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春色 > 全文阅读
大明春色txt下载

    乌篷船静静地停靠在河边,清凉的河水时不时打在船舷上,发动“叮咚”的响声,周围偶尔传来几声禽鸟的鸣叫。

    “哟!”甲板上王斌吆喝了一声,朱高煦转头看时,见鱼竿上挂着一只鲫鱼被提出了水面。

    船上的泥炉子里柴禾烧得正旺,锅里冒着白汽。王斌抓起鲫鱼,在船舷上敲了两下,便掏出小刀开始破鱼腹。

    穿着旧衣裙提着竹篮的杜千蕊也来到了船边,朱高煦向她伸出手掌,杜千蕊目光游离,仍然将小手放在了朱高煦的手掌里。朱高煦便将她拽了上来。

    “啥树叶,没毒哩?”王斌转头看了一眼竹篮。

    杜千蕊声音清脆,说道:“这嫩叶叫春天,可以食用,王兄弟放心罢。”

    她的精神看起来很好,做事麻利,动作轻快而活泼。

    朱高煦道:“我知道可以用它煎蛋,不过放到鱼汤里煮的、倒没吃过。”

    “公子好见识,春天嫩叶就是煎蛋的,气味大。烹饪讲究一物配一物,可是船上东西不齐呀!河鱼没有作料腥味儿大,放点春天或许有点儿用。”杜千蕊柔声道。

    她说罢遂忙着调制鱼汤。

    朱高煦回顾左右道:“沿信河往北走,就能到饶州府城。等遇见了市镇,咱们得设法购置坐骑或马车,走陆路驿道。划船实在太慢了。”

    郑和与韦达都点头称是。这两天郑和似乎有话要说,多次欲言又止,此时他终于开口问道:“钟公子,这位杜姑娘可靠么?”

    朱高煦立刻点头。船上的几个人全都住了嘴,顿时就没人再吭声。

    朱高煦又转头看向杜千蕊,“杜姑娘知道的,燕王府和朝廷正在打仗。咱们在江南很凶险,我给你留一笔钱财,安排个地方让你待一阵子。咱们回来了,就去接杜姑娘;万一回不来,杜姑娘只好另寻出路。”

    不料杜千蕊马上使劲摇头道,“若没有王……钟公子,我剩下的只有了无生趣的苦日子,苟活于世还有甚么意思?既然钟公子不顾凶险,我帮不上甚么忙,能做的只有与公子同生死。”

    她说得心平气和,美丽的大眼睛里却只有果决。

    朱高煦一般不信别人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话,但不知为何,此时听到杜千蕊的言语、竟毫不怀疑。或许她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已。

    “也好。”朱高煦也不说那些没用的话了,当即点头道,“杜姑娘便跟着咱们一块儿走,正好咱俩扮作夫妇。我姓钟,应天府人士;杜姑娘叫杜氏,江西饶州府人。”

    他转头看向郑和等人,“你们都是钟家的家丁和长工,王斌叫王有财,郑公公叫郑忠,韦达叫韦德。都记住了?”

    几个人纷纷点头应答。

    过得一会儿,等鱼汤煮好,王斌便从包袱里拿出干粮馍馍,大伙就着鱼汤吃午饭。

    ……一行人走水路到达饶州。府城比余干县更繁华,城外照样有很多附城而居的百姓,有街道和市集。未免节外生枝,他们没进城门,在城外找不到可以当坐骑的马匹,便购置了两辆马车,衣物、干粮等物。

    眼下大江以南比较太平,一行人在饶州府没遇到盘问,十分顺利便赶着马车上了驿道。

    但次日在州府边界处,便被一队人马拦下来了。朱高煦挑开草帘子,见骑马的人穿着绿袍,身后带着一队甲兵,顿时判断这些人是巡检。

    朱高煦看了一眼,心里顿时便镇定下来。因为这种地方上的巡检,主要是查私盐。

    “干甚么的?”绿袍官儿问道。

    朱高煦先从马车上走下来了,抱拳道:“回大人的话,草民乃应天府人士,到江西访亲,见岳丈岳母。”

    那小官听见朱高煦称他大人,一脸十分受用的样子,上下打量了朱高煦一番。朱高煦穿着质地上等的棉布青袍,腰间挂着玉佩,打扮就是家境殷实的人……小官吏一般不会防有钱人,在他们眼里,作奸犯科的坏人都是些走投无路的流民。

    “有路引?”巡检问道。

    朱高煦立刻拿出了一份伪造的应天府官府路引,双手递了上去。巡检从信封里抽出来瞧了一番,又递还了过来。

    这应天府路引虽是伪造,但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这么瞧根本无法甄别……唯一能查出伪造的法子,是到应天府官府去核对。

    朱高煦有恃无恐,当即又问道:“贱内在车上,是否要草民叫她下来,让军爷们检查马车?”

    那巡检看了他一眼,“罢了!尔等在道路上多加小心。”

    朱高煦道谢,重新走进马车,拍了一下车厢木板,前面的王斌便“啪”地在空中甩出一声鞭声,马车继续往前走。

    此地到京师已不到一千里,一行人坐车走驿道果然快,每日赶路,又过六七天时间就到应天府地面了。

    ……他们在江东门外,先找了家客栈落脚。

    朱高煦声称与杜千蕊是夫妇,便与她住同一间屋。方安顿好,他便叫郑和等人到房里议事。

    几个人进来时,先把房门闩上了。朱高煦正站在后窗旁边,从这里正好看见巍峨的江东门城楼,只要进了城门就是京城……此时局势紧张,他心里多少有点担忧。

    朱高煦转过身来,将窗户也关上,便开口沉声道:“以我在京师的经历,进出城门从未被查过,守门官军一般只查可疑之人。照理咱们此番进京是不会有差错的,但此时北边在交战,京师便会防范奸谍。咱们不可大意,必得事先准备周全……‘郑忠’?”

    王斌等人都侧目望向郑和。郑和便低声道:“接应咱们的人是玄奘寺的和尚,法号庆元。庆元在离玄奘寺不远的鸡笼山有一处宅子,地契写的主人叫钟斌,其实世间并无此人,庆元只是声称宅子主人在浙江布政使司那边做买卖。

    若被人盘问,咱们就说住在鸡笼山。伪造的应天府路引便不能拿出来了,在京师容易被识破,而钟斌此人的姓名住址经得起查。”

    朱高煦点头道:“如此一来,咱们的身份便稍微经得起推敲了。今日不进城,先在客栈沐浴更衣,免得风尘仆仆的模样被人怀疑。”

    接应的人是个和尚,朱高煦猜测有可能是姚广孝的人。但此事事关重大,朱高煦和姚广孝在对付朝廷的事儿上,是没有矛盾的……加上驸马王宁已被朝廷密探查出奸谍罪状,现在诏狱之中,朱高煦不敢找王宁的儿子王贞亮了;需要人接应只能找燕王安排的奸谍庆元和尚。

    商议罢,郑和等三人便告辞回房。

    朱高煦为谨慎起见,尽量少在外面露面,晚饭也只叫郑和买了提进客栈房间吃。郑和几乎从未来过京师,在此地无人认识,却又在燕王府学得一口官话,他活动起来更加稳妥。

    黄昏时分,又有客栈的奴仆提热水敲门,供上房客官沐浴更衣。

    朱高煦站在外面的窗户边,先是从窗缝观察江东门城楼,没多久便有点心慌意乱了……这房间里有个暖阁,用隔扇挡着。本来在暖阁外面什么也看不见,但里面点了盏灯就不一样了,杜千蕊的影子映在了那层布上。她在里面拿着瓢浇水的动作也看得清清楚楚。

    一路上二人假扮夫妇,赶路一身汗水灰尘,何况朱高煦心里挂念着事儿、又很累,于是他并没有对杜千蕊怎样。此时他却忍不住不断往那隔扇上瞅。

    良久之后,杜千蕊穿好了衣裳,从隔扇出来时,见朱高煦脸红,她便微微有点诧异,正待开口时,顺着朱高煦的目光、回头看了一眼。

    杜千蕊的脸马上也变得绯红,眼睛也不敢看朱高煦了。

    “我什么都没看到……”朱高煦脱口道,马上意识到是欲盖弥彰,便故作淡然道,“只看到影子而已。”

    他的口气平静,自以为情绪控制得当,然而这十几岁血气方刚的身体没法掌控。杜千蕊又悄悄看了他一眼,她的脸上更红,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过了好一会儿,杜千蕊才口齿不清地颤声道:“客栈的人说了,只打一次水,我叫钟公子先沐浴,公子却怎么也不肯……”

    朱高煦听得那温柔又紧张的声音,脑子里浮现出刚才隔扇上的影子,脑子一阵晕乎乎的。但这客栈的隔墙比较薄,两边的房间分别住着王斌、韦达、郑和三人,恐怕稍微大一点的声音就会被人听见。何况不远处就是京师城门,处境已是容不得半点疏忽,朱高煦意识到时机不恰当,终于克制住了冲动。

    他深吸一口气,小声道:“杜姑娘用过的水没关系,挺好……那个,出门在外不必太在意细枝末节。”

    “公子……”杜千蕊咬着朱唇抬头看了他一眼,“妾身服侍你沐浴更衣罢。”

    朱高煦伸手摸了一下太阳穴上方鼓起的血管,忽然觉得鼻子微微有点痒,便伸手摸了一下,拿下来一看,手指上沾着血,他顿时脱口道:“我曹!”

    “要紧么?”杜千蕊脸色微变,忙拿了一块手帕上前来给朱高煦擦。他闻到手帕上有淡淡的好闻的清香,忙道:“你理我稍微远点,让我冷静冷静,很快就好。”

    鲜红的朝阳刚刚在江东门城楼上冒头,城门口的车马人群已排起了长龙。天刚亮时人就不少,多是贩夫走卒,太阳出来后各色人等更杂了。

    朱高煦和杜千蕊坐在马车里,王斌赶车,韦达与郑和各自牵着马,一行人排了近半个时辰才到城门。城门口列了两排甲兵,正在挨个盘问搜查,难怪堵了那么多人。

    一行人毫无例外地被拦住,门口的武将道:“车里的人都下来!”

    朱高煦依言先从马车里弯腰走出来,又转身扶杜千蕊下车。立刻有士卒用缨枪挑开了帘子,探头到车里瞧几眼。

    武将问道:“到京师作甚?”

