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 全文阅读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txt下载

    “罗盘?栖霞寺竟然有这样的东西?”朱重八把罗盘拿在了手里,看来这栖霞寺里面还是有高人的啊!

    因为朱重八对于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就询问了一个高僧,当然了这位高僧对于朱重八也是非常有好感的,要不然的话,估计会一问三不知的。

    当然了,这样的事情都是不会记录在案的,毕竟这样的事情不是寺院的大事,这位高僧说的,全是凭自己的记忆记下来的,因此真实性是不保证的。

    不过朱重八的目的是问一下这些东西是干什么事情用的,对于具体的怎么做的事情,他是不敢兴趣的。

    “如净大师,你是想问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的,对吧!我告诉你,我耳朵不太好,这些东西是当年老方丈带领我们做生意用的,那个时候,我们是去了海外,爪哇国,还有其他什么国家,记不清楚了!我记得的只有这么多了。”这位高僧说完之后,自己离开了。

    “多谢您了!”对于这样的高僧,朱重八是心怀敬意的!他们年轻时候,就是栖霞寺的主力,如果不是他们的奋斗,栖霞寺估计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这个时候,朱重八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银子,是不是当初那位老方丈留给他们这些老伙计的养老钱呢?

    不过据说原来的老方丈是突然得病西去的,根本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对于他们那一辈人的事情,现在想起来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容易啊!人活着就是不容易,想好好的活着更加的不容易。

    因为朱重八得到的这个消息,让朱重八想了很多,本来朱重八觉得自己的想法已经是很先进了,现在朱重八不这样想了,人家栖霞市的老方丈早在很多年前,已经领着自己寺院的僧人出海谋生了。

    这样的事情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是一位先驱啊!

    其实这样的事情,朱重八觉得还是有另外的一种解释,那就是在国内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为了生活,努力拼一把,拼对了,一辈子吃喝不愁,拼错了,大不了再想办法。

    有这样想法的人,真的是勇士,对于他们真的是应该充满敬意的,世上本没有路,有英雄走过去了,便就成了路,这就是朱重八现在的看法。

    不过这件事可以作为朱重八以后的参考,现在朱重八这样的想法先试着做一下,如果可以的话,那就按照现在朱重八想的做,如果不行的话,再想别的办法。

    现在朱重八就是这样想的,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的,如果想到了,那就可以去试一下,不过对于这次做生意,朱重八是有两手准备的。

    如果成功的话,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是不成功的话,至少要保留本钱,因此朱重八决定请镖局的人,还有就是飞鸽传书,让皇觉寺和报恩寺抽调僧兵进行支援,因为这样的事情不能遭受本钱的损失,因为一旦损失了本钱,要想再做生意,那就是很难的了。

    这就是朱重八非常谨慎的想法,其实这样的事情对于朱重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朱重八之所以能够在群雄逐鹿天下的时候,一步步的从弱小变强大,就是这样的谨慎小心,慢慢积累才有的结果。

    要不然的话,朱元璋想胜利,那真的是比登天还难,其实世界上那些看着不可能的事情,是因为路被蒙蔽了,大家斗看不到的,而那些有心人却是可以拨开云雾,见到真实的道路,然后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说干就干!

    贩运粮食一般是从南方往北方贩运,因为北方产粮少,但是朱重八在想一件事,那就是从这里到北方大都,路途太过于遥远,变数太多。

    所以,这次朱重八准备少走一些路,其实从南往北运粮,可分为几段路程的,这样的路程,越远,粮食价格越高,越近,粮食价格越低,当然了,这所谓的高低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只不过利多利少的问题了。

    在朱重八的住处墙上,挂着一副大运河的水路图,他在分析如何收粮,装船,运粮,交货!

    这第一次一定要朱重八亲自出马了,本来朱重八觉得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现在觉得第一次一定要朱重八带队了,毕竟这样的时候,原来朱重八是做过一次的。

    虽然朱重八是在几年前做的,但是有些人还是脸熟的,这样就比没见过的人,好上万倍。

    这件事不能拖了,朱重八带着小春,还有栖霞寺这里的几个看起来非常可靠的人,因为朱重八没有和他们一起共过事,所以这次旅程也是考验他们的过程。

    朱重八带着众人一起去了镇江,这里是朱重八的福地,上次朱重八就是在这里开始运粮的。

    这次收粮朱重八没有让从各家各户收,而是直接从粮商那里买粮,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因为在乡下收粮,需要熟人帮忙。

    对于朱重八来说,他的优势就是在上次运粮过程中认识的一些人,经历的一些事情,这样的话,如果遇到事情了,就可以很快的想到解决的办法。

    现在的朱重八就是这样,对于所做的事情,只是往最坏处想,这样的话,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都能从容应对了。

    从金陵到镇江,坐船用不了多长时间。

    “有人晕船吗?晕船的话说一声。”小春按照朱重八的安排,对每一个人详细的关心了一遍,朱重八带好了晕船药,因为这些小的事情,必须注意到。要不然的话,有的时候,会耽误大事。

    “我有些晕,刚才还没有事情,这会是越来越晕了。”。

    “没事的,坚持住!我这里有药,来吃一点!”在小春的帮助下,那位很快把晕船药吃下了,还别说,这晕船药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很快的,那人就感觉好多了,看着这位僧人恢复了正常的脸色,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上次朱重八贩运粮食,虽然也是运了不少的粮食,到是那个时候,朱重八的目标就是养活他们一家人,相对于现在朱重八的目标,那个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小的目标。

    现在栖霞寺可是有一千多人,这样的事情,有的时候想想,可比性不是很大。

    所以,这次朱重八要采取的措施和上一次根本是不一样的。

    不过朱重八为了稳妥,还是选择了非常保守的方法,那就是先走少量的粮食,把整个航路走一遍,然后再想其他的事。

    因为朱重八非常清楚,那就是天下不太平,航路上的危险是越来越大了,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航路上的利润也是最大的时候。

    其实朱重八之所以敢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他知道这些动乱的根源是在于什么,以什么为口号的,所以,现在朱重八他们的这身僧衣对于朱重八他们来说,意义还是十分重大的。

    除了他们这些起义的人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对于他们这些僧人也是非常有好感的。

    对于这一点。朱重八是非常清楚的。正因为这样,他才敢做这样的事情。要不然的话,这样的事情,他是不会提出来的。毕竟风险太大了。

    寺院本来就是世外桃源式的生活,朱重八现在让他们做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有点强人所难的感觉,要不是形势所逼,这帮和尚肯定不会这样做的。

