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 全文阅读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txt下载

    一望无际的荒原上,漫漫黄沙随着呼啸的风声,沿着远处的地平线缓缓流淌。隐约可见之处,除了几座光秃秃的沙丘,便是缓缓动着的油井,一眼望去别说是人烟,就连活物的气息也看不见多少。

    几乎被黄沙掩住的公路上,两辆沙漠色的军用吉普一前一后向着公路的另一头疾驰而去。

    这里是准格尔盆地的中心,坐落着华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

    同时,也是生命的禁区。

    看着远处的滚滚黄沙,王鹏眯了下眼睛,心情不错地说道。

    “今天天气不错。”

    陆舟:“……你管这叫不错?”

    “总归没有沙尘暴,已经算是不错了。”扶着方向盘的王鹏咧了下嘴角,笑着同坐在后排的陆舟说道,“你知道古尔班通古特是什么意思吗?”

    对于人文科学不是很了解,陆舟知道自己答不上来,便干脆问道。

    “什么意思?”

    王鹏:“在蒙古语里,是野猪出没的地方。”

    往车窗外面扫了一眼,陆舟无语道:“……我怎么没看见野猪?”

    别说野猪了,连猪毛都没看见一根。

    这一带除了毛线团一样的骆驼刺之外,便是不知道是死是活的枯枝胡乱地立着。

    王鹏:“所以说,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陆舟:“你知道的还真多。”

    王鹏笑着说:“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和陆舟同样坐在后排,脸上用面巾和墨镜裹得严严实实的李局长干咳了一声问道,“还有多久才到?”

    看了眼车载导航,王鹏回答道:“导航上显示还有十公里的样子,马上就到了。”

    听到只剩下十公里,李局长总算是松了口气。

    这一路上,简直快把他这身老骨头给颠散架了。

    从上京市坐火车到乌市,路上一共花费了陆舟一整天的时间,从乌市辗转到这里,又去掉了大半天的时间。

    说实话,陆舟还从来没取过祖国这么西的地方,如果不是有要事儿在身的话,他到不介意在这里多玩两天在回去。不过现在显然不是玩的时候,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研究成果正等待着他去确认。

    四个人坐着的这辆吉普,是找乌市当地部队借的,驾驶位上坐着王鹏,副驾驶位上坐着颜医生,陆舟和李局长则是坐在后排,一行共四人。

    前面开道的那辆吉普上坐着的则是150团的战士,一方面是带路,一方面是为坐在后面那辆车上的他们开道护航。

    这一带虽然地处西域腹地,但却不能说是绝对安全。

    不止是王鹏的旁边放着把95步枪,甚至就连颜妍都配了一把手枪。

    其实原本陆舟也想借一把手枪玩玩的,虽然他对武器不是很感兴趣,但架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然而王鹏说什么也不肯,坚称没用过枪的人拿着枪比不拿枪更危险,顶多只是答应在远离人群的时候把武器借他玩一下。

    ……

    十公里的车程很快到了尽头。

    一行人下了公路之后,在戈壁滩上开了一段,很快抵达了一片临时修建的营地。

    跟随着前面的那辆吉普来到了一处哨卡前,王鹏降下了吉普的车窗,从怀里取出证件向外面递了出去。

    荷枪实弹的士兵走向前来检查过证件和车上的人之后,干净利落地行了个军礼,然后向哨卡地方向打了个手势。拦车杆很快抬起,将这辆吉普放行。

    在前往营地中央的途中,陆舟看了眼车窗外巡逻走过的士兵,略微有些意外地说道。

    “这里的安保措施这么严格吗?”

    “不得不严格,”跟在前面那辆吉普的后面,王鹏将车开向了停车点,熟练地关掉了发动机,“金陵的那次发射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咱们这里,你从低轨道上扔下来的那个东西,能躲得过一般人的眼睛,但逃不过卫星和雷达。你猜那玩意儿在黑市上的价格已经被开到了多少?”

    “多少?”

    “两个亿。”

    “两个亿?!”

    听到这个数字,陆舟忍不住暗暗咋舌。

    握草……

    至于这样吗?

    想买和我说啊!

    去黑市上让别人赚钱是搞毛线。

    王鹏当然不知道陆舟在想什么,只是下车的时候从他的脸上看到了惊讶的表情,于是笑了笑补充了一句:“而且还是美元。”

    “没错,”看着站在吉普旁边的四个人,一名穿着军装的汉子向这边走了过来,咧嘴笑了笑插话道,“大概就是昨天,我们还逮着了一队伪装成游客靠近这片区域的不法分子。”

    陆舟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还真有人能摸到到这里?”

    “呵,你猜我们从他们的面包车上搜出来什么?”那个穿着军装的男人笑了笑,用手指简单地比划了一下,“两管RPG-7,火力还不小。”

    出于职业习惯,颜妍下意识问道:“没伤着人吧?”

    “那倒没有,”那个男人摆了摆手,将视线投向了王鹏,张开了双臂笑着说道,“好久不见,王兄!退伍这么多年,过的怎么了?”

    和老战友抱了一下,王鹏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还行吧,人都长白了!你这四年倒是混得不错,都当上营长了。”

    对两个人的寒暄不是很感兴趣,陆舟四处张望了一下,直入正题道:“那个东西呢?”

    “就在营地的中央,我带你们过去吧。”拍了拍王鹏的肩膀放开,李营长转身看向陆舟,笑着伸出了右手,“自我介绍下,李高亮,150团4营,叫我高亮或者老李都可以。”

    陆舟握住李营长伸来的手晃了晃:“陆舟,叫我陆教授就可以了。”

    “我知道,元旦那会儿团里组织看新闻联播,我几天前才在电视上见过你。”李营长笑着说道,“怎么样,太空上好不好玩?”

    “还挺有意思的吧。”

    这李营长也是个挺有趣的人,可能是在军旅中待久了的缘故,人没什么架子,算是比较自来熟的那种。一路上边走边聊着,一行人很快抵达了军营的中央。

    在整个营地的中央,是一圈被警戒线拉起的沙丘,而在这个沙丘考西侧的斜坡上,很醒目地立着一座约莫两米五高的四棱台状“铁棺材”。

    在这铁棺材的旁边能看到四只大小不同的减速伞静静地躺在那里,虽然当地的部队尽可能地保持着这里的原貌,没有移动它的位置。但为了防止沙尘暴将它吹跑,还是在上面放了一些固定用的重物。

    看到这台造型古怪的玩意儿之后,王鹏微微愣了下,下意识开口道。

    “这是……”

    陆舟笑了笑说道。

    “闪电……逃生舱。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从一千公里的高空往下跳伞吗?穿上这玩意儿就可以。”



    “闪电”逃生舱。

    通体漆黑,骨架由钛合金打造,表面为耐高温陶瓷涂层,可容纳一人从低轨道安全降落至地表。原本棱台的顶部应该还有一座整流罩的,不过在返回地表的途中已经被抛弃掉了。

    虽然这次测试的高度没有一千公里那么夸张,但一百公里的高度,大概也算是突破人类跳伞高度的极限了。

    这个逃生舱原本是安装在祥瑞号上。

    在返航途中,高度大概100公里左右时,祥瑞号在运行至华国西部上空时对逃生装置进行了测试,将“闪电”逃生舱与飞机分离,向准格尔盆地正中央区域投掷。

    与此同时,这也是祥瑞号在24小时的首航测试中最后的一个测试项目。

    要说技术含量的话,这玩意儿其实算不上什么特别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顶多算是一个载人飞船返回舱的缩小版。里面除了能够容纳一个成年人之外,还存放了一些简单的求生工具和能够维持一个人生活十天的应急食品、淡水、以及药品。

    除了造型比较比较别致之外,这玩意儿真的值不上2亿美元那么贵,顶多一些收集到的数据比较重要,但也值不上这么多钱,何况还是一次性的……

    所以在听到黑市上竟然有人对这玩意儿开出了2亿美元的天价之后,陆舟才会如此的诧异。

    握草,这破烂都有人花重金买。

    愣愣地看着这台铁疙瘩,王鹏过了好一会儿才对陆舟的那句话给出了一点点反应。

    “……穿上?”

