

不但是个头大无脑的暴力狂,还是个喜欢哭鼻子叫爹娘的少年!王陵之只是拥有一副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魁梧身体,还有他对武学的痴迷以及悟性,其实论智商,他比之同龄人要低一些。

这就是上天在赋予某些人特长的同时,相应换走其一些平常人的能力。

“那你先回去等消息吧,有机会我帮你问问。”沈溪道。

王陵之感激涕零:“多谢师兄,就知道师兄你最有本事了,你都中了状元,以后要是我真考不上的话……我就跟着师兄你混……”

“赶紧回去,这些天考试你也累了,先把伤养利索,其他事别多想,有消息的话我会通知你。”

沈溪说完,亲自送王陵之到胡同口。

王陵之拄着红缨枪一瘸一拐走了,他行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沈溪从未见过他这般落寞孤寂的背影。

沈溪想的是,这小子这次考不上,以后也不想考了,那完全可以让他以武举人的身份去兵部挂个职,先到边疆历练个几年。

武举人跟武进士一样都是要从军,只是起步点低了一些,只要他有能力,何惧将来没有前途?

但沈溪对王家是否肯让王陵之从军打上个问号。

要知道王陵之的父亲王昌聂一直对官府有所介怀,再加上王家人丁单薄,让王陵之从军或许可能会让王家断了香火。

……

……

回到家中,谢韵儿跟林黛正在一起准备晚饭。

沈溪打水洗手时,谢韵儿走出来到了沈溪身边,将擦手帕递上,顺带问道:“太子的病情,可有好转?”

沈溪道:“我又没陪在太子左右,怎知太子病况?不过这些日子从宫里传出的消息子的伤病应无大碍。”

谢韵儿“哦”了一声,似有几分遐思,望着沈溪的目光带着几分不解:“那狗皮膏药,到底是什么医书上?我……只是想问问,这些日子我研究了那药方,平平无奇,真的能拔除人体内之淤毒?”

沈溪摊摊手道:“或许是上天怜见,不想让太子出事,所以托梦给我,告诉我仙药之方进献。”

谢韵儿没好气地白了沈溪一眼:“不说就算了。”

第二天,沈溪计划好下班后去兵部那边打听一下武进士考试的情况。

明朝六部办公的官署和翰林院紧挨着,中间就隔着一条胡同,其中兵部和翰林院更是两挨门,串门很方便。

谁知道沈溪还没去,关于校场上武进士考试的一些传闻,就已到了翰林院内。

这翰林院,毕竟是一群交游广阔的读书人,小道消息来源多,京城有什么新鲜事几乎都逃不出翰林们的耳目。

“……昨日武会试最后一场,你们猜怎么着,有个十五六岁的武举人,一把百十来斤的大刀那耍得一个有劲儿,旁边人愣没一个敢近他的身,连主考熊侍郎都瞪口呆。”一个庶吉士正侃侃而谈,将昨日武会试校场上发生的事说出来。

有人质疑:“不太可能吧?百十斤大刀,他能耍得动?”

“有人称过重量了,连刀带柄足足一百零九斤,一般武举连提都提不起来,可这位那是举重若轻,听说这人在文试中成绩相对一般,就是有一股蛮力。人也傻乎乎的,最后竟然从台上摔了下去,那大刀险些把他的脑袋给咔嚓了……”

“真是稀奇,后来怎么着?”

众翰林听得有趣,全都围上去继续打听。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清嗓子的“嗯”一声,却是内阁大学士谢迁走进了翰林院后院的公事房,刚才还围在一起的众翰林如同见到老师的学生一样,赶紧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等所有人落座后,谢迁没好气地站到了屋子中央。朱希周上前行礼,问道:“谢阁老,有事?”

谢迁道:“明日皇宫赐宴,以大宴礼赐,该准备的都得提前准备好。”

在明朝,皇帝的赐宴分为大宴中宴和小宴。

一年中大宴有郊祀庆成宴和三大节宴席,三大节分别是元旦冬至和万寿圣节,万寿节便是皇帝的生日。

中宴则包括中宫寿诞宴东宫千秋节宴四夷贡使上下马宴祭祀宴节令宴恩赐宴朝觐宴巡狩赐宴等等。

至于小宴则没有定例,甚至皇帝还会赐食,直接将宫里的食物赐到受赏人家中,这都是皇帝的恩待。

但这次赐宴,说是以“大宴”为规格,基本就是以三大节宴为标准。

大宴一般会在华盖殿或者谨身殿内举行,属于皇帝宴群臣,席间还有教坊司以歌舞表演助兴,同时皇太子宴外戚东宫属官于文华殿,皇后宴群臣命妇于坤宁宫,三宴同时进行。

大宴属于朝野上下最大的聚会,热闹空前。

**************

PS:第五更送上!

这章同样为“澜兮”盟主加更!同时谢谢兄弟姐妹们的支持,今天到现在已经180张月票94人打赏了,而且中间还有还几个10000点打赏,在此天子衷心地说声谢谢!

天子继续码字去了,大家有什么月票还有打赏,一股脑儿给咱们的书即可,拜托啦!



、++(本站打造免费无错误无广告小说APP上线啦!已经有300万的道友选择了本站APP,各种网友经典书单推荐!不用再担心书荒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 xhsjyd (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小说客户端【

    听说皇帝要以大宴的规格来宴请群臣,翰林们很高兴,无论别的衙门去多少人,按照规矩来说,翰林院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连没有品秩的庶吉士也在赴宴之列,这就是翰林院的特权。

翰林们也巴望着多出席这种场合。

因为翰林属于朝官中才学的佼佼者,在这种文武百官齐聚的大宴中,陛下一旦有什么学问上的事情相问,别人答不出来,偏偏你能答出,那是很容易让皇帝记住你,给你加官进爵的。

朱希周高兴之余,赶紧问道:“谢阁老,这赐宴……有何名堂,我等也好提前作准备。”

朱希周所说的准备,是找人提前撰写一些文章,好在赐宴上向皇帝进献,让人宣读,一般都是应景的篇章,比如说庆祝节日天子寿诞,只要文采出众,皇帝肯定会另有赏赐。翰林院平日里需要干的事情不多,这种为赐宴写贺词的事属于分内工作。

“太子病愈,难道不是一件大喜事?”谢迁脸上挂着笑容,不过他的目光很快落到朱希周身后的沈溪身上。

吩咐完第二日赐宴之事,谢迁将沈溪叫到外面,脸上挂着笑容,道:“陛下问及谁献的药方,老夫提了你的名字,陛下赞许,说是你不但年轻,才学好,还见多识广,对你有一番夸赞。”

皇帝的夸赞,对于一般人来说应该是受宠若惊,可沈溪却一脸平静。

沈溪知道,皇帝夸他是因他献药方治好了太子的病,而非真正因为他才学出众,就算他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朝廷上下那么多有才学的名臣,皇帝挨个去夸赞,几天几夜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谢迁又道:“陛下说及,问你要什么赏赐。我这里提醒你一句,有些事见好即收,可别提出太过分的要求,否则老夫可帮不了你。”

说到赏赐,谢迁一上来便威胁一通,不能向皇帝提“过分要求”……话说,要怎样的要求才算是过分?

有什么明确判断标准没有?

沈溪琢磨了一下,恭谨地道:“学生所献药方,并非出自在下之手,不敢居功。”

谢迁对沈溪这番话非常满意,为皇帝办事还想居功,真当自己是盘菜?不过谢迁还是提了一句:“那这药方,你是从何处所得?”

沈溪这时已经想好了说辞,既然不准我为自己提出非分的要求,那我就请求别的:“这药方,本为京城医药世家谢家所传,他们听闻太子染病,献药无门,才找学生问询……学生对于太子病情不甚了解,只好随同药方呈了个病例上去,若是吻合的话或可一试,未料竟真令太子转危为安,实是万幸。”

“谢家?”

谢迁皱起了眉头。

若是换作别人,或许对京城中姓谢的医药世家不甚了解,可谢迁自己也姓谢,在一个注重同姓宗族的年代,他对京城上下姓谢的名门望族多少有些了解,“可是在七八年前,因事而衰落的谢家?”

“正是。”沈溪行礼道。

谢迁点点头,叹了口气:“算是缘分吧,这样,我跟陛下提一提,若是可以的话,让陛下为谢家有所恩赐,以后谢家或者中兴有望。”说着谢迁拍了拍沈溪的肩膀,“到时候谢家肯定会对你感恩戴德。”

沈溪赶紧道:“谢家应该感念谢阁老的恩德才是。”

谢迁笑着摇了摇头,这种为同姓之人争取皇帝赏赐的事,他还是乐意做的,反正是顺水人情。

现在皇帝正因为太子病愈而高兴,连他这个转呈药方的近臣都多有赏赐,那背后献药之人好处肯定也少不了。

谢迁与沈溪在翰林院大门外聊了约莫盏茶工夫,等谢迁回皇宫复命,沈溪这才折返回翰林院后院的公事房。

进了屋子刚在自己的位子坐下,朱希周便带着几分好奇问道:“沈修撰,以前谢阁老很少到翰林院来,如今他老人家奉陛下之命,兼领翰林事宜,可一过来总叫你出去叙话,你们出去商议的是何事?”

沈溪本可以拿修书的事情搪塞,可一想,翰林院中比他资历深的人太多,若真是问修书,谢迁断不会找他。于是沈溪道:“谢阁老在问礼部会试的一些事……”

朱希周脸色微变,瞪大眼睛溪一眼,点头会意,却赶紧回自己位子上去。他是聪明人,礼部会试鬻题案到现在尚未有结果,弹劾程敏政的奏本已留中不发十余日,或许是因太子生病的事耽搁,不然这会儿程敏政都被下狱问罪了,谁跟这案子有牵扯那纯属自找麻烦。沈溪一说跟礼部会试有关,朱希周马上不再多问。

朱希周在翰林院中人脉较宽,有他跟别人解释,其他翰林便不会再过问谢迁为何没事总来找沈溪叙话。

第二天皇宫就要赐宴,朝廷里相对忙一些,事起仓促,很多都准备不及,只能连夜进行筹备。

与沈溪印象中,皇宫赐宴就是由御膳房准备不同,皇宫赐宴宴席的安排和膳食的供应,却是由光禄寺来安排。

与宴宾客的排次搬放桌椅侍者和侍从的选派,则由鸿胪寺负责。

安排乐工和舞者在宴席之上表演助兴,则由教坊司代劳。

而全局统筹由礼部负责,至于详细安排还得由内阁大学士牵头,而这次的总负责人便是“尤侃侃”谢迁。

谢迁不需要做太多事,下面的人自然会各司其职,他只需要把大致消息通知各衙门,每个衙门出席的人数都是相对固定的。

鸿胪寺那边只需要为各衙门备好相应席位,至于各衙门谁出席谁不出席,则由各部堂官选定,有大臣身体不适不能参加,会由下面的人补上,总不能让皇宫赐宴中空着席位。

翰林院这边不用商议,历次皇宫赐宴给翰林院的席位通常最为充足,虽然居于末席,但能进皇宫与皇帝一同饮宴就已是莫大荣耀,至于坐在哪儿就无所谓了,在显眼的位置反倒不能痛快品尝宫中美食,在角落里就不同了,想吃什么便吃什么,更为逍遥自在。