    朱高煦道:“我住在上元县,昨天才出城。”

    他一开口便是官话,武将转头见马车旁边的士卒点头,立刻挥手道:“赶紧走,后面人多。”

    朱高煦和杜千蕊便上了马车,安然无恙地入了江东门。过了一会儿,他不禁挑起车帘一角,回头望了一眼京师城楼。

    ……他们进了外城,并未去内城门,却绕道至内城北面的太平门附近,到了玄奘寺。

    朱高煦在马车上等着,没等多久,郑和便带着一个和尚过来了。朱高煦瞅了和尚一眼,顿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着那和尚慢慢走到马车旁边,朱高煦才忽然想起来:建文元年春天,世子在京师府邸中毒,跟着四舅徐增寿来探望世子的和尚,就是此人!

    “请庆元大师上车说话。”朱高煦马上认定此人身份不假。

    庆元掀开草帘,看到了杜千蕊,顿时念道:“阿弥陀佛!”稍微犹豫片刻,还是上来了。朱高煦便拍了一巴掌车厢,马车立刻便走。

    和尚目不斜视,目光避开车上的女子,对朱高煦说道:“咱们是见过的,钟施主可记得?”

    朱高煦点头道:“我四舅也是家父的人,在南下以前,我却不知道。”

    庆元也点点头,然后从怀里摸出一把钥匙递过来,朱高煦接了,默默地揣进怀里。

    过得一会儿,庆元又道:“施主在鸡笼山南边大路上,等着贫僧,稍后见面……”他掀开车帘望了一眼,“先停车,贫僧与施主分头进太平门。”

    朱高煦便拍了两下车厢,王斌“吁吁”地发出声音,马车缓缓停了下来,庆元立刻出去了。

    朱高煦等一行人继续往前走,进太平门时连盘问也没遇到。内城门管得反而没外城严,与平常差不多,官军只瞧那些形状怪异之人。

    在鸡笼山脚下等了一阵子,果然接到了庆元和尚。

    朱高煦从没来过这边,倒是有以前高阳王的记忆,稍微有点印象。他首先想到的是山上有个尼姑庵,那尼姑庵叫鸡鸣寺,里面有药师塔,在京师很有名。

    庆元是个和尚,为何购置一座宅子在尼姑庵旁边?这还真的让朱高煦忍不住想入非非,他想到的是一句话: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但这是错觉,若这庆元是个假和尚,不顾清规戒律,也没必要找尼姑……太祖出于人口的考虑,规定女子四十以下不能出家为尼。

    宅邸在鸡笼山,可能只是因为鸡笼山和玄奘寺离得近,便分别在太平门内外而已;而且这地方的宅子比别处僻静,耳目没那么多、人没那么杂。

    鸡笼山不高,在山脚下就能看见药师塔了。他们沿着一条大路向西北走了一阵,便见有一片建筑,其中一条街全是卖香烛纸钱的铺面,显然是冲着鸡鸣寺的香客生意来的。庆元在车上简单地说着“左”、“往前”等词,马车和骑马的人穿过那条很多铺面的街道,转到了一条幽静的巷子。

    没一会儿,庆元便道:“到了。”

    朱高煦掀开帘子,将钥匙递给韦达。待大门一开,马车和马匹陆续都进了院子。

    庆元下车后,又用打量的眼神,看了杜千蕊一眼。朱高煦不明其意思,怀疑杜千蕊的身份?或是给杜千蕊打分?反正庆元没问,朱高煦也不想解释。

    宅子确实普通,也不大,便是一个小院子、一排砖瓦房,墙壁刷了白灰,东边有一栋二层的楼阁。鸡鸣寺的木鱼声也隐隐可闻,地方倒是十分僻静安宁。

    这时朱高煦问道:“家父说,京师有人联络过李公,不是庆元大师办的此事罢?”

    庆元摇摇头:“另有其人。”

    朱高煦听罢稍稍放心,便与他一起走到那二层楼阁跟前,韦达试了几下,打开了房门。里面一股灰尘和腐木的味儿顿时铺面而来,显然这地方很久没人住了。

    庆元走进厅堂,便道:“钟公子先见李施主还是陈施主?何时见?”

    他口中的陈施主是都督府的陈瑄。朱高煦临走前,燕王的意思是找机会也要见见陈瑄……建文帝能用的人不多,陈瑄在江防、水战等方面多有奏章,将来有可能会出任大江江防的职务。

    朱高煦问道:“还是先见‘李施主’。能否在城外见面?”

    “恐怕不行,李施主口风很紧。”庆元道。

    朱高煦沉吟片刻,便道:“我要先挑个见面的地方,后天庆元大师再来一趟何如?”

    “甚好。”庆元作单手礼道,“若无它事,贫僧便先告辞了。”

    朱高煦点头道:“庆元大师慢行。”

    送走庆元和尚,朱高煦与郑和等人先把这宅子所有的房间看了一遍,他又沿着木梯登上楼阁,在高处观察周围的地形和路线。

    然而身在京师,一旦事发,准备什么都没用的。所以朱高煦与郑和等人商量:此地不可久留!唯有赶快办完事走掉,才是最有效的保全之策。

    朱高煦便在楼阁上叫来三个汉子,从怀里掏出一张图来放在一张布满了灰尘的方桌上,招呼大伙儿靠近,说道:“京师还是有一些人认识我的,为慎重起见,我会尽量不出门……”

    他指着图又道,“事不宜迟,你们今天就到城中瞧地方。除了我之外,还剩三个人,只能设三个哨。所以选的地方,最多只能有三条路到达;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提前发觉。你们瞧瞧这几个图,类似如此地形的地方最好。”

    几个人凑过来瞧了一番,朱高煦画的图很粗糙,但也很简单。大伙儿陆续点头附和起来。

    朱高煦将图递给郑和:“出发罢!”

    郑和等人抱拳领命,便下楼去了。朱高煦依旧坐在这楼阁上,此地在山坡上,居高临下能看得更远。

    这时杜千蕊也走上楼阁,提着木桶、扫帚等东西上来了。她轻声道:“先打扫了这间屋,我便到灶房去为公子烧水沏茶。”

    朱高煦应一声,目光依旧望着窗户外边。他脑海里出现了几次如此画面:山下的路上忽然被兵马挤满!

    要尽快联络上李景隆,依靠燕王府在京师的奸谍、显然是最快的路子;庆元、徐增寿也算比较可靠的……风险最大的地方,还是李景隆那边。万一李景隆并不愿投降、却想将功赎罪,那便完蛋了!

    ……就在这时,朱高煦忽然看见鸡鸣寺西边的小门开了,有人提着两个桶走出来。他马上稍稍后退了一步。

    阁楼位于鸡鸣寺西边,离寺庙里的药师塔和各殿是很远的;但寺庙西面的小门就很近了,这边确实很少见有人活动。

    过得一会儿,朱高煦便觉得有点怪异……虽然看不清那光头尼姑的长相,但在阳光下,能看出她的皮肤很白,年龄并不大。按照太祖颁布的那条法令,大明朝此时的尼姑庵里,确实很难见着年轻的尼姑,何况在天子脚下的尼姑庵?

    他观察了一会儿,原来那尼姑出来是为了刷马桶。她只顾从水桶里舀水,弯着腰撅起臀,专心致志地在干活。朱高煦见她弯着腰的样子,能大致看清她的身体线条,猜测这尼姑身段似乎还不错。

    朱高煦认定她只是鸡鸣寺的小尼姑,便不太关注了,目光时不时望山下的光景,犹自思索着事儿。

    “那尼姑长得不错哩。”杜千蕊的声音忽然道。

    朱高煦不禁回头看了她一眼,“杜姑娘眼神挺好啊。”

    杜千蕊浅浅笑了一下,也弯下腰在水桶里洗了一下布巾,继续擦着桌子板凳,一边跟着朱高煦望窗外的光景。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尼姑走出来了,她忽然在小尼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连朱高煦旁边的杜千蕊见状也面露惊讶之色。

    小尼扑倒在地上,马上转过头去。后面那尼姑抬起手,指着地上的小尼,似乎在骂着什么。

    这楼阁周围十分宁静,没什么能让人注意的地方,鸡鸣寺外面发生的事便吸引了朱高煦的目光。他观察了好一阵,此时差不多看明白了,寺庙里正在发生欺凌事件……朱高煦心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青灯古佛清心寡欲的寺庙,似乎也不能例外。

    但很快又发生了让朱高煦意外的事,那小尼居然把踢她的尼姑绊倒了!那尼姑挣扎了几下,马上爬了起来,看来这事儿无法就此罢休。

    远处的寺庙门外,那个被绊倒的尼姑马上从地上爬起来,从动作看来、已是怒不可遏!她冲上去就挥起手往小尼的脸上扇,但没打中,手被小尼抓住了。

    就在这时,那小门开了,一个老师太与几个人走出来。小尼刚一松手,顿时被刚才那尼姑打了一巴掌,小尼拿手捂着脸站在那里。

    斗殴很快便结束,一群人站在那边说着什么话,朱高煦听不清楚。见人来得多,他也稍稍远离了窗户,免得被瞧见。

    朱高煦猜也猜得出来,那群人肯定是在训斥小尼,毕竟在寺庙,也有辈分区别、上下尊卑。那小尼敢和年长者对着干,已是相当不易。

    许久之后,那群人便进了寺庙小门,小尼继续在那里刷马桶。朱高煦一时无事可做,便仍在阁楼上瞧她做一些琐事,时不时观望鸡笼山下的情况。

    这时杜千蕊端着一盏茶上楼阁来了,朱高煦立刻闻到了一股薄荷的味儿,便听杜千蕊道:“我没找到茶叶,见院子里种着几株薄荷,便摘来洗净泡了茶,公子只好将就喝了。”

    “反正住不长久,你不用做太多事儿。咱们刚到此地,你也歇口气。”朱高煦道。

    杜千蕊轻声道:“公子的大事我帮不上忙,只好做些小事,都是我该做的。”

    她出身教坊司,精于弹唱,果然声音很好听。朱高煦还是很愿意和杜千蕊说话的,说什么并不重要,听声音也能叫人舒心一些。

    朱高煦便又说道:“杜姑娘跟着我,确是没过几天舒坦日子,都在路上了。”

    杜千蕊低着头,喃喃道:“总比在家里好,我在家乡已呆不住,公子没来之前,心里总是很闷,成天都烦心。有一次爹爹骂我,说狗还不嫌家贫……走了之后,我又想着姆妈,昨晚做梦还梦见她了。”

    “杜姑娘在京师呆了如许多年,怎能和你母亲相比?令堂能在村里留得住,那是她没见识过更大的世面,人只要不知道外面什么样子,便不会多想。”朱高煦随口道,“杜姑娘见过世面,恐怕是回不去了。令尊不该怪你的,你想过更好的日子,那不是人之常情?”

