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 全文阅读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txt下载

    朱元璋就这样和其他的将领还有徐达和汤和他们,就这样在训练郭子兴郭大帅的这帮人马。

    因为朱元璋的见识是高于徐达和汤和的,所以说,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之后,徐达和汤和觉得朱元璋真的是不一样了。

    虽然朱元璋以前的经历,看起来是让人觉得很可惜的,但是呢,实际上现在看来朱元璋的成长比他们两个那真的是快多了。

    因为朱元璋一说话,汤和和徐达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以前他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他们做游戏,那个时候我朱元璋总是做皇帝那个人,而徐达和汤和都是做的元帅和将军。

    虽然那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但是这样的印象,却深深的印在了汤和和徐达的记忆当中。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打仗这件事还是他们两个在行,而朱元璋肯定是不在行的。

    毕竟朱元璋是做皇帝的人呢,做皇帝,肯定要考虑更多的事情,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种兵法,和战阵呢?

    再说了,他们两个已经参军这么长时间了,也算经历了很多的战役了,虽然不说是身经百战吧,但也是出生入死好多次了。

    但是他们觉得和朱元璋比起来的话,他们的见识还真的是太少了,对于这一点,汤和感觉得最为清楚。

    因为朱元璋可是他写信,朱元璋才来到这里的,所以说,他真的是不敢相信,这个朱元璋,怎么干什么事都行啊?

    这个时候汤和觉得他上次给朱元璋写信,那真的是太正确了。

    如果说他不给朱元璋写信的话,估计这个时候,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那个僧人呢!

    你想想看,当僧人有什么出息?是不是啊,现在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所谓乱世出英雄!

    你只有真正的在这个大乱之中,去闯,闯出一片天地来,才能无愧英雄的称号!

    这个时候,汤和觉得朱元璋就应该是他们的大哥,就应该是他们的元帅。

    不过汤和想得很近,他只觉得他和徐达跟着朱元璋的话,那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但是呢,汤和他看不到以后,他们究竟会达到哪种地步的成就!

    但是呢,其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说,跟着朱元璋是没错的,肯定能吃香的喝辣的,肯定能自保,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

    因为汤河觉得他的眼光是没有错的,而且他以前的眼光也证明了,他的看法是那么的正确。

    哎呀,这个时候汤和在想啊,以前的那种生活。

    就是他们小时候经历的那种苦难的生活,虽然过去了这么久,但是呢,汤和就记得这么的清楚,就好像这些事情,就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看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谁能想到他们以前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苦啊!

    连饭都吃不上,真的,他们要是不出去的话,真的会被饿死的。

    自从徐达和他参加义军以来,那至少有一点可以保证,那就是说,他们可以吃饱饭,有很好的地位。

    因为现在他们已经是千夫长了,在郭子兴郭大帅这边已经算是数得上了名的将领了。

    因为说实话,郭子兴的人马加一起也没有多少人,就算上徐达和汤河的话,他也是有六个千夫长而已,也就是他所有人加在一起,也不过几千人而已。

    但是呢,郭子兴的这几千人部队在整个濠州城,这几个大帅里面,算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一军了。

    因为原来郭子兴家里面还是有点钱的,所以说他是非常舍得,给跟着他这些兄弟们发放该发放的钱粮等等。

    还有就是郭子兴也是懂一些兵法的,所以说,对于练兵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还是有点成效的。

    还有就是郭子兴遇到了几个很能干的千夫长,比如徐达,还有汤和,还有其他几位千夫长。

    但是郭子兴最满意的还是徐达和汤和,但是自从朱元璋来了之后呢,郭子兴的看法又改变了。

    因为在郭子兴看来,现在最能干的人,那就是朱元璋了。

    而且现在郭子兴一旦有了什么事情,就要找朱元璋来商量。

    因为只要朱元璋给他说三言两语的话,他的那些疑问,马上就迎刃而解,他要做的事情,马上就可以办到。

    “元璋,你看看现在这个形势,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其他的四位大帅,现在都是争执不下,没有一个人同意当这个先锋官,去攻击元朝的大军,我也是愁眉不展了,你说这件事怎么办呢?”

    朱元璋听了郭子兴郭大帅的话之后,朱元璋想了一下,然后他就说道,“元璋认为,我们应当去争取这个先锋官,然后尽快打出去!”

    郭子兴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呢,想了一下,但是呢,郭子兴没有想明白,于是他就看着朱元璋。

    这个时候朱元璋接着说道,“大帅!我以为我们当先锋官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更快的感受到元廷大军究竟是不是那么厉害?一旦有风吹草动,我们可以及早准备!”

    郭子兴郭大帅在非常认真地听着朱元璋的分析,因为朱元璋的分析都是另辟蹊径,没有以平常人的那种想法,来考虑问题。

    因为朱元璋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总是积极的想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而不是说是消极等待。

    所以说,这一次朱元璋,又提出这个建议。

    但是郭子兴没有想出来,这个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想的,于是又询问了朱元璋。

    朱元璋他一点儿都没有保留,就把他自己的看法,全部告诉了郭子兴郭大帅,“是这样,大帅虽然说我们当先锋官的话,的确很危险,但是呢,我们可以探知敌情真正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危险的话,我们可以积极的撤退,这样的话,我们还能保持我们的实力!”

    郭子兴郭大帅,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他们觉得朱元璋的想法真的是非常的妙绝。

    因为在别人看来,保存实力就是退缩,最后出战,但是呢,朱元璋就是逆向行之,在朱元璋看来,只有积极的努力进攻,才能取得荣誉和鲜花。



    朱元璋的建议,在郭子兴看来,是非常有道理的。

    其实朱元璋也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他这些建议,其实也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的。

    那就是如果这些义军士兵临战退缩的话,那他们将会遭遇灭顶之灾。

    毕竟狭路相逢勇者胜,而且战场上有的时候,有一个不一样的法则,那就是怕死的士兵一般会先死,不怕死的士兵有的时候,会活下去。

    不过这些话朱元璋没有说,因为他总不能这样说吧,“郭大帅你手下的这些兵都是怂包,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而且朱元璋也决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真的是这样下达军令的话,那么他肯定自告奋勇,他要去当这个先锋官去完成那样的作战任务。

    因为如果朱元璋还有徐达他们身先士卒的话,如果他们不怕死,就可以把下面那些义军士兵的勇气给带动起来。

    可惜的是,这些义军将领当中,和徐达,朱元璋,汤和他们这样的将领太少了,好多将领都是见风使舵的。

    其实朱元璋也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毕竟打仗这件事是需要有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的。

    一般人要是单凭一股热情的话,那肯定是打不好仗的,对不对?

