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 全文阅读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txt下载

    其实这一辈子朱元璋跪过的人是非常少的。

    他跪过他的父母,他给佛祖下跪过,除了之外就是这个郭子兴郭大帅了。

    其实朱元璋还跪过一个人的,那就是元朝的那个皇帝,只不过朱元璋的内心他不认为他是在给那个皇帝下跪而已。

    朱元璋名义上可是郭子兴郭大帅的义子,他这样做,他给郭子兴下跪也算是合乎礼数的,没有什么错误或者不当的地方。

    而且朱元璋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他从来是不后悔的,因为他觉得他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一件事情。

    因为事实也证明了朱元璋的判断是如何的正确。

    郭子兴郭大帅这个时候真的是感动坏了,或者说他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些后悔了。

    只见郭子兴郭大帅赶忙站起身来,然后马上把朱元璋给拉起来了。“元璋啊,你看看你,这是干什么啊,其实呢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真的,来,快坐下来,咱们继续说话!”

    刚才开始的时候,郭子兴郭大帅可不是这样和朱元璋说话的。

    但是经过朱元璋这一跪之后,郭子兴整个态度都变化了,那变化真是太大了,可见朱元璋这一跪的威力到底有多么大。

    其实呢,这一步也是朱元璋的一个突然的想法,他觉得有的时候,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示弱一下,有可能会取得比他刚强更好的结果,现在看来,朱元璋这次冒险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郭子兴郭大帅已经在内心改变了对朱元璋的看法,可以这样讲,他是瞬间改变了这种想法。

    这都是因为朱元璋这一次非常正确,及时的下跪让郭子兴郭大帅,打消了对于朱元璋的这种猜忌。

    “元璋啊,其实呢,我这次是想让你休息一下,你想想看,你这次出来这么短的时间,做了这么多事情,你肯定很累,对不对?所以说,我就是让你休息一下!”

    “多谢大帅关心,元璋感激不尽!”

    这个时候朱元璋真的说了很多的拜年的话,对郭子兴郭大帅非常的恭敬有礼。

    因为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想起了他以前学过的一些道理。

    那就是所谓的恭无不克,就是说,你越对人恭敬,那么别人对你肯定会照顾有加的。

    这次的事情证明了这个策略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元璋啊,我看你已经休息好了,你看你精神头真不错,这样吧,这次你还兼任先锋官,我命令你马上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研究好之后,我们再商量,因为其他几位大帅很快就到了,我们要赶到他们到来之前,确定我们的策略!”

    郭子兴郭大帅又把军权还给了朱元璋,而且还说了这么多的话。

    对于郭子兴郭大帅这种做法,其实朱元璋也是没有想到的。

    他就是想感激一下郭子兴郭大帅对他的这种照顾吧,他并没有想到要回军权这回事儿。

    但是呢,这个郭子兴郭大帅比朱元璋想的还要仁义,他竟然彻底打消了对于朱元璋的这种猜忌,转而表现的对朱元璋是完全的信任。

    “谨遵大帅将令,元璋,一定要好好的筹划一下,报大帅批准,看看我们下一步怎么行动?”

    朱元璋说这话其实是出于真心的,因为他这个时候就是这样想的。

    这个时候朱元璋也体会了一点,那就是说,如果你对别人真诚的话,那么有的时候,你的收获比你说假话要收获多得多。

    这件事其实也是朱元璋一个非常大的经验教训,那么他以后做事情,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也会采取这种策略,看来古人说的太对啊,真的是以退为进啊!

    能造成这样的后果,其实也是和人有关系的,比如说如果郭子兴不是这样一个通情达理之人的话,那么朱元璋别说跪倒在地了,你就再做其他任何事情,别人也不会放在眼里的。

    就是说,你所做的事情一定要以你所要面对的这位对手的性格作为前提。

    对这个人你不了解的话,或者他就就不是这样人的话,你就不能用这样的办法来做事情。

    于是朱元璋就开始筹划,下一步应该如何打算。

    实际上现在有好多的这种情报,慢慢的向这边汇集来,朱元璋就根据这些情报,然后确定下一步的具体方向。

    在朱元璋在思考这些这些事情的时候,那几家大帅也来到了他们这个安营扎寨的地方,也就说他们终于是把义军部队全部集中在一起了。

    可见了这几个人在遇到这么大危险的时候,他们的心也是不齐的。

    在朱元璋看来,幸好这次的危险不是很大,如果说,真是大危险的话,他们这种反应速度的话,那真的是灭亡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

    朱元璋内心已经对这几个人已经是很不满了,所以说,经过这些事情之后,更加坚定了朱元璋外出发展的坚决的决心。

    因为在朱元璋看来,如果说他要是不出去发展的话,那么跟着这帮人,他真的是没有任何的再进一步的可能性。

    毕竟他们这些人头脑已经固化,他们就是为了这一点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然后就在这窝里斗,对于这样人的表现,朱元璋真的是太失望了。

    不过这些话,朱元璋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要是他说出来的话,那这些人会怎么看待呢,是不是?

    这肯定是会造成那个不利影响的。

    所以说,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朱元璋是不会做的。

    特别是这次郭子兴郭大帅又把他失去的权力又还回来了,朱元璋这次也准备在别人面前示弱。

    怎么说呢?他这次要提出一种方案。

    究竟是什么方案呢?这个方案并不是最好的方案,但可以实施的,但绝对不是最好方案。

    要把提出这个好方案的机会才留给别人,不论是谁,只要不是他朱元璋提出来的,那就可以了,别人对朱元璋的敌意会更加的少一些。

    这就是现在朱元璋的打算。



    朱元璋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了。

    但是朱元璋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那就是他竟然做不出来那种不好的方案。

    因为朱元璋对于自己的要求,都是精益求精的,对于那些不好的东西,他根本看不上。

    这可怎么办呢?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想到朱元璋竟然被这样的事情难倒了。

    朱元璋心说,人要是太优秀了,真的是一件很烦恼的事情啊!

    但是呢,这件事朱元璋也不想找别人帮忙,因为这不是朱元璋的习惯。

    假手于人,那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既然朱元璋已经做出去了这样的示弱计划,他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到底的。

    毕竟现在的他,有点锋芒毕露了,这不是现在的朱元璋应有的状态。

    俗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必须学会藏拙!

