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璜台志
璜台志txt下载

第一章:谁家少年,不识愁滋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山河聚,九朝共卓州,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两首诗词,道尽了九朝古都卓城的繁华。

    卓城,当今甘王朝京都,三十三州中最为富饶的卓州首城,北临昆江,东倚官山和索水,为中府一十七州的中心。其紧邻的昆江是甘朝最大的河流,源起西府狄州昆吾山,自西向东横贯了整个甘朝。

    卓城随流而下一千两百里,就到了甘朝另一州折州,在这里昆江的最大的支流折江在折镇口岸汇入了昆江,奔腾千里,在福州流入东海。

    自甘朝太祖李夏拥兵而起,灭残商,定都卓城,自号为甘太祖,这座城池的城门高悬甘朝王旗已近两百年,而卓城长明宫中更是侍奉了十三位皇帝,现今正是第十三代帝君李承德继位,国号万隆。

    万隆历六年,淳亲王府。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竹林边,长亭下,淳亲王长子李落正在读着一本古兵书。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读完这段,李落放下兵书,长长的叹了一声。

    “嘻,小王爷怎么和西房里那些呆笨的老先生一般,读书读的好好的,非得最后叹上一口。”话落,这个侍奉丫鬟也学着李落的样子叹了一声。

    “洛儿,不可无礼。”李落脸上微微一红,“老师传道解惑,行的是德,敬的是风骨,怎可用。这个词来说他们。”

    “哪个词啊,小王爷?”洛儿狡黠的问道。

    李落没有接口,只是笑着看了洛儿一眼,起来转身向前院走去。

    “小王爷,今天不读了么?”

    “书读来是要用的,只读书又能做什么。还有,洛儿,不要再叫我小王爷,我还不是王爷,以后叫我公子就可以了。”

    洛儿看着李落的背影出了这个竹园,吐了吐舌头,小声嘀咕道:“才十岁的小孩子,还学大人般叫我洛儿,哼。”洛儿收拾着茶杯,突然微笑了起来,自语道:“要是这些皇族老爷都能像小王爷一样,啊不是,像小公子一样就好了。

    对了下次一定要记得问问少爷为什么叹气。”竹叶随风沙沙的响起,留下满地的婆娑,映着笑着的女子。

    李落出了竹园,向前院武场走去。

    每天卯时起床,苦读两个时辰,之后再去武场向甘朝最强的武士们学习武艺,午时向父母请安,和王府众家眷一起用饭,下午则是学习弓马技艺以及其他诗画礼仪的上族传统,酉时又与家中亲人一起用饭,这个时候便是李落也觉难耐。

    淳亲王李承烨官至亲王,为当今天子李承德亲弟,深得皇帝信任,又加封太保,执掌天下兵马,可以说是权倾天下,若说有一件不满意的事,恐怕就是他子嗣凋零。

    淳亲王正值壮年,妻妾成群,但育儿育女的却少,不过一子一女,一子便是这李落,取字玄楼,另一女瑶月还在襁褓之中。

    李落是嫡长子,将来世袭亲王之位,地位荣尊,即使这皇亲国戚云集的卓城也是少见的尊贵。

    而且李落之母出自中府一十九州中洛州大门阀洛家,更是洛家家主亲妹,贵为淳亲王正妻,在卓城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李落自小生活在鼎食之家,难得的是并不像其他门阀子弟目中无人、跋扈自恣,李落敬师尊道、勤学苦练,深得淳亲王喜爱。

    每天晚膳过后,王府自来有规矩要全家齐聚,商量评判一些家事,这些侧妃、嫔御和嫔嫱大多也是其他世家门阀或小家族的女子,自然要为各自的家族在淳亲王的大树下分杯羹,这个时候连李承烨也是头疼不已。