    朱元璋的这种看法,也是他在皇觉寺那里面看佛经的时候,体会到的。

    你想想看,就是想做好和尚,就天天念经,这么简单的事情,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为所谓的佛家的经典那是真是太多了,比如说有大藏经,小藏经等等足有数千部之多。

    朱元璋就觉得如果想要打仗的话,那就需要钻研兵家那些经典,现在朱元璋知道的不多,就知道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等,除了这些兵法,还有所谓的六韬战略之书,那真的所以说是汗牛充栋啊。

    而且朱元璋还认为,以前说做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其实这原本就是打仗所需要的,天时,地利,人和也是缺一不可,都需要互相配合的,因为你不知道这些的话,那么你真的是打不好仗的。

    其实郭子兴郭大帅为人还是挺随和的,他和朱元璋商谈完这些大事之后,然后就转而问起了朱元璋的一些小私事来了。

    “元璋啊,你和我的义女马姑娘见过面了,你们相处怎么样啊?”郭大帅非常和蔼的看着朱元璋。

    “禀大帅,我和马姑娘相处挺好的!”

    朱元璋的话不多,但是他也说出实情,他们的确是相处的还是挺不错的。

    郭子兴郭大帅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用手抚摸了一下自己的那些胡须,“元璋啊,我觉得你们挺般配的,我想做你们的月老还有证婚人,你可愿意啊?”

    朱元璋那是多么有心眼的人,他立刻明白了郭子兴的意思,这是真正的要撮合他和马姑娘两个人的婚事问题了。

    这个时候,朱元璋马上跪倒在郭子兴郭大帅面前,“多谢大帅成全,元璋领命!”

    “哎呀,元璋啊,你快起来吧,不要这么严肃啊,再说了这次是说你和马姑娘的婚事问题呢,并不是在讲什么军事大事,你不要这么拘谨,好不好,不过呢,你能同意,我很高兴!”

    郭子兴郭大帅非常高兴,毕竟马姑娘在他身边,也是他的一个心病啊!

    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唉,实在是让他不放心呢,太不省心了。

    不说别人,就他的两个儿子,为了这个马姑娘,竟然还在争风吃醋,甚至都快到了大大出手的地步了。

    所以说,郭子兴郭大帅,真的是想把马姑娘早点嫁出去,这样的话,郭大帅的两个儿子也就死心了,那他就安心了,不会再为这件事生气了。

    还有就是马姑娘的年龄已经是很大了,因为马姑娘的父亲被元廷所杀,因此也耽误了马姑娘的终身大事。

    现在朱元璋答应了这件事,你想想看郭子兴当然是非常高兴了。

    他这样做也算是对得起马姑娘的父亲的在天之灵了,因为郭子兴和马姑娘的父亲那可是生死之交。

    还有就是郭子兴也解决了自己的家庭问题,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这件事,让朱元璋对他死心塌地,真的是一举多得。

    所以说,对于这样的结局,郭子兴是非常满意的。

    本来嘛,按照原先朱元璋他们家里的习俗,双方订婚之后,要进行很多的准备了,双方互相过礼。

    当然了,这都是有钱人才做的事情,对于朱元璋他们原来的家庭,那种穷人来说,这些礼数都是没有的。

    还有就是他们现在军营更是连这些都省下了。

    就这样,在郭子兴郭大帅的主持下,很快的挑了一个黄道吉日,朱元璋和马姑娘就入了洞房,成了真正的一家人了。

    因为郭子兴郭大帅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啊,因为他要快刀斩乱麻啊。

    如果时间太长的话,他怕夜长梦多,再生出一些他控制不了的事情,那他真的是欲哭无泪呀。

    其实这件事也是挺和朱元璋的心意的,在朱元璋看,来这些事情嘛,是迟早的事情。

    既然已经定了,那就马上确定下来,这样更好,要不然的话,接下来,他打仗那么忙,哪有心思想这些事情,对不对?

    而且这个时候郭子兴又正式收朱元璋为他的义子,而且还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让好多义军兄弟都参加,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

    从此之后,朱元璋在郭子兴的帐下就成了大红人,其他的一群义军兄弟就称朱元璋为朱公子。

    经过这一系列的这种事情,朱元璋才算是真正的在郭子兴郭大帅的手下真正站稳了脚跟,就是说,朱元璋的地位是非常稳固的。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郭子兴虽然把马姑娘嫁给了他,而且还认朱元璋为义子。

    但是对于朱元璋的官职,却是始终没有再提拔,也就是说,朱元璋这个时候,还是所谓的亲兵十夫长,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官职。



    朱元璋对于郭子兴郭大帅的心思,那他真的是非常的了解的。

    因为郭子兴这个人,生性对他人都不相信,特别是,对于其他姓氏的人他都有一颗猜忌之心的。一

    虽然他对朱元璋是给了这么多的恩惠,但是呢,郭子兴还留了一手,这样可以防止朱元璋在他手下做大,让他失去控制。

    这样的事情是郭子兴郭大帅不能容忍的。

    但是呢,因为朱元璋的才干实在是非常的超群,让郭子兴郭大帅非常的欣赏和绝对的依赖。

    这样说吧,关于义军的一切大事小情,他都要和朱元璋来商量。

    而且基本上都是按照朱元璋所定的计策进行实施的,而且从来效果都是非常之好。而且,比郭子兴自己想的那些办法,都要好上很多的。

    虽然朱元璋的官职没有正式的提高,但是呢,因为他和郭子兴郭子兴的这种关系,其实其他的义军兄弟也是心知肚明的。

    而且郭子兴郭大帅还任用朱元璋来训练他的手下的这些义军兄弟。

    你想想看,这样一来,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的这些义军兄弟之间,那威望真的是越来越高了。

    这一天,郭子兴郭大帅和另外的几位元帅他们商量之后,一致决定由郭子兴部任先锋,出城迎敌。

    他们要进行一次主动的进攻,打退元廷包围他们濠州城的这个战略,因为这对他们义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濠州城里的粮食还是有些不够,所以说他们需要打退元廷的这种围攻。

    然后打通一条路,再从外面运一些粮食进来,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防守时间长一点。

    因为现在义军的士兵的数量,还是少于元廷军队的数量的。

    而且在战斗力方面,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说对于这一点,其实几位大帅心里还是挺清楚的。

    当初他们占领濠州城的时候,是因为这里守的守军是很少的。

    而且那些兵士都是酒囊饭袋,天天欺压老百姓,克扣下面那些最低级兵士的粮饷。

    所以说,根本没有士兵给他们卖命,郭子兴他们才这么容易的就把濠州城占领了。

    要不然的话,濠州城这个地方,这么显要的地形,真的是所谓的易守难攻,他们真的是拿不下来的。

    这也是元廷那些将领为什么选择一个围攻濠州城,而并不是去攻破濠州城的原因了,因为他们真的没有这个力量。

    这样说吧,他们如果想攻破濠州城的话,那么他们的兵力,估计至少要再增加两三倍以上,才有这个可能性。

    而且还要有很多的火炮之类的武器来助攻。

    但是呢,因为现在整个中华大地上,那义军起义的真的是多如牛毛。

    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针对一个小小的濠州城,派遣这么多的军队过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这样的形势也是郭子兴他们这些义军部队能够在这里生存下来的原因。

