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一世富贵 > 全文阅读
一世富贵txt下载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黎奉晓沉默不语。

    他只是一个将军,带兵打仗的,李佛玛说的那些他不需要考虑,他只要李佛明确告诉他,打不打,怎么打。若是按现在情况,只听李明信满口胡说,什么只有六千厢军,却莫名其妙就出来数千骑兵,满山的滚木礌石,还有扑不灭的大火,成千上万的砲手弩手,依着这种混乱消息没人敢去打仗。

    看了李明信一眼,李佛玛的神情冷崚起来,对黎奉晓道:“我记得先前就有消息,邕州那里有个蔗糖务,能够组织数万乡兵。我们都不把这些乡兵当回事,如果,那些乡兵真有一战之力呢?”

    黎奉晓摇头:“行军打仗不是儿戏,随便捉个人就能上战阵。乡兵说到底也是乡兵,是民不是兵,摇旗呐喊还说得过去,战阵冲杀绝不可能!”

    李明信脑中灵光一闪,抓住了一根稻草一般,高声道:“将军这话说得就有些差了!那些乡兵可不是民,我听人说,蔗糖务最早的人就是厢军除籍退下来的,重新拿起刀枪,可不就又是兵了!”

    李佛玛转头沉声问李仁义:“这话可是真的?”

    李仁义从容不迫地道:“确实如此。微臣也曾经跟陛下提过,那个蔗糖务提举徐平初到邕州的时候,苦于没有人手,便把福建路到广南西路的更戍厢军留了下来,入蔗糖务做活。不过这都是前几年的事,到了这两年福建路兵源不广,这事情便就停了。现在蔗糖务招人,最多的是邕州本地土人,其次才是福建路来的移民,除役厢军已经没有了。”

    “那么。你说蔗糖务里有多少除役厢军?”李佛玛看着李仁义,面色凝重地沉声问道。

    “依微臣得到的消息,当在一万人到两万人之间。”

    李佛玛点点头,对黎奉晓道:“是了。邕州必然是把先前的除役厢军又重新征招起来,这样他们便有了两万多兵马,又是以守对攻,陈常吉之败也说得过去。唉,是我们以前大意了。总以为邕州一地,随便就能收拾。”

    黎奉晓闭上眼睛,盘算一会,才开口道:“若是这样说,倒也说得通。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除役厢军已经离军多年,按说重新征召也一时经不得战阵。不过想来宋人自有办法,我们不在这上面费神。现在算来,在谅州宋有大军两万多人,又据有地利。要攻取那里可不容易。”

    无论装备和战力,交趾的主力与大宋的厢军都相差不大,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交趾还没有能力大规模装备大宋禁军那样的豪华军队。李佛玛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如果邕州是两万正式编制的禁军,他根本就不会再打谅州的主意,别说是富良江以北,就连升龙府都得小心翼翼地才能守住。

    哪怕就是两万厢军,也是硬骨头,已经不是一支偏师能够对付的。

    手支额头。李佛玛在王位上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打就要冒风险,一旦战败,现在已经糜烂的局势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外敌入侵。内乱也有可能再起,王位能不能再坐稳都是两说。

    但要是不打呢?大宋据有谅州,可不是以前在邕州的时候,向南再无险阻,势力延伸几乎是必然。哪怕就是大宋自己收敛,地方的土官也会主动去投靠。大宋和交趾哪条腿粗,傻子都分得清楚,陈公永已经做出榜样了。

    北方动荡,人心不稳,又没了广源州遮蔽,西北的大理和哀牢会放过这种送上门的机会?主动出击是必然,富良江以北,西道江和武定江上游,都将不再是交趾所有。到了那个时候,别说一切雄心壮志都灰飞烟灭,就连根本之地升龙府到长安府的地带都直面威胁。

    再加上占城,南北夹击,仅靠几州之地可以应付?

    李佛玛闭上了眼睛。

    这种景况不难想象,四面都是宿敌,一只猛虎在上面虎视眈眈,自己在升龙府也别想睡一个安稳觉了。

    若以后世地理来论,此时交趾的精华地区新都升龙府到旧都长安府,就是红河下游三角洲,地方相当狭小。这里物产丰富,人口相对密集,是支撑王霸之业的根基之地,但必须有外围做藩屏。一旦失了外围,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肥肉,没有战略纵深做回旋,来敌还可以借助丰富的物产筹粮,想守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的。

    猛地一拍坐下王位,李佛玛抬起头来,坚定地道:“打,这一仗不得不打!哪怕就是倾全国之力,把国运压上,也得把谅州夺回来!”

    黎奉晓沉声道:“圣上可是下了决心?”

    “不错!要想保住交趾,就必须打下谅州!晚打不如早打,一定要一战定江山!于我交趾来说,大宋犹如一座山一样,如果让他们在谅州扎下根来,日后就再也难以驱除。现在乘他们立足未稳,把他们赶回山北去!”