    “嗯。”

    并没有过多解释什么,陆舟取出两只手套带上,然后便越过警戒线走上前去。

    虽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卫星或多或少可能会带一点辐射,但那是建立在已经在高轨道上飘了很久很久的前提下,才可能对接近的生物的健康造成影响。

    祥瑞号总共只在低轨道上待了24小时,而这玩意儿出舱就在100公里的高度,自然不需要担心什么放射性残留的问题。

    没有急着打开舱门,陆舟先是观察了下减速伞的连接口,以及耐高温陶瓷护罩、合金减速板等几个关键部件的损毁情况,然后才从通过应急开关,从外侧打开了这个名为“闪电”的逃生舱。

    随着一阵漏气的声音从舱门的衔接处冒出,解锁了密封系统的舱门缓缓开启,露出了双手交叉在胸前,竖卧在保护气垫中的塑胶假人。

    伸着脖子瞅了眼逃生舱里的状况,站在警戒线外面的颜妍小声嘀咕了一句。

    “还真是‘穿上’用的……”

    李局长则是没有说话,只是一脸好奇地盯着陆舟的动作,想看看他到底打算干些什么。

    没有去管站在警戒线后面的众人,陆舟此刻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在了气垫中的那具假人身上。只见他从兜里取出了手机,将数据线连在了假人身上,然后伸手在蓝牙耳机上按了下,轻声说了句。

    “小艾,交给你了。”

    很快,手机屏幕上弹出了一行文字。

    【收到,主人!(๑•̀ㅂ•́)و✧】

    几乎就在这条消息隐去的同时,屏幕中的进度条很快读满。

    包括各部位温度、压力、G值等等在内的各项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随降落时间、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都一一呈现在了手机屏幕上,并且自动绘制成了曲线图像。

    陆舟简单地扫了一眼这些数据,然后便按下了保存的按钮,拔掉数据线继续接在了气囊内侧的接口上,将逃生舱上的飞行数据也一并拷贝了下来。

    “……比原定空投目标偏离了大概174米,误差还算可以接受。”

    看着手机屏幕上的信息,陆舟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

    总的来说这个逃生舱算是完美的发挥了作用,虽然对坐在里面的“宇航员”可能不太友好,进入大气层段因为G值过大可能导致短暂的黑视甚至是昏迷,但在发生空难的时候保住性命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且,这些缺点也都是可以在后续的改进中,被克服掉的。

    看着从隔离区内出来的陆舟,李局长连忙问道。

    “怎么样?这玩意儿管用吗?”

    陆舟心情愉快地说道:“挺管用的,从传感器各项指数来看,坐在里面的如果是人的话,这会儿应该还活着。”

    李局长紧接着继续问道:“那这种逃生舱对使用者的身体素质的要求苛刻吗?”

    “苛刻?不算苛刻吧,”陆舟寻思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只要不是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一般身体素质符合正常成年人标准的,只要经过了一定的训练,都能够使用这套设备。视个人身体情况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但总体上都在可恢复的范围内。”

    李局长继续问道:“那如果用它来空投士兵,你觉得可行吗……”

    陆舟微微愣了下,随即猜到了他在想什么,于是笑了笑说。

    “理论上当然是可以的……就是成本上恐怕会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李局长:“这一台设备单价多少?”

    陆舟想了想开口道:“大概一两千万美元吧。”

    相比起宇航员倒是不贵,但也绝对不便宜。

    就算是用来投送特种部队,这种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空投装备还是昂贵了点。

    而且如果后续对其加以改进,运用了一些类似于主动喷射减速等等之类的先进技术,还得考虑到装备的保密性等等问题。

    不过,如果能够掌握这项技术,其意义也是相当非凡的。

    这将意味着华国的陆战队员能够在一小时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内,无视别国领空降落在地球上任意一个角落。一旦发生需要执行人道主义救援、海外人质营救、或者诸如境外打击恐.怖分子之类的行动,这种装备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

    看着两眼放光的李局长,陆舟笑了笑说道。

    “走吧,这里已经没什么好看的了。”

    回过神来,李局长微微愣了下说:“这就完事儿了?”

    “差不多,我这边基本上完事儿了,”看了眼吉普车的方向,陆舟继续说道,“剩下的就是等金陵那边的研究员过来,对着陆区域以及逃生舱做更全面的检查……这些工作大概会花上个两三天的时间,然后就得麻烦你们想办法帮我们把这台设备送回金陵了。”

    李局长眉头抽搐了下,忍不住说道。

    “就这点事情你还亲自往这儿跑一趟。”

    就尼玛拷贝个数据,是个人都能做吧!

    “我本来也不是完全为了这件事儿才来这里的,”看了眼远处营地外的滚滚黄沙,陆舟眯了眯眼睛继续说道,“逃生舱这边的情况我只是过来看一下,主要还是考察这片沙漠的环境。”

    听到陆舟的话,李局长微微愣了下。

    “考察环境?”

    “嗯,”陆舟点了下头,“为咱们华国的生物圈二号选址!”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便尝试过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的沙漠中建造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旨在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

    这个计划最初是由一名橄榄球运动员发起,并且得到了包括洛克菲勒在内的多家财团的投资,耗资1.5亿美元,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遗憾的是,最终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像这个点子被提出来时的那样轰动,进驻生物圈二号的实验团队在坚持了仅仅一年的时间之后,便宣告了计划的失败,不得不从生物圈二号中撤出。

    而实验得出的唯一结论仅仅是,地球可能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家园。

    总的来说,这个计划毫无疑问是失败的,生物圈二号不但没有形成一套能够稳定独立存在的生态系统,甚至在项目结束之后一度险些被改造成生态酒店。

    不过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个想法却相当的具有开创性,并且由此而诞生的一些技术,也在很多其他领域中重新绽放了光彩。

    从系统布置的任务来看,任务链的第三阶段有九成以上的概率是在月球建立一个永久或半永久性质的聚居地,或者是科学考察站。虽然现在第一阶段的载人登月都还没有完成,但并不妨碍陆舟先为未来做准备。

    更何况,即便是第一阶段的任务中,也有着诸如“在月球上种田”这类支线任务等着他。

    因此,在与华科院、航天局、科技部的专家进行过几次细致的交流之后,“火种”人造生物圈计划便应运而生。

    相比起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火种”计划的目标则更为明确,就是为太空殖民活动做铺垫的。

    综合气候、环境等等一系列的因素,“火种”计划生物圈a的选址被定在了准格尔盆地中央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通过一个半球形的建筑结构,与外界完全隔绝。

    当然,考虑到现实因素,在实现手段上陆舟并没有像亚利桑那州的生物圈二号那样,过分拘泥于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为“殖民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允许“有限的矿物、淡水、生物资源输入”,以尽可能地降低资源输入量为实验目标,来执行这个计划。

    关于这个项目,陆舟虽然制定了具体的执行计划,但并没有亲自负责,而是选择了和华科院、华国农业大学等几家高校进行合作,并且从华国农业大学选择了一名研究员作为主要负责人……

    在150团4营搭建的营地内住了一晚上,次日在见过了从金陵那边赶来的研究员之后,陆舟简单地交代了下现场的工作,紧接着便接到了华国农业大学那边的电话,得知那位研究员已经抵达了乌市。

    从乌市到准格尔盆地中央还有不小的距离,陆舟也不着急,中午吃过饭之后让王鹏开车带自己和一名部队里的向导,出去在沙漠上兜了一圈,考察了一下附近这一带的地形。

    差不多到了傍晚的时候,一辆沙漠色的军用吉普和一辆送水车,一同出现在了荒漠的地平线上,缓缓向着营地入口的检查站驶来。

    正巧这会儿也从外面回来了,陆舟便直接在门口下了车,向着那辆沙漠色的吉普走了过去。当他走到车门口的时候,一位戴着眼镜、穿着防风大衣、模样瘦高的中年男人,提着一只看起来很是陈旧的帆布背包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一眼就认出了陆舟,这位中年男人将背包甩在了肩上,笑着伸出了右手。

    “幸会幸会,陆教授您好!久仰大名了!”

