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全文阅读
崇祯聊天群txt下载

    既然决定了,卢象升自然要把事情做好一些,当即吩咐陈继盛道:“你去和那些百姓说下,如果他们真有想当大明百姓的心思,就让本官看看他们的诚意,看看朝鲜会有多少百姓和他们一个意思。如若够多,心意够诚,本官便可考虑奏请皇上,满足他们的心愿。否则这等贫瘠之地,只会给大明增添负担。这等事情,乃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明白么?”

    陈继盛听得满心欢喜,连忙点头答应。他没敢说出来,这个要求他其实已经提过,那些朝鲜百姓为了能加入大明,早就一万个答应,自会去联络其他地方的朝鲜百姓。

    他正待马上转身要走,却又被卢象升叫住,对他说道:“此战乃是借用了金朴镇,你去告诉他们,本官做主给他们拨一部分粮食作为酬劳。多的话也不好给,回头他们保不住粮食就又会落入建虏之手,但过个冬应该是没问题的。”

    哈哈,中丞大人这是给他们好处,让他们用心为大明办事了啊!陈继盛心中想着,连忙答应下来。

    曹变蛟和冯德华在边上听了,自然也明白卢象升的意思,都是笑着没反对,心中想着,看来朝鲜迟早都会是大明的了!

    处理了这件突发之事后,他们几个又开始商量接下来的事情,按照着事先的计划一步步地忙碌起来。

    朝鲜汉城,光海君终于又能抱着他的宠妃了。看着宠妃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地,他很是心疼。

    他的宠妃就偎在他的怀里,撒娇地说道:“奴家还以为王上不要奴家了,您看,这都准备好了,有愧王上想着死了算了!”

    光海君看到宠妃拿出来的那根白绫,吓得一下夺了过来,扔远了点才说道:“爱妃不要多想,多铎乃是英俄尔岱的主子,是大清国先汗最宠爱的王子,你能服侍他乃是一种荣耀,明白么?”

    “……”他的宠妃没想到他会这么一说,一时之间,看着他有点惊呆了。不知道他这是安慰呢还是真这么想?

    光海君摸着她的肌肤,温存了一会又道:“大清国实力强大,寡人还要靠着他们保护。爱妃可能不知道,那多铎虽然年纪轻,却已经身经百战。爱妃想想,他这么有本事,还是正白旗的旗主,还这么年轻,将来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他能看上爱妃,是爱妃的福分。以后他要是还来汉城,爱妃就继续去服侍他,让他满意,搞好了这个关系,那英俄尔岱必定也会对你、对寡人都好,是不是?”

    说完之后,他看到怀里的爱妃在发呆,便有点意外地问道:“爱妃,你怎么了?”

    “王上说得是,奴家都听王上的!”他的爱妃回过神来,连忙回答道。

    听到满意的答复,光海君便搂着他的爱妃睡了。只是他不知道,他的爱妃并没有睡,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好久好久。

    另外一边,英俄尔岱自从送走了多铎之后,也是大大地松了口气。粮食的征集任务总算完成了,年轻气盛的旗主走了,自己又是朝鲜的太上皇,这日子就好过了。而且由多铎押着粮食走,又不用再担心粮食安全,等粮食到了辽东,就算是皇上那边,也少不了自己的功劳。

    英俄尔岱好好地休息了两天,这天早上,一早起来,便带着手下闯了王宫,一直到光海君的寝殿门口才站住,吩咐那里的内侍道:“叫王上起来了,本将有事情要吩咐!”

    此时,光海君还在搂着他的宠妃睡觉。毕竟年纪有点大了,晚上稍微折腾一下,早上就起不来床。不过听到英俄尔岱这么早亲自过来,他吓了一跳,便连忙起床。

    没过多长一会,匆匆见礼之后,光海君一脸忧色,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将军有何指示?”

    英俄尔岱这次的心情不错,微笑着说道:“主子已经押着粮食走了几天,等送到辽东之后,皇上必定龙颜大悦,说不定会下旨嘉奖王上。本将就先恭贺一下王上了!”

    一听这话,光海君心中松了口气,他不由得说道:“吓了寡人一跳,只是这事的话,将军差人叫下寡人便可,那还劳动将军亲自驾临呢!”

    “呵呵,要不然,王上以为还有何事?”英俄尔岱听了,笑着问道。

    光海君一听,接着话题说道:“寡人还以为粮食被抢了……”

    刚说到这里,就见英俄尔岱脸色一变,他马上意识到说错话了,连忙补充道:“寡人就知道是白担心的,有贝勒爷在,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嗯!”英俄尔岱听到这话,才点点头说道:“这可不是以前了。我家主子手中不算你们朝鲜官军,都有将近五千人马,还都是我们正白旗的精锐。不要说朝鲜这边没人是对手,就是放明国那边,也没有那支边军敢来打这个主意。”

    以前的时候,阿敏只是派了一千人护送粮食,结果被登莱巡抚给劫了。就那样,他们也只是认为是领军将领轻敌的原因。如今多铎手中有近五千人马,又岂是谁能动得了的?

    “要是那登莱巡抚不识好歹,还想打粮食的主意……”英俄尔岱说到这里,呵呵一声,脸上露出冷笑道,“那他就不配当登莱巡抚,没有一点眼力,鸡蛋碰石头的下场,很可能会被我家主子当场拿下。这么一来,对你们朝鲜也是好事,算是除了个心头病!”

    “对对对,将军所言极是!”光海君听得信心满满,连忙点头称是,“没有了东江军的话,寡人的日子就要好过多了!”

    英俄尔岱听了一笑,而后对他说道:“本将这次过来,还有一个事情,就是要商量下过冬这个事情。朝鲜地方上也不太平,有不少叛逆作乱。本将想着,就趁这个冬天他们没吃的……”

    他正说到这里,就听到了外面远处传来喧哗声,而且不是喧哗了一下就没的,似乎一直在喧哗,好像是出了什么大事一般。

    这让英俄尔岱的脸色一沉,光海君的脸色也不好看,不知道外面吵什么?他连忙对外喝道:“来人,去把喧哗者抓了打死,看谁还敢再惊扰到寡人和上国将军议事!”



    门口的侍卫一听,这还了得,惊扰了上国将军,铁定吃不了兜着走。马上大声答应一声而后立刻拔腿就往声音来处,气势汹汹而去。

    可是,那边的喧哗声却越来越大,大到让英俄尔岱的脸色都阴沉下来时,却见刚才应声去抓人的侍卫几乎是连滚带爬地滚了回来。

    “不好了,不好了……”侍卫惊慌失措地一冲进殿门,就用手指着外面大喊道,“王上,不好了,大清国的多铎贝勒逃回来了……”

    “什么?”光海君听得怀疑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不由得连忙确认道。

    英俄尔岱却立刻站起,脸色严峻地喝问道:“什么情况?”

    “多铎贝勒刚进城,只有一千人不到,全都很累的样子,好像是狼狈逃回来的样子……”

    侍卫的话还没说完,英俄尔岱已经拔腿就往外冲,只是经过那侍卫身边时,却忽然拔刀而出,顺势一刀劈了那侍卫,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洒满了殿门附近。而后也没任何话,就出了殿门。

    光海君却呆若木鸡,坐在那里看着,似乎压根没看见刚才的一幕,只是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怎么会狼狈逃回来呢?这不可能,不可能啊!怎么会这样?寡人怎么办……”

    而英俄尔岱这边,当他赶回自己的驻地时,还没到门口,就看到许多人马在门口了,陆续还有从城门那边过来。看他们的样子,就算小孩子都知道,人和马都很累,一个个瘫倒在地,甚至不少战马也都站不住身子。都不用说,这绝对是打了败仗,不惜马力,马不停蹄地逃回来的!