至于翰林院为第二天皇宫赐宴所准备的,仅仅是写一篇贺词,所贺之事当然是太子病愈。但不能说得太直白,总要夸赞一下太子,说他多么英明神武,将来是多么合适的明君人选,还要歌颂一番帝王治国的造诣,把太子病愈这件事归于皇帝勤政感动上苍……

反正捡着好听的话说,就算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也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只要马屁话别全是空洞的套话便可。

这篇贺词轮不到沈溪执笔,实际上连朱希周这样相对的老资历也要靠边站。

执笔之人最少也是翰林侍讲学士级别的,按朱希周的意思,应该由王鏊和焦芳来写,不过跟票拟差不多,先写几篇草稿,然后进献给这几位,让他们根据草稿进行润色,最后写成的贺词成文,也归功于王鏊和焦芳。

至于谁来拟草稿,众翰林也是抢着来,没沈溪什么事,他乐得清闲。

……

……

当晚沈溪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太子病愈的消息告诉谢韵儿。

毕竟谢韵儿这些日子总问沈溪关于太子的病情,而他总是回答不出来,现在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太子被我治好了。

“我这里有个好消息,还有个坏消息,你想听哪个?”沈溪坐下来,故意卖关子,笑盈盈对正在做绣活的谢韵儿道。

谢韵儿属于闲不住的那种人,她从十四五岁开始执掌家业,家里上下大小事情都要她来负责,外面还要赚钱养家,突然来到京城,她反倒成为闺房中的女子,不得丈夫允许不能出家门。

可谢韵儿还是主动找事情来做,于是便让宁儿出去买了针线和绣缎回来,自己做绣活,倒也不是为了拿出去卖,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一些。

“相公不想说就算了。”谢韵儿白了沈溪一眼,道,“先说好消息吧。”

沈溪道:“好消息是,太子的病情终于痊愈,明日皇宫为此赐宴,我们翰林院中人都会出席……明晚我可能会晚些才能归来。记得给我留门啊!”

谢韵儿其实大概也料想到了。

太子本已病入膏肓,这些日子沈溪说太子那边病情在逐步好转,料想这会儿差不多也该痊愈了。她微笑着点点头:“那坏消息呢?”

沈溪摊摊手:“谢阁老今日找我,说是陛下问这狗皮膏药的来历,我说那药方是你们谢家祖传的。”

谢韵儿本来神色还算正常,听到这话突然站了起来,连针尖扎到手都浑然未觉:“你……你说什么?”

沈溪道:“你别着急,其实我就是没法解释这方子的来历,并非诚心拿你们谢家当挡箭牌,陛下还说会赏赐,我年纪轻轻便已经是从六品的官员,已经非常打眼了,靠进献药方升官总非良途。”

“你想啊,我一介文臣,总不能说我是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吧?万一皇帝觉得我能治疑难杂症,干脆人尽其才调我去太医院,那我的仕途岂不是到此就终结了?互相理解一下嘛……”

谢韵儿眼睛里噙着泪水,不是单纯因为生气,又或者是因为感动。沈溪为太子治病这么大的功劳,被沈溪“告罪”一样告诉她,这功劳我当成罪过,太过棘手,让给你们谢家就是。能为太子治病,还治好了连太医都束手无策的怪病,这对医药世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扬名机会,可这位沈状元,为何对这好名声如此

倒好似功劳归了他,反倒是污了他的名声一般!

“当太医不好吗?”谢韵儿神色很复杂地问了一句。

沈溪苦笑道:“也不是不好,可我的志向是非济一人而是济万民,就算在太医院做到头当了院使,才不过正五品,还没实权,谁去谁傻……”

谢韵儿简直哭笑不得,别说正五品的太医院院使,就连正六品的太医院院判,走出来那也是为世人所崇敬,那可代表的是大明朝医术最高明之人,谢韵儿做梦都想跟院使和院判探讨一下医术。

可在沈溪口中,那却成了不入流之人。

谢韵儿很倔强,没感谢沈溪什么,反倒骂一句:“别太医院的人,你自己才是个六品的翰林修撰呢!”

骂是骂了,可转身的时候,却又偷偷轻拭一把眼泪。

************

PS:第六更送上!

这章是为“澜兮”盟主加更的最后一章,全部五章加更完成,再次向你致敬!另外,今天到这会儿已经有224月票和102打赏,谢谢所有书友力顶!

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



、++(本站打造免费无错误无广告小说APP上线啦!已经有300万的道友选择了本站APP,各种网友经典书单推荐!不用再担心书荒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 xhsjyd (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小说客户端【

    谢韵儿似是不愿再面对沈溪,把绣活收拾好便去了灶房。

沈溪则把作赝工具准备好,自走上科举之途他就未再作过赝,过了三四年他又要重新作赝古画,不过这次作赝,却是做他自己作品的赝。

为了力求真实,沈溪要用彩笔来画,画好之后再用做旧的方法,将画做旧二十年到三十年,以他的手法,做出名家赝品都难以被察觉,更别说这种本就没有什么由头的画作。他只需要把画中人物形象尽量做到跟之前那幅画作中的佳人惟妙惟肖即可,这需要扎实的功底。

很多材料需要准备,好在家里有宁儿朱山和秀儿三个丫头,来日让她们去街上把石灰碳粉等必须之物买回来,这会儿沈溪先将画作好,等来日完成后续工作便可。

沈溪忙碌不休,很快便到开饭时间。

林黛进来叫沈溪吃饭,却发觉沈溪正在画美女图,半晌,她才好奇地望着沈溪,问道:“这谁呀?”

“桃花仙子,你美?”沈溪笑着说了一句,发觉林黛脸色多少有些不悦,补充了一句,“根据你的模样画的。”

林黛忍俊不禁:“人家哪儿有这么好

林黛这一笑,花容明媚,给这黄昏落日的景致平添几分色彩。沈溪把画了一半的画作放到一边,重新画了一幅,这次却是完全以林黛为蓝本,将她跃然画中。

林黛拿在手里,越喜,最后眉飞色舞地拿去给宁儿瞧,其实蕴含有对谢韵儿示威的意思在内。

将林黛打发走,沈溪才继续把《桃花仕女图》作完,婷婷玉影立于桃花树下,目光望着的并非树上桃花的灿烂,而是地面上凋落的桃花花瓣,带着几分伤春的感怀,蕴含美人暗叹韶华逝去的无奈。

沈溪作完画之后,又晌,在完成这幅画作之前,他没想到能将这样一幅临时赶制的画画出如何的意境,等品后,连他自己都有些陶醉于自己画中的人物。

“唉!真是越来越自恋了,作画这么多年,什么画没画过?早该习惯了!”沈溪叹了口气,把画暂且收好。

因为时间很赶,除了要装裱,还要做旧,尤其明天还要参加宫廷赐宴,其实并没多少时间让他来完成这个,交画的日子稍显有些赶了。

吃过晚饭,沈溪仍旧忙活个不停。

房间里只有他一人,谢韵儿到京城后,其余两个房间各添置了一张床,无论是谢韵儿还是林黛,入夜后都不会过来打搅他。

临入睡前,沈溪见隔壁屋子灯还亮着,本以为谢韵儿睡不着在做绣活,出门到窗口往里眼,才知道谢韵儿凑着昏黄的桐油灯,正拿着本医书在边抹眼泪,沈溪不知谢韵儿为何突然这般感怀。

……

……

四月十九,是皇宫赐宴的日子,翰林院所有人都身着朝服,一副衣冠笔挺的样子。

明朝官员,在日常穿的衣服之外,要必备两种服饰:朝服和公服,其中朝服,故名思议,就是朝见天子时穿的,官员朝见皇帝要穿朝服,皇帝接受官员的朝拜也需要穿朝服。

官员退朝后,处理日常公务穿的制服叫公服,地方官在衙门坐公堂,穿得也是公服。公服和朝服的主要区别,在于公服穿戴不是那么复杂。跟上朝时必须穿朝服一样,在办公的时候必须穿公服。

朝服和公服都是礼服,也称法服,与之相对的,便是常服,也称便服,也就是日常生活穿戴,算作“野服”。这里的“野”跟“朝”相对,而非野蛮之意。

因为穿惯公服,沈溪突然穿朝服有些不太适应,感觉非常别扭。

朱希周见到沈溪朝服不合身,不由走过来笑道:“沈修撰这身衣服一甚合身,怎不找人重做一件?这皇宫的宴席,若是衣衫不整,总归不妥。”

沈溪低头自己的衣服,摇摇头:“我啊。”

也是沈溪习惯了过节俭的日子,他在被皇帝授为翰林院史官修撰后,朝廷发了从六品的官服,可对他来说有些不太合身。沈溪想到这几年正是自己长身体的时候,衣服稍微大点儿有好处,就没怎么理会,心想反正也没多少机会穿朝服入宫,谁曾想这才当上翰林修撰没几天,就要入宫觐见。

朱希周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很显然让沈溪现找人做朝服已经赶不及了,就连修改也不合适,哪怕不怎么合身也只能先凑合穿着。

正说话间,有人把王鏊写的贺词送来。

众翰林传阅一番,个个都称赞王鏊的文采。

翰林们选择性地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王鏊的这篇文章基本是参照昨日送过去的几篇草稿写成,并非王鏊的原创。

不过这没关系,因为王鏊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又是皇帝近臣,属于是已经从翰林院熬出头的。

而现在翰林院这些人,都还在继续熬,等将来论资排辈获得提拔任用。

“听说河南右布政使进京,状告河南巡抚贪污治理黄河的专项资金,同时将赈灾粮食变卖获取私利,奏折昨日送到陛下手中,陛下大发雷霆!”翰林院的消息永远比别处灵通,沈溪很快知道地方上又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乱子。

沈溪对河南右布政使是谁暂且不知,但却知道河南巡抚是曾经的汀州知府高明城,要说高明城能跨级跳到河南巡抚任上,正是因为其治理汀江水患有功,被弘治皇帝特别拔擢。

但沈溪非常清楚,高明城是个大贪官,弘治朝黄河大水不断,使得朝廷拨给河南治河资金每年都不少,高明城若敢对专门用于治理水患的公款下手,那他离死为期不远。

以前同僚说及朝廷之事,沈溪不会关心,不过这次涉及到老熟人高明城,沈溪忍不住问了一句:“河南右布政使是何人?”