    黎奉晓点头:“圣上担心的是。不知这一仗要如何打?”

    李佛玛盯着黎奉晓,郑重地说:“如今南边占城未退,东北苏茂州之乱未平,我不能轻离升龙府,这一战拜托将军!”

    “食君之俸,忠君之事!微臣但凭圣上差遣!”

    李佛玛轻呼一口气:“宋军在谅州两万兵马,——但刚刚一场大胜,所谓的乡兵,这个农忙时候,必然不会还守在谅州!”

    说到这里,李佛玛转头看着李仁义。

    李仁义沉声道:“据微臣所知,上次战事一结束,谅州的乡兵就开始解散各回本部。蔗糖务的主业就是榨糖,现在还是榨糖季。”

    李佛玛点头:“谅州那里,现在想来只有六千厢军了。宋军要想再把厢军招集起来,未必比我们行军更快!”

    说到这里,李佛玛身子前倾,看着黎奉晓:“但我还是依谅州那里两万宋军布置,以免再出意外。升龙府周围有我交趾精兵四万两千人,我只留五千守护王城,其余人马,交付将军。”

    李仁义听着吃了一惊,急忙道:“陛下,这样怎么使得——”

    李佛玛一伸手阻止李仁义后边的话,对黎奉晓道:“我以倾国之兵,尽付将军,一战而下谅州!大丈夫欲成非凡功业,当断即断,此战关乎我交趾国运,将军凯旋,当是我交趾第一功臣!”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天阴沉沉的,细微的雨丝扑面而来,带着清爽,还有春天的气息。

    徐平骑在马上,低着头想心事。前后左右都有谭虎带着随身兵士卫护,他也不用担心骑到沟里去。

    从太平县一路南来,徐平每到一地,都立即整顿集合起来的乡兵向谅州赶路,一刻都不耽搁。可惜的是这些地方都是前两年才平定,蔗糖务刚刚扎下根本,并没有多少人力抽出来。除了一直在这些地方架桥修路平地的,其他真正抽出的乡兵不过两三千人而已,杯水车薪。

    三月初六这一天,徐平紧赶慢赶,终于离开门州,进了谅州州境。

    算着日子,黎奉晓的交趾军队也很可能是在这两天到达,也不知道桑怿那里如何应对,准备得如何。越是离得近了,徐平的心情越是沉重。

    一进入谅州境内,就感觉到了紧张气氛。就是道路两边,也只有零零星星的老弱妇嬬,见不过一个青壮,想来都被桑怿征调到前线了。

    徐平在谅州布下的防御工事虽然强大,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就是需要人员过多。比不得扼守谷口的雄关,哪怕只有几百人,也能够坚守一阵子。

    世间哪有两全其美的事,徐平前边只想着对交趾造成重创,让他们再也不敢北犯。却没想到把他们伤害得太深,这次豁出命来玩了。

    绕过北谅州城,徐平直接到了南谅州城外。

    此时城门早已戒严,所有出入的人都要详细盘查。不过徐平作为本地的最高长官,还是顺利地进了城。

    一进城就有兵士飞奔通报桑怿,他早早在衙门口迎着徐平。

    见礼过了,桑怿出了口气,对徐平道:“你可算是来了!此次交趾倾国来攻,带兵的又是有名的宿将,我都觉得自己要撑不住了!”

    “这次确实不同以往,我来邕州六年。也没遇到过这种严崚时刻,半点大意不得。我们进去说话,你跟我说一说最近谅州局势!”

    徐平一边说着,一边与桑怿进了衙门。

    到了官厅坐下。兵士上了茶来,桑怿便把如今大致的形势说了一下。

    黎奉晓的兵马是昨天到的,一到山谷外就向右侧山坡发动了一次进攻。有了上次陈常吉的教训,黎奉晓谨慎了许多,派出的人不多。选的攻击面更是狭窄,又有一些简易的攻城器具。虽然被桑怿指挥人轻松击退,但也没有给交趾军队造成重大伤害。

    试探之后,黎奉晓便带人在谷口扎下营来。刚开始营地离山谷太近,被桑怿指挥着石砲一阵猛砸,他便带兵后撤了两里。

    听罢,徐平问道:“你估计交趾人现在到了的有多少军队?”

    “大约一万人左右,现在我这里还能应付。但后续军队一直不绝,用不了三天,他们前队的两万人必定会赶到。那时应付起来就吃力了。”

    徐平点点头,本来以六千对两万,以守对攻,还谈不上兵力不足。问题就在于徐平先前布置的工事利用人力过多,在大量的民夫赶来之前,工事的威力发挥不出来。如果让厢军去操作各种守城器具,又没了预备队,没有预备队就没有了应变能力,形势更加危险。

    喝过茶,徐平对桑怿道:“走。我们一起出城,去看看交趾人的布置。”

    细雨一直飘个不停,烟雨迷蒙中颇有一番水墨