    朱重八,作为领导者,他肯定要把这所有的事情都要想清楚。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出一些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他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如果他没有想到这么多。那么这件事就很有可能会失败。不论对于任何一个人,第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第一件事儿就失败了,那么你怎么让别人相信你的实力呢!毕竟朱重八在栖霞寺,只是一个外人,这点依旧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原来朱重八在皇觉寺或者是报恩寺那里面做的事情,跟栖霞寺这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栖霞寺的这些僧人,只所以相信朱重八。就是听说了黄觉寺和报恩寺的那些事情。

    但是听说的这些事情,效果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说,朱重八想在栖霞寺继续的推行他的主张,那么他的第一战,必须要胜利。

    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本来上次朱重八贩粮的时候,是通过扬州。这次,他选择镇江,是选择一个方便的地方。因为朱重八觉得镇江这里更方便一些。

    具体在后面的原因。朱重八没有告诉别人。因为现在这只是他的一个心里的想法而已。

    什么事情,只有等到做了之后,或者说做成之后,才去想他的道理,这是普通人做的事情。

    对于朱重八来说他在这个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把这一件事情通盘的都考虑清楚。做出最合适的安排。

    其实朱重八,有些安排是非常的谨慎的。因为他已经想到了天下大乱时的情况。

    实际上现在天下还算太平。也就是说,朱重八担心的那些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是这种把这种考虑是非常的必要的。因为凡事豫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古话。

    古代流传下来的那些古话,是有它正确合理的地方的,毕竟已经过了那么多年,从古代能流传下来,肯定有它的不同反响的地方。

    就比如说朱重八,最近在研读古佛经,也许开始的时候,朱重八不是想认真的研读佛经。

    只是为了寻找一些他所需要的东西。但是朱重八发现,自从他投入进去之后,他竟然收获了很多的东西。

    也就是说,佛经中有很多的东西。是非常的有用的,只不过这些东西以前没有人发现,或者说是朱重八原来没有注意到而已。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认真的面对了。或者说你认真的去做一件事,那么你的收获和感受,和那些没有去认真做的人,但是根本不一样的。所以说朱重八,想了很多普通商人没有想到的事情。

    这个时候他也想到了原来看过的关于孔圣人所说的那些话。现在在朱重八看来,孔圣人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有很多道理,只有你真正的去揣摩了,经历了你才会明白。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劳而获的道理。当然了,你或许能够得到别人赠予的很多的物质财富。

    但是。你想懂得世上的大道理的话,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揣摩体会努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公平之处。

    对于未来,虽然朱重八知道一些未来必然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它只是只知道一些历史记载的那些结果而已。

    其实书上能记载的东西是真的是很有限的,因为真实的世界比书上所记载的要复杂的多,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拿这次朱重八带着这么多僧人来到镇江这件事来讲吧,这件事情,实际上就很多相关的因素。比如这个船就有很多的可能性,这个船是否坚固,承载力如何?等等!

    还有就是那风向是不是非常的适合行船。再有就是他们要通过的这段大运河是否通畅,是否有其他的船只经过这里,这些都是需要考虑问题。

    暴风雨也是需要考虑进去的,因为在这个季节,这种台风雨,是非常常见的天气现象。

    所以说,如果你想在这里做好一件事,要考虑的事情,真的是很多。

    世界上的成功。都是需要非常艰苦卓绝的努力。没有什么成功是很容易得到的。。

    其实。另外一种角度讲。朱重八觉得,这个世界上或许真的是没有所谓的成功,或者失败,一切都是过程而已。

    但是呢。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把握这个过程。让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按照我们原来设想的方向去发展。其实这样的话,就是一个成功了。



    不过到现在为止,朱重八他们这一路还算是非常的太平的。除了有几个僧人有些晕船之外,其他的事情,还是非常的顺利的。其实看到这样的状况,朱重八心里也是非常的欣慰的。

    有人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如果你想做事情成功的话,那么你一定要首先对这件事情保持一定的敬畏,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你,才是最认真的状态,你不会忽略任何一种影响你现在做的这个事情的因素。

    换句话说,你的考虑就是非常全面的。这和那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道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你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了,而且认真做了准备,那么你的成功,肯定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其实现在朱重八心里面,是非常的欣慰的。那是因为现在这件事是他决定这样做的,而且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发展和原来的预计都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小春过来告诉朱重八,“如净大师,船家说,前面就是镇江码头了,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呢?”

    听了小春的话,朱重八想了想说道,“小春你下去看一下,达子现在有没有在码头上等着我们。”

    小春很快就下去了,这个时机真的是很巧,小春儿下去的时候,达子他们也是刚刚来到了码头上面,他们当然也是奉朱重八的命令行事的。

    因为这种贩粮的事情,千头万绪,所以朱重八必须亲自出马,要让各个环节都有栖霞寺的人,这就是他们以后要做的事情。

    现在的收粮环节还是有达子来负责,为防万一,他们选择了一家粮商的粮食,但是未来如果这件事要做下去的话,栖霞寺僧人亲自收粮食了,不过,这是下一步的事情。

    这一次。先从粮商手里面买一些粮食,然后通过中国大运河,选择一个相对近的地方,然后再把这点粮食卖给其他商家的手中,只是赚取一些小差价而已。

    但是这次朱重八需要的是必然的成功,对于利润之类的东西,这次他考虑不多,这次就是想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其实,和这种贩粮的事情相比,朱重八更愿意做的事还是去种粮食是这样的事情。

    或者说像是配置肥料这样的事情,因为他觉得那样的事情还是挺有意思的,现在贩粮这件事是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不过这件事却能看出一个人的领导水平,但对于这一点,朱重八是非常有自信的,因为他觉得,他的领导力,还有他的包容。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对于这一点,朱重八是有非常强烈的自信的。这个时候,小春儿带着达子来到了船上。

    本来朱重八想下船以后,找达子的。不过既然达子已经来了,那就在这里说事情吧,也正好让栖霞寺的这些僧人好好听听,让他们也好好学习一下达子的办事儿的套路。

    “达子,你这次来这里还算顺利吧!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的事情呢?”朱重八看着达子问道。

    “接到如净大师的法旨,我带着几位僧人就开始启程来这里,基本上还是没有什么事情的,但是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不太平了,因为我们是僧人,那些人就没有怎么为难我们。”达子说的话,和朱重八的估计非常的接近。

    其实朱重八问达子这些事情也是想确认一下那一段水路的具体通行情况如何?