“王琼,进士出身,听说这几年在山东河南等地治水有方,陛下多次想招他入朝。”有人提了一嘴。

沈溪听到“王琼”这个名字,突然为高明城感到悲哀。

这王琼虽然后世在民间声名不彰,不过此人却被史学家公认为“明朝三重臣”之一,其余两位,一个于谦,一个张居正,足见其人在明朝官场的履历何等辉煌不凡。

说到王琼,他前半生跟治河漕运结下不解之缘,一直在河南山东一代治理黄河以及漕运,编著《漕河图志》八卷,声名鹊起。到了正德朝,他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负责督办漕运,其后又担任担任户部左侍郎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等到他接任兵部尚书后,举荐王守仁平“宁王之乱”,后“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提督三边军务”,在西北用兵,收附各部族,维护了边陲稳定。

弘治十二年的王琼,刚三十八岁,年富力强,正在河南兢兢业业治水,偏偏朝廷空降了个高明城到头上当巡抚,这高明城其实于治水完全没经验和手段,当初汀江水灾,多亏汀州商会帮忙运筹调度。

既然王琼亲自上京城告御状,说明高明城在地方已是一手遮天,令河南之地参奏他的奏本不能抵达京城,而王琼所奏必然属实。

既属实,皇帝总不可能置之不理吧?

其实沈溪对高明城并无太直观的印象,只是高明城的孙子高崇实在作恶多端,当初洪浊和苏通相继被高崇殴打……培养出这么个欺男霸女的孙子,高明城为人可见一斑。

朱希周顺嘴提到:“听说河南巡抚以前便是汀州知府,沈修撰应该知晓其人吧?”

沈溪点头:“三年前在下应汀州府试,高巡抚便是主考官。”

朱希周赞叹:“这汀州可真是人杰地灵,三年前才是汀州知府,而后就是河南巡抚……唉,沈修撰更是,三年前才参加府试,如今都已高中状元为翰林修撰,可怜我在这位子上三年不动呐!”

沈溪考府试时,朱希周已中了状元当上翰林修撰,一转眼三年过去,连同科的榜眼王瓒都晋了一级,由编修升编撰,朱希周依然踏步不前,而沈溪这个新晋状元已然跟他持平。

对于一个普通士子来说,考府试跟中状元简直是天差地别,没个十几二十年休想,可在沈溪身上,三年弹指一挥间就完成,就好像一切水到渠成。

沈溪笑道:“下一位侍讲人选,怕是非懋忠兄莫属。”

朱希周笑着摆摆手,显得极为谦虚,但其实这些天翰林院中已经传遍了,朱希周早已列入下一步的升迁名单中,而他将会被升为翰林院侍讲,提拔力度不大,可仍旧在翰林院任职,再做上几年,以后肯定会在詹事府或者礼部挂职,分明是走的入阁的路线。

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进仕道路,无数人走这条路,最后大多数都被挤下去了,只有一两人才可跟谢迁李东阳一样入阁成为大学士,成为皇帝的左右手。

上午翰林院将所有与宴之人名单呈递鸿胪寺,刚过午时,鸿胪寺便派人将所有翰林的座次排定表送来。

每个人坐在哪儿,几人一席,都是清楚列好的。

既然已经列定,就算是突然得了急病,该去还是要去。不过也没谁说正好碰上宫廷赐宴这天发病的,上午身体无恙,下午却说染病不至,皇帝肯定会觉得你是闹情绪不想出席,事后必然追究。

皇帝赐宴那是对你的恩赐,你若不识相,就是触了皇帝的逆鳞。

沈溪作为翰林修撰,从六品的官,在所有人中就算不是陪居末席,也跟末席差不离,在所有与宴中人里,官职不如的他的寥寥无几,多数还都是翰林院的同僚。

不过这也是沈溪认识朝廷大员,让出席宴会的各部以及寺司高官对他从面生到熟稔的大好机会……想要让上官记住你,首先要从让他们记住你的相貌开始。

“沈修撰,你我可真是有缘,今日正好与你同席。”朱希周拿着座次表,笑着走到沈溪的办公桌边。

本来同为翰林修撰,官职和官品都一样,而从六品能出席宫廷赐宴也没谁了,在两人一席的情况下,朱希周不跟沈溪一桌便要跟王瓒一席。朱希周非要跑过来跟自己说有缘,沈溪不能拂他的面子,嘴上客气了两句。

众人正要出发,户部尚书刘大夏突然心急火燎过来……要说刘大夏这样干实事的大人物很少会踏足翰林院这等务虚的地方。

“刘尚书,什么风……”

朱希周正要上去见礼,众人才发觉刘大夏高壮的身体后面,还有个身影,正是昨日代表翰林院写贺词的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鏊。

刘大夏未言语,王鏊第一句就是:“昨日的贺词,直接撤了。”

*************

PS:第七更送上!

这章献给所有支持天子的书友,谢谢你们的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多的天子就不说了,赶紧去码字,不然八章的承诺完不成!

总之天子已经尽力,请大家持就行了,拜谢!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弘治皇帝因太子朱厚照病愈在宫中特赐宫宴,对群臣来说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但已经备好的贺词说撤就撤,只有一种解释,出了什么事情令贺词变得不合时宜。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

在众翰林问询情由之后,王鏊只是淡然说了一句:“黄河发大水……”

这理由绝对合理而又充分,出了天灾**,赐宴没撤已算是好的,再于宫宴上作出一番喜庆之态未免令人非议。

百姓遭难,朝廷上下也应作出一番感同身受的模样,刘大夏跟王鏊一起来,应是怕平日里喜欢为皇帝歌功颂德的翰林们再于宫宴上说出一些不太应景的话,令皇帝和文武百官下不来台。

刘大夏这次前来,并未留意沈溪一眼,就与王鏊匆忙离去……事情紧急,他们应是要去别的衙门通知。

联想到河南右布政使王琼进京状告河南巡抚高明城贪墨治河粮款,沈溪猜想或许会引发一场官场的大地震,河南地方上的大小官吏会被撤换个遍,连举荐这些官员的京官,可能也要遭殃。

不过这些,暂时跟他没什么关系。

朱希周把所有人召集一块儿,大概商量了一下,统一协调翰林院上下的口径,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得交待清楚。

平日有什么庆典活动,翰林最出风头,可今日情况有所不同,沈溪总结了一下众翰林的意思:

到了宫宴上尽量装哑巴!

宫宴如期在华盖殿举行,文武百官进宫门时神色都有些黯然,显然刚收到黄河发大水的消息。

沈溪跟在人流中,亦步亦趋,沉默不语,以他的身高并不会显得碍眼,就听到左右有人低声议论:“……今年的桃花汛来得有些晚哪。”

黄河流域的洪水分为冰凌洪水和暴雨洪水两种,如今正是四月天,华中地区基本属于春旱季节,不可能有暴雨,那这次洪水就是冰凌洪水,也被称之为桃花汛,因为大水爆发时,正好是北方桃花盛开的季节。

如今已经四月中下旬,发大水的消息这会儿传到京城,沈溪稍作估算,那这次桃花汛大致发生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这一段,或者更早。地方上有了天灾后,一般不敢马上上报朝廷,而是要自行补救,高明城这几年在河南一手遮天,可能黄河发大水的消息,也是由非正常渠道传来京城。

到了华盖殿外,大宴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尚宝司设御座于华盖殿内,锦衣卫设黄麾于殿外东西两端,金吾等各卫舍二十四员护卫官于殿内,左右分立,英姿不凡。

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乐工于殿内,设大乐乐工于殿外,立三舞杂队舞师于殿下,文武群臣按朝班列于殿外,东西面朝而向。

此番虽是大宴礼,但不是例宴,弘治皇帝琐事缠身,一些礼数相应可减,出席宴会的大臣不必在殿外等候,一律先进大殿座位上坐下等候。

进到大殿内,沈溪和朱希周的位子在西侧靠墙角边,在没有上酒菜之前,桌上只有酒杯和碗碟。

沈溪施施然坐下,往上首皇帝案桌那边扫了一眼,不但皇帝没来,连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主要官员也都没来,或许此时朝廷正在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黄河大水,至于对官员的处置,朝廷应该不会太过急切。

按照以往的经验,就算要治地方官员的罪,也要等大水退去再说,这样各级官员为了“戴罪立功”,会尽量维持地方安稳。

朱希周凑过头,低声问道:“若是一会儿陛下问及治河方略,你准备如何应答?”

沈溪暗自揣摩,刚才在翰林院中还商议好不能当出头鸟,说出不合时宜的话,现在就问自己关于治河方略,就连朱希周这样忠厚老实的翰林,也是说一套做一套啊!沈溪打量朱希周一眼,摇了摇头,意思是要说你说,反正我没主意。

朱希周没勉强沈溪,继续问旁边席位的王瓒。

一共三个翰林修撰,大家属于同级别的官员,虽然出发前已经商定好这次宴会不出风头,可互相间最好还是商量一下,万一临时出现变故,弘治皇帝当场发问,如何回答才能引起朱佑樘的关注,从而跻身高位。

到了申时末,众臣云集,唯独弘治皇帝与三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未露面,官员们议论纷纷,皇帝不至不能开宴,这是规矩,所有人都得勒紧裤腰带等着上酒菜,可有的人已经在琢磨出恭的问题。

偏偏宫宴中最不方便的就是出恭。

通常皇帝举行宴席,最好是轻松而来,沉重而去,中途不得离场,此时就算如何艰苦你也要强行憋住。

眼日落时分,按照大宴规矩,皇帝要于吉时入场,还要内阁大学士亲自往请,此番弘治皇帝与内阁首辅次辅同时不在,华盖殿内连个主持人都没有。

到了酉时二刻,弘治皇帝终于在刘健李东阳等人的陪同下出来,沈溪跟随文武百官跪迎,殿外钟鼓齐鸣,大乐声起。

沈溪就算不抬头,也能感觉到此时弘治皇帝心情沉重。

等弘治皇帝升座,文武大臣在鸣赞官引领下,到正殿中央依次排列而列,面朝皇帝升座的北方而立。

大乐转换曲调,鸣赞官赞“四拜”,沈溪夹杂在文武百官中,磕头行礼。

弘治皇帝抬手道:“众卿平身,入座。”

“谢陛下。”

沈溪跟着文武百官回了一句,这才回到自己的席位坐下,耳边很快传来太监那尖利而高扬的声音:“开席!”