    周边有不少朝鲜官员看着这一幕在窃窃私语,远处的民居中,也有不少人探出脑袋在看这边。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脸上刻满了惊讶。

    英俄尔岱都顾不上这些了,一股凉气从他的脊椎骨冒起,连忙先去找他主子了。

    见到多铎时,他几乎都快认不出来了。

    之前的多铎,年轻气盛,大权在握,意气风发,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仪和自信。可此时,他看到的多铎,却是顶着两个熊猫眼,疲惫不堪,关键是那身上带着的气势,简直像个行将就木的死人一般。

    他有点无法想象,多铎可是带了将近五千正白旗的人马,虽然有汉军八旗,蒙古八旗还有一些生女真,可毕竟是有族人的精锐,旗主随身护卫着的,白甲兵都有不少。这样的一支队伍,怎么可能会吃了败仗,如此狼狈逃回,那些好不容易征集起来的,国内急需的粮食呢?

    他脑中想着这些,连忙上前跪下请安,同时焦急地问道:“主子,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粮食呢?”

    多铎全身无力,连坐都是勉强坐在这里,先咕噜咕噜地喝一大缸水后,才感觉稍微好了一点,面对英俄尔岱的问话,他到这时,才有心思去想粮食的事情。

    “粮食……粮食落到明军手中了!”多铎脑中闪过兵败时的一幕幕,不由得有点颓废地回答道。

    “怎么可能这样!”英俄尔岱听到说是明军,一时之间,他都忘记了眼前这人乃是正白旗的旗主,他的主子,万分不信地说道,“就凭那些东江军,就算主子不来,奴才也能想着法子安全送去辽东。如今还加上主子带过来的两千多精锐,怎么可能被东江军劫了呢!”

    此时的他,压根就不信,或者说打死他都不行,就凭东江军,不管他们用什么阴谋诡计,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又怎么可能从大清手中再次劫去粮食呢!

    哪怕以两边的实力差距,有一丝可能性会被明军劫去粮食,皇上也必定会增兵护送粮食。毕竟那些粮食,可是大清渡过这个冬天所必须的粮食啊!没有了那些粮食,这个冬天,大清可怎么过?要再想从朝鲜征集粮食都已经不可能,之前已经征干征净了啊!

    “不,不只是东江军!”多铎缓多了一口气,就又解释道,“还有另外一支明军,他们一直躲着,就像白山里面的老虎一样,一直躲在暗处,瞅好了机会,突然蹿出来猛地咬过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终于有时间回想着战事的经过,突然猛地一拍道:“明狗真是太狡猾了!早就蓄谋已久,等我把精锐派进镇子里,突然用火炮把精锐都轰了,那些白甲勇士,可都是一个顶三的啊,就被那些火炮轰没了!这场仗,打得真是不甘心啊!啊……”

    说到后来,多铎忽然仰天长吼,就犹如一只受伤了的狼一般。那不甘心地吼声,远远地传了出去。

    英俄尔岱听得云里雾里,朝鲜这边怎么可能会多了一支明军呢!就凭明军的那几个岛,根本就养不了多少人的啊!不过眼前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连忙再追问道:“主子,在何处受袭,那些粮食还能抢回来么?”

    多铎一听,魂也已经回来,立刻明白那些粮食的重要性,脑中闪过之前的事情,就立刻回过神来,狰狞着脸道:“该是以牙还牙的时候了,那些粮食就是拖累!”

    说到这里,他立刻对英俄尔岱下令道:“立刻把你手中剩下的骑军全都派出去,前去咬住明军劫去的粮车,骚扰他们,拖慢他们的行程。还有,立刻八百里加急,往辽东送信,求派援军……”

    布置到后面,他用很不甘心地语气说道:“等明日歇过来,我再领军赶过去!还有,让朝鲜国王集结所有兵力,明天都随我一起夺回粮食!”

    也亏了明军一直骚扰粮车,因此那个被劫的地方离汉城并不远,骑军一天就能赶到。只要被骑军咬上,拖住他们不让他们把粮食运到岛上,那么这批粮食就还有救!

    在他布置任务的时候,虽然有回想起那支埋伏在城里的明军似乎战斗力不弱,可他更愿意相信镇内的手下不是那些明军的对手,更多的是被先前那些佛朗机炮轰没了士气,不知道明军有多少而慌忙逃命所致。

    这时候,他管不了那么多,必须要做出补救措施,抢回粮食才可以!



    那些粮食的事情关系太大了,英俄尔岱不敢怠慢,立刻准备亲自领骑军先行。

    多铎这边来不及多说,只能趁着还在集结军队的过程中,和英俄尔岱大致说了下情况,最后离去前提醒道:“明狗狡猾,一定不要再上当了。小心为上,只要缠住他们,等到援军赶到就好,明白么?”

    “主子放心,奴才明白!”英俄尔岱立刻点头,就算多铎不交代这些。明军既然能打败多铎,不管是用了什么阴谋诡计,那都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对手了!

    这一天,汉城一片乱相。建虏狼狈逃回,城内乱成一团,随建虏护粮去的朝鲜官军家属,都哭成了一片。不到中午,又是一支建虏呼啸离城。建虏兵败这样的大事,不可避免地传遍了整个汉城,并快速传到其他地区。

    英俄尔岱的骑军不到一千,大部分还不是他所认可的精锐。毕竟之前的时候,他都是把精锐调拨给多铎的。因此,他感觉肩膀上的担子很重。

    不过他没有粮车的累赘,倒也轻松了不少。前面探马开道,放开马力赶路,在第二天中午时分,终于赶到了之前交战的金朴镇不远。他不敢再狂飙突进,一边下令手下休整,一边等着前面的探马回报。

    不过,他没休整多久,就见探马狂驰而来,看那匆忙的样子,一看就有大事。

    顿时,不用英俄尔岱下令,所有建虏立刻紧张起来,纷纷做起了临战准备。

    那探马到了英俄尔岱面前不远,滚鞍下马,快速走前几步想要打千跪下禀告,却不知为何,一下跌了个狗爬式,那惨白地脸色,说明这名探马心中的恐惧。

    英俄尔岱一见,不由得眉头紧皱。探马乃是一军之精锐,竟然会被明军吓成这样,这还了得!

    他这么想着,不由得大声喝斥道:“慌什么,天还塌不下来!前面什么情况,速速报来!”

    其他建虏看到这情况,都不由得神经紧绷,探马都吓成这样,前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不知不觉间,恐惧已经占据了他们的脑海。

    那探马在英俄尔岱说完之时,已经从地上爬起来了,这次没有再跌倒,打千跪地禀告道:“没有明军踪迹,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说!”英俄尔岱有点怒了,厉声喝道。

    探马听了,明白主帅已经到暴怒的边缘了,不敢再犹豫,立刻回道:“京观,是京观……”

    一听这话,英俄尔岱顿时呆住了。之前战死的几千大清将士,难道都成了京观的一部分?

    其他建虏听到,脑中想象那场景,不由得真吓到了!