    因为这些具体的通行情况,和这次栖霞寺贩运粮食的利润是息息相关的。这样说吧,如果这条路上没有什么的事情,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那么这次朱重八选择的这段路线,按照朱重八的想法,即使成功的话,那么他们所得的利润,也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如果这条路线上有一个地方或者是很多地方,出现了这种不太平的事情,那么这样的运输粮食,就成了一件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

    现在听了达子讲的这些话,朱重八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一个预感,或许这次他们真的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好的,达子,这是一件事情,还有就是我让你找买粮食的事情,有没有联系好啊?”朱重八又问道。

    “这件事我也办好了,那家粮商,就在离我们这个码头不远处的地方,考虑我觉得他那里的粮食还是非常的可以的。但是价格。有点儿贵。我觉得如果如净大师你出马的话,估计这个价格。是可以谈的。希望请如净大师出马,让我也学习一下,看看究竟大师是如何和别人谈判的。”

    这样的话就是达子不说,朱重八,也会这样做的,毕竟这次他出来是为了带队五的。不是为了自己来。抢这个功劳。

    朱重八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根本不需要抢这种功能,虽然他不需要这种功劳,但是有人是需要这种功劳的。

    所以说,这次朱重八就是带着大家来把这件事做好,然后呢,通过做这件事儿,调动僧人的积极性,把以后的事情做好。

    其实这一次朱重八对于栖霞寺的人。也是安排的非常的好,比如说,每一件事情的中间的地方,他就安排至少三位栖霞寺僧人来做这样的事情。

    需要栖霞寺的时候,朱重八就是安排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栖霞寺僧人,来做这件事。这就是双保险,如果他中间有一个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这件事不能受影响。

    就这样,达子带着朱重八还有各位僧人,他们一起来到的那一家粮商的店里,其实,这家粮商能把他的办事地点是在这里,也是说明他的客户主要也在这里。

    粮商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朱重八他们这一行人面前了,对于这位粮商来说,这样的事情,也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对于僧人,这位粮商也是非常尊重的,毕竟对于他来说,僧人都是非常善良的人,除了不干活,其他的事情还是挺好的。

    这次竟然有僧人大批量买他的粮食,他也觉得不太理解。



    朱重八对于自己生意的合作伙伴,有一个原则,就是双赢,他不想一桩生意,只对他自己有利,可对方不但无利可图或者发生折本儿这样的事情,朱重八在做生意方面,他想要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

    实际上,朱重八所想的那种自己去村子里面收粮的办法,那只知道初步设想,但是后来朱重八分析,这样的办法,实际上风险很大的,因为各个地方的民风是不一样的,收粮这种事情如果做不好,将会发生很大的问题,所以现在考虑还是和这些粮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做生意也是这样,各自发挥自己独特的比较竞争是这样,大家才能把一件事做得非常的好,大家各自赚各自利润,实际上这就是朱重八所设想的商业方案。

    基于天下即将大乱的这个基本的判断,还有朱重八他们僧人这个身份,所以他们在大运河上运粮这个安全基础保障是有的,还有就是他们自己有护卫队,以上这几点都是他们的优势。

    “各位师父大驾光临,欢迎欢迎啊!哪位是当家的?”店老板笑着问道,但是店老板的眼睛根本没有往朱重八那边看,在老板眼里,朱重八太年轻了,根本不可能是主事之人。

    看到这样的情况,朱重八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突然指着一位年长的僧人说道,“这位就是我们的主事之人海澄大师。”

    海澄大师大约三十出头的样子,朱重八这么说了之后,他非常不理解的看了一眼朱重八。

    这个时候,朱重八给海澄大师使了一个眼色。

    这些被朱重八挑中的栖霞寺僧人,没有一个是傻子,都是非常机灵的,海澄大师马上明白了朱重八的意思,“店主,你看我们诚心要粮,你给我们那个价格,让我们如何做生意啊?”

    在船上海澄大师已经听了达子的话,知道了一些事情,于是直接这样问店老板,其实这位海澄大师在出家前是做小生意的。

    朱重八让海澄大师代替他为主事人,一方面是想锻炼一下栖霞寺的僧人,另一方面是他在等一个消息。

    当然了,这些事情朱重八是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的。因为有些事只能他自己知道,别人知道的越多,对他是不利的事情。

    因为他是主事之人。他需要统揽全局。所以任何事情,他都要知道。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合适的判断。

    但是其他人,就没有这种必要,其他人都是负责一方面,那么他们只需要知道这一方面的事情就行了。至于钱的事情,他们是不必要知道的。

    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知道太多的话,反而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好处的,朱初重在等着这个消息,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他拿到了这个消息,那么他在这店主的谈判之中,就更有底气,和转圜的余地。

    这个海澄大师,朱重八知道原来他是做过生意的,所以他才让他暂时代替。

    因为这个样子,店主人是不好看出来的,事情果然就是这样发展的,店主人和海澄大师大师两个人滔滔不绝,唇枪舌剑,两个人争的可以说是整面红耳赤。但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谁也没有说服谁。

    这样的结果在朱重八看来,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结果。朱重八心里在想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海澄大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为什么这么能说呢?

    为什么第一次合作的价格这么重要呢?是因为他以前双方没有合作,。那么这第一次价格,可以说是未来双方合作的价格基准。

    如果这个价格,你不重视的话,那么在未来的合作当中,你会非常的被动。

    毕竟价格总有起伏的,如果因为你在这个价格上不太重视的原因导致后来的价格越来越高,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就是价格低的时候,对方不给你下调价格,价格涨的时候,他给你提高价格。

    所以第一次谈判至关重要,其实朱重八,为了这一次谈判,也是准备了很多手段。只不过现在能看到的,只有这些而已,并没有看到其他的手段。

    海澄大师和店主人在谈判的时候。朱重八在旁边仔细地倾听。

    他要听一下海澄大师是怎么想办法的?他要听一下店主人是怎么讲的?

