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寒门崛起 > 全文阅读
寒门崛起txt下载

    readx;落雪的山村,不需墨染,便是一副诗意的画卷。

    往日贪恋被窝的熊孩子,一大早不用爹娘叫,便轱辘辘迫不及待的穿上棉衣嗷嗷叫着呼朋引伴出门玩雪去了。洁白的雪地上落满了小脚印,一时间,冻得红扑扑的熊孩子便将一片洁白的画卷弄的跟狗啃猪拱似的。

    更有调皮的熊孩子,趁小伙伴在树下的时候,猛的一晃树,便嗷一嗓子跑开了,看着小伙伴被落雪砸成小老头,便笑的屁颠屁颠的。再然后,便是被小伙伴报复的掀翻在雪地上,滚作一团,笑声四起。

    炊烟升起时,熊孩子便被一个个暴怒的娘亲揪着耳朵扯回家......

    “他爹,这天要不就别去了吧?”母亲陈氏在吃早饭时,看了看门外飘飘洒洒的雪花,对埋头吃饭的朱父说道。

    朱父闻言从碗里抬起头来看了一眼门外,吧嗒了嘴,将米粥咽到肚里,不在意的抹了一把嘴说道,“那咋成,昨天我还答应上河村的赵大娘载她去镇上走亲戚呢,这下雪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指着咱家牛车呢。”

    “有福不会享!”母亲陈氏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又过了一会母亲陈氏放下筷子,往外看了好一会,“这雪越下越大了,老大就揣了俩饼就去给娟儿家扫雪去了,也不知道喝碗热汤再去。”

    朱父一边吃饭一边说,“娟儿家会给老大热汤的。你就别瞎操心了,娟儿家现在稀罕着老大呢。”

    “你懂啥,她家那会像咱家这么舍得把粥熬这么香,可不得心疼柴火啊。”母亲陈氏呛了朱父一句,对于大儿子一大早揣饼出门给他未来老丈人家扫雪有些耿耿于怀。

    “我还不懂你啊,你就吃醋呗,行了,老大把咱家雪扫好了才出门的。”朱父说着又拿起了一张饼。吃了起来。

    “谁吃醋了,我是心疼老大。”陈氏闻言脸微微一红。不过嘴却很硬,然后就转移了话题,“说到老大,我就又想二小了,这都多长时间了。咋还没个信啊。”

    “快回来了,彘儿出远门又不是一次两次了,能照顾好自己的,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朱父放下手里的饼,安慰陈氏道。

    “二小一天不回来,我这心就一天放不下。哦,差点忘了,说到彘儿我就想起来了。昨天不是跟老大去镇上吗,你猜我碰到谁了。”陈氏拿胳膊撞了撞朱父,眼睛里亮闪闪的问。

    朱父闻言,嘴里的一口饼差点没把自己噎住,这自己怎么猜得到啊?!

    “二狗子他娘?”朱父试探的说了一个名字。

    “戚。就知道你猜不到。我碰到上河村李大财主他闺女了,就是小时候来找过彘儿玩过几次的那个小丫头。小时候模样就招人喜欢,现在出落了跟那天上的仙女似的。可好看了,村里的姑娘没一个能比得上的。大老远的就认出我来了,婶婶长婶婶短的。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也是个心善的。去镇上给她爹烧香祈福呢,是个孝顺的。我卖东西的一会功夫,就有好多人夸呢,我看好多人都想着娶回家当儿媳妇呢,你说,咱要是给二小娶家里来当媳妇,咋样?”

    陈氏一脸热络的看着朱父,自从昨天见了李姝,这想法就在心里生了根似的。

    朱父闻言摇了摇头。

    “咋,这姑娘不是有啥毛病吧?”陈氏一脸可惜的问。

    “说啥呢。”朱父将手里的饼放下,跟陈氏说道,“人家姑娘好着呢。”

    “好着,那你摇头干啥?别看现在二小和姝儿都小,也得早早定下来,好多人都想着呢,晚了就被人抢走了。”陈氏有些着急。

    “李家姑娘是好,可是估计人家看不上咱家,我听人说,这老李家可不简单,人家可是大有来头的,估计瞧不上咱这小门小户。”朱父摇了摇头说道。

    “能有多大来头?”陈氏有些不信,很以自己儿子为傲,“我儿子可是秀才呢,咋配不上她们家了。我儿子就是公主也娶的。”

    “多大来头我也不清楚,反正不小,听说县太爷见了人家都客气的很,人家秀才见多了,咱就娶个庄户姑娘多好。”朱父摇了摇头,也说不清楚李家究竟有多大来头,反正赶车这些年听人说老李家来头大得很。

    “庄户人家?那咋行,昨天我见了李家姑娘,觉的庄户人家的小姑娘跟人家就没法比。”陈氏摇了摇头,“再说了,估计二小也瞧不上。”

    “要是彘儿中举了就好了,那他们老李家就没说的了吧。”陈氏有些期许的问道。

    “中举又不是种庄稼,说中就中。”朱父撇了撇嘴。

    “哦,对了,昨天跟李家姑娘还说到彘儿了呢,李家姑娘还叫彘儿平安哥哥呢,我觉的有戏,哦,对了,李家姑娘也还说,说不定彘儿这次考个举人回来呢。”陈氏扒了两口饭,又说了起来。

    “人家那是哄你呢。”朱父撇了撇嘴。

    就在这时,听的外面噼里啪啦一通鞭炮响,声音大得很,似乎鞭炮还是那种村里不舍得买的粗的那种呢。

    “这是谁家有喜事啊?咋没听说啊,娶媳妇还是嫁女儿啊?”陈氏伸着脖子往门外看,又是好奇又是疑惑。“前天还跟他大婶几个纳鞋底时聊过呢,也没听她们说谁家有喜事啊?”

    朱父也是有些疑惑,按村上的习惯,不管红白喜事,村里邻居的都得去帮忙随个份子,可是也没人跟自己说啊,在村里自己也没有跟谁家不说话的啊。

    再然后就听着村外面跟炸了锅似的,一阵叮当响,还有不少人说话的声音,脚步声也是越来越近。

    好奇

    朱父和陈氏非常好奇。

    然后很快,就听到脚步声到了门外面,自家的大门被人拍的梆梆响,还有一堆人七嘴八舌的声音。

    “他大哥快开门,大喜事,有大喜事了。”

    “二婶子快开门啊,有喜事了。”

    “快点收拾准备啊,县上的人都到村口了。”

    没等陈氏和朱父反应过来,大门就被人用力推开了,然后轱辘辘进来了一大堆人,邻里邻居的,七大叔八大姑的,来了好多人,很是热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readx;喜事?

    朱父和陈氏刚才还在疑惑是谁家有喜事了呢,这会就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说自己家有喜事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你家老二中举了。”

    “平安郎考上举人了,报喜的在村口正放炮仗呢。”

    没用朱父和陈氏多疑惑一秒,站在朱家院子里的乡里乡亲们便一脸兴奋的说出了这个大好消息。下河村出一个举人,这可是整个村子的天大的喜事,站在朱家院子里的人全都兴奋不已。

    啥?

    老二中举了?!

    这个好消息宛如一颗流星,重重的砸在了朱父和陈氏的面前,让两人的情绪一时间难以收拾。

    极度的喜悦

    朱父激动万分,手里的饼都掉地上了,他这一生也从来没有上过学,小时候就羡慕自己兄长能够读书,但是很快就被爹娘告知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也就熄了读书的想法,一直上山下地任劳任怨,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这么有出息,这辈子算是赚大发了!

    至于母亲陈氏就更是激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连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二婶,哭个啥,快点收拾吧,报喜的都快进门了。”

    “咱们也都搭把手,将院子好好收拾收拾。”

    乡里乡亲们很是积极主动,劝了陈氏几句后,便卷起袖子拿扫帚的拿扫帚,端铁锨的端铁锨,还有不少人去自家家里抬桌子搬椅子。拿吃的喝的,忙活起来。

    朱父回过神后,也下院子收拾起来了,激动手都还在一直颤抖着。

    “对对......”陈氏好一会才从朱平安中举的消息中回过神来。

    在欣喜之余,陈氏还是不由的想起来昨日镇上的场景,上河村的李姝明眸皓齿,嫣然一笑的跟自己说,说不定平安哥哥真给婶婶考个举人回来呢。

    昨天那丫头才说。说不定彘儿就能考个举人,今天彘儿还真就考了一个举人回来。

    难道说。这是天意!

