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祚高门 > 全文阅读
汉祚高门txt下载

    几日后,分遣淮上的淮南军各路人马俱都归镇,开始重点防御淮水一线。

    今次诸将分散于外,可以说是各有斩获。在颍上各处活跃的韩晃等部,招抚接引了大量的难民前往汝南。

    坐镇经营汝南的毛宝甚至忙得抽不开身,只是派人回报,如今汝南所聚人众已经达到数万丁口,而且四方游食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招募丁勇入军的事情也进行的很顺利,今次奴兵大肆肆虐乡土,本就不乏地方豪宗为了避祸合族迁徙,即便别的都不论,单单这些人家部曲义从集中起来,便是一股极为庞大的力量。

    不过毛宝也并未因此忘形而大肆扩军,只是收捡其中骁勇之徒,发以弓刀械用,整编出三千余人的军队。再加上先一步赶到汝南的李仓所部,如今汝南已经有甲士七千余众。虽然这些兵众尚未经过完整的整编磨合,但因为有乡里宗亲的构架整合,也不算是乌合之众,具有不弱的战斗力。

    如果再加上毛宝所部坐镇汝口的淮南军,那么汝南之地已经拥兵万众,已经颇具自保之力。而且在关键时刻,也是一股能够有所依仗的偏师。

    在汝颖方向,成果最大的便是沈云。虽然并没有太多直接的斩首或斩获,但在陈郡、颍川之间活动多日,与那些地方门户构建起了极为畅通的联系。

    那里已经是豫州核心之地,多有乡望旧家居野自守。有了陈规的极力奔走,加上那些人家各自也都在思忖生机退路,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当沈云等人返回时,甚至不乏豫州乡人门户各派宗亲子弟随军而下进入寿春,集合起来足足有千数人。

    这些人可不只是前来走访一趟那么简单,如果寿春的形势果如言中那么好,他们极有可能就此留驻下来,直接投靠沈哲子,以此作为保全家业的另一条出路。

    当然最令人侧目的胜利,还要属沈牧等部奇袭城父且得手。这一役虽然直接参战的人数不多,但是从侧面配合诱敌、掩护游骑深入、后路策应断后,淮南军几乎投入了过半的兵力。

    当然成果也是异常丰厚,虽然直接的斩首因为太过混乱而无法统计,但也最起码斩杀三千以上的奴兵,尤其是涡湾那断后一战便杀掉奴兵千数众,而且其中过半都是羯奴中军精锐!

    这一战让淮南军认识到真正的羯奴军队战斗力如何,确是不容小觑,远胜于那些郡国散卒游勇。同样的这些奴兵也并没有勇武到一个个仿佛神兵鬼将,终究还是血肉之躯,不乏悍勇、敢于激战,但也就仅此而已。淮南军同样能够做到,而且未来必然会做得更好!

    归途中,沈哲子便感受到兵众们的这些变化,不骄狂,不自轻,敢于直视与对手的差距,勇于奋起直追。老实说,此战哪怕无视别的收获,单单让兵众们认识到这一点,沈哲子便觉得弥足珍贵。尤其是赶在奴军大部南来前夕,这对军心士气的肃正实在太重要了!

    当然,此战所获之丰,无论是换了什么人,都不能无视。归途清点缴获,单单马匹一项便将近七千匹!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沈哲子入治淮南,扫荡乡野,所得不过两千余马匹,而且其中过半都是难作军用的驽马。单此一役,所得便超过淮南一镇所得的三倍还要多!

    而且这些马匹中,绝大多数都是可堪力用的良马,换言之,这其中过半的马匹甚至都不需要再怎么饲养调教,就可以直接整编入伍成军!

    而且大军虽然回撤,但在涡水一线仍然留下了一些戍堡据点,陆续又有乡人牵马来投。可以说,此一战后豫南之地好不容易扫荡乡野所集中起来的牛马畜力被哄抢一空,其中大半都被淮南军掳来,小半溃散于野,再想集中起来也是极为困难。

    当大量马匹在涡口淮水狭窄之处载运过江的时候,不独淮南军俱是欢呼雀跃,就连驻守彼处的徐州军看到这一幕也俱都惊诧艳羡,眼红到了极点。淮下形势便是如此,江北这几镇俱都缺马。当然相对而言,淮南军缺马的情况尤为严重。

    沈哲子虽然勉强组织起来两军四千骑兵投送淮北,但其实也是近乎竭泽而渔。而且因为没有足够的替换备乘,马力折损比例让人无比心痛。但是为了争抢时间,也只能咬牙承受。

    徐州军虽然也缺马,但毕竟有过往多年的积累,加之一直与奴兵互有攻伐不乏所获,所以态势较之淮南军还是要强得多。但那是以前,经过此战之后,淮南军一战所获便几乎超过了徐州军数年之积累,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动容。

    当然除了马力之外,人丁所获也是不少,将近千数众,都是夹杂在马群里一同奔出。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寻常乡户,多半都是豫南各郡司职牧养的吏户。有了这些人的加入,这些缴获的马匹也就不愁没有人去照料。

    过淮之后,沈哲子便即刻归镇,召集众将议事并汇总成果。席中众将自然多有夸功,但也并非俱是欢声,总领内政的杜赫便唉声叹息,愁眉不展。

    杜赫实在是没有理由不忧愁,淮南立镇以来,整体便是连轴转的状态。先是抗击淮北各路奴军的反击,接下来又大肆整顿乡土。乡土经营刚上轨道,马上又传来奴兵将要大举南来的消息。

    本以为这一次应该要缩紧阵线,重修内治,厚积钱粮,但却没想到各部分遣外出,动作之大较之此前甚至还要猛烈得多。

    虽然江东资用还在源源不断的运送上来,但整个淮南就仿佛干涸年久的龟裂河道,再多资用水流涌入,都被吸收耗费的涓滴不剩。杜赫本来是统理内政,但近来这段时间,每天睁开眼便有许多人涌入门内讨要钱粮,仿佛他在睡梦中便亏欠了整个天下。

    听到众将各自夸耀功事,杜赫心内自然也是充满喜悦。哪怕是奴军将要大举南来,淮南这亲创之镇也是日渐彰显气象,已经不逊于广陵、武昌等创立年久的军阵。

    但这一份欣喜,也实在难以打消他的焦虑。寿春这里都是捉襟见肘,等米下锅,而汝南那里又增添十数万嗷嗷待哺的丁口。人的耗用问题还没解决,结果又来了几千匹较之人耗费更多的马。这一桩一件的事情,俱都沉甸甸压在他的心头,实在让他难展笑颜。

    众将谈论的兴致盎然,倒是没有发现杜赫的异态,不过沈哲子却是已经留意到。

    此一类事务太伤脑筋,不宜在气势正高昂的众将面前多作谈论。于是沈哲子托辞离席,将杜赫请进侧室,问道:“道晖你愁容霜结,不见笑颜,莫非江东资用运送逾期不继?”

    杜赫闻言后便苦笑一声:“逾期倒是没有,但不继也确是事情。如今镇中单米粮一项,日进两万斛,已经积纳五十万斛有余。但驸马若问当下镇中粮储多少,那是连百斛都无!各方求粮,情如火急,如今镇中却是又添新困……我不是不喜驸马屡建奇勋,但眼下镇中局面确是人力至极。眼下还未正式开战,来日若是久持长战,境况实在堪忧啊。”

    沈哲子也明白杜赫的担心自有道理,甚至于就连他自己,对于汝南这么短时间便营造起如此大的规模,都是略有诧异。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好现象,羯奴人心悖离,对地方摧残太甚。

    此一战后无论结果如何,可以说豫南之地都成荒土,这对于来日王师挺进淮上,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局面。但无论有利还是无利,终究还是要熬过眼前才能再有资格作进望。

    “道晖倒也不必深忧,未来几月之内都是江潮大涨,加之镇内也是屡兴疏浚,来日江东所补,还会更加充足。至于汝南那里,眼下容纳也近极限,接下来便是陆续南迁。”

    沈哲子笑语安慰杜赫一声,表示眼下的规模不会再作更多扩大:“至于这新得马匹,眼下仍是防守淮水为主,倒也不必即刻便整军。稍后可去信梁郡,使人来引领暂养涂中。”

    的确所获这些马匹既是一个庞大的收获,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且并不能即刻就派上用场。首先是兵员方面,淮南军这里已经难选更多。所以如果要选的话,还是要从汝南那些丁勇当中挑选成军。但汝南那里尚没有经过有效的整编,眼下并不宜直接托以重械厚用。

    而且,眼下也不是再扩充骑兵的时机。见识到羯奴中军的精锐,来日大战沈哲子在野战方面几乎已经放弃了努力。即便是有所需要,凭眼下淮南军骑兵规模也够用了。

    至于这些新得的马匹,沈哲子也并不打算完全留用,只打算留下一半优选良马,另择千数送给郗鉴。毕竟今次在淮北的军事行动,如果没有徐州军鼎力配合,也难进行的如此顺利,该要投桃报李。同时也能顺便向徐州方向讨要一部分马料应急,省了淮南本身筹措苦劳。

    至于剩下的一些驽马劣马,虽然不足军用,但也都是极好的畜力,在江东价格极高,索性直接售卖给江东各家,抵消一部分粮资,同时也激励一下这些人家援军之心。

    说实话,沈哲子敢于如此锐进猛图,并不是因为他算无遗策又或胆大包天。而是因为有着江东强大后盾,可以支撑着他有更大的胃口,同时也能极有效率的消化掉所得战果。这样就避免了北伐过程中虚进浅胜,一触即溃的局面。

    如果说整个江东是一头饥肠辘辘的凶兽,那么沈哲子就是这头凶兽最锋利的獠牙,都能快速的消化反刍,壮养自身,一点一点的抹平南北之间底蕴的差距,最终达到以南凌北,扫灭四夷!

    听到沈哲子这些计划安排,杜赫才松了一口气。他是担心沈哲子年轻气盛,被眼前一时的胜利所蒙蔽,再次发起什么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图谋。

    但此时听到沈哲子仍是理智深谋,条理有序,那他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虽然眼下整个淮南都在高速极限的运转,但是也并没有太严重的贪多不烂的积弊。他虽然焦虑忙碌,但也只是劳心而已,只要咬牙坚持住,局面便不会有崩盘之虞。

    安抚过杜赫之后,沈哲子才又转行出来,开始与众将商谈功事犒赏的事宜。

    眼下兵危尚未解除,加上沈哲子在拒绝了台中召令而自行其事之后,与台中的关系也已经疏离到了极点。所以这一次诸将积功,沈哲子也并不打算即刻就往台中汇报,但也并不能就此当作无事,以至于怠慢军心。

    他这个淮南内史,属员都有定额,本身并没有权力举用封赏高位官职,所以名位上的封赏也就不必多谈。只是依照众将各自表现,在具体的职事上又做出了一些调整。

    今次一战,几名宿将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最醒目的还是年轻人的表现。所以宿将们的职事也都没怎么调整,仍然是毛宝镇汝南,郭诵镇颖口,韩晃策应两地,徐茂率领水军巡淮,路永守洛涧,曹纳与徐州军共驻马头戍。

    原本由乔球防守的硖石城,由沈云率部接掌。沈牧回撤防守寿春外城罗城,萧元东防守城东诸葛城,庾曼之防守八公山,谢奕则守芍陂与淝水之间。余者诸将,也都各领一部,分守寿春周边各卫城并沿淮戍堡。

    经过这样一番调整,围绕寿春为中心的整个防守体系更加清晰明确,如果不再有大的变故,便以这样一个布置迎接已经行上蒗荡渠将要由汝颖涡汴等水道南来的羯奴大军。

    除此之外,沈牧走了狗屎运捡回的那几船财宝,沈哲子也并不吝啬,拿出一部分来分赏众将。同时又挑了一些,派人入都进献给皇帝和皇太后。既然已经把台辅们得罪了,那对丈母娘就要殷勤一些。如今台内并无独大之台辅,只要皇太后对他不遗余力的声援,台辅们看他再不顺眼,也只能忍着。

    接下来,沈哲子又召见了刘迪并那个鲜卑胡人贺赖苗。这两人虽是新投,但却立功尤大,几乎近半战马都是他们引回。

    所以当两人入厅时,沈哲子亲自降阶相迎,拉着刘迪手腕将之送入席中,笑语道:“刘郎今次大功殊异,实在襄助王师良多,我真不知该要怎么谢你。”

    “沈侯实在过誉了,若非王师勇战破贼,安有此胜!仆等不过捐此一命,勇借风势,即便有献,也是多赖王师锐进,多赖沈侯定谋调度,实在不敢居功……”

    刘迪虽立大功,但仍是保持谦恭。至于其身畔贺赖苗,则有些忍耐不住,先是嗫嚅几句,终究还是忍不住小声道:“二郎说的都对,但能将几千匹马约束蹿出,少有遗失,也不是常人能够做到……”

    听到这胡人颇有邀功之意,沈哲子便忍不住笑起来。说实话,他对胡人本身并无偏见,只是仇视那些人形畜态、暴虐神州的恶徒。其实心里也明白,胡人内附年久,近俗易习,已经是根除不掉了。

    强求杀绝并不是结束乱世的方法,但也绝不能绥靖养恶,需要以强硬且不乏包容的姿态,有选择的将他们吸收兼并。所以只要不是已经恶名昭著,血债累累的奴贼凶徒,麾下有胡人来投,沈哲子也是持欢迎态度。

    “义士所言恰当,善爱此身此技,这是人之常情,无须讳言。”

    眼见刘迪神态局促回头示意贺赖苗住口,沈哲子便笑着摆摆手制止了他,继而又望向贺赖苗笑问道:“大功自应殊赏,不知义士对此心内可有预估?”