鸿胪寺的侍者从华盖殿各处进入,将早就备好的酒菜端上来,谁负责送哪一桌,都是提前彩排好的,就算在场有二三百个席位,鸿胪寺的上菜也是井然有序。

只是饭菜上桌之后,沈溪才发觉这皇宫里的赐宴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所谓的御膳,不过是多了一点荤腥,有一条鱼,还有几块腌肉,另外有几碟素菜,还是二人份的。

这些东西吃下肚子根本就不管饱,而宫宴只提供酒水,并不是每次都提供主食,吃过之后可能比没吃还要饿。

等酒菜上齐,从三品的光禄寺卿为弘治皇帝斟第一爵酒,捧至御前,教坊司跪奏一曲“炎精开运之曲”,所有大臣再跪。

弘治皇帝喝这第一爵酒时,文武百官可没资格同饮,要等朱佑樘饮下第一爵酒,百官方可四拜之后而起,二次落座,到这时候百官才可斟上酒,准备陪饮。

从第二爵酒开始,弘治皇帝再饮酒,百官便无须再下跪,不过要等朱佑樘饮下后,官员才可于稍后举起酒杯陪饮。

第二爵酒饮毕,光禄寺的官员开始进汤水,同样有礼乐伴奏,文武百官需要起身,等弘治皇帝那边进汤完毕,群臣才可坐下,接下来是为群臣进汤。

沈溪自己面前白色的汤汁,只是很普通的鱼汤。

不过现在是四月天,能在京城之地吃到鱼汤也颇为不易,只是汤太稀,几乎可见碗底,举起来几口就可下肚,偏偏这会儿只能喝。

弘治皇帝喝完汤水,乐曲再改,舞师起舞,文武百官可以坐在那儿欣赏一曲舞蹈,中间基本是自便时间,可以吃东西,也可以自行饮酒,不过在每曲舞快结束前,文武百官要自行把酒斟满,等待为陛下敬下一爵酒。

从开宴到宴罢,一共要进酒九爵,也就是九盏,沈溪毕竟没那么好的酒量,所以每一盏不能斟满,毕竟皇宫里赐宴的酒水度数相对较高,以他的小身板很容易喝醉。

每一爵酒的规矩,基本跟第二爵酒相同,都是弘治皇帝先饮,百官后饮。

若有什么进献的贺词贺礼,也要在饮酒之后乐舞之前进献,但因为王鏊和刘大夏提前去各部通知说黄河大水,使得这次大宴略显单调,弘治皇帝不发话,任何人都不敢上前进言。

一曲舞蹈结束,到下一曲时会换舞蹈,但三场就要换舞师。

第一场是由男舞师献舞,后两场是教坊司的女舞师献舞,相对而言还是后两场的舞蹈更能吸引文武百官的注意力。

等九爵酒献完之后,光禄寺的官员便吩咐撤去酒盏,进“大膳”。

所谓的“大膳”,在沈溪是一大盘好似大杂烩一样的菜,里面荤素都有。正好之前沈溪感觉肚子还没底,赶紧拿起筷子猛吃几口,因为不抓紧时间的话,再过一会儿就要撤案桌了。

吃过大膳,教坊司上百花队舞,这也是整个大宴中舞乐精髓之所在。

表演百花队舞的舞乐女子,全都是教坊司舞女中的佼佼者,身段优美,而且年岁都在十二三岁到二十岁之间,容貌娇美。

这百花队舞,如同春日里百花盛开,娇艳异常,加上百官喝了点儿酒,属于酒足饭饱的状态,很容易“饭饱思****”,见到这些美貌动人的舞女难免想入非非。便连沈溪,小小年纪喝了点儿酒,这个时候些娇滴滴的美女,也不由心旌动荡,色授魂与。

此时已是上灯时分,隶属于鸿胪寺的侍从,依次给每一张桌子点上烛台,同时大殿内挂灯陆续被点亮,很快便将大殿映得一片通红。

百花队舞结束,鸣赞官唱“撤案”,说是撤案,但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马上将所有案桌撤走,因为案桌上还有食物没吃完,按照不能浪费的原则,宫廷赐宴中有“怀归”的礼数,即把没吃完的菜打包带走。

“怀归”的政策开始于唐宣宗,规定“今后大宴文武官,给食两份,一与父母,别给果子与男女,所食余者听以帕子怀归”。

意思是吃完饭,给一份饭食让父母吃,至于吃剩下的拿回去给子女食用,这是皇帝仁慈的表现。

至于打包的工作,会在宴席结束之后,由鸿胪寺侍从负责,官员不能亲自动手,也不能挑拣。

在“撤案”的同时,鸣赞官唱“宴成”,沈溪赶紧跟随百官出席而列,面朝弘治皇帝,然后耳朵里便传来铭赞官唱“鞠躬”。

这里的鞠躬可不是弯腰,而是下跪叩首,同时礼乐声再起,文武百官需要四拜而起。

百官分列东西两侧,仪礼司对弘治皇帝跪奏“礼毕”,然后鸣鞭奏乐。

弘治皇帝朱佑樘起驾回宫,文武百官开始退场,不过在退场之前,包括沈溪在内,所有官员都要等鸿胪寺侍从将食物打包完毕,然后带着食物离开皇宫。

**************

PS:第八更到!

这一章依然是为所有书友加更,谢谢六位盟主十一位堂主二十四位舵主,三百九十六位执事以及一万多位弟子……谢谢你们的支持,天子在此向你们鞠躬致敬!

这章在零点前码出来,天子终于完成承诺,此时感觉全身每一个细胞都透着一个字:爽!

天子已经如此努力了,大家还不来一波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吗?



==(手机小说免费阅读器上线咯!超百万小说免费随便看,快来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xiaoshuokehuduan(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吧。

    李氏带着四儿子沈明新,经过三天赶路后,终于顺利抵达汀州府城。

到府城后的第一件事,老太太便赶到沈家院子,找自己的幺儿沈明钧和儿媳妇周氏促膝长谈,在堂屋里两个时辰没出来。

至于沈明新,则去了新院子那边,他儿子沈元正在考府试,他想第一时间了解到考试的情况。

这边惠娘很高兴,知道沈溪中了状元,沈家上下的矛盾已不算什么,谁让周氏培养出个好儿子,让老太太刮目相

沈明钧夫妇才刚说要回宁化“报喜”呢,结果李氏却先来了府城,沈家婆媳就算平日有些小争执,但毕竟关上门来一家亲,此时她这个外人不好掺和到里面。

“沈家小郎君可真有本事,中了金科状元,以后咱汀州府的人走出去,腰杆也挺直一些……”

自从沈溪中状元的消息传遍汀州八县,成天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到药铺来絮叨,三句话不离沈家小郎君,以前的金豆豆,现在已成长为金山,人人那叫一个羡慕。

谁家的孩子要是能跟沈家小郎君一样,别说十三岁中状元了,就算相同年岁中个秀才回来那也满足了。

可希望终归只是希望,自家的孩子那是没法跟神童比的,也不知道沈家小郎君到底吃的什么仙丹妙药,悟性怎那么好?

就连冯话齐的新式学堂,来报名的学生数量也陡然增加了好几倍。

可惜学堂是“商会子弟校”,只要跟商会无关,就算交天价“择校费”也无济于事。主要是商会不缺那点儿钱,惠娘要树立威信,首先就是必须要遵循立好的规矩,学堂既然早有校规,谁来讲情都不行。

既然学堂进不去,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学堂挖先生了。就算冯话齐不为所动,可学堂先生不止冯话齐一人,这些人都要养家糊口,谁要请他们回去当先生,开出的条件优渥,他们是很难拒绝。

以至于四月份,学堂接连被人挖走几个先生。

好在学堂的教育思想才是培养学生的利器,先生走了可以再招,有冯话齐这个校长在,学堂招牌仍旧响亮。

临近黄昏,周氏从自家院子到了药铺,此时周氏红光满面,显然她儿子中了状元,让她在沈家地位急速提升,连曾经对她百般挑剔的老太太也要和颜悦色事事跟她商议。

周氏一来,没等惠娘问话,便笑着道:“我家那没良心的,送我娘去新院子那边郎去了,回头他会去作坊那边守夜。”

惠娘哑然失笑:“姐姐也是的,小郎中状元,你跟姐夫等着享清福便是,守夜这种事还是交给旁人。”

周氏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这事儿一码归一码,我儿子中状元是儿子的事,家里那没良心的做工是他自己的责任,就算我儿中了状元,家里人也需要人养活不是?”

惠娘心里那个羡慕!

果然有个状元儿子就是不一样,连说话都有腔有调了。

这些日子远近的士绅名流都来沈家贺喜,光是带来的礼物就堆成小山,无论是否跟沈溪有关系,对沈明钧以及周氏都恭敬有加,很多冯话齐的学生,更是把沈溪这个同窗供若神明,把沈明钧夫妇当作自己的父母对待。

惠娘扶着周氏坐下,问道:“老夫人还说了什么?”

周氏喜气洋洋:“没说什么,娘到府城来,就是专程探望一下我们夫妻,顺带见见十郎和亦儿,再就是去亲家那边走走……她老人家的意思,韵儿去京城是好事,最好能早日抱上孙子,我儿在翰林院当一两年官就会选派到地方做知县,到时候沈家子弟,也有个投奔的地方……”

李氏在赶赴府城前做了许多功课,但她了解到的东西并不全面,宁化县里就算有见识之人,也只知道中了进士大概是怎么个升迁途径,对于中状元,包括沈明文在内也无从了解。

惠娘笑道:“姐姐,不是跟你说了吗,知县是七品官,小郎如今已经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就算外放,也不会当知县……真要这样,岂非成了降级?”

周氏突然想起,好像是这么回事,不过她有些迷惑不解:“当知县不比当什么翰林修撰好?当一方父母官,人人敬仰,以后若是做得好,指不定能当一府同知甚至知府……我娘对小郎没什么太高的要求,能当到四品官就成,再高的话,容易跌下来。”

周氏以前对李氏又敬又怕,就算她是沈家赚钱的主力,可毕竟是一介妇人,在家中没话语权。

现在不同了,周氏为了表示沈家上下和睦,出口都是我娘长我娘短的,就好像这对婆媳素来都是亲密无间。

惠娘有些不太理解沈家人的观念,沈溪一上来就是从六品的翰林官,若仅仅把目标定在四品的知府和五品的同知上,目光是否太过短浅?

在惠娘沈溪既然要做大事,最好留在京城,只有天子脚下才是沈溪实现抱负的地方,外放到了地方,那可真是龙游浅水。

……

……

李氏到了府城,对幺房的沈明钧夫妇非常客气,简直要将以前亏欠夫妻二人的关爱一并还回来。

第二天,李氏与沈明钧夫妇准备去谢家拜访,不过是亲家间一次正常走动,却成为汀州府城一件大事。

这天谢家门口早早便放了几串大红鞭炮恭候沈家人,院中更是大排筵席,街坊四邻都来恭贺。

谢伯莲坐了几年牢,出来后连行医的自信都没了,临老还要靠女儿养活,正是人生最落魄的时候,谁想突然就发达了,用一些嫉妒的人话说:这谢家真是走了****运。

先是有陆孙氏和沈周氏二人对谢韵儿关爱有加,后来不知怎的歪打正着,就把闺女嫁给沈家小郎君。

这么不搭调的婚姻,原本根本不被人谁知道谢家就是走运,沈家小郎君在科举路上那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几年下来居然三元及第,有那算命先生赶紧过来凑热闹,算来算去说是谢家风水好,谢家女儿是贵人,要经过磨难方有幸福,且有旺夫运。

总的来说,就是沈溪的成功,与谢韵儿的运势密不可分。

这种鬼话也就是连蒙带骗,把人哄高兴了可以讨点儿赏钱。可谢家人听多了,渐渐也就信以为真,加上邻里见面夸赞,你闺女真是好命,嫁到沈家就让沈家小郎君中状元,以后一准儿诰命夫人的命,于是也就甘之若饴。

谢家虽然风光一时,却一直有隐忧,尤其是在知道沈家老太太大老远从宁化县城到了府城,还提出亲自拜访时。

谢家在迎接沈家人之前紧急开了家庭会议,要家里严防死守,绝对不能让李氏当着众人的面说当初谢韵儿和沈溪的婚事只是假成婚,更不能让李氏提退婚之事。

谢家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他们不知道沈溪与谢韵儿当着李氏的面演绎的那出合卺戏,一直当女儿嫁进沈家门后还没和沈溪圆房,沈家那边要退婚似乎合情合理。但谢家人显然多虑了,李氏根本没有退婚之意,相反,老太太还想让谢韵儿早点有身孕,最好为沈溪传宗接代。

如今沈溪只是成家,却没有后嗣,那上官依然会把沈溪当作孩子以后放官缺之时怎会放心交托?