    在朱元璋看来,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课。

    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联想到了以后发生的那些事情。

    比如所谓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实也是藏拙的策略。

    其实朱元璋开始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都是在做缩头乌龟。

    只不过这次是朱元璋主动这样做的第一次而已,所以,心里有些不好受,也是非常正常的。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朱元璋煞费苦心的苦想之后,他终于定出来了一个方案。

    按照这个方案,义军的行进路线是稳妥的,但是却没有大用。

    因为太过小心,肯定会有很大缺点的。

    不过朱元璋想了半天,觉得这个方案是符合他原来藏拙想法的。

    因为朱元璋这个计划,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是有这样的问题的。

    那就是太过小心了。

    这个时候,朱元璋非常满意了,他终于做出来一个非常不好的方案了,至少在朱元璋看来是这样的。

    外面突然热闹起来了,朱元璋不用出来,就可以猜到,那就是其他几位大帅的人马也已经到了。

    估计他们该商议进军的方案了,朱元璋觉得他很快就要上场了。

    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没过多长时间,就有传令兵来叫他了。

    其实这是朱元璋第一次见其他几位大帅。

    因为按照他现在的级别官位是没有资格见这些大帅们的。

    但是有一点,因为义军也是刚刚创立的,还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繁文缛节。

    朱元璋对于这几位大帅的名字,他除了知道郭子兴之外,对于其他这几位的名字,他并不是很清楚的。

    其实在朱元璋心里,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

    他只所以不想记别人的名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也许和之前朱元璋他们家里的人,长时间不能起好名字有关吧。

    想起这些,朱元璋对于鞑子的恨意又增加了几分。

    郭子兴一看朱元璋到了,马上就向其他几位大帅说道,“这就是我的女婿朱元璋,大家听说过吧,他现在可是我的左膀右臂!”

    郭子兴这样说,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他自己的愧疚,毕竟之前他之前对朱元璋真的是太排斥了。

    大家都不是瞎子,肯定是看得出来的,所以郭子兴这样做也是给别人看,他并没有在排斥朱元璋,朱元璋还是他的心腹小弟。

    特别是还当着其他几位大帅面,这也是给朱元璋一个天大的面子啊。

    不得不说,这位郭子兴郭大帅还真的是会演戏啊。

    那几位大帅既然能做到大帅的位置,虽然这大帅也是他们自封的,也说明他们也是有几把刷子的。

    他们这几位大帅在打量着朱元璋。

    朱元璋是不卑不亢的,他看起来还是和平时一样。

    虽然朱元璋现在表面上只是一个所谓的亲兵十夫长,实际上他可相当于郭子兴的副手啊!

    这些内幕,那几位大帅还是十分清楚的,因为他们可是老狐狸呀!

    对于郭子兴的手下,特别是能干的那些手下,他们都是摸得一清二楚的。

    毕竟他们都是在同一个濠州城内,现在还是在同一个战壕里面。

    如果对于其他大帅的实力不了解的话,也不好交流,对吧!

    毕竟身份地位都是靠实力的,如果你没有实力的话,也根本没有人信服的。

    对于他们这几个大帅他们的实力,朱元璋并没有过多关注。

    他只知道一点,郭子兴郭大帅的实力,在他们这些大帅当中,不是最强的,但也不是最弱的。

    朱元璋那可是要干大事的人,他怎么可能把心思花在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当中呢,他可不想和这些人耍心眼。

    再说了,朱元璋很快就要离开了,离开这帮鼠目寸光的所谓的大帅们,他要去很快就要开辟新的天地了。

    唉,对了,在朱元璋离开之前,他是要和这帮人共处一段时间的。

    所以说,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想好好表现一下,在这些大帅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吧,对于他未来做事情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朱元璋就在郭子兴郭大帅介绍他之后,向各位大帅一一行礼,以表示对各位大帅的尊重。

    也就是说,不管朱元璋心里面怎么想,怎么看不起这帮人。

    朱元璋他在表面上,还得说的过去,是不是?

    因为人嘛,都是好面子的,特别这几位大帅更是如此。

    因为郭子兴介绍了朱元璋,那其他大帅也不甘示弱,也分别介绍他们手下的那些大将们。

    这样以来啊,场面热闹起来了,也没有人把注意力过多放在朱元璋身上。

    其实这样的情形,也是非常符合朱元璋心意的,因为他就是怕别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那这样对他是非常不利的。

    郭子兴也介绍了其他人,比如他的儿子郭天旭。

    于是这几位大帅在寒暄之后,然后他们就开始商议正事了,毕竟他们出来是打仗了,可不是来说笑的。

    于是各家元帅开始报他们各自的方案出来。

    郭子兴郭大帅,这边就是让朱元璋来报方案。

    这次郭子兴郭大帅为表示他对朱元璋你完全信任,根本没有让朱元璋预先把方案报给他,他直接让朱元璋把方案报出来了。



    其实对于郭子兴郭大帅的这一决定,朱元璋还是没有想到的。

    但是既然郭子兴郭大帅已经这样说了,朱元璋也不能说什么。

    这个时候,朱元璋在心里盘算一件事,那就是他到底说哪个方案,是最好的那一个方案,还是保守的那个方案。

    不过最终,朱元璋还是决定说保守方案,这样说起来还是非常保险的。

    而且这次各位大帅手下报方案的顺序,也是自然按照各位大帅的实力强弱而定的。

    这样的顺序安排就是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根本没有人说什么,这样的安排是不对的。

    于是朱元璋就知道了,郭子兴郭大帅在这几位大帅之间的排名如何?

    他们是总共五位大帅,郭子兴郭大帅的实力在中间,正好排第三位,也的确属于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

    这样以来,朱元璋就有机会听,先听一下那两位大帅的计划是什么了?

    因为朱元璋这次真的是非常用心,把这周围的所有的地形,还有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都考虑了一遍。

    他定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最佳方案,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朱元璋要说的稳妥方案。

    但是其他人的方案,那可不是经过这样这样的考虑,他们因为来的晚,所以说他们的方案,都是一些非常随意的方案,大家都是行家,一听就知道了。

    前面两个大帅虽然实力很强,但是他们的方案的确不咋地。

    于是轮到朱元璋上台报方案了,他是代表郭子兴他们这边的方案。

    在朱元璋报了方案之后呢,下面都是很平静,因为大家都在听,然后具体方案是怎么样,还得一会再评判。

    此刻如果下面没有两位大帅的方案的话,那么这三份方案当中,最好方案还是朱元璋的这个方案。

    其实这个时候,朱元璋心里有些忐忑。

    他在祈祷,那就是说,下面两位大帅的方案一定要比他的方案要好一些。

    要不然的话,他的方案还是会被评为最佳方案的。

    如果发生这样事情的话,那就不符合朱元璋的本意了。

    朱元璋可不是想这样的事情的,他是想藏拙呀,他不想露头啊。

    但是让朱元璋失望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因为另外两家大帅的方案,那更是一家不如一家。

    对于他们提出来的方案,朱元璋也真的是无语了。

    其实这样的结果也并不稀奇,是因为人用心的程度不一样。

    因为朱元璋对这件事太过于认真,他好好的做一些准备,思考的非常深入。

    当然他得出的方案。那肯定是与众不同的,虽然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不好的方案。

    但是呢,要分和谁比,如果和别人相比的话,那么他的这个方案,那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的。