    这个时候,元廷所打击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山东的刘福通。

    他们那股义军部队已经是所有义军部队当中,力量最强大的一股义军。

    朱元璋听了郭志兴他们这几个大帅所定下来的这个决定,他觉得完全是按照他的设想,而制定的。

    朱元璋当然是自告奋勇,他要做先锋官,带领徐达和汤和他们,要圆满的完成这一次他们的作战任务。

    对于这一点,郭子兴郭大帅真的是非常的赞赏,因为有朱元璋他们这样的虎将在,他真的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

    他才可以在濠州城内运筹帷幄,而不用去战场受那种风险,毕竟刀枪无眼。

    这一次朱元璋和徐达,汤和他们的兵权更加的扩大了。

    这样说吧,这次他们所带领的这支义军部队,那可以说是郭子兴手下全部义军部队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是战斗力最强的三分之二。

    这样说吧,如果朱元璋和徐达汤和人们领着这些义军部队跑的话,那么郭子兴郭大帅这个名头立马就没有了。

    他之所以在这里被人尊称为郭大帅,那就是因为他手下还有这些兵。

    如果没有这些义军士兵的话,他还是什么郭大帅呢,是不是?说实话,连空气也不是了。

    这段时间,朱元璋只要有空,他就看这边能找到的那些兵书,还有那些战场,最重要的就是濠州城周围的这些地形,河流,还有其他的这些资源,还有不利条件,朱元璋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毕竟打仗可不是一件小事儿,不是去做游戏,那是叫玩儿命的,如果朱元璋有一点想不到的话,那极有可能导致他全军覆没。

    你想想看,那样的话,他还有命活下去吗?那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所以说,朱元璋为了他以后的发展,也为了度过现在这个局面,他一定要咬紧牙关,度过现在他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朱元璋说自己是最艰难的,那是因为他现在的地位其实也是挺尴尬的。

    如果不是要出去打仗的话,那这个郭子兴郭大帅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要问朱元璋的,因为毕竟现在打仗那是天字第一号的事情。

    所以说,这一次朱元璋在心里发誓,他一定要把这一仗打好,打出义军的声威。

    因为上次朱元璋和那些元廷的军队的那些交战,其实算不算真正的面对面的交战,他只是在偷袭,或者是在路上埋伏,那真有点投机取巧的意味。

    因为这样做的话,虽然朱元璋也获胜了,但是呢,那些元廷的那些人根本不会惧怕。

    不是正面交战,很难震慑住元廷军队的,哈哈,那么必须要通过正面交战,战胜他们。

    这样才能让元廷那些军队一想起朱元璋他们,自己就会害怕,这样才能达到朱元璋这次出征的目的。

    因为只有达到这样目的,他们真正的可以打出一条路,圆满完成他们这一次的军事任务。

    这次朱元璋在出征之前,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

    “出发!”



    这支朱元璋带领的义军出发了!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朱元璋并不是他们这支义军的最高将领,但是大家都听朱元璋的话。

    徐达和汤和就不用说了,但是其他人也听朱元璋的话,这一点真的是非常奇怪的。

    虽然朱元璋是郭子兴郭大帅的义子这件事,大家都是知道的。

    但是这不是原因,毕竟郭子兴的亲生儿子,其他义军兄弟都没有放在眼里,义子更谈不上了。

    这就是说,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朱元璋自身的原因。

    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朱元璋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众多的义军兄弟。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虽然朱元璋来到濠州城这里的时间不长,但是朱元璋做事情非常的光明磊落。

    真是所谓的吃苦在前,根本没有享乐。

    有一个细节就是朱元璋本来可以每天回家吃马姑娘做的小灶的饭菜,但是朱元璋从来没有那样做。

    而且就是郭子兴郭大帅有一些赏赐,朱元璋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了。

    俗话说的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人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人们在乎的不是银子的多少,在乎的是你对人的态度。

    再加上朱元璋非常的聪明,虽然开始的时候,对于兵法和操练都是门外汉,但是没有过多长时间,朱元璋竟然成了最为精通的那个人,所以说,朱元璋的这种速度,只能让别人望尘莫及的。

    人们对于有本事人,大伙都是非常尊重的,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此刻在这支义军部队里面,朱元璋就得到了大家非常一致的认同。

    而且,一个人不单是有本事,有能耐,而且对他人都非常好,你想想看,这样的情况下,他肯定是受到大家都爱待对不对?大家对他真的是心悦诚服。

    所以说,这个时候。虽然这支义军的训练时间都不长,但是在朱元璋的带领下,那又是一个样子。

    在朱元璋现在看来,所谓打仗,信心是最重要的,然后呢,你对兵法,对地形这些东西都要有把握,这样一来,那你成功的概率是越来越大了。

    现在义军最缺乏的就是那些装备了,但是现在暂时没有办法。朱元璋觉得如果是有那种火器的话,那他是谁都不怕。

    因为朱元璋知道元廷有些军队是有很多火器的,如果碰到这样的军队下,那朱元璋肯定采取不同的策略。

    那样的情况下,朱元璋肯定不会逞英雄的,你想想看,要是蛮干的话,你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因为炮弹,那是不长眼的,他不会因为你是朱元璋,那炮弹就不爆炸,对不对?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这次朱元璋是信心满怀的,在朱元璋看来,他要好好的表现一番。

    因为这次表现,对朱元璋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机会,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虽然元廷的兵力也是不少的,但是呢,元廷的那些军队要布防在濠州城的四周,那么他们兵力是比较分散的。

    也就是说,朱元璋带领的这支义军部队,大约有几千人,理论上说,他能够对上任何一支元廷的小股部队,他在人数上,至少是不会吃亏的。

    这次朱元璋对元廷的估计是这样的,但是呢,如果说出现了数量很多的元廷的军队的话,那么朱元璋肯定要采取不同的战略。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行,一切的策略都要根据现场,这真实的变化而改变。

    这才是真正的用兵的方法,如果说你固执己见,没有那样的情况,而照搬出来的话,那就是纸上谈兵。

    那可是要出人命的,或者说,那是要亡国的,所以说,对于这样的事情,朱元璋是不敢怠慢。

    “大哥,你说我们这次如何攻击那些元廷的军队呢?我现在都有点迫不及待了!真想把那些鞑子都消灭干净,让那些人滚出中华!”徐达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朱元璋的身边,然后说了几句话。

    听了徐达的话,朱元璋心说,真的是不愧是徐达啊!看来以后派徐达他去统一北方,那真的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因为徐达他嫉恶如仇,因为徐达非常的有分寸,守纪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徐达心里非常清楚。

    这样的将领才是最值得信任的将领,而且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的建功立业。

    “放心吧!兄弟,他们灭亡的一天,肯定会到来,到时候你会带领一支军队,把那个元朝皇帝赶到他老家去的!”