    这一听啊!他知道为什么海澄大师原来生意做得好好的,突然间改行做和尚的原因了。

    海澄大事做生意的本事,实在是有点让人叹为观止啊!或者说让人有点扼腕叹息啊!其实朱重八说的是这海澄大师,和别人谈判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不过朱重八并没有说海澄大师,其实很简单,如果不是海澄大师代替他,他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机会观察两个人谈判呢。他觉得那个消息应该差不多出来了吧。

    在海澄大师和店主林谈判的间隙,朱重八出去了,他觉得在这家店里面有点儿憋气,他一出来,就看见小宝就在门前等着。

    看见小宝,朱重八眼前一亮,因为说实话,他就是在这里等待小宝带来消息。

    对于这场谈判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那个消息,小宝在见到朱重八之后,也没有说几句话,只是递给朱重八一张纸条。然后马上又出去了,当然啦,他这次出去,是在继续执行朱重八让他做的事情。

    朱重八把小宝给他的那张纸条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把上面东西全部记在心里边,又把那张纸条粉碎,然后直接扔到了水里面。

    毕竟他们现在就在大运河附近呢,朱重八在外面喘了一口气,然后抖擞精神,昂首挺胸的走进了店主人的店里面。。

    “海澄大师,你可以去休息了。下面让我接着和店主人好好聊聊吧!”朱重八这话说的很轻,但是海澄大师听了之后,马上就站起来了,“尊如净大师法旨!”

    海澄大师说完之后,站起身来,直接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店主人看到这一幕,真的是有点不太理解,“你们这些和尚怎么回事儿啊?这海澄大师不是你的主事人吗?哎,你这个小和尚为什么让海澄大师出去呢?你是—主事人?”

    “你说的不错!现在情况也不需要我来解释,对吧!其实呢,这是我给你开了一个小玩笑,因为我觉得你可能平时有点儿,太无聊了,对吧!因为我感觉你这里的客户不是很多,因为你看从我们开始谈判到现在,根本没有一个新客户,或者是询问的人,来到你的店里面。你是觉得我们是非选你不可,还是先想着什么别的事情?还觉得这一件生意,你是去想,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吗!”朱重八一下子说了一大串的话。但是他这话并不是随便说的。他是有他的道理在里面呢,这些有小宝送来的情报,还有现场朱重八的观察。这些都是朱重八说这些话的原因之一。

    这个店主人属于做生意的老油条了,本来刚才他在和海澄大师谈判的时候,开始的时候只是想试探一下海澄大师是怎么样的人,但是他经过试探,才发现海澄大师根本不会谈判,因为他完全落入粮商设定的那些圈套当中。

    后来就这样一步步的,海澄大师就跟着店主的思路在走,想想看,这样的的话,海澄大师怎么可能说服店主人呢?

    因为店主人看海澄大师的想法就是这样,他有一个更大的想法,那就是和这个海澄大师进行辩论起来,其实朱重八说的对,店主人真的是有点太无聊了,要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给海澄大师大师说这么多话呢。

    须知,在做生意的人的眼里,时间那么宝贵,他竟然和海澄大师,说那么长时间,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也侧面说明这个店主的水平,也就是比海澄大师高那一点点而已,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和海澄大师说那么长时间。

    朱重八,记得有一老话,那就是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在想一件事,如果以后做事的时候,让海澄大师和这个店主人做接洽,还是比较挺合适的,因为他们俩可以说是不谈不相识了,因为他们说了这么久,那已经是非常熟悉的,所以说,如果两人不是对手的话,那么两个人就是一对好朋友。

    当然啦,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看接下来的情况发展是怎样的,但是朱重八的这番话让店主人觉得,朱重八这个人真的很厉害,这才是主事人的风采,说话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每句话都说在点子上面。

    而且店主也听出来了,说话这样的声音,是做了很多次生意的老手。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啊,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要是还坚持,那么看样子估计这个生意是做不成了,现在这个天下不太平,其实这一点店主人感受是最深的。

    因为三个月前,他的两个大客户,就是运了一批粮食,运到大都在半路给人抢劫了,那真是血本无归,欲哭无泪啊!

    这件事你还没有办法去说理?因为现在你去告官,那你得首先拿银子,而且肯定远远都超过你的承受能力。

    所以他们这些人有了事情,根本不去告官,而是自认倒霉,然后就是这样的事情就再也不做了。

    所以这个时候,从南方往北大都的运船是越来越少了,现在大都那边的粮食价格,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其实店主人看到这是一个发财的商机,但是他没办法呀,店主人主要优势在于,村子里的人际关系。自他想做的事情。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可他是没有关系的,他也不会做。前些年点主人觉得运输很赚银子,他也运输过一次,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他们一天到晚的忙碌,没有赚银子,反而亏了五百两银子。

    当时的五百两对店主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天文数字,差点把他打的一蹶不振的,这几年生意好,今年才把这件事了结掉。

    店主人这才重新进入一个发展的轨道,说实话他太需要朱重八他们这笔生意了,但是呢,他在表面表现得非常强势,让海澄大师他们觉得,没有让步的可能。

    但是,他没想到朱重八观察能力这么强,只是看了一点东西,把这里发生的事情,都说的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店主人再看看朱重八他们的身份,在元朝是比他们的经商的身份还要高贵一些的!店主人现在看的出来,朱重八这件事是非做不可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个店主人是很想和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过粮商还要了解一下朱重八他们的实力。

    其实,在店主人思索的时候,朱重八也没有闲着,他也在观察店主人,他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店主人考虑的时间越长,那么他们这次合作的可能越大,因为店主人在权衡利弊,所以这件事他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朱重八要做生意就做一种双赢的局面。

    其实,朱重八觉得和这个店主人还是听有缘分的,要不然,朱重八问不会和店主人说这么长时间的话。

    不过具体生意是做还是不做,还是要店主人的决定了。不过朱重八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且朱重八也检查了一下店主人的粮食,因为都是有展示的。

    朱重八觉得质量还是可以的,朱重八可是从农村出来的,对于粮食,他是知道好坏的,既然朱重八说这粮食美问题,那么这批粮食质量是肯定没有问题的,这一点是可以相信的,也就是说这个商家对于这一点还是挺讲究的,其实就喜欢这样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的,能省去很多麻烦事儿,他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

    这个店主人在考虑了很长时间之后,最后抬起了头,看着朱重八,然后说出了一句话,那就是,“如净大师我同意和你合作,价格好说。”



    朱重八听了店主人的话之后,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因为在朱重八看来,不能逼迫别人和自己做生意,要让对方心甘情愿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说老板呢,你要知道我们做生意不是只想做一次生意,我们想长久做生意,你有这个打算吗?如果要我说合作的期限就是天下改天换地之时,你觉得怎么样?”朱重八霸气的说道。