    听到这年轻的有些过分的主将居然让自己开口要价,贺赖苗眸子已是一亮,张张嘴之后才略有狐疑道:“仆本庸碌之众,不悉南土风情,斗胆请问,不知使君所言可否作准?”

    “阿兄,不得无礼!沈侯乃是先帝厚爱之子婿,江东名门子弟,冠缨世传,岂是虚言妄语之辈!”

    刘迪听到这话,脸色已是骤然一变,唯恐贺赖苗不知轻重蠢奴沈侯,忙不迭开口说道。

    “不妨事,义士久生淮北,少知江东人物,难免有疑。不过你放心,我是言出必践,这一桩功事虽然不小,但若要兑实,倒也不必假手旁人。”

    沈哲子笑吟吟回了一声,示意贺赖苗继续发言。

    眼见这年轻主将态度不乏和蔼,贺赖苗才被刘迪激起的惶恐才稍有平复,过了片刻后才试探道:“仆等寒伧庸才,不敢贪妄大位,但若明功赏以论,都督之职应是可期吧?仆本无勇战之力,虚职享俸即可。但我这位少弟,却是人世难得之壮士,还望使君勿以常力用之……”

    眼下南北军职杂乱,哪怕是江北诸军镇都不相同。这贺赖苗所言都督之职,在北地职权与淮南军主相等。

    这个要求倒不算高,当然沈哲子是不知贺赖苗这么说已经是在原本的预期上又加了一级,但他只是笑语道:“兵长职事,我是不敢轻许,若只供奉虚职,也不足偿此功。这样吧,刘郎且先以督护职在我督营暂任。至于这位贺赖义士,我这里尚有一任待你,不知你可愿担任我镇下马政监事?你若能善养良驹,助力王师,此战之后,我保你乡侯之爵。”

    听到又要让自己去养马,贺赖苗当即便有一些丧气,他在北地做的便是这事,没想到投南之后还是免不了,那这一番劳碌又是为何?

    可是在听到后一句后,贺赖苗已是瞪大了眼,颤声道:“我、我……胡勇伧徒,也能封侯?”

    “为何不能?我们一言为定,待到奴兵溃走,你再持此令前来见我。”

    沈哲子在案上挥笔疾书,待到墨迹风干后,让人递到了贺赖苗手中。

    在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调集筹备,集众在洛阳的几十万羯胡大军终于开始次第开拔,分批往南行去。

    这一次用兵,乃是石赵立国以来,乃至于赵主石勒起事以来,征发动员规模最大的一次。单单正式的披甲战士,便多达将近三十万,其中十余万国人兵卒,八万郡国优选胜甲壮力,以及将近十万的诸杂胡义从。

    其中最精锐的,莫过于中军之内、中山王帐下三万重甲义从力士。几乎每一个都是百战之精锐,陷阵之猛卒,先登之选,勇冠诸军。

    而配合这几十万大军所征发的役力,更是倍余披甲之士。河洛之间诸郡国几乎被扫荡一空,洛阳周边集众百万,耕桑俱毁,市易尽绝。丝缕之物用,颗粒之民食,尽归沿河仓储,乡野荡然无存!

    而统领大军的诸多将帅,也足以显示出国中对于此次军事的重视。中山王石虎以太尉而节掌天下军事,畿外各部俱为节制。大军共分七路,除了中山王坐镇中军、边镇诸将俱为所统之外,尚有郭敖、桃豹、支雄等诸多久从诸将随军分领各部。哪怕是几年前西灭汉赵,都没有如此大的军容阵势。

    前锋数万人先拔探路,数日后,中山王石虎才亲率大军大举南下。

    大军出动之日,野中几无闲土,旌旗密立如林,水陆并进。洛上舟船千数艘,洛水为之满溢。沿河兵道兵卒们迤逦而行,行阵长达几十里,鸟兽惊走,天地色变。

    蒗荡渠乃是洛下勾连淮水最为重要的一条水道,史上楚汉相争,鸿沟对峙,便是指的这一条水道。虽然时过境迁,河道多有修改,但却未损其重要性。无论在何年代,有无兵事,这一条河道都是沟通南北极为重要的渠道。

    早年石赵主要在北地征伐,尤其与汉赵相攻,对水路的需求尚不算太大,因而对水道的经营便有些懈怠。加之黄河多泥沙,河水分流至此,多有河道拥堵积淤。今次仓猝用事于南,对水道的需求陡然被放大开,重点便是疏浚蒗荡渠这一条水道。

    为了不延误军期,国中单单于此投入便达几十万民力。加之中山王石虎性烈暴虐,苛令更急,所以督河官员们也都是苦不堪言,频频催使民力,才终于在军期之内初步完成了对数百里水道的疏浚营葺,可以使舟船得以畅行无阻。

    然而用命如此急切,代价就是大量的力役丁勇们累死河道,倒毙于途。以至于河洛之间多有民谚诉苦悲声,生而为人自应恨,长渠千里掀血波!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疏浚河道,甚至于那些累死的民夫尸体都无暇收捡,又不敢抛入水道。不乏丧心病狂的监工奴将甚至将这些尸体以草泥裹之,直接塞入堰埭堤坝中。若将这些堰埭扒开,泥土里俱都是累累白骨血肉!

    大军开拔之日,奴将们又恐这些惨烈画面冲撞冒犯到中山王仪驾,因而多在码头航埭左近构建竹楼披以彩帛旌旗稍作遮掩,大风招展,以壮军威。

    中山王石虎今次南征,水陆两途并用。座船乃是一艘硕大无比的大楼船,仿佛浮波堡垒,需要两千余名纤夫沿河拖曳,才能勉强在这粗通的水道上行得通。为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造这样一艘大船,监工们甚至命人拆掉了洛阳旧殿,取其横梁柱木才打造完成。

    而石虎在看到这样一艘威武无匹的座船后,也是欢颜大悦,直接将监事之官拔为都督,作为近侍之臣随军听用。

    大船虽然威武,但石虎暂时还不能上船,单单这样一艘大船已经是勉强通航,若再加上载运他千数亲兵义从,则更加难行。

    为了避免中山王因扫兴而动怒,监事官员们也是绞尽脑汁,正好打造大船还剩下一些良木大料,索性又打造出一驾宽阔数丈有余的四望行辇。这一座行辇要用十余驾马车才能拖曳得动,但想要避免颠簸,灵活移动,则就需要完全由人力抬起。而抬辇的也并非寻常力役,而是普选貌美体健民家女子,足足三百余人才能抬得起来。

    不过石虎也明白他眼下尚未达致独尊之位,主上在襄国心迹如何仍是叵测,所以也并不敢过分的放浪形骸,因而并没有使用这一具行辇,而是派人将行辇并那三百余名美貌妇人俱都遣送回邺城密藏起来,留待日后取用。

    今次国中甲士,除了禁卫以外,可以说是尽数发动起来,来日击破苟存江表的残晋已成定数。所以众将们心态俱都轻松有余,唯一稍显苦闷的便是行途略有枯燥,几无消遣可言。

    前锋数万军马在豫南铺开扫荡,逐个击破境中坞壁民邑,将民众驱散于野,以此称为游猎。

    如此一个行军气氛,在石虎中军当中更加变本加厉。这数万义从力士,完全就是石虎的私军部曲,为了争宠于主上,炫耀勇武,众将也都是无所不用其极。围猎猛兽,追逐人货,但凡能够想到的夸武之事,俱都次第上演。

    石虎对此也是乐见,恰逢谯郡石聪送来大量财货,他索性直接摆放在自己的中军大帐中,每日清点诸部将捕获,凡在名列前茅者,俱都称金重赏。甚至于直接在车驾上摆放数枚掌军符令,凡其义从若有能够连为魁首者,哪怕只是白身伧勇,也直接授以符令,提拔为领军兵长!

    如此一来,诸义从们不免更加踊跃,一个个活跃于郊野,视野所及凡有活物,俱成了他们的狩猎对象。而在这过程中,也很快涌现出一批勇武之士,比如早先便受重用的麻秋,以及近来崭露头角的张弥、张雄、张举、石闵、李菟等众将。

    这些人有的本就是豪宗勇壮,有的则是勋臣子弟,也有原本寒伧之徒。俱都因为表现优异而为石虎所喜爱,赐以符令部曲,分掌其众。

    有了这些成功的表率,其他立志于出人头地的兵勇们自然加倍的热切。但是他们眼下尚在中原腹地,又是中军所镇,即便乡野间有桀骜不逊、抗拒大军的乡勇之徒,也都被前锋拔除扫灭,因而很快便都苦困于没有敌人,得不到表现的机会。

    有胆大者为了争抢表现机会,自仗中山王之势,甚至将主意打到了随军力役并别部人马身上,因而其余各路人马,不乏受到侵扰。

    这一日停军营宿之后,中军大帐外很快便十数骑向此冲来,一直闯至营门前才停顿下来。

    为首一个乃是须发略有灰白的老将,下马之后当即便手按佩剑直往营门闯去,营门内兵卒见状,忙不迭上前阻拦,态度略有蛮横。老将身后顿时冲出一人,抬腿便将那略有不客气的兵卒踢翻在地,怒骂道:“奴眼昏聩,竟连郭仆射都不识!速速放行,否则即刻将你斩杀于此!”

    这些中山王义从们,向来只有欺辱别人的份,何曾被如此对待。眼见此幕,当即便有近畔百数兵众直接自营内冲出,将这十几人团团围住,彼此刀兵对峙,火并似是一触即发,而那老将脸色也是铁青到了极点,顿足怒吼道:“狂态至此,这难道是大王所教?”

    这时候,旁侧又有一队人马返回中军大营,为首一名年在而立的将领看到这一幕,脸色不禁一肃,连忙拨马行至近前,喝退中军卒众,这才上前对那老将礼拜道:“这些兵众庸眼难识尊者,守望营门,职责所在,还望仆射勿罪。请仆射稍待片刻,末将即刻入营传报大王。”

    老将名为郭敖,至于年轻者则是近来中军内声名鹊起的石虎爱将麻秋。听到麻秋这么说,郭敖脸上怒色才略有收敛,只是摆摆手驱行,话都不与麻秋多说,倒也不再硬闯,只是站在那里等待通传。

    麻秋匆匆行内,过了片刻后才又趋行返回,行至郭敖面前伸手一请道:“大王请仆射入帐议事。”

    郭敖闻言后便略作颔首,继而便昂然入内,对麻秋不作更多旁顾。

    “老奴如此倨傲,小觑勇武,实在可厌!将军又何必对他多礼,反让他更加小看大王麾下力士!”

    旁侧有兵众看到这一幕,当即便有些不忿,低声抱怨道。

    麻秋闻言后便笑一笑,说道:“他是主上旧从之士,如今又统掌左部大军,我等这些后进之卒,自然不会被他放在眼中。”

    话虽这么说,麻秋对于郭敖其人也是颇有不以为然,此人只是幸在年长,早从主上而已。若是假以时日,凭中山王对他的赏识厚爱,未必不能迈越其前。

    郭敖入帐后一路疾行,很快便行至中军大帐。

    石虎此时正在帐内听众将汇报军务,眼见郭敖不经通传便行入帐内,眸底掠过一丝阴霾,但很快便收敛起来,让人将郭敖引至席内,这才问道:“仆射分掌左部,也是重任在身,若有事务,择人通报即可,何必要亲行至此?”

    “大王威荣难睹,我恐位卑者难承此威,只能亲自来拜。”

    郭敖听到这话后脸色又是一黑,此前他便已经派了数人前来拜见,只是都被阻在了营门外。不过眼下也不再多说此事,既然已经见到了石虎,他便说道:“前日我军一部辎众被大王部众接走,不知此事大王可知?若只寻常小事,我也不敢来烦扰大王。但左部偏离水道,尤仗资用后补,实在不敢轻慢……”

    “有这种事?”