    陈氏越想越觉得有一定关系,不知道怎么的,陈氏就想起来“旺夫”这个词来,这李姝说彘儿中,彘儿就中。不是旺夫是怎么!于是,某个念头在陈氏心里都变成参天大树了,刚好彘儿也考上举人了,就是娶公主也娶的,娶她老李家的姑娘,还能说什么。

    于是,在众人恭贺声中,陈氏脑海里的这个想法越长越大。

    下河村本来就不大。这种天大的事喜事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村子,还在往外发酵。

    很快,朱平安的大哥朱平川也从未来老丈人家一脸兴奋的,扛着扫帚回来了。

    进了门,就被村里人取笑了一番。

    朱平川也是不在意的笑着。在院子里跟着瞎忙活,扫地啊。搬东西的。

    一般人都是女儿许给了别人,父母会有自己辛辛苦苦中的好白菜让猪给拱了的伤感。

    可是母亲陈氏却不是这种感觉。

    看着从未来老丈人家扛着扫帚回家来的朱平川。陈氏就心里各种酸,这傻小子自从订了婚事,就各种往未来老丈人家跑啊!

    “你还知道回家啊!”陈氏一脸酸的看着老大朱平安川挖苦道。

    “娘。俺是你儿子,咋能不知道回家呢。”朱平川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道。

    “哈哈哈,他二婶你还酸什么啊,要我说啊,人家娟儿家才该酸呢,好不容易辛辛苦苦中的白菜,眼瞅着就要让你家老大给拱了。”在院子里忙活的一个妇人,取笑道。

    母亲陈氏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有些感慨的说,“白菜有没有拱着不知道,反正家里养了十八年的猪肯定是丢了。”

    在院子里忙活的人闻言,不由笑了起来,朱平安臊的脸通红,干活更卖力了。

    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了,朱平安家的院子也都收拾好了,桌椅板凳零嘴小吃红包等等也都准备好了。

    就在下河村鞭炮声震天响热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邻村上河村李大财主家别是另一番光景。

    李大财主家李大小姐的闺房,烧着几个火盆,暖和和的跟外面的风雪形成了鲜明对比。

    古色古香贵气**的闺房,充满了生活气息。

    云罗绸缎的绣床上,斜靠着一位极美的人儿,簇黑弯长的眉毛,非画似画,一双流盼生光的眼睛,那诱人的眸子,黑白分明,**着精怪的神采。狐狸毛绒绒的宽丝带绾起乌黑飘逸的长发,竟然更添了一份亦人亦妖的美。

    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手持一本书卷,不过细看的话可以发现书卷里夹着一张纸,纸上面是龙飞凤舞的一首《江城子》:

    少年自有少年狂

    藐昆仑,笑吕梁.

    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

    ......

    “拽什么拽嘛......”时隔多日,斜靠在绣床上少女仍不由的想到那个彩霞下大步向前的身影,不由的扁了扁小嘴。

    在床上的少女扁着小嘴继续看这首《江城子》的时候,外面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然后便听到了包子小丫鬟大呼小叫的声音:

    “小姐小姐,不得了了,那坏人中举了,下河村鞭炮咣咣响,报喜的都进他家了呢。”

    随着声音,小脸红扑扑的包子小丫鬟喘着粗气大呼小叫的跑了进来,好像天塌地陷了似的。

    床上的少女将书合上,向着包子小丫鬟勾了勾小手指,包子小丫鬟便屁颠屁颠的来到床前,小脸红扑扑的。

    “大呼小叫什么,中举就中了嘛。”床上的少女将手里卷起的书一挥,敲在了包子小丫鬟的脑门上,对包子小丫鬟带来的消息一点也不感冒。

    咚

    包子小丫鬟捂着脑门,一脸委屈的看着自家小姐。

    自家小姐怎么一点也不吃惊啊,自己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是吃惊的差点没一口咬到舌头呢,那个才十三岁的坏人竟然中举了,一点也没有防备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自己吃惊的程度不下于天塌地陷了呢。

    “小姐,那坏人中举了,是中举了,不是中秀才。”包子小丫鬟又强调了一遍。

    “那么大声干嘛,小姐我又没聋。”床上的少女翻了一个白眼,一挥手,又在小丫鬟脑门上敲了一书。

    “痛。”小丫鬟捂着脑门,委屈的扁着小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readx;寒冬时节,村子都有猫冬的习俗,尤其是在落雪的日子。

    雪花一落,到处冰天雪地,村头巷尾都空旷起来,村里乡民们忙完了地里的庄稼,大都是围坐的床头、炉旁上做点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哪怕天塌下来都不愿出门一步。

    不过今天,下河村却是例外,尽管外面雪花纷飞北风呼啸,但是寒气却没有冻住人们的热情,整个下河村都是红红火火热闹欢呼。

    导致下河村异常的是一件事情:朱守义家十三岁的小儿子中举了。

    在大清早村头的报喜差役放响鞭炮后,整个村子的热闹就没有冷静下来过。哪怕是报喜的差役领完了红包,骑上快马离开了下河村,下河村依然是一片热闹的海洋。

    朱平安家屋里满人,院子里也是人挤人。

    除了乡里乡亲,朱家老宅里的祖父母、三叔三婶还有亭亭玉立的小玉儿、四叔四婶、以及大伯母及朱平俊都在朱平安家,只是大伯朱守仁缺席了,呃,大伯朱守仁昨晚看书到深夜着凉了,正在老宅被窝里“养病”呢。但是在村人眼中,大伯朱守仁是没脸不好意思过来才装病的。

    祖父坐在屋里吧嗒着旱烟,听着村里人的恭喜,高兴着却又不由发出几声叹息;至于四叔四婶她们却是乐的在村人中横着走,不过祖母和大伯母则是有些不是很高兴,带着酸味,如果可能的话,她们更愿意中举的是大伯。

    虽然村里人在恭喜朱平安家人的时候也在恭喜朱家老宅的人,但是在院子里还是有不少村里人在暗暗的小声讨论说着朱家十年前的分家事件,暗暗嘲笑祖父肯定为当初的事悔断了肠子。

    如若不分家,祖父他们岂不是比现在荣耀百倍,当初看好的长子连秀才都没考上,被迫背黑锅的二儿子不仅发家致富了,就连小孙子一年内不仅中了秀才更中路举人。

    中举了除了地位提升等等之外,最直接的好处便是免除赋税、徭役。只可惜朱家老宅为了照顾老大的名声,硬是将里长等人叫来分的家,都在县上备案登记了的,这种好处是享受不到了!朱家老宅估计全都悔恨的最近几天内是吃不下饭了。

    最最开心的还是朱平安的父母兄长。尤其是母亲陈氏更是高兴的嘴都不知道怎么合上。

    “他二婶,你这都是举人老爷他娘了,可真是让人羡慕啊。你也给咱大伙讲讲,是咋着培养出来举人的?”

    村里人既羡慕好奇又恭维的问朱平安的母亲陈氏。

    闻言,母亲陈氏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一脸谦虚的连连挥挥手,可是声音却跟谦虚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可不懂什么培养,就跟大家一样养着呗。不过,你们还别说,我家彘儿啊打小就懂事,才两岁大的时候就懂事会心疼娘了。”

    闻言,村里人又是好奇又是恭维的连连追问这下河村唯一无二的举人老爷两岁时是怎么懂事的。

    陈氏闻言,下巴都快扬到天上去了,一脸的以儿为傲啊,“你们是不知道啊。我们家平安啊打小就懂事。就两岁大的时候,还在襁褓里呢,那时候日子也不顺心,有一次跟你们家二哥在家里吵架,别看你们家二哥老实,气人那是一来一来的,那时候就把我给气哭了,当时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彘儿呢。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呵呵呵,二嫂把二哥给打了。”有村里人起哄道,惹的大家直笑。

    等大家笑声结束了。陈氏才摇了摇头,一脸骄傲欣慰的接着说道,“他皮糙肉厚啊,打他还不得搁疼我的手啊。就那个时候。我们家彘儿啊,才两岁呢,看我哭,就知道从襁褓里扯出来尿布,要给我擦眼泪呢......”