    “改天换地?难道如净大师也看出这个天要变了吗?如净大师,我希望天赶快让变,变成我们汉人的一片天。这样的日子我真的是受够了。”店主人这话说的很慢,但是表情却是很郑重。

    本来朱重八想说的是,我当然知道这天要变啊!因为这事就是我干的啊!但是朱重八不会这样说的,毕竟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其实这事儿,现在应该是明白的一件事,明眼人都能看明白,不是吗?”最终朱重八这样说道。

    “如净大师真是得道高僧啊!说话这么简单,但是却非常的深刻,你一句话,把整个天下大事,说的这么的清楚,我非常佩服如净大师,愿和如净大师结成长久的商业伙伴,要不我们现在就可以举行签约仪式,因为每次我的进价是不一样的,那我就加上一点合理的利润,然后就把这些粮食装好,交给你们运输你看这样如何?”店主人看着朱重八慢慢说道。

    “我同意店主人你这个提议,非常的好,其实,我做生意不但想找一个长久的合作伙伴,更需要每次做生意大家可以双赢,各取所需,这样才是长久的生意之道。还有就是,以后代表我方和店主联系的就是海澄大师,你们刚才已经…,对吧,已经很熟悉了,这样可以吧。”朱重八笑着说道。

    “其实海澄大师真的是非常不错的,很投我的脾气,我俩是非常投缘的。哎呀,说实话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和海澄大师能讲这么多的话,对于其他人。我真的是说话很少啊,如净大师我说这话,没有其他意思啊,你不要在心里去啊!好的,要不就这样定吧。现在我们就举行签字仪式吧。请海澄大师过来好不好?”

    这样的建议,朱重八当然不会拒绝,立刻让海澄大师过来参加签约仪式,当然了,朱重八也是找了很多其他的栖霞寺僧人,达子,小春参加,这样既可以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还让这个仪式显得很隆重。

    粮食进货的事情搞定之后,朱重八接着想下一步的事情,那就是最关键的事情,他的船队,护卫队,这才是他最关心的内容,也是朱重八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朱重八的想象中,现在他们应该是刚开始没人知道,等过段时间,他们的赫赫大名,将会在大运河两岸都会知道的。

    他们都会听说,现在出现了一只僧人的运粮船队,在运粮的时候,非常的友善。

    他们不会想生事儿,但是如果有人想找事,他们也不惧,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他们想做生意求利,不想做其他的事情,这就是朱重八下一步的打算。

    最关键就是运输的问题,最主要还是船只,运粮船只一样选质量最好船只。

    这件事是不能马虎的,因为他每次运的粮食非常多,如果因为船只的质量问题而导致沉船的话,朱重八损失就大了。

    粮食是不能见水的,这件事,他还让小陈儿去联系那些造船的商家。联系好之后,朱重八亲自上门,去看看船。

    当然啦,他还要熟悉船只的大师来验货,因为他毕竟现在是和尚,隔行如隔山嘛。

    说实话吧,对于船的好坏,只有那些经常在水上跑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船只是最好的。

    特别是经常走大运河河道的这些人,才是朱重八最关心的,因为你在其他地方有经验,和朱重八要做的事情,联系不大。

    整个路程都是在大运河上,所以说真的需要非常严格验证,这船是不是有问题。

    要说朱重八选择镇江这个地方,那真是选对了地方,如果原来不是选在这里的话,那么他这个船只的问题就很难解决。

    因为在镇江这里,就有几家造船厂,而且这些造船厂,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他们造的船,主要就是为大运河造的船,这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朱重八是想什么来什么呀。

    因为这件事情安排给小春儿,根本没有多长时间,小春和达子,一起来找朱重八汇报了。

    其实这件事是达子办理的,只不过是小春儿不放心,又去现场看了一遍。

    原来朱重八安排达子去做收粮这件事情,所以达子就在这附近非常仔细的转了几圈。

    因为朱重八也跟他讲了是运粮的事情。所以达子也顺便把船只这一块儿的事情,也仔细地看了一下。

    果然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会儿,朱重八需要了解造船厂的信息的时候,达子一下子就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全部告诉了小春儿。

    因为小春儿也比较细心,他们两个就一起去现场,又验证了一番。因为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等小春儿验证完毕之后,就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朱重八。

    所谓货比三家,所以这次小春儿,真的是选了三家。

    这个造船和收粮不一样,你收粮的人家虽然很多,但是能够长期合作商家,其实很少的。

    运粮船,你要看它的坚固程度,美观程度,实用性能,还有使用的寿命。

    这些事情,就是需要你细心观察的,你这些事情,如果不去做的话,那么。你就不会购置到非常合适的船只。

    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你自己来操心的,要不然的话,你就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其实关于运粮船队的问题,朱重八也是想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先使用别人的运粮船,他付运费,运输自己粮食,等到有足够利润之后,这才能够有自己的运粮船队。



    虽然朱重八的计划是下一步才买船,但是他肯定要提前把船只所有的问题,全部搞明白。

    这样到时候,真正购买的时候才不会有病乱头医,毕竟船只是生产工具,回收成本周期一般很长。

    粮食在这边购买之后,运到地方,马上就可以回收银子,但是船只不一样,这当然跟以后运输的利润有关系,这样的事情,现在必须是朱重八来操心,决定,一旦这种事情,确定好了,下面就可以由其他人来办理了。

    这个时候,朱重八让小春儿达子他们,去找那些常年运输的商队。因为他们常年在大运河上跑,对于大运河周围的情况非常熟悉。

    所以,这开始的时候,利用他们的船只,熟悉这大运河航道的情况,和运输中间,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当然了,这都是各取所需,未来,朱重八,就是有了自己的运输队,也没有抢占他们的饭碗,毕竟朱重八自己的运输船只,只为自己服务,不会为别人提供服务。

    所以朱重八觉得,没有什么对不起这帮人的,还有朱重八,想做的生意就是这个生意没人做,他去填补这个空缺。朱重八并不是想去抢占别人的市场。

    当然啦,朱重八只是想利用他们的船只,开船的那些人,护卫队,朱重八肯定启用自己的僧人,特别是栖霞寺的僧人。

    还有朱重八会让栖霞寺的僧人,到运输船上去,熟悉整个流程。

    虽然朱重八现在做事的时候,还是习惯用达子和小春出来做事,因为这是开始。去选择这些工具,去找这些人家的时候。

    等到以后,贩运粮食的事情进入正轨,那个时候,这些事情都是有栖霞寺僧人来负责。

    因为朱重八,对于栖霞寺,只想能摆脱现在的这种困境,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朱重八,想做的事情远远超过这些事情,另外朱重八未来是要统一天下的。