    没有办法啊!各位大帅大家经过讨论之后,还是决定按朱元璋的这个保守方案来行军。

    因为这几位大帅都想能保存自己的实力,任何事情都是以稳妥为先。

    各位大帅又对朱元璋进行了一番的大肆赞赏。

    对于这样的结果,郭子兴郭大帅也是非常高兴的。

    那就说明朱元璋出的这个方案被众位大帅评为是最佳方案,那对他来说,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毕竟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手下,看起来能干一点儿。

    郭子兴也不例外,他也是这样人。

    他之所以对朱元璋那么排斥,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朱元璋本身的原因和他儿子顾天旭是逃不了干系的。

    因为他儿子天天就在他身边说,说别人的坏话,特别是朱元璋的坏话。

    虽然郭子兴训斥儿子很多次了,但是呢,因为他听这样话太多了,他心里面肯定会有一点点怨恨朱元璋了。

    但是呢,因为朱元璋表现的太优秀了,而且朱元璋没有任何不好的地方,你根本抓不出朱元璋的小辫子。

    像徐达和汤和,虽然很打仗,但是呢,他们的小毛病是不少的。

    这样的话,郭子兴可以抓住他们的小毛病,然后可以有力的制衡他们,控制他们。

    但是朱元璋没有什么缺点,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每天都做他该做的事情,而且都是非常圆满的完成他该做的任务。

    也就是说郭子兴没办法去批评朱元璋,也就是说他也没法驾驭朱元璋,他知道真的没底。

    还有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郭大帅在朱元璋面前,总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他好像没办法控制这种感觉。

    所以说,这些事情加在一起,促成了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排斥。

    但是自从朱元璋给他下跪之后,然后郭子兴郭大帅对朱元璋所有看法全部改变了。

    对于这次开会的商议结果,朱元璋也是非常无奈的。

    因为这不符合他的本意呀,他可是想藏拙啊,你看结果他竟然还是第一名啊!

    没办法,真的没办法呀。朱元璋先说,他已经尽力了呀。只不过是其他家的元帅那些手下太不尽力了,他们为什么没有看出来朱元璋这个计划那些缺点呢?

    你说前两家报了方案之后,因为没办法改,也就算了,因为他们没有听到朱元璋报的方案。

    你说后面两家呢?你说他们干什么吃的呢?

    他们可是听过朱元璋的方案的,对于朱元璋方案的缺点,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而且有时间来修改他们原来方案的。

    但是他们就是不修改他们的方案,这样的事情啊,让朱元璋真的是无法理解呀,还有这样的事情。

    但是呢,不管他理解不理解,现在事实就这个样子,现在已经是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了。

    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朱元璋也不去想这么多了,他只好准备接下来新的事情了。

    因为他还是先锋官嘛,是吧,所以说,他也带领着徐达和汤和他研究进军的方略了。

    当然了,总方略是保守的,但是呢,朱元璋他们还有一些细小的安排,因为这也是朱元璋做出来的一个非常小的改变,以弥补原来计划的不足之处。



    朱元璋此刻的打算,那就是尽量的压制自己的表现。

    毕竟现在做事那不是给自己做的,那是给郭子兴郭大帅做的。

    对于这一个本质的东西,朱元璋认识的非常的清楚。

    而且这个郭子兴郭大帅,心眼儿有问题,度量也不行。

    而且郭大帅对他儿子郭天旭,那真的是有点儿太溺爱了。

    这可是军营,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但是郭子兴的做法,的确是让朱元璋有些心寒。

    不过呢,朱元璋是不会对不起郭子兴的,毕竟对现在的朱元璋来说,郭子兴对他的帮助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投奔郭子兴郭大帅的话,那么朱元璋就不可能在这里娶了他的马皇后。

    更不会得到以后对他事业成功很有帮助的两员大将徐达,还有汤和。

    其实这一段经历,对于朱元璋来说,都是很短暂的经历。

    他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未来自己真正说话算数的时候,那才是他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

    其实这个阶段,也是朱元璋最为憋屈的阶段。

    但是没有办法,这是朱元璋成长必须经历的一段路程。

    如果把这段经历比作成人礼的话,那是非常贴切的比喻,也就是说,这是朱元璋必须吃的苦。

    想当初,朱元璋在当游僧的时候,那是吃过一点苦的。

    不过呢,因为朱元璋的智慧,还有后世的那些知识,让他少吃了很多苦。

    接下来他去皇觉寺那段经历,他更没有吃到苦。

    因为他利用他聪明才智,还有一些超前的想法,当然也少不了他那些最强大的后世的科学知识,让他过得比较爽。

    但是呢,现在这个时候,那是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以前真的没有军事方面的知识。

    就是有的话,朱元璋也不能全部使出来。

    因为他现在做得不好的话,会被别人耻笑,他要是做的太好的话,会被别人妒忌,所以说,朱元璋只能做到不好也不坏。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朱元璋心里在想着,这段经历快点过去吧,但是呢,事情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

    时间不到的话,朱元璋也是没有办法离开这里的。

    既然没有可能提前离开这样,朱元璋就冷静下来,仔细考虑面前这些事情。

    这几位大帅,未来会发生一系列的摩擦事件。

    其实他们要是团结合作的话,那么他们这支力量其实也是挺强大的力量。

    但是呢,没有办法,他们个个都想称王称霸,根本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不肯合作。

    所以说他们的灭亡是注定的事情。

    朱元璋现在是在想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说以后的他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其实呢,朱元璋觉得他就把握一点,那就是,在他这个集团里面,只能是以朱元璋为核心领导人物。

    其他人只能是他的帮手,而绝不能越过这一底线。

    是的,在这一底线上,没有例外,谁都不行。

    因为如果有人越过这一底线的话,那将会对朱元璋的势力造成严重的损害。

    也就是说,只能建立以朱元璋他自己为核心的武装集团。

    没有其他可能性。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的认识还是非常到位的,其实呢,对于汉族人来说,一个最大的劣根性就是大家都想的是,所谓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对民族的团结凝聚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只有团结才能有非常强大力量,如果大家都分散开来的话,那么你将没有可以无可匹敌的力量。

    此刻朱元璋和徐达,汤和正在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大哥呀,我觉得你这个计划非常的保守,我们可以这样做,你看我们大军行至前面这个山口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走那条大路,可以走前面这片小树林,虽然说这里危险程度很大,但是呢,我们可以节约很长的时间,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元廷的军队,到达战场之前,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

    徐达在认真的分析着他面前的这幅地图。

    因为他这个判断也是基于刚刚送到的情报。

    也就是说,他们义军大部队和元廷大部队这次交战是在前面那片还算广阔的平原之上。

    只有那里才有那样的场地,让两军可以投入交战。

    其他的地方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人的战争。

    其实刚才其他所指出的那条路,也是原来朱元璋所考虑过的一条路。

    只不过呢,他怕中了元廷的埋伏,因为这两片树林的后面,那可是有一座山在那边。

    如果元廷他们的那些部队,从这里出来的话,他们义军部队会有这种被伏击的危险。

    毕竟朱元璋这样的事情干过很多次了,所以说他怕元廷的部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这点儿,你不得不防。

    不过呢,因为朱元璋刚刚打垮了一股元廷的部队,那么他们想尽快赶到这里,其实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估计那些元廷的军队的将领,也会觉得义军肯定不敢这样冒险的。

    不过呢,朱元璋并没有说出来,这次徐达提出来这一点改变,其实朱元璋还有其他的规划,只不过他不会讲出来。

    如果他们改变这一路线的话,还是要报告郭子兴郭大帅,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改变。

    “汤和呢?你觉得徐达这个想法怎么样?”