    杜千蕊侧耳倾听,等朱高煦说完,她柔声道,“听公子说话,总能让自己好过一点。”

    朱高煦道:“我也是。”

    杜千蕊的脸颊顿时变得红扑扑的。

    ……酉时之前,郑和、王斌、韦达三人便回来了,提回来一些米和菜,调料是没有的,只有盐。杜千蕊便忙着做饭、收拾晾晒在院子里的被褥。

    朱高煦则叫上其他人进屋,询问今天打探的地方。他将郑和等人筛选的几个地方,问得十分详细。

    几个人直到深夜才谈完正事,此时杜千蕊已经把饭菜准备好,洗漱的水也烧好了。

    他们走到一张方木桌旁边,朱高煦顿时吞了一口唾沫,肚子也“咕咕”响。几乎什么调料都没有,但桌子上饭菜相当好看,立刻便让他食欲大增。

    王斌等提回来的卤猪肉切成了薄薄的肉片,摆在两只白瓷盘子里,仿佛花瓣一般,中间还点缀着薄荷绿叶,让颜色愈加丰富。莴笋与卤猪肉焖成了一大碗,莴笋叶子用盐水泡了几个时辰,放在碟子里,一瞧便十分下饭。

    这时王斌赞道:“杜姑娘手艺不错哟!”朱高煦笑道:“你们有口福,杜姑娘下厨、亲手做的饭菜,我一般是不招待人的。”

    王斌和韦达等顿时“嘿嘿”笑了几声。

    杜千蕊微笑道:“我给几位盛饭来。”

    大伙儿肚子也饿了,上桌便狼吞虎咽,屋子里一阵“吧唧吧唧”的咀嚼。不多时,门口传来“喵喵……”的叫声,朱高煦回头看时,见一只大黄猫正眼巴巴地望着桌子。

    王斌道:“送上门一道荤菜!”

    朱高煦制止道:“瞧它的毛挺干净,定是周围哪家养的,别节外生枝。”

    众人吃过晚饭,商量着安排了房间,便各自洗漱休息了。朱高煦拿了一张席子和被褥放在阁楼上,议定四人轮流上楼当值放哨。

    ……次日一早,三个人继续出门办事,朱高煦和杜千蕊依旧留在宅邸。

    在京师不止一个两个人认识朱高煦,除了宗室与勋贵,两年前在那府邸上、看守过世子等人的将士奴仆,也见过朱高煦多次。朱高煦到了京师,便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露面。

    每天都有要紧的事办,但在这种关头,因为很少出门,他反而整天都无事可做。除了思索,便只能等待。

    他又看见昨日那小尼姑在寺庙的院子里忙活,她可能就住在寺庙西边。朱高煦本来对她没甚么兴趣,但周围没啥能看的东西,不知怎地就时常在关注那小尼姑在做什么。

    小尼姑一会儿在扫院子,一会儿在洗一大堆衣裳。有时看不到她的身影,但很快又会出现在朱高煦的视线内。

    他还真没有如此长时间地观察过一个人、做那么多无趣的琐事,若非要待在这僻静阁楼上,他也不会去观察一个毫无瓜葛的尼姑。

    今天那小尼姑又在被欺凌,这似乎是寺庙尼姑们的日常活动。小尼在洗衣裳时挨了一脚,手被鞋子碾了一下,惨叫的声音连这边的朱高煦也听见了。

    那小尼也是够悲惨,她越是和寺庙里有权势的人抗争,越是被欺凌得更惨。不多时,朱高煦见她跑出了寺庙西边的小门,以为她要在外面找个地方哭,然而并没有。

    她提着个桶出来,又把一盆衣服端到外面,将盆里的衣服放进桶里,竟然又洗起衣裳来,好像刚才在寺庙内没有发生过任何事。

    距离有点远,朱高煦始终没太看清那小尼姑的相貌,但从她的身影和举止看来,应该长得还不错,何况皮肤在太阳下白得耀眼,他估摸着小尼在寺庙里肯定是长相出众的人。

    但完全不知道她年纪轻轻为何要出家为尼,还挑了个经常被欺负的寺庙。

    郑和等人中午没回来,朱高煦与杜千蕊二人吃午饭,饭菜自然也是杜千蕊做的。昨晚那只黄猫又来了,望着饭桌叫唤了几声……昨晚并没有喂它,它闻到气味又跑了进来,十分执着。这院子的围墙、甚至房屋门窗根本拦不住猫,就算关上门窗,它也能从瓦顶上钻进来。

    及至下午,朱高煦正呆在阁楼上,一面思索一面观察外面的光景。这时便见那小尼从寺庙院子走了出来,她手里没拿东西,沿着山坡上的一条小路往下走。

    没多久,便听得小尼唤道:“小黄猫,咪咪……”她一边唤,一边东张西望。

    朱高煦马上便想起,吃饭的时候见到的那只黄猫,似乎是鸡鸣寺养的!他回头看时,那只猫正好在木楼梯上张望,却不知听到小尼唤它没有,反正是完全没有理会的意思,它只对朱高煦桌子上的点心十分有兴趣。

    朱高煦也没多想,便拿起一块点心,弯下腰放在地上,也唤了一声:“小黄猫……”

    那猫儿慢慢走过来,“喵”地叫了一声,便扑到点心上来。朱高煦弯着腰,眼疾手快,伸手按住了那猫儿,它挣扎一番,拿爪子挠了几下,但朱高煦马上便换了一只手按住了它的脖子。

    朱高煦将猫抱起来,站起身看窗外的光景,一时间没找到那小尼姑的身影。过得片刻,便见她已经走到山腰上那条卖香烛的街上了。

    抱着猫犹豫了片刻,朱高煦便走下楼阁,拿了一顶大帽戴上,与杜千蕊打了声招呼:“我出去一炷香工夫,很快就回来。”

    杜千蕊点头回应一声,看了一眼他怀里的猫。

    朱高煦出门便是一条小巷,周围的墙壁上布满了青苔,地面是陈旧的石板。天气晴朗,路倒是好走。巷子里一个人都没有,两旁围墙里的树木遮挡了阳光,在路上感觉更加幽静。他从昨天进来的路,沿着巷子走,转了两次方向,便走到了巷子口。

    巷子口外面,便是那条卖香烛的长街。朱高煦没走出去,压低了大帽遮住脸,抱着猫站在那里等着。从小尼走路的快慢和到这里的路程判断,此时她应该还没走到这边巷子口上。

    果然没等一会儿,便见她走过来了。“喵……”黄猫叫了一声,小尼马上便转头看到了朱高煦怀里的猫,她站了片刻,便向这边走过来。

    朱高煦顿时愣在那里,差点没让怀里的猫跑掉!

    在这陈旧的街巷里,铺面里堆放着死气沉沉的香烛,烟灰弥漫在空中,朱高煦仿佛看见杂乱的角落里、吹开了尘封的灰尘,一颗明媚的珍珠正在腐木之中。

    简直不敢相信,这地方会出现一个如此美艳的尼姑。哪怕她穿着僧袍,光着头,依然破坏不了她脸上唇红齿白的鲜艳纯粹的颜色。西垂的阳光透过古旧的长街,落在她的脸上,如缎的皮肤泛着流光,十分有光泽。她容貌与四周的景象格格不入。

    朱高煦根本感受不到青灯古佛的消沉古朴,小尼青春生动、灵气袭人,忽让这春天的景色也美妙了几分。

    那小尼横穿石板街面,缓缓向这边走来。中间时不时有路人走过,挡住了她的身影,朱高煦下意识微微偏头看她。

    她的身材高挑,发育得很好。此时的女子没有文胸支撑、更不会垫东西,一般的人看上去都比较平坦不显眼,她的前襟却被撑得很高,让布袍腰部也空荡荡的、好像十分不合身的样子。但女子的年龄像树的年轮一样,修饰不了、遮掩不住,从小尼带着稚气的面容和皮肤看,她年龄不大,估摸着比杜千蕊的年纪还小。

    小尼的容颜是天生的,全身上下没有一点修饰,纯粹得连头发都没有,头上只有一层青青的浅发,但她照样美艳动人。她的身姿十分挺拔,亭亭玉立又有从容之态,小小年纪已有几分慧中的气质,当真不是普通小娘可以比拟。

    眼睛大而明亮,她的目光却十分有神锐利,她不像大多小娘一样目光低垂、给人温顺之感,而是自信地直视朱高煦。见她渐渐靠近,朱高煦竟然感觉有些许压迫之感。

    这种感觉已经好久没有过了。记忆里、只是前世才有的感受,前世他普通而俗气,又没有实力和底气,有时候见到那种化着精致的妆容、一身名牌的白富美时,就会有一种抬不起头的压迫感……但那是用钱和化妆堆砌起来的贵气,而眼前这个小尼身上只穿着粗布袍服,实在叫人奇怪。

    她走到了朱高煦面前,不卑不亢地说道:“多谢施主为贫尼找到了小黄猫。”

    “哦!”朱高煦恍然,将猫递了过去。

    交接黄猫的刹那间,朱高煦的手与她的手靠得很近,两相对比,他顿时觉得自己的皮肤很老很粗糙,仿佛完全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可是朱高煦也不到二十岁,他一向觉得自己很年轻。

    小尼全然没有得而复失的欣喜,神情淡然,把黄猫接过去抱在了怀里。朱高煦趁靠近的时机,看了一眼她手背上的淤青,连皮肤都破了,应该就是上午被一个老尼姑用鞋子碾的。那天生细腻白皙的手,却遭如此对待,确是让人感觉可惜。

    小尼的眼神非常好,发觉朱高煦的目光,便腾出那只受伤的手,她自己也看了一眼手背,又望着朱高煦。

    朱高煦就只是一个眼神,难道就被她察觉到自己在窥视她的生活了?

