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锦医卫
锦医卫txt下载

荆湖卷 350章 坐而论道

    ~日期:~09月21日~

    ,

    35o章坐而论道

    所有的人目光都投到了秦林脸上,悄声议论,暗自料想着这位锦衣佥事的身份来历,有的因他能被辅帝师记挂而羡慕不已,但更多的则因张居正的态度,盘算着这佥事的下场:是辅帝师一声令下,直接押入诏狱,还是革职拿问,流放三千里外远瘴地面?

    秦林不慌不忙的迎过去,面带微笑不亢不卑。

    见他腰上还挂着绣春刀,那些护卫仪从颇为紧张,齐刷刷长刀出鞘,横在张居正身前组成人墙,有个三品补服的护卫武官横眉立目叱道:“退下!再进一步者死!”

    呀一声惊叫,却是远处仓促走来的张家三兄妹,见此情形急忙要过来阻止。

    “无妨,”张居正摆摆手,他倒要看看秦林有何话。

    护卫退开,秦林走到张居正身前五步,忽地一振袍袖,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结结实实的磕下头去:“世侄秦林,稽拜见世叔张老先生!愿老先生身体康泰、福寿双全!”

    敢情这两位还是通家世好?众官员、随从、奴仆全都傻了眼,因为秦林没有称官衔名号,而是世侄世叔的称号。

    有乖觉些的,已经开始盘算下来要探问探问秦某人的来历,和他拉拉关系,结交一下也是好的。

    知道内情的张家两兄弟却是哭笑不得,张懋修啐了一口:“姓秦的泼皮,如此惫懒!”

    张家和秦林哪里有什么世交?若要和张居正论交情,只好从张紫萱这里来推算了,呃,话未成亲之前,女婿丈人往往互称世叔世侄呢

    ——并且什么“身体康泰、福寿双全”,与其是下官叩见帝师的话,倒不如像女婿拜见老丈人。

    所以张紫萱藏在貂裘中的脸蛋儿,已是红霞从面颊一直染上了耳根,瞧着秦林那副惫懒样子,要气也气不起来、要恨也恨不起来……

    辅帝师张居正睁着一双眼睛,也被秦林弄得不知什么才好,人家拜也拜了,还自居世侄晚辈,态度也足够恭谨,怒吧,伸笑脸人,就此放过吧,又觉着不对味儿。

    张居正原本怒气填胸就待爆,此时也忍不住笑起来——被秦林这厚脸皮给气乐了。

    这位当朝辅自夺情之议后,改革办法越来越年夜刀阔斧,与各方顽固守旧的势力做激烈斗争,执政思路则用能吏不消清官,虽芝兰挡路亦必革除,越刚愎自用,若是秦林假装清高玩什么铮铮傲骨,一定就地惹得他年夜雷霆,反而是像这样和他恶搞、开开玩笑,张居正心头怒气倒消了一半。

    “起来吧,却是脸皮厚,什么世叔世侄?”张居正失笑之余,又暗自思忖:无论如何,辅帝师是不成能把女儿嫁出去给人做平妻的,世叔世侄就算了,饶脸皮厚,如果是贤婿、泰山,咱们还是免了罢。

    秦林笑嘻嘻的爬起来,又对张居正做了个揖。

    跟着张居正的众位官员、僚属见此一幕,心头越笃定:这秦某人与辅帝师一定关系匪浅,否则岂能如此洒脱自在,当着众人就开玩笑?

    张居正看看远处面露关切之情的三个儿女,尤其是俏脸遍生红晕的张紫萱,他忽然心念一动,冷笑几声,板着脸问秦林:“秦世侄,近来学业可有上进?既来拜见,老夫便免不得要考校一二,可禁绝推三阻四!”

    在旁人看来,世叔考校世侄的学问,乃是应有之义。

    张家三兄妹则是对视一眼,都有点无可奈何:秦林上次他的改革思路与父亲有所不合,老头子这还记挂着呢!这不,现在旧事重提,秦林应对得体且罢了,若是有什么差池,嘿,新账老账一起算。

    秦林却是不慌不忙,拱手道:“侄才疏学浅,但凭世叔指教。”

    张居正看了看女儿,捋着黝黑的胡须嘿嘿一笑,对跟来的众位官员道:“列位臣工,秘闻这位世侄对为政之道颇有几分歪议论,咱们今日所议之事,便叫他旁听罢,待秘闻拿这做个题目,考校考校他。”

    众位朝廷年夜员齐齐吃了一惊,原本听张居正和秦林话,所谓考校无非是四书五经上的题目,没想到竟然是考为政之道,这就实在太看重他了!试想年夜明朝当朝辅亲自考校一个官员的治政理念,这代表着什么?

    如果不是秦林年纪太轻、又是锦衣卫的武官,众人绝对要料想他是否要入阁拜相了!