    朱元璋他也要征询汤和的意见。

    其实汤和也是很厉害的,这个人打仗也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只不过有的时候,他的表现没有徐达那么声音大而已,汤和说话声音很小的,但是做事打仗那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大哥,我觉得徐达的计划可以采用,虽然我们从这边过是有一些危险,但是我觉得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且我们可以节约两天的时间,为我们的决战,抢占一个好的位置!”

    “好,既然你们两个都同意,那么我现在马上去报告郭大帅,让大帅同意变更我们的计划!”



    于是朱元璋就去拜见了郭子兴郭大帅。

    把他和徐达,汤和两人商量的结论,告诉了郭子兴郭大帅。

    对于这样的变更,郭子兴不敢怠慢,毕竟这不是小事情。

    郭子兴在查看地图之后,觉得他们这个变更路线的事情,看起来是小事情,但是对于他们这几个大帅的联军来说,那可是大事情。

    没办法,郭子兴郭大帅只有再去找那几位大帅,商量这个路线变化了。

    因为名义上他也不是联军的统帅,他只是五大帅之一而已。

    朱元璋只好在这里等待郭子兴郭大帅的归来,他也理解郭子兴郭大帅的苦衷,但是朱元璋内心在想,你说这叫什么事啊?

    一个小小的濠州城,竟然有这么多的大帅,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啊!

    朱元璋心里突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这次怕是郭大帅会碰一鼻子灰的。

    果然没有多长时间,郭子兴郭大帅回来了,但是面色很阴沉,看得出来,郭子兴郭大帅心里非常的不痛快。

    朱元璋没有说话,他在等待郭子兴郭大帅的命令。

    这个时候,郭子兴有可能不理智,他朱元璋可不会触这个眉头的。

    等了好半天,郭子兴郭大帅这才说道,“他们几位大帅不同意更改计划,说什么这样太危险了。”

    朱元璋觉得郭子兴的话还没有说完,毕竟如果只是这样事情的话,郭子兴或许不会这么生气。

    或许还有别的事情,一定是这样的,因为朱元璋看的出来,这次郭子兴郭大帅真的是太生气了。

    “你说他们这几个大帅你不同意,就不同意呗,他们竟然说,是我包藏祸心,说我想在我们郭部通过之后,让他们这几家中埋伏,是为了消灭他们的力量,你说他们这真是怎么想的,真是不可理喻!”

    郭子兴郭大帅就当着朱元璋的面,把这些话全部说出来了,因为他真的是太生气了。

    朱元璋听了郭子兴郭大帅的话之后,他也是无言以对啊!

    看来那几个大帅真的是老狐狸呀!

    但是朱元璋他们这样改变计划,真的没有其他意思。

    那现在既然他们不同意那就没有办法,只好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了。

    不过朱元璋觉得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的话,本来那是一个非常稳妥的办法。

    但是现在朱元璋真的觉得,原来稳妥办法有可能会变得非常危险的。

    因为战场上一切事情都在起变化。

    虽然大路好走而且不容易遭到埋伏,但是呢,如果说元廷的军队跑得比他们近快的话,那么他们走大路,那他们这些义军就可能变成活靶子呀!

    你想想看,他们在前面走,这四家义军士兵在后面跟着。

    一旦成为靶子,那只有他们郭部损失惨重,而后面的四家义军的士兵,有可能马上就退回濠州城里面了。

    “大帅,有一件事我要给大帅说一下,如果我们不变更计划的话,按照原来我那个计划走大路也许是一点儿事情都没有,也许我们会成为靶子!”

    朱元璋说到这里,然后就指着地图。

    郭大帅一听这段话,知道这个时代非常严重。

    因为他明白朱元璋说话的意思,如果他们成为靶子的话,那么他们的损失肯定是最大的。

    就是他们郭部这些兄弟,有好多就别想活着了,那对于其他的那几个大帅来说,他们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们可以跑嘛。

    但是呢,在这个非常时期,郭子兴也不敢离开濠州城,因为他这点义军部队,离开濠州城的话那简直就是找死。

    郭子兴郭大帅看着面前的地图,然后听在,想着朱重八这个计划,真的中了元廷的埋伏的话,要怎么做?

    所以这件事一定要想好,不得不防。

    原来朱元璋这个计划那是在原来郭部义军的行军速度考虑的。

    如果按照那个速度行军的话,他这个计划肯定是没有任何危险的。

    但是呢,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五家联军,朱元璋肯定要考虑这一点变化了。

    要是朱元璋不考虑的话,那么这一次真的会陷郭子兴部这些义军于危险之中的。

    因为战场的事情就这样,事情随时在变化,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是呢,做为指挥军队的将领,要对任何一种情况都要有所把握考虑,然后做出恰当的安排预案。

    因为郭子兴郭大帅那是一个文人,他学这种排兵布阵之法,那都是半路出家的。

    他并不很精通,这个时候他有点慌乱了,因为这郭部的这几千人的义军部队,那可算是他自己家底儿啊!

    如果家底没了,那他以后怎么在濠州城立足下去呢?

    郭子兴对于这种关于他家底的生死存亡问题,还是很在意的。

    毕竟如果真的是出点意外的话,对他来说,那损失真的太大了。

    这样的事情不能出一点意外,因为他受不了任何意外的存在。

    不管怎么说,他一定要保护他这一点义军兄弟的力量,不能被那这些元廷军队吃掉。

    “元璋你说吧,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单独行动的,因为最后我们也说了,他们是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要想变化,变更计划的话,我们自己也行!”

    郭子兴后来又说了这句话。

    朱元璋一听郭子兴郭大帅这句话,他眼前一亮,于是朱元璋对郭子兴说道,“大帅,我们可以这样做,我们就按照改变后的路线来走,然后我们到达指定地点之后在那边等他们吧,你看这样行吗?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避免危险,避免成为靶子!”