    “不用这么客气,”陆舟握住他的手晃了晃,松开之后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里面请吧。”

    除了带着日用品和吃饭的家伙之外,车上还坐着两名同样穿的风尘仆仆的博士,脸上的气色看起来不太好的样子,似乎这一路上都没怎么睡好。

    由于外面的风沙很大,一行人颠簸了一路也都很累了,于是陆舟便将他们请进了一间活动铁皮房内。就在他打算去找茶具的时候,穿着军绿色便装的颜妍端着茶壶和杯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水刚烧开,你去坐着,我来吧。”

    看着颜妍点了下头,陆舟说道。

    “麻烦你了。”

    “不麻烦。”

    伸手将鬓角的发丝撩至了耳后,颜妍给坐在屋子里的四个人分别倒上了一杯茶水,然后将茶壶留在了桌子上,转身走出了门外,并且顺手带上了门。

    坐在桌子前的陆舟从抽屉里取出了一张履历,对照着简历打量了一下很拘谨地坐在沙发上的那位中年教授,尤其是比照了一下照片和本人是否相像。

    被陆舟打量的有些不好意思,那教授轻轻咳嗽了一声,语气拘谨地问道。

    “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只是确认一下,”淡淡笑了笑,陆舟放下了手中的那份履历,看着那名教授说道,“欢迎来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坐在陆舟面前的这位农大的教授,名字叫胡洋,名字和一种在戈壁滩上不算罕见的植物谐音,踏实勤恳的性格也很相仿。

    在此之前,陆舟并没有见过他,只是从华国农业大学给的那份履历上看过他的照片,以及简单地了解了下他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背景。

    总的来说,他的履历各方面都比较普通,和大多数从事冷门方向研究的学者一样,没评过长江学者,更与院士无缘……不过这些东西并不是陆舟所看中的。

    毕竟研究方向这么冷门,要是还能出一堆成果,那才叫尼玛的有问题。

    陆舟只是简单地看了眼他的履历,便拍板作决定将这个项目交给了他来负责。

    原因无他,一方面是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则是没有一定的执着或者说毅力,很少有人会坚持一个冷门且难出成果的方向,坚持了这么多年的时间。

    再一个这份工作很辛苦,必须常年待在戈壁滩上,可以说是浪费青春又浪费生命。

    除了他之外,基本上没有人主动申请来这里。

    从某种意义上,陆舟的选择其实也不是很多。

    寒暄了大概两分钟的时间,陆舟没有客套太久,放下了茶杯之后,很快进入了正题。

    “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关于‘火种’计划的具体情况,农大那边已经有人和你说过了吧。”

    “是的,”胡洋点了点头,语气认真说道,“前天我这边就收到了项目的计划书,几乎立刻就往这边赶了。”

    “一路上辛苦了。”

    “哪里的事,”胡洋拘谨地笑了笑,“干我们这一行的,总归是得往试验田里走,不管是在沙漠上还是在市区边上,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陆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你能这么想,实在令人敬佩。能做出这样勇敢的决定不容易,想必您也思考了很久,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觉悟,但有些事情我还是得再说一遍。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关系到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也关系到我国日后对外空间资源开发的布局,任务很艰巨,也很辛苦!”

    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

    “在接手这个科研项目之前,我希望你已经认真考虑清楚了,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里,你都得过着远离人烟的生活,只有节假日恐怕才有机会回家。”

    坐在胡洋旁边的两名博士生屏住了呼吸,不过很快便放松了下来。

    虽然跟错了老板,选错了方向,辛苦是必然的,但他们到没必要和他们的教授一样做这么大的觉悟。

    毕竟他们顶多熬个几年,发两篇文章就毕业了,撑死了也就在这里待个两年。

    至于胡洋,表情自始至终没什么变化。

    在陆舟的话音落下之后,他仅仅只是点了下头,用认真的语气说了一句根本无需去犹豫的话。

    “我已经考虑清楚了。”

    表情肃然起敬,陆舟看着他,郑重地说道。

    “那这里就拜托你了。”



    整个火种计划的工程分为三期。

    一期工程是地基部分,会用焊接不锈钢对封闭区域的地面进行隔离。二期工程主要对支架部分进行施工,会用抗拉、抗压性钢材为整个半球形的人工生物圈撑起一座六网格状的钢铁骨架。至于三期工程则是给支架装上双层特种玻璃,并在外层上涂上特殊涂料,以配合冷却塔平衡生物圈内的温度。

    后续还会针对火星环境以及其它特殊外空间环境,开辟生物圈b、c、d等系列,开发可供殖民者在特定行星环境生活的生命维持装置。

    由于任何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导致实验发生不可预知的后果,所以这座生物圈必须建在远离活物的生命禁区内,并且最大可能排除外界的干扰。

    所幸华国地大物博,找一个这样的地方很容易。

    再没有比盆地中央的沙漠,更适合作为这个人工生物圈的地址了。

    考察附近的地质环境花费了陆舟三天的时间,期间参考了胡教授以及另一名地质学家的建议,最终陆舟拍板做了决定,将“火种”计划生物圈a的地点选在了一座临近公路、植被稀少的沙丘附近。

    整个工程的总投资额高达15亿RMB,其中13亿由41个国家纵向课题经费支持,剩下的2亿则是由星空科技这边提供。相对于整个登月工程而言,这笔资金只占较小的一部分,但其意义却是无比重要的。

    将“火种”计划的具体工作事项处理完之后,回金陵那边还有事情要处理的陆舟,没有在沙漠上停留太长时间,第二天便乘坐来时的那辆吉普离开了营地,返回乌市之后坐上火车返回了金陵。

    说了也挺巧的,几乎是刚刚从金陵下车,陆舟便接到了华科院、工程院以及金大三方发来的邮件,得知自己的名字分别出现在了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初选名单上。

    看着这三封邮件,陆舟一时间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在他原本的想法中,一个科学院的院士是稳的,毕竟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数学家,却是没想到工程院的那帮老教授们也把他的名字给推荐上去了。

    按照院士评选的流程,在名单推荐完毕只有,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

    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没有重大的违法违纪、学术不端、作风问题,基本上评审环节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过了评审之后便是无记名投票,只要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便可以按照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

    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也就是所谓的复审。在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金大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院士了,物院的几位镇院之宝已经都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这一次陆舟的名字进入两院院士增选的初选,对于金大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不过虽说确实值得庆贺,但陆舟本人却并没有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院士的评选上,只是笑着给核工业集团的王曾光、庐阳物质研究院的李健纲、华科院数学研究所的向华南等等几位老院士编辑了一封邮件发了过去,表示了谢意。

    根本不用猜,向华科院推荐自己的肯定是这几位。

    虽然并不是很在意评选结果,但推荐人还是得谢一下的,这既是礼貌,也是人情。

    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陆舟便将注意力放在了航天飞机这边。

    虽然祥瑞号的发射很成功,但依旧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下一次发射任务计划就在春节前,留给他的时间很紧迫,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

    然而,虽然陆舟是很洒脱地将院士增选的事情放在了一般,但不少人却是因为他的名字很是纠结了一阵子。

    就在陆舟回到金陵,拉着祥瑞号的设计人员召开会议的时候,华科院学部工作局办公室,负责最近院士增选工作的数学物理学部主任王诗成院士,找上了门来。

    停下了手中的钢笔,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学部工作局的钱主任让秘书给王院士倒上了一杯茶水,笑着说道。

    “怎么今天突然有空来我这里了。”

    端起茶杯抿了口,王诗成叹了口气说。

    “还能是为了什么?”

    “让我来猜猜好了,”钱主任笑了笑,问道,“是为陆舟那事儿?”