    “施主如何知道贫尼在找小黄猫?”小尼竟然质问他。

    朱高煦无奈地勉强一笑,道:“我听见你在唤小黄猫、小黄猫,又见你到这条街上来了,便给你送过来。这猫常跑到我家里来觅食,你们寺庙得看好了。”

    小尼转头仰首望了一番鸡鸣寺方向,说道:“施主真是好心肠。”

    她一见面就说了多谢,然而朱高煦并没有感觉多少谢意,反而觉得她身上有刺一般。朱高煦也不想与一个小尼姑计较,便随口道:“离寺庙近,心也向善了不少。”

    “施主见到了的,寺庙也不一定向善。”小尼的眼睛里隐隐藏着一丝冷笑。

    “呵!”朱高煦无言以对,此时狡辩也只能越描越黑,无济于事了。

    或许是一连两天都见她被无端欺负、又做那么多活,之前朱高煦心里有点同情她;又或对一个小尼没有任何提防之心……反正他好心把猫送还给她了。此事简直十分意外,就送了一下猫而已,竟然马上就将藏身的大致所在、暴露给了这个小尼姑?

    朱高煦回头一想,她只是个偶然遇到的尼姑而已,南京人口或近百万之多,似乎也没甚么好担心的。

    不过他也开始询问小尼姑的身份了:“你年纪不大,为何出家在鸡鸣寺?那些人为何会欺负你?”

    “与施主无关,我要走了。”小尼道,她顿了顿,口气忽然柔了几分,“这猫是主持养的,幸好施主送还给贫尼……我本是个宫女,得罪了宫中权贵,被强迫送到鸡鸣寺出家,所受磋磨都在意料之中。”

    朱高煦点点头,“告辞。”

    最后他还是感觉到了她的善意,这小尼也不是好歹不分的人。

    朱高煦看着她的背影,顿时对宫廷充满了想象,一个宫女都能有如此姿色?!难怪父王提着脑袋想当皇帝了。

    他回到住处,寻思着怎么勘合小尼的身份……但想想又觉得是多此一举,再过一两天就离京了,管那小尼什么身份?他思量片刻,便觉得今天这事儿的风险微乎其微。

    回到楼阁上的窗边,过了一会儿,那小尼抱着猫,仍走寺庙西门进去。她站在门口,转过身望了过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看见楼阁上的朱高煦。

    朱高煦也不躲开,站在窗边,与她遥遥相望。就在这时,小尼向这边挥了挥手,然后才走进了寺庙。

    此时的处境,又让他觉得有点刺|激紧张,内心的感受十分复杂。

    那春|色中的美好邂逅,那苦楚带刺的淡淡温情善意,与紧张担忧都混在了一起,随着太阳下山的黯淡光景,慢慢地在宁静的古寺风景中发酵。

    ……没一会儿,郑和等三人回来了。朱高煦立刻将无趣等待的闲心抛诸脑外,又与他们商量起正事来。好几个地点筛选一遍,最后朱高煦定了两处地方,详细谋划一番。

    “明天就干完正事,然后马上离京!”朱高煦道。

    几个人一起抱拳道:“遵命!”

    他们走到堂屋,杜千蕊照样准备好了饭菜。今晚果然不见那只黄猫,估摸着逮回去被拴起来了。

    一夜无事。朱高煦很早便起床,准备妥当,等着约定好了的庆元和尚前来。

    好像这几天已经形成了习惯,他下意识便走上楼阁的窗边,准备在等待的时间里,观察小尼做琐事。不料等了好一会儿,仍然没看到她。朱高煦一时间心里有点微微的失望。一些微妙的心思,便如一颗小石子丢进泉水中,亦能激起一层层小小的涟漪。

    那淡淡的心情,原本无关紧要,进一步则无必要,失去了却会感到些许失落。

    早上庆元和尚来了一趟,又赶着回去了。

    昨天的明媚春日已然不见,此时天空灰蒙蒙的,云层很厚。两辆马车穿过巷子,朱高煦坐在后面的马车上,他挑开车帘仰头看了一眼,觉得天上的雨是将下未下。

    没有钟表和太阳,连时辰也估算不出,只能凭感觉、眼下大致还是上午。

    阴沉的天气叫人感觉气闷,又让人担心要淋雨。便如朱高煦此时的心境,一颗心悬在空中,只能硬着头皮,等着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按部就班地照着谋划好的步骤走下去。

    马车很快就行驶到了卖香烛的街道上,朱高煦放下草帘子,只留一道缝,继续观察着外面的光景。

    走大路上鸡笼山的人们,几乎都要走这条街。街上并不拥挤,但人也不少,有游逛的香客,寺庙的老尼,还有卖蔬菜瓜果、篾器的贩夫走卒。人们步履悠闲,东张西望瞧着东西,等马车过来了,他们才让路。马车在这条街上行驶十分缓慢。

    就在这时,朱高煦忽然看见一家香烛铺子里有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昨日寻猫的那小尼!

    铺子门口,围着好几个人,全是男的。其中一个中年汉子脸上布满了粉刺疙瘩,一脸嬉笑,偏着头盯着小尼的脸在说着什么。另一个瘦子拿起摊上的一把香在那里抛来抛去,小尼伸手一把夺了过去,朱高煦听见了她的声音:“不买便别动!”

    难怪今早上没见着那小尼在寺庙西边忙里忙外,原来到这铺面上来了。估摸着鸡鸣寺也在这条街上开了铺子卖香烛……其实寺庙里就有香烛卖,但很多香客都是买好了再上去。

    现在那庙里主事的人也确实不怎么讲究,多半是觉得小尼姿色绝好,才叫她到铺面里帮忙,以便吸引游客。

    朱高煦冷冷地看了一眼那两个嬉皮笑脸的汉子,厌恶之感涌上心头,但此时只得忍了。他在京师本就该低调,并不敢轻易招惹是非、引人注意。

    ……马车下山之后,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驶,然后折道向南,往聚宝门那边走。

    他们并未到聚宝门,只来到了秦淮河岸。在一道桥头,朱高煦和王斌乘坐的马车便停靠下来。韦达与郑和的马车则径直过河,去了河对岸。

    河对岸是一条长街,遍地是酒肆茶楼,河边正是春景最好的地方之一……韦达与郑和过河之后,将分别在长街两头设哨,守在一家酒肆和一家茶楼里。

    朱高煦和王斌则驻足在秦淮河北岸,他们将马车交给一家客栈的奴仆,便进了客栈。俩人径直上楼,来到昨天就订好的房间,然后蹲守在窗前,瞧着桥头的光景。

    手下的郑和等三人在内城转悠了两天,选了好几处地方。但朱高煦最中意的就是这里,虽然有三条路到河对岸的长街,但李景隆最可能走的路只有桥头这一条!别的路不是要坐船,就是要先出城门绕一个大圈。

    朱高煦和王斌一起观察着路面,他心里又琢磨了一遍自己的思路……庆元和尚先得到确切的时间地点,接着要告诉另一个人,中间隔了一个环节,然后李景隆才能得知确定消息。此时此刻,李景隆还不一定知道了。

    如果李景隆要提前埋伏,或者带着一群帮手过来,都会被朱高煦的哨点发现;若正在谈事时,帮手才过来,也能事先得到预警,虽然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就很仓促危险了,但这是无法避免的风险。

    何况地点选在内城的公众场合,李景隆若有意,应该不会拒绝。

    朱高煦将客栈房间里的一张圆桌挪到了窗边,然后从包袱里掏出了一些东西。两把香,打火石、一副纸笔。王斌看了一眼,转头继续默默地盯着窗外。

    朱高煦拿了一只细颈酒瓶放到圆桌上,将一枝香插进去,点燃了。他便开始数桥上的人,只数从北岸到南岸的人数。每过一会儿,他便看一眼香,时不时在纸上写一个汉字数字。

    二人在客栈房间里坐了将近一个时辰,朱高煦已经写了二十几个数字。相同间隔的时间里,过桥的人数都不一样,但都在一个范围内波动,没有出现数字忽然暴增的情况。

    一直到远处的钟楼传来隐隐的钟声,时已至午时,桥头仍未出现什么情况,也没有发现李景隆。

    李景隆有可能坐马车过河,人带得少;朱高煦光是在楼上看,是看不见他的。

    朱高煦并未急着下楼,又等三支香燃完,这才拿大帽戴上,转头看向王斌:“你继续盯着,我先走了。”

    王斌神情紧张,抱拳道:“公子小心。”

    朱高煦点点头,便打开房门走了出去。

    他亲自赶着马车,过秦淮河,直趋南岸的一家大酒楼。马车停靠在门口,肩膀上搭着白布的后生便一脸笑容走了过来,对着马车后面哈腰道:“客官,您里边请!小的会叫人替您照看马车。”

    车厢里没人的。朱高煦从前面走下来,将鞭子递给小二,道:“昨日下午,我订了一桌今天中午的酒菜。”

    小二将鞭子拿给另一个人,忙道:“客官请。”

    走进大堂中,小二便转头问道:“请客官告知,您用甚么姓名订的桌,小的马上去掌柜那里瞧。”

    “钟斌。”朱高煦道。他依旧戴着大帽,面朝人少的地方。

    “哦!”小二恍然道,“您还请了客的,有两位已经到了。客官不用等,小的这便带您去雅座。”

    朱高煦一面留意观察酒楼里的状况,一面跟着小二从一道宽敞的木楼梯走了上去。大堂里的桌子旁都坐满了人,有的食客已经把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有个大汉撩起袖子,光着手臂红着脸正在划拳。

    “叮哐……”不远处有人把盘子给摔坏了,立刻便有人上去拾起碎片,与那食客理论。

    到了一道雅间门口,那小二敲了一下门,等在那里。正是午膳时候,这家酒楼生意很好,整栋房子里都闹哄哄的,反正里面就算应答,小二也听不见……于是小二便推开了房门。

    朱高煦顿时看见李景隆和另一个俊朗的汉子坐在圆桌旁边。那俩人回过头看向门口,李景隆张开嘴,立刻站了起来,另外那汉子也跟着站起来。

    朱高煦从袖袋掏出两张宝钞,塞到小二手里,“等三炷香工夫,便将咱们订好的酒菜端上,暂时甚么东西也不用送来。”

    “好勒!”小二高兴道,弯腰点头道,“贵客,谢啦!”