    郭子兴郭大帅,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想了半天,他觉得,因为只有这种真正的办法才能避免他成为靶子,要不然的话,他们真的会成靶子。

    最后郭子兴想了半天,然后他对朱元璋说道,“好的,我同意了,我们就按照你和徐达,汤和商量的这个改进后的路线,他们走他们阳关道,我们过我们的独木桥!”



    朱元璋对于郭子兴郭大帅的这次表态,他还是非常赞许的。

    毕竟你作为一支军队的主事之人,一定要有决断,不能拖泥带水。

    毕竟在战场上,战机是稍纵即逝的。

    你要是拖延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到达那个的指定地点,那么你也不会得到你预想中的好位置。

    还有就是他们之所以去那个地点,是因为那里是双方大军能够展开对战的唯一的一块地方。

    也就是说,除了那里之外,方圆百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进行大量军人的对战。

    而且这次和袁廷军队进行大战的结果,将决定元廷军队是如何对濠州城进行围困。

    为什么朱元璋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

    在朱元璋看来,现在他们这股义军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元廷部队正在源源不断的从周围其他地区不断的向这边集中。

    如果朱元璋他们这支义军的联合军队能把这次来犯的元廷军队,打败的话,那么,对于元廷军队的士气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这样一来,他们对濠州城有可能只会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因为他们打不过义军嘛,那么他们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才是不得不对濠州城进行围困,因为这件事情必然会发生。

    但是他们却不会再次进攻濠州城。

    如果这一次朱元璋这方的联合义军部队打败仗的话,那么他们这个濠州城极有可能就保不住了。

    这次决战,对朱元璋这方的五位大帅来说,其实也是他们的生死之战。

    但是呢,让朱元璋非常痛心的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五大元帅,竟然还在勾心斗角。

    朱元璋心说,他们这帮人真的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也许他们以前的起义胜利,来的太为容易了吧。

    所以说,他们不知道这战争的残酷性,毕竟他们现在也是趁这个全国大势而起,然后轻易的取得了一些胜利。

    怎么说呢?现在中华大地上,那起义的义军首领,那真是不计其数。

    最主要的当然还是红巾军的首领刘福通,刘大将军他们的势力最为强大,但是呢,他们也是元廷军队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们吸引着元廷大部分的军队,都在进攻他们。

    这样以来,对于其他地方那种小股的红巾军义军来说,他们压力就非常小了。

    要不然的话,仅凭他们自己每个每支义军最多就是几千人或者上千人这样少的人手,怎么可能抵挡住元廷那种训练有素的军队的镇压呢?

    虽然那几位大帅这次还有那样的小心眼,但是呢,现在朱元璋肯定不能怠工啊,因为这件事也关系着他的性命。

    无论如何,他都要想办法,这次和元廷军队的这次小型决战一定要取得胜利。

    对朱元璋他们这支义军来说,他们是没有退路的。

    因为失败,对于朱元璋的他们这些义军来说,那就意味着是死亡的结局。

    其实这次朱元璋的打算也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说,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郭子兴集团的这支义军身上。

    对于那四家义军的部队,朱元璋甚至不会去考虑。

    怎么说呢?在朱元璋看来,有他们这一支义军部队就行了。

    因为他们勇敢,而且朱元璋还带领着他们大部分的义军兄弟进行过战斗。

    他们是有战斗经验的,而且他们也体会到了朱元璋指挥的威力。

    这样的话,朱元璋下令,他们也是会听的,或者说这次通过郭子兴郭大帅下令的话,他们也会身先士卒,只不过郭天旭这个人会不会坏事呢?

    不过这个时候,朱元璋也顾不到这样的事情了,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急行军了。

    所谓令出如山倒,郭部的这一支义军已经全部开动了,按照他们修改的路线,向既定地点去移动。

    就在那个地方安营扎寨,在那里,等待和元军一决雌雄。

    这个时候,朱元璋其实也做了一些准备的,那就是上次他们缴获的那些火器,现在他们已经可以使用了。

    当然了,朱元璋并没有对这些火器进行现代化改造,火器的威力还是相当有限的,但是这就足够了。

    这样的话,他们在火器方面就不会输给对面的元廷军队了,这样就行了。

    本来火器就是义军一个最大的短处,现在有火器了,那么这个短处就不存在了。

    要是比勇气的话,元廷的那些士兵的勇气,怎么可能有义军士兵的勇气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怎么说呢?这些元廷的士兵,那可是为钱而打仗的,他们可不是来卖命的,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使出全部的力量呢,那不可能的一件事。

    也就是说,如果朱元璋他们进攻的声势够大,然后他们的前锋足够英勇的话,可以瞬间打掉他们的,这样的话他们那些元军就会仓皇而逃了。

    “大帅,这一次我们和对方元军的战斗,我方必须把所有的取胜的希望放在自己身上,不要指望那四家的义军,大帅,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朱元璋想了一下,给郭子兴郭大帅说了这样的话。

    郭大帅轻轻的点点头,他何尝不知道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的啊!

    他去找那四位大帅,说改动一点点行军路线他,们都不同意,然后还趁机发难。

    那么他们怎么可能迅速的赶上来,和他们兵归一处,将打一家呢,那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郭子兴郭大帅十分清楚,如果他们这支部队被消灭的话,那么对于其他的那四位大帅来说,濠州城里面就少了很多人消耗粮食,那么他们肯定是希望见到这一局面出现的。

    “元璋我知道,你放心吧,你义父我不是孬种,我也是热血男儿,虽然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但是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战斗!”

    朱元璋听了郭子兴郭大帅的这句话,心里十分感慨,果然,姜还是老的辣,郭大帅的确不一般,还是很有骨气的。

    “义父,这次和元廷军队交战,我肯定义父在后面压阵,让我和徐达,汤和在前面冲锋,这是元璋对义父的唯一请求!”



    郭子兴郭大帅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瞬间感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他对朱元璋那样的排斥,这个时候,朱元璋还对他这样的忠心耿耿。

    谁都知道,冲锋陷阵是非常危险的,可以这样讲,十有八九都是非死即残。

    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还这样对郭子兴郭大帅这样说话,可见是多么的忠心耿耿了,这是在用生命向郭子兴效忠啊!

    “不!元璋,你还年轻,让为父冲在前面,你殿后,这样才最好。”郭子兴郭大帅动情的说道。

    “义父啊,你刚才也说了,我还年轻,所以说我需要冲锋在前,然后我和徐达,汤和他们瞬间打掉元军的锐气,然后让他们士气低落,这样我们才有一线生机啊!”