    王诗成也不答话,将茶杯放在了桌子上,简单地开口道。

    “这事儿不太好处理。”

    每次到院士增选年,最头疼的便是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

    国内学术界相对比较封闭,自成一个体系。对于大多数本土培养的学者来说,想要在国际上获得一个较高段位的荣誉是相当困难的,而院士的头衔便可以说是国内学术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学者奋斗的终极目标。

    只要拿到了院士的头衔,就意味着权力和地位的双收,不管是在哪个高校还是研究机构基本上都能横着走了。

    因此每到这时候,为了仅有的那么几个名额,各学部内外几乎是要打破头。

    反目成仇就不要说了,撕逼揭短更是常有的事儿。

    不过……

    陆舟这边的情况倒是和其它人有些不同。

    大概是知道撕不动的缘故,也或者是没有短可以揭的缘故,所有候选人都很默契地将这家伙放在了一边不去管。按理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儿,最后走走过场,大家投个票,把头衔颁给他就行了,反正也不会有任何争议。

    然而麻烦就麻烦在这位大佬实在是太牛逼,名字同时进了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初选名单。

    工程院那边就不用说了,可控聚变工程的总设计师,入选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不出意外等个两三年就能进学部主.席团,少说也是一个学部主任或者委员会秘书长。

    这要是能出意外,别说半个华国的核电人都不同意,只怕长老院那一关都过不去。

    那么问题就来了,工程院那边肯定会把这院士头衔给他的前提下,科学院这边还有必要给吗?

    同时担任两院院士的学者不是没有,但同一年颁发两个院士头衔……

    这未免也太夸张了。

    很多资历很老的教授都还在排队,其中也不乏做出过重大研究成果的人,这一下子拿两个院士的头衔,很难不让人心里多想。

    看着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钱主任,王诗成停顿了片刻之后,继续开口说道:“我听说工程院那边也有人推荐了他的名字,我寻思着要不要先把他的申请压一届,和工程院那边错开。”

    “哦,”钱主任笑了笑问,“那你帮我想想,你们燕大哪位青年才俊,比陆教授更合适?”

    王诗成不说话了。

    这是第二个让他头疼的地方。

    将他推迟一届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奈何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了,再加上凌云勋章的份量,用谁把他刷下来都不合适。毕竟别说是国内了,就算是放眼整个国际社会,想要找一个光环比他更耀眼的学者也是基本找不出来。

    “我琢磨着怎么选都不合适,所以过来找您商量。您觉得怎么办比较合适,那就怎么办好了。”想不出来解决的方法,王诗成很果断地将这个皮球踢给了钱主任。

    钱主任摇了摇头:“我觉得你把这个问题想的太复杂了。”

    王诗成:“复杂?”

    “没错,”钱主任点了下头,继续说道,“这个院士的头衔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他的意见已经能影响到高层的决策,能得到的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也不是一般院士能争取到的了。就算多一个院士的头衔,对他来说也顶多算是锦上添花。”

    浑浊的瞳孔微微闪烁了一丝精芒,王诗成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你的意思是……往后推一推也无伤大雅。”

    钱主任:“不,我的意思是……他当不当选对他不重要,但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王诗成:“……”

    -

    (祝大家猪年快乐,猪年吉祥!顿顿有大猪蹄子吃,而且怎么吃都吃不胖~~~~)



    自从祥瑞号上天之后,陆舟便将航天飞机装配中心的研发部门,从现场转移到了金陵高等研究院这边,成立了专门的航天科技研究所,来研究包括电推进系统在内的航天相关技术。

    由于存在较多保密项目的缘故,研究所的大楼坐落在整个研究院安保级别最高,位置最靠近核心区域的位置。

    和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其它研究所不同,航天科技研究所主要对口的是星空科技的航天飞机装配中心,绝大多数的经费也是直接来自星空科技的账户,并不像计算材料研究所那样会和其它企业展开技术合作。

    而这航天科技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自然是由祥瑞号的设计者侯光担任。

    以他曾经参与过863计划的经验,论资历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而论实力,整个研究所没有人比他更熟悉祥瑞号的构造,以及整体的设计思路,由他来负责协调各项目组的关系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而侯光也确实没有辜负陆舟的期望,在陆舟不在金陵的这段时间里,他不但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研究机构的整体搬迁,而且在搬迁的同时也没有落下手上的工作。

    一方面组织技术员对祥瑞号空天飞机进行了模块化的拆卸,一方面在维护设备的同时对其中的损伤区域进行了评估,并且有条不絮地对上一次试飞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将所有的情况都汇总在了一份20页的报告上。

    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报告,并且准备好了会议需要用到的PPT,陆舟打了个电话给侯光,在研究所的四号会议厅里,召集航天科技研究所的技术骨干们,开了一场小型的会议。

    “……首先很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努力,我代表不了全国人民,仅代表金陵高等研究院的院长,向诸位表示最真诚的敬意与感谢。”

    简单地开场白后,会议室里响起了啪啪啪地掌声。

    陆舟微微点头示意,很快掌声停下。

    清了清嗓子,他将那份20页的报告轻轻放在了多媒体讲桌上,继续说道。

    “长话短说,报告的内容我已经看过了。”

    “祥瑞号的设计很成功,但我认为依旧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根据检修结果分析,机翼部分以及机腹部分在返回大气层阶段承受热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正如我们优秀的工程师所分析的,其主要原因是在进入大气层稠密段速度过快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考虑很久,也和认识的专家交流过这方面的意见。我认为既然电推进的推力相对化学引擎较为‘柔和’,我们完全可以考虑抛弃传统化学火箭的‘炮仗式’设计,将四台副引擎从航天飞机的尾部移动到翼部,尾部只保留一台主引擎。”

    “与此同时,在保留一对固定翼不变的情况下,给空天飞机增加一对可双轴联动的副机翼,用于悬挂并控制引擎的喷射方向。”

    陆舟的话音落下,小声诧异的交头接耳在会议室里传开,不少人的脸上都带着惊讶的表情。

    这种设计倒算不上什么新奇,基本上就是参考了倾转旋翼机的模式,将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飞机的优势混合在了一起。然而这种模式虽然不罕见,但应用在航天领域,不少人都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并没有禁止会议室内的讨论,陆舟停顿了片刻后,继续说道。

    “通过这阵改进设计,我们可以采用逆喷射引擎主动减速的方式来对返航飞行器进行减速,并且平衡重力影响,在飞行器抵达大气层稠密段之前,将飞行速度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以避免摩擦损耗。”

    听完了陆舟的陈述之后,侯光思忖了片刻,起身说道。

    “这种设计很有意思……我会组织技术科的人进行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我已经做过了,虽然是在模拟软件上。”脸上露出了微笑,陆舟握住鼠标,点开了一个文件夹,很快一张三维构图呈现在了幕布上。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

    “仅供参考。”

    幕布正中央飘着的,是一张关于这架倾转旋翼空天飞机的概念图形,在它的旁边悬浮着的窗口内,则是动态展示着飞行器所处高度、大气层密度、以及飞行速度与机身状态等各项参数,并且实时绘制成了渐变的曲线图形。

    这其中涉及到计算的部分全都是陆舟一个人完成的。

    至于绘制模型,以及对整个飞行过程的模拟,则是小艾通过高超的代码技术替他搞定的。

    盯着幕布上的图像,侯光表情略微诧异地推了下眼睛,下意识便问道。

    “这是……哪个公司的软件?”

    他在这行干了这么多年,也接触过不少做这类模拟程序的企业,却是没见过能将界面和动力学模拟做到如此精致……甚至于完美的程度。至少在他这位专业人士看来,想不出还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

    听到侯光下意识的询问,陆舟也没详细解释,只是随口说道:“我找信息技术研究所那边的码农定制的,等会议结束之后我拷给你好了。”

    话音几乎是刚刚落下,搁在兜里的手机便震了震。

    猜都不用猜,肯定是小艾在和他抗议。

    不过抗议无效,现阶段陆舟是不可能公开它的存在的。

    听到陆舟的解释,侯光张了张嘴。

    虽然不清楚是哪位牛人能做出这么完美的模拟程序,但有了这玩意儿的话,对他们的工作肯定是能产生很大帮助的。

    “软件的事情先不说……如果将发动机从尾部挪到机翼上,势必会对故障率造成影响。如果只是为了提高机动性的话,会不会有些得不偿失?”