    殊不知秦林却是年夜年夜的松了口气,要是张居正考他什么经义、诗词,他还真的一窍欠亨,却是为政之道,早已有了一篇腹稿。

    张居正为,各位朝廷年夜员亦步亦趋,秦林随在最后,走入了相府正堂。

    “走,咱们也去听听!”张紫萱嘴弯弯的笑着,把两位兄长一拉。

    张居正与众官在年夜堂落座,秦林这辈自然敬陪末座,张居正先向众位同僚介绍了秦林的履历,虽然心中不满,倒也实事求是的赞他在几起年夜案要案的侦破力极多,招抚瀛洲主座司也不畏海上风浪,有功于国。

    再向秦林介绍诸位朝廷年夜员,倒把秦林唬了一跳。

    年近七旬、须皓然,却仍然面色红润,毫无老疲倦怠之态的红袍老者,乃是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王国光。

    他在户部尚书任上,面临粮食的成长远远跟不上社会繁华成长、人口增长度的情况下,推行对粮食精打细算、全面控制的“抚按官”的体例,对各个粮食渠道统筹放置,将粮食收支年夜权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中,为缓解粮食紧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王国光还牵头撰写万历会计录,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的理论依据,后来更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

    年约六旬的吏部侍郎王篆,对边饷马政、吏治民隐都颇有见地,乃是张居正改革的忠实支持者,撰写吏部职掌一书,对官员升迁黜陟过程予以规范化制度化考核。

    户部尚书张学颜,隆庆年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在任招抚、充分军伍、整顿战备,督率年夜将李成梁击败土蛮,战功特出。万历中拜户部尚书,与王国光同撰万历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奏列清丈条例,厘革溢额、脱漏、诡借等短处,从豪门显贵手中清理出隐瞒田亩八十余万顷,年夜年夜降低了贫苦农户的负担。

    工部尚书李幼滋,身躯极其肥胖,乃是张居正的同乡,善于治理水患,乃是一员能臣。

    工部侍郎潘季驯,人类水利史上有数的泰斗,以“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的先进体例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两岸苍生列生祠无数,在三百年后的清朝末年仍被西方水利专家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利技术。

    兵部侍郎曾省吾,七年前在四川巡抚任上督率十四万年夜军平定僰人之乱,用刘整为年夜将,克寨六十余,俘斩四千六百名,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面,一举荡平了困扰年夜明朝百余年的西南年夜患。

    这些官员,其实不是道德上的完人、圣人,他们有的贪财、有的好色、有的钻营权位,但他们都是年夜明朝第一等能干的名臣,万历初年闪耀着璀璨光芒的群星。

    正是他们如众星之拱北斗那样蜂拥着张居正,拱卫着他的新政事业,才讨平叛乱、天下年夜治,清理田亩、降低苍生负担、增加朝廷岁入,整修水利、编练新军、改革吏治……终于让在嘉靖年间已显露疲态的年夜明朝,再次焕了青春,显现出万历中兴的年夜好局面。

    秦林最近一段时间和徐文长纵论天下年夜势、臧否朝野人物,谈及这些名臣干将足以特出史册的功绩,连目无余子的徐老头子都赞叹不已,晓得年夜体历史走势的秦林,更是深知这群名臣对维系年夜明朝的中兴,有着何等深远的意义。

    即使是有着后世记忆的秦林,身处这年夜堂之上,也不由感叹万历皇帝是何等的幸运,年夜明朝苍生是何等幸运,济济一堂的众位名臣,在万历朝的最初十年,替这个国家打开了何等辉煌的局面……

    现在,与他们同坐年夜堂之上的秦林,虽然身处张居正的私邸,实际上却相当于位列年夜明朝最高决策阶层,他强压下心中的激荡,且听他们讨论什么。

    张居正喝了口茶,环视众位同僚:“又是一年快到头了,今天朝堂之上吵了这么久,还编列不出明年的户部开支,各位都只管伸手朝秘闻要钱,难道秘闻能平白变出银子来?”

    “老先生,边防任重!”曾省吾性子最急,第一个抢着:“下官见了魏国公呈上的掣电枪、迅雷枪,确实比原来的鸟枪越精进,蓟镇戚帅也赞不断口,有了这等利器,足可保辽东漠北二十年平安……”

    张居正看了看秦林,天下事没有瞒得过相爷的,知道新枪实是这家伙搞出来的,待要夸他两句,心下不乐意:枪固然是好,可增加的费用又叫人头疼,真是难以抉择呀!

    秦林低着头嘿嘿直笑,一言不。

    曾省吾还没完,潘季驯又抢白道:“河工上明年二月能完,但要保得黄河十年未定口,还须动年夜工治理刷沙,现在就要拨银子,好赶着明年汛期——水患猛如虎,老曾,那新枪且缓一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