    他现在在这里当和尚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或者说这个时间是非常确定的。

    他时间就这么多,过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朱重八会把这些事情,完全交给别人负责。

    其实,朱重八就把现在这个过程,当初是未来他统一天下的这件大事的一种演练。

    因为说实话,通过这件事情,他已经体会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朱重八他现在,总管皇觉寺,报恩寺,还有西霞寺总体加起来将近2000僧人。

    这些僧人和未来几十万军队,或者,更多的黎民百姓,现在这点儿事简直是太小小儿科了。

    但是就是这么少的人,也让朱重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这件事,对于朱重八来说,是很好的磨炼。史书上记载,当然这件事。都是朱重八自己说的,或者是别人流传下来的。

    说是朱重八在皇觉寺跟着老方丈,学习了五年的佛经,后去投军这才经过15年奋斗,建立大明王朝。

    对于这样的说法,也不知道它的真假,但是从常识上讲,一个和尚,如果没有特殊的培养,只是在念经,那么他怎么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领兵打仗的将军呢。

    这个变化实在是太突兀了吧,所以现在朱重八,通过这些事情,也是在磨练自己。

    他觉得只有通过这些磨练,他才会把握更大一点。

    虽然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但是乱世之中,人的生命也更难得到保证。所以想在乱世之中活下来的话,必须养足精神,锻炼体魄。

    因为朱重八想了后面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加快了这次贩粮的各项准备工作。

    人就是这样,你一旦决心做一件事,那么你就会把自己所有的力量全部都用在这一件事上面,现在的朱重八就是这样。

    其实朱重八想的也是非常明白的,那就是现在的他就做这一件事情,把这件事做好了,再做其他的事情。

    下一步要做什么,朱重八还是在思考当中,不过一旦现在这件事做成了,那么朱重八要做的那件事情就想出来了。

    毕竟朱重八不会让自己在这里闲着的,因为那是对于自己有限时间的巨大浪费,再说了,这样的事情也是不会发生的。

    因为如果朱重八不做事情的时候,他其实就在不停的思考,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思考。

    “如净大师,现在粮食已经装在船上了,等下就是好时候,可以启航北上了!”小春说到这里,他也是非常兴奋的。

    毕竟他为了这件事情,也是跑前跑后了这么长时间,其实这件事的成功运行,小春也是付出了许多的。

    “小春儿,还有达子你们这件事,做的非常不错,足见你的能力是比较强的,我向你们提出表扬,这个你们需要银子吗?我现在也没有带银子,如果我带银子的话,每个人至少要赏银三百两。”朱重八这个时候真的是非常的高兴。

    这个时候,小春儿,也是非常激动的给朱重八说道,“如果没有如净大师你,相信我们,提拔我们,教导我们,肯定没有我们今天的。就是今天,如果没有如净大师,我们只是两个皇觉寺的小和尚而已。其实如净大师,我和达子,还有很多的师兄弟,都是想跟着如净大师。做事。因为跟着如净大做事,非常有成就感,其实我和达子,最想要赏赐就是,如净大师,他是你到哪里去,我们都跟着你。这就是我给们最大的赏赐了。”

    听了小春的话之后,朱重八也是非常感动的。因为这就是所谓的将心比心啊。

    这说明,他这一段时候的付出,这些心血没有白费。

    这些人都念着他的好,想跟着他继续干下去,这说明朱重八,在做人方面,做的很不错。

    对于未来,朱重八更加的有信心了,因为随着他的眼界的开拓,很多事情看法已经变化了,所以下一步要做的事情,现在朱重八已经决定了,他决定,再上元大都。



    其实这个想法,朱重八以前就有了,只不过他觉得要是去那里的话,有可能让自己分心才不去的,毕竟朱重八是把他的亲人安排在了元大都。

    不过这个时候,朱重八觉得还是去一下比较好,因为他觉得牵挂亲人不是错,因为这样的他才更加的真实。

    这次朱重八他们的运粮船共有三艘,毕竟这是第一次运输,还是数量少一些为妙。

    朱重八登上了第一艘船,这是朱重八的习惯,毕竟做事情就是这样,需要领导的引领,如果朱重八做事情畏首畏尾的,什么话不好说,什么事情都不做的话,谁还会把他当做领导人呢?

    “开船!”随着朱重八的一声令下,三艘大船开始朝元大都方向行进。

    原来指挥那些僧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朱重八都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人,但是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像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在领着自己的部下向前冲。

    这样的感觉真的是太带劲了,在朱重八所在的这艘床上,有原来船主开船的人,也有一位船长,毕竟人家怕朱重八把人家的船给拐走,这样的安排,朱重八也是同意的。

    其实朱重八做事情也是非常好爽的,按照规矩这样的运输的活,都是先付一部分定金,然后到地方之后,把剩余的款项全部给付清。

    但是朱重八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是在船出发之前,已经把所有的银子全部付清了,这样的做法然让船主非常的感动。

    也是非常配合朱重八的行动,只是在每艘大船上象征性的派了一个人,其他的都是开船的人,朱重八要带的人,分散在三艘船上。

    这次朱重八只带了小春,达子又派回皇觉寺去了,毕竟那里是朱重八的根据地,那里是不能出什么问题的,一个二河估计有点不够用,所以,达子回去主持大局。

    这样的事情,朱重八完全都安排好了,对于其他的事情,朱重八也是尽量安排。

    其实朱重八这样做也是有一点不足之处的,那就是对于栖霞寺那里,朱重八的安排是非常有限的,只是留了几个做饭的师父。

    当然了,如何做饭,朱重八已经安排好了,只有这样的做法,才能让栖霞寺方丈放心,毕竟朱重八如过什么人都没有留下来,估计栖霞寺的方丈会有其他想法的。

    这次朱重八带了众多栖霞寺的僧人,当然了,也有几位就在了那家店老板那里,因为这次店老板为了支持朱重八他们,对于这一批的粮食,只是收了一半的银子。

    剩余的银子说是等到朱重八回来再说,这是多大的信任了,可以这样讲,这样的信任让朱重八非常的感动。

    其实朱重八这次本来带的银票就是有限的,毕竟这是第一次,他不可能吧栖霞寺所有的银子都拿来用,毕竟那样做的话,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这样的事情,朱重八上做不出来的。