    陆舟摇了摇头,解释说道:“并不只是机动性,通过这种设计,我们能够在30公里以上空域将空天飞机的速度主动降低到一个很可观的值,这不但能够降低返回段的风险,同时还能够直接降低单次发射任务之后的维护成本。”

    “至于你说的风险,它肯定存在,但我认为是可以通过改进设计来解决的。”

    虽然说起来很容易,但事实上陆舟也清楚,想要实现这张蓝图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给副机翼加了两个电驱动转轴,就意味着增加了机翼上的结构风险。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两个引擎之间的协调,他还需要研发更尖端的电驱动系统,以防止引擎在调解方向时因为精度误差导致偏离原定航道。

    还有连接处的材料,以及最关键的控制系统,这些东西也都需要改进。

    毫不夸张的说,改成了这样,基本上已经等同于将整个祥瑞号空天飞机项目回炉重造了。

    侯光眉头紧锁,举手提问道:“航天局和科工局那边的招标工程呢?”

    “当然还是用祥瑞号去投标,”陆舟毫不犹豫回答道,“新的设计方案是我们新一年的目标,这个不用着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侯光松了口气。

    总算陆教授还是考虑了点实际情况的。

    载人登月工程已经迫在眉睫了,航天局、科工局那边马上都要公布中标结果了,这时候节外生枝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但如果是作为来年的项目的话,倒是没有问题。

    陆舟和侯光两个人都点头了,会议进行到这里也不可能有什么争议了。

    PPT继续放映,陆舟简单地讲了一下这款新型空天飞机的设计思路。

    这时候,正在做会议笔录的工程师用笔盖推了推眼睛,举起了右手。

    “我还有一个问题。”

    陆舟很大方说道:“什么问题,说吧。”

    工程师:“新的设计方案叫什么比较好?祥瑞2号?还是先用字母和数字编号?”

    还用老名字显得不太正式。

    更何况这个新型空天飞机的造型,改的已经连它爹都不认识了。

    可是叫什么好呢……

    闪电?那玩意儿是逃生舱。

    流星?听起来有点不吉利。

    陆舟搜肠刮肚了好一会儿,心中忽然微微一动,下意识开口道。

    “……就叫霞光好了。”



    会议结束之后,霞光号空天飞机正式立项,依旧是由侯光负责。

    时间一天天过去,时间很快到了一月底。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科工局、航天局等多家单位在官网上联合公布了这次载人登月计划的中标结果。

    没有任何悬念,率先实现近地轨道50吨投送能力的祥瑞号,毫无悬念地从这场竞赛中胜出,成功中标整个载人登月工程中最至关重要的一项——即,关于运载器的项目。

    其实到了这里,有没有那个赌约已经不重要了。

    在看过了祥瑞号优异的性能之后,相信但凡是智商正常的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共100亿资金到位,很快解决了星空科技的燃眉之急。

    按照与阿狸集团的协议,星空科技偿还了全部企业借款,并且利用剩下的资金开始为即将展开的载人登月计划坐着最后的准备。

    至于登月舱、指令舱、服务舱、舱外太空服、月球车、环月通讯卫星等等其它登月工程所必须的组件,则分别由航科集团等十数家航天企业中标。

    其中不少项目都已经完工,比如其中最关键的指令舱和登月舱,早在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实力雄厚的航科集团就已经展出了相关的样品。

    只要拥有24吨以上地月转移轨道投送能力的大推力火箭完成,整个登月工程随时可以启动。

    以目前祥瑞号的运载力来看,毫无疑问已经满足了这个条件。

    经过高层与各部门之间的会议讨论,载人登月计划最终被定在了2021年春节的前一天。

    而到春节前的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星空科技最主要的任务,便是与其它登月工程参与方讨论并制定具体的发射方案,并且协调具体的发射工作。

    这次国家拨款的经费相当充足,祥瑞号在试飞中的靓眼表现,也极大地提振了国内航天企业的信心,所有参与单位都拿出了一次成功的气势,准备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里,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献上一份特殊的新春贺礼。

    一月底的清晨。

    航科集团的老总孙承平带着几名专家,乘坐飞机抵达了金陵。

    一辆黑色轿车低调地停在了航天飞机装配中心的门口,下了车之后,孙承平热情地伸着右手走上前来,握住陆舟的手晃了晃。

    “幸会幸会,久闻陆教授大名了。”

    “孙总客气了,”陆舟回应了得体的笑容,松开手之后,做了个请的手势,“寒暄的话留到一会儿在说吧,诸位请随我来。”

    这次发射任务的指令舱和登月舱都是航科集团完成,因此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登月舱和指令舱与祥瑞号空天飞机的兼容。

    设备能否顺利出舱,出舱之后能否成功回收,执行登月任务时航天器之间是否会存在干扰,这些问题都是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和讨论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等到了月球上把东西扔下去了发现收不回来,那就尴尬了。

    跟随陆舟的脚步,一行人很快见到了停在机库中的那架庞然大物。

    和空军装备研究所的专家们当初是一个表情,在看到了真家伙之后,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印上了深深的惊讶与震撼。

    尤其是那五只造型粗犷的电推进喷口。

    在那锃亮的金属外壳与螺线型的纹理上,几乎凝聚着所有航天、航空科研人员毕生的梦想……

    愣神了大概六七秒,回过神来之后的孙承平感慨了一声道。

    “这就是祥瑞号?”

    陆舟笑了笑说:“第一次见到?”

    “那倒不至于,”孙总摇了摇头,语气颇为感慨地说道,“在电视里还是见过两次的。只不过隔着屏幕看再久,终归是没有亲眼见到那么震撼。”

    陆舟笑着说:“想上去坐一坐吗?我保证更刺激。”

    孙承平干咳了一声说:“这……还是不必了,我这个人有点恐高。”

    与此同时,祥瑞号的旁边,航科集团的专家已经开始与金陵高等研究院这边的技术员展开了交流。

    “……你们这玩意儿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力大概是多少?”

    侯光:“理论上最大可以达到25吨。”

    “25吨吗?”航科集团的专家思忖了片刻之后,继续问道,“那你觉得采用哪种方案比较合适?”

    侯光:“目前看来,最靠谱的依然是月球轨道集合。我们的建议是将指令舱整合在祥瑞号舱内,在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只投放登月舱到月球表面,这样可以避免指令舱回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登月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直接起飞、地球轨道集合、月球表面集合、以及月球轨道集合。从安全系数的角度考虑是1>4>2>3。而从火箭性能要求的角度考虑则是2>4>3>1。

    事实上,历史上阿波罗飞船选择的也正是方案4,即月球轨道集合方法。先发射一艘飞船整体飞到月球轨道,一部分(登月舱)降落到月球,一部分(指令舱)留在轨道。在执行完登月任务之后,降落的那部分再返回月球轨道,组合后返回地球。

    听完了侯光的话之后,那工程师摸着下巴点了下头。

    “将指令舱整合在飞船上吗?很有意思的想法,我们这边会考虑下的……”

    看着站在祥瑞号旁边交流着意见的工程师们,孙承平语气颇为感慨地说道。

    “没想到在有生之年,可以看见我们华国人的脚印印在九天之上的弦月。”

    陆舟笑着说道:“九天之上的弦月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会去更远的地方。”

    视线从空天飞机转向了陆舟,孙承平用带着几分困惑的语气开口道。

    “我可以问个问题吗?”

    陆舟:“什么问题?”

    孙承平:“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你一直坚持认为自己是一名数学家,但你在其它领域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越了你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陆舟笑了笑问:“你觉得是这样的吗?”

    孙承平:“难道不是吗?”

    陆舟想了想,开口说道:“无论是可控聚变还是航天,这些超级工程早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人解决,人们所需要的只是大量的资源,以及尝试错误的时间。然而数学上的问题却存在本质的不同,一百年和两百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即便一项数学工具已经被完善,但如果没有人去攀登这些人类心智的珠峰,那些问题就永远不会得到答案。”

    孙承平笑着说:“那我就更觉得奇怪了。”

    “奇怪什么?”