    英俄尔岱回过神来,厉声喝道:“走,全军开拔!”

    过了五六里路后,英俄尔岱赶到了金朴镇。眼前的一幕,就算他胆子再大,也都吓到了。

    就在他们的前面,一座大大地京观垒在那里,金钱鼠尾,不用说都是大清将士了。那些尸身,则被丢在两边,堆积如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不得不说,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有点大!不止是英俄尔岱,包括他所有的手下都吓呆了。就算他们以前也杀过人,凌辱过人,可眼前见到的这个场景,让他们中不少人吓破了胆,甚至有当场吐了起来的。

    英俄尔岱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转头看看自己的手下,看到他们的脸色,心知再追也是没用。就算追上了,这些人都已经吓破了胆,绝对不敢再和明军交手。甚至今天之后,这些手下很可能会失去和明军作战的勇气。除非以后,用一场大胜方能冲刷掉他们心中的恐惧。

    这一刻,他忽然有点后悔,不该带他们来的。不过眼下既然已经来了,也不能放任大清将士的尸首这么弃之荒野,得先处理了才行。

    那些粮食……英俄尔岱想到这里,不由得摇摇头,已经没办法再追回来了。

    这么想着一会,他立刻派出信使,一边往汉城报信,一边再往辽东沈阳发八百里加急,禀告这里的情况。

    在英俄尔岱到达金朴镇的第二天,在通往海边的那条路上,从一处山林中,缓缓地撤出了新军骑军。领头的是曹变蛟,他看着金朴镇方向,不由得有点失望。

    白白埋伏了一天多,建虏竟然没有追上来!该不会一向悍勇的建虏,也被那京观吓破胆了吧?真是!原先只是想降降他们的士气而已,竟然这么不经吓,都不敢追来了!

    这么想了一会,他调转马头领军往海边赶去。边上的高应元刚才已经通知他,说粮车已经在海边装船,等他们到达时,差不多就已经装完了。

    曹变蛟一边驱马前行,一边对高应元说道:“禀告皇上,就说计划中的阻击战没打响,建虏迟迟没有追来,该是放弃了,现在我们回海边登船回了!”

    高应元答应一声,便进入聊天群,把这个情况禀告了一遍。崇祯皇帝听了,也不以为意。最后建虏没追来,没法伏击再建功,这也没什么。反正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全部已经达成!

    他这边正在想着,忽然收到了海兰珠发过来的私聊,点开看了看:“陛下,大清皇帝发来旨意,说要为我们蒙古诸部做主,让我们领军前去会盟,准备西征归化城!”

    “我们科尔沁这边,没有理由拒绝这个会盟要求,不得已已经派出了军队,是我哥带领的。”

    “陛下,这次会盟,预计人数能达五万左右,其中大清那边就会出两万。实力非同小可,还请陛下赶紧想个应对措施。”

    一连三条私聊,显然海兰珠是很担心这个事情,有点着急。崇祯皇帝见了,不由得笑了,要是早几天之前,自己见到这条信息说不定会上点心,至于现在嘛,呵呵!

    他这么想着,便回了一条私聊过去道:“放心,尽管去会盟好了!这次,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海兰珠一见,不由得无语,五万骑军西征归化城,这还是闹剧?你明国有这个能力,能在草原上挡下这五万骑军?



    海兰珠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下心情,而后私聊崇祯皇帝道:“陛下,就我所了解的,那位大清皇帝也算是个有本事的人,会盟这样大的事情,如果是闹剧而已,他的威信何在?大清国的威信何在?所以,只要有可能,大清国皇帝一定会极力维持会盟成功,而后西征归化城。我这样说,不知道陛下能不能明白?”

    “呵呵,朕承认,皇太极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但朕既然说了这是一场闹剧,那就必然是一场闹剧。你要不信的,就听你哥回来怎么说好了。”崇祯皇帝很有把握地回答道。

    海兰珠一见,想起以前崇祯皇帝派了登莱巡抚突袭辽东腹地的事情,不由得眼睛一亮问道:“陛下,该不会是又派军先偷袭大清,让大清没法再西征?”

    说到这里,她自己都感觉这个说法不对,当即立刻接着道:“这也不对啊!会盟的话,兵力正好集合着,陛下要是出兵的话,岂不是刚好撞上,这……这岂不是危险?难道是等会盟完成西征了再突袭辽东?这也不可能成功啊,大清皇帝对此肯定有防备,不可能再让登莱巡抚得逞的!”

    海兰珠局限她的见识和掌握的信息,是不可能猜出正确的答案,崇祯皇帝心中这么想着,便对她说道:“你该是猜不到的,就静看好戏得了。”

    有关国家大事,海兰珠也是有分寸的人,并没有非要问个清楚不可。憋着心中的疑惑,她去找了她爹布和,把情况说了。

    布和想破脑袋,也是想不明白明国那边到底有什么招数,能破坏这次的会盟?猜不出来的同时,他不由得也很是好奇,就期盼着这谜底早日揭开。当然了,他心底更多的,还是不信!

    聊天群中,钱富贵也在给崇祯皇帝发私聊:“群主,蒙古诸部这几天陆续派兵到来,现在沈阳城外已经驻扎了很多军队了。看样子,建虏好像要发动一场大的战事!”

    “小人找机会再去套套豪格的口风,一定尽量把具体的消息套出来。”

    崇祯皇帝见到,便回复他道:“不用了,建虏这是要搞会盟,然后出兵打我大明。”

    一见这话,钱富贵顿时就想起了去年建虏入侵京畿之地的事情,顿时就吓到了,他连忙说道:“群主,那赶紧通知朝廷,千万不能让建虏再去关内了。”

    “没事,此事既然已经知道,就不会让建虏再得逞。所谓的会盟,你就当看了一回大戏好了。”崇祯皇帝随口回道,“估计这两天,就会有消息传到沈阳,你就有好戏看了!”

    钱富贵一听,不由得很是好奇。把会盟当好戏看,那会是什么消息传来呢?他和海兰珠不同,倒是更相信崇祯皇帝一些,因此听了后便回应了一声,并没有追问。

    此时,在沈阳皇宫中,奴酋皇太极正在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蒙古诸部的盟友。这一次,虽然粮食紧张,宫中用度同样紧张,可他还是让人尽量满足了宴席所需,不能小家子气,其实是不能让盟友察觉太多大清的内情。

    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一点,是他很欣慰。虽然之前被明国搅得风风雨雨,自己也还灭了个部族立威,不过从这次蒙古诸部响应会盟的及时性和所派军队的数量上来看,他们都还是很认可大清这个盟主的。既然这样,也就不能亏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盟友了!

    宫殿内,皇太极坐在御案后面,在他的左边,是远道而来的盟友;在他的右手边,则是陪同的大清王公贝勒等等。双方不时互相举杯敬酒,欢声笑语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气氛倒也融洽。

    忽然,有一个蒙古部族首领站了起来,端着一杯酒,面向皇太极大声说道:“我这辈子谁也不服,就服陛下的英明神武,这一杯,向陛下致敬!”

    皇太极见了,呵呵地笑着,端起酒杯也示意了一下。

    有了他带头,另外一个也马上站了起来敬道:“大清以武立国,军力之盛,实乃平生所见。我在这,敬大清武运昌隆,天下无敌!”