    其实朱元璋说的这些话是非常真实的话,因为以后历史也是这样发展的。

    但是呢,这个时候,徐达可不知道,徐达听了朱元璋的话,他说道,“那样感情好,这是我现在就想做的事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这一步呢?”

    “放心吧!兄弟,有些事情不要着急,该来的时候,他一定会到来,你一定会满意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因为在朱元璋看来,有些话只能是适可而止的,因为有些话只能说到这里。

    话说多了,别说徐达不信,估计没有人相信,因为事情都是在变化的,具体发展到什么程度,要根据事情的发展而定。

    虽然朱元璋是非常有信心的,但是呢,信心要和事实相结合。

    如果说事实不是这样的话,虽然朱元璋有信心,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这就是此刻的朱元璋,那是非常冷静,而且非常的有想法,对于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想的非常的清楚。

    其实朱元璋就想一件事情,那就是说,任何事情,任何时候,他都不会头脑发热,他就冷静对待,一步一步积累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这样他就会一步步走向胜利。

    当然了,有些难关是需要朱元璋注意的,所谓难关就是那些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困难的时候。

    对于人们来说,这样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朱元璋对于未来这些苦难,心里还是有所准备的,那就是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朱元璋的态度。



    朱元璋虽然对于未来只是知道很少的事情,但是朱元璋觉得这已经是他很大的优势了。

    不过这些事情,朱元璋是不会和人们来分享的,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秘密。

    对于现在的这种生活,朱元璋是非常享受的,虽然现在他过的是戎马生涯,可以说是刀光剑影之中,危险重重。

    但是朱元璋一点都不怕,因为所谓英雄就是要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产生的。

    温室中的花朵从来都是经不起风霜的,朱元璋从来都没有在温室中长久待过。

    因为朱元璋突然想起来了他做的那些温室大棚来了,他是在里面待过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不是很长的。

    三年的游僧生活,对现在的朱元璋来说,真的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真的,有很多事情,你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听说的事情,从来都是靠不住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这句话,朱元璋越来越觉得有道理了。

    比如朱元璋看孙子兵法,就是理解孙子兵法的真正的含义,而不是那些具体的词句。

    毕竟现在的情况和孙子那个时代,是截然不同了。

    特别是士兵的数量就是很大的不同,不过这些事情,都是需要朱元璋灵活应对的。

    朱元璋他们这支义军正在向前行军的时候,突然发现远处有支军队也向他们这个方向开来了。

    朱元璋不敢怠慢,策马扬鞭,登高一看,原来是元廷的旗帜,看来就是元廷的军队。

    “准备迎敌!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是朱元璋给这些义军士兵灌输的观念,因为你一定要勇敢,才能战胜敌人。

    “大哥,我先去看看!”徐达先冲出去了。

    其实徐达还是非常勇敢的,因为徐达根本没有带多少人,毕竟去打探对方虚实,不用多少人过去的。

    毕竟朱元璋的义军和元廷的军队,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的。

    因为是大部队行军,所以,很早就发现了对方的行踪,其实他们还是有很远的距离的。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和这么多的元廷军队遭遇对战。

    朱元璋的心里是非常的兴奋,也是非常的谨慎,因为这个时候,他一句话,那就能决定很多人的生死。

    这是非常肯定的一件事,毕竟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呢,不过为将者,一定要让自己的士兵处于最有利的状态。

    比如士气一定要高昂,不能被对方所吓住,如果主帅都被吓住了,那么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这个时候,徐达已经带人回来了,“大哥,对方是元廷的军队,人数和我们差不多!”

    听了徐达的话,朱元璋心说,这个世界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不过事情已经是这样了,朱元璋也不会害怕的。

    毕竟他现在就是这支部队的灵魂,“开战!”

    朱元璋直接下令进攻了。

    原来朱元璋训练这支义军部队的时候,对于这样的队形进行过专门的训练。

    所以,义军的士兵没有惊慌,完全按照平时训练的要求,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就是朱元璋摆下的一字长蛇阵,但是呢,和兵书的不太一样,朱元璋进行了一定的变化。

    这样以来,这个阵法的威力是更加的强大了。

    不知道对方有没有火器,如果有的话,朱元璋还是要变阵的。

    虽然义军这个时候,是没有火器的,但是朱元璋为了应对这些火器,特意制作了一批盾牌。

    因为朱元璋原来对于大元的这些火器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这个时代的火器,威力还是相当有限的,只要盾牌足够厚的话,还是可以提防一番的。

    当然了,因为时间是比较仓促的,朱元璋他们这支义军没有多少盾牌,但是朱元璋觉得已经足够了。

    因为他的准备不光是这些,因为对付这些火器,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一定要快。

    如果你很快就到了对方的面前,那么这些火器就成了摆设。

    当然了,这样的方法也是朱元璋从后世学来的。

    这个时候,双方大部队都已经停止前进了,因为元廷那些部队已经开始布置火器了。

    虽然元廷有火器,但是这些火器都是需要时间来准备的。

    因为他们是为行军过程中,所以,那些火器都是在马背上。

    所以,他们这个时候,才把那些火器给取下来。

    想想看,这哪里来的及呢?

    因为朱元璋派出来的那些速度极快,而且手拿盾牌的士兵已经冲进了元廷的大军之中。

    朱元璋又命令下面的士兵马上发起攻击。

    就这样,两军就战在一起了。

    可以这样说,其实这一次,对于双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对战。

    因为他们都是在行军当中,还有就是元廷的那些火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让朱元璋的义军部队没有吃亏,要不然的话,这结果就不好说了。

    想想看,如果元廷的那些火器一字排开,肯定是够朱元璋他们喝一壶的。

    那样的话,对于朱元璋他们这支义军的士气是非常不利的。

    毕竟士气是非常重要的。

    朱元璋,徐达,汤和还是身先士卒,想想看,那些义军士兵看见了这样的情况,他们还敢偷懒吗?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的情绪是可以感染的。

    朱元璋是会武功的,徐达和汤和也是不差,虽然朱元璋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越来的,但是朱元璋觉得徐达和汤和的武艺还是不错的。

    这场对战,一开始双方就开始了决战。

    不过元廷的那些将领是没有冲锋在前的,他们都是躲在军队的最后面。

    想想看,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他们这支义军部队就占尽了先机。

    因为朱元璋,徐达,汤和的带头作用,还有就是朱元璋把那些最厉害的义军士兵都集中在队伍的最前方。

    这样以来,元廷的这支部队一开始就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元廷的那些士兵就不断的向后退,元廷的那些将领一看,情况不对,他们马上就下令撤军。

    朱元璋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冲啊!”