    朱高煦走进雅间,反手将门关上了。有一道门隔着,吵闹声顿时稍微消减了几分,但空中仍然弥漫着“嗡嗡嗡……”的人声,那是无数听不清的说话声汇聚在了一起。

    李景隆抱拳,沉声道:“高阳王居然真的来了。”

    朱高煦谨慎地拿手指做了个动作,点头道,“家父是很有诚心的。这位应该是赵辉赵千总?”

    那长得俊朗的汉子抱拳道:“正是末将,见过公子。”

    “坐下,咱们坐下说话。”朱高煦招呼道。

    赵辉很见事地提起茶壶,在朱高煦的位置面前,将一个茶杯倒上茶。但朱高煦不会喝。

    “说实话……”朱高煦坐下来就开口说道,完全没有任何多余的繁文缛节,“李公处境堪忧呐!”

    李景隆皱眉道:“费了不少劲,总算免了罪。”

    朱高煦摇头道:“该说是暂且免了罪。李公两度丧师以十万计,朝中想清|算你的人太多了。李公此时应多为自家思量,是等着被秋后算账,还是另建丰功伟绩?”

    这些关节,李景隆愿意私下里见面,恐怕早就权衡过了的。

    朱高煦顿了顿,继续劝道,“家父兵强马壮、势如破竹,咱们什么实力李公也见识过。李公出身名门,精于兵法,在朝中也算名将,李公如此大才、手握重兵尚且如此,局势不是很清楚了么?”

    李景隆握紧拳头,“若非那阵大风,胜败未可知也!”

    “都过去了,说那些也是无益。”朱高煦道,“这场变故,不过是宗室与朝中奸臣的角逐,李公等还是大明勋贵,原不必死抱住一颗将倾之树……况黄子澄那棵大树,现在李公抱不住了不是?”

    李景隆默默不语。

    朱高煦语重心长地叹道:“树挪死,人挪活啊!咱们给李公指了条明路,李公若不另辟蹊径,如何能从坑里爬出来?”

    他又转头看向赵辉,“兄弟子承父业,因父辈功劳荫受千户,在外金川门守城门。若想更进一步,寻常之下,恐怕到老也最多千户了。”

    “公子有所不知。”赵辉从容地微笑道,“区区在下,现在虽只是个千户,但祖上可是大宋宗室!”

    “哦!”朱高煦马上做出惊叹的表情,忙抱拳道,“失敬失敬,原来赵千户出身显贵哩!”

    “可惜大宋已经亡了,都怪那元鞑子,唉!”赵辉叹道。

    朱高煦道:“大明太祖当年也是打着恢复大宋天的旗号,驱除鞑虏的。”

    赵辉话锋一转,“在下并非空口吹嘘,家中有族谱可查,往上追溯是宋太宗一脉。”

    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朱高煦强忍着胃里的酸水,又恭维了一句。

    闹哄哄的酒楼上,三个人说话的声音比较小,他们只能将头凑近了才听得见。那长相俊朗的后生赵辉道:“在下追随李公,投燕王那是夷全族的大事,将来燕王会如何奖赏咱们?”

    此人年纪不大,却是直接,很快就开始谈条件了。

    朱高煦最不怕的,就是谈条件,他当即就沉声回应道:“李公如此身份,如此大功,将来必是群臣之首!赵千总也不会被亏待,定得封侯拜相。”

    赵辉淡淡地笑道:“不用封侯拜相的……在下至今尚未娶妻,本乃大宋宗室,不愿娶那寻常出身的女子。若是能娶到一个大明公主,也不枉此生了。若能遂了此愿,燕王叫我作甚么也行!”

    “赵将军想做驸马?”朱高煦沉吟片刻,“哪个公主适合?”

    赵辉一本正经道:“宝庆公主。”

    朱高煦寻思了一会儿,想起来,宝庆公主是太祖的最小的女儿,朱高煦的小姑姑,她现在才几岁大!他便道,“宝庆公主还未长大。”

    赵辉微笑道:“不急,过几年不就长大了?”

    朱高煦心里是很反感这俩人的,李景隆在他眼里就不是啥好人,何况是跟着李景隆的狗腿子?

    但他又心道:以父王的作为,连亲儿子都会骗,还怕失信于一个贰臣?先答应下来再说,到时候不行父王就会过河拆桥。

    朱高煦当即便点头道:“言之有理。此事你放心,家父派我南下时就说过,赵将军要封侯还是娶公主都答应,我只是没想到赵将军看中的是宝庆公主。”

    “往后这事儿……燕王与高阳王不会不认罢?”赵辉皱眉道。

    朱高煦马上正色道:“父王乃太祖之子,我乃太祖之孙,咱们父子什么身份,说话岂能当儿戏?父王若不是诚心待你们,怎会叫我冒着性命之危深入虎穴、到京师来见李公与赵将军?”

    李景隆听罢看了朱高煦一眼,微微点头。

    就在这时,雅间的房门响起两声“笃笃”的敲门声,里面的三个人都闭了嘴,坐在那里等着。果然没一会儿,小二便推开了房门,笑脸道:“现在要小的们上菜了?”

    都是说好了的时辰,朱高煦便点点头,又道:“拿一副纸笔来。”

    “好嘞!”小二应了一声。

    酒菜陆续上齐,要的纸笔也拿上来了。朱高煦等小二、奴婢们出去,便挪开碗筷,将纸笔摆上圆桌,说道:“李公与赵将军切勿隔岸观火,到头来两面不讨好!你只要写一封信交给我,让我回去交差,将来咱们父子必有重谢!”

    李景隆想了一会儿,便点头了。

    赵辉道:“宝庆公主的事儿,高阳王也要写一张下来。”

    朱高煦对赵辉才不管怎么允诺,先答应再说……他太了解燕王了!无论替燕王许诺再多,那都不是事儿!之前燕王还对宁王许诺过,要平分江山呢,比朱高煦的口气大多了。

    朱高煦便爽快地答道:“没问题!”

    于是他与李景隆各写了一封信,交换到了彼此之手。朱高煦看了一遍,吹干墨迹,小心地折叠起来放进怀里的口袋中,接着说道:“我在此地不便久留,告辞了,二位勿忘今日之约。”

    李景隆和赵辉一起站起来执礼道别。

    朱高煦又故作镇定地笑道,“订的这桌酒菜,就当作我请二位吃饭,你们慢用。”

    他按了一下大帽,快步走出雅间,下楼到柜台上结了钱,再让小二带到马车旁边。朱高煦上了马车,便赶车沿长街而去,去寻找放哨的郑和等人。

    这条街酒楼茶馆很多,行人也熙熙攘攘,朱高煦赶车走不快。不过也比走路快一点,而且他个子比普通人高一截,坐在马车前面反而没那么显眼。

    他心里有点着急,下午还要见两个人……便是四舅徐增寿、以及徐增寿引荐的都督陈瑄。

    就在此时,迎面一个同样戴着大帽的汉子抬起头,向赶车的朱高煦看了两眼。马车很快便路过了那汉子旁边,朱高煦强忍了一下,这才没有回头去看。

    在街尾转弯时,他微微侧目,但已不见了刚才戴大帽的汉子。

    转过方向,朱高煦便向茶楼上面望了一眼,见郑和在窗户边正俯首点头。朱高煦将车靠在路边,径直从前面下来,撩开车厢的帘子,马上钻了进去。

    他轻轻挑开后面布帘的一角,从缝|儿里仔细观察侧后方长街上的光景,但什么也没看到,更不见刚才那人跟踪过来。

    刚才被看了两眼,朱高煦心里有点担忧,但仔细回想了一番,似乎并不认识那个汉子……或许自己如惊弓之鸟,在京师太过紧张了?

    不多时,郑和下楼来了,坐到了前面赶车的位置。朱高煦拍了一下木板,道:“先到后面来,我有话要说。”

    郑和便走下来,进了车厢。朱高煦将刚才的一幕描述一番,沉声道:“咱们先不去见陈瑄了!我觉得应该马上出城。”

    郑和沉吟不已。

    朱高煦又道:“小心行得万年船,此次进京,本来就非常冒险,更容不得半点闪失!咱们先出了城,若是一定要见陈瑄,等一阵子后,再进城不迟。”

    郑和听罢点头道:“公子言之有理,便遵公子之命!”

    “你去赶车!”朱高煦道。

    ……酒楼雅间里的李景隆久久不语。旁边的赵辉倒是很想得开,拿起酒壶便倒酒。

    “唉!”李景隆叹了一口气。

    赵辉侧目,将倒满酒的酒杯递过来,说道:“公何故长吁短叹?”

    李景隆低声道:“圣上待我不薄啊!想当初,满朝文武都要杀我,圣上皆不听,执意保全了我的性命。今日我却要背弃圣上,心中着实不是滋味。”

    赵辉笑道:“李公文武双全,书读得多,却染上了那文人伤春悲秋的性子。末将劝李公两句,您大可不必为此等事劳神。李公乃大丈夫,狠得下心方能有所作为!如今您在京师前途昏暗,得罪了整个朝廷的人,咱们根本过不下去了,投燕王只是明智之举。”

    “那倒也是!”李景隆咬牙点头道,“我也是被逼无奈罢了。”

    赵辉端起酒杯,道:“事已至此,那通敌的信也写了,咱们毫无退路,别烦心啦!来,李公,我敬你一杯,一醉解千愁!”

    李景隆也把酒杯捏了起来,“干!”

    两人仰头一饮而尽,赵辉将杯子的底朝天,没一滴流出来。李景隆喝完,便重重地把酒杯拍在桌面上。

    皇城内,朱允炆脸色阴郁,快步走过斜廊,后面的宦官只有小跑才能跟得上他的步伐。

    朱允炆走进乾清门东暖阁,绕过隔扇,便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马上就有宫女端茶进来,吴忠从宫女手中接过茶杯,双手捧到皇帝跟前,用讨好的语气道:“皇爷快顺顺气儿,龙体要紧哩。”

    接过茶杯,朱允炆拿在手里,用杯盖轻轻扇着水面,闻着茶的清香,久久一言不发。

    不一会儿,吴忠出了东暖阁一趟,又回来了,小声道:“禀皇爷,黄寺卿奉诏觐见。”

    “叫他进来说话。”朱允炆道。

    黄子澄随即入内,行叩拜之礼。朱允炆招了招手,“免礼。”他沉吟片刻,便说道,“不久前,盛庸在夹河大败!朝中齐泰、徐辉祖都为他说话,又言平燕之战无法急战,仍为盛庸请旨增加援军,黄寺卿以为如何?”