    才两岁大,懂得啥心疼人啊。彘儿小时候皮实的不行,一直到五岁生病好了后,才算是懂事了。两岁大,都没断奶呢,懂啥事还!

    “他那是尿窝了。”朱父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然后整个院子便哄的善意的笑了,满是快乐的气氛。

    陈氏正在兴头上呢,被朱父这么一泼冷水,陈氏自然不干了,用力的瞪了一脸无辜的朱守义一眼,将朱守义瞪的跟鹌鹑似的低头才算完。

    然后,陈氏便像胜利的大公鸡一样,继续仰着头跟村里人分享朱平安小时候聪明、懂事、勤奋、认学......的故事了,村里人也是听的津津有味,不适羡慕的附和陈氏几句,然后陈氏就更有劲了,将朱平安夸的天上少有地上仅有,如果朱平安在这,肯定也会听的红了脸。

    对于朱平安的夸奖,陈氏也不是独一份,另一边的朱平俊也不顾他娘脸色不好的在那跟村里人说着朱平安小时候的事,当然事里都有他,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但是朱平俊不管,说的兴起口沫横飞,这一位也是一位人来疯,好久没有享受过被众人捧着的感觉了。

    “给你们说啊,小时候我跟彘弟最亲,真的,上学我们都是一起去的。给你们说的,童生试本来彘弟也是没有机会的。就因为我们一位师兄家里突然出了事,要在家里丁忧,丁忧懂不懂,就是受孝,才空出一个名额。夫子本来想让我去的,但是我说,不,让彘弟去吧,彘弟才从去了的。要不,彘弟那会有今天啊。”

    “你们别不信,这是真的。为啥让给彘弟,因为彘弟比我聪明那么一点点。跟你们说个小时候的事吧,小时候我跟彘弟亲啊,基本上总在一起玩。

    有一次彘弟要跟大川哥去山上采果子,我又想跟彘弟玩,可是彘弟是想要跟大川哥去采果子的。于是,彘弟就跟我说玩捉迷藏的游戏,说找不到的话就得一直找下去,千万不能自己出来......”

    说到这,朱平俊一脸唏嘘,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那一天,我傻傻的在柴火堆里趴着藏了半天,直到我娘做晚饭烧火......”

    一边的大伯母这时,恨不得将自己的这个算卦文曲星下凡的儿子,按到地上臭打一顿,这个不知羞的玩意儿......

    这一日,整个下河村一直热闹了一整天,傍晚时分村人才陆续散去。朱家老宅的人留在朱平安家吃了晚饭,直到天黑才接着雪明回了老宅。(未完待续。)

    readx;数九寒天,北风扑面,尤其是夜晚时分,犹如刀割。

    鹿鸣宴了一整天的朱平安,在傍晚宵禁前回到了客栈自己的房间,呼吸间都夹杂着酒气,带着些许醉态。朱平安曾经下过决心不喝酒的,但是鹿鸣宴上那么多大佬你一杯我一盏的,自己怎么好意思在那干吃菜?!所以尽管非常克制,但还是不免有三分醉意。

    回到房间后,朱平安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坐在靠窗的书桌前打开那神秘老道赠送的《传习录》,挑亮了油灯看了起来。

    三分醉意,头有些沉,难以集中精神,朱平安给油灯遮上灯罩后打开了窗户,寒风簌簌吹来,几分刀割的感觉,让朱平安瞬间清醒了很多。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因为有着数百年的经验,朱平安在看《传习录》的时候却是看出了一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百战百胜的法门,其核心就是王阳明的八字箴言: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

    夜未央,雪入窗,某位临窗看书的少年渐渐沉入书中。

    第二日一大早,朱平安便起床洗漱完毕,斜挎着书包,夹着黑木板和往常一样出了门。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字做学问强调的就是坚持不懈。

    数九寒天,在寒风中练字看书,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及至来往的行人渐多之后,朱平安便收了毛笔、竹筒、黑木板等物,施施然走出树林,在街上店里面要了一碗鸭血粉丝汤就着油饼吃了一个早餐。

    吃过早饭后,朱平安便斜挎着书包往应天城外的码头走去,准备询问一下逆流而上的客船。了解一下情况。应天的码头在这种天气也比较繁忙,朱平安去码头那询问情况,码头上的人看到朱平安的长衫也都不敢怠慢。

    经过询问,朱平安大体了解了情况。一般的小船在这种天气是不会逆流而上的,只有大一点的客船和货船才会在帆、桨或许还有纤夫的综合作用下逆流而上,而且船资也比顺流而下时贵了三倍之多。

    不过有一艘大型货船的东家主动接洽了朱平安,这艘货船明日一早便会启程逆流而上,要到巴蜀一带。中间有一段是和朱平安的旅程重合的。

    东家找上朱平安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要借助朱平安的身份。明朝没有高铁,没有飞机但是有水路、驿路。驿路类似今天的国道,驴友可以自驾游,不收费,不过驿站只负责接待官员和公差。一般的水路是免费的,但是有些水域还是像京杭运河一样设有钞关的,也就是大明的收费站,小船之类的免费,但是大型的货船之类的还是要收费的。

    不过大明朝重读书人。有规定做官的船不收费,太监的船不收费,进士、举人、秀才的船不收费。

    明朝人也喜欢占便宜,想方设法不缴费,偷点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逃费,手段很多,核心是作假。比如假冒官船,在船头竖假牌子,写什么大官官职之类的越大越好。吓唬收税差役,让其赶紧放行。再比如,自己不是进士、举人、秀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个进士举人之类坐船,这是护身符啊,税务官要收费,自然有“护身符”出面对接,一样免费。假冒官船风险很大,于是。商贾们纷纷聘请进士举人护航。

    这艘货船的东家的就是看中了朱平安的秀才身份,想要借助朱平安的秀才身份得以免税。

    “有劳朱公子了,一路上必会好酒好菜好好款待公子,另有行仪十两纹银,还望公子笑纳。”船东听说朱平安是新近举人后,态度恭敬的不得了,这般向朱平安许诺道。

    朱平安听了后,不由勾起唇角,白吃白喝白玩白旅游,还能顺带捞些顾问费,何乐而不为。

    况且自己前世对此也早有耳闻,这都已经成了大明朝的惯例了,自己又何必打破常规呢。

    约好时间地点,朱平安告别船家便回了客栈。客栈内胖子刚刚起床,听到朱平安明天一早就要返乡的消息后,胖子硬是拉着朱平安去了一家酒楼要给朱平安践行。

    朱平安在夫子庙附近也算是小有名气了,本届恩科南直隶最是年幼的举人,在酒楼吃饭时,掌柜的让店伙计免费送了两道酒楼的拿手菜。这让胖子唏嘘不已,赌咒发誓回家后要好好攻读,定要享受一下这待遇不可。

    第二日,天色尚未放亮,朱平安便背着行囊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客栈,沿着秦淮河往城门走去,赶在第一批开城门放行出了应天城。

    货船东家早早的便等在了码头,看到朱平安后,让伙计接应朱平安上了船。

    这艘货船在大明应该算是巨轮了,朱平安上了船后,货船东家便将楼上一间收拾好的房间充作了朱平安的卧室,又让随船的厨子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并封好的红包一起送进了房间。

    “有劳了。”朱平安拱手向船东道谢。

    “朱公子切莫如此,应该是我感谢公子才是,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公子尽管提出来便是。”