上午巳时,沈家几口人都乘着轿子而来,铺了几丈长的的鞭炮开始燃放,响彻府城。随后一大堆人围上前,不是为讨喜,就是想见见状元的祖母和父母亲长得什么样。

“亲家祖母,亲家公,亲家母……来来,里面请。”

谢家这面出来迎接之人,除了谢伯莲之外,他夫人同样露面。

一家男女主人同时出来迎客很少见,也是谢伯莲考虑到,沈家这边来了两位妇人,若只有他一个男人出来迎接,难免礼数不足。

人群簇拥两家人到了院子里,宴席早已经摆好,热闹程度丝毫不比当日沈溪与谢韵儿三朝回门时来得差。

刚坐定,还没等寒暄两句,外面就有人过来传报,说是城里的刘员外和夏员外专程过来拜访。

刘员外和夏员外都是长汀有名的大地主,一个是举人,另一个是秀才,在本府以及附近的江西赣州广东潮州等地拥有万亩良田,同时还拥有几十座茶庄和果园,在府城属于豪门大户,这次听说沈家人来访,借机过来攀关系。

刘员外和夏员外轿子没到,礼物先至,都是用担子挑来的,不单有礼盒,还有礼箱,加上捆起来的绫罗绸缎都是一匹一匹的,这些个礼物少说也价值七八十两银子,可见人家家大业大,送礼绝对不寒碜。

刘员外先抵达,一来就对谢伯莲行礼:“谢兄,我长期在外打理农桑,你何时归来我一无所知,此番来迟,尚请恕罪。”

谢伯莲笑着见礼,就好似相识多年的老友。

只有周氏眯眼打量这个刘员外,经商这几年,她对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脾性很了解,这刘员外出了名的嫌贫爱富,刘家和谢家以前是有点儿交情,不过谢韵儿回乡时宴请亲朋故友,这刘员外连面都不露一下……人家觉得谢家不够档次!

现在说什么“此番来迟”,哪里有一迟可就五六年的?要不是谢韵儿做了状元夫人,恐怕这辈子刘员外也不会踏足谢家门。

刘员外刚来,夏员外那边也到了。

这两个豪绅说是来拜访谢伯莲,其实主要是为拜见沈家人,尤其是作为沈家一家之主的李氏。

李氏寡妇带儿子,如今孙子中了状元,如今府衙那边正在商议,除了要为沈溪立状元牌坊外,还要为李氏立贞节牌坊,彰显她立志守节教育子孙的精神,树为汀州教化百姓之楷模。

***********

PS:第二更送上!

时值星期天,家里来了亲戚,两个小侄儿在天子码字的书房里来回跑,吵吵嚷嚷,让人心烦意乱!

这章码得思绪全无,大家凑合着

最后愁眉苦脸求月票!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gegegengxin(按住三秒复制)

    谢府大宴宾客,李氏非常高兴,连续接受客人的奉承和敬酒,一时间容光焕发。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

待酒足饭饱,李氏醉意朦胧,谢夫人和周氏扶着她进内堂休息,李氏尚不忘提醒周氏一句:“记得给老四父子带些吃食回去,他们在家还没个着落呢。”

李氏以前眼里除了长子,别人几乎都视而不见,更不会对别的儿子乃至孙子表示出她的关怀和体贴,周氏没想到如今的李氏居然开始会“疼人”了,居然惦记沈明新父子。

周氏道:“娘请放心,儿媳已经吩咐丫头中午给四伯和六郎送饭过去。之前六郎考试,我怕他做杂事分心,便这么做了,这次不过是加个人的饭菜罢了。”

李氏老怀大慰,当着谢夫人和几个妇人的面表扬周氏:“真是我沈家的好儿媳,你说明钧怎有这么好的福气,娶了你回来?”

周氏脸颊稍微一红,恭恭敬敬地道:“娘过誉了,这些都是儿媳应该做的。”

旁边的人赞叹不已:“真是母慈子孝啊……”

这一夸,连带谢夫人都觉得倍儿有面子,难得亲家祖母和亲家母这么和睦,以后女儿在沈家接受熏陶,岂不是贤妻良母的典范?

到了后院房里,李氏拉着谢夫人的手问东问西,却总是围绕着一个话题:谢韵儿何时有孕事?

或许是李氏多喝了几杯,话特别多,而且毫无顾忌,让谢夫人听了极为尴尬……自己女儿还没跟她相公圆房,您老现在就想要重孙子,是否操之过急?

外面的酒宴有谢伯莲和沈明钧操持,里面就两家妇人坐在一起絮叨家常话。

毕竟不是婚宴,筵席过了中午逐渐散了,谢家人开始收拾桌椅碗碟,谢伯莲和沈明钧带着笑容进来,给李氏请安。

李氏见到谢伯莲,知道他前身是京城名医,忍不住问道:“他亲家公,我孙儿媳妇娶进门差不多快一年了,怎不见她肚子有动静?”

谢伯莲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他自然想到自家女儿没跟女婿圆房的事实。

周氏连忙宽慰:“娘,七郎他年岁小,您老抱孙子的事不急。”

李氏稍微有些不乐意:“都是状元郎了,还当他是一般的孩子?他是要做大事的,身边女人最重要的便是为他生儿育女,为他管好家事,这样男人才有心思在外打拼……自打圆房开始,我就叮嘱你们要多敦促他们,及早要个孩子,你们这是没把娘的话记在心里啊!”

李氏之前还表现得慈祥可亲,和周氏之间相互尊重和礼让,但一涉及到沈溪的事情,她就又摆出一家之主的威风。

倒是那边谢夫人用质疑的目光望向周氏,颤颤巍巍地问道:“亲……亲家母,两个小的……圆房了?”

周氏此时却不好回答!

沈溪和谢韵儿在李氏监督下假合卺的事她可没有通知谢家这边,但这事当着李氏的面又不好说明,只能尴尬地点了点头:“是啊。”

谢伯莲夫妇对视一眼,都方脸上的喜悦,谢伯莲大咧咧道:“小女动身前往京城前,问她还说没有,莫不是夫妻二人见面后就……哈哈,好事!大好事啊!”

谢伯莲说完,突然发觉房间里气氛不对,李氏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沈明钧夫妇好似认错一般低下头,连谢夫人都不说话了。

沈明钧两口子自然是心中有鬼,至于谢夫人,很快她也意识到问题所在……女儿离开汀州前尚未圆房,就算如今到京城圆了房,消息不可能这么快传回汀州,毕竟如今连谢韵儿的家信都未收到。

李氏先瞪向周氏,突然想起这个儿媳妇最是阴险狡狯,转而瞪着沈明钧:“老幺,到底是怎么回事?”

“娘……其实……”

沈明钧一张脸涨得通红,这事儿根本没法解释。

周氏赶紧道:“娘,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家后再说。”

若换作以往,以李氏那暴躁脾气,不马上刨根问底才怪,可今时不同往日,李氏突然压抑住心头的火气,点头道:“那行,回去再说。”

谢伯莲夫妇不知这中间到底有何隐秘,一时间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氏无心在谢家久留,起身带着儿子儿媳妇回沈家去了。

出了谢府大门,不断有人围拢过来问候,李氏脸色平和,不断颔首算是回应,可乘轿回到家里,刚进院子,李氏的脸色就变得黑漆漆的,连过来找周氏说药铺之事的惠娘也发觉情况不对。

“说!七郎跟他媳妇,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氏随便找了张凳子坐下,怒气冲冲问道。

沈明钧不善言辞,解释的任务最终落到周氏身上。

此时周氏已不是当初那般胆小怕事,有什么说什么,我原原本本告诉你实情,当初是我们夫妻,还有儿子儿媳妇,联起手演场戏给你能把我怎么着?

要么你把我这个儿媳赶出家门,先不论你愿不愿意背上闹家变的骂名,就算你真把我赶出沈家门又如何,我有银子养活自己,大不了带着银子去京城投奔儿子,儿子有本事总不会亏待老娘。

李氏越听脸越黑,她没想到,头年里由她亲自监督的圆房合卺依然只是一出戏。

惠娘见周氏态度不对,心里暗自着急,忖道:“姐姐这是被压抑太久,说话如此蛮横,跟老夫人解释一下肯定没事,若这么闹下去,沈家非闹翻天不可。”

周氏再不是以前那个任由婆婆和妯娌欺负连句话都不敢说的小妇人,她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明明白白告诉你,你能接受自然再好不过,若不行大不了一拍两散。

就连沈明钧拉周氏的袖子,她也直接甩开,这些年跟着丈夫吃了那么多的苦,这会儿已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儿子中了状元,周氏的委屈彻底爆发出来。

“……就是这么回事,说到底还是娘给逼的,我儿的婚事,理应由他自己拿主意。我这当娘的,最听儿子的话。”

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周氏说这话,代表她已做好了被扫地出门从子的准备……

我就是有个好儿子!

儿子跟我就是比你这老家伙亲!

你有本事倒是赶我出沈家门啊!

没想到李氏听完沉默半响,最后只是微微撇了撇嘴,脸上带着几分自豪:“还是我孙儿精明,连我这个一大把年纪的人,他都能瞒住!”

一句话,在场的沈明钧夫妇和惠娘都有些听不懂。

李氏这是转性了?

只听李氏道:“当日七郎成婚,我便在他房外守着,如此都没察觉有异,放到你们谁身上可以?他年岁不大,但懂的事情不少,加上谢家的丫头全力配合他……”

“不过话又说回来,还是我家七郎精明,或许是他不想老早纠缠于儿女私情,怕因此耽误学业,如今谢家丫头去了京城,我家七郎喜欢她就纳了她,不喜欢就休掉,以后再跟京城的达官显贵联姻。”

“七郎的婚事,我不干涉,你们夫妻俩也别插手!”

沈明钧彻底糊涂了:“娘,您在说什么啊。”

倒是惠娘这个局外人终于明白过来,不由掩口笑道:“还是老夫人开明!”