    这一次朱重八只是用了栖霞寺一部分银子而已,最多是五分之一左右吧,因为朱重八也是核算过了,就是最坏的打算,如果他这一个计划失败了,对于栖霞寺的影响也是非常少的。

    其实朱重八这样想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朱重八用的是从其他那些没有人知道的仓库里面找出来的银子。

    对于这件事,朱重八是非常保密的,他还没有让人告诉栖霞寺的方丈,其实这件事知道的僧人也没有几个。

    这样说吧,朱重八当时在整理那个仓库的时候,把所需要的银子带走之后,其他的银子还是放在了远处。

    然后朱重八把外面全部的封好,和原来看起来一模一样。

    还有就是朱重八把知道这件事的僧人全部带在了身边,就在朱重八所在的这艘大船上。

    因为朱重八不想让这件事出现任何的意外,毕竟如果那些银子的事情被栖霞寺方丈知道的话,估计对于朱重八的信任会降低或者是消失,因为他会觉得有这么多的银子,根本不需要去冒险的。

    所以朱重八这件事才这样安排,这就是朱重八的高明之处,他不想让自己的心血白费的,虽然他对于栖霞寺是没有任何的怨气的,但是朱重八也不能让栖霞寺因为自己疏忽坏了自己的大事。

    对于朱重八来说,他要做的事情,是一定要向前推进的,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

    这就是朱重八已经是决心,条件具备了,他会快速的推进,条件不成熟的,朱重八会想办法把所有的条件全部达成,这就是朱重八的做事之道。

    其实朱重八后来能够统一天下,就是这样的做事方式,因为朱重八的意志力坚强,自制力足够强大,平常的人一遇到一点危险,或者是不顺就放弃了。

    再厉害一点的人是能够坚持一会,当然了,这些人中间是有些幸运之人,只因为坚持了一会,就成功了。

    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这样的,困难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换其他的方式,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朱重八就是那种认准目标,一定要办成的那种人,在朱重八看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世上的事情只有做与不做的区别,因为朱重八只要做了,那只有成功,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不过朱重八虽然是这样想的,但是他在听说书先生说的三国的时候,对于诸葛亮的做法也是非常欣赏的,那就是未思胜,先思败,未思进,先思退。

    所以,这一次贩粮的商业行动,朱重八把它当做了一次军事行动。

    在朱重八看来,商场如战场,在战场上能够成立的规则,在这里也是同样成立的。。

    这次朱重八就是这样大胆的实验,还有就是这次去元大都,他要去见识一下那里寺庙是什么样子的。

    特别是那一个所谓的天下第一寺,是什么样子的,朱重八一定去好好的拜会一下,毕竟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这三艘运粮船在大运河上走的非常的平静,安全,其他的船只见到这三只船,就跟没有看见一样,照样走原来的航程。

    其实大多数的船在大运河上都是这样的遭遇,毕竟每艘船都是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的,哪里会有闲心去管别人呢?

    不过运粮船却是不一样,最近很多的运粮船被抢,大部分都是抢货不杀人,但是也有个别的是杀人越货。

    所以,这短时间,整个大运河上,运粮船已经是很少出现了。

    其实之所以没有人对朱重八他们这三艘船动心,其实也在于朱重八的安排。

    在临行之前,朱重八专门让人制作了三个旗杆,上面都是一样的字,“栖霞寺僧人运输队”

    朱重八想的是非常的清楚的,那就是与其让别人来猜测这船是干什么的,换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是干什么的。

    因为朱重八这几个字说的非常的明白,没有人会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还有就是为了让其他的船只相信这件事,朱重八让僧人们轮流在船头念经。

    其实这个时候,在船头念经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因为大运河上,空气新鲜,视野开阔,在这样的情况下念经,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享受啊!

    朱重八这个时候,就坐在第一艘船的船头,眼睛看着前方的大运河水,想着未来要发生的那些事情。

    按照朱重八的想法,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想做的非常好,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顺利一些。

    不过如果朱重八的时间有限,或者是条件不允许的话,他会把那些非常关键的事情做好。

    这些都是朱重八在船头想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朱重八原来没有想过,他原来实在是太忙了,其实要不是他在船上哪里也去不了的话,估计朱重八又该开始做新的事情了。

    这个世界上就是这样,能干事情的人,一直在干事情,做了一件又是一件,那些不能干事情的人,却是一件事情也做不了。

    这就是朱重八的另外的感受,其实一点也是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这个时候,朱重八又在思索那些有关于人的问题,这佛祖之所以创立佛教,是因为大彻大悟了,这是佛经上的解释。

    但是朱重八读了那么多佛经,他有了一个新的看法,那就是这其实就是一种逃避。

    原来佛祖传说是一个王子,然后突然间大彻大悟,一朝成佛。

    但是朱重八觉得这位王子肯定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事情,本来想自杀,突然悟透了另外的道理,因为朱重八觉得佛祖是舍弃了原来的一切,当然也是包括原来没有解决的那些问题。

    在朱重八看来,他是不会这样做的,原来他之所以做和尚,因为是没有办法,其实两年后,他就不是和尚了,他就要去办那些他想办的事情了。

    这就是朱重八自己的选择,对于这样的选择,他也是非常清楚是什么样的路,要吃什么样的苦。

    对于这些事情,朱重八还是有一个原则的,那就是只要是需要他亲自做的事情,他一定不会假手于人的,当然了,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他会让别人办理。

    这会在船上,虽然朱重八的身体没有办法动,但是朱重八的思绪是一刻都不停的。

    因为好多事情朱重八原来没有时间想,这次终于有时间好好的整理一下了,这样的机会其实也是非常难得的。

    其实朱重八不知道的是,他们行进路途上,是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停靠的,这些地方可以给这些穿补充给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原来朱重八那一次经大运河去大都,因为他当时不是什么主事之人,所以,对于这些事情,他根本是不在意的。

    对于这些他不在意的事情,朱重八肯定是记不住的,这是人之常情,比如所谓的熟视无睹就是这样的道理。

    这个时候的朱重八那真的是思接万千,其实朱重八想的最多的事情还是如何管人的问题。

    毕竟朱重八以后要管一辈人,管一国人,这样的重担,如果对于人是什么样子的,分什么类型不了解的话,那么他如何管理好这些人呢!