    石虎闻言后略作疑态,继而又笑语道:“中军事务杂多,我也不是诸事尽揽,既然仆射道来,稍后择人训问。若果真有此事,即刻派人送回。”

    郭敖听石虎还在拖延,眉梢顿时一挑,但见石虎虽是笑颜,眸光已经隐有不善,也不想将关系闹得太僵。略作沉吟后,他才又说道:“主上今次大军付与大王,寄望不可谓不厚。南贼虽是残余,但也不乏顽固之徒,此一战干系重大,大王自然也是心知。然则近来中军所部不乏狂卒浪行,乃至……”

    “壮武用命,稍作轻狂又有何妨?以此激励将士,正是用事以来屡胜之道。我若没有记错的话,早年仆射也是夺功勇猛,才能深受主上所重。眼量需以长远,焉知今日狂态小卒,来日不能将仆射取而代之?”

    石虎讲到这里,脸上不悦已经更加浓郁起来,同时站起身背过身去来不愿再多谈。

    郭敖闻言后脸色不免更加难看,同样起身凝望石虎良久,才蓦地一叹道:“大王深谋在握,末将不敢多言。所来只为前言之事,还望大王能早作回训。”

    说完之后,郭敖便拱手告辞离去。

    待到其人离开军帐,石虎才蓦地转过身来,抬腿将案几踢翻,脸上已经满是怒色:“老奴实在可厌!他所恃者,无非主上垂望,分我之众,言多厌声……”

    虽然对郭敖厌恶到了极点,但一时间石虎也拿其人无可奈何。这个郭敖资历极老,乃是主上旧从十八骑之一,本身又是并州豪宗所出,亲信部众不乏,远非程遐之流可比。主上派此人随军,言为辅佐,实为制约。

    早在洛阳他拿下石朗的时候,此人暗中便不乏微词,眼下又来非议他的部众太狂妄,已经让石虎的忍耐力将近极点。但他也深知今次军行轻重,虽然积攒太多不满,在南征之事未有结果之前,还是不好发作。

    此时帐中不乏石虎亲信部将,郭敖先前所言就是在责怪他们太活跃且狂妄,心情自然算不上好。再见大王震怒至斯,一时间对郭敖那倚老卖老者也是破口大骂。

    “老奴所恃者,无非拥者颇众。尤其所部广宗乞活,不乏敢战之士,因此小觑旁人,狂态不敛,阴抗王命。大王今次督事诸军,不妨借机夺其骁勇之众,如此一来,老奴不足为患。”

    其中一名将领进言说道:“末将与广宗骁将李农不乏旧谊,愿为大王前往分说。”

    石虎听到这话后,眸子便闪了一闪,他在军中威望虽然极高,但也并非全无对抗之人,这个郭敖便是其中代表。今次主上以其人来钳制自己,左部五万余人马他都难作插手,若能借此机会解决掉郭敖,与他而言实在是大大的有利。

    不过在稍作沉吟之后,他还是说道:“老奴之事,不必急在一时,待到南事有定再作不迟。至于分说其人部众,眼下也不妨试一试,只是要保密,不要乱了军心。至于你等,近日也不妨稍作克制,待到兵入豫南,逼近淮水,不愁没有建功的机会。”

    他虽然多有狂妄倨傲,但也不是没有轻重权衡之心,眼下还是兵事当先。只有彻底打败了晋军,他才有机会和借口去巡视周边,解决掉主上在各地所设军镇方伯,继而以凯旋之势归国震慑人心。

    郭敖这里,诚然让石虎不乏恼怒。但谯郡石聪的表态倒是让石虎略感满意,石聪其人虽然只是一介家奴,在国中威望远不及石生等宗王,也比不上郭敖这等旧从宿将,但也毕竟坐镇豫南一地。此人现在迫于军威,向自己低头俯首,这倒符合石虎对今次外出的期望,不像石朗那么顽固、自绝其路。

    然而对石聪的欣赏维持了不足几日,很快南贼奇袭攻破城父、大掳豫南而还的消息便传到了军中。石虎得讯之后已是大怒,恨不能亲自将石聪脔割寸剐!

    于此同时,他也不再保持缓慢行军的速度,亲自挑选轻骑勇卒,分由麻秋等心腹将领们统领,即刻向南驰行,务必要在后继大军到达之前,将南人在淮北的诸多据点尽数扫荡拔除!

    豫南传来战事不利的消息,给石赵这一次大举南来、夸武扬威之行蒙上了一层阴霾。不独中山王石虎为之雷霆震怒,其余各路主将对于军败辱国的石聪也都是大加指责,乃至于破口大骂。

    大军中对于石聪的辱骂并不止局限于高层将官之间,很快就蔓延到下层兵长小卒之中。消息传来之后,大军便开始加速行军,军纪也变得严厉起来,气氛一时间变得极为肃杀。

    如此一来,早前习惯了轻松散漫行军的将卒们自然就倍感不适,心态上一时间不好完全调整过来,多有将卒犯禁,而后便遭受严厉的兵法刑罚,甚至就连中山王义从中军都不能幸免。像是此前的游猎又或脱离大军自由活动之事,俱被苛令严禁,若有犯禁者,最严重的甚至兵长都被斩首传示诸军,以作警告。

    最开始两天时间里,各部都还不以为然。石聪是个庸质劣才,居然败给南人软弱之军,只能证明其人实在太不堪,并不意味着南军就有多强大。

    他们今次几十万雄军南来,乃是必胜之师,何至于如此紧张,距离淮水尚在近千里开外,连南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实在没有必要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徒增南人气焰。

    然而当一名中山王义从爱将都因违反军令而被斩首,首级传示各军之后,将士们才终于意识到这不是在开玩笑,于是一个个便都忙不迭的约束部众,收敛所为。如此一来,军纪一时间倒是大为肃清,也让沿途乡野民家免收了许多惨无人道的戕害。

    国人兵卒们大为收敛,但大军之中许多则变得蠢蠢欲动起来。这些胡族义从们成色本就复杂,匈奴、鲜卑、氐羌、零丁、月支等等,诸胡兼具,有的是如羯胡一般内附已久,趁乱而起而后归于羯胡,有的是早年被战败的对手俘虏。

    这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早年汉赵旧部将近三万人,又有两万多辽西鲜卑。

    这些军队同族而聚,保持着原本的部族构架,哪怕是如今的石赵朝廷,乃至于眼下统领大军的中山王石虎,对于他们的内部事务能够干涉的也极少。

    本就是半独立的存在,对于石赵也谈不上什么忠心,只要钱粮供应到位,对他们而言,效忠何方又或攻打何方,都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于心里始终存在着观望时局,以待天下再变的想法。毕竟本质上而言,他们与早年的赵主石勒都是一类人,大概心里也存着一个念头,彼可为之,我有何不可?

    所以,石聪今次在豫南被淮南晋军击败,对整个羯胡南下大军的影响是极坏的。诸胡义从们占据了大军将近三分之一的数额,当他们潜意识里有了观望之心,那么对整个大军的士气影响实在太严重。

    对于大军内部涌现出的这些暗潮,作为大军统帅的石虎同样也感受到,许多胡部人马都出现了调度不灵活,军令有迟滞的现象,而且对于粮草资用的需求量也都大增。

    石虎久历戎事,对于这种现象自然不会陌生,因此也很快就有了应对之策。他首先派遣心腹部将分往各军监事,然后又勒令各军抽调精锐部众纳入中军以充军实,对于心有抵触抗拒的将领,也都根据各自情况不同,或安抚拉拢,或夺职夺军。

    手段虽然以强硬为主,但也不乏怀柔,虽然激起了一些怨言和骚乱,但整体上却让大军的凝聚力又加强几分。这也是因为他在军中威望崇高,几乎仅次于赵主石勒。如果换了另一员将领掌兵,未必就能如此凌厉的将这些不安因素予以拔除。

    整军的同时,石虎又分遣游骑前往沿路郡国乡野,勒令这些地方官长和地方豪宗俱都做好接应大军的准备,同时必须前来军中拜见。而对于这些地方官长和门户,他也是训令并示好兼具,而不再是一味的暴虐凌辱。甚至对于一些态度迎合热切的地方门户大许名爵,凡有地方门户子弟投军者,俱都以都尉之职留镇中军,恩赏不可谓不重。

    石虎当然也明白,豫南之地绝非善土,早年乞活军与祖氏交替盘踞于此。而且苟存于江表的残晋小朝廷也多遣使于此境中拉拢游说,令得境中离心甚重。这些地方门户或是迫于军势不得不有所迎合,其实察其心迹如何,仍是叵测。

    但这都不重要,这些人即便是怀有异心,也绝对不敢直接起兵对抗大军。在他浩大雄军面前,纵然有什么阴谋诡计,也都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而等到他南下击破盘踞淮南的晋军敌众,直接兵临大江,那些贰心者纵然还心向晋祚,这一番忠心也根本无从附着倾诉,最终还是要俯首低头。

    而打击完南人气焰之后,石虎便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肃清地方,将那些潜在的威胁赶尽杀绝!

    中军虽然分遣数部轻骑南下并入前锋加速行军,但因为有了其他各部人马的补充,规模不降反增。当过了武昌行入颖水之后,大军分出三万余众,由此转向南阳,在那里与荆州并关中之军汇合,由河东王石生统率主持反攻襄阳、汉沔。

    河东王石生虽然远不及中山王石虎那么凶名卓著,但也是石赵宗中诸王骁勇善战者,以关中、荆州本有兵众,加上这三万国中援军,未必能够直破南贼老傒狗,但是收复襄阳应该问题不大。

    这一次分兵,并不是石虎的意思,而是赵主石勒早先便有的安排。石虎对此虽然有所不满,但在当时也不敢出言力抗,否则若是触怒了主上,只怕连自己的军职都要被再次剥夺。

    所以,对于这一路分师,石虎也是极尽刻薄,俱都是郡国散卒不堪之众,兵甲械用也不多给,甚至连粮草都多有克扣。

    石生虽然是他堂兄弟,但二人之间实在乏甚亲情,甚至于彼此怨望。石生怨恨他大出风头,主上垂爱有加,重用于国内。而他则不满于石生能够远镇关中这一王业旧乡之地,独为一部藩篱。若他能够得镇这一汉赵故国,手握重兵,镇压关中诸夷,俨然可以自立门户,何至于困锁国中,要看旁人脸色,甚至被程遐等晋奴奸贼构陷!

    其实石虎今次出国,最想要拔除的还不是石朗等这些家奴,而是石生这样的边镇宗王。所以最开始他是希望大军直往南阳,顺势夺了石生兵马,拿下襄阳后以上游之势直接冲下大江,两面合围,绞死淮南那一部不知死活的晋军,从而一竟全功,让晋人再也不敢过江北窥。

    同时大大震慑关中诸夷,收为己用,届时以此大势归国,主上便再也无力予他太多钳制。届时大位得取,再以关中之夷扫荡辽地,尽夺鲜卑之众。届时大军被甲何止百万,数路并济踏波灭吴,天下自是一统,功成不世之伟业!

    但是主上对他戒备之心太重,让他空有雄心抱负却难施展,只能退求次之,直冲寿春。

    但如果主上以为这样就能将他死死钳住,为其奴婢所生之劣子厮杀卖命,那是做梦!

    石虎今次出国,虽然妻小家人多留在了襄国,但几个儿子俱都长成,因而也得随军求功。早在离开襄国之时,石虎便遣二子在心腹亲信护卫下秘密赶往青州,阴召壮武。

    待到他攻下寿春,自然要顺势东击,届时坐镇徐方的彭城王石堪若不愿配合,他正可以大胜之势拿下石堪。到时候他大军东进,诸子发难青州,腹背受敌,石堪也不足为患!

    到时候他所拥有的势力之大,也绝非主上能制,拥众据地与主上谈判,若是不合大可就此坐镇于此,待到主上老衰去世,届时自然又是另一番局面。

    所以对于石虎而言,今次南面用事,绝非只是立威那么简单,更关系着他的未来,因此绝对不容有失。所以过了许昌,将近颍川的时候,石虎便屡屡下令石聪速速来见,一方面是详细打听一下淮南晋军的虚实,统兵者究竟何人,居然在他南下在即的时刻还敢兴事于南,实在可恨!

    另一方面则是一定要严惩石聪这个辱国之贼!若非此奴豫南之败,他近来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动作频频才勉强消弭掉此败给大军所带来的隐忧。若不严惩此贼,实在难消心头之恨!