李氏脸上满是得意之色,这份自得就跟周氏在惠娘面前所表现出的高傲如出一辙:“那是,也不谁的孙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七郎他有本事,若以后被我沈家牵绊,必然会影响他的仕途,以后他想做什么,如何做,一切都由着他,只要他心里有我们沈家便可。”

李氏不计较,还任由沈溪自己决定婚姻大事,甚至给予沈溪足够的独立自主权,听起来似乎是好事。

可周氏一入耳,心里气顿时不打一处来。

儿子是我生的,我是他亲娘,他的事该由我做主,就算让儿子放开翅膀飞,这话也该由我来说,你这个当祖母的凭什么替他做主?

周氏冷笑道:“娘这话我不爱听,我儿的婚姻大事是可由他自己做主,不过在做主之前怎么也应该询问一下我和相公的意见,婚事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何时轮到祖母替他做主了?”

李氏恼羞成怒,一拍桌子:“你说什么?”

周氏嗓门跟着提得老高……老娘我老东西不爽好些年了,今天想让我罢休,门儿都没有:“难道娘老了耳朵也聋了,连儿媳说什么都听不清楚?”

李氏火冒三丈,进府城之前她还想,一定要跟老幺媳妇打好关系,婆媳和睦,让别人知道我沈家上下一心,这些年我有对不起老幺媳妇的地方,就算她当我面骂我几句,我也认了。

不想事到临头,却又是另一回事。

“你……你反了天了!”

李氏站起来,因为是小脚,院子里地不太平坦,险些立不住,一手扶着沈明钧的胳膊,另一只手颤巍巍地指着“不孝”的儿媳。

周氏叉着腰回敬:“你这偏心眼儿的老太婆,这辈子心是正不过来了,是吗?一辈子就记着你有个大儿子,你大儿子倒是给你有点出息啊……盼着他中举,让我们各房人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可最后呢?还不是我儿子有本事,考取举人又考了个状元回来?”

李氏被戳中要害,气得说不出话来,直接弯下腰把鞋子脱下来,朝周氏砸了过去。周氏机灵得很,一闪就把飞来的鞋子给避过去了,随后指着自己的脸道:“有本事朝这儿打。”

惠娘本来想劝阻,但知道劝不动,街坊四邻听到动静,马上就会过来……她赶紧出了门口,从外面把院门关上。

街坊也奇怪沈家这是怎么了,幸好是下午人们忙于生计的时间,许多人家都没人,那些有人的都站到了门口,稀疏几个人路过沈家院门,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惠娘连忙上前,好一通解释,才让街坊和行人散去。

很快院子里吵闹声平息下来,应该是婆媳俩也知道这样吵闹有损沈家名声,回到中院找间屋子再争辩一番。

惠娘不能掺和进沈家的家事,只能在院门外空担心。

一直到日落,沈家门才重新打开,惠娘本以为婆媳两个会吵翻天,没想到却是周氏恭恭敬敬扶着李氏走出来。

又是母慈子孝……

李氏一脸慈祥:“老幺媳妇,以后七郎的事让他自己做主,咱们别多管闲事,他前途似锦,是要做一府同知甚至是知府的人,可不能被我们影响了。”

周氏脸上挂着和熙的笑容:“娘提醒的是,谁说不是这样呢?”

惠娘满脸诧异,等确定这对婆媳不是在演戏时,她才若有所悟……

真是今时不同往日啊!

************

PS:第三更送上!

今天到这会儿又是200多张月票和67人打赏了,发五章在所难免,天子赶紧码字,大家继续帮忙顶一顶!

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推荐票,天子都需要哦!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zuopingshuji(按住三秒复制)下载手机客户端!

    沈溪给谢韵儿设计了一个振兴谢家的计划,即在京城开办药铺售卖狗皮膏药,但被谢韵儿拒绝了。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

在谢韵儿心里,已经欠了沈溪好大个人情,不能再因自己这个挂名的状元夫人经商,影响沈溪的仕途。

制作并售卖狗皮膏药的事,暂且放下,沈溪身为翰林修撰,平日里就算不太忙也无闲暇去寻找店铺联系货源操办生意。

沈溪仍旧过着自家小院和翰林院之间两边走的生活。

因为这些天黄河大水的事,朝廷上下包括翰林院中都带着一股死沉沉的阴霾气息,平日里同僚间话不多,公事外很少谈及私事,连平日那些关于朝廷的闲言碎语也不见了,沈溪反倒少了一条获取朝中消息的渠道。

不过有件事,还是传到翰林院中,成为翰林们闲暇时谈论的焦点。

工科都给事中林廷玉上书为礼部会试鬻题案的几位当事人求情,涉及唐寅徐经程敏政和华昹。

林廷玉与给事中尚衡监察御史王绶等要上书严办鬻题案涉事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也是鬻题案发之后,第一个直接上书弘治皇帝为涉案人等求情的官员。

从这点上来说,林廷玉分属不易……难道连弘治皇帝都有猫腻的鬻题案,朝中大臣们来?

之所以没人上书为涉事人求情,主要是因为知道如此做会得罪这次鬻题案幕后的操纵者,至于是谁暂且没人知道,但敢以如此大案来将入阁有望的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拉下马,背后之人官位必不低,任何求情都可能自找麻烦。

按照林廷玉上奏所言,本次礼部会试中最可疑的卷子有六份,但并非程敏政一人审阅,乃是有各房同考官和程敏政一同录取,唐徐二人并不在其中。而且程敏政一向以文雅和才学闻名,从未有过贪污纳贿之事,怎会如此高调与人勾连,枉顾朝廷法纪?

至于华昹,就算他所奏不实,但也是不计身家性命,尽的是言官的职责,更不应该将其下狱拷问。

唐寅徐经二人,本为举子,为天下读书人中佼佼者,若在查无实证的情况下将二人下狱拷问,会令天下士子对天子的圣明有所怀疑。

所以林廷玉恳请弘治皇帝法外开恩,将至今依然存疑的鬻题案就此终结。

在林廷玉上书为鬻题案涉案人等求情时,正好程敏政也上书为自己辩解,但是程敏政这个时候做了一件令弘治皇帝非常厌恶的事情,就是“乞归”……你们怀疑我鬻题,我不干了总该行了吧?我回家颐养天年,以后朝廷大小事情我不管了!

程敏政被人构陷并非第一次,早在弘治元年,御史魏璋以暧昧之词弹劾他,他被革职归南山读书,直到弘治五年才昭雪复官,继而获得重用。这次他不过是置气,因为在他心目中,弘治皇帝只是他的一个“学生”。

沈溪得知此事,心中稍微一叹:“读书人果然迂腐,本来弘治皇帝还想回护你,把弹劾你的奏本留中十多天不发,你现在使出撂挑子这一招,这不是火上浇油,彻底惹怒弘治皇帝吗?”

果然,就在程敏政自辩的奏本上去不到两天,四月二十七,弘治皇帝一纸御旨下达,程敏政作为鬻题案的焦点人物,就算是朝中高官也不能徇私枉法,下诏狱严加拷问。

当然,这件事情背后,有左都御史闵圭等人推波助澜,以前只是几个小人物上书说要惩戒犯事人等,到此时连七卿之一的左都御史都上书,弘治皇帝不可能坐视不理。程敏政就此下了北镇抚司大狱。

倒霉的程敏政,命不久矣!

沈溪暗自叹息:“这真是性格决定命运,我这只蝴蝶扇起来的风,终究还是没能改变你命运的走向……呜呼哀哉。”

程敏政被下狱,在外人属必然,毕竟从华昹参奏程敏政致鬻题案发已有两个月,就连言官华昹都获罪下狱,他程敏政没道理可抽身事外。

但因程敏政被下狱与林廷玉上书,有着时间上的巧合,别人只当是林廷玉好心办坏事,结果把程敏政给害了。

这天王九思道:“如今朝中有贤良之士上书为程学士求情,我等既为儒家子弟,当俱情上奏,以求天子格外开恩。”

虽然王九思因为对李东阳的崇敬,对沈溪多有刁难,但沈溪对这个人的气节和品德还是非常欣赏的。

在朝廷上下人人都对鬻题案涉案人等唯恐躲之不及时,王九思居然主动提出来让翰林官联名上书声援林廷玉,还将林廷玉归为“朝中贤良之士”。

沈溪心想,林廷玉在历史上多少是个有贤名的官员,可在程敏政鬻题案上,他明显是被人当枪使了。

弘治皇帝之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惩办程敏政,其实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程敏政就算有很多知交好友,但在朝中却无朋党,以至于鬻题案发后,连个为程敏政求情的人都没有。

弘治皇帝一不结党营私之人,怎么可能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作奸犯科?他不愁吃不愁穿,又不培养党羽,贪赃之后干嘛使啊?

林廷玉出来一进言,弘治皇帝恍然大悟,原来你程敏政装得清高,但朝廷里还是有朋党为你求情。这么说来,是朕错,是要好好审讯一下,底是否是朕识人不明。

案子越来越复杂,很多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一步步推动程敏政往死路上走。

王九思的提议没得到翰林院中同僚的支持。

程敏政曾是翰林院的一把手,眼阁在即,以前众翰林唯恐巴结不及,可如今谁跟这案子有关谁就可能遭殃,众翰林既是清高自傲的读书人,也是严守中庸之道的朝廷命官,这时候都明白什么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王九思要寻联名上书的人,结果除了他自己,没一个人支持他,最后连他自己也放弃了。

……

……

程敏政终归被下狱了。

徐经被廷鞫,交待了无数遍的贿赂程敏政金钱之事,显然不能让锦衣卫和三司衙门的人满意。

你给程敏政的仆人一块金锭,就能套出礼部会试的考题,天下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说,到底给了程敏政多少好处,再不老实交代,继续大刑伺候。

徐经这会儿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我去程敏政家里出那风头做什么?去也就罢了,出来还要到处跟人显摆,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都亲自接见我们,还出题给我们做呢,你们可有这待遇?

这时候徐经不但后悔去程敏政家,还开始后悔到京城赴考……

家中家财百万贯,当个举人也挺好,干嘛非要考进士?难道在地方上被人敬仰,文人儒士登门来拜访求诗求文,不也是雅事一桩?

何须到京城来,进士考不成还被大刑伺候!

至于唐伯虎那边就只有一个想法:徐经小儿害我!

被人诬陷不打紧,清者自清便可,我可是心高气傲的江南大才子,人人称颂的唐解元,跟徐经你一道到京城赴考是贪图你家大业大,跟着你能混吃混合还能混个好名声,咱俩去趟程敏政家,本来就什么事都没干。只要你咬紧牙关,就算朝廷追查最后也只能是查无实据!

结果你倒好,一通严刑加身就开始张口胡乱说话,什么贿赂金锭,什么泄露考题,要我真得到考题的话,至于连“四子造诣”考题都答不出来?考完试我可就收拾好了铺盖卷,打算回家再等三年的!

徐经“老实交代”后受影响最大的正是唐伯虎!

徐经都交待了贿赂金锭得到考题,你唐伯虎跟他一起去的,那金锭你也有份儿吧?除了那枚金锭之外,你还送了什么礼物给程敏政?不说,再打一顿,一天三遍地拷问,打到你说为止!