    朱元璋说了这句话之后,首先自己冲了出去,接着就是徐达,汤和。

    想想看,他们三人可是整支义军的灵魂,他们一马当先,舍生忘死。

    对于其他的义军,那样影响是很大的。

    在朱元璋,徐达,汤和身后,还有他们组织的那支小分队。

    可以这样讲,不需要后面的那些义军,单凭朱元璋,徐达,汤和他们这一小部分人,已经可以把那些撤退逃跑的元廷大军给吃掉了。

    但是呢,俗话说的好,萝卜快了不洗泥,因为朱元璋他们推进的太快了,所以,留下了很多的漏网之鱼。

    这些元廷的士兵,就需要后面的义军来清理了。

    就这样,这场大战就这样结束了。

    可以这样说,这次因为朱元璋,徐达,汤和他们三大将领的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把整支义军的军魂给燃起来了,然后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胜利。

    美中不足的是,那些元廷的将领跑掉了,因为他们躲在大军的后面。

    一看势头不对,马上就跑了,看来他们是经常做这样的事情的,因为跑的真的是太快了。

    没有办法,朱元璋最后只好停止攻击了。

    因为朱元璋这次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就不会再去追那几个漏网之鱼了。

    毕竟那些人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是没有任何的威胁了。

    朱元璋,徐达,汤和三兄弟这次配合的太完美了。

    “大哥,你太厉害了,大哥,我对你太佩服了,如果不是你的话,我们根本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

    徐达这个时候真的是太高兴了,因为他这次杀了那么多的鞑子。

    徐达为什么这么痛恨鞑子呢?

    原来是因为徐达的亲人被鞑子杀害了,那真的是不共戴天之仇。

    不过对于这一点,朱元璋还是不知道的,因为徐达谁都没有说。

    就是汤和,徐达也没有告诉,因为徐达觉得这样的事情,他自己知道就行了。

    因为让太多的人知道了,对徐达来说,那就是在伤口上撒盐,因为痛苦的事情,徐达不想提第二次。

    这次和元廷大军的对战,因为朱元璋采取了非常正确的迎敌策略,把所有最厉害的的义军士兵全部安排在队伍的最前列。

    然后就是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元廷的军队给打蒙了,让元廷的将领丧失了信心,望风而逃。

    这次朱元璋他们收获真的很大的,他们得了很多的战利品,特别是朱元璋原来梦寐以求的火器,这次也得到手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义军当中还是没有人会使用这些火器的。

    不过朱元璋并不着急,因为他觉得他们这次作为先锋,出城迎敌的目的已经达到。

    朱元璋他们就在原地安营扎寨,等待后面义军大部队的到来。

    虽然这次朱元璋他们取得了大胜,但是看着这满地的尸体,朱元璋心里还是不好受的。

    毕竟这些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现在却是不能再站起来了,战争是真的很残酷,但是没有办法。

    朱元璋在心里默默在念着经文,愿这些枉死的士兵早日超脱。

    原来朱元璋当和尚的经历也是非常有用的,不过呢,这样的话,朱元璋是不会给别人说的。

    毕竟这些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就行了。

    因为此刻朱元璋不是他一个人,他现在是军队的统帅,是这些义军兄弟的灵魂。

    如果朱元璋他们不把元廷的这些士兵杀死,那么被杀死的就是他们。

    所以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要这样做。

    朱元璋很快恢复了做为将领的心态,因为这是他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

    为了天下更多老百姓早日能过上好日子,朱元璋只有继续奋斗。

    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毕竟幸福是等不来的,只能是通过自己争取才能得到。

    这个时候,朱元璋胸中一股英雄气突然爆发了。

    那就是他现在所做的事情,都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内疚的。

    毕竟没有人愿意被人欺压,想想看,泱泱中华,已经被欺压多久了?

    不说别人,朱元璋的一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们一家老小,竟然没有起名字的权力,更不用说其他的事情了,那更是谈不上。

    如果朱元璋他们不趁着现在这样的天下大势,改变这一切的话,那么他们都活不下去了,只能去死了。

    就是死了,在那些鞑子眼里,根本连一头驴都不如,别说其他的了。

    朱元璋现在乃是义军将领,当然要为义军着想,这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朱元璋没有为义军着想的话,那才是非常不正常的。

    虽然朱元璋在心里想了这么多,但是在表面上,你是看不到朱元璋情绪的变化的。

    这就是朱元璋,虽然他只是第一次指挥这么多的军队和元廷大军作战,但是朱元璋已经是非常成熟了。

    其实朱元璋也是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但是呢,现在的情形还不允许朱元璋那样做。

    如果朱元璋想那样做的话,必须要等到以后才可以的。

    虽然这次这支义军的士兵表现的还是不错的,但是离朱元璋的期望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其实朱元璋和汤和,徐达他们不应该冲锋在前方的,他们应该在后方指挥若定。

    但是呢,朱元璋他们要是真的那样做了,那么朱元璋明白一点,那就是他们会死的很难看。

    朱元璋肯定不会让自己处于那样的境地当中的。

    虽然朱元璋他们冲锋在前,那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朱元璋也看出来了,他们只有这样做,才有一线生机的。

    结果证明了这一点,朱元璋他们果真是变不利为有利,终于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大胜利。

    对于这一次的经验和教训,朱元璋在深刻的分析。

    如果元廷的军队已经摆开了架势的话,就是说所有的火器都已经准备好了,那么朱元璋肯定不会采取这样的方略的。

    说实话,朱元璋这个时候,还是有些后怕的。



    毕竟刀枪无眼,如果朱元璋他们倒霉的话,小命肯定是交代了。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是看的非常清楚的。

    什么是英雄,你站立起来,就是英雄,你活着就是英雄,如果你死去了,你就是一具尸体而已。

    对于这一次的侥幸胜利,朱元璋并不觉得自己多么厉害,而是觉得自己多么的幸运。

    元廷的军队,不但有火器,更有强弓硬弩,那弓箭也是非常厉害的。

    但是因为这支元廷军队,是在急行军,所以,这样的东西,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因为朱元璋他们这次推进的太快了,后面的义军还没有跟上来,这个时候,朱元璋在看他们的战利品。

    真的是非常的多,对于其他的东西,朱元璋并不在乎,因为义军都有的。

    这个时候,朱元璋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火器上面。

    在朱元璋看来,这些才是大杀器,因为不论是人或者是马匹,都是血肉之躯,根本架不住这些火器的猛烈攻击的。

    这个时候,朱元璋想起来了后世的那些热核武器,也不知道后世那些科学家,怎么想的,竟然发明了那么厉害的武器。

    不过朱元璋没有再想那些没有用的,他想的是,如何把这些火器给改进一下。

    当然了,朱元璋不会在这个时候改进这些武器的,他会在以后自己的军队成立之后,再做这件事。

    因为朱元璋一点不傻,要是他现在改进好的话,那么对于朱元璋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想想看,这么厉害的大杀器,那些大帅们,能不眼红,那是肯定的事情。