    这个时候,朱重八想起了历史上那些被朱重八灭族的那些人,如果到那个时候,朱重八肯定不会那么做的。

    因为朱重八认为有一件事,历史上那个朱元璋是做错了,那就是杀那么大臣,朱重八这个时候,已经想好了,到时候,他会然后这些人去东征小日本,这样的话,无论结果如果,都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这个时候,朱重八马上把自己的思绪收回来啦,毕竟他这件事想的实在是太过遥远了,这样的事情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现在想真的是太早了。

    一想到以后发生的这么多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朱重八都不禁心潮澎湃,他觉得自己真的是太幸运了。

    竟然有这样的机会做这么多的事情,实在是太满足了。

    可以这样说,朱重八就是一个工作狂人,对于这样多的事情,他不仅不觉得太苦了,反而觉得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太幸福了。

    从这一点上看,朱重八的想法就是和常人不一样的,所以,一个厉害的人物,首先就是想法都是与众不同的。

    还有就是这些厉害的人物,对于自己要要做的事情是非常清楚的,没有一点妥协的地方,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其实这才是做事情成功的捷径。

    那些想投机取巧的做法,只能是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了,不过这些道理,也许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是也是很多人根本不回事的。。

    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在发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一个人是否与众不同,就是从他做的事情上面看出来的。

    如果他对那些他做的事情,都是非常的不重视,就是在应付,那么他的想法就是那样的。



    当朱重八在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吃饭的时间到了,因为这是船上的第一顿饭,所以,大家都不是很饿。

    毕竟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床,大家都是很兴奋的。

    那些晕船的僧人已经安排了其他的事情,没有跟船走。这一次担任护卫的是皇觉寺和报恩寺抽调的僧人,还有少部分的栖霞寺的僧人。

    朱重八已经向栖霞寺派出去了武术教练,就是皇觉寺这里的优秀习武弟子,虽然朱重八是最优秀的,但是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的。

    “如净大师,快吃饭了,你来这船舱里吃点饭吧!”这是栖霞寺的僧人在提醒朱重八。

    为了便于这三艘运粮船相互照应,朱重八,在第一艘运粮船上,小春在第二艘运粮船上,第三艘运粮船上,是栖霞寺的一位僧人,当然了,这也是朱重八非常信任的一位僧人。

    其实三艘船在走起来的时候,相距的距离还是非常的近的,所以,朱重八对于他这样的安排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个时候的朱重八的确是有点饿了。他这个时候又想起了一句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原来在寺院的时候,朱重八也没觉得饿的这么,但是坐在船上,呼吸着这大运河的空气,他竟然觉得自己真的是太饿了,这说明什么呢?

    呵呵,其实朱重八,他是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在岸上做事的时候,少吃了一顿饭,不但是他,小春他们都是这样的。

    毕竟这次他们来一个新地方做事,如果事情还没有做好,大家都光想着吃饭问题的话,那估计会让人笑话的。

    所以,这帮僧人,都少吃一顿饭,那不饿才怪呢!朱重八在吃饭的时候,给大家说了刚才这件事,其他大部分僧人听了之后,都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吃自己碗里的饭,忍住了笑。

    但这个时候。一个年龄小一些的栖霞寺僧人,忍不住了,说他年龄小是相比而言,其实他也有十八九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他说道。“如净大师,你忘了吗?其实是我们今天可能太忙了吧!中间大家少吃了一顿饭。”

    听了这位小孩的话,朱重八,突然恍然大悟起来,哎呀,以后这样的事情要坚决避免,因为他觉得做事是做事,吃饭是吃饭,两者都是不能耽误的。

    如果不按时吃饭的话,容易肠胃生出毛病。

    这个时候,朱重八就对那位说话的小和尚说,“你很好!这样吧,以后你就提醒大家,该吃饭的时候,提醒大家!如果我忘记了,或者是有其他人忘记了,都需要你提醒一下,因为你这个提法非常好,你有勇气值得表扬!”

    朱重八,专门对小和尚进行了褒奖,就是这样,得到了别人的肯定,那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

    特别这还是如净大师的肯定,那更是难得,朱重八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团结大家,激励大家,说真话办实事。不要顾及什么面子的东西。

    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人之常情,虽然他们现在是和尚,原来他们也是世俗中的人,他们在世俗中经历的事情。也会影响到他们现在的做法的。

    现在是朱重八事业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朱重八的目的就是,多多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其实朱重八觉得,人做事的时候,目的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有的时候,他不愿顾及面子问题。

    但是因为朱重八他是主事人,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对别人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所以有些事情,他可以安排别人来做,别人这样说的话。有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是这话是朱重八说出来的,那么这问题就大了。

    所以,朱重八觉得他现在的管理是出现了重大的漏洞了,那就是没有人说相反的意见。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朱重八很清楚,他不是僧人,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如果朱重八自己没有发现,那么这样下去,就会对朱重八的事业,产生不好的影响。

    要说朱重八就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一下子就从这件小事之中,看到了这么重要的问题。

    朱重八记得一句话,他也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听说的了,那就是领导不是请客吃饭。

    这真的是大问题,原来朱重八领导的僧人很少,不过是几百人,那个时候,朱重八兢兢业业的话,还是可以管理过来的。

    但是栖霞寺本身就是千人的大寺院,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

    有些原来朱重八在皇觉寺,报恩寺能够实行的那些措施,到人多的地方,反而是实行不下去了。

    毕竟这也是有情可原的,原来朱重八的那些办法,都是在皇觉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才想出来的办法,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皇觉寺,那么到其他地方,都要经历实验,才能看出来能否具体实行下去。

    现在朱重八觉得自己真的是太幸运了,毕竟还没有在栖霞寺推行原来在皇觉寺那些措施,因为朱重八要是已经推行的话,估计已经出了很大问题了。

    看来做事情的时候,小心,小心,再小心,真的是一点都不错!

    以后朱重八还是会贯彻这样的工作方针的,现在朱重八已经悟出来了另外一个道理。

    那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因时因地,根据事物发展的规矩,制定出适合的办法来。

    这个时候,朱重八真的是特别感谢这个小和尚。

    在吃完饭之后,特意的和这位小和尚聊了一会,对于这个小和尚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位小和尚法名叫海英大师,对于朱重八的召见非常的感动,他在和如净大师的谈话中是非常的诚恳的。

    那真的是有什么说什么,和他谈过话之后,朱重八也是感叹啊!人和人就是不一样,人与人的差别真的是很大,不过这些感叹,不是朱重八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朱重八觉得对于人的本性这个问题,他又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