    皇太极听了,又是开心一笑,端起酒杯又示意了一下。

    其他蒙古部族首领纷纷站了起来,花花轿子有人抬,好话说出去也就是费个吐沫星子而已,不说白不说。

    一时之间,殿内便开始了一阵恭维大清国,恭维大清皇帝的小高潮,让宴会的气氛更加地融洽。

    等他们的恭维告一段落之后,皇太极也乐呵呵地举着酒杯说道:“明日便举行会盟大典,而后兵发归化城!”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拔高了点声调,自信地再次说道:“说句实话,明国这次竟然敢占了归化城,简直是取死之道。明军惯有的伎俩,只会缩在城内,躲在高墙后防守而已。但那归化城孤悬草原上,都不用打,只要围着,没有援军赶来,要拿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来,这里,我们先干他一杯,算是预祝胜利了!”

    对于皇太极的这番话,殿内没有任何人有怀疑,毕竟说得是事实!蒙古诸部的首领高高地举着酒杯,任凭酒洒宴席,只是大声回应着大清皇帝。不自觉间,气氛又被皇太极往前推了一步。

    多尔衮在另外一侧,和其他大清将领一般虽然也乐呵着。可在他的心底深处,却是叹了口气。所有人都承认皇太极,看来他的皇位将无可动摇了!

    正在众人皆大欢喜的时候,忽然外面传来不小的动静。还未等殿内安静下来,就见一名亲卫领着一名信使进来。只从这信使的装束上看,就能知道是最为紧急的八百里加急。

    而这信使,几乎是被那皇宫亲卫扶着进殿的。一进殿门,那信使便再也撑不住,一下跪倒在地。身上的信筒被亲卫解下,匆忙提交御前。

    皇太极以前有过规定,八百里加急,是不得有任何阻拦,信使可以直达御前,不用通传。

    此时此刻,八百里加急一到,顿时让殿内气氛一下凝固了。



    “朝鲜八百里加急!”亲卫呈送给内侍,同时说明道。

    内侍不敢怠慢,立刻又去转交给皇太极。

    殿内所有人或者拿着酒杯,或者已放下了酒杯,听到禀告的内容,不由得低声诧异了起来。

    “朝鲜那边能有什么事情,竟然还搞八百里加急?”

    “对啊,该不会是被东江军骚扰,那些朝鲜人就一惊一乍了吧?”

    “要我说,现在的朝鲜就是个软蛋,没一点用,甚至还拖累我们,要他干什么!”

    “……”

    相比蒙古诸部头领这边不明底细地讨论,在他们对面的建虏高层却纷纷大吃一惊。他们可是知道,眼下多铎正在朝鲜那边,如果发来八百里加急的话,绝对不会是朝鲜人发过来,而是多铎遇到了他自己都无法解决的事情,才会向沈阳发八百里加急的!

    可是,多铎手中有五六千正白旗人马,几乎是正白旗的一半兵力了。就这样的实力,就算有东江军去搞什么鬼,也不可能应付不了,更不用说要发什么八百里加急了啊!

    没有一个建虏头目会想到多铎打了个大败仗,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多铎发的八百里加急是什么内容?只有个别人,比如多尔衮之类,则是想到,该不会是多铎骄傲轻敌,被敌人偷了空隙毁掉了一些粮食吧?

    可就算这个答案,也不靠谱啊!毕竟是这样的话,多铎应该不会傻到发八百里加急,自己把事情处理好就是了。

    最终,谁也没想到这八百里加急会是什么内容,唯有把目光盯着皇太极,看他看完之后怎么说?

    只见皇太极拿到八百里加急后,立刻展开看了起来。只是那么一看,那个因为喝酒而红扑扑的胖脸顿时就白了。

    不过幸好皇太极的城府够深,他立刻意识到现在是什么场合。眼珠子一转,稍微一瞄,就发现底下所有人都在看着他。如果此时表现得惊慌失措的话,绝对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么想着,视线回到这份加急信上,又看了一遍后,他折好信,抬头看向下面,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诸位继续喝酒,朝鲜那边发生了点事,朕要处理一下。”

    一见这,那些蒙古诸部的首领就放心了,应该没什么大事,搞了个八百里加急,真是吓唬人。这么想着,他们的神情却轻松了下来。

    但是,在他们对面那些建虏头领,却不是这么想的。一是他们知道朝鲜那边的情况,二是他们了解皇太极,见他那脸色都白了,就知道出大事了。

    果然,就见皇太极开始点名,把代善,阿敏,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建虏最大的几个都招去了后殿议事。

    一转进后殿后,只见皇太极暴怒了,盯着多尔衮大声喝道:“多铎是干什么吃得?竟然打了一个大败仗,更是把粮食都丢了。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

    一听这话,这几个奴酋都是大吃一惊。他们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不过回过神来后就知道事情肯定发生了,否则不会让皇太极如此失态地暴怒!

    吃了败仗倒是还好,可那些粮食要丢了,那事情就严重了。多尔衮心中很是替多铎担心,不过他还是沉住了气道:“陛下,不知急报中都写了什么,可否容臣弟一观?”

    皇太极听了,把手中急报直接丢了过去,显然心中还是很生气。而后他开始在殿中来回踱步,急思对策。

    多尔衮捡起急报一看完,顿时他的脸色也白了。任凭他手中的急报被代善扯走,只一想,便立刻向皇太极奏道:“陛下,臣弟立刻领本旗人马赶往朝鲜,日夜兼程,希望还能截住那些粮食!”

    皇太极听了抬头看向他,点点头道:“立刻领骑军用最快的速度赶过去,希望朝鲜那边,多铎能把明军缠住,坚持到援军赶到!”

    “遵旨!”多尔衮一听,立刻回应一声,就马上转身大步向外走。

    这时,皇太极忽然又叫住了他,厉声叮嘱他道:“消息保密,不要外泄,更不能让蒙古人知道了!”

    这事儿要是在大清国内传开的话,不说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了,就是粮食问题,都会引得人心惶惶,对大清将极为不利。

    而要是被那些蒙古人知道的话,这将进一步打击大清国的威望。今年连续的几个事情,虽然都有各种解释,各种理由可以混过去。可次数多了之后,就算有再好的理由,也没法掩盖大清被明国压制的事实了。

    草原上信奉强者为王,如果他们认识到,大清被明国压制,很可能会被明国打败时,估计有不少部族不但不会和大清共渡难关,反而会投靠明国,而后对大清落井下石!这种一增一减的实力变化,对大清实力的影响很大,皇太极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自然也明白这点,立刻点点头,见皇太极再无吩咐,就立刻大步离去了。

    这时,殿内其他几人也看完了那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一个个都脸色严峻。代善紧皱眉头地说道:“沈阳离朝鲜事发地太远了点,怕是援军难以及时赶到。就算多铎能按心中所说拖住明军,不让他们把粮食抢走。可明军不会笨到一直僵持着。时间拖久了必然会担心我大清的援军,很有可能带不走就烧了,也不留给我大清!”

    他的这番话说得不无道理,而这也正是皇太极最担心的事情。可是,担心又有什么用,他在沈阳,实在是鞭长莫及。

    代善说了后,停了停,看了下殿内的几个人,而后目光又转向皇太极说道:“我们必须要以防万一,远征归化城的事,肯定是没法去了。这会盟的事,也只能就此罢了。最好还得让那些蒙古人赶紧回去,能节省一点粮食是一点。最好……最好能让他们给我大清提供些牛羊是最好的了!”