    船东连忙避开身子,不敢接受朱平安行礼,躬身反向朱平安道谢。

    互利互惠,朱平安也就没再坚持,谢过船东便享用起早餐来。

    “公子有需要,下楼叫人便是。”船东也很有眼色的离开了。

    因为货船船舷很高,且有扶手,很是安全,吃过早饭后,朱平安去了船头,牢牢抓着扶手好好欣赏一下冬日长江的雪景。

    尽管天下在飘着雪花,但是因为长江水流动着,却是没有结冰。

    货船扬着数张大帆,在船舵主的精妙技术下巧妙的借助风力,在长江上划着“之”字逆流而上,两岸的景色一一在眼前而过,满是白雪的树林,一半白头的山脉等等。

    迎着呼啸的北风,穿着兔毛外套,站在船头看山脉树林在自己眼前一一而过,忍不住一种慷慨激昂之气在胸中回荡。

    此情此景,站在船头,朱平安忍不住吟了一句诗:

    良辰美景奈何天,大王派我来巡山。

    行船三日,途径了一处钞关,朱平安下船向值班税官出示了自己带有官方印记的举人证明,货船便顺利的通过了钞关。

    又过了两日,朱平安下了船,家也近在咫尺了。

    离家时还是秋收正忙,返家时已是大雪飘飘;离家时仅是一个小秀才,返家时已是举人身,让人不免有几分感慨,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朱平安背上行囊往前走去。(未完待续。)xh123

    readx;风定雪犹落,日暮乳鸦啼。

    此刻太阳已经西斜,朱父也赶着最后一班牛车回到了家中,吃着陈氏做的香喷喷的晚饭。

    不久之后,从靠山镇到下河村的路上出现了一个少年的身影,少年背着一个大大的行囊,不顾飘飘洒洒的落雪,怡然自得的走在路上且歌且行。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美丽的白发幸福总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朱平安走的很快,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母亲陈氏见到自己时惊喜的表情了。

    咯吱,咯吱

    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咯吱咯吱声,一路响个不停。

    “前方可是朱公子?”

    正在朱平安踏着积雪且唱且行的时候,远远的身后便传来一声询问,朱平安转身便看到了一辆马车自后方驶了过来,很快便稳稳的停在了自己身边不远的地方。

    赶车的车夫有几分熟悉,是一位大叔模样的人,似乎是在李大财主家见过。

    “还真是朱公子呢,可真是巧了。我是李家后厨采办的,朱公子借书时见过公子,下午奉小姐命去镇上采办,耽搁了时间,没想到居然碰到了朱公子,朱公子刚回吧,我可真是走运了,第一个见到朱公子。恭喜朱公子高中举人,可给咱们镇争光了。”这大叔还是一个话唠,咕噜噜说了好些话,最后很是热情的要捎带朱平安一程。

    能坐车,还不用淋雪。朱平安自然是拱手表示感谢,然后就上了马车。

    马车上有不少大叔采办来的蔬菜和肉类,不过车内却是足够朱平安坐下的了,行礼也可以恰好放下。

    “我这不急,明天才用得到。不费功夫。再说了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况且朱公子可是举人老爷,我这算是沾光了呢。”

    到了上河村,车夫大叔还执意的将朱平安送到了下河村,非常的热情。

    朱平安家此刻灯火通明,门口新挂了两个大红灯笼。一片落雪中,这两个红灯笼显得特别温暖,应该是最近才挂上的,自己离家时还没有挂过红灯笼呢。

    “娘,灯笼挂着就好了。咱这每天都点两只蜡烛呢。”

    饭桌上朱平川想想每天都点两只蜡烛,不由有些心疼,逢年过节给灯笼点蜡烛也就算了,这又不是过节呢。

    母亲陈氏闻言不乐意了,“你懂啥,这要是彘儿晚上回来了,也能看到咱家门,省的走错门。”

    “彘弟怎么会大晚上的回来。不都是趁明回的;再说彘弟又不是小孩,咋会走错门呢。”

    朱平川小声反驳,不过被陈氏用力的瞪了一眼。然后就熄火不敢吱声了。

    “外面是不是有动静?”吃着吃着,陈氏忽地放下筷子,支起耳朵问道。

    “娘,又是听错了吧,刚才我都出去看了一趟了。”朱平川小声说。

    母亲陈氏还没说话,一边安静吃饭的朱父忽地放下筷子。抬头往外看了一眼,然后说道。“是有动静了,好像有马车听到咱家门口了。”

    朱父一直赶车的。对车子的声音比较敏感,牛车马车一下子就能听出来。

    陈氏闻言,放下筷子就起身往外走,这些天陈氏总觉的朱平安要回来了,现在听到朱父说有马车停在了门口,陈氏立刻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看看是不是朱平安回来了,宁可多跑错几次也不能放过一次可能。

    门外朱平安将行囊从马车上取下来,拱手向李家的车夫表示感谢。自己能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来到家门口,多亏了车夫的热情搭乘了。

    正在朱平安表示感谢的时候,朱家的大门推开了,母亲陈氏从门内走了出来,只是一眼就认出了站在门口正撅着屁股拱手道谢的朱平安。

    “彘儿”

    母亲陈氏惊喜的捂着嘴巴,惊喜的声音仍然发了出来。

    “呵呵,娘,我回来了。”朱平安一下就听出了陈氏惊喜的声音,拱手道谢后,便转过身,一脸憨笑的挠着头看向陈氏。

    本来还想给母亲一个突然惊喜呢,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快就出门了。不过看母亲陈氏惊喜的模样,朱平安觉的自己连夜而来值了。

    “你这傻孩子干嘛赶夜路啊,多不安全啊,明天趁明来多好。”陈氏惊喜过后,便是故作生气的批评朱平安不该连夜赶路。

    朱平安憨笑如故,让陈氏不由气恼的在朱平安额头上点了一下。

    “这位是?”

    陈氏后知后觉的才发现一旁站着的车夫,不由疑惑的问道。

    “回夫人,我是上河村李家后厨采办的,今天下午奉我们家小姐之命去镇上采购,在镇上耽搁了时间,这不,回来时刚好碰到了朱公子。朱公子可是给我们镇扬名了,是咱们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举人老爷,能有机会捎举人老爷一程,我都沾光了呢。”车夫话很多,说话虽然也颠三倒四的,不过大体意思也都算表达清楚了。

    上河村李家,这几个字一下子吸引了陈氏的注意,然后听到车夫说奉李家小姐的命下午去采购,机缘巧合,在路上捎带了赶回家的朱平安。

    于是,陈氏一下子不由又想到了李姝,觉的这就是缘分吧,本来可能要冒着风雪赶路到半夜的朱平安,天才黑就回来了,这和李姝关系很大啊,无意间的举动就让朱平安免了冒着风雪跋涉真是旺夫啊

    “家去啊,喝完热汤暖暖身子。”陈氏一脸热情的邀请车夫去家里。

    “就是,王大哥就别客气了。”朱平安也向车夫发出了邀请。

    “不了夫人、朱公子,我还得回去交差呢。”车夫摇头婉拒了陈氏和朱平安的好意,坚持要赶车回李家。

    “家里都做好饭了,喝完汤再走也不迟,我家彘儿多亏你来,不然在路上还得受罪。”陈氏再一次邀请。

    “不了夫人,我家小姐掌家定了规矩,我这就得回去了。能载朱公子,也是我们家修来的福气呢。夫人,朱公子,我这就回去了。”

    车夫还是摇头,上了马车,告辞了。

    看着离去的马车,陈氏对离家的小姐李姝更加满意了,听车夫的意思是李姝都已经开始掌家了,又漂亮又孝顺又会持家,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儿媳妇啊。

    某个想法在陈氏心里已经成为参天大树了。

    朱父和朱平川这时也都从家里走出来了,见陈氏出来没有回去,还听着外面有说话的声音,便急着走出来一探究竟。

    然后就看到了朱平安。

    “回来了。”朱父声音很平静,不过动作很麻利迅速的将朱平安背着的行囊伸手取了过来,这让陈氏非常满意。

    “彘弟,你回来了。”朱平川的生意就欣喜多了。

    这个时候,陈氏轻轻的白了朱平川一眼,“哼,刚才是谁说彘儿不可能晚上回,还嫌我点蜡费呢?”