    他们为了得到这些大杀器,肯定会想法设法的拉拢朱元璋,当然了,那些拉拢不住的,肯定会给朱元璋背后下黑手。

    这是必然的事情,朱元璋肯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汤和站在朱元璋的身后,也许是因为汤和眼光独到的原因吧,他似乎看出来了一些什么,但是他没有说话。

    因为在汤和看来,此刻的朱元璋真的是太厉害了,他竟然有些怕朱元璋。

    是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害怕,他觉得自己应该跪倒在朱元璋的面前。

    不过汤和不会这样做,至少他现在不会这样做。

    毕竟现在名义上他的军职比朱元璋是高不少的。

    虽然朱元璋未来绝非池中之物,但是那是以后的事情,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一名亲兵十夫长而已。

    朱元璋他们在这个地方,等了差不多一天左右,后面的郭子兴郭大帅,还有其他的大帅,才带领着大批的义军士兵来到此地。

    这样说吧,朱元璋安营扎寨的这个地方,是易守难攻的所在。

    其实元廷的大军已经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事情,也发现了朱元璋他们安营扎寨的地方。

    但是那些元廷大军却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们被朱元璋上次的一顿冲杀给吓破胆了。

    因为朱元璋他们是正面击溃一支元廷大军的。

    这样的事情,以前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所以,这样的事情,影响真的是太大了。

    再说了,元廷的那些探马也不是吃干饭的,也弄清楚了,刚才那次冲锋是谁在指挥。

    朱元璋的名字,渐渐的被元廷记住了。

    不过呢,毕竟朱元璋这次带领的义军士兵太少了,要不然的话,这次肯定会出名的。

    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吗?就是所谓的扬名立万。

    当然了,朱元璋肯定不是为了出名,他就是为了胜利,因为只有胜利才是现在朱元璋的追求。

    在朱元璋看来,元廷大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如果不是这次特殊的情况,那么他们这些义军士兵,根本是抵挡不住元廷大军的进攻的。

    朱元璋需要剿灭他们这些鞑子军队的有生力量,集小胜为大胜,这是朱元璋心里的想法。

    不过朱元璋虽然想了很多,但是他一句都没有和汤和,徐达他们说,毕竟他想的这些事情,是远远超出徐达,汤和他们的认知的。

    毕竟对于现在的汤和和徐达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元廷大军的包围下,能够存活下来。

    这是他们的第一想法,对于其他的事情,他们根本没有去想。

    毕竟他们想了,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不过朱元璋有些话还是可以说的,“徐达,汤和,这次你们表现不错,不愧为千夫长,真的是实至名归。”

    也许是因为在汤和,徐达看来,朱元璋本来就是他们的大哥,他们就应该听朱元璋的话,这是天经地义的。

    话说过来了,其他人可不是这样看的。

    这不,有下面的人,就开始在窃窃私语了。

    “你们知道吗?这次是十夫长指挥千夫长,这样的事情,你们觉得正常吗?”

    “要是大家都这样搞,那不是乱套了吗?”

    对于这样的闲言碎语,朱元璋当然不会放在心上的。

    毕竟他也是经历过很多大风大浪的人,这样的话,算什么呢?

    朱元璋不会放在心上的。

    郭子兴郭大帅,还有其他的大帅们,却听到了这样的话。

    当然了,其他的大帅,有人说朱元璋不错,有人说朱元璋有些狂妄,不好控制。

    郭子兴郭大帅面上没有说其他的,但是心里却是对朱元璋更加的不放心了。

    虽然朱元璋现在是他的义子,好像对他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呢?郭子兴郭大帅总觉得心里不太感受。

    不过呢?现在是大敌当前,郭子兴郭大帅也没有时间来专门处理这样的事情。

    不过郭子兴一到,就马上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收回了朱元璋他们这次指挥军队的权力。

    一切都由郭子兴郭大帅自己来亲自指挥,朱元璋于是就失去了军权。

    但是对于这样的事情,朱元璋一点都不意外,他也没别想法,毕竟此刻他是人家手下的将领,听郭子兴郭大帅的话,那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朱元璋不听郭子兴郭大帅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

    朱元璋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的不一样。



    说实话,因为朱元璋早就想休息了。

    他已经指挥了这么长时间的战斗。

    他在战前进行运筹帷幄,然后把握现场这种实际的形势,采取灵活的策略,取得现在的这种战果果,这都是一气呵成的。

    你想想看,这个过程是多么的艰辛,多么的耗费脑力。

    其实朱元璋已经是很累了,只不过之前朱元璋在坚持着,他要挺住。

    这个时候,因为郭子兴郭大帅来到这里,一下子把他的权力收回去了。

    其实这对朱元璋真的是非常有好处的,他可以让自己好好的休息一下。

    毕竟现在的朱元璋是非常缺乏休息的。

    对于休息,朱元璋是非常重视的。

    怎么说呢,在朱元璋看来,如果一个人不会休息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把他所要做的事情做好的。

    原来朱元璋在寺庙当和尚的时候,那个时候他的休息是非常的好的。

    虽然当时朱元璋也想了很多事情,做了很多的决定,毕竟僧人的生活还是比较有规律的。

    自从离开寺院之后,来到了濠州城,投奔了郭子兴郭大帅,朱元璋的生活可以说是规律性不是很强的。

    怎么说呢,因为行军打仗怎么可能有规律呢,因为任何的休息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临时做出的。

    朱元璋觉得他自己太累了,应该好好的休息一下。

    于是朱元璋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之内,然后立刻就沉沉的睡去了。

    朱元璋之所以敢放心大胆的去休息,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时候不会有什么军事行动。

    毕竟义军的部队还没有集合完毕,也就是说,他们这几个大帅的士兵,走的速度真的是很不一致。

    郭子兴郭大是来的还是比较早的,其他几位大帅还没有到来。

    因为朱元璋选的这个地方真的是难攻,所以说,朱元璋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去休息一下。

    不然的话,他根本不可能这样做的,毕竟在战场上这样休息,那真的是一种非常的大的奢望。

    其实郭子兴郭大帅此人还是非常有手段的。

    他只是把朱元璋的军权给收回来了,但是对于徐达和汤和的军权却是没有任何的变化。

    因为他也想分化他们这几个人。虽然郭子兴心里很清楚,朱元璋,徐达,汤和他们都是来自于一个地方。

    但是在郭子兴看来,来自同一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毕竟他们来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他们是有不同的追求,或者说是不同的需要的,只要他把握住这些不同,那么郭子兴相信他有办法,好好的管住这几个人。

    其实有的时候,郭子兴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儿担心过度了。

    毕竟他担心的事情,现在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这个时候,朱元璋羽翼未丰,只是刚来而已,有什么危险呢?