    这是朱元璋心里的想法,他这次真的是毫无保留。

    毕竟现在这件事情已经是很清楚了,除了勇敢面对,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郭子兴郭大帅,听了朱元璋的建议之后,心里觉得,朱元璋说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然后他就没有再说话,相当于默认了朱元璋的这个提议。

    朱元璋这个时候迅速的,骑马跑到了义军的最前方和汤和,徐达他们汇合了。

    三兄弟,没有说任何的言语,因为他们配合非常默契,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事情该做,根本无需多余的言语。

    这个时候,他们能听到的就是马蹄接触地面所发出来的,那种清脆的踏踏声,还有义军士兵跑步的声音。

    毕竟义军现在的战马还是很少的,如果他们每位一义兄弟都有战马的话,那么他们的战斗力会更加提高,但是对于义军来说,那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看着他们前面的这个马上就要走到的小树林,这就是他们改变路线,马上就要经过一个地方。

    这里是非常有利于敌军来埋伏的,但是朱元璋和徐达,汤和他们大胆的判断,元廷的军队不会这么快的就来到这里的。

    当然了,如果真有元庭的部队在这里埋伏的话,他们也是不会惧怕的。

    其实没有什么的,也就是所谓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朱元璋相信他们的勇气和他们的武艺,对了,还有现在他们这些火气器,肯定会让那些埋伏的元廷军队喝一壶的。

    如果没有埋伏的话,那更好,他们就能顺利通过这里,然后就到达他们预定的地点,安营扎寨。

    那么他们这次急行军就顺利结束了,他们就在那里等待元廷的大军到来就行了。

    这里只是濠州城外一片宽阔的地带而已,可以这样讲,在整个国家的地图上,根本看不出来这一点的。

    这个时候,朱元璋心里突然涌起对这片大好河山的一种感情,因为他觉得这些以后都是他的地盘儿啊!

    想想看,因为天下战乱一起,说实话,老百姓特别是那些农村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许会受到更大影响。

    但是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你要是不反抗的话,那么就会被饿死或者被元廷的那些贪官恶人给逼死!

    所以义军兄弟起义都是迫不得已的,因为反抗才有一线生机。

    于是朱元璋,徐达,汤和他们都是一马当先,可以通过这片小树林。

    虽然他们判断元廷的军队,是不可能在这里设伏的,但是呢,他们行进起来也是非常小心的?

    当然了,他们对手下义军士兵也在下令,要他们注意,一定要十分小心,一切都准备好,如果有埋伏的话,可以立即投入战斗。

    就这样,在他们准备的十分充分的情况下,他们非常顺利地通过了这一片小树林,然后到达了预定的那个地点。

    其实这一次急行军,也是对朱元璋一个能力的巨大的考验。

    那就是说,以前的朱元璋对于怎么看地图那是非常生疏的,这一次可是他第一次看地图,看得这么清晰。

    本来呢,朱元璋可以说是不会看地图的是门外汉,因为这是他的一个缺点。

    但是呢,朱元璋他也不知道是这么回事,然后就突然看懂了。

    怎么说呢,在朱元璋眼里,这些地图那不是那种地图上那种线条或者是那种标识。

    在朱元璋看来,那就是山,那就是水,或者是其他那些东西,他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所以说这件事情也预示着这是朱元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了,也是再一次的补了他的一个短板。

    其实这样一个技能,对于朱元璋这些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想想看,你作为军事统帅,如果连地图都看不懂的话,那不是有点太可笑了吗?

    所以说,这段跟着郭子兴郭大帅,东奔西走,到处打仗的经历,对朱元璋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毕竟有好多的事情,如果你不经历的话,你根本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且这次朱元璋全部都经历了。

    你看既有好事又有坏事,有别人的猜忌,还有他要面临这种必死的结局,各种苦难,朱元璋都一一的尝过了,对于朱元璋性格的圆满,那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这段经历的话,那么下一阶段,朱元璋想带领他自己的军队百战百胜,然后逐渐的成长为最强大的一支义军,那将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毕竟朱元璋从后世得来的关于军事这方面的知识,真的太少太少了。

    那么他只有通过不停的学习,不停的实践,才能获得这样的重要的能力。

    朱元璋心里还在想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说,他所领导的义军不对,那只解救那种相信他的那些人。

    如果不相信尊重他们,那么朱元璋也没有办法,毕竟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朱元璋他们很快就再次的安营扎寨了,因为他们这次变更路线之后,行军速度真的是比原来快了两天都不止,这样的话他们就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然后以逸待劳,等待元军的到来。

    至于其他四位大帅的那些义军部队,这个时候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了,他们来也可以,不来也行。



    朱元璋现在是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只等元廷军队的大举来犯了。

    现在的中华大地,那是四处狼烟,遍地烽火。

    对于这样的现状,朱元璋心里真的是非常的不好受。

    但是现在他的力量还是有限的,不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早的去组织壮大自己的力量,然后慢慢的改变天下纷争,黎民涂炭的这种日子。

    两世为人的朱元璋,对有些事情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那就是说,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的。

    因为毕竟中华大地,经过鞑子这么长时间的统治,积累了很多的毛病,矛盾,都需要解决的。

    怎么解决呢?就是需要所谓的起义,还有战争,来洗刷这些存在的问题,然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推倒重来!

    这样的事情,似乎就是所谓的历史的必然了。

    因为不经过这一番彻底的改变,那么这个中华大地,就不能恢复生机勃勃的局面。

    这是必须要经过的痛苦的时刻。

    其实有的时候,朱元璋觉得这历史上的事情,和自然界的有些现象还是有一比的。

    怎么说呢,就比如从黑夜到黎明这个转换过程中,有一刻叫做黎明前的黑暗。

    因为这一刻的黑暗,那真的是非常黑暗,超越了之前的那种状态。

    但是呢,经过这种至暗时刻之后,光明迅速就到来了,那都是不可阻挡之势!

    也许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改变这一过程,你只能经历。

    朱元璋,还对一件事看得非常清楚,那就是他看到了,改变别人是如此之难,倒不如回头来深刻的改变自己。

    这个时候朱元璋和汤和,徐达一起出去视察军情,然后又派出更多的探马,去前面打探元廷大军的动向。

    毕竟打仗要遵循战争铁的法则,遵循战争的规律,然后不战则已,一战必胜!

    这个时候,徐达对朱元璋说道,“大哥,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元璋根本没有回头,因为他还在目视远方,看着远处的群山。

    “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的。”

    对于徐达和汤和这样的好兄弟,朱元璋是非常的相信的。

    因为他们是从小光屁股一起长大的,这样的感情才是最牢靠的,他们彼此都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儿。

    “大哥啊,我们什么时候出去单干了?哎呀,跟着这个郭大帅我心里面有点不爽,真的不爽!”

    徐达开始发牢骚。

    听了徐达的话之后,朱元璋又回头看着汤和,他要看看汤和现在是什么样的表情?

    汤和这人真的是很聪明,他注意到朱元璋在看他,当然马上就表态了,这就是汤和啊!