    “娘。”朱平川拉长了声音。

    “爹,大哥,我回来了。”朱平安憨笑着回应。(未完待续)

    readx;朱平安回家的消息,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当然这跟陈氏大清早出门倒泔水的时候,不经意的跟同样倒泔水的李婶子“随口”说了一句,然后不到半个小时,整个下河村就知道朱家考上举人的二小子回来了,然后结果就是朱平安大清早晨读回来就看到家里面四大姑八大爷的好多人,自己光是叔啊婶啊姑啊的打招呼就用了好一会。

    看到朱平安都是举人老爷了,对他们还是这么按辈有礼的,这些个四大姑八大爷的更是激动了,对朱平安又是夸又是赞的,甚至还有一个老大爷赌咒的发誓说朱平安出生时,他看到了朱家屋后红霞满天火烧了似的......

    让这些人直接说的朱平安都脸红了。

    母亲陈氏非常享受这种氛围,还时不时的将朱平安小时候的事说出来,什么5岁就能放牛了之类的,惹的周围四大姑八大爷的一阵赞,然后陈氏就连连摇手谦虚的说我家彘儿哪有那么聪明小时候皮实的不行,不过脸色却像喝了二两小酒似的......

    “他婶啊,我家二姑家她小女儿今年十二了,又懂事又能干,十里八村那个不夸啊,我觉的啊跟你家平安郎......”

    一个大姑说了一会拐弯抹角没营养的话,突然间话锋一转,转到了想将自家二姑家的小女儿介绍给朱平安,朱平安可是举人老爷啊,这可是分分钟能做官啊,要是将亲戚家的女儿说给了朱平安,亲戚家自然是享了天大的福气了。那自己这个媒人岂不是也是跟着沾光啊。

    陈氏闻言,脸色一变,未等说话,旁边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

    “姑啊,我是有啥说啥哈。老姑家的小女儿是懂事能干,可是长的......”

    一个婶子刚听那个大姑说完就起身不干了,虽然没说那老姑家的小女儿长的是什么样,可是听那啧啧的语气就差不多明白了。

    听着有人帮着自己拒绝,陈氏舒了一口气,不过还没等陈氏这口气舒到底。刚才帮着自己的那个婶子又开口了,直接让陈氏这口气又顶上来了。

    “要我说啊,我二姨家的大姑娘长的那才叫一个水灵呢,就是兆头村的,姑你见过的吧。多好的姑娘啊,光是媒人都将门槛踩低了三寸......”

    这婶子把那大姑介绍的贬低了一番之后,就把她二姨家的大姑娘说成一朵花了,其义不言而喻。

    “算了吧,你二姨家的姑娘都十六了,比平安郎大三岁多呢,要我说啊......”

    又一个大嫂挺身而出了。

    然后,朱平安家的院子就像进了一群鸭子似的。呱呱呱,你一句我一句都是一个主题,将自家的亲戚介绍给朱平安。占下这个天大的富贵。

    陈氏脸色可不怎么好看,这些个七大姑八大姨说的女孩,好多她也见过,跟她心里的最佳儿媳妇李姝相比,这些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女孩连人家李姝家的婢女都比不上,更何况是李姝了呢。一个是天上飞的金凤凰。一个是地上飞的一群小家雀,哪能比得上。

    李姝又漂亮又懂事又善良又孝顺又会掌家。而且家世又好,最关键的是。陈氏觉的李姝特别旺夫,只有这样的姑娘才能配得上自家的彘儿,至于这些个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好归好,可是跟自家彘儿的终身大事相比,那就得全靠边去,村里的土丫头哪能配得上以后要做大官的彘儿呢,以后彘儿出门也抬不起头呢。

    看着争相恐后给自己介绍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朱平安脸有些抽搐......

    “咳咳咳,那个我们家彘儿有安排了。”陈氏咳嗽了一声有些不好意思的跟院子里都快打起来的七大姑八大姨说了句搪塞的话。

    然后院子里就安静了一会,便又问了起来是谁家的姑娘,长的怎么样啊,品性怎么样啊。

    陈氏笑而不语。

    陈氏的神秘和肯定,让七大姑八大姨熄了给将自家亲戚介绍给朱平安的想法。

    关键时候还是老娘靠得住啊,朱平安不由向陈氏行注目礼。

    陈氏看着朱平安释然又感激的眼神,还以为朱平安猜到了什么呢,自己二小经常去人家借书,那么漂亮那么乖巧的姑娘,难不保二小对人家有什么想法,于是心里面那个想法都要突破天际了。

    古人在婚姻方面都不好意思表达想法的,古代说亲,女孩满意也会害羞的跑回闺房一言不发,男孩最多也是说一句都听娘的之类的话。

    所以,朱平安的这个眼神让陈氏有些误解了。

    七大姑八大姨的在朱平安家又好一会,直到村里炊烟起,陈氏客气的留她们在家吃饭,七大姑八大姨谢过了陈氏,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呼

    看着离去的七大姑八大姨,朱平川喘了一口气,这......比科举都感觉难多了。

    “真是的,都耽搁的我的鸡汤还没来得及做好呢。”陈氏有些傲娇的说了一句,便进了灶房继续煲鸡汤去了。

    大哥朱平川从屋里出来跟朱平安开玩笑道,“彘弟有看上的吗?给哥哥说说。”

    朱平安连连摇头。

    然后就听大哥朱平安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那个,那个娟儿有个表妹......”

    一看就是未来大嫂跟大哥提的。

    大哥话还没说完,就见陈氏拿着烧火棍气势汹汹从灶房出来了。

    “朱大川,你再给我说一句试试!”陈氏揪着朱平川的耳朵,烧火棍做势要往朱平川身上落,不过看着烧火棍上的火星,愣是没舍得打。

    “娘......娘......我都要娶媳妇哩......”朱平川被陈氏揪的吱唠吱唠叫。

    “娶媳妇咋了,就你这拎不清的,在你媳妇面前照样打。”陈氏没好气的瞪了朱平川一眼,又用力的揪了一下才撒手。

    “我咋拎不清了?”

    朱平川有些委屈的支吾了一声,换来了陈氏一个挥烧火棍的动作,便不敢再说了。

    “你自己想”陈氏又瞪了朱平川一眼,才进了灶房。

    自己想?朱平川想不懂,有些茫然将目光转向朱平安。

    “咳咳,哥,我去房间温书去了。”

    朱平安咳嗽了一声,闪身去了卧室,留下站在院子里一脸茫然的朱平川,不清楚自己哪分不清了,自己给二弟介绍媳妇,这不是大好事嘛,怎么还分不清了呢。(未完待续)

    readx;这一天注定是多事的一天,陈氏做好早饭后,全家坐在饭桌上还没吃两口,朱家就又有人进门了。~,

    朱平安的祖父当先揣着烟袋锅子就进了门,然后紧接着便是村里的几位村老,最后是村正大叔,呃,后面还有一位,正是好些天没有出门的大伯朱守仁。

    “爹,李大爷、王大爷”朱父赶紧放下筷子,走出屋子迎接。

    “祖父,李爷爷、王爷爷大伯”

    朱平安紧随其后,跟着朱父迎到院子里,向进来的祖父等人问好。

    “嗯,好,彘儿回来就好。”祖父颇为满意,然后再看了看身后的几位村老及村正,一脸骄傲,“这是我朱家的千里良驹。”

    村老及村正等人脸上恭维着,不过心里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当初将守义一家分家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当初村老及村正等有劝过,不过祖父不听,坚持要保住长子的名声,硬是心狠的将守义一家分出来,现在说千里良驹了,当初呢

    祖父说完,大伯朱守仁那张脸一下子就有些红了,当初千里良驹之类的可都是说自己的,不过自己作为大伯的,考了一二十年了,连个秀才还没考上,自己这侄子不过考了半年而已,蹭蹭蹭,直接连举人都考上了!