    好在洛氏持家尚算公正,有些远见,明白洛家贵在其子身上,少争这些小利,倒是省了淳亲王不少功夫,大小家事多由洛氏打理分配。

    若是不谈些争权夺利之事,这些侧妃、嫔御和嫔嫱便也道尽家长里短,或是阿谀奉承,每逢此时,李落如坐针毡,委实难熬。

    步出采雅苑,李落长吸一口气,可算是用完了今天的晚饭。

    席间淳亲王新近迎娶的一位十四岁嫔御打碎了碗碟,李落想起那张惊慌失措的脸,不以为然的暗自摇了摇头。

    这样的规矩一直要持续到李落十六岁,结髻为官后便不用每天与父亲内眷一起用膳。

    晚饭后是李落少有的清闲时候,没了安排的功课,李落会去西房找老先生,学些中意的琴技画艺,或是去武场再练上几趟武艺。

    不过今天没什么心情,李落走回了自己的房间,灯亮着,洛儿肯定在里面忙活,李落的心情随着摇曳的烛光豁亮了些许。

    推门而入,洛儿果然正在温着茶,听到推门声,洛儿回头见是李落,忙起身行了礼,问道:

    “小王。公子啊,今天怎么没去西房和武场,回来这么早了?”

    李落笑笑,没有在意洛儿的话语,径直走到书桌前坐下。

    “今天没什么心思,便不去了。”

    “可是有什么不痛快了?”洛儿小心的问道。

    李落抬头看了洛儿一眼,随手拿了一本书。

    “怎么这么想?”

    “奴婢猜的。”洛儿鼓了一下腮帮,“公子要看书,奴婢先出去了。”

    “先不要走,”李落放下书,“今天便不看书了,你给我讲讲你小时候在田间的事。”

    洛儿狐疑的看了李落一眼,这个小王爷都听了百八十遍了,怎么还是不腻,害得自己连道听途说的说出来了,每逢无事可讲时,洛儿便乱造些故事来说,这时李落总是看着她笑,仿佛知道洛儿在说谎般,但却从不插言,惹得洛儿暗暗咬牙不止。

    “公子想听哪个?”

    “哪个都行,你说即可。”

    洛儿便开始讲些小时候沿着小河堤捡野菜的事,刚开始说,李落说道:

    “坐下说。”

    “啊,不好吧,奴婢站着就可以了。”

    “无妨,你我二人时,你不用这般拘束。”

    “这个不合礼法吧。”洛儿偷偷望椅子上瞄了眼。

    “呵呵,有德才有礼,若不然,这礼法也只是没用。”

    “公子,不懂。”

    “总有一天会懂。”

    “公子你懂么?”洛儿眨着眼睛问道。

    李落认真的想了想,“不全懂。”

    “哦,”洛儿应了一声,“那我坐下说?”

    “嗯。”

    洛儿给李落沏上茶,转身坐下开始讲了起来。李落仔细的听,虽然内容已经听过,不过李落很认真的听着声音,看着洛儿充满回忆和笑容的脸。

    房间里响着洛儿的燕语莺声,烛光偶尔轻轻的跳一下,李落心中难得的静了下来。

    “公子,讲完啦。”

    “好,不早了,去睡吧。”

    “嘻嘻,公子好些了么?”洛儿看李落刚要说话,打断道:

    “府中那几个侧妃,仗着自己家中有钱有地,平日里在下人面前作威作福,可是一见到王爷和夫人,就一个劲的讨好,真是一点骨气都没有,公子要为她们气闷,可真是不值。”

    “呵呵,话不要乱说,小心被她们听到,我并不是为她们心烦。”李落笑着道。

    “还不是呢,每次吃完饭,公子总会有些不开心。再说我才不怕,前日里梓侧妃的丫鬟欺负看后院的小丫头秋吉,被我一通好骂,也没见她敢把我怎样。”洛儿得意洋洋的说道。

    “好,若在理,你做便做了,凡事有我。”李落说道,“但是不可仗势欺人,若不然。”

    “若不然,就把我送回洛府去,天天拿皮鞭抽我,不给我饭吃。”洛儿笑嘻嘻的说道。

    李落哈哈一笑,挥手让洛儿回去。

    洛儿再整理下房间,刚要出门,被李落叫住。

    “洛儿,以后留意些不要在夫人面前称我,小心罚你的月俸。你我两人时不必在意。”

    “嗯,记得了。罚不罚俸我才不怕,我只要高高兴兴,无忧无虑就好。”洛儿笑着关门退出房间。

    关门时,李落没有听到洛儿小声的说道,“奴婢愿小王爷长命百岁”,只是想着洛儿的话,随即摇了摇脑袋。

    明日又复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