    早在中山王石虎争取领军南下的时候,祖约便极力帮忙促成此事。如今也随军而出,总算宿愿得偿。

    他一介降将,身份又是尴尬,自然不可能有独立领军的机会,只是被禁养在石虎军帐左近,身边虽有兵卒听用,但同时这些人也负责监视着他。

    祖约心内也明白,石虎其人看似勇傲,实则心内倍存猜忌,这一点如赵主石勒如出一辙。所以今次得以随军,他也不敢奢望能够重复往年的权位气象。故地重游,聊慰失望之情,也希望能够找到机会改善一下他在奴国处境。

    石聪谯国之败,消息传入军中后,祖约心情可谓复杂。他与石聪也算宿敌,早年隔淮对峙,互有交战,甚至于他疯狂之后的败亡,都是由其人并石堪这两员乞活残余之将促成。

    得知石聪战败,祖约最开始是不乏幸灾乐祸的。早年若非石聪等人攻其不备,他未必会沦落到如今这个下场,极有可能与苏峻分掌内外,瓜分江东大权,位极人臣!彼此之间说是仇深、不共戴天也不为过。所以,石聪处境越凶险,他的心里便越高兴。

    但另一方面,无论他承不承认石聪其人之才干,他总是败于此人之手。可是早年这个曾将自己陷于万劫不复的仇敌,如今却被江东一个小儿辈击败,这让他情理上有些接受不了。

    早年他继承兄业,称霸淮中,震慑江东的时候,吴兴沈氏不过江东一土豪门户而已。就连沈士居都不在他眼中,更不要说区区一个吴中小儿。

    可是现在,昔日方伯霸主,如今已成寄人篱下的劫余伧徒。而原本寂寂无名之徒,不只占据了他的旧基业,而且还击败了曾经打败他的宿敌。

    这让祖约心情一时间有些沉重,且不乏懊悔纠结。但眼下的他,甚至就连躲在角落里独品这一份失望落寞都没有资格。

    豫南之败不只影响到大军士气,对于境土人心也有搅动。中山王石虎转以绥靖姿态向地方略作示好,许多乡宗门户多迫于军势纷纷入军求见。每当这时候,石虎便多让他也出席接待这些人家。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祖约旧镇豫南,但凡稍有势力的乡宗门户俱都认识。有他居中为联络,自然能有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石虎大概也是想要以此来震慑这些乡宗:就连他这个原本的豫州刺史,如今也只能卑事石虎,自然能够打消许多乡宗人家的对抗之心。

    然而这样一来,祖约情感上自然难以接受,以落魄之身屡见他往年治下之民。那些人无论是虚礼关怀,还是嗤笑讥讽,都令祖约羞惭欲死,情难面对。

    但是很可惜,他并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只能任由石虎摆布玩弄。唯一廖感欣慰的是,看到儿子祖青在石虎身边越来越受重用,虽然年只在十多岁,但却仍能得以随军,甚至石虎每谋大事都不作退避。

    父子两个表面上仍是作态,恨不能致对方于死地,以满足石虎那畸形趣味,但私下里也已经有了稳定的交流渠道。许多有关石虎的深谋,祖青都暗里传递给祖约。这能让祖约更加了解石虎的心迹,每有献策都能得用,也一点点改善着他的处境。

    这一天,祖约又在军中接待了几名旧部,将人送出的时候恰好看到秦肃秦子重正率几名兵卒巡营经过,当即便指着远处的秦肃说道:“方才与君多言旧事,感慨实多。我记得你家姻亲庐江秦氏,如今秦家正有子弟秦子重在军中任事,要不要帮你引见一下?”

    那人听到这话便循着祖约所指方向望去,眺望良久才摇头道:“祖公大概是视错,若是旁人,我还不敢确认。但若说秦子重,早前此人在黄权麾下任事,两年前我还见过一次,绝非对面那人。”

    祖约听到这话,脸色便微微一变,又引着这人行往旁处低声询问几句,听到那人再次确言,这才将人送走,继而便若有所思的回了营帐。

    到了夜间宿营的时候,辛宾刚刚归营卸甲,旋即便有中军内卒来传讯说是祖约有请。他也不疑有他,当即便起身跟随往中军宿处而去。

    进入营帐后,见祖约时服于席,辛宾便上前见礼。

    “子重你不必多礼,快到近前来坐。”

    祖约笑着对辛宾招招手,示意他到近前来,凝望对方少顷,然后才笑语道:“早前是我连累了子重啊,大王虽然用我,心内仍存戒备。此前诸将勇出猎功,因为子重你是我所荐,反而不能得出,拘禁营中,错过了外出猎功的良机啊。”

    “祖公何出此言?若非明公举用,仆至今不过卑伧于下,绝难有今时之任。幸进至此,余愿已足。更何况虐乡求宠,人所不齿,本非壮士所为。”

    辛宾连忙说道,毫无抱怨姿态。

    “子重这么说,无非想让我安心无愧罢了。方今之世,士庶竟进,若能持节封侯,又何必在意手段如何。子重你身边不乏骁勇部曲,若能得以大展其才,绝不逊于如今大王帐下几名良将。今次大军南来猎功,乃是丈夫扬名显位的良机。一步落于人后,事事都受掣肘。”

    讲到这里,祖约脸上不乏歉疚,又对辛宾说道:“相识以来,我是多享子重助力,如今也是真心想再帮你一把。子重你不是甘于平庸之辈,如何猎功取位应该自有筹划,眼下也无旁人,不妨直接道来。若能帮得上你,我是绝不推辞。”

    辛宾听到这里,心内难免一喜,他是真的想要让祖约帮一帮他脱离大军。此前军纪虽然散漫,但是距离淮南还太遥远,他若贸然率部脱离大军,会有太多凶险。可是随着渐近淮南,军纪陡然变得严明起来,行营宿寝俱有严厉的规定,竟让他找不到机会脱离羯奴大军。

    随着路程越来越近淮南,辛宾心内也是多有焦虑。他这里已经探知到许多羯胡内部情报,甚至包括大军统帅石虎与郭敖的积怨矛盾都在往日祖约的絮叨中了解到不少,正该赶紧传回淮南去供驸马取舍判断,以做出相应的安排应对。

    可是现在看来,单凭他自己之力想要脱离大军实在是有些困难,他如今在羯奴军队中虽然担任一个幢主营长,但也并不算是什么显职。

    如今羯胡大军内多有滥赏滥封,比如石虎最亲近的几千中军督营将士,哪怕就连小卒几乎都有一个城门督又或裨将军职。至于杂胡义从中则更严重,就连正式的将军号都泛滥成灾。有的是正式行文册赏,有的干脆自拟,只求称呼起来威武,倒也无人深究禁止。

    迟迟不能脱离奴军南下传递消息,等到奴兵真的压境对寿春形成围攻之势、兵临城下,再想传递消息则更难,而且意义也已经不大了。

    此时听到祖约表态愿意帮忙,辛宾自然欣喜得很,稍作沉吟后便说道:“仆是卑是显,本不敢作更大进望。然则多受祖公提携恩用,若无一二寸进之心也实在愧对祖公。此前仆亦有浅思,淮南本我乡土,多有亲厚旧人在彼,所以便想先行一步,为大军招募乡中勇武以作策应。今日祖公有问,不敢隐瞒,只因人微言轻,不敢宣露于外。”

    “你是这么想的?”

    祖约听到这回答,便垂首思忖起来,眸中略有幽光闪烁,片刻后才又望向辛宾说道:“今次羯国大军几十万南来,乃是近年未有之强盛兵甲,雄兵力摧,实在不必再假偏谋。子重你这一想,倒是有些多余。不过倒也不是没有别的求功之路,仍须子重先往淮南。”

    听到祖约不认可自己的说辞,辛宾心内当即便略有失望,待听到后一句,脸上才又露出喜色:“祖公但有所教,仆绝不敢辞!”

    “淮南沈维周,本为江东小儿辈,不可谓之知兵,只是胆大妄为。今次羯国大军还未抵境,他竟敢过淮烈进邀战。石聪此贼太负恩用,居然不能抗拒,实在太辱军威。中山王为此大怒,欲选壮士潜伏过淮,寻觅机会将沈维周刺杀于镇。子重你本乡土久居,深悉地理,所部又多骁勇悍卒,正宜入选。你若有志于此奇功,我便在中山王面前力荐,不知你愿不愿意?”

    讲到这里,祖约便眯着眼仔细打量着辛宾,神态颇有几分高深。

    “刺杀沈维周?”

    辛宾听到这里,脸色已是陡然一变,忙不迭问道:“中山王安排几路人马?大军如此雄势,怎么能为这种阴谋刺杀邪祟之举?即便得手,这也会令四夷耻笑啊!”

    祖约听到这话后,已是摆手笑起来:“此谋生于中山王,旁人又怎么进言劝阻。我只是觉得这对子重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机会,所以才问一问你,不知你可愿一行?”

    “我……仆当然愿意!还望祖公力助,能够抢发于前,不要被别的亡命之徒争得此功!”

    辛宾久在中山王府,深知王府中多养壮力游侠,若真的有此谋划,驸马可能真会有危险。即便不能成功,也必然会令镇中人心惶惶。所以他已是恨不能插翅过江,早早报告此事,令驸马有所防备。

    祖约听到这里,笑容中多了几分笃定,继而便摆手笑道:“这还只是构想,一时之念,未必就会付诸行动。更何况眼下淮上江防必然严密,也难泅渡过淮,更不要说以异类接近镇中方伯行险一刺。不过子重你也不必失望,稍后再有什么机会,我必即刻道你。”

    辛宾听到这话,确是又有庆幸又有失望,却还不知祖约只是在试探他,闻言后也只能心事重重的告退。

    虽然淮南军俱都已经收缩入镇,但是因为有着此前在淮北活动所打下的基础,也并没有完全断绝淮北的消息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关于羯胡大军确凿动向的消息传过淮水,局面也越来越明朗,羯胡大军确是直扑寿春而来。

    此前若是得知这个消息,淮南人众即便不会即刻崩溃,也必是人心动荡,了无战意。一方面彼此之间确是实力悬殊,另一方面则是羯胡久为肆虐,积威甚重,让人难生对抗之心。

    但是因为有了沈哲子的提前警示铺垫,加之连场胜利对人心的鼓舞。所以就算眼下已经可以确定羯胡大军确是打算主攻寿春,但也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军镇内外仍是井然有序,文武群僚也都各司其职,甚至乡野中都无多少骚动。

    而沈哲子也不再贪什么先声夺人,除了必要的游骑斥候以外,淮北各处人马俱都撤回镇中,摆出一副死守淮线的架势。此前送给郗鉴一批战马,郗鉴不独遣使道谢,而且又送来数艘可在江面驰骋的战船,虽然不是那种高达数层的大楼船,但对于眼下淮南的防守也有增益。

    淮南军或是挑不出太多合格的骑士,但合格的水军士卒却是不少。毕竟这些兵卒们哪怕不是久从军旅,但既然生在鱼米之乡,也都习惯了踏板浮波。

    水路上的较量,便是淮南防守的重中之重。寿春直临于淮,单单在淮水一线防守便从上游的汝口至于下游的洛涧,之间长达数百里的水道,任何一处都有可能成为敌军突击抢渡的地点。

    淮南军名为五万之众,但如果完全分散在这么漫长的战线上,兵力将会被稀释摊薄到极点,根本就不足力据大势南来的奴军。淮南之地并无奇险,一旦被奴军抢登,寿春便成孤城。整个淮西之地,都将成为奴兵纵马驰骋的马场所在,也会给沈哲子在淮南、梁郡等地的经营带来严重的打击。

    所以关于淮南的防守,沈哲子只求能将奴兵挡在淮水之北,根本不作第二途想。漫长战线很难防守的尽善尽美,所以也只能做出轻重取舍。类似距离寿春较远的汝口,已经被他定为次级战场,实在是防守不住,那么只能放弃内缩。

    在这几百里的水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颖口。颖水直接勾连中原腹地,上接鸿沟,乃是淮中最重要的一条支流。自颍川而下千舟竞发,想要阻止奴军直接冲入淮水,实在是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

    所以在颖口方面,沈哲子不只派驻了与奴兵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郭诵,还有韩晃为其策应后继,围绕颖口更是备陈重兵,水陆游骑两万余众。

    在布置防线的时候,沈哲子尤其庆幸便是古人的指挥。有了战车结阵的却月阵,能够让他麾下水陆军队获得最大的机动性,不必困缩与一地,脱离了固定的驻点,能够因战事所需随时投入到淮上任何一处战场。

    却月阵并不是什么百战百胜的利器,而且威力也绝不只限于战阵本身,对于地形、兵种、械用、乃至于战机的配合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如果着眼点只在于战阵本身,那么非但不是什么取胜利器,反而是打包送上门的礼包。

    历史上刘裕北伐那一场惊世大战,并不是却月阵的初战,而是一个集大成的体现。却月阵真正发端,还在北府军南入吴中清剿天师道叛乱之时。

    吴中水网密布,天师道叛军中又多有熟悉地理形势的吴中豪宗加入,北府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在那样的战争环境下,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如果是小队突进,很有可能被叛军灵活调度局部优势分而击破,如果大队集结进发,那么叛军便可化整为零在乡土游走避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月阵才有了用武之地。首先要有绝对优势的水军以控制水路,才能化解掉却月阵的机动力不足,通过水军将车阵快速投入战场,同时防备侧翼后路,予以接应。而如果想尽力扩大战果,则还需要轻骑配合,在打破敌军冲阵后,骑兵冲出冲击溃阵,从而将胜果最大化。