    虽然这样做,声势浩大的会盟虎头蛇尾,完全成了一场闹剧,小孩子过家家一般,肯定会对大清这个盟主的威望有损害。可没有粮食,这冬天过的都有问题了,那还能管那么多!



    听到代善这话,阿敏也严肃地点点头,立刻附和道:“对,眼下必须要节约粮食为主了!”

    谁知,皇太极却是摇了摇头,脸色很不好看,也没有立刻发言,低着头又想了一会,而后才抬头说道:“你们别忘记了,登莱巡抚的骑军给我们大金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今年以来,可以说,明军对付我们大清的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在意一城一地,而是用骑军打了就走,以打击我们大清的国力为主!”

    听到这话,回想之前,没人能否认,唯有点点头承认这点。

    皇太极见了,脸色非常严肃地继续说道:“如果河套长期被明国掌握,那他们能动用的骑军会有多少?如果明国的骑军越多,哪怕十个里面挑选一个精锐骑军出来,对我们大清长期采用这种恶心的打法,你们觉得,我们大清能承受多久的骚扰?”

    这就涉及到两国的国力了,相比来说,就算大清能有一次把明军的骑军歼灭掉,可明国损失得起,能够再派出骑军来骚扰;而大清呢,损失一点是一点,被长期骚扰的话,不能主动出征去劫掠粮食物资,而且战场也变成了在国内,光只是今年这几次,大清就已经感觉到承受不了了。

    皇太极看到在场的这几个人都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加重了语气说道:“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及早打掉明国的野心,斩断他们伸出关外的手!在那边扶持我们大清的盟友,还能对明国进行夹击。而且,参与会盟的蒙古部族基本都到了,这时候取消会盟,让他们回去,就如同一场闹剧,会严重影响下一次会盟。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会盟不能取消!”

    代善听得楞了会,而后脸色无奈地说道:“陛下,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眼下,不是已经万不得已了么!”

    “不,还没有!”此时的皇太极,犹如一个赌徒一样,就抓住最后的一丝希望,“多铎的能力还是有的,更何况朝鲜那边,还有英俄尔岱在帮着他。朕相信他们能拖住明军,不管怎么样,能抢回多少粮食都可以。信中都说了,朝鲜秋收的粮食,已经最大程度地征集了,这个数目,就算明军要烧,都要烧很久。哪怕抢下一半,我们再咬紧牙关,也能坚持这个会盟。”

    说到这里,看到代善想说话,皇太极反而加快了语速,立刻又说道:“只要有了出征所需的最基本的粮食,等大军征服了河套,完全可以在那边劫掠一些。朕就不信了,那边的关口,难道还能强过山海关?”

    说到这里时,他不由得脑海中又闪过了对红夷大炮的迫切需求,就又想起了白养粹,心中很是有点生气,这么久了,总该有个信了吧?

    代善听了皇太极的话,认真地考虑了下。他能听出来,皇太极西征的决心很大。可就算如同皇太极所言,那大清的这个冬天,估计还是会死很多人。只不过这个死人的数目,应该也在皇太极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他才会坚持吧!

    阿敏看看代善,再看看皇太极,心中倒是想看皇太极倒霉。眼珠子一转,便开口问道:“要是现在不取消会盟的话,万一坚持下去,朝鲜那边却拿不到粮食,不是空耗了不少粮食?”

    皇太极一听,立刻冷眼盯了过去。那胖脸上的小眼睛,似乎射出了一把把的刀子,插在阿敏的身上。只听他厉声说道:“喝口水都能呛死人!什么事情没有风险?这个险,朕觉得值得冒!”

    阿敏自从上次朝鲜之事后,加上有莽古尔泰为前车之鉴,他面对皇太极早已没有以前的底气,立刻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稍微一缩头道:“你是大清皇帝,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都听你的!”

    他的话语中,忘记了尊称。皇太极能听出来,他是失态怕了自己,因此,此时的他,也没有去追究这种言语中的细节问题。而是转头环视下面前的几个人,用斩钉截铁地语气说道:“好了,就这样定了。你们随朕出去,记住不要漏出什么破绽。等眼前的事了之后,再好好商谈下朝鲜战事的细节!”

    “臣遵旨!”几个人马上回应道,一切以皇太极马首是瞻。

    在前殿内,从皇太极带着大清重臣去了后殿后,就没有人再胡吃海喝,而是互相之间说着话,猜测着事情。

    然而,他们掌握的信息太少,压根就猜测不出什么来。等看到皇太极带着人从后殿转出来时,不由得都停止了议论声,纷纷用好奇的眼神盯着皇太极。

    重新入座之后,皇太极端起酒杯,胖脸上露出笑容说道:“一点小事,耽搁了大家的兴致,朕自罚一杯!”

    说完之后,他一饮而尽,又亮出杯底示意了一下。

    他这一举动,让所有关注他的人都松了口气,能看得出来,应该确实是小事,否则大清皇帝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于是,花花轿子有人抬,殿内的气氛重新热烈了起来。

    “陛下好酒量!”吴克善站了起来,端着酒杯大赞一声,跟着一饮而尽,陪了一杯。

    其他人见了,自然不甘示落,立刻跟进,你一杯,我一杯,喝得兴致很高。

    代善几个人见了,心中松了口气。看来忽悠这些草原部族的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等这事之后,正白旗大败这样的事情,终归会随着时间长了而泄露的。但能瞒长一点,给大清多点时间补救也是好的。

    这么想着,他们也就放下了心,慢慢地融入殿内气氛,否则的话,还是太引人注目了。

    当殿内气氛重新融洽的时候,皇太极看看差不多,正准备要宣布结束宴席的时候,又听到了外面传来了喧哗声。

    这一次,几乎所有人的脑海中都闪出一个念头:八百里加急?不过他们随后便是摇头,刚才有过八百里加急,怎么可能又有八百里加急,肯定是别的什么事情吧?

    然而,他们惊讶地发现,闯进殿门的,竟然又是一名八百里加急的信使!



    并且,这个信使似乎累得更不堪,几乎是被亲卫架进来的:“朝鲜八百里加急!”

    听到这个禀告,所有人都愣住了。就算再麻木、再笨、再神经大条的人,见到不到半天时间内,朝鲜发过来两道八百里加急,可以肯定,朝鲜绝对出了大事!

    听到说话的这一刻,皇太极看着那些蒙古部族首领的动静,第一次很是懊悔,不应该下八百里加急可以直闯御前的命令!

    不过这时,他也顾不得这些了。匆忙接过内侍转呈上来的加急信件,那胖乎乎的手,哪怕曾经杀人无数,都略微有点颤抖。他虽然没有看,却基本可以肯定,这第二次的八百里加急,绝对不是好事,很可能是在第一次加急的基础上,又出了大事。

    此时,殿内非常安静,和刚之前觥筹交错的热闹简直成了两个极端,丝毫不夸张地说,真是到了落针可闻的程度。所有人都屏息注视着皇太极,盯着他的脸色,想要看出一丝端倪来。

    只见皇太极展开之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份信竟然都没拿住,一下掉到了地上,整个人的脸色,立刻变得极其难看,就好像一下子老了不少一般。

    顿时,所有人都感觉不妙了。这也让他们更为好奇,不知道什么情况,让大清皇帝竟然当众如此失态!