    这个羡慕嫉妒恨呢。

    真是,真是不过自己这侄子考上了举人,那以后自己考秀才什么的。岂不是

    大伯朱守仁心里面痛并快乐着不得不说脸皮厚的人,欢乐多!

    “爹。李大爷、王大爷、村正都进来啊,再吃点。”

    母亲陈氏站在门口热情的叫村正等人到屋里再吃点。唯独对后面的朱守仁视若无睹,还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彘儿此次可真是为我朱家扬名了,当初你随大伯赴考童生试时,大伯就看出彘儿此番必有大出息,没想到还真被我侥幸看中了,以后定时前途无量,日后可不要忘了大伯啊。”

    大伯朱守仁风度翩翩,脸不红气不喘的将朱平安考上举人的功劳也往自己身上揽了一分,而且还非常直白的要朱平安以后多多关照他!

    陈氏闻言。当场差点暴走了。

    当初没脸没皮的借高利贷,事发后让自己男人背锅,害得自己男人平白无故的被人差点打断腿,还是读书的呢,照彘儿差远了,水落石出了,还不嫌丢人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爹,害得自己一家被分家出来,一个破茅草屋。不挡风遮雨的,自己一家当初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就连老四家都知道给自己点体己照顾一二,身为罪魁祸首却一个屁都不放!就连去考童子试都是瞒着自己从自己男人那借的钱,到现在都没还!

    现在彘儿中举了。他还恬不知耻的揽功,还让彘儿关照!真有能耐自己考去啊!

    陈氏对朱守仁是没有一点好感!

    “不了,守义家的。我们都吃过了。我们这次来啊,是有事要来跟你们商量一下。”

    一个上了岁数的村老。拄着拐杖摇了摇头,然后咳了几声将来意提了一下。然后就示意后面跟着的村正说话。

    “是这样的,平安郎考了举人,这是咱整个村子的光荣,我们也查了县志,私底下也合计了一下,这也是咱祖上传下来的惯例,就想着在咱们村中央啊立个碑,一方面是彰显奖励一下咱们家平安,另一方面啊,对咱村里的后辈也是一个激励。”

    村正上前一步,将来意简单说了一下。

    朱父思考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开口,这边母亲陈氏眼睛都亮了,这可是好事啊,还想什么想啊,上前在朱父后背不着痕迹的用力掐了一下。

    “啊,好啊。”

    知妻莫若夫,对于陈氏的意思,朱父再明白不过了,被掐的疼的不由自主的叫了半声就顺势说了声“好啊”。

    母亲陈氏对此满意不已,神采飞扬,眉飞色舞。

    陈氏本身就有显摆的潜质,这也是在老宅和大伯母和小四婶一系列碰撞中养成的,自己二小中举后,自己正愁如何让更多人知道呢,现在好了,立个碑,那不就风光的很了。

    母亲陈氏越想,越是神采飞扬。

    父母都同意了,朱平安自然也不会反对,立碑激励村里后辈读书自然是好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读书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立一块碑让下河村形成以读书为荣的风尚,对下河村来说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财富。

    “平安郎呢这次也是光宗耀祖了,这次也一并在你们朱家祠堂前立一块旗杆石,彰显功名,告慰列祖列宗,以后村里人逢年过节都要去你们朱家祠堂上香叩拜。”

    村正将第一件事说完之后,又说了一件事。

    这一次率先说好的是朱平安的祖父,一大早村正还有村老去老宅说这个事的时候,祖父就激动的不行了,现在听村正正式的将这个事定下来,祖父激动不已。这可是给自己朱家光宗耀祖的事,一想到这事,祖父就觉得浑身是劲,以后百年后,自己也可以有颜去见列祖列宗了。

    对于旗杆石,朱平安是了解的,在现代时候就查阅过相关资料。封建科举时代,凡是有人考取进士,族人便会在村里的宗祠或祖厝门前为其立旗杆石,竖起旗杆,夹挂旗帜,旗帜上面写上中举人的姓名、中举名次等,以显示功名,光宗耀祖。旗杆石就是举人旗帜的底座,上面也会刻上有关中举人的信息。

    立旗杆石和立碑都是扬名的,朱家人自然都是积极踊跃举双手赞成。

    这边朱家人才同意,那边村老就说碑已经选好了,就差刻字了,旗杆石也是一样的。

    看来石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朱平安回来给朱平安说一声了,这也太积极了。

    其实村老和村正对朱平安中举这么重视也是有现实原因,在封建社会村子里出了一个举人可是了不得了,除了名声外,以后县上各种福利政策都会往村子里倾斜,税赋徭役也会多有照顾,另外就是其他村子也会高看本村,村里的后生娶媳妇也会容易的多。(未完待续……)

    readx;立碑就要写碑文,因为是激励下河村后辈的,碑文还要特别好才行。村老和村正对刻碑人提供的碑文都不满意,所以一大早过来给朱平安他们家说立碑立旗杆石的事,其实主要意思还是过来请朱平安写下碑文的。

    所以早饭都没能继续吃,朱平安一家便由村老、村正及闻讯赶来的乡邻簇拥着往村正中央立碑的地方而去。

    因为立碑立旗杆石的事,朱父不能去赶牛车了,和往常一样,让大哥朱平川接班去赶牛车去了,现在差不多镇子都习或者是有些依赖朱家的牛车了。

    下河村正中央是一处空地,空地正中有一颗参天的榕树,这棵大榕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树根如蟠龙,皮若裂岩,像个百岁老人,捋着长须。一根根粗大的树枝蜿蜒盘旋,千姿百态,宛如具伞一样,有一种铺天席地的气象。

    现在大榕树下有一块丈许高的石碑正立在那,石碑四周还有一个石头砌成的平台。

    石碑正中刻着一行字,“嘉靖三十年辛亥恩科举人朱平安立”,两侧留白,等着镌刻激励后辈的碑文。

    朱平安等人赶到这个大榕树下的时候,村里的人闻讯赶来了好几十口子,平时村里也没有什么乐子,现在有了这么一件全村的大喜事,自然也都抱着孩子过来看热闹了,将朱平安作为楷模对自家孩子灌注向朱平安学习的思想,一时间场面倒是非常热乎。

    大约在朱平安等人刚到不久,就有一个村人过来说朱平安家又来人了。

    没等村人说清楚,那边就有一个轿子摇摇晃晃的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两辆马车,车上满是东西。

    排场好大,村里人全都往那看,很快那轿子就到了朱平安等人跟前,一个身穿绿色葵花圆领澜衫,头戴纱帽。脚穿皂靴的中年男子从轿子上下来。

    这是丁忧在家的张举人,是隔壁镇上的,四十多岁,原先是在望江县县衙做县丞了。去年丁忧在家,因为张举人妻子是靠山镇的,所以张举人跟靠山镇也是很熟,这次张举人妻子走娘家,张举人一同来了。听说十三岁的朱举人正好是靠山镇,所以也就过拜访一下。

    “呵呵呵,不请自来,还望没给朱公子还有贵村添麻烦。”张举人是做过县丞的人,说话也是八面玲珑,一下轿子就一脸笑的拱着手主动向朱平安打招呼。

    “张举人能来我们下河村,不胜荣幸之至。”村正也是八面玲珑的人,对张举人也是见过的,也担心朱平安不认识张举人,所以在张举人话音刚落。就主动上前向张举人表示欢迎。

    听了村正的话,朱平安也知道来人是一位姓张的举人,似乎在靠山镇还挺有脸面的,不然村正也不会认识人家。

    “久仰张举人大名,只是无缘,不等拜见。”朱平安也拱手向前,落落大方。

    张举人来之前,大伯朱守仁在同乡人面前还有朱平安面前,都还有一副傲娇的姿态,这一刻见了张举人。大伯朱守仁立马并着双腿,恭敬端庄的不行,就像小学生见了老师似的。大伯朱守仁有心上前打招呼,可是又怕被冷落。局促不安。

    “来的仓促也没备什么厚礼,还望朱公子莫要嫌弃。”张举人拱手说着,旁边就有仆从将一个信封递到了张举人手中。

    “朱公子尚未弱冠便已是举人身,真是可喜可贺啊。愚兄无以为敬,谨具贺仪50两及一些果蔬礼品,还望朱公子莫要嫌弃。”张举人将信封递给朱平安。嘴里说着恭喜的话。

    五十两银子呢,说给就给了,周围的村人纷纷吸了一口气,目光灼灼的盯着张举人手里的信封,尤其是大伯朱守仁更是眼神火热。

    朱平安微笑着推辞道,“无功不受禄。”

    张举人坚持要给,作出一副要生气的样子,“朱公子可是嫌少了?”