    简而言之,却月阵乃是一座移动的营垒,可以通过水军的配合随时投入到各处战场,以收坚阵之效。但同时,战车结阵效果其实要比正轨的营盘军垒弱得多,而且因为机动力不足,如果脱离水道太远,没有灵活的水路配合,极有可能被捂死在陆地上。

    为了弥补战车较之营垒远逊的防护力,所以阵中士卒械用必须要充足且多样性,这样才具有灵活多变的防御方式和战斗节奏,尽可能的增加杀伤力。

    如果没有了这些条件配合,却月阵便谈不上实用性。毕竟,战车结阵在本质上而言是已经被历史所淘汰的战术。而却月阵的最大作用也不是主动出击,而是防守。尤其是在防守水陆要津、敌之必攻,因为省去了建筑固定营垒的时间,结阵便捷,俱有突然性,而且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所以往往能够收以奇效。

    换言之,如果沈哲子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大量的财货投入,能够在沿淮各处全部建立营垒据点,那么他根本不需要仰仗却月阵这一个权宜之策。但是那样一来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之巨,实在不可想象。而且营垒都是固定死的,一旦被围击攻破,便失去了其军事作用。

    所以入镇后,沈哲子也是重点打造战车,训练这种水陆并济的战法。在这一场寿春防御战中,淮南军虽然处于极大的劣实,但在水路的控制权上,却有着极大的掌控力。同时,淮水每一处可渡河段,对于羯胡而言都是必攻之处。

    所以这一战,简直就是为却月阵量身打造,又或者却月阵本身就是为了这种战场环境而发明。奴兵们以为他们冲的是一处军阵,但其实是一座坚城,而且还具有城池所不具备的反击方式和机动性。

    当然沈哲子也并不认为单凭此法就能稳操胜券,巨大的实力差距并不是单凭一两种战术就能弥补追平。在水路的防守上,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利用的技巧,本质上无非是设置障碍、摧毁船只而已。

    吴后主孙皓,为了抵御中朝晋军的南征,铁索横江,听起来虽然有点笨,但其实也是水战的基本战法。沈哲子虽然与江东民家交情深厚、关系密切,但也做不到一国之君那么强大的征发力度和豪迈手笔,而且成本太高,实用性却不大。他所拥有的冶铸工坊,单纯的打制军械已经忙得焦头烂额,更不可能打造铁索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所以在水道的防守上,除了硖石城等几处水道狭窄险渡之处多备水栅、巨木之类,关键时刻拦江断流之外,至于其他方位,重点还是放在了摧毁船只方面。镇中多选擅泅敢战之士,集整成军,待到贼船到来则泅水造船。同时在军备中也加大了油膏等引燃助燃之物,以备火攻。

    类似的准备,仍然在持续进行着。许多此前因为忙于淮北战事而暂时搁置的事务,此时也都加紧忙碌起来,务求争取将大战前夕不多的时间利用到极致,准备更加周全。

    战争所打的,无非人命和钱粮而已。此刻沈哲子感觉尤其深刻,近来他安居于镇内,也明白到杜赫因何会那么焦虑。如今寿春镇中,军民加起来足有十数万众,虽然其中一部分民户已经开始屯垦,但尚未有所产,因而资粮给用完全需要外补。

    这么多的人口再加上必要的畜力,哪怕待着不动,每天耗粮便达数千斛之巨。可是现在,士卒要操练备战,丁口要劳作生产物资,所耗更是倍增。而且这些人力也并不是集中在一处,尤其颖口等几处屯驻重兵的前线要地必须要有所储备,以防备战事开始后奴军切断粮道的危险。

    这么一算,要维持整个淮南运作,每天单纯所耗粮数便达数万斛之巨。这样一个数字,单单听到便让人心内凛然,作为具体的经手者,杜赫所承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实眼下这个局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沈哲子咎由自取。台内诸公对他有怨也不是无理取闹,从收复合肥、兴建梁郡而后冒进收复淮南寿春,节奏实在是太快了。这必然会令消耗加倍,而且内补之力远远不足。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沈哲子还有别的渠道可以筹措物用,单单依靠台中支援,不待羯奴来攻,当他挺入寿春之后,江北这些成果便有可能已经不战自溃。

    但沈哲子也是自有理由,此前他是没有实力和机会介入江北事务,一直等到拔除了王舒之后,才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北地即将迎来大的变数,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而且这样快节奏的挺入,虽然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就算是放慢步调稳扎稳打,也会面对其他层出不穷的问题,未必就会好过眼下。

    近来还可以称得上是好消息的,便是老爹沈充北上以扬州刺史而入镇京府。如此一来,沈哲子的后路保障更稳定。而且在他看来,就算此战战败丢掉寿春,他家想要渡过大难而割据江东,自京府直冲建康,也要比盘踞于会稽方便且顺利得多。

    但这消息也并未让沈哲子欣喜太久,很快心情就变得恶劣起来。羯胡大军前锋已经出现在淮北,而且一出现就伴随着一个血腥的战报!

    城父一战后,无论是淮南军,还是石聪的人马,俱都收缩于镇,不再有什么大的动作。一时间,淮水北岸沿线一片地域反倒成了双方对峙之间的一个中空地带,只有各自游骑斥候在区域内游荡监听对方动静。

    但是中空并不等于真空,虽然双方军队俱都撤出,但这区域内还是不乏人迹活动,有的是逃难的游食流民,有的则是藏匿在山野荒地中的盗匪,趁着这个短暂的空当外出活动,想要收捡一些便宜。

    位于颍上慎地之间,有一片占地颇为广阔的滩涂苇塘。在这盛夏之际,左近茅草茂密,郁郁葱葱,在人目难及的苇塘深处,则有一片极为空旷所在。

    这里乃是苇塘中的一处实地,方圆足足有十数顷,其中过半都已经被整理出来,甚至种下了许多菽苗、菘菜之类的作物。左近多有密林、茅苇遮挡,俨然一方独立天地之外的净土。

    耕地之外有屋舍村落,窝棚密架,观其规模最起码聚居有千数人众。窝棚内外多有民众出入活动,木架上则晾晒着沤过的麻丝并风干的鱼干之类,不乏自给自足的味道。

    在村落最中心,有一座高达丈余的竹木阁楼,虽然并无多少修葺,但已经是这里最气派的建筑。阁楼内外多聚壮丁,有着披着竹片、麻绳串联的竹甲,有的则只着简陋的麻衫。至于他们手上兵械也都五花八门,竹枪木棒、短刀铁锄。

    阁楼之内,数人团坐,中间一个赫然是早前入镇拜望沈哲子的淮南坞壁主李陶。至于其他几个,老迈、丁壮兼具,相貌多有相似,好像同族血亲。

    “沈维周其人,才能和胆色还是有的,加之又出身江东显宗门户,广引江东物货入镇养民,又能率部过淮击破贼众。其人入镇以来,确让镇中气象焕然一新,乡土改观远胜往年所任。”

    李陶坐在席中对几人分讲,言中不乏对内史沈维周的推崇:“其实我是希望几位家老能引家人归南,奴军大部南来在即,此处虽然草木遮掩,但也绝非奇险绝地,若被奴众扫荡察觉,绝难自保啊!”

    然而他这话音刚落,旁侧却有一人冷哼道:“可是我所听闻,却与阿兄所言有不同。乡中多言这位少年镇将权欲太炽,甚至不许乡人持戈自保,要将士庶人命俱都攥在手内。他此前虽有险胜,但今次来犯乃是羯国百万军众,淮南区区数万疲兵此前尚能穷命奔波,真到强敌至此,又拿什么去抵抗?阿兄也言其人江东显宗,帝室婿子,即便不守也能弃镇归国,不伤爵禄。但对我等居此人家来说,却是家破人亡惨剧!”

    “阿兄你对其人如此盛誉,却罔顾即将催命南来的强敌,莫非是责我等宗人于此分你人众,让你不能一争淮南军主之位?”

    李陶听到这指责,脸色当即变得难看起来:“六弟你如此疑心恶言向我,让我如何辩驳?家业旁寄于此,乃是父辈定计,我持家以来,也是竭力维持此处,何来一二怨声?但眼下态势确是不妙,我只是担心此处家业所寄会被察觉,引来杀身之祸……”

    “哈,倒是有劳阿兄关照了。我可是听说,江东物货舟船连绵运来,就连寻常寒卒都能饱食新稻,新布裁衫。阿兄你在淮南,也非无名之辈,资用如此之厚,难道不能分润少许?结果你送过江来的是什么?无非几匹旧麻粗綀,苦盐劣米。这就是你所言竭力维持?若还有一二血脉情分,何至于如此苛待?若非今次想要集众壮势,只怕你还不会来此看一看我等兄弟过得怎样豚犬都有不如!”

    那人越说,神态越有激愤,而旁边那几人也都露出同感之色,望向李陶也有不善。

    李陶听到这指责,脸色更加难看,默然半晌才对身畔一老者拱手:“我持家以来,未有壮声,不敢夸劳。但若言到守业,自问尚有一二可陈。叔父并众兄弟长居于此恶境,我又怎么会心安!至于资用所助,此前淮上无禁,自然可以放板自由往来。可是现在江禁严苛,就连我自己过淮,都要小心万分。若载太多物货至此,一旦被巡防截拦,只怕淮南本家都要遭受大难……”

    “你不是还言那沈维周有贤才德政,怎么现在又要担心家业不保?”

    听到这话,先前那人脸上鄙夷之色更浓。

    老者在默然片刻后,望向李陶说道:“三郎你有苦衷,我也能想到。分家求存,是早年所立,眼下未至绝境,也不必急改。淮南形势虽有转好,但羯国军势凶猛,淮南也未必就能保全。六郎虽然言有焦躁,但并不是没有道理。你与其再劳神劝说宗人归家,不如用心些,多载一些资货来助。”

    “眼下淮北败坏,游食多浪荡在野,我家若能广储,自然也能多集游食,拣取丁勇,不必苟藏这苇塘恶地,甚至直接攻占一处水陆要津。既有人众,又有要塞,届时无论向北还是向南,谁又敢有小视?似是三郎你存身淮南,虽然有一时安稳,但却受人看轻,甚至难争淮南一军主之位,实在是浪费了这天赐壮士的跃进时机!”

    听到这叔父老而弥坚,畅谈家业大计,李陶不免瞪大眼眸。他本身是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多有中庸,像是早前跟随朱逢对抗将主,而后又跟随凌卓向将主低头,凡事不争先,不愿赴险。今次过淮是趁着江防还未完全锁住,想要将这些家人引回后方安定处,却没想到这些人志比天高,已经有了要谋大事的气概。

    尤其听到招募游食之类言语,李陶更是心惊肉跳,他家人藏身这浅滩已经要托命于侥幸,若再外出招摇,那不是唯恐死的太慢?

    可是当他张口再劝时,几个家人非但未有回心转意,反而连声指责他胆怯不堪,讨要资用也更加急促起来。

    言道最后已经不乏恶声,这些胸怀大志的族人索性直接将李陶扣留在此,将他随从驱回要挟讨要资用。过了几天,一船几十斛食盐和百十具弓刀送入此处,这些族人们非但没有放了李陶,反而以此作为他此前推诿不援的证据,对他加倍凌辱逼迫。

    “阿兄,不是我要逼你。明明你是有余力办法,因何就要如此苛待族人?你是没有胆量勇进,但我等却非胆怯之徒。家资都是共有,你也不能一人独享,即刻去信家里,再集资货送来!来日我家若能得显,富贵同样与你共之!”

    那个六郎为了逼迫李陶就范,甚至以性命威胁,直接斩下他左手尾指,逼他写出血书送回淮南。然而江防越来越严格,淮南之家虽然忧心李陶性命,但也实在找不到方法运送太多资用过江。愤懑之下,族人们怒火便倾泻在李陶身上,每日都要痛打一番出气。

    又过几日,族人们外出招募游食,居然与一部强寇取得了联系,彼此合军,共居苇塘,人众陡翻倍余,且不乏悍勇。于是胆量更大起来,频频外出,凡眼中所见,俱都抢掠而归。

    苇塘里渐渐人满为患,随着人丁扩充事情变多起来,族人们也无暇再去辱骂李陶。而且另一部奴众觉得来日有了气象后,可以借李陶南投,因此便将他拘养起来。

    李陶枯留于此,心境可谓煎熬,眼看着族人们越来越癫狂,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乃至于开始谋划是帮羯国抢船渡淮所得利益大,还是投南更有前途。

    这一日,大批丁壮又呼啸外出。如今这一路人马已经颇成规模,此前又兼并了一路盗匪,甚至得了几十匹马,因而活动的区域也更大起来。

    然而直至入夜,外出者仍未返回,李陶心里渐有不妙的感觉,当即便去求见他族中那位老者叔父。

    “三郎,这些日子委屈你了。但你也不要怪罪兄弟们,那赵主石世龙一个胡奴伧徒,尚能趁乱做大,咱们大好儿郎又怎么能吞声自忍!贫富祸福都是一世,你凡事都求周全,也抵不住横灾临头。眼下我家集众近万,持戈者数千,往年你敢想象有此声势?就算是如你所言过淮,眼下去投,也比早前你说的仓皇南去要好得多吧?”