    皇太极边上的内侍慌忙上前,捡起那封信后呈送到御案上。而皇太极本人,并没有再去看信,只是呆呆地看着地面,过了好一会后,他才缓缓抬头,脸上再也没有挤出一丝笑容,也没有再去后殿商量,似乎还用了很大的力气说道:“宴席散了吧,会盟西征的事情,明年再说,诸位先回吧,等朕先处理下手头的事情。”

    这话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代善和阿敏等人也是。明明刚才在后殿还商量过,皇太极本人更是用了斩钉截铁地语气下了定论的。是什么样的消息,让皇太极打了自己的脸,当众公布了这个决定,使得会盟成了小孩过家家,说散就散了?

    蒙古部族的首领中,有好几个人欲言又止,他们很想问个清楚,到底出了什么情况?可皇太极明显不想说,这种时候,要是问出问题来的话,恐怕不但得不到答案,甚至还可能会被大清皇帝惦记着。

    “陛下,那我等告辞……”吴克善首先鞠躬了一下,原本还想说点什么,可一时又不知道说什么话合适,难道说让皇太极节哀?虽然看着皇太极好像确实有悲伤的意思,可又没说到底什么事情,万一说出节哀不对头怎么办?

    于是,他意欲未尽地明智闭嘴,不再多说了。有他带头,其他蒙古部族的首领,也跟着站起来辞别。

    到这时候,皇太极才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挥挥手让他们退下了。只一会的功夫,大殿之内,蒙古部族走得一个不剩。剩下的,就只是大清君臣了。

    没有了外人,代善第一个忍不住,立刻出列问道:“陛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是啊,陛下,出了很严重的事情么?”阿敏紧跟在后,跟着追问了一句。

    身为太子的豪格,则心中很是打鼓,大清国只有蒸蒸日上,他这个太子才能当得顺当。不过皇太极第一次议事就没叫他,显然并不看重他,他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这心中就惶恐了。

    其他人则都没说话,只是看着他们的皇帝。

    皇太极似乎没有力气说话,指了指桌面。边上的内侍立刻上前,把那封信件呈送给下面的臣子看。

    代善甚至都等不及内侍送到手中,往前快走几步,伸手拿过了那信件,快速看了起来。

    他身后的阿敏见了,便也往前走,想要凑过去看看。可还没等他走到代善身边,就见代善的手也是一抖,没抓住信件,一下掉到了地上。

    不过代善倒是没有发愣,而是立刻蹲下身子捡了起来,转手就递给了阿敏,而后脸色惨白地看着皇太极,似乎无力大声地说道:“将近四千正白旗军卒的京观,这明军真是太狠了!朝鲜那边的大清军卒已经吓破了胆,粮食可以确认落入明军手中,无法再追回,这……这让我们大清怎么过这个冬天?”

    这样的消息无法再隐瞒,也难怪皇太极不再坚持了。

    “哐当”的声音响起,却是有建虏头目听到他的这番话,受惊之下碰掉了案几上的酒壶器皿。

    不过这时候,没人去管这些,在殿内的这些建虏,都露出不可思议地神色,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感觉这怎么可能!

    当初努尔哈赤偏心,是把精锐都拨给了正白旗让多铎统领的。可以说,正白旗的实力,在满洲八旗中,是绝对排在前列的。这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不是说伤亡,而是真正的战死,这对正白旗绝对是个非常大的打击!

    才闪过这个想法,他们的注意力又很快集中到了最为关键的地方。这些殿内的建虏头目,都是建虏最高层的这些,自然知道大清眼下最缺的是粮食。也知道大清先过这个冬天的最大期望,就是指望多铎把朝鲜那边征集的粮食运回来。

    可如今听到的消息,那些粮食竟然没了,那这个冬天怎么办?

    大殿内非常安静,所有人都一动不动,犹如一个个泥菩萨一般,唯有在看信,传信的才有个动作,显然他们都被这个消息打击得有点厉害。

    过了好一会后,皇太极才缓过神来。他知道,这时候再怎么发泄情绪都是没用,努力平复着心情后,才缓缓地说道:“多尔衮已经领精锐出发了。再专门派人去朝鲜了解实际战况到底如何,要搞清楚在朝鲜战场突然出现的那支明军的来历!”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之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就再次吩咐道:“明军的水师太过厉害,随处可登陆让我大清防不胜防!传令,优待朝鲜水师和造船工匠,不求能与明国水师水战,但至少要有我大清的水师能预警,探知军情。只是隔离区应对的话,犹如瞎子、聋子,这被动的教训太惨重了!”



    但水师的建立,哪怕只是侦探军情的水师船只,也不是一句命令就能建立起来的。此时下这个命令,也只不过是为了将来而已。

    皇太极说完这个之后,留下了为首的一些建虏,振作精神,针对性地讨论了问题,拿出了几条应对措施。

    第一,让取消纸币计划,暂时停止印制纸币并推广。所有大清国内的物资,全部统一由八旗旗主掌握,统一分配。当然了,皇太极有权调动八旗的物资,再进行协调分配。

    皇太极不知道,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崇祯皇帝费了一些心思给他挖的金融货币的坑,就这么被他暂时躲过了。

    第二,取消提高汉奴待遇的计划,一切资源配置,以保证满洲族人优先。圈禁汉奴,特别是还没有获得大清信任的那些汉奴,只给最少的食物,看能否耗过冬天等来开春。

    这一条等于是把皇太极登基后笼络民心的一条基本国策给否定了,要是有可能,至少皇太极本人是不想这么做的,毕竟这样是打了他的脸,以后再让汉民相信他,就要困难得多了。

    其他建虏头目倒是喜闻乐见,他们原本就对这条国策不感冒,取消了最好,而且还能损害皇太极个人的威信。因此,讨论这一条的时候,阿敏尤其赞成,从饿死一个族人不如饿死十个汉奴的角度,康概陈词了一把。

    第三,把明军要饿死辽东百姓的“丑恶”嘴脸公布于众,如果有人饿死,那就要怪明军,怪明国皇帝。辽东百姓要团结起来,为了亲人向明军复仇!这算是转移仇恨、利用民心的策略,也是尽量减轻大清更改国策的负面影响,算是皇太极提出补救上一条的措施了。

    第四,军队尽量减少活动,减轻粮食的消耗压力。大清国内,一律不准宴席、宴会等活动,更不能拿粮食去酿酒。有任何铺张浪费之举,一经发现,不管是什么族的,都一样对待,那就是决不轻饶,杀一儆百。

    ……

    原本还有几个提议,比如说,像去年那样孤注一掷,远征明国京畿之地,抢来足够的物资,但皇太极立刻就否认了这一条提议。

    毕竟这时候,已经没有了晋商提供的关内消息,两眼一抹黑,谁知道如今京畿之地是个什么情况,万一出征不顺怎么办?而且如今东江军已经强大起来,大军远离辽东,不用说,又会再来一处当初大军远征朝鲜时发生的事情。更何况,如今还出现了不知底细的明军,能出现在朝鲜,自然也能出现在辽东,不能不防。

    还有人提议,大清既然为盟主,就要蒙古诸部的盟友提供能吃的粮食什么的,用来缓解大清的粮食危机。但这一条,也被皇太极否了。如今这个灾荒年间,蒙古诸部也都穷得叮当响,他们自己都勒紧了裤腰带过冬,要是大清还向他们要粮食的话,很可能会迫使那些盟友最终倒向明国,减弱了大清这方面的实力。