    不料黄子澄也道:“回圣上的话,据臣所知,夹河之战还真不能怪盛庸。

    前线的兵部尚书铁铉证实,此战盛庸以步军迎战,先以盾兵长枪御前敌,燕军不能破;后以标枪投掷,燕军才突入盛庸步阵。但盛庸立刻以少量重骑权勇队,迅速反击,便将突入阵中的敌军大将谭渊阵斩!初时我官军十分勇猛……”

    黄子澄讲起来眉飞色舞,要不是早已经知道了结果,朱允炆肯定会听得更加热血澎湃。

    黄子澄继续道:“当此之时,燕逆亲率铁骑迂回至官军腹背,背击我师;燕逆与前方燕军一道,便成两相夹击之势!于是燕逆贯阵而出,致使官军战损数名猛将。不过盛庸督军之下,虽被穿阵,全军仍巍然不动!盛庸立刻调权勇队步军跑步入阵,马上顶住了燕逆的冲击。”

    “那盛庸是怎么败的?”朱允炆问道。

    黄子澄道:“彼时两军不分胜负,又因燕逆亲冒箭矢火器冲杀在阵中,我师尚有胜算……可是忽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正对着我师正面,将士不能睁目,以至大败!”

    朱允炆听罢扼腕道:“为何就差那么一点?王师在河北多次苦战,却总是无法突破!又是因大风而败?这倒巧了。”

    “朕听说……”朱允炆沉吟道,“铁铉与你关系甚笃,而盛庸去年与铁铉歃血为盟。难道是这个缘故?”

    黄子澄马上“扑通”跪倒在地,“臣岂敢欺君罔上?此事绝无私情,臣之言,皆据实奏报!”

    “罢了!”朱允炆道,“朕也觉得你说的是实情。那便去叫方孝孺拟旨,下旨何福聚拢各处兵马,征调了粮草之后,便北上增援盛庸等将。”

    黄子澄悄悄呼出一口气,忙道:“圣上英明!”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急匆匆地弯腰走进来,见朱允炆点头,他便走到上位旁边,俯首小声说了一句话。

    “哦?”朱允炆发出一声惊讶的声音,“叫他径直到这里来细说。”

    宦官道:“奴婢遵旨。”

    黄子澄小心道:“那臣便……”

    朱允炆伸手往下轻轻一按,“慢着,黄寺卿也听听罢。”

    黄子澄顿时面露欣慰之色,拜道:“臣领旨!”

    君臣在东暖阁内等了许久,便有一个身穿青袍、头戴大帽的汉子躬身进来了,他在隔扇外便跪倒口称万岁。朱允炆马上叫他进来。

    那人十分紧张的样子,朱允炆也不认识。毕竟来人只是锦衣卫的中低级武将,平时是见不着皇帝的。

    “你说在秦淮河边见着高阳郡王朱高煦了?”朱允炆径直开口问道。

    武将点头道:“回圣上,微臣见到了!今日微臣奉指挥使之命,到城外办差回来,从聚宝门入城,不久便见他坐在一架马车上……两年前太祖祭日,燕王世子、高阳王等到京,后被禁足;微臣便是其府上负责看守的人之一,前后见过高阳王几次,因此认得。”

    黄子澄皱眉道:“燕王之子跑到京师来?你真没看花眼,能确定此事?在圣上面前可不能信口胡说,那是欺君大罪!”

    “这……”武将顿时面有惧意。

    朱允炆问道:“你究竟能不能确定?”

    武将哭丧着脸道:“微臣本来能确认是他,可……当时高阳王坐在马车上,戴着一顶大帽遮了近半张脸。虽然微臣仍觉得是他,但彼时不敢打草惊蛇,便没跟上去细瞧。

    微臣便只去了聚宝门,亮出锦衣卫印信,先叫聚宝门守卫拦下高壮的年轻后生,免得那高阳王就近混出城门,微臣便马上赶着回来禀报了。”

    朱允炆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了起来。就在这时,宦官吴忠小声道:“奴婢多嘴,不过这事儿不管结果如何,皇爷查查也无妨的。”

    朱允炆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开口道,“即刻传旨,叫各城守卫官署、锦衣卫、应天府各官铺安排人手,在城中察高阳王行踪!”

    吴忠道:“奴婢为皇爷去传旨。”

    弯腰站在中间的武将道:“吴公公,那高阳王长得人高马大,比一般人高出一截,只要在城中逮住那些高个子的年轻汉子,再让认识高阳王的人去辨认,必能凑效!”

    吴忠转头看向朱允炆,朱允炆轻轻点头。

    这时黄子澄又道:“叫人多画几张像。”

    ……

    朱高煦已放弃与徐增寿、陈瑄见面的安排,当下便聚拢了三个哨点的人手。

    他叫三个人都上了马车,说道:“京师有不少人认识我;而你们几乎都没来过京师,谁也不认识,反而不容易暴露身份。

    此地离内城聚宝门、外城大安德门最近,我先从就近的聚宝门出去。你们则返回鸡笼山,带上杜姑娘,然后从太平门出城。所有人都出城后,咱们仍在江东门外的那家客栈汇合!”

    三人纷纷应答下来。

    朱高煦便道:“事不宜迟,咱们分头走罢。”

    此时朱高煦也觉得自己警觉过头了,但小心一点并不是坏事,大不了就是多费点周折而已。前世他要办点事,更加麻烦,所以形成了不怕麻烦的习惯。

    安排妥当,朱高煦便独自赶着一辆马车,将大帽压得更低,径直南行,奔聚宝门。他决定了马上闪人之后,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毕竟这是最稳妥的做法。

    不料,朱高煦刚靠近聚宝门,忽然远远地看见一些高个汉子站在城门内,被披坚执锐的官兵看着,还有官兵拿着弓箭!

    他娘|的!这是怎么回事?

    朱高煦顿时震惊地暗骂,又是十分困惑。就算之前撞见的那个“大帽”是朝廷密探,也不至于如此快就封锁了城门吧?难道是李景隆或者徐增寿那边出了问题……

    他顾不得多想,立刻就将马车调头,赶紧离开聚宝门。

    朱高煦迅速从桥上过秦淮河,东边的正阳门他是不敢去的,那边近皇城、有诸多衙门,危险更大。他只好赶着马车继续往北走。

    燕王在京城也有宅邸,但那地方现在最危险。他一时间不知往哪走……正阳门不敢去,另外两道城门是水门,赶车的走那边很稀奇。朱高煦一面苦思哪里出了问题,一面赶车沿路往北奔走。

    不知不觉离太平门也不远了。此时街上的官差甲兵似乎越来越多,朱高煦好几次差点被撞见,看样子太平门肯定已经戒备,不可能再出得去!

    他琢磨着,鸡笼山那座藏身的宅邸只有庆元和尚知道,说不定还能暂且躲躲……主要是眼下在街上实在太危险!

    寻思罢,朱高煦便赶着马车往鸡笼山方向行驶。

    就在这时,他忽见街头一队戴着高筒帽的官差,骑着马正向朱高煦这边过来了!朱高煦心里十分紧张,急忙朝着上鸡笼山的大路而去。

    这条路他很熟悉,很快便到了卖香烛的长街。只要往里面走一段路,就能转头进小巷。

    然而情况比他想得更糟糕,在香烛街上走了一阵子,他便看见前边又有几个官差迎面而来……这些人 并不傻,查起人来、路线部署得颇有章法,逼得朱高煦额头上汗水都浸出来了!

    难道要在阴沟里翻船?饶是朱高煦一身武艺,但在京城里是没用的,一旦与官差发生冲突、弄出了动静,自己的行踪范围就更小了!肯定附近都要被封锁,朝廷掘地三尺也能把他抓出来。

    ……情急之下,朱高煦忽然想起上午出门时,那小尼姑正在照看的香烛铺面、正在这条街上。但是,只有一面之缘、萍水相逢的人,她会冒险出手相助?这还真的不容易!

    山下的官差是骑马的,稍一耽搁,朱高煦眼看就要被合围了!他无计可施,已顾不得许多,便循着上午经过的大致位置,急急忙忙赶车过去了。

    朱高煦转头看着旁边的铺面,过了一会儿,果然见那小尼还在铺面里守着。马车停靠在铺面旁边,小尼也抬起头来,瞧见了朱高煦。

    朱高煦从马车前面下来,走到小尼姑面前。小尼颦眉看着汗涔涔的他,问道:“施主何事?”

    “让我躲一下,今后必有报答!无论你想要甚么,我都答应你。”朱高煦沉声道。

    小尼姑竟然十分痛快果断,她马上就答道:“你先进来。”

    “多谢恩人。”朱高煦满心的感激,急忙跑了进去。他回顾左右,这铺面竟然只有一间屋,里面搭着一张简陋的床和蚊帐,周围都堆满了香烛货物。

    小尼姑低声道:“上边。”

    朱高煦这时才抬头一看,墙角有一副木梯子,头顶上果然有一层木板隔层;木梯子搭的位置,只有个洞。

    他急忙大步跳到光线昏暗的墙角,手脚并用从梯子上爬了上去。这铺面是间一层瓦房,朱高煦爬到隔楼上,感觉十分低矮,连坐着也直不起腰。

    想到自己已是堂堂郡王,竟然如此狼狈,朱高煦心里说不出的感受。这趟差事实在太他娘|的险了,他自忖已经十分小心细致,却还是落到了这样的田地……

    很容易便能发现,隔楼是在修好这间瓦房之后才临时搭建的,人在上面坐着、只要直起腰就能顶到房梁和瓦顶。

    没有窗,饶是大白天也非常昏暗,幸好瓦片重叠之间有一道小小的天窗,朱高煦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能朦胧看清隔楼上的光景。

    这地方不仅矮,还很小。靠墙铺着一层稻草、上面有一张窄窄的草席子,便几乎占去了全部地方。枕头和一床灰色的粗布被褥整齐地放在草席上。另外便只有一张粗糙的木案放在床尾,上面搁着折叠的几件衣裳,盖着一块布。

    朱高煦只瞧了几眼,顿时便发现,隔楼上虽然又小又窄,但很干净整洁。

    他屏住呼吸,侧耳听着下面的动静,没听到有甚么异样。过了许久,搜查的人马或许应该离开这条街了。

    朱高煦正准备再等一小会儿,便下楼去瞧瞧,这时却听见下面传来了说话声。

    一个声音很粗的妇人声音道:“早上带了被褥来?这两天晚上你便仍旧睡楼上,这阵子街上不清净,师父叫我们守几天铺面。”

    “是。”小尼的声音道。

    那妇人的声音又道:“你在这里还好一点,免得挨打。”

    这下朱高煦不敢擅自下楼了,弯着腰坐着的姿势难受,他干脆在草席上躺了下来,脚只能从木案下面伸过去才能躺直。他寻思,一有机会那小尼应该会叫自己的。

    不料光线越来越暗了,眼看已要天黑,小尼仍然没叫他。楼下时不时还传来俩人的谈话声。

    朱高煦寻思着、郑和等人估计已经带杜千蕊出城去了,正在江东门外的客栈等自己,他们现在肯定非常担心。

    但是看样子他今天肯定出不去城门。

    他只能呆在这狭窄的地方,动也不敢动弹,连翻身也小心翼翼的,心里十分烦闷。这时肚子也饿了,中午就没来得及吃饭,晚饭也没得吃……他不禁想起中午订了一大桌好菜,竟一筷子也没尝!折腾了一整天,他现在饿得直吞口水。

    楼板那个洞口的烛光照上来,已经是晚上了。不知过了多久,便听得那妇人的声音道:“你端个盆上去作甚?”