    但是郭子兴郭大帅,就是莫名的在担心朱元璋,心里非常的害怕这件事,他觉得朱元璋对他还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虽然郭子兴对于朱元璋是非常器重的,而且对朱元璋使用了那么多的手段拉拢,但是郭子兴还是不放心。

    于是他就采取了这样的手段,打压朱元璋,对汤和,徐达没有任何的动作。

    对郭子兴这样的手段,此刻朱元璋是一点都不知道的,因为此刻的朱元璋正在放心大胆的大睡,是的,好长时间,没有睡得这么的舒服了。

    对于能够休息的机会,朱元璋也是非常珍惜的。

    其实朱元璋不知道是,在他大帐的周围,徐达和汤和都在为他站岗,还有一些义军兄弟也是自发的,站在朱元璋的大帐周围。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朱元璋,非常会做人,也非常会做事。

    他做的那些事,让这些人都记在心里,对朱元璋念念不忘。

    这一觉朱元璋是自然醒的,他竟然睡了好几个时辰。

    朱元璋他觉得这是有点不太正常,怎么说呢,他的周围非常的安静,安静的让朱元璋有点儿不太习惯。

    再说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休息完毕了,于是他起身,然后透过大帐的一些缝隙,朱元璋看到他的大帐周围有人在站岗。

    这个时候,朱元璋才明白为什么他大帐这么安静啊,原来是这个原因。

    不过朱元璋然已经起来了,他也不会再休息下去,等朱元璋走出来一看是徐达,汤和,还有其他几位兄弟。

    徐达,汤和不用说了,毕竟原来朱元璋他们就是生死兄弟,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但是其他几位义军士兵,让朱元璋非常感动,毕竟朱元璋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

    “多谢各位兄弟,我已经休息好了,你们也去休息吧,如果你们看得起我牛元璋的话,就马上去休息,因为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就有大战的可能。”

    因为朱元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才想起来他已经没有什么军权了,所以说,他话说一半就改变了。

    因为朱元璋既然已经这样说了,那其他的兄弟还有汤和,徐达,都离开了,毕竟他们也是很累的。

    因为这是军营。

    这一点朱元璋很清楚,还有就是这里的军营布置,朱元璋也是非常清楚的。

    因为这些都是出自朱元璋自己的安排。

    不过他现在不能欣赏这些了,毕竟现在的他已经是没有军权了。

    在大营之中,他暂时不能乱动,不过朱元璋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因为朱元璋毕竟还有其他的事情要想,其实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知道了郭子兴的一些性格了。

    不过朱元璋并不愿去改变这个郭子兴郭大帅,因为他明白他改变不了郭子兴,他甚至任何一个人都改变不了,他只能改变他自己。

    怎么说呢?朱元璋觉得随着他自己的改变,那么有很多事情,都会随着自己的改变而改变。

    比如这次在朱元璋的领导下,这次义军已经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力量,就说明这一点。

    朱元璋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把战争打赢?如何团结这些义军兄弟这些事情。



    朱元璋此刻事情不是很多,所以,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了马姑娘。

    对了,此刻马姑娘就是他的夫人了,只不过朱元璋还没有熟悉这一点。

    后世的那个朱建华,只是一个学生而已,根本没有谈过恋爱,更不用说什么结婚了,那是不可能的。

    他在这里,竟然结婚了,现在朱元璋还觉得这是一个梦而已。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这不是一个梦,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情。

    不说其他的事情,就拿结婚这件事来说,都比别人早。

    在朱元璋看来,这就是他的本事啊,是不是?这也是他的运气好。

    想起了马姑娘,朱元璋心里就更增加了很多奋斗的勇气与责任,毕竟他现在不是一个人了。

    在朱元璋看来,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他都是为了很多人在奋斗。

    因为他首先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自己的宿命而在奋斗。

    因为他不想自己丢人,因为他觉得他一定能做到最好,比原来那个朱元璋还要好,这是他心里对自己的一种期望。

    其实朱元璋觉得,他这一路走来经历很多危险,也算有小成就的吧。

    不过呢,在朱元璋看来,他也是有很多不足的,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波折的,对于这一点,朱元璋也是认识非常清楚的。

    其实对于自己以前犯过那些小错误,朱元璋都认真总结了,然后让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个时候,朱元璋才想起来,郭子兴郭大帅已经把他的军权全部收回去了,那这个时候他他算什么人呢?

    想起来了,他现在还是所谓的亲兵十夫长。

    但是此刻郭子兴郭大帅没有把朱元璋叫回去和他一起商讨军情,这是为什么呀?

    这说明郭子兴郭大帅,对他的猜忌是越来越深了。

    其实对于这样的事情,朱元璋也是非常的无奈的。

    毕竟这样的事情,他也是没有办法的。

    还有就是未来的他肯定会一飞冲天的,这一点是非常确定的。

    他不能为了别人的猜忌而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他持续不断的强大自己的力量,这就足够了。

    本来朱元璋想的就是,等元廷大军解决之后,他就好好的帮助郭子兴郭大帅。

    但是现在朱元璋却改变了主意。

    因为在朱元璋看来,他越是对郭子兴郭大帅那边用心的话,那么这个郭子兴对他的猜忌会越加的严重。

    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为这件事真的无解。

    朱元璋在想他以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本来朱元璋是想在郭子兴郭大帅手下好好的做一段时间。

    学习一下郭子兴的治军技巧,还有和别人相处的这种本事。

    但是呢,现在的事实说明,朱元璋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必须要改变自己,为开来做其他的打算了。

    毕竟他做事太优秀了,他做的很多事情,别人根本做不了的。

    不过呢?在朱元璋自己独立发展之前,他还是要在濠州城待上一段时间的。

    毕竟郭子兴马上就要倒霉了,他要救下郭子兴郭大帅,这样的话,他才能放心大胆的出去发展。

    换句话说,这都是朱元璋的宿命,也就是说,他必须做的事情。

    做好了这些事情,他才能离开濠州城这片弹丸之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发展。

    去开拓出另外一片天地来,在朱元璋看来,其实濠州城这些义军的大帅们,说起来都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因为他们现在的精力都用在了内斗上面了,根本没有用心去发展,沉浸在一小片天地间无法自拔。

    虽然朱元璋已经知道这帮人根本不行的,只是历史的过客而已,但是朱元璋还是不忍心的。

    毕竟他知道一些事情,虽然他不能说出来,但是他可以做一些暗示,能救多少人就救多少人吧,这就是现在朱元璋的想法。

    毕竟他不可能救了所有的人,因为好多人的想法,说根本不一样。

    朱元璋想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他未来如果自己独立出去招兵的话,那么他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然后有些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做好的,这些都要想好。

    毕竟以后如果出去的话,朱元璋遇到很多不同的事情。

    但是呢,他要现在计划好的话,对于未来的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比如说,朱元璋他事情已经想过了,都是根据他的那种安排来进行,那这样的话,他省了好多心思。

    这个时候,朱元璋都是把事情往坏处想,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想的话,他到时候才不会慌张。

    因为这就是朱元璋好的思想方法,就是找想不好的事情。

    你想想看,如果你失败的话,你都能承受的住,那么你成功了,那更加不用说了,对不对?