唐伯虎在被押送北镇抚司的头些日子,确实受了酷刑,可他咬牙熬过去了,那些狱官一子嘴硬,又怕在皇帝没结案前把人打死不好交代,所以就不再用大刑,唐伯虎好不容易轻省了几天。

结果徐经这一招供,唐伯虎这边的狱官顿时感觉肩头面临的巨大压力……那边都招了,我这边唐伯虎还在硬撑着,那说明我们用刑力度还不够啊,回头被朝廷追责怎么办?

那就日夜轮番拷问,先用酷刑,再用疲劳战术,审到他招供为止。

最后唐伯虎也终于撑不下去了,只好承认,我也拿了一块金锭去跟程敏政乞文。

等唐伯虎招出这么“重大”的行贿事实,狱官们才算是放过他,不过此时他连半条命都快没了,一个风流倜傥的江南大才子,英姿不再,如同丧家之犬,让唐伯虎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就算唐伯虎和徐经都招供行贿之事,可程敏政不服,程敏政的意志力显然要比两个后生高很多。

唐寅和徐经承认行贿,罪不至死,可他不同,若承认纳贿泄题,不但他自己要被砍头,家人也要被发配从军或贬斥教坊司,他已过了知天命的年岁,不为别人着想也要为家人考虑。

在四月被下狱后,到五月底午门置对,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程敏政所遭受到怎样的酷刑对待,是外人不可想象的。

沈溪作为后来人,自然知道程敏政最后的下场,沈溪对于程敏政多少有些怜悯,到底是一代大儒啊。

时人称颂“学问渊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东阳”,同为大儒,李东阳做了内阁辅政大臣,为弘治皇帝所倚重,而程敏政则被陷害下狱,最后落得个含冤不白屈死的下场。

这己未科礼部会试鬻题案,可以说是“弘治中兴”的一个小小污点,但因历史上没有公论,鬻题是否有发生,而背后要置程敏政于死地之人乃何人,不为史学家所知。

《明史》归责于傅瀚,但一个傅瀚,根本无法设计出如此的计谋。沈溪作为当事人,现在也陷入了迷茫当中。

***********

PS:第四更!

今天是周日,天子等下还得管理书评,时间紧急,不得不抓紧时间码字,尽快完成今天爆发五更的任务!

请兄弟们继续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感激不尽!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沈溪自认无法在鬻题案上帮到程敏政什么忙。    . d t . c o m

作为己未科礼部会试的考生,沈溪自己便与这案子多有牵连,当初唐寅的好友都穆还曾一口咬定他也涉及到鬻题案中,若非次辅大学士李东阳明察秋毫,别说中会元和状元了,如今他可能也在镇抚司大牢中遭受严刑拷问。

鬻题案愈演愈烈时,沈溪除了每天去翰林院坐班摘抄明代弘治朝以前历代皇帝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行政法规和典章制度,还去买了药材回来,自行配制了些狗皮膏药。

当然,沈溪并不是准备用来售卖的,只是琢磨着,若程敏政出狱,这些狗皮膏药或许能救他一命。

可回头再一想,救不救又有何区别?

为何一定要违背历史的发展?

或许含冤而终也算是程敏政的宿命吧!

倒是谢韵儿一边帮沈溪配药,一边带着好奇和不解问道:“相公是准备开药铺吗?”

在沈溪说以“相公”相称更亲切后,谢韵儿终于还是改回了称呼,没再坚持叫沈溪“老爷”。

不得不说,在沈溪给谢家争取回来御赐的题字后,谢韵儿对沈溪的态度有了极大的改观,以前二人相处的模式基本是相敬如宾,井水不犯河水,互有照顾,但更类似于例行公事。

可如今谢韵儿在沈溪面前有了几分女儿家的俏皮,偶尔还会对他使一些小性子,虽然都是适可而止,不过却让沈溪感觉到,谢韵儿正逐渐把她自个儿作为人妇

“就算想开药铺,我们也没本钱。”

沈溪叹了口气,“以我的俸禄,想在京城开一家沿街的铺面,连同租金和进货款项,以及招募人手用度,最少要十多年。”

谢韵儿抿嘴笑了笑:“那相公还让妾身重振谢家?”

“只是个设想,你还当真了?”说到这儿,沈溪撇了撇嘴,不再帮忙捣药,起身回到房里,他有点儿公事的手尾带回家来处理,却是翰林院修书的琐事,有两卷四川府县的地方志他还没有索性带回来加班。

沈溪也曾想把好人做到底,前几天他去问过谢家的老宅和药铺铺面的价格,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京城的房价自古以来就居高不下,想把谢家的产业赎回来,至少要一千多两银子,以他年俸六七十两计算,不吃不喝也要十五六年才能完成,于是他自觉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本来沈溪手上是有些银子的,既有赶考时的结余,还有惠娘找人捎来的银两,谢韵儿北上时又带来了些来。可惜的是,之前府库盗粮案的贼人送给他的“订银”以及周胖子送给他的好处,全都被玉娘代替朝廷给“没收”了,不然加在一块儿,钱倒是够了。

以前沈溪是个毛头小子,想背地里做点儿营生没啥难度,毕竟无人留意他,可他现在却是堂堂的状元郎,还在翰林院供职,再做商贾之事就不合适了。

第二天从翰林院下班回来,沈溪拿着为李二小姐所作的画,提前到茶寮等候,因为他公事繁忙,中途又生出许多波折,每次被李二小姐半道堵上,都借口暂时未找到,交画的日子由此一拖再拖。

就这么过了十多天,他才将《桃花仕女图》制赝完成。

李二小姐作为商贾之家未出阁的女子,依约乘小轿而来,见到沈溪时,脸上并无怨怼之色,似乎早就料到沈溪会拖着她。

“抱歉,让李小姐久等了。”

不管怎么说,沈溪食言在先,只能行礼赔罪,而后也不多废话,直接打开画轴,栩栩如生的绝美仕女展现在李二小姐面前。

李二小姐初见画作,便感觉到这是一幅成画约有二三十年的作品,等上面的人物,脸上更是露出几分震惊。

画作上的人物,的确与她相貌有七八分相似,不过从神态和气质至比她更为秀美,风姿卓然,那画中人物,就好似出尘的仙女,连同为女子的李二小姐心里也自叹不如:“这世上竟有如此绝色佳人!”

沈溪道:“在下之前作画并无冒犯李小姐之意,我所画之人,的确是仿照这幅画作中的女子……”

李二小姐对沈溪的话充耳不闻,她轻声细语,将画作中的题诗读出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唐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是桃花诗中广为流传的一首,在一个对爱情遮遮掩掩的时代,这首诗为广大青年男女所喜爱。

如今这首诗题在这样一幅画中,更能显出作画之人心中之无奈。

整幅画很大气,但笔法却不是继承自任何名家流派,并非大家之作,有题无跋,连题诗也只是引用古人的诗词,不过,这却给这幅画增加了几分真实性。

李二小姐后,神色中带着些微感怀,抬起头问道:“赵公子,这幅画不知为何人所作?”

沈溪悠悠一叹,道:“是先师。他早年游览西子湖畔,山雨朦胧中于小庙避雨,未料竟遇得如此佳人,但有缘相见却无缘相识,引为生平之憾,所作之画有二十余年,临终时曾对画而叹,最后抑郁而终。这幅画,传到在下手中,一直都妥善保管,可惜近来搬了几次家,忘记放在装书简的大木箱底部,直至昨日才寻到。”

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大概就跟崔护当年题诗的心情一样吧,人面桃花,却是人面不知何处。

不怕你不信,就怕你刨根问底,我把路先给你堵上,说明是先师所作,你想求证就只能去挖坟。

李二小姐听完这故事,果然带着黯然神伤,深深一叹:“难道这世间之人,终究有缘无分者居多吗?”

沈溪稍微一怔,未料这二八年华貌比桃花娇艳的李二小姐,竟也有如此悲怀之心,但料想这年岁的姑娘,正是情窦初开,对男女之事既好奇又憧憬,听到动人的爱情故事有所感怀也在情理之中。

沈溪笑道:“李小姐既然喜欢,在下便将这幅画作送与你吧。”

李二小姐连忙摆了摆手,道:“不可不可,此画作乃是公子尊师的遗物,怎可轻易与人?”

沈溪叹道:“无妨,或许先师不知,我竟会在二十多年后,见到与画中人如此相似的女子,就算先师在天有灵,也会想将此画送与小姐。在下不是为自己而送,而是为先师而送,请小姐务必笑纳。”

李二小姐玉手颤抖,激动地将画接过手中,忍不住再次打开来,轻抚画中女子,就好似那是她自己的化身一般。最后她重重地点了点头,道:“谢过公子好意,小女子必当珍视此画……却不知尊先师是何名讳?”

沈溪道:“子不言父,徒不言师,先师的名讳恕在下不能明言,李小姐记得他姓沈便可。”

李二小姐若有所思:“倒是与他同姓呢。”

一句话,让沈溪有些迷惑,与“他”同姓,此人是谁?

不过此时沈溪没心思询问,反正这幅画他挂在家里没什么好处,反倒让林黛这个小醋坛子整天生气他画别的女人,送给李二小姐全当顺水人情,只要她不再把当日那幅艳画的女主人公当成她自己就万事大吉,这事儿就这么揭过了。

沈溪趁机提出告辞:“在下既已完成先师之愿,不便多留,就此别过。李小姐也请回吧。”

李二小姐朱唇翕动,似是要说什么,但又顾及女儿家的矜持,不好意思说出口,最后微微颔首,行过告辞的礼数,才捧着沈溪送给她的《桃花仕女图》离开茶寮。

沈溪目送李二小姐的小轿走远,脸上露出个得意的笑容,这事情此为止,以后不会再给他添麻烦了。

但沈溪脸上的笑容很快变成苦笑,因为他发觉一个老熟人正站在路边,笑意盈盈地,想必刚才他送李二小姐的一幕,也落到此人眼中。

“公子走到哪儿,都会得到佳人青睐,在下不佩服都不成。”正是多日未曾来找过沈溪的玉娘。

在沈溪帮刘大夏侦办府库盗粮案之后,有司衙门为了避嫌,撤去了所有对沈溪的保护,连玉娘也奉调去别处当差。

沈溪料想她也是刚从外地回来,一个女人到处跑,若是青春少艾也就罢了,偏偏是个年届三旬的半老徐娘,不怕身子骨跑散架了?