    孙承平:“既然你认为数学如此重要,那为何会对航天感兴趣?”

    陆舟:“你是好奇我研究这玩意儿的动机吗?”

    孙承平点了点头。

    “算是吧。”

    陆舟笑了笑,用轻松地口吻回答道。

    “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就在那里,等着我去解决。”



    准格尔盆地中央。

    贯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公路上,一列重型工程设备托着滚滚尘埃,正浩浩荡荡地杀入沙漠深处。

    随着火种计划的选址完成之后,科技部那边的资金很快到位,几乎是在招标工作完成的同时,施工单位的设备便从最近的乌市开赴了施工现场。

    此时此刻,军营附近的工地上,成排的活动房已经搭建完毕。戴着小黄帽的工人们很快完成了器械和物资的装卸,在活动房的附近搭起了基本的生活设施,而与此相隔不远的空地,开赴现场的重型设备已经开始在施工区域内耕耘。

    任何伟大的工程都是先从地基开始,生物圈a同样不例外。

    在搭建起钢筋支架之前,施工单位会先将这片区域挖空,挖出一座三到四米深的大坑,然后再在地上打入钢筋,浇筑水泥,最后铺上不锈钢板。

    看着在不远处空地上耕耘着的工程设备,带着安全帽的胡教授正一丝不苟地看着手中的工程图纸和施工方案,听着在他的旁边的工地负责人说道。

    “……这是我们的施工方案,从一期工程开始,现在是打地基,你看看有什么问题,如果有的话可以现在提,我想办法解决。”

    将图纸和施工方案仔细地看了一遍,确认没有疏漏之后,胡教授才点了点头。

    “基本上没有问题,最快什么时候能建好?”

    眯着眼睛看了眼远处的地平线的漫天翻滚的黄沙,负责人开口说道:“一期工程三个月就够了,全部三期工程完工,快的话六个月,慢的话七八个月左右,具体还得看这里的天气。要是隔三差五来场沙尘暴,工期肯定得延误。”

    不只是沙尘暴。

    还有突如其来的高温等等。

    在沙漠上施工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工期什么的都是没个准的。

    “速度都是次要的,慢一点这些都无所谓,”将手中的工程图纸还给了负责人,胡洋表情严肃地嘱咐道,“请务必在质量上多下点功夫,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放心吧,”弹了弹烟头上的烟灰,负责人语气轻松地笑着打趣了句,“质量是肯定的。这可是国家级项目,我再怎么也不可能拿自己下半辈子开玩笑不是?”

    这种项目他要是敢偷工减料,纯粹是活腻了。

    即便没有人说,他也会拿出一百二十分的重视去对待。

    与此同时,就在火种计划已经步入正轨的时候,生物圈a的消息也随之不胫而走。

    虽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生命禁区,但如此庞大的工程想要做到完全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事实上,火种计划也并非保密项目,因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毕竟其中并不涉及到任何国防技术,很多涉及到生物学、生态学、气象水文等等领域的研究,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也需要与国际上的其它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而就在生物圈a正式动工之后,华国正在建造人工生物圈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国际学术界,并且在相关研究领域以及生态保护公益组织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自从美国的生物圈二号计划失败之后,建造生物圈三号的呼吁声便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对于这种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科研项目,一直没有人肯在上面投资。

    至少,指望美国人再往这个大坑里跳一次,是绝对不可能的。

    现在华国愿意出钱搞这个“生物圈三号”,也就是正在准格尔盆地中央建造的生物圈a,对于致力于推动人工生态系统研究的学者以及公益人士而言,无疑都是一件惊天的喜讯。

    毕竟一直以来,华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投入都是极为有限的,这一次肯投入这么多资本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上,顿时赢得国际上了不少学者的好感。

    不过有意思的是,与学术界正面评价的观点不同,国际上各大知名媒体的评论观点却是显得相当微妙。

    有的人认为这是又一次人类向掌控自然发起的勇敢挑战,也有人结合华国最近在太空领域的动作,鞭辟入里地分析了这个计划的背景,认定其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在为华国的“太空扩张”铺路。

    尤其是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首的北美知名报纸,更是用一些“军方背景”、“部分项目不透明”等捕风捉影的消息作为幌子,不怀好意地将“华国太空殖民的前哨”这个听起来牛逼哄哄的称号颁给了正在建设的生物圈a,并且呼吁有关领域地学者谨慎参与该项目。

    虽然这些观点听起来有些荒诞,但依旧引起了NASA的重视。

    或者说,NSC的重视。

    早在三年前左右,美国宣布重返月球之后,便由一位发型很酷的总统签署了相关的法令,第三次重建了国家空间委员会,也就是所谓的NSC。

    而这一次和以往不同的是,重组的NSC直接隶属于总统行政办公室,并且由副总统亲自挂帅,在级别上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管理与预算局、情报顾问委员会等等机构相当。

    显然,美国已经展现出了在太空领域重新崛起的决心。

    白宫某间会议室内。

    召集了自己的幕僚团队,以及相关部门的高级官员,总统双手拍在了桌子上,表情严肃地说道。

    “华国人在外层空间资源的开发上展现出了相当程度的野心,我们必须审视我们自己的航天计划。无论我们曾经取得过怎样的成就,如果无法将我们在航天领域的优势保持下去,那将毫无意义!”

    这时,会议室里传来了一道声音。

    “我可以说两句吗?”

    看向了那声音传来的方向,总统点了下头。

    “当然。”

    看着一双双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NASA局长缓缓站起身来,开口说道。

    “华国目前还在追赶我们的脚步,我觉得不用过渡担心。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是放松警惕,我们只需要加快我们自己的节奏,保持领先的优势就足以。”

    顿了顿,NASA局长继续说道。

    “我提议,在保持‘重返月球’计划继续推进的情况下,将我们的前线向更遥远的方向推进。比如,火星。”

    总统皱了下眉头。

    “火星?”

    会议室里响起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没有在意那些议论声,NASA局长点了下头,认真说道。

    “是的,你没有听错,我们已经具备了探索火星的能力,我们有很多优秀的航天企业能够胜任这一任务,我们只需要对他们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将他们的力量整合在一起。”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提高了音量继续说道。

    “我提议,启动‘阿瑞斯’计划,来遏制华国在月球上的野心!”

    “如果他们认为在月球上印上脚印就能超过我们的话,那我们就在他们印上脚印的同时,将我们的人送到更远的火星上去!”



    《震惊!美国“阿瑞斯”计划启动,目标竟然是火星!》

    金陵大学数院走廊尽头的办公室。

    坐在办公桌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浏览着网页的陆舟,正好看到了这行标题。

    当他去外网上搜索到了新闻的原文,并且将正文读完之后,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看来美国人也是坐不住了。”

    根据新闻中报道的内容,NASA将在年内启动“阿瑞斯”火星殖民计划,并且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将整个工程拆成若干个子项目,分配给Space-X、蓝色起源等等多家美国本土及其盟友的航天企业,并且面向全世界招募志愿者。

    根据已经披露的内容,整个计划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先将生命维持装置投送到火星地表。

    在确认生命维持装置能够正常运行之后,第二部分的发射计划将会启动。

    即,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派遣2-3名殖民者前往“新大陆”,为后续的殖民计划做准备。

    站在陆舟自己的角度来看,NASA突然公布这样的计划,无疑还是有些仓促了。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国会居然如此迅速地就批准了这项计划的预算。

    不过,意外归意外,他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

    华国在航天领域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祥瑞号在电推进技术上的弯道超车,已经深深刺激到了美国最敏感的神经。

    尤其是这次的火种计划,以及即将于二月中旬展开的载人登月计划,不只是让白宫方面看到了华国在开发外层空间资源上展现的决心,更是让白宫感到了忌惮。

    毕竟航天技术不只是国防力量的保证,更是美国国家荣耀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此,NASA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而另一方面,虽说这次NASA的步子迈得很大,甚至扯上了国家空间委员会NSC的大旗,但在航天领域,即便是陆舟也不得不承认,美国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其六十年代便完成了土星五号的首飞,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高达140吨,成功率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3/13。而作为土星五号的代替品,SLS系统更是号称史上最强运载系统。