    在朱元璋想这些事情的时候,突然有士兵在大帐外,向朱元璋喊了一声。

    “大帅有令,命朱元璋前去大帅军帐商议军情,不得有误!”

    听了这样的话,朱元璋有些惊愕,这个郭子兴到底怎么回事啊?

    他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口吻,这次虽然他还叫朱元璋前去商量军情,再加了四个字,不得有误。

    虽然是非常短的几个几个字,但是朱元璋心里非常的不爽。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他觉得这些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

    他何必说这些事情呢,而且朱元璋他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的。

    以后朱元璋和他们再也没有什么交集了,何必为这种事情不舒服呢,那真是太大可不必啊!

    朱元璋来到了郭子兴郭大帅的军帐之中。

    “元璋见过郭大帅!”然后朱元璋就一声不发地垂手站在旁边。

    郭子兴郭大帅看着朱元璋的表现,这个时候,郭子兴心里也有一点愧疚,他觉得是自己做的有点过了。

    其实这一点儿,就是郭子兴最大的不足,那就是说他对自己做的事情,总是觉得有点儿愧疚感。

    这就是所谓的犹豫不决,这个人怎么可能成其大事呢,那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朱元璋对于他未来要做的事情,想了很多,因为这些想法对朱元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面对事情如何处理,如何的做决策都和人的想法是有关系的。

    因为有些时候,你要是根本没有想过的话,你要是遇到事情的话,你会做什么事情呢?你会怎么处理呢?

    可以想象,这样的时候,朱元璋肯定会不知所措,或者说,就按照以前的老路子来处理。

    不过呢,朱元璋做事情还是有分寸的,怎么说呢,他不会就这样一直想下去。

    因为面前他就有一件事情要好好的处理一下,那就是如何应对郭子兴郭大帅的这次会面。

    大家都是聪明人,朱元璋知道郭子兴的想法,话又说过来了,郭子兴对于朱元璋的想法,肯定也是有所推测的。

    其实呢?朱元璋的想法是非常容易猜测的。

    那就是说朱元璋是被排挤的,也就是说,朱元璋此刻的心情肯定是不好受的,其实这个时候,郭子兴郭大帅的心里也是不感受的。

    因为郭子兴在深深的怀疑自己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

    而且朱元璋越表现出来对于这件事一点都不在意的话,郭子兴就越觉得压力很大。

    其实呢,在郭子兴内心,也是不想这样做的,他这样做,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儿子对他的影响。

    毕竟一句话,听的次数太多了,那么你就会记在心里。

    “元璋啊,你做得非常不错啊,我要对你进行表扬,你看看你们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然后又选了这么好的地方安营扎寨,这么好的地方其实不好找的,你做的非常不错!”

    郭子兴郭大帅他这一刻竟然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了,于是就这样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他也忘记了,他以前说过没有,但是呢,对于朱元璋来说,听到郭子兴的表扬的话,他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人啊,都是需要肯定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多谢大帅夸奖!其实啊,我这样做都是在您的教导之下,我才取得这些成绩的,如果没有大帅的话,就没有我的今天的一切,请受元璋一拜!”

    朱元璋说过这句话,马上就跪在地上给郭子兴磕了一个响头,然后他就跪在原地没有站起来。

    朱元璋这突然的一个动作,让郭子兴非常惊讶,他竟然就有点措手不及了,因为在郭子兴的眼中,朱元璋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

    其实说实话,郭子兴郭大帅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他和朱元璋相处的时间太短了,而且这段时间以来,他主要是问朱元璋那些关于兵法的事情。

    还有就是他给朱元璋找了一个媳妇,也就是他的义女马姑娘。

    虽然郭子兴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他自己家面临的问题。

    朱元璋只是恰逢其会罢了,但是呢,对于这样的恩情,朱元璋是不会忘记的,毕竟这样的事情,对朱元璋的好处简直是太大了。

    还有就是朱元璋之所以给郭子兴跪下来,也是朱元璋的一种策略,朱元璋想让郭子兴减少一下对他的这种不好的印象吧。

    他还要在这边呆上一段时间的,虽然他想那么多,但是呢,合适的时间不到的话,他是不能出去单干的,他要等候那种时机的到来。

    朱元璋给郭子兴磕头谢恩,其实也是在感谢郭子兴郭大帅之前为他做的这些事情。

    然后呢,他就在争取给自己有利的这种条件或者改变这种事情的发展的方向。

    毕竟如果郭子兴对他一直是这样态度的话,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非常不利于他下一步计划的。

    因为朱元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这些事情都是需要在其他事情安排好的情况下,才能做下去的。

    想想看,如果说郭子兴郭大帅一直这样对待朱元璋的话,那么下一步的事情,朱元璋根本没有办法做了,对不对?

    因为这样以来,朱元璋的压力太大的话,他根本处理不了下一步的事情。

    这是朱元璋在调整他的战略,他就这样向郭子兴郭大帅示弱,那就示弱到底。

    另外在传统观念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五体投地,跪倒磕头的话,那等于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那真是非常的尊敬或者说,非常的佩服承认的权威的意思。

    其实朱元璋这样做还有一个表示,那就是说所有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呢。

    这也是给郭子兴表明朱元璋的一个态度问题。

    就是说,他对郭子兴并不是什么威胁,让郭子兴要消除这种看法。

    是的,这样的事情,对于现在的朱元璋来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他必须想办法让郭子兴消除这种对他敌视的想法。

    想想看,郭子兴要给朱元璋穿小鞋的话,那么朱元璋根本没有任何办法的。

    毕竟朱元璋也不会伤害郭子兴的,毕竟对于恩人,朱元璋秉承一个念头,那就是受人点水恩,必当涌泉相报。

    当然了,现在的朱元璋对于郭子兴郭大帅报答的话,那就是说,不背叛郭子兴,然后呢,尽量为郭子兴着想。

    这就是现在朱元璋的想法,毕竟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朱元璋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事情来报答。

    但是朱元璋能这样做,能改变他的想法,其实这一步是很难得的,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唯大英雄能本色。

    因为朱元璋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这样发展下去,对朱元璋会很不利的。

    还有就是朱元璋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是因为他对这个郭子兴郭大帅了解还是很多的。

    实际上郭子兴郭大帅这个人的心眼是挺软的,只要说你示弱的话,他就会对你好一点,改变他对你的态度。

    所以说,朱元璋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他这是一招妙招,让那个郭天旭暗地的努力,一下子就化成了泡影。

    他这一招威力是非常大的。

    不过呢,具体这个郭子兴如何去做,朱元璋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