    小尼的声音道:“烟灰大,用水擦擦席子。”

    妇人的声音道:“我过一会儿要灭蜡烛了,点多了师父要说。”

    “嗯。”小尼应了一声。

    接着便传来了楼梯松散的“几噶”声音,先是一只木盆递上来放在木板上,接着一个粗瓷杯也递上来,一个人很快出现在入口处。烛光黯淡,朱高煦在暗中呆得时间长,已适应了光线,立刻看清是小尼。

    小尼的眼睛大而明亮,往暗处看了一眼,默默地爬了上来。

    朱高煦小心地往墙边腾挪一下,但这地方太窄了。本来那张席子就很局促,他又长得魁梧高大,便是侧躺也腾不出多大的位置。

    小尼上来后就几乎没地方坐,她不敢停留在梯子上,便强行挤过来。她坐到席子上,柔软的髋部紧紧贴着朱高煦的腹部,非常挤。

    隔着下面的木板,烛光从入口透进来的光线更少。朱高煦只能看见她的大致模样,看不清她的脸色,但想来是不太好的。

    这层临时搭建的木板并不厚实,楼上楼下一点声音都听得很清楚,俩人更不敢说一句话,都默默无语。

    就在这时,小尼伸手进怀里,摸出了一个东西,递了过来。朱高煦看不太清,去接时先抓住了她的手,她的身上马上微微一颤……小尼年纪尚小,反应有点强烈。朱高煦也确实不是想轻薄她,只因光线太暗而已。

    他接到东西,才发现是馒头……而且是半个!

    朱高煦很快就能想到一些情况:这小尼在鸡鸣寺众尼中地位最低,几乎一无所有,这半个馒头肯定是从她自己的晚饭里省下来的。

    小尼又把那只粗瓷杯递过来,朱高煦同样先摸到她的手,才能接稳杯子,里面装着水。

    朱高煦一手握着杯子,一手拿着半个馒头,感觉那馒头还有点温热,刚从她的怀里拿出来,定然是她的体温捂热的。

    他两顿没吃、肚子也确实很饿,便咬了一口馒头,在嘴里轻轻咀嚼。

    两辈子吃过的所有馒头,也比不上手里这半个馒头好吃!朱高煦忽然便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缓缓流过心头……他想说一声谢,却无法说出来,只能默默地吃着。

    不过是送还了她的那只猫,不过是在鸡笼山短短停留几天,在茫茫人海中的一次偶然邂逅……而小尼却冒着清誉不存的巨大危险,救了自己一命!

    如果朱高煦被发现,他的麻烦自不说;无辜的小尼姑也要被牵连,恐怕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男女大防、她还是出家人,光是世间道德就能让她难逃劫数!

    但她没有怪罪朱高煦,还惦记着他没吃饭,从仅有的口粮里扣出一半藏起来。她几乎一无所有,却将仅有的东西留了一半。

    此时此刻,朱高煦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有些许的改变。他忽然悟到,世上甚么人都有的,不能因为遭受了一些世人的不公待遇,就否认所有的人。小尼无私的帮助,就让朱高煦很温暖很感激。

    朱高煦小心翼翼地吃完了半个馒头,没有浪费一丁点,然后喝了半杯水。小尼伸手过来,接过杯子放在了搁衣服的板凳上。

    就在这时,光线忽然一暗。连刚才那点微弱的亮光也不见了,下面的人吹灭了蜡烛。

    小尼默默地侧躺下来,俩人依旧默默无言。朱高煦顿时闻到一股很淡的幽香,细闻又好像并没有气味,但那若有似无的气息确实又叫他心旷神怡。她吐气如兰,呼吸的温暖气息也让朱高煦感觉到了……席子实在是太窄,她几乎没地方躺,手臂和手紧紧按在朱高煦的胸口,这才能避免俩人贴在一起。

    过得片刻,她可能觉得这样好像是搂抱在一起似的,脸也离得很近,她便翻了个身。她没法睡另一头的,席子另一头放着一张木案,脚可以从下面伸过去,脑袋却不行。

    翻过身,她的手刚一拿开,朱高煦顿时贴在了她的身体后面。地方只有那么窄,他也没办法,总不能把自己贴到墙上去。

    入夜后,周围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整个城仿佛都睡去了。

    只有楼板上的两个人没睡,朱高煦睁着眼睛,毫无睡意。黑暗影响了视觉,却让别的感觉更加灵敏细致。从头到脚的触觉、鼻子里闻到的气息,让朱高煦克制不住,不断想象着她的一切。

    就在这时,她轻轻地挪动了一下身体,将手反过来摸索,但是很快又把手缩了回去。她显然也没睡着。

    朱高煦暗自深呼吸了几口,稍稍支撑起身体,将嘴凑到她的耳朵上,将声音压到最低:“我要更衣,你端上来的那个木盆……”

    小尼小心翼翼地转过身来,顿时带着清香的呼吸也吹到了朱高煦的脸上,她也将柔软的嘴唇贴到朱高煦耳朵上:“里面有水,别弄出声。”

    在这狭窄的地方,楼下的蜡烛灭了之后,简直连什么也看不见。朱高煦就像瞎子一样,用手小心而缓慢地摸,费了很大劲才办完事。

    白天时,官府大批人马忽然就开始抓人,各种迹象、显然是冲着朱高煦来的!

    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现在朱高煦还一头雾水。他好不容易稍稍沉下心,仔细地琢磨起怎么办才好……

    这香烛铺子楼上的狭窄地方,绝对无法久留,很容易暴露。况且一旦小尼被叫回寺庙,没人照顾他了,渴也得渴死!

    朱高煦犹豫是不是今晚就离开此地,似乎有点冒险……铺面的门是木板拼镶起来的,取木板容易弄出动静,下面睡着另一个尼姑,一旦惊醒她就麻烦了。但也不是完全想不到办法。

    最让他担心的,离开商铺之后去哪里藏身?附近巷子里的那个宅邸,也有一定的风险。关键他现在不清楚有哪些人暴露,如果包括了庆元,那么朱高煦回到藏身的宅邸、简直就是送死!

    思前想后,他打算今晚暂不动弹。

    一整夜都没睡利索,到下半夜快天亮时,朱高煦困得不行,这才断断续续打了盹。

    等他醒过来时,睁开眼睛发现光线有点亮了。

    他的左臂原本放在自己身上的,这时已掉了下去,正在小尼的腰上,朱高煦便将手臂拿起。这时小尼便一声不吭地坐起来,转头看了朱高煦一眼。她接着便下楼去了。

    小尼一走,朱高煦马上平躺身体,轻轻活动发麻的手脚。

    下面传来了取木板的声音,以及人的说话声。白天铺面上只要有两个人,朱高煦便动弹不得。他心里十分困惑,又很担忧,感觉这回想脱身怕是难如登天!

    寻思了一阵,此时已无万全之策,似乎唯有硬着头皮冒险了。朱高煦便决定熬过这个白天,晚上设法离开此地,然后先回那藏身的宅邸躲起来。

    ……早上和中午都没有送食物来,朱高煦从昨天早上之后,便只吃了半个馒头,已是饿得肚皮都快贴着背脊了。

    及至下午,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声音,似乎是庆元和尚!他马上竖起耳朵,确定自己没听错?

    疑似庆元和尚的声音道:“贫僧有一事相询,师太是否见过一个高个的年轻男施主?”

    小尼的声音道:“没有,这里只卖香烛。”

    朱高煦立刻将头探到入口处,往下面看了一眼,马上缩了回来。虽然只一眼,他便看清楚确实就是庆元和尚!

    庆元道:“他家里人说,师太丢了一只猫,他送还给师太,你们见过面的。”

    “贫尼不认识,忘记甚么样子了。”小尼道。

    朱高煦没有轻举妄动,一来不清楚下面什么状况,另一个尼姑甚么时候回来;二来也无法确定庆元是否只有一个人。

    庆元的声音又道:“若是师太再见到那个人,烦劳告知,他家里没人,叫他先回家。”

    小尼的声音道:“若能再碰见,贫尼定会告知。”

    朱高煦立刻寻思……多半杜千蕊把那天送猫的事告诉了郑和、王斌等人,大伙儿找不到朱高煦,然后又去找庆元商议;于是庆元才知道此地,前来试探。

    不多时,有人爬上梯子来了。朱高煦便沉住气等着,看到小尼的脸,他缓缓松了一口气。

    小尼站在梯子上,并不上来,便开口道:“方才的话,施主听见了?”

    朱高煦点头。

    小尼道:“师姐出去了,你若要离开,便趁现在!”

    朱高煦听罢,马上起身,向梯子边上过来。小尼先沿着梯子下去了。

    他下了楼,小尼便抓起一把香递过来,明亮的眼睛看着他没说话。朱高煦会意,接过那把香,便抬步往外走。

    刚迈出两步,朱高煦心里一阵冲动,转头道:“你还愿意留在鸡鸣寺受那罪?”