    老者对于苛待李陶也有几分愧疚,但一想到眼下所聚起的人众和气势,又是不乏自豪。

    李陶还来不及说什么,苇塘外却传来巨响震动,当即脸色便是一变。而坐其对面的老者也变了脸色,但却无惊恐,而是满脸喜色:“如此壮声,儿郎们莫非又有大获?”

    大获是没有的,大祸却已经临头。攻进苇塘的是将近两千奴兵游骑,他们的斥候在野地中发现了外出游猎的人众,而后大部杀上,将外出者尽数剿灭,而后追溯源头,直接杀至此处。

    战斗几无悬念,苇塘里虽然不乏浅滩,但近来频频出入,也踩踏出几条固定的路径。羯胡们由此杀入,扫荡几个来回,这整座营地中生者已经不多,数千人众俱尸横于此!

    李陶身在内里,侥幸保住一命,但很快就被投奴者指认出来,被几名奴兵拎至那奴骑将军马前。那奴将年不过二十出头,甲衣兜鍪上俱都垂挂着厚厚血浆,他下马行至李陶面前,垂首问道:“你是淮南沈维周的属官?”

    “是、是,他就是……”

    一同受擒的老者忙不迭点头,惨烈的厮杀已经让他吓得昏去醒来几次,此时听到奴将问话,忙不迭开口说道,想要乞求活命。然而话喊到一半,头颅已经飙飞出去。

    “老奴真是该死,我又没问你话!”

    奴将收回刀刃,继而又狞笑着望向李陶:“淮南那些贼军逃得太快,我正愁找不到人去通告那南贼沈维周一声。留你一命,回去告诉他,中山王麾下张雄至此,让他洗干净头颅待死!”

    说完后,奴将又挥起刀来,斩断李陶双手,让人以泥浆包裹止血。继而俘虏们被喝令伐木扎起几个简陋的木筏,上面插满尖竹挂上一个个血肉模糊的首级,连带已经昏厥的李陶,一并放入了水流中。

    淮水三月春潮始涨,到了六月盛夏时节,江潮已经涨至最盛,水面开阔较之枯水季扩大将近一倍。沿淮一片区域,俱有甲士巡弋哨望,闲杂人等严禁靠近,民众们樵采渔猎,也都必须要避开这一片区域。

    数日前开始,江面上出现诡异现象。多有浮板顺水流下,浮板上多以竹刺穿插悬挂着已被水汽浸透、肿胀不堪的人头,或多或少,多则百数,少则七八。

    晨曦微薄时,江上巡哨又发现此类现象,不敢怠慢,即刻上报。

    再次得到此类信报,沈哲子心情不免更加恶劣,决定亲自前往江畔去看一看。于是当即便在两百余名亲兵护卫下,乘马离开寿春城往近畔渡口而去。

    眼下大战在即,无论淮水还是城防,法禁都严厉到了极点。此时街巷少见行人,唯一可闻的生息便是兵众们日操旗号口令声,急促的马蹄声骤然响起,内外行人俱都神色不乏紧张的转望过来。

    类似紧张的战争气氛,一旦持续的久了,对人心都是一种摧残,即便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也会让人变得敏感警惕,如果再有什么异兆发生,很有可能就会爆发出规模不小的骚乱。哪怕是久经战事磨练的军卒营垒,都时有营啸事迹发生,兵众一哄而散。

    所以士气言之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兵员的战斗力,乃至于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和最终结果。尤其是在敌我军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士气更是弱势一方维系凝聚力的不二法门。

    淮南军的士气维系还算不错,此前整顿乡野,大量游食被整编入籍,集中安置,在城池、乡野之间游荡的人迹几乎不存。这些民众们在军队的组织控制下进行集中的劳作生产和生活,规律近乎刻板。

    如此严厉的人身控制,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战争本质就是消耗人命以达到某种目的,过程中最无关紧要的便是所谓的人权,无论古今,概不能外。

    当然控制人身的同时,还要佐以各种手段以维系人心,缓和气氛。比如标准清晰明确的奖惩制度,无论在军还是在民,俱都以一定的人数团体为单位,设立奖惩标准,规定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优异则赏,落后则罚,让人员内部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竞争气氛。一旦这种氛围形成,便会极大的驱散人心头一些不安和恐惧。

    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团体,一旦感觉前路灰暗、没有希望,那就什么都不要想,切忌做什么远大计划,只需要埋首于手头上的事情,制定一个清晰且在能力之内的目标,专心致志将之完成。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往往需要以一个点去接受整个世界网状反馈,但这些反馈需要进行自我反刍和判断,最终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主观臆断,已经悖离真相很远。

    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天地还是那个天地,英雄也是那个英雄,当人已经丧失了理智判断的能力,最好的作法是少作旁瞻,切断对身外讯息的接受,专注于对自身的提高。

    当然人身好控制,人心却难。羯奴大军是实实在在、迫在眉睫的威胁,沈哲子也不能将这一部分认知从人脑海中抹去,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抹去这讯息给人带来的压迫性和危险性,这就需要仰于宣传了。

    从他还是一个江东小字辈,需要故名仰望开始,沈哲子便很重视对自身形象塑造和宣传。如今他要做的已经不只是对自身,而是对整个淮南军的形象树立。

    淮南镇中,沈哲子已经组织起一支相对专业的宣传团队,以江虨为首的一群早年在沈园摘星楼厮混的世家子们,未必人人都有提弓上马烈战的能力和勇气,但在把持舆论、影响人心方面,有了沈哲子的指导,加之自身的总结,已经颇具造诣。

    在这些人的构思和组织下,淮南镇内各项洗脑工作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早前淮南军在淮北历次小胜,俱都被添油加醋、各种艺术性的加工,向民众们去宣说讲述。各类抹黑羯胡,夸赞淮南军勇猛的民谣俚曲,也都在远乡近邑传唱开来。各种激昂壮烈的标语,更是被涂写在城池内外每一个聚居地,抬头可见。

    标语这一条,沈哲子是相当重视的。因为这标语在传递讯息的同时,也是扫盲工作的一种,哪怕不能长篇大论,让人人都饱读诗书,但耳濡目染之下,认识一些常用字不成问题,也算是从零到一的一个突破。

    对民众的宣传,是要具有一定欺骗性,因为民众本身就不需要面对正面对抗羯胡这个问题,就算是明明白白告诉他们羯胡有多强,除了让人心更加惊悸外,没有任何好处。这无关乎愚民与否,而是要维系一个组织必须要使用的手段。一个组织的崩溃,除了直接的外部打击之外,其内部隐患的出现,往往不是因为愚昧无知、不作为,而是想法太多。

    五胡到底有多强,沈哲子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但可以确定一点,就算是三国乱世、八王弄权,中原之地死的人再多,单纯从人数上而言,哪怕是人数最多的鲜卑族几部统统加起来,也比不上汉人的数量。

    为什么这段历史如此阴暗?整个汉人团体中邪下降头一般了无作为,只是因为庸者当权、无能者太多?单纯从领袖人物而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自以为是的英雄太多。

    相对而言,胡人的社会关系更简单,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掣肘和博弈较少,因而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求取直接战争胜利中。这无关乎什么种族劣性,胡虏一旦做大到一定规模,没有一个不在上演血腥惨烈的互掐。而这些互掐,一个比一个残忍,一个比一个惨绝人寰,他们甚至没有肉体消灭之外另一种打击对手的方法。

    人都是在教训中成长,石勒眼见汉赵崩毁于外戚,大树亲族,结果被自己侄子绝了后。苻坚本身上位便是兄弟阋墙的最后胜利者,仰于法制疏远亲族,但却不明白他区区氐族政权根本不具备汉人那么大的包容性,甚至就连汉人都被胡虏反噬,他不是败在淝水,他从根上就长歪了,王猛治国成就有多大,给他挖的坑就有多大!

    一个世道之大不幸,不是久为沉沦却无救世主,而是英雄人物屡出不绝。震世威名,俱是生民血泪。

    对于士气的维系,较之鼓舞人心是不同的概念。这些需要直面死亡威胁的兵卒们,如果仅仅只是虚言夸诵,则不免流于妄诞,久则了无战心。他们需要实实在在,切实可见的激励。

    所以尽管淮南物用已经非常吃紧,但是凡有军功封赏,俱都从速执行落实。寿春城罗城内建起几座高耸大仓,名为甲功仓,里面俱都寄存着士卒们功获钱粮和饷俸。而这些仓房,又对应着淮南的屯田亩数,一旦击破来犯的强敌,淮南转为安定,屯垦上了轨道之后,又会有源源不断的亩产涌入进来。

    钱粮方面,沈哲子尤其慷慨豪迈,但是在田亩、人丁等生产资料的分配上,又是极其的吝啬。无论这些田亩人丁投入到什么用途上,所有权必须要握持在手中。眼下淮南根基尚浅,还不需要面对太多贪公为私的问题,假以时日等到他权位日益巩固,也就有了足够的能力以法令的方式将这种局面确定下来。

    所以在士气民心方面,沈哲子自问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当面对真正挑战时,仍然有种不知该要如何面对的无力感。

    沈哲子曾经设想过羯胡大军南来,会以何种姿态出现在淮南军民视野中,是千舟竞渡、万幡林立,还是轻装突进、奇袭要塞?但真实的情况,却没有什么固定的剧本,他首先看到的并不是奴军踪迹,而是他们所犯下的累累罪恶!

    当沈哲子赶到江畔渡口的时候,左近已经被甲士团团围拢保护起来,左近几名守将俱都到场,上前迎接的时候,有的是忧色重重,有的是满脸愤恨,神色俱都难以平静。

    码头上有几大块竹排,上面堆满了湿漉漉、被江水浸泡肿胀不堪的首级,约莫有数百个。同时还有十数个晋民伤者,或被砍断手足,或被割耳剜鼻,有的早已性命垂危、生死不知,有的还能保持清醒,但精神也早已浑浑噩噩,口中重复着一些叫饶或咒骂话语,对于兵卒们的问话则完全没有回应。

    这些人头和伤者的来历,淮南军也早已经清楚。如今江水大涨,单凭简陋的竹排很难顺利将人头之类送达彼岸,多半没于途中。但即便就是如此,巡江水军近来多有在江上发现打捞,可以想见奴军在淮北暴行绝不止于眼前这些!淮南军所打捞发现的,不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沈哲子立在江畔码头,听着那个刚刚被打捞营救上来的督护李陶断断续续讲述着因何至此,言及伤感处,不乏深悔懊恼,挣扎着翻过身以头抵在沈哲子脚前,痛声哭嚎道:“宗人虽有狂妄,但觉绝无逆心,只盼能多集乡众,南来襄助王师……末将擅离职任、私自过江,自知罪大当死,不敢乞命,本来途中便应自沉江底,却恐镇中不知奴部虚实,苟延性命,惟望使君只诛首恶,勿涉家人……”

    此前抢救回的伤者,即便还有清醒,也多神智混沌,语焉不详。对于奴军行凶的具体过程,淮南军也只能联想猜测。可是现在李陶描述的这么具体,尤其其人双手俱被斩断,趴卧一团血肉模糊的首级中,凄凄惨惨道出,诸多惨状似在眼前上演,让人难以细问,一时间肝肠摧痛!

    “将军,奴贼如此虐杀我乡民,凶恶尤甚豺狼!末将愿请战过淮,即便是死战野中,也要痛杀脔割这些恶徒!”

    听到李陶的讲述,众将神态不乏激动,沈云已经冲至沈哲子面前,厉声吼道,眼眶都已经瞪得隐有绽裂,其余几人闻声后,也俱都纷纷上前厉言请战。

    被众将围拢请战,沈哲子却无回应,只是背负双手闭上眼深作呼吸,良久之后才睁开眼望向那已经半残的李陶,涩声道:“你身为统兵督护,不奉军令私自离职过江,自是该死,人不能救!但是身为我淮南军众,或生或死,或荣或辱,自有军法准绳,不容余者戕害!害你之奴将名为张雄?好得很,你的首级暂寄颈上,来日同袍擒杀此贼之后,让你死而无憾!”

    说完后,沈哲子便命人将那李陶抬下去稍作整治,同时严令将此人拘禁起来,不得军令,不许任何人入见。

    听到沈哲子的安排,众将心情也是复杂。这个李陶违背军令,私自过淮结果自取其辱,诚然该死。但问题是其人已经被羯奴戕害如此凄惨,能够保住性命过江已是侥幸,若就这样以军法论处,情感上有些不能接受。沈哲子如此一个安排,倒是让众将心念略有畅通。

    “要去追杀那个奴将?末将愿意过江!无论他首级是否洗净,都为将军摘取回来!”