    要是朝鲜那边还能征集下粮食的话,皇太极倒是不会在意继续征集的。实在是朝鲜太弱了,又处于朝鲜半岛上,就算搜刮搜尽,朝鲜人也翻不起什么浪来。只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中已经说明过,之前已经最大可能的征集了粮食,已无再征集多粮食的可能了。想起大清辛苦征集了那么多粮食,还背负了恶名,最后却落到了明军的手中,皇太极就气得肝疼,不敢再在这方面多想了。

    ……

    当街上又传来一阵阵的马蹄声时,钱富贵是有点紧张的。他连忙找了借口出来逛街,想看看到底什么情况。毕竟城外驻扎着大军,这么大的动静,很可能是有大事。

    让他没想到的是,不时有蒙古部族的首领领着护卫从皇宫中出来,脸色不大好看,匆匆地出了城。

    钱富贵看到这,脑中立刻想起群主对他说的话:所谓的会盟,你就当看了一回大戏好了。他有点好奇,立刻上了城头去观察动静。

    果然,城外远处的大营,已经有蒙古军队在开拔,旗帜队形散乱,一点都不像大军开拔要去打仗的样子。而且看方向,好像是要往西出关去,并不是南下。

    这一下,钱富贵就真得惊讶了。他没想到,声势这么浩大的会盟,竟然还没来及举行仪式,就这么匆匆各回各家了!

    于是,他立刻登陆了聊天群,把情况向崇祯皇帝做了禀告。

    崇祯皇帝一听,就知道皇太极肯定是知道了朝鲜发生的情况。这会盟最终不成功,也就是说归化城那边,就算是解除东边建虏的威胁了。朝鲜夺粮战役的战略目标,又达成了一个。

    有这样的结果发生,他心中也是高兴的。随后就吩咐钱富贵,让他回府去等着,等豪格回来后,看他这么说。

    于是,钱富贵又匆匆回府,等到快天黑,才等来了豪格。都不用他想借口去探听口风,豪格一回到府上就骂开了。

    他骂得是多铎,骂他是蠢猪,竟然中了明军的奸计,损失了正白旗人马那是活该,害苦了大清国那是最大的罪人。这样的蠢猪,竟然还能执掌一旗,真是老天没眼,换成自己,都不会犯这么大的错!

    两人的关系原本就不好,这一次,豪格算是骂了个痛快,不过也让府里知道了朝鲜那边发生的事情,顿时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要不是豪格亲口所说,他们没人会信,明军的战斗力竟然这么强了!

    随后,豪格又把御前定下的策略在府里做了宣布,告诫府里的人一定要遵从,不要害他这个太子受罚。另外,他还特意叫了钱富贵,安抚说他是自己最信任的汉人,不会被圈禁,让他放心什么的。

    等钱富贵一回到自己的厢房里,立刻抱住了媳妇好好地亲热了一阵。他心中激动,明军强大,那看来自己衣锦还乡的心愿就可能会达成了!

    事了之后,皇太极的那几条对策,就通过聊天群,摆在了崇祯皇帝的面前。而此时,大部分建虏都还不知情。



    崇祯皇帝一见,倒也佩服皇太极,竟然能这么快就想了对策出来。他仔细地考虑了一会,就先私聊了海兰珠道:“估计明后天的样子,你就能见到你哥了。”

    此时,海兰珠已经睡着了,被系统的提示声吵醒,不由得有点气恼,带着一点睡意先回了句:“深更半夜的,不抱着你妃子睡觉,还来找我干嘛?”

    这话一出口之后,忽然回过神来,好像自己有点儿吃醋!顿时,她脸就红了,不过她也立刻再次看到崇祯皇帝发过来的这条私聊,不由得很是诧异。

    吴克善要是回科尔沁的话,那岂不是说不用会盟西征了?会盟这么大的事情,竟然真得如同明国皇帝之前所说的一样,就只是一场闹剧而已,虎头蛇尾,就这么散了?

    崇祯皇帝这边,看到海兰珠发过来的信息,不由得无语,他就回了一句:“朕怀里是抱着贵妃呢,这不是有事,提醒下你么!”

    “……”海兰珠看见,差点发飙,你怀里抱着别的女人,却还来吵醒自己,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终归是会盟的事情太过重大,她按捺下了情绪立刻问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会盟不成功,这下总该说了吧?”

    以她的聪明,自然知道上次明国皇帝不说,此时来找自己,肯定是会说原因的。她心中也好奇,就问上一问了。

    崇祯皇帝找她,确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要通过她把朝鲜那边的事情扩散开来,否则蒙古人和朝鲜之间隔了建虏,消息就传得慢了:“建虏国内粮食严重不足,之前时候,朕已经派了关宁军和……这次朝鲜战事,我大明不但歼灭了四千多正白旗人马,吓得多铎狼狈逃回汉城,还夺下了那些粮食。你说,皇太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再会盟搞别的事情么?”

    海兰珠听得一点睡意都没了,明军竟然这么强大了,野战能打赢五六千大清正规军队,还歼灭了四千多人?她对建虏也算是熟悉了,知道那多铎虽然年轻,可打仗方面却也不含糊的。这种败仗,不能说大清将领无能,只能说明军强得出乎意料了!

    与此同时,她也为崇祯皇帝的手段而暗暗吃惊。在以前的时候,明国对上建虏,可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手段。特别是不去占领城池,而是去毁坏大清国力为主的这种策略。如今看来,这种策略相当正确,已经严重影响了大清国力,迫使大清皇帝连庄重的会盟,计划好的西征都取消了。

    “好了,皇太极肯定不会告诉你们原因,朕不想你们一直被蒙在鼓里,如今给你们说清楚了,算是解了你们的疑惑,那就没事了,继续睡觉吧,朕也要睡了!”

    “……”海兰珠看到,一阵无语。听到这么大的消息,我还能睡得着么?你倒好,又抱着女人睡觉了,我……我……

    算了,海兰珠忽然心中想着,也不计较了,起床去找她的额祈葛,禀告听来的这个天大的消息去了。

    布和被吵醒,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也睡意全无。他是楞了好长一会后,才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如此看来,大清以后的日子是难过了!”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大清那边和明国的争锋,怕是要盛极而衰了吧!布和心中想着,他作为一族之长,自然更能深刻地体会,手中没有粮食对实力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想了好长一会后,布和忽然抬头看向他面前的海兰珠道:“女儿啊,那明国皇帝你是见过的,如果……如果为了我科尔沁的将来,额祈葛让你去……去明国的话,你可愿意?”

    海兰珠有点没听明白,接过话题说道:“是正式地出使明国么?额祈葛,不用,女儿都能和明国皇帝直接对话的,有事情可以直接说,也用不着出使的!”

    她说话的同时,心中也有点欣喜,看来额祈葛是下定决心准备靠拢明国了,这可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布和听了,楞了会,见女儿没听明白自己说这个话的真正意思。他就想再说明白点,可马上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和小女儿,最终叹了口气,没再说这事,只是让海兰珠回去睡了。

    看着她的额祈葛有点古怪的言行,海兰珠一路琢磨着,等到重新躺在被窝里时,忽然间恍然大悟,该不会额祈葛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嫁给明国皇帝,以此取得互相间的信任吧?