    “我是一切都听大哥安排,大哥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我绝对没有二话!”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他要想想如何给他这两个兄弟说这件事儿。

    毕竟这样的事情,他们原来已经说过了,但是呢,现在徐达又把这件事提出来。

    看来这件事,在徐达心里真的是太憋闷了。

    可见上次朱元璋给他们解释,真的是有点不太清楚,让他们心里没底,所以徐达才会再次询问朱元璋。

    朱元璋要好好的考虑这件事,给他们一个确定的答复。

    要不然话,他们要是三番两头都问这件事,被那些好事者听到的话,告诉了郭大帅的话,那对于朱元璋下一步的打算,那是很不利的。

    因为朱元璋只是知道这段时间所发生的那些大事,但是具体的时间朱元璋没有记清楚,但是他现在就在估算这个时间。

    如果这次和元廷大军的战斗,能够大胜的话。

    那么,下一步元廷大军肯定会围攻濠州城了,当然了,那肯定就是围而不攻了。

    这就是朱元璋对下一步战局的这种判断,对于这样的判断,朱元璋觉得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

    但是唯一的变数就是这场还没有和元廷进行的战斗。

    因为这个时候,朱元璋他们根本不知道元廷的大军在哪里?

    他们现在有多少人马,几天能够到达这里,都没有确切的情报。

    现在敌人都没有确定,你怎么可能想象接下来的事情呢?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说,这场战斗他们肯定会胜利的。

    就这样,朱元璋,徐达,汤和他们继续的向前走,朱元璋自己在想着如何确定这件事。

    现在朱元璋在想的就是时间,也就是说,围城的大概时间,在六个月左右吧,那么他们出走的时间也就在六个月之后。

    “这件事以后不能再问了,以防隔墙有耳,我只告诉你一个基本上确定的时间,那就是大概半年之后,到时候听我安排吧!”

    朱元璋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非常的小,毕竟有些话说出来,还是需要非常小心的。

    徐达听了这次朱元璋肯定的回答之后,他心里有了定心丸,以后他肯定不会再问这件事了,其实是的,心里只是烦恼而已,因为什么呢,因为那个郭天旭这几天来拉拢他了。

    徐达当然不会说出来他和朱元璋,汤和之间的这种非常好的关系。

    但是徐达也不能明确拒绝那个郭天旭,所以说,非常的烦恼。

    “最近有件烦心事,那个郭天旭最近一直在问我,让我投靠他,你说这家伙就跟个狗屁膏药似的,哎呀,我没法说呀,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朱元璋听了徐达这样的话,朱元璋笑了,笑得很开心,“将计就计,说什么都行,怎么说都行!”

    其实徐达心里肯定是有办法的,他这样做,这样和朱元璋说,也是让朱元璋放心,让朱元璋开心。

    另外一个方面讲,徐达这也是没话找话,毕竟他现在和朱元璋这会儿能说在一起的话题,那是不多的。

    朱元璋现在有老婆,他现在没有,这是事实。

    虽然他现在这个郭子兴郭大帅这里他是千夫长,但人家朱元璋是亲兵十夫长,那亲兵十夫长是没有几个的。



    朱元璋心里其实也是非常清楚的。怎么说呢?他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这些年,他走过的地方比徐达多,然后他分析人的各种性格,还有人的各个想法,还有人心,他非常擅长。

    所以说,朱元璋对徐达的这点儿小心思,他是如同明镜一般。

    但是朱元璋也看得出来,徐达就是一个单纯的想法,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的。

    打仗的将领,一定要对他的主公绝无二心。

    且他的主公一定要能控制自己手下,特别是那些能打仗的将领。

    如果你控制不住的话,那么这些能打仗的将领,就是你以后最大的敌人,有可能你的王朝就会葬送在他们这些人的手里。

    朱元璋记得很清楚,那个宋朝的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他主公的天下,然后一统华夏,建立了大宋王朝。

    虽然这件事,赵匡胤做的虽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但是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来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而且人家赵匡胤便是那个有本事控制他手下这些大将的那个主公。

    人家通过杯酒释兵权,非常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样宋朝才有了一段非常平静的时期。

    但是呢,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虽然赵匡胤这样做啊,是解决了,他的皇权被手下将领说夺取的这种风险。

    但是呢,另外一点不利己之处也出现了,那就是说,因为他重用文官。

    出现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这样以来,对外的军事实力那是根本不行的,北宋最后灭亡于外敌入侵。

    靖康之耻,宋朝皇帝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

    岳飞的满江红就说了这件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朱元璋竟然想到了这么多的事情,但是呢,这些事情是不可能和,汤和,徐达他们分享的。

    因为这是他以后当皇帝才需要好好研究的事情。

    徐达这些军事将领能打仗就行了,其他事情不用操心,而且要是操心别的事情的话,朱元璋是不会放心的。

    其实在朱元璋看来,那个曹操也是挺厉害的一个人物,所谓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曹操最大的不好,就是对自己的孩子们不太重视,然后才造成了他孩子之间的不断争斗,削弱了他们曹家的实力。

    对于司马懿太过重用,而没有相应有效的制衡手段,曹家的势力一天不如一天,后来他们曹家的天下,才会被司马家所取代。

    这样的历史事实,朱元璋都是记得很清楚的。

    虽然朱元璋他的大明王朝现在一点影子都没有,他甚至还没有开始拉自己的队伍呢!

    但是呢,对朱元璋来说,这些都是确定要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现在就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准备。

    现在有些事情还没有发生,那是时候未到,如果时候一到,那些事情是肯定会发生的。

    这一点,朱元璋是非常的肯定,毕竟朱元璋他可不是一个一般人。

    朱元璋和徐达,汤和视察完军情之后,各自回帐篷休息。

    朱元璋觉得自己不是很累,于是他又接着观看兵书战策。

    在朱元璋看来,做什么事情就要多看有关那方面的书籍。

    这样的话,他才能在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当中占据主动,要不然的话,朱元璋会非常被动的。

    毕竟他比别人多的只是对未来的历史清楚一些,但是却没有神奇的能力。

    他一定要注意那些极有可能发生的那些最大的变量,朱元璋可不希望出现什么意外。

    其实呢,在朱元璋看来,现在最大的不确定就是那四大元帅的义军兄弟会怎么做?