    沈云再次上前,叫嚷请战。

    沈哲子听到这吼声,心情不免更加恶劣,横眉怒视沈云一眼,这小子真是没有眼色,偏要在这时刻添乱,难道是觉得局面还不够乱!

    这很明显是奴兵激将邀战的伎俩,对方抵达淮境较之预计中要早了数日,想来应是因城父之战而驱前方游骑先行,以此激怒淮南军出战,想要在野地中求胜一雪前耻。如此明显的意图,沈哲子相信众将不可能意识不到,但是手段实在太残忍,包括他自己在内,在听完李陶的讲述后,都有一种不管不顾,只求酣畅一战的冲动。

    但是,奴兵既然敢这么做,肯定不只计止于此,而且在野战中,淮南军真的是弱势所在,一旦出战,肯定负多胜少。届时非但不能报仇雪恨,甚至还会损失惨重,会更加伤害本就维系不易的士气。

    可是如果坚守避战,士气同样难以维系长久。沈哲子眼下只是庆幸,江防早已经进一步加强,寻常民众难以靠近水道,事态能够有所控制,恐慌不至于进一步向乡野蔓延。

    战则不利,不战则更加挫伤士气,沈哲子一时间都不知该要怎么应对,只是下意识的下令沿淮各部凡有发现此类状况,必须要严控消息,勿使扩散于外。

    他也并不即刻返回寿春,仍然留在码头,等待各部传来反馈,同时也在思忖对策。

    半日之后,原本坐镇颖口的郭诵亲自乘船离开戍处抵达寿春。他是担心沈哲子年轻气盛,受不了羯奴轻侮从而遣众出战,见面之后便说道:“奴军虽是远来新至,但却多离合之师,驰骋山野,来去无阻。如今淮南防务已是周全,正宜坚守拒敌,不可以短击长,妄贪野战之功。”

    “这个道理,我又怎会不知。但能知其意,未必能守于行啊!奴众如此暴虐,令人发指,若不予以迎头痛击,久则必然更加猖狂!”

    沈哲子一脸愁色说道,单单这半日时间,分镇诸将都各遣使者或是亲至,有的是力劝沈哲子依照原定计划,沿江防守,不可轻出。而有的则厉言请战,言辞不乏激动,情绪也多愤慨。

    这些人无论是劝战还是请战,都有其充足理由,都有不得不如此的理据。但正因为各自都正确,沈哲子更加难取舍。他甚至已经在考虑,要不要选拔一批敢死悍卒过江求战,趁着奴师远来予以痛击,哪怕必败,也要狠咬对方一口,打击他们的气焰。

    然而当他道出这一点后,郭诵很快便摇头不认可。他早年在荥阳与奴军对抗,对于奴军战术了解极深,听沈哲子这么说,当即便反问道:“若是别部轻出,奴军只围不杀,那么我军救是不救?若是援救,又要付出多少甲兵?我军深控水道,这是地利;奴军离合野战,同样也是地利。以短击长,这是将性命投置人手,不可妄动啊。”

    沈哲子听到这话后又是默然,这一点他当然也有想到,但除此之外,也实在没有别的方法来打击奴军气焰,回挽士气。

    “其实若要让奴军收敛,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世龙僭制,以中国之主自居,行事妄附大义,其军却深虐乡众,屠戮寒伧,若将此罪行披露于众,则人心将有瓦解……”

    听到郭诵这么说,沈哲子眸子顿时一亮,这本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但此前也是因为石虎南来终究给他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让他太过执着于战场上的胜负较量,思路反而有些受限。

    郭诵这思路,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奴军几十万南来,怎么可能会因为区区物议就要有所收敛?但若反过来一想,如果不是因为物议沸腾,多言羯奴败事,奴军还未必就会如此大动干戈,穷国南来。想要做中国之主,就要承受这一名位天然所具有的限制,而这一限制,无论对石勒还是石虎都是存在的。

    沈哲子思路被打开,当即便有了一些想法,他也并不急于让郭诵归任,而是先留下来思忖商议,同时传令让江虨等人速速至此,同为参详。

    午后时分,一篇讨伐檄文便在码头上诞生。大意也没有别的,只是斥责石勒叔侄暴虐无道,穷兵黩武、草菅人命。这些旧谈暂且罢了,尤其后面添油加醋,倍言奴军前锋不敢与淮南军正式交战,而是在乡野肆虐、杀良冒功,以白身布衣的性命掩盖其军色厉内荏的本质。

    檄文自有长短不一的版本,各种版本俱都拟成之后,沈哲子便疾令水军携带檄文往各自目的地而去。

    “奴主僭位,本为无道。以其无道,强击于王师正道之军,其势虽凶,不脱虚态,实断獠牙、缚狼尾之豚犬。虽劳奔至境,不敢求战,浪荡于野,虚作诈声……”

    传给镇中各部的檄文,多是在宣说羯奴色厉内荏,淮南军明明白白设防待奴,结果奴军却胆怯不敢来战,所以在四野游荡,杀良冒功以虚张声势。如果他们敢进犯淮上各处戍堡,则必败无疑!

    “季龙穷厉、虚张、诈世之徒,虽奉其逆主之命,督军南向,实则了无战意,忧惧满怀,以劳用之名,畏战徐进。徒拥百万之众,虚负英雄之名,实则无胆之鼠辈,失节之侫人,自恐天下识其奸伪,因是引众不发,阴遣心腹之犬马,虐乡饰作殊功。凡其所御麻秋、张雄……俱为诈勇内怯之徒!奴下实无壮士,竟使侫幸居显……

    驸马都尉,乌江侯沈,自奉王命,备修兵甲,王师分置汝、颖、淮、涡之境,设阵以待无道之师。既为名器、天命之争,自应以堂皇之众、方正之师,约时择地,所御忠义壮武,力战取胜!六月之师,守于四境之地。季龙若以英雄自标,焉有失期畏战之理!”

    六月,宣王北伐也。六月之师,便是匡威定乱的王者之师。沈哲子以此邀战,而且约定时间、地点,石虎无论是怎样的想法,都不能罔顾这种上升到意识层面的影响,如果还放任前锋偏师在乡野游荡肆虐,那是流寇的作法。

    身份不算什么东西,可是一旦有了,人便难以放弃。石家叔侄打拼半生,这才有了些气象,显居人上,若还被人以流寇目之,无异于对半生功业的彻底否定。

    羯胡前锋虽然已经入境,但既然是轻骑速行,自然也难携带太多械用。虽然在陆地上可以驰骋往来,呼啸来去,但是凡有水道之处,仍是他们难以涉足的禁区。淮南军快船踏波飞驰,直溯淮水诸分流上游,将类似的檄文投射乡野,四处宣扬,同样也不是那些羯胡骑兵能够制止的。

    陈郡宛丘,乃是羯胡大军南下最新的据地。

    整个宛丘,已经化身为硕大无比的营盘,容纳了十数万羯胡中军,以及几乎倍余的劳役征夫。这么多人聚集于此,却并没有太多混乱之象,也足以看出石虎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算是很合格的。

    要知道就连早年的赵主石勒,每每御众而出,军纪都是极其败坏。当然这也跟整个石赵国势处境相关,那时候赵主石勒不过是北地群雄之一,麾下将士们对于来日能够走到哪一步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和充足的信心,因而在私欲方面便有些不加节制。而石勒为了笼络于众,也不能以严苛的军令去管教约束将士。

    可是如今中原已经建制,赵主已登尊位,那么方方面面自然都要创制礼法,诸事都纳入规矩之内。以往的争胜决勇之军,如今已成安邦定乱之师,军纪自然也就变得较之以往要严明起来。

    中山王石虎的宿营,被安排在一处双溪绕流而过的高岗处,左近绿树青葱,竹林新翠,可见郡国官员们在准备宿处的时候也是用了心。

    早前一场暴雨,高岗上遍覆草毡麻毯,雨过之后,草毡之类俱被卷起,步行岗上,脚下并无潮土稀泥扰人兴致,耳闻目见却是一副风吹雨打之后、天地焕然一新的清爽。

    然而这样妥帖的安排,却不足以让石虎心情好转起来,仍是满心的愤懑羞恼。大帐内外多有侍立之众,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声。而在大帐外的空地上,正有数名将领被反缚双臂,旁侧则有赤膀力士抡起竹杖抽打其人肩背。

    竹杖落下时,便传来清脆的击打声。而遭受惩罚的众将,或是闷声冷哼,或是惨叫求饶。这一番责打不知持续了多久,那几人肩背俱是抽痕累累,甚至已经有淤血沁出,竹杖每一次起落都有点点血星洒落。

    过了大半刻时间,高岗下传来急促马蹄声,而后便有两员战将一前一后在坡下飞奔上来。

    眼见来者行至近前,那已经被抽打涕泪横流的张雄顿时便对着前一名战将高呼道:“阿兄救我、阿兄救我……”

    行上高岗的这两名战将,前一个名为张豺,乃是中山王石虎心腹部将,不同于帐外受罚那几个新起之辈,张豺早在与汉赵的战事中便声名鹊起,如今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也是中山王义从大军的具体指挥者之一。后一个名为陈光,原为祖约部将,后来反叛祖约投于石赵,便被任命在豫南宛丘镇守,如今负责接应大军诸事宜。

    张豺、张雄便是嫡亲兄弟,此时看到幼弟如此凄惨模样,张豺心内自有几分不忍,然而身在大王帐外,他也不敢流露太多情绪,只是横眉怒视负责抽打行刑张雄的那名力士一眼,继而便收回视线,匆匆往大帐行去。那力士受此警告,当然也不敢再那么恪尽职守,杖落时多有留力,张雄的惨叫声登时便有回落。

    二将在大帐外等候了好一会儿,才获准入内。

    入帐之后,陈光甚至无暇观望帐内情形,当即便往正首位置大礼拜下,头颅连连磕在地上,口中则疾呼道:“末将有罪,虽然已经极力分派人马防守津渡,防备南众舟船入境。但实在境内浮板缺用,难以尽阻舟船捷利之南众,仍有小部探入境中……”

    说话间,他才敢偷眼往上首窥望,却发现待在那个位置上的并非中山王,而是一个面目清秀、轻甲束身的冲龄少年。请罪之声不免戛然而止,再回眼一顾,才发现中山王正背对几人立在帐内一个角落里。

    他心内虽有尴尬,但却不敢显露于形,忙不迭又转跪向中山王所立方向。还未及开口,石虎已经冷笑起来:“只是因为浮板缺用,才让吴军深入此境?这么说倒是国中大军扰了你这边将安宁?若非舟车征用太多,凭你之能足以将吴军顽拒境外?”

    听到石虎语调不善,陈光额头上都已经沁出冷汗,帐外那些亲信之众做错事都要遭受如此刑罚,他一个贰投之将若让中山王怒起爆发,即刻收斩于帐外也是极有可能啊!

    于是他便再也不敢多言,只是以头口地,整个大帐里都响起砰砰闷响,直涌的冷汗竟然在身下汇成一摊!侧坐在正席上的少年眼见到这一幕,眸中已经跃动起些许噱意,但很快便又敛起,将书案上一些杂物整理起来,捧在两手间悄无声息退出大帐。

    张豺这会儿肃然而立,小心观察着中山王侧脸以猜度其人心情,过了一会儿才行上一步,小心翼翼道:“前锋诸将,激勇行军,受命所在本就是清扫南贼于淮北游荡之众。地方之权断抚慰,不属其职。晋人多有奸猾,多有刺探阴藏乡野游食之众。军事从急,难免会没有时间细作甄别。南贼沈维周,以此污蔑大军杀良充功,本就是无理悖言,大王又何须因此介怀?”

    “杀良充功?杀良充功又如何!大军国战,生民不顺即是奸恶,正宜赶尽杀绝!”

    石虎冷哼着转过头来,脸色不乏狰狞,此时帐外叫饶声又传入帐中来,这让他脸上厌色更加浓厚:“这些庸才,也配称为勇士?坚甲、良马、强弓、利刃,凡为军用,无不重赏厚赐!今次猎功于南面,大用于边疆,盼他们能奋勇远慑淮夷。可是这些蠢物,他们却把事情做成了这番模样!非但未能彰显大军天威,反让吴奴笑我!鹰犬之众,残牙钝爪,养之何用!”

    张豺听到这里,才知中山王因何恼怒至斯,稍作沉吟后才又进言道:“大王戎行二十年,南北灭敌,东定齐、鲁,西破秦、雍,攻城无数,杀敌亿万,功业之伟,国中无人可为比肩!那沈维周不过黄吻初褪,幼生于南荒蛮夷之地,平生未入中原,凭其庸眼狭念,又怎么能识中国之伟岸英雄!因其狂悖无知,才敢口出狂言。来日大军兵陈淮上,末将亲率一旅偏众,破其寿春所镇,擒下吴奴入献大王,实在不必因此介怀!”