    而相比之下,华国在2016年首飞的长征五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才刚刚达到25吨,成功率却只有1/2。

    祥瑞号使用的电推进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弯道超车,但近地轨道运载力也只达到了50吨这个量级。并且由于电推进系统在推力上的短板,这个数字很难再进一步提高。

    而且最关键的是,电系统并非只有他自己在研究。

    至少在他离开普林斯顿之前,PPPL实验室便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新型霍尔推进器,用于地月系统之外的深空航行……

    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就在陆舟准备结束午休,开始办公的时候,门外的走廊传来了脚步声,很快敲门的声音从门口响起。

    坐在门口的林雨湘停笔起身开门,很快一道爽朗的声音从门口传了过来。

    “好久不见啊,陆教授。”

    “杨书记?”停下了手中的笔,陆舟向门口投去了意外的视线,起身笑着说道,“你怎么来这里了。”

    这位杨书记不是别人,正是外交部的二把手。

    以前在参加国宴的时候,陆舟和他有过一面之缘,并且短暂地交谈过两句。前段时间斯德哥尔摩的蓝厅晚宴还有国际可控聚变合作组织的会议,便是他代表外交部发出的邀请,邀请陆舟前往参加。

    只是可惜因为时间不凑巧,没有去成就是了。

    “当然是来拜访你啊,”老人笑了笑,走进了办公室里,“我特意挑的午饭后的时间来,没打扰到你的工作吧?”

    “没有,快请坐吧……林雨湘,帮忙倒杯茶。”

    “好嘞。”

    在办公室里干了一年多了,林助理早就练就了一身端茶倒水的好本事。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一杯热茶和一杯速溶咖啡便摆在了茶几上。

    坐在陆舟对面,杨书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表情陶醉地感慨了一声。

    “好茶啊。”

    陆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句话实在是不好接。

    毕竟,他自己平时不喝茶,每次从上京弄来一点“无牌茶”就被数院的几个老教授瓜分了。

    而办公室里备着的这些,其实都是某宝上买的……

    老神在在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杨书记看了一眼陆舟的杯子,笑着问道:“陆教授喜欢喝咖啡?”

    陆舟轻咳了一声说:“算是吧,茶对我来说太清淡了,我的口味比较重。”

    杨书记笑着说:“哈哈,早知道你喜欢喝咖啡,我就把上次出访南美时国际友人送的咖啡豆拿一些过来了。”

    陆舟连忙说道:“您可别这样,咖啡豆磨出来的我反而喝不习惯,喝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最爱喝速溶的。”

    “你的口味还真独特,不要算了,我留着自个儿喝,”微微愣了下,杨书记随即笑着摇了摇头,停顿了片刻之后,换上了说正事儿的表情,继续说道,“这次我来金陵这边,一来是有个重要的外交峰会在这里召开,二来是想就一些事情,替中央询问下您的意见。”

    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陆舟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事情?”

    询问意见?

    我有什么意见好说的。

    “最近关于火种计划的传闻,你应该听过了吧,”停顿了片刻,似乎是觉得这句话不够准确,于是杨书记又补充了一句,“当然,我指的是国际上的。”

    陆舟点了下头:“是听说过一些……有什么问题吗?”

    杨书记摆了摆手,说道:“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涉及到一些和国际学术界之间交流。大概就在两天前,国际生物组织联合会还有国际科学理事会均向我们发来了申请,希望能够参与到我们的人工生物圈计划中。”

    隐约猜到了一些什么,陆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高层的打算呢?”

    “暂时还没有决定,但也没有拒绝,”看着陆舟,杨书记继续说道,“目前对于这件事情,高层的意见也存在分歧,虽然我们很欢迎国际学者能够参与进来,但这项计划毕竟和我们的太空战略有关,这其中的风险难以评估。正好我也在金陵这边,高层希望我能询问下您的意见。”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看着陆舟,继续说道。

    “您觉得,怎么做比较合适?”



    听到杨书记的询问,陆舟微微愣了下,不禁笑着说道。

    “他们想参与进来就让他们参与进来好了,这个也需要问我吗?”

    杨书记神色严肃问道:“可是保密问题呢?”

    陆舟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不用这么紧张,火种计划和STAR-2工程又不一样,本身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而且我们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如果能够得到国际组织的帮助,对我们来说许多问题都会变得比以前轻松很多。”

    当年的生物圈二号除了带来了一大堆诸如“温控系统”等等先进的技术以及“地球只有一个”的警示之外,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态学、生物学学者。

    虽然生物圈二号最终失败了,但这些失败的经验对于后继者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

    尤其是这些年里一直都在呼吁重建生物圈三号,相信这些“失败者们”已经总结了过去失败的经验,做好了再次挑战这个关乎人类未来的科学命题的准备。既然如此的话,火种计划完全没有理由将这些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

    哪怕不排除这其中可能会混入其它国家情报人员的风险,但所有的风险都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杨书记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开口说道:“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让那些国际学者也参与进来?”

    陆舟点了点头:“我强烈建议这么做。甚至于不只是‘火种’计划,包括我们的登月计划在内,很多不涉及到核心领域的项目,都是可以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的。”

    这样一来可以消除周边国家对华国大力发展航天器的戒心,二来可以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华国从事研究工作,甚至是长期定居。

    另外,在合作深度上,华国也可以侧重于选择和外交关系良好的国家。

    这对于提升华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陆舟能看到这一点,在外交部任职的杨书记,自然不可能看不见。

    听完了陆舟的话之后,他沉思了大概半分钟,立刻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您的意见很宝贵,我会准确地传达给高层。”

    陆舟:“这就准备走了吗?不留下来吃个晚饭?”

    “不了,我这不急着回去呢,”杨书记笑了笑,继续说道,“这顿饭留到以后吧,等你下次去上京,我请你。”

    陆舟笑了笑,也没继续挽留,将他送到了办公室的门口。

    华国不缺乏大型科研工程的经验,但缺乏领导国际大型科研项目的经验,这次合作可以作为一个契机。

    想到这里,陆舟回到了办公桌前坐下,从抽屉了取出了一封信纸,构思了片刻之后,站在一名学者的角度,写下了自己关于这件事情的意见以及看法。

    科研的全球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就如同已经完成全球化的产业界一样,随着人类对自然的了解进入到更深层次的领域,一项庞大的科研工程将不再属于某一国家的义务,而是应该由整个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去承担的责任。

    而在这份责任中,谁能够占据主导地位,谁就能够站在未来的风口上……

    笔尖在纸上流畅地走过,一不留神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四五页纸。

    将这封信立起来看了一遍,陆舟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将它叠好塞进了兜里,打算等过一会儿再寄出去。

    而此时此刻,他尚且不知道的是,他在此刻写下的这封信和即日后成立的沪上国际研究合作组织,在许多年后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份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甚至比可控聚变的光芒还要耀眼……

    伸了个懒腰靠在了椅子上,就在陆舟寻思着是点外卖还是去食堂吃的时候,放在桌上的手机忽然震了起来。

    拿起手机看了一眼,见是学姐打来的,陆舟便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一边按下了接通的按钮,一边去了办公室外面的走廊。

    电话刚一接通,那熟悉而悦耳的声音,很快便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

    “航科集团那边刚才和我通了个电话,他们和华农大学合作设计的太空种植单元已经完成了,最快一个星期后就能送到我们的发射基地。”

    听到这句话,陆舟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惊讶的神色。

    “已经完成了?这么快?”