    朱平安摇头,推让。

    “你我二人以后还要相互扶持,朱公子再是这般,可就是见外看不起我张某人了。”张举人坚持将信封放到朱平安手中,语气有些激动。

    朱平安推托不得,也就只好收下了。

    张举人这才满意了,然后又和朱平安及村正村老等人寒暄了许久,当听说下河村正要为朱平安立碑及旗杆石的时候,张举人兴致更浓了。因为张举人曾经也经历过族人为其立碑及旗杆石,所以还是有些经验的,张举人将经验之谈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让村老及村正等人受益匪浅。

    石碑及旗杆石的式样简单做了修整之后,就是要写碑文,找石匠来刻碑。

    “朱贤弟年少有为,名满南直隶,碑文举手事尔。劝勉后进,也是一件幸事。”

    听说立碑还差碑文的时候,张举人也是推崇朱平安亲手写碑文,张举人也想趁机见识见识朱平安的文采水平如何,因为听消息朱平安是举人榜的最后一名,可是又听人说赵大人榜下捉婿以及鹿鸣宴的反转,这让人对朱平安的文采水平有些好奇。

    当说到碑文的时候,大伯朱守仁有些蠢蠢欲动,似乎好像在私底下有准备过的吧。

    本来也是让朱平安写碑文的,但是现在张举人也来了,如果冷落了张举人也不太好意思,村正村老合计了一下,然后大伯朱守仁也跟着发表了一下意见。

    “难得我们下河村有两位举人,不如都留下墨宝,鼓励后人。”合计完毕后,村正出来提议道。

    “有朱贤弟在,我就算了。”张举人笑着摇了摇头。

    “石碑需要碑文,两侧还有石柱,也需墨宝,还有祠堂也是需要墨宝,张举人就不要推辞了。”

    村正又是邀请,最后张举人妥协说道,“我观此碑两侧留白,石柱亦然,既是鼓励后人,不如我等皆写一二楹联,到时选上几幅可好?剩下的,以后若是有需要也好做个参考。”

    张举人的提议正中大伯朱守仁的下怀,眼瞅着朱平安金榜题名扬名立碑,大伯朱守仁也眼热的很,如果能把自己写的碑文刻在石碑上,那自己岂不是也跟着流芳百世了……

    张举人提议,村正自然不会反对,朱平安也没有意见,于是村正便安排几个后辈抬了几张桌椅,摆好笔墨纸砚放在榕树下,村老、村正以及大伯朱守仁等识字的也都跟着朱平安及张举人来到桌前,准备挥毫泼墨了。(未完待续。)

    readx;雪后的阳光如流水一般,雅致而内敛。

    下河村中央榕树下,斟茶研墨,朱平安等人拿起笔,铺开宣纸,蘸墨落笔,笔走龙蛇。

    劝学对联莫过于蒲松龄的对联了,自己上次童生试途中也曾以此对联劝慰过一个落第的书生。因为这个对联太经典了,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此联一出便成了千古名句,督促了不知多少人。相信将这个对联刻在此碑上,一定可以督促后辈奋进,对下河村乃至整个大明都会是一种贡献。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写完此副对联,朱平安略作思考,又落笔写了另外一幅对联: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这句话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激励了无数人,它的意思很明确,很激励,也就是想要告诉是人要在有生之年要好好拼搏一番,不作碌碌无为之人。理论上来讲,这句话在几十年后才会被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出来,不过今日自己将它写出来,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功效。

    写完这两句之后,朱平安便收了笔,一边的村正及村老等人拿着毛笔完全是一副打酱油的心态,就没有写几个字;另一边的张举人下笔如有神,已经写好一副对联了,笔也收起来了,不准备再写第二副了,端着村老家珍藏的茶水,微微吹了下茶末,细细品味。

    呃

    旁边的大伯朱守仁架势很足啊,和善的微笑,优雅的姿态,剑眉横竖与飘逸的胡须。当然,还少不了头上的青巾以及那胸有成竹的目光,也写完一副对联了。正在写第二副,很是自信速度也很快,大约三分钟后,大伯朱守仁的第二副对联就出炉了。

    “惭愧。惭愧……”大伯朱守仁收笔后,自谦的说了一句。

    村老和村正等人见对联都写好后,他们也就收笔了,脸不红气不喘的将写了几个字的宣纸随意放在一边,自嘲的说了一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他们本来就没准备写的。很是有做绿叶的觉悟。

    那么此时摆在众人面前的就只剩下朱平安写的两副对联、张举人写的一副对联,以及大伯朱守仁胸有成竹的两副对联了。

    张举人写的一副对联是:“心比天高,壮志未酬誓不休;立志成才,人皆可以为尧舜。”

    其实就水平而言,张举人写的这副对联很好了,只是相对于朱平安的两副对联尤其是第一副对联而言,就稍微有些逊色了。

    大伯朱守仁胸有成竹的两副对联也摆在了桌上,和朱平安及张举人的摆在一起。

    “披星戴月多读书;云帆直挂学业成。”

    “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呃,怎么说呢,大伯写的对联满通顺的。但也就那么回事,而且让人觉得有些俗,读完后也没有多大的感觉,不过大伯对这两副对联很是很自信的,写完后,还很是有些成就感。

    大伯将对联摆在桌上后,先是看了一眼张举人写的对联,嗯,张举人不愧是张举人,这对联确实是比自己的要好一些。原本很是自信胸有成竹的大伯,脸上的神采飞扬稍微收敛了一些,不过对自己写的对联还是蛮看好的,毕竟自己构思了好些天了。

    再然后。大伯捋着胡须又看了朱平安的两副对联,但看到第一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的时候,大伯呼吸就急促的不行了,手一抖将自己下巴的胡须硬生生拽下来一小撮,脸色红的像是煮熟的大虾似的。

    将朱平安写的两副对联看完,大伯朱守仁看着自己写的两副对联。真实恨不得时光倒流,自己不写就好了。

    摆在一起,对比反差也太大了。

    张举人看过朱平安写的两副对联后,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朱贤弟虽是年少但是功底颇深啊,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劝勉后辈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鼓励后生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做任何事情,有了决心和毅力,还会不成功的吗?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让人叹为观止。”

    “朱贤弟的第二副对联短小精干,‘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人生那么长,如果没有一番斗志,如果不努力过,又怎会体验到成功的那一刹辉煌?人在有生之年要好好拼搏一番,不作碌碌无为之人。”

    “妙不可言,这两句看的我都有些热血沸腾了。”

    张举人对朱平安写的两副对联赞不绝口,感叹不已,及至看到大伯朱守仁的对联的时候,看过后也就没有发表什么观点了。

    这一举动让在旁边本来就有些自惭形秽的大伯,更是窘迫的不行。

    “张大哥过誉了,‘心比天高,壮志未酬誓不休;立志成才,人皆可以为尧舜’,张大哥这副对联更为励志,定可成为激励我们下河村学子苦读上进的动力。”朱平安拱手道,“大伯的这两副对联,嗯,也是极好的。”

    也是极好的

    听完朱平安的话,大伯朱守仁的脸更红了……

    朱平安和张举人在哪互相谦虚,互相吹捧,最后还是村正解围,要将朱平安和张举人的对联都刻下来激励村里的后生,当然在村正心目中,朱平安的第一副对联是要刻在石碑上的,另外的对联都可以刻在别处,嗯,大伯朱守仁的对联村正及村老纷纷表示要好好的放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用。