沈溪拱手行礼:“玉当家言笑了。”

大庭广众之下,玉娘身着男装,沈溪不能再以“玉娘”相称,他一见到对方的面就知道没什么好事。

以前沈溪不知道玉娘是朝廷厂卫系统派出来的细作,现在知道了,唯恐避之不及。

沈溪才刚从茶寮出来,却又不得不跟玉娘重新进到里面。

与以前一样,玉娘并不与沈溪同坐,她就算是朝廷细作,却没有品秩和功名在身,可沈溪却不同,以前是举人,如今已是翰林修撰,再加上她对沈溪自来便带有一股敬意。

“玉当家既不想多留,那就请将来意说明。”沈溪直接道。

玉娘笑了笑:“户部奉皇命彻查山东河南两省赈灾治河款项去向,在下特地来向公子讨几副锦囊。”

沈溪琢磨了下,厂卫此番追查的对象应是两省的巡抚衙门,其罪魁祸首,应是河南巡抚高明城。

弘治年间,弘治皇帝多次派人前去河南治水,每年光是用在治理河道的款项就占大明朝总收入的两成,黄河堤岸却是年年修年年溃,赈灾粮款也仿佛是个无底洞,投入多少都不够。

弘治皇帝本以为派去个善于治河的高明城,就可高枕无忧,结果却发觉这是一个极大的败笔,高明城只是个花架子,关于治河治水毫无建树,反倒对贪污纳贿以及瞒报灾情这些门面功夫,做得极为老道,所以决定派遣东厂和锦衣卫,彻底把案情查清楚。

这不,接到命令的玉娘,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来了!

**********

PS:第五更送上!

天子终于完成爆发五更的承诺,长长地松了口大气!兄弟姐妹们,难道大家不来一波订阅和打赏鼓励下吗?

另外,还有两天五月就结束了,大家检查下没有新诞生的月票,请投给《寒门状元》吧,谢谢!

天子管理书评去也!



、++(本站打造免费无错误无广告小说APP上线啦!已经有300万的道友选择了本站APP,各种网友经典书单推荐!不用再担心书荒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 xhsjyd (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小说客户端【

    奏本上呈后,沈溪尽量不去想,反正最后是否会被采纳,那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大臣们的意思,跟他这个小翰林无关。

沈溪上呈奏本的当天下午,鸿胪寺派人来翰林院传话,第二日宫中要举行经筵,翰林院派员出席。

作为翰林修撰,沈溪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所谓的“经筵”,乃是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通俗地说是在皇宫内举行的盛大文会,皇帝会亲自出席,到时候经筵讲官会从四书五经讲起,讲古论今,以史为鉴,皇帝与大臣一同商讨古代君王成败得失。

经筵制度始于汉唐,到宋朝以后逐渐形成定制,元明清三代沿袭。

明朝很注重经筵,在春秋时节,气候温和适宜时,一个月通常会举行三次经筵,在京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内阁大学士和有爵位的王公贵胄通常出席,给事中御史和翰林会在旁听讲。

朝廷特设经筵讲官负责每次经筵,若皇帝有什么疑问,凡出席人等都可参与讨论。

弘治十二年春天的经筵,因会试殿试经筵讲官程敏政涉鬻题案太子生病等一系列原因,一直荒辍。

春天即将过去,弘治皇帝突然决定举行经筵,沈溪意识到,朱佑樘或许想借助这次机会,把建文旧事拿出来让大家公开讨论,到时候他那份奏本便会为人所知。

对沈溪而言,不能说是坏事,但起码不是什么好事。

等鸿胪寺传话的官员离开,朱希周笑盈盈对公事房里的众同僚道:“嘿,翰林院上下都受邀请,这次经筵必定盛况空前……诸位回去后最好加以准备,明日可不能让翰林院失了面子。”

众翰林不由笑了起来。

举行经筵,其实就是给有才学之人吸引皇帝注意的机会。

平日君王在皇宫中高高在上,所见的无不是阁老和六部各寺司的大员,中下层官员可能几年都不能跟皇帝说一句话,皇帝对你的印象,全来自于吏部的考核,想升官只能巴结上司或者是吏部的人。

但经筵时,若皇帝有疑问,别人都回答不上来,你给皇帝释疑,皇帝能不多留意你一眼?

知道有经筵,所有人都赶着回去准备,这时却有人前来翰林院奉上请帖……来者是寿宁侯府的人,邀约翰林院中人过府饮宴。

虽然受到邀请的翰林不多,但朱希周王瓒和沈溪三人都在受邀之列,除此之外尚有几名翰林编修五经博士,都是饱学之士。

寿宁侯府的人前来邀请,对于翰林来说算是一种荣幸。

朱希周嘀咕:“莫不是与明日的经筵有关?”

每逢经筵,除了有专门的经筵讲官为皇帝和众大臣讲经史,皇帝有时候会临时起意问与会人等关于某些事的回答得好,自然皇帝满意朝官敬佩,若回答得不伦不类,纯属给自己脸上抹黑。

就算武将出席经筵,也要除去甲胄而着袍服,朝廷有几人能真正文韬武略?

武将如斯,那些靠荫蔽和裙带关系起来的外戚就更加不堪,旁人议论时,他们很可能瞠目结舌,搭不上话来。

就比如说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如今都才二十多岁,才学一般,唯一的优点是有个皇后姐姐,在朝事上有张皇后帮忙他们或许能无往不利,可在这种讲究才学的场合,他们就只能干瞪眼。

朱希周这番话意有所指……皇宫刚放出经筵的消息,寿宁侯府的人就请在整个大明才学首屈一指的翰林官过府饮宴,或许是提前得到明日要商议的“议题”,准备找翰林官商量一下,给他们作一些答问的策略,以便他们在朝臣面前露脸。

本来经筵举行前,皇帝要问什么,朝臣是不可能知道的,但谁叫弘治皇帝只有张皇后一个老婆,万一人家夫妻情深,无话不说呢?

皇帝心里有什么难事,跟枕边人商量一下在所难免,张皇后是个妇道人家,她得知皇帝的疑问,把两个弟弟叫来说说,再让他们回去准备,合情合理……

沈溪想的却是:“张氏兄弟不会也是叫我们去问建文旧事吧?”

寿宁侯府既来人邀请,受邀人脸上很有光彩,尤其是王九思这样刚从庶吉士升为翰林检讨,之前没什么资格露脸的翰林官。

王九思平日里跟李梦阳等人走得很近,平日文会那真是能人辈出,随便找出来一个,都是名闻一时的家,而他自己也是大明“前七子”之一,这也是他从一开始就沈溪的原因,自负才学过人的读书人,都有一种眼高于顶的高傲。

可沈溪却有些发愁,主要是因为他协助刘大夏办案,牵涉进府库盗粮案而与张氏兄弟有所纠葛,这趟去,指不定是龙潭虎穴,能否跟上次一样平安归来,尚是未知数。

……

……

前往寿宁侯府参加宴会前,沈溪先回家做了下准备,除了换上身华丽点的便服,同时对家里有一番交待,沈溪甚至写好一封信压在枕头下,若他真的有去无回,全当是对家人的嘱托。

沈溪这次赴宴,除了带上请柬,还带了一份薄礼,其实就是用礼盒装的一副草药,寿宁侯府平日收到的礼物多不胜数,沈溪便自行配了一副药,清火润肺,平日里你们这些贵人吃得多喝得多,给你们消消火够体贴吧?

反正沈溪清楚一件事,寿宁侯府的人肯定不会把几个穷酸翰林的礼物放在眼里,或许连打开致都没有,随手就丢到一旁。

沈溪走在前面,宋小城和唐虎作为仆从跟在身后……唐虎负责拿礼物,宋小城则给沈溪汇报这几日在周胖子那里做事的见闻。

周胖子确实是把产业挂靠在汀州商会名下,但其实根本不受汀州商会制约,宋小城带的人手不多,到了周胖子那儿便被晾在一边。

“状元大人,我越周的越觉得厌恶,要不这样,我们找人把他给做了,取而代之如何?”

宋小城咬牙切齿地道。

沈溪停下脚步,诧异地打量宋小城,这还是曾经那个做坏事惴惴不安甚至满心自责的五好青年?

宋小城当了几年车马帮大当家,或许是跟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混迹久了,身上居然有了几分匪气,除了对沈溪以及惠娘恭恭敬敬,对别人就没那么好的耐性了,一开口就是喊打喊杀。

周胖子这样的商贾,在京城拥有庞大的势力,他固然对官府和有官身功名的人客客气气,可宋小城毕竟只是个下九流跑江湖的混混,再加上宋小城是沈溪派去监督做事的,彼此在利益上有冲突,周胖子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沈溪摇摇头:“无论如何,要忍耐。周当家再不济,那也是京城的地头蛇,何况我们并不是过江的强龙,就算是,也难压地头蛇。此番他以汀州商会的名义运送赈灾粮款,我们是互利互惠,犯不着把事情闹僵……”

宋小城低下头:“状元大人提醒的是。”

沈溪皱了皱眉:“六哥,你还是跟以前一样称呼我小掌柜或者小当家便是,我在京城这边,难得有六哥帮忙,一口一个状元大人,听来颇不习惯。”

宋小城笑嘻嘻道:“这怎么成?您如今高中状元,我又不太记得您的官职,只好称呼您为状元大人,听起来蛮亲切的,以后见了人,我就跟人家说,我是状元大人一手提拔,倍儿有面子。”

宋小城学习能力很强,刚来京城几天,“倍儿有面子”这种京片腔音已经说得有模有样。

沈溪稍微一叹。

宋小城是个聪明人,如果调教得当,能帮他做不少事,就怕不学好,等有了自己的提携获得一定权力后,想不浮躁很难。

现在宋小城感念自己和惠娘的知遇之恩,可谁敢保将来如何?

三人抵达寿宁侯府外时,又是一片车水马龙的景象。

沈溪心想:“寿宁侯府恐怕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寿宁侯府号称“小吏部”,但凡想请托送礼求官之人都会上门拜访。因为寿宁侯府卖官鬻爵那几乎是明目张胆,偏偏朝廷上下没一个人敢对张氏兄弟指手画脚,当初李梦阳不过是年轻气盛参奏了张氏兄弟一本,就险些遭陷害致死。

弘治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自己两个小舅子在外为非作歹,但怎么都下不起心惩戒。

张氏兄弟贪污再多,也记得给姐姐姐夫和小外甥送去其受贿来的大半收入,等于是为朝廷创收。

弘治皇帝想从正常渠道得到这么多的孝敬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如今牺牲的仅仅是些不入流的“传奉官”的名额,把官卖出去,银子收上来,手头有银子赏赐大臣让他们为自己卖命,还能修缮一下宫殿,节省开支,何乐而不为?

对寿宁侯府愤愤不平的主要是考科举的读书人。

寒窗苦读十余载,还不如那些荷包里有银子的人功名来得快。这年头当个举人,最多只能在知府知县衙门当个小吏,又或者在地方县学府学教书,可在张氏兄弟这儿只要把银子孝敬够,就能被皇帝委命为詹事府和六部寺司等衙门的官吏。

张氏兄弟越来越受到中下层士子的嫉恨,但跻身朝堂的中下层官员,则是巴结还来不及呢,谁肯站出来怒斥其非?

***********

PS:第三更送上!

为弥补昨天没有爆发的遗憾,今天应该还有三章,请大家多多订阅和月票支持!码字去也!



==(本站小说追书神器上架啦!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书虫必备!关注公众微信号 zaixianxiaoshuo (按住三秒复制)下载本站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