    一想到这个原因,海兰珠顿时一下脸红了,想起了在明国那个酒楼里,那位明国皇帝为了自己惩治那纨绔的事,想起了明国皇帝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自信从容的样子……

    最后,海兰珠又想起了此时的明国皇帝,正抱着他的妃子在睡觉……

    哼,我才不稀罕呢!海兰珠心中来气,努力让自己不再想这事,可翻来覆去的就是睡不着,这一夜算是完了!

    第二天一早,睡得精神饱满的崇祯皇帝,便在文华殿召集了朝廷重臣议事。

    这时候的大明朝臣,已经对崇祯皇帝的做事方式有点习惯了。自从建虏入侵京畿之地那事后,皇上不再事无巨细地过目。一般事情,都让内阁和司礼监合作着处理了。只是不定时会抽查下事情处理是否合他意思。

    而皇上如果召集群臣议事的话,一般都是大事。参与的人数越多,那说明事情会涉及的人数也越多。这次又是召集六部尚书并内阁辅臣,恐怕是之前商议好的朝鲜战事有结果了吧?

    这么想着,这些朝廷重臣不由得提了心思,也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毕竟这一次去朝鲜是要劫粮,对手是建虏的正规军队,这可是要打硬仗的!大明军队在这个规模上似乎还没打赢过建虏,如果算上昌黎之战的话,那就是没有轻松打赢过建虏。

    而且,虽然皇帝说他的新军厉害,可这毕竟是第一次和建虏正规军队去打仗,实力究竟如何,还真没法估计!

    怀着这样的心思,这些朝廷重臣齐聚文华殿后,就略微有点不安地等待皇帝驾临。



    没过多久,崇祯皇帝便过来了。这些朝廷重臣一看皇帝的脸色,虽然和平常差不多,但至少是没有一丝生气的样子,他们不由得心中松了口气,如果确实是朝鲜战事而传召的话,那结果估计是不会坏了的。

    见礼完毕之后,首辅温体仁首先代表同僚问出了他们心中的问题:“陛下,是朝鲜战事有结果了?”

    看着他有点期待的神态,崇祯皇帝终于露出了微笑,点点头说道:“不错,我大明将士如今已经坐船返回皮岛了。”

    坐船返回?就这?这答案实在有点吊人胃口。不过温体仁却知道,结果肯定不错,所以皇上才有心思开这种吊人胃口的玩笑。

    想到这里,他也高兴,就凑兴问道:“陛下,不知战况如何?”

    这个问题挠到了崇祯皇帝的痒处,他扫视了一遍底下臣子,见他们都在关注,便淡淡地说道:“还行吧!共斩首四千八百七十九个,都垒成了京观。只是可惜建虏头目多铎逃走,不过粮食全部被我军缴获,也都装船往回运了!”

    听到这话,文华殿内安静了好一会,这些朝廷重臣就那么注视着崇祯皇帝,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开口。

    过了好一会后,兵部尚书申用懋带着点不信再次确认道:“陛下,是斩首四百多还是四千多?臣一时恍惚,没有听清楚!”

    其实,他不是一时恍惚,而是听到了,却实在难以相信。要知道,在去年以前,明军一直吃败仗,就算是打退了建虏的围城,没有一个首级,都叫着说大捷了。如今却说斩首四千多,这差距之大,换了个正常人,确实都会怀疑自己的耳朵有问题,或者皇上口误了。

    其他重臣也和申用懋一个心思,都盯着崇祯皇帝,看他怎么答复。

    崇祯皇帝笑了笑,也没立刻答话,进入聊天群,给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首辅温体仁他们这几个在聊天群中的人开通了这次朝鲜战事的图片文件夹权限,而后私聊他们道:“有照片为证,卿等看看吧!”

    文华殿内,申用懋等了一会,见崇祯皇帝没有回答,不由得有点急了,他甚至怀疑该不会是皇帝经过自己提醒后,知道口误放不下脸改正斩首数目?

    他等了一会,正想再追问时,却见温体仁转身面对身后的同僚,带着兴奋,用异常高昂地语气说道:“陛下所说斩首数目无误,我们大明的军队打了一个大胜仗!”

    听到这话,众人诧异,还没回过神来,就见曹化淳和刘兴祚都先后开口,都说数目没错。不过他们两人可没有向群臣解释,而是直接向皇帝恭喜了。

    “陛下,新军之强令人诧异,实为我大明最强军也!陛下只是训练了新军半年而已,就有如此强军,奴婢算是心服口服了!”曹化淳露出一脸佩服的神情,似乎就差五体投地了。

    另外一侧的刘兴祚则抱拳,兴致高昂地奏道:“末将这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建虏首级,我大明有新军,定能荡平建虏,光复辽东!”

    温体仁看到他们两人这样子,也转回身子,躬身奏道:“陛下,缴获之粮食,远超之前预估。臣以为,可拨部分粮食到关宁前线,这样京师这边原定运往关宁的粮食可用于河套也!”

    原本听着他们几个人在说数目无误,大捷什么的。其他臣子还将信将疑的。可此时一听首辅说有关粮食的处置,顿时,就让人信了一大半。

    毕竟你说首级都用来垒了京观没法查验,可粮食既然运来了,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骗不了人的。再说了,粮食既然能缴获,那建虏肯定打了个大败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有点紧张地看着崇祯皇帝,要真是这样的话,朝鲜这一仗,不但没有给他添麻烦,反而给他解决了麻烦,他自然是最在意了。

    崇祯皇帝听了温体仁的建议,想了想,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对群臣说道:“朕之所以把诸位爱卿传来,其实是有一件事要商量,想听听诸卿的看法!”

    一听这话,群臣立刻摆出全神贯注倾听的样子,静候圣音。

    于是,崇祯皇帝便把朝鲜战事的结果大概说了下,而后又说了建虏那边的情况,包括会盟的解散和建虏采取的措施,最后才对群臣说道:“虽然建虏已经决定不再西征归化城,但朕想着,按原先的计划,盖州是不是还要打个冬天呢?”

    听到这个问题,毕自严立刻奏道:“陛下,既然建虏都不再西征了,那还打什么,当然是不打了啊!”

    如果要打的话,钱粮军械等等,都是流水般地消耗,对于他这个并不富裕的大明户部尚书来说,自然是能省则省了。

    这时候,他忽然也明白过来。皇上之所以之前没有答复首辅的建议,就是因为还有这事吧?

    崇祯皇帝看了下毕自严,知道这个回答是屁股决定脑袋,因此直接略过,看向其他臣子,等待其他提议。

    温体仁沉思了一会,看到没人向皇上建议,就开口奏道:“陛下,建虏的日子既然如此难过,那不妨再给他们多点麻烦,要让他们再也没对策来渡过难关!”

    他身为大明首辅,对于如今建虏的处境是深有同感,也是因为如此,他才有这个提议,最好能难死那些建虏。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其实也是这个想法,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就赞同,而是继续看向其他人,最后把目光定向了兵部尚书。

    这是兵事,申用懋知道自己躲不开,就向崇祯皇帝提议道:“陛下,臣以为,新军打下盖州并坚持一个冬天都没事的话,不妨试试。不过要是有困难的话,臣觉得大明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支强军,得珍惜一点才行。”

    这个回答也实在,崇祯皇帝心中评价着,又看向其他人。

    辅臣张至发一直难得开口的,他不经意间瞅了眼刚回京的另外一名辅臣薛国观,而后忽然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可把新军作战之经过详细说出来,由兵部尚书等知兵同僚评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