    村正的话,让大家皆大欢喜,立碑的事也算告一段落了。

    “劝学后辈,精神可贵,物质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能攻读至今,也是多亏村里上下照顾。既是劝学后辈,我呢,也就借花献佛,将张举人张大哥赠与我的50两贺仪交由村中购买粮谷作为“学谷”,以便让村中子弟安心攻读,入读学子由村里每年供给若干担“学谷”。平安年幼,经验不足,此中事宜就拜托村正及诸位村老了。”

    朱平安说着就将张举人给自己的50两贺仪交到了村正手中,拜托村正及村老负责“学谷”的事宜。

    “为村子计,还望村正多多费心。”

    村正还要推辞,朱平安坚持将50两贺仪放到村正手中,村正推辞几下也就收下了。

    村老及村里围观的人,对朱平安的这一行为更是赞不绝口,村里不少围观的人更是大声叫好。

    “朱贤弟高风亮节,真是我辈楷模。”

    本来朱平安的文采学识已经让张举人赞叹的了,这一刻朱平安的这一行为,让张举人对朱平安的人品更是赞叹不已。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比如,母亲陈氏看到朱平安将50两银子交到村子买“学谷”的时候,把一边朱父的胳膊都掐青了……

    朱平安的名声也随着两副对联,及为村里“学谷”之举,传的越来越远。上河村、靠山镇及至周围听到朱平安的名字,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未完待续。)

    readx;上一章:第二百二十章 传名

    张举人在朱平安“学谷”之举后,便告辞离开了上河村,他是陪夫人来娘家的,不能久留,朱平安及村正村老等人送至村口,目送其离开。{,。<网>hua 糖小说

    送走张举人后,朱平安又被村正及村老等人邀请至村正家,就学谷的事做了规划,村老对学谷的事比立碑还上心,快到中午的时候,朱平安才得以脱身。

    还没走到家,就听到自家院子里人声鼎沸,跟赶集似的。

    “朱老爷回来了”

    朱平安还没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一个兴奋的声音传了出来。

    朱老爷

    朱平安闻言,嘴角微微抽搐,才抬脚进门,便被院子里兴奋的人群给围住了。

    “小老儿种田可是一把好手,恳请朱老爷收留,做牛做马”一个身着打着补丁的老爷子,很是恭谨,却又很是激动的来到朱平安跟前,语气都有些颠三倒四。

    “朱老爷,咱家是举人家了,没有厨子可不行,我是边家村的二柱子,在镇上做了十多年大勺了,咱家后厨让我来吧,做饭保证香。”

    一个脑袋大脖子粗,脸上身上衣服油油的汉子拍着胸膛打包票。

    “俺是粗人,可是有的是力气,让俺当个家丁吧。”

    “俺也会种田。”

    “朱老爷收下我们吧。”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争先恐后的自我推荐。

    “朱老爷,我这俩闺女都是黄花大闺女,留下她们给朱老爷端个茶倒个水吧,干活可利索了,要是要是朱老爷看得上眼,暖床也使的。”

    甚至还有一位大叔一手将自家的两个收拾齐整的闺女推到朱平安跟前,王婆卖瓜的推荐一番。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然后朱平安就看到大叔手下两个扎着小辫子的小萝莉,正瞪着圆圆的大眼睛一脸天真无邪的看着自己,其中一个还咬着手指头流口水呢。

    大一点的最多六岁,小一点的也不过四五岁的样子

    还没桌子腿高呢。这年纪也就会暖床了吧

    朱平安一脸黑线

    看着院子里争先恐后自荐为奴为仆的人们,朱平安嘴角有些抽搐,这就是大明朝的投献了吧。对于投献,朱平安也是有所了解的。现代史书评论对此大多是批评的态度,差不多将其定义为大明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在朱平安眼中,投献也要分开来讲,对于国家来说。投献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对于乡民来说就非如此了。

    像眼前这种自愿投献来说,如果对他们不利,他们肯定不会如此的。

    怎么说呢。

    这就像是一种避税手段,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研究出来的,朝廷对于官员举人之家都不收税不征徭役的,于是劳动人民就想着我要是成为官员举人家人那不就同样免税免徭役了吗,怎么成呢,投献土地成为佃户可以,投献自己成为家奴等也同样可以。

    在大明虽然朝廷明文规定田税很低。不超过十分之一,可是经不住层层盘录层层加码,淋尖踢斛火耗陋枧常例,对普通农户来说负担就重了。另外一点,大明徭役可是相当的重啊,修路修桥押解粮食,甚至送三瓜俩枣的跋涉千里至京城的徭役都有,又费时间又费路费的,苦不堪言。

    所以,便有农户将田地“献”给官宦之家。其实还是自己耕种,但达官显贵拥有免税的特权,不必纳税,农户省下了税赋支出。即使要向豪门缴纳地租,只要比朝廷税赋和地方官吏的各顶陋镜常例开支少,他都是乐意的。这就跟我国以前外企享受各种优惠的时候,很多人挖空心思拐弯抹角找个外国的或者境外的股东,挂个外资的牌子避税,土地投献跟这差不多。

    不过。不管怎么说,投献对于官员及举人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也是掌权者的优势,嗯,也就是所谓的剥削阶级。

    理解归理解,但是

    “丫丫会暖床”

    流着口水的四五岁小萝莉,挥了挥肉嘟嘟的小爪子,奶声奶气的重复来一句大叔的话,更是让朱平安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彘儿来了,快,快进来。”

    就在这时,听到动静的母亲陈氏在屋门口兴奋的挥了下手,将朱平安唤了过来。

    在母亲陈氏的解救下,朱平安才得以从人群中穿过院子,来到屋里。

    乡民们对朱平安这位举人老爷还是很恭谨的,见陈氏叫朱平安有事,便也都自觉给朱平安让开一条路。

    “快快彘儿,你看。”母亲陈氏很是兴奋的拉着朱平安到了里屋,指着摆在床上及床下堆放的各种礼品,让朱平安看。

    “这是”朱平安看着房间里错乱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礼品,有些不知所然。

    “就刚才你在村正家那一会功夫,陆陆续续来了好些人送了这些东西来,说啥都要放下,娘都拦不住。”陈氏看着满卧室的礼品,双眼都在放光。

    是你没拦吧,老妈。

    看着双眼放光的陈氏,朱平安心里默默的腹诽。

    不过,这也没什么,自己又不是迂腐不化的人,迎来送往这是人情世故。

    更何况,母亲陈氏还这么兴奋,才不会大煞风景。不过以后可是不能再收礼了的。

    “哦,差点忘了,还有这些地契,这是十五亩水田的,这也是十五亩水田,嗯,这个多,这个是五十亩的水浇地,还有这些田地离咱村都挺近的,都是附近土财主送的。这还有镇上的一个杂货店铺,是谁家送的来着还有这些银票,娘还没来得及数”

    母亲陈氏说着忽然想起来地契的事,从床底朱父的破鞋里摸出一小沓地契,然后又从地底某块砖下扒出数张银票,坐在床上一张张的给朱平安说。

    “娘”朱平安才开口,就被母亲陈氏打断。

    母亲陈氏便一把将地契牢牢的攥到手里,守财奴似的,跟往常没收压岁钱时一样的语气,“这些东西,娘给你收着。”

    上午朱平安大手一挥将五十两银子给村上当学谷,回来把陈氏给心疼的够呛,多亏刚到家就有这些土财主陆续派人送来这些礼品地契之类的贺礼,陈氏心情才得以大好,所以,此时陈氏不给朱平安一点机会。

    看着母亲陈氏护犊子一样的捂着地契,朱平安有些无语了,然后将目光看向堆放在床上床下的礼品。

    “那些东西的主意你也别打,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那些东西娘还得给人家随礼呢。娘都归置好了,恩,王家的贺礼,就给张家回礼;张家的贺礼,给王家回礼”

    母亲陈氏指着床上床下的一堆礼品,挨个给朱平安说它们的归宿。

    “这次就算了,以后不要收了娘。”朱平安只能苦笑了。未完待续。xh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