    在朱元璋看来,那些义军简直和元廷的敌人是一样讨厌的,甚至比元廷的敌人更加讨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元廷的那些军队如果想接近朱元璋他们的话,那都是不太容易的。

    但是呢,像这些义军的这些统帅,那是随时能见到朱元璋的。

    他们对有关朱元璋的一些事情,他们是非常清楚的。

    这样一来,他们要是对朱元璋不利的话,那真是比元廷的军队厉害多了。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那就是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所以说,现在朱元璋对他们这四位大帅那是非常警惕的。

    因为这个时候,朱元璋想起了那历史上那最后和陈友谅之间的那场大决战,是朱元璋所经历的战争中,最惨痛的一次。

    其实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最激烈的战斗可不是和鞑子打的,那是和陈友谅陈秃子争夺天下的时候发生的事情,那才是非常惨烈的。

    你想想看,他们双方都属于义军部队,都是红巾军的打扮,都是红巾军的一部分。

    但是他们战斗起来,那真是毫不手软的。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那可真是思前想后啊,他想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又想了未来要发生的一些事情。

    那就是朱元璋他要提醒自己,他要注意当前要发生的事情,他不能忽视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其实在朱元璋看来,这太阳底下,真的是没有多少新鲜事的。

    不过呢,虽然朱元璋非常明白这些道理,但是呢,他该做的准备,一点都不能少。

    因为朱元璋坚信一点,那就是所谓的有备无患嘛!

    毕竟这么多人的大军,要是发生意外的话,那结局真的是不太好。

    幸好朱元璋的武艺是非常不错的,这都得益于原来朱元璋长时间的准备。

    如果当初朱元璋不努力练功的话,那么现在他自己就不可能在这些冲锋之中,没有什么大的伤害。

    现在朱元璋做的一些事情,也是这样,他是在为未来做准备。

    朱元璋又想到了郭天旭,要说郭天旭这人的脑子,还是非常聪明的,知道拉人。

    虽然郭天旭拉错了人,但也算是有心之人了。

    朱元璋这个时候,就等着元廷大军的到来的消息了。

    毕竟这件事是非常关键的事情,那可关系着生死存亡。



    朱元璋现在就是等待。

    其实人们做事情,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准备,还有等待上面的。

    真正需要做事情的时间,其实都是很短暂的。

    你看朱元璋他们这一次为了和元廷大军的这一次小型决战。

    他们准备了多长时间,而且也有所谓的小长途跋涉吧,然后再到这里。

    在这里,朱元璋他们这支义军部队以逸待劳,他们要等待元廷军队的到来,然后和他们进行这次会战,一定要分出胜负。

    因为这次的胜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双方都是非常清楚的。

    这个时候,朱元璋他们派出去的那些探马,终于有消息传回来了。

    那就给说,元廷的大军已经离这个地方是很近了,也就是说,他们这次精心准备的大决战就要开始了。

    还有就是朱元璋也了解到那四支濠州城的那些义军部队,现在离他们这里也没有多远的距离了。

    但是呢,这次他们这一次,却没有和朱元璋他们的义军汇合,他们只是在远处观看而已。

    对于现在这种情形,其实朱元璋是早有准备的,毕竟他原来就看出来了这一点。

    因为这件事也是很简单的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还有就是朱元璋这次安排的时候,并没有把他们这四支义军的力量,算在里面。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其实是没有什么的。

    有句话讲得非常好,那就是说,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肖阳他们这次可是准备的最充分的,占据了好的位置,那么他们就有更大的取胜的机会。

    但是根据探马回报来的消息,这股元廷的军队的人数可不少。

    但是因为元廷这个部队正在向前急行军,所以说,对于真实的数量那是无法探知的,而且探马也不敢的太过靠近。

    但是这个时候,无论元廷有多少的军队过来,朱元璋他们就根本没有后退的余地的。

    因为后面的四支义军的部队,那现在只是在看笑话的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朱元璋被元廷的军队打败了,那么他们这四支义军部队,有可能调头就跑。

    或者说会上来稍微的象征性的抵抗一下,最终还是会跑掉的。

    当然了,朱元璋他们这次失败的概率那还是非常小的。

    因为朱元璋他们准备充分,他们不但现在是以逸待劳,而且他们精力充沛,还有就是火器已经准备好了。

    等一会儿,元廷的军队到这来了,朱元璋肯定不会等待他们休息好了,才和在元廷军队交战的。

    这个时候,朱元璋直接下令他这一支义军兄弟马上向前,开始进攻,是的,现在就开始了。

    现在朱元璋的这支义军部队,这是按照朱元璋的规范来的。

    因为朱元璋以前的战绩,还有他现在所得到了这种崇高的威望,所以说他的军令下达之后,那些义军兄弟都是按照军令出发了,大家前进的时候,都是争先恐后。

    这个时候,虽然朱元璋他们的人数不占优势,但是他们的士气,还有其他的条件都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说这是朱元璋他们能够取得胜利的前提。

    现在看,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状态的话,他们如果想胜利的话,那肯定是不太容易的。

    但是有这样积极的士气,只要他们坚持住,那么胜利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只见朱元璋,徐达,汤和他们一马当先,后面的跟着那些朱元璋挑选的,最强壮的一群兄弟在前面冲锋,然后后面的义军兄弟再压阵。

    这样的声势真的是非常的大,这是朱元璋他们已经准备了很久的结果。

    那么他们这次就要携这种雷霆之势,迅速的把面前的这支部队全部消灭。

    因为这个时候双方都是向前急行军状态,所以说他们很快前锋就遭遇在一起了。

    朱元璋他们的行进都是经过周密安排的,在前面都是他们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但是呢,对面的元廷军队却不是这样安排的,所以说一开始元廷大军他们就陷入了一种非常不利的局面。

    也就是说,朱元璋他们开始就是一个非常梦幻般的开始。

    军队的士气就这样,开始的时候,士气高涨,然后再加上你已经占据优势,那么士气就更加的高涨。

    对方的士气,那真的是被压制的越来越弱了,那可以这样讲,这样下去的话,这些元廷的部队被全部吃掉,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个时候,对面的这支元廷大军也知道了朱元璋他们的战略企图。

    所以说,他们马上是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然后像潮水般,从哪里来,然后就回到哪里去了。

    那朱元璋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朱元璋就带着他的手下,就向他们这些逃跑的元廷大军追求。

    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那四支义军部队,竟然很快的就赶上了他们。

    这是这么回事啊,难道他们回心转意了?要对朱元璋他们施以援手?

    但是朱元璋很快就把这个想法给排除了,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好心的。

    他们来这里,是肯定有他们的小算盘,朱元璋就仔细的看了这些义军士兵的所做所为。

    这个时候,朱元璋才搞明白了,那就是说,这帮人是来抢胜利果实的。

    因为这这么多的元廷军队,他们是后队变前队逃跑了,是不是留下了很多的,非常有用的兵器,等等很多的东西啊。

    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之后,朱元璋也是无可奈何。

    因为他现在只能是领着他的前锋去消灭跑的这一部分元廷的军队。

    但是呢,朱元璋心里面也是知道一点,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去很远地方的。

    要清楚的是,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有小心眼,那就是说,他不可能不可能让他这四家义军的部队捡了大便宜的,所以朱元璋马上命令他的士兵开始捡地上的那些战利品。

    因为这本来就是他战利品啊!

    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