    小尼摇摇头,大眼睛里顿时露出了忧郁以及期待的复杂神情,叫朱高煦看得心头一阵难受。

    他不敢久留,便又立刻说道:“现在带你走,极可能走不掉,还连累了你!你再等一阵子,我只要还活着,必定来接你。”

    小尼抬起头望着他,轻声道:“施主莫忘肌肤之亲,莫失今言。”

    朱高煦听罢心里顿时百感交集,他问道:“你叫甚么名字。”

    “姚姬。”小尼低声答道。

    朱高煦听罢,伸手压低大帽,大步往外走去。

    昨天停靠在附近的马车,现在已然不见,朱高煦也不清楚被谁顺走了。他低着头,步行往前面的巷子走。

    巷子里照样很清净,朱高煦一路走过去,连一个人也没碰见。他走到院门口,见门没锁,伸手一掀便开了,马上便走了进去。只见庆元和尚一个人正站在一间房门口,一脸欣喜地望着这边。

    朱高煦闩好院门,走过去抱拳道:“庆元大师无恙?”

    庆元道:“贫僧这边无事。”

    “好,咱们里面说话。”朱高煦便大步向屋子里走去,然后径直往灶房走,去看有没有剩菜剩饭。

    庆元跟了上来,说道:“贫僧稍后便去为高阳王买些斋饭回来。”他接着又道,“昨天,城中忽然开始搜查钟公子,贫僧等都很担心。据郑和所言,高阳王约好在城外见面,但高阳王未到……”

    朱高煦插话道:“根本出不去!昨日我刚发觉不对,走聚宝门,城门口就已经在查人了!我在城中好几次差点被逮。”

    庆元吁出一口气:“万幸高阳王逃脱了追捕,否则不堪设想!高阳王手下的杜姑娘,提到了鸡鸣寺一个年轻小尼姑的事;尼姑庵几乎没有年轻尼姑,王斌又说昨日出门时,在外面的街上见过一个相貌出众的小尼。

    贫僧离鸡笼山这边近,实在不知道高阳王在何处,便过来试探问问,不想高阳王却正在附近。”

    “我猜也是这么回事。”朱高煦点点头,“幸得那小尼心善,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不然昨天就被堵在了香烛街。”

    他想想都后怕,几乎是靠运气逃过一劫!当初燕王说要劝降李景隆等人,朱高煦就知道根本是提着脑袋的差事,果然不出所料。

    现在他不仅后怕,还觉得目前也仍然危险。

    朱高煦一脸愁容道:“现在怎办?出城极难,我想在这里躲一阵风头,但此地也不可久留,极可能会被查出来……有不少蛛丝马迹存的,比如刚才走香烛街回来,有不少人见到了我是高个子;还有那辆马车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就怕有一点马脚就倒霉了。”

    庆元和尚点头道:“高阳王所言极是。此时只有两条路,或藏起来避风头,或设法出城。两条路都很凶险,极为不易。”

    他顿了顿,又沉吟道,“这几天倒有个机会。”

    “哦?”朱高煦马上看着庆元。

    庆元道:“当今皇后的堂姐刚去世了,请了玄奘寺的和尚去超度,贫僧刚知道此事。过两天,灵柩要送回其家乡安葬,那便要出城。皇后家的灵柩,守城官兵肯定不敢开棺搜查……”

    “大师的意思,我藏在棺材里出城?”朱高煦惊讶道。

    庆元和尚正色点头,“贫僧方才也说过,要出城十分凶险。”

    朱高煦踱了几步,终于还是开口道,“具体怎么办?庆元大师可否先说说看?”

    庆元便小声说了一番话。

    朱高煦听罢又琢磨了好一会儿,“真是一点差错也出不得……那亡者的尸体换出来,如何弄出府邸不被人发现?”

    庆元沉吟道:“还得仔细思量。不过,尸体也不一定非得抬出来。那棺木极有排场,又大又厚,用柏木做成,十分沉重。至少要八个人才能抬上马车,稍微重一些他们不一定知道。”

    朱高煦的脸比哭还难看,只觉得此事简直可以说是荒诞,可是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他这两天才真正地领悟,到京师干这事儿,难度和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在战阵上冲锋陷阵!

    “我实在太饿了,庆元大师先出去给我买点吃的回来。”朱高煦道,“容我再思量一阵。”

    庆元作单手礼道:“贫僧这便去。”

    朱高煦送他到院门口,关上门,便在院子里来回踱起步子,心情十分沉重。

    只是午睡的短暂时间,朱高煦就做了个奇怪的梦。

    冷气袭人,周围幽静黯淡,仿佛在阴曹地府之中。他揭开一块棺木,便看见一个浓妆的贵妇人躺在里面。那妇人脸色纸白,朱唇上抹着艳红的胭脂,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在这个地方、这地方又在何处,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就在这时,面前的妇人忽然睁开了眼睛!望着他冷笑了一下。

    “啊!”朱高煦猛将惊醒,只觉得浑身冷得刺骨,睁开眼睛时,才发现自己没盖被子就睡着了。他坐起来,回顾周围的景象,并无甚么棺木,从窗户透进来的亮光,让房里亮堂堂的。这时他才长吁了一口气,胸口“咚咚咚”的声音依然没有消退。

    朱高煦穿鞋起来,走到窗户旁边,又观察了一番鸡笼山下的光景。不安定的感受,时刻附着在身上。

    就在这时,他又发现了鸡鸣寺院子里那个熟悉的身影忙里忙外。朱高煦看到她,身上竟然也似乎暖和了起来,便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受。

    他便在椅子上坐下来,继续观察着那个叫姚姬的小尼做一些琐事。

    不知过了多久,从楼阁上看见一辆马车来到了院子外面。走近了,朱高煦看清赶车的人正是王斌。他便快步走下阁楼,出去开院门。

    来了四个人,唯独杜千蕊没来,她应该被留在了江东门外的客栈等候。

    “东西备好了?”朱高煦带他们进屋,径直便问庆元和尚。

    庆元从怀里掏出一包东西:“好了,用闹羊花、卤砂、山葛花等十几味药制成,这迷香方子以前就有人用过,保准有效。”

    朱高煦皱眉不语。

    庆元又道:“那些家眷要守三天夜,今晚是第三夜,早就疲惫不堪,贫僧以为就算不用迷香,他们自己也得睡着。咱们挑下半夜进去,人最是犯困之时。”

    “迷香不能用太多了,若是其家眷早上还醒不来,容易被人怀疑。”朱高煦道。

    庆元点头称是。

    王斌和韦达都默默不语,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朱高煦瞪着眼睛道:“就这么办!郑和、王斌、韦达,你们今日便出城,到城外接应我。”

    王斌“唉”地叹了一声气,“王爷一个人在城内,实在叫俺们不放心!”

    “若是出了差错,你们在城里又有什么用?便是有一百个王斌也无济于事。”朱高煦道,“去罢,照谋划好的事去办。”

    韦达道:“王爷定要小心。”

    朱高煦故作淡然地点头,心里却道:事到如今的田地,光是小心有什么用,一切只能凭天意了。

    ……三更的声音敲过不久,朱高煦背着一个包袱、提着一根系着绳子的高板凳便独自出了一道破旧的房门,从巷子里走出去、穿过一条长街时,他转头看了一眼。

    夜已深,但长街上零星还有两盏黯淡的灯笼挂着,此时却像鬼火一般。幽深的街道,古典的建筑,连一个人都没有,朦胧的雾气笼罩其间,景象说不出的可怖。

    朱高煦只觉得汗毛都竖了起来,闷头往前走。

    不多时,他贴着墙便走到了一座大宅子前面,看了一眼门口挂着的白布和白纸黑字的灯笼,确定没走错地方。

    他不动声色地以大门为参照,循着庆元告诉的路线绕行。周围十分安静,完全没听到念经敲木鱼的声音,也没有哭声。

    朱高煦沉住气,将板凳放在墙边,然后站了上去。伸手便抓住了墙头,他手臂用力往上拉,脑袋便缓缓到了墙头。院子里没见着人,右方的房子里透出了亮光。他便小心翻了上去,然后拉动绳子,把板凳拉了上来。

    他力气很大,单手支撑住了身体,人便溜到了墙内,放手跳下去,“扑”地发生一个沉闷的声音。

    朱高煦小心地向那栋亮着灯光的建筑摸过去,来到后门时,见后门虚掩着有一丝光透出来,他便走过去轻轻掀开,从包袱里摸出一条湿布巾捂住口鼻,立刻闪身进去,将门闩上。

    进门便看见了一副大棺木摆在中间,往前面挂着白帘子、放着灵牌等物。朱高煦十分紧张,刚走两步,便见一个人影走过来,他浑身都绷紧了。

    不一会儿,他看清来人正是庆元。庆元走过来,看了朱高煦一眼,低声道:“东西用得不多,早已散了,灵堂上的人都在昏睡。”

    朱高煦听罢,把湿布巾从口鼻上拿开,他早已顾不得害怕,此时不敢耽误分毫,立刻从包袱里掏出一把铁橇,用布巾垫住以免弄出声音,便上前撬已经钉死的棺木。他手臂上的肌肉股起,均匀地用着力,那棺木慢慢地撬开了!

    他先将包袱里缠着布的铁锤递给庆元,便小心翼翼地打开棺木。里面躺着一个穿不知多少层厚寿衣的人,脸遮着,身上盖着被子。

    朱高煦瞪圆双目,双手合十,对着里面默念:打搅了你,实属无奈。我心怀敬意,只想稍借一个地方,万勿怪罪!

    他便伸手将里面的人掀到一边侧躺,又掀起垫在棺木底部的褥子隔在中间,他便跨了进去,躺下时闻到一股草木灰和难闻的气味。

    朱高煦点点头,便眼睁睁地看着棺木缓缓合上,庆元小声的声音道:“愿公子走运。”光线便渐渐地消失了,完完全全的黑暗笼罩其间。

    照规矩,棺木上面有一个插着卷纸或竹管的小孔,此乃孝道行为;这礼数倒给朱高煦行了方便,至少不担心被闷死在里面了。

    棺木响起了几声沉闷的敲击声。没过一会儿,周围便恢复了死寂和黑暗。朱高煦躺在里面,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鼻子能闻到难受的气味。

    他在黑漆漆的地方瞪着眼睛,不敢有丝毫动弹,躺在那里忽然有种死去了的感觉,心中说不出的恐慌。他又心道:我十几岁的年轻汉子阳气重,若有未知之物,千万别来找我。

    但此时最怕的,反而不是死人,却是忽然被活人打开了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