    石虎闻言后只是冷哼一声,神态却并未好上多少。

    此时仍深跪于地的陈光见状,心念已是一动,继而便壮着胆子说道:“张侯所言诚是,大王之显赫威名,震慑天下,远夷近国,俱有所知。南荒虽是穷土,但也多冠带客寄,那沈维周既然受此重任,又怎么会没有听说过大王威名……”

    讲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先是偷眼观察中山王神色,待见其人神态并无多少恼意,这才又开口道:“残晋虽然妄以一隅之土,强拒中国之大,但也绝非昏聩不明,其实南乡也多英士。那个沈维周虽然不是出身华夏冠带旧誉门户,但能受伪主亲昵,拣取为亲,也确是南士中不可多得的俊彦。庸常之卒,难为其敌,譬如早年横行江表之苏峻,万数兵众固守建业之地,却为其人轻骑所破,可知其人绝非寻常之才……”

    张豺听到这里,脸色便有了几分不好看,刚待要出口反驳,却听旁侧中山王已经开口询问:“你对那个吴儿沈维周倒是不乏了解,且再仔细道来。”

    陈光闻言后,心内才松一口气,暗幸自己算是把握住了这位大王所想。虽然他如此虚夸敌军主将有涨他人威风之嫌,但类似张豺所言一味贬低对方,但若再深想一层中山王的对手乃是那种不堪之众,即便是大获全胜,也不足夸功。而且有那样的庸才做对手,对石虎如此名位之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羞辱。

    “末将对那沈维周,所知其实也并不全。其人过江入淮之时,末将早已归国,未有对阵。但即便是小闻些许事迹,也能知其人绝非庸众。南国得闻大王督军南来,已是朝野震动,手足无措,若其人无才,也难得受此厚用……”

    张豺一直听到这里,才总算咂摸出一丝味道,他只顾贬低那沈维周,却忽略了此人乃是晋国所派以抵御中山王之人。自己言之如此拙劣,不就是在等于说晋国根本就未将大王放在眼中,只是派了一个无知小辈为敌?

    明白了这一点,张豺却不甘于附和陈光,仍是冷哼一声说道:“既然未有对阵,那么所言也是不能切实。江东本是狂妄之国,以小忤大,国中又多玄虚妄诞之士,我看那吴儿也不脱此类,只是因亲得用,惊悸于大王盛威,已有几分自弃之念,才敢为此狂言!”

    “话也不能这么说,吴国虽小,毕竟也是晋室残余,国中多有养士。主上自有明见,不敢轻视其国,这才尽起国兵,选我为将,有了今次军行。若是寻常可破之敌,我也不必劳师至此。那个沈维周狂言确是可恼,但我大军连营几十里,带甲近百万,强迫至此,他仍敢为此忤逆之声,倒是不可以寻常庸众目之。”

    石虎讲到这里,言中已有几分轻松:“不过他究竟有无显才,还要战过才知。以我百胜之众,击其疲软之师,自无不胜之理。他若能稍为进退应对,已经算是难得。若真是南乡少有之贤能,来日身败若肯俯首归于中国,未必不可用之。司马家一女可舍,我家未必无女以待贤能。”

    讲到这里,他眼中陡然又显出几分不善:“石聪还不入见,莫非是以为我不敢杀他!”

    石聪当然不可能自信到认为石虎不敢杀他,相反的,他是觉得自己今次犯下大错,若是毫无准备就这么直接去见石虎,则必死无疑,所以才迟迟没有入见。

    但是随着国中大军越来越近,左路水军甚至已经驶入了涡水,距离谯城也不过三五日的水程。这还是因为此前淮南军干扰太多,令得涡水上游的疏浚任务完成很差,加之没有足够的劳役纤夫和牛马畜力,耽误了舟船行程所致。

    想要渡过今次大难,石聪寄望最大还是坐镇徐方的彭城王石堪。他与石堪,俱是豫南乞活余部出身,背景类似。虽然彼此也存在竞争关系,但却没有什么大仇。

    而石堪与中山王关系同样不算和睦,一旦石聪被中山王再借机除掉,则石堪便要面对一个唇亡齿寒的危机。所以从这方面而言,石堪还是极有可能出手相助的。徐方乃是淮地重镇,而且石堪也是如今乞活系诸将中最得主上信重,付以重兵的将领。一旦他肯出声表态,保全石聪,中山王即便有不满,也要有所顾忌。

    然而派往徐州去的使者迟迟未归,石聪自然也就无从得知石堪的态度,然而国中大军却越来越近。石聪谯城镇内虽然仍有数万部众,但也明白想要凭此抗拒中山王的征召绝无可能。甚至他若再在谯城龟缩不出,很有可能部众便会造反将他捆缚出城,献于中山王帐下!

    所以万般无奈之下,石聪也只能悄悄离镇,甚至不敢向部众透露他的行踪。但他的目的地并非宛丘中军所在,而是左路统帅郭敖所在的涡上。

    对于石聪的拜见,郭敖倒是有些意外,不过很快便被愤怒所取代。他这一路大军,是要沿涡水而下,与徐州彭城方面的驻军呼应,重点攻打马头、洛涧并夺回盱眙,与淮阴双向出击,将晋军徐州方面军队杀退至广陵。

    而在这一条行军路线上,谯城乃是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补给地点。可以说,石聪在谯城所准备的大量人力、畜力以及各类资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为郭敖这一路大军所准备的。所以城父遭袭,石聪大败,所受影响最深的也是郭敖。

    因为与中山王关系不睦,所以洛阳大军开拔的时候,郭敖得到的资粮分配就少,原本因为想着中途在谯城可以得到后补,他也并未就此与中山王力争。结果石聪把局面搞成这幅模样,郭敖所部便诸多乏用,可谓苦不堪言。

    所以在看到石聪这个罪魁祸首后,郭敖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你还有脸来见我?军败辱国至斯,你可对得住主上的信重托付!”

    一看到石聪,郭敖便气不打一处来,顿时黑脸,拍案怒斥。

    石聪听到这斥责,脸色更加灰败,也根本没有底气反驳,只是垂首道:“一时失算,至于如今,仆射无论怎样责罚,末将都甘愿领受。惟求仆射能顾念旧谊,稍施援手,活我一命。谯城所在,虽然资用尽毁,但甲士无损,数万勇卒,俱为仆射效命!”

    “中山王屡有召见,你都不入见,这是认罪态度?谯城数万卒众,区区一城父尚不能守,也配言勇?我纳之又有何用!”

    郭敖听到这话,不免更加气恼。言中虽然颇多愤慨,但石聪如此表态,仍然让他略有心动。

    “此战失利,末将虽然羞以言辞自饰,但因恐大军不辨敌我虚实,也只能厚颜而论,此败并非战之罪,南军绝非庸类。其军将主南士沈维周,虽无盛名于中国,但却是吴乡久立之望宗。司马避走江表,仍要引以为援,方可稳立江东。沈维周其人,富于奇谋,敏于时势,长于明断,达于进退,其人深为司马倚重,其军兼以勇武重械。末将稍有轻敌,因而身受此殃。仆射虽是御众而来,但也且不可轻视此人啊……”

    “此战因何失利,你且详细道来。”

    石聪虽有此败,但郭敖也并不完全轻视其人,毕竟此人早年也是屡有建功,在剿灭汉赵余孽时表现出色,在豫南又打垮了祖氏宿敌,并不是一个庸碌之人。听其厚言推崇那南军少年统帅,虽然也免不了推诿自己过错的因素,但郭敖也并不完全无视,因而正色询问道。

    石聪当即便详细讲起城父一战始末,这当中当然省略了一些自己忧于前程而疏于警戒的大意缘故,但即便是抛开这些,城父这一战也足以彰显出淮南军确是一部骁勇之师。无论是具装重骑冲破数倍之众,还是轻骑突入彻底搅乱城父大营,以至于最后彼此在涡湾那一场恶战,除了兵员投入得宜,战术配合巧妙之外,也需要配以足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才能取得那么大的胜果。

    郭敖认真倾听着,虽然下意识将石聪所言南人之勇武打了一个折扣,但在听完之后,也觉得这一部淮南晋军确是一旅强军。早前他们这些赵将对于此战不乏乐观之想,认为南人不堪一击,看来是有所轻敌了。

    要知道石聪所部中军,那也不是郡国散卒一般的货色,除了许多勇猛善战的国人之外,底色还是早年纵横于河南地的乞活老卒。就连早年主上筹划发尽国中之力西灭刘曜,也是特意将豫南、徐州等乞活旧部召回,才敢进行最终决战,所以战斗力上是有相当水平的。

    郭敖所部人马,本就不乏河北乞活军旧部,所以对石聪所部的战斗力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方能够在如此强军坐镇下仍能得功,可见绝非弱者。

    此前对石聪虽然多有怨恨,但眼下其人穷途来投,对郭敖而言也是一桩好事。他虽然没有中山王那样远大的志向,但也深谙兵强马壮才能言语硬气的道理,石聪选择投靠于他,总比被中山王擒拿处斩、夺尽其众要好得多。他此行南来,建功之外,本就是奉主上之命,对中山王有所钳制。

    “无论如何,你今次兵败都难辞其咎,即便是求告到我门下,我也只能暂保临战之前不斩大将,给你争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至于此战之后主上要如何处置你,那也不是我能一言决之。”

    稍作沉吟之后,郭敖才有所表态说道。

    石聪听到这话,脸色已是大喜,他现在已经困顿到极点,兵败之后军心涣散,暗藏家财被人哄抢一空,想要弃众避世隐居为一富家翁都做不到。眼下郭敖愿意保全他的性命,与他而言已经是最好结果。

    不过欣喜之余,他对于彭城王石堪对他坐视不理的事仍然不能释怀,因而便又说道:“彭城王坐镇徐方,若其人能够勇进一些,城父不至此败!”

    “彭城王自受王命所遣,这也不是你我能够决言论断。此败仍是你之罪过,如今左路大军乏用,你且将兵众发散于野,取食以为大军之补。若是贻误军期,不只你要数罪并罚,就连我也要难逃责问!”

    郭敖闻言后便皱眉斥责一声,不许石聪再纠结彭城王石堪之事。

    郭敖这里接纳了石聪,但也不能罔顾中山王那里。所以他又让石聪多陈交战细节,让人捉笔记载下来,将这些敌情发函送往中山王处。而在信的末尾又表示,石聪诚然大罪当死,但眼下却是用人之际,因此暂时留用军中。待到各路大军俱都南下相会于大江之畔,他再遣石聪前往负荆领罪。

    石虎受到这一封信函,才知石聪已经投靠郭敖,自是雷霆震怒。虽然大军数路并进,各路统帅也都是持节决事,但他才是大军真正的统帅。而且擒拿石聪不只是为了明正军法,更是为了石聪麾下那数万部众,结果现在都被郭敖揽入怀内!

    盛怒之下,石虎亲手斩断郭敖使者手足才将人放出,算是彻底与郭敖撕破脸。如果不是在南征途中,他甚至已经亲自率兵击破郭敖营帐,执之问斩!

    而郭敖也没有想到石虎会有如此激烈反应,一时间不免有些后悔。毕竟主上虽然提防中山王,但也没有完全将之弃用,而是目作庭门之内周公对待,自己将石聪之事强揽上身,因此彻底得罪中山王,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但事已至此,他即便再将石聪交出,也未必就能挽回,也只能一条路走到底,拒不交人。

    “两军尚未交战,各部已经倾轧,实在不是什么好事。终究还是草莽伧徒立国,章法有缺,诏令不明啊!”

    祖约近来倒是颇多闲暇,多召辛宾来见,言及当下奴军各部纠纷,不免有些幸灾乐祸的评价起来。

    辛宾也在旁边附和道:“赵主今次也是所用非人,中山王凶威太炽,致使大将俱都心悸自疑不敢接近。不能团结于众,不是执掌大军的良选啊。”

    “这么说也不对,中山王敢为此态,还是有其底气所在。如今大军各部,中山王旧卒本就过万数,又添数万义从之军。右部桃豹所统,亦为其人爪牙。另有诸多胡众附者,也是惟强者以拜。郭敖虽是赵主旧人,想要与中山王争光,仍是远有未及。子重不妨静观,来日抵淮必有烈战。中山王是怨积良久,要以淮南人命立威了。”

    讲到这里,祖约又眼望着辛宾笑语道:“左近乡中有我一旧好,我想将他请入军中稍作庇护,免收大军之害。稍后子重可否代劳,遣出心腹之众帮我将人召回?”

    辛宾正苦难以离营,闻言后当即便说道:“祖公既有所嘱,我当亲往接回贵友!”

    “这只是小事罢了,不必亲劳子重。况且我这出入手令,也只容三五人而已,人众太多便不行了。”

    祖约笑语一声,而后挥笔写了一封叙旧之信交给辛宾,交代过地址后又叹息道:“若非身不由己,我也实在不愿劳烦子重。眼下两国交战,离军之外俱是乱境。即便勇武之士,也未必能安全来回。若是因此害了子重你的部属流落于外,我还要向你道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