    因此在月面部署太空种植单元,并不是载人登月计划中的子项目,而是星空科技这边自己出钱搞的私人项目。至于陆舟做出这种安排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系统给他发布的那个名为“地月掌控”的任务链。

    在任务链的第一阶段任务中,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支线,分别是在月球表面部署10平米的无人种植模块,以及在月球表面养殖10只小白鼠,并对其进行观察。

    正好赶上登月计划的顺风车,陆舟便将这个研究项目向航天局那边进行了报备,申请和载人登月计划同时进行。

    而在接到了陆舟的申请之后,航天局那边也很爽快地批准了。

    祥瑞号的地月转移轨道运载力有25吨,减去登月计划需要用到的17吨之后,还有8吨的运载力剩余。这8吨运载力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拿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只要陆舟不是申请把自个儿装上去,航天局那边当然是没有拒绝的理由。

    当时大概是去年七八月份左右的事情,在拿到了航天局的批准之后,陆舟立刻联系了航科集团还有华农大学、华科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展开了对这个太空种植单元的设计。

    整个装置名字听起来虽然很高大上,但其实说白了只是个自动化的种植装置,为了节省空间将培养液与硬件分离,设计成了可折叠的模式,甚至连黑科技都算不上。

    不过,即便如此,能够在半年之内边研究边实践,用不到一千万的经费将这个东西做出来,也相当的了不起了。也正是因此,陆舟才会感到如此的惊讶。

    “比起你造飞机也不算快了,认真算起来都过去半年了。”电话那头的陈玉珊弯了弯嘴角,换了之后握着手机,继续说道,“按照你的要求,该种植单元采用水培技术,完全展开并填充培养液之后,种植面积正好达到十平米,总重量大概5吨左右。在保证电力充足的情况下,储备的营养物质能够维持作物一期的生长条件。”

    陆舟点了点头:“已经足够了,详细的技术参数呢?”

    “我已经发到了你的邮箱,注意查收~”

    “OK,我这就去看看。”

    挂断了电话之后,陆舟立刻返回了办公室,走到书桌前坐下,通过电脑登陆了自己的邮箱,很快便看到了那封邮件。

    将邮件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之后,陆舟的嘴角不由勾起了一丝笑意。

    不出意外。

    这5万自由经验,看来是稳了!

    .。m.



    上京。

    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站在媒体的镜头前,穿着正装的新闻发言人,用清晰而庄严的声音宣布道。

    “……考虑到国际社会的热切盼望,我方高层在经过研究之后决定,将于本月底开放‘火种’计划的参与申请渠道,并且欢迎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到这项关乎地球、关乎人类未来的伟大事业中。”

    发言人的话音落下,惊讶的声音顿时在发布会现场传开。

    向国际社会开放“火种”计划?

    剧本和他们原本想的怎么有点不太一样?

    在此之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媒体都将所谓的“火种”渲染成华国为殖民太空的野心铺路,而相关的研究自然也将以非公开的形式进行,却没想到华国竟然大方地向国际社会开放了参与到“火种”计划的门槛。

    只要具备专业以上的水准,都可以向负责该项目的部门提交申请,在得到批准之后便可以参与到该研究计划中。

    15亿RMB的投资,折合成美元超过了2个亿,对于绝大多数经费短缺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华国对该计划的支持力度都是相当诱人的。

    也正如陆舟所预料的那样,在科技部方面放开了“火种”计划的参与门槛之后,各种参与研究的申请书,简直如同雪花一般从世界各地飘来。由于申请的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为了更快处理这些申请,科技部方面还专门组建了一个科级部门,来协助“火种”计划的项目方,协调这一大型科研工程。

    对于华国开放“火种”计划的门槛,国际学术界自然是持欢欣以及肯定的态度。

    然而,会这样想的人显然并非全部。

    对于不少将大国骄傲埋在骨子里的美国人来说,华国在这场航天竞赛上步步紧逼的脚步,无疑是一种挑衅。

    北美某脱口秀节目上。

    正好聊到了相关的话题。

    穿着白色西服的主持人坐在沙发上,将话筒递向了坐在他对面那个大腹便便的嘉宾,用搞怪地语气问道。

    “吉姆,你在银行上班对吗?”

    “是的,怎么了?”

    “我认为你是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我可以采访一下你吗?”

    “当然可以,如果是我能回答的话。”

    “我们都知道和我们隔着一个太平洋的那个国家最近正在重建生物圈,并且邀请了很多学者去他们家里帮他们一起研究,你怎么看这次华国人的决定?”

    那个名字叫吉姆的嘉宾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摆了下手说道。

    “怎么看?一个一直对你的邻居很吝啬的人,突然敞开了自己的口袋要请你喝啤酒,你会怎么看?他要么是看上了你的车子,要么是看上了你的老婆,或者两者都是。”

    台下传来了哄笑的声音。

    对政治的调侃,几乎是这类脱口秀节目的惯例了。

    只不过这一次,比较露骨而已。

    不只是北美的脱口秀节目,立场保守的纸质媒体也是一样。

    比如在最新一期的《纽约时报》在报道中便宣称,华国向国际社会开放“火种”计划,是在为其展现太空霸权的野心铺路,呼吁北美本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谨慎参与该项目。

    将这篇报道从头看到了最后,陆舟只是笑了笑,没有任何的反应。

    美国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从冷战时代建立的太空霸权,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家荣誉的一部分,而这份骄傲如今受到了后起之秀的挑战,北美的媒体会在这个问题上如此同仇敌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这样的报道,几乎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与大多数保守主义者的平民不同,大多数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都是国际主义者,而他们的研究成果造福的也大多是全世界。谁愿意负担经费供他们继续研究,那么他们便会替谁工作。

    只要“火种”计划开放的消息放了出去,甚至不需要过多宣传,他们自己就会买上机票飞过来。

    除非美国人打算重启生物圈三号,或许勉强还有点用处,毕竟在经费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大多数学者还是更愿意去软硬件条件更好的北美从事此类研究。

    然而很遗憾,指望美国国会为这个计划买单,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加利福尼亚的实验堆和NASA申请下来的“阿瑞斯”计划都是经费黑洞,即使是美国也很难在承担两个超级工程的同时,再去负担一个大型科研工程。

    哪怕这个经费黑洞,比前两者看起来小不少……

    至于期待华尔街出钱,那就更不现实了。

    洛克菲勒财团已经被这个生物圈二号坑过一回,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没有哪个资本家会再往这个大坑里跳一次。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很快到了春节前。

    所有的发射工作已经准备就绪,需要投送到月球上的设备,也已经装载到了蓄势待发的祥瑞号上,准备在春节的那天为全国人民送上一份别具一格的大礼。

    距离发射只剩下48小时。

    科工局的李局长,乘坐高铁从上京赶来了金陵,到了站之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去找,第一件事儿便是坐车去了发射场地,找到了正在现场指挥工作人员进行准备工作的陆舟。

    当看到脚步飞快向他走来的李局长,陆舟略微愣了下,随即笑着问道。

    “李局长?你怎么来了?”

    一听到这句话,李局长顿时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你还好意思问!”

    陆舟:“……?”

    这有啥不好意思的?

    又不是说我帅。

    看着毫无自觉的陆舟,李局长叹了口气继续说:“你也别装傻了,我为什么来你会不清楚?老实交代吧,你是不是都已经准备好了。”

    陆舟一脸懵逼道:“……准备好什么?”

    见陆舟还在装傻,李局长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载人登月和载人航天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载人航天我们好歹还有些把人送上去再安全带回来的经验,但载人登月我们的经验是0,是0你懂吗?谁也不知道上去以后会发生什么,也许再也回不来了都是有可能的!不信你问问聂云,或者随便从航天员大队找个人问问,哪一个人写好了遗书再上去?”

    “我知道你对自己的研究很自信,但我希望你还是更注意下自己的安全!哪怕不考虑我们,你也考虑下你的父母吧,你的父母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要是出了问题,我该咋和你父母交代?”

    搞了半天原来是这事儿啊……

    我还以为是啥呢!

    陆舟轻咳了一声,赶紧说道。

    “这你放心好了,上次跟着祥瑞号一起上去,我已经过够瘾了,这次怎么也不可能跟着一起上去的。”

    一听这句话,李局长差点没被气出内伤来。

    说好的是为了科学才上天的呢?

    过瘾才是真话吧!

    李局长盯着陆舟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

    “我不听你保证,等发射那天我全程跟着你!你非要上去,那就带我一起上去!”

    陆舟:“……”

    妈耶,不就是上了一次天吗?至于防贼一样放着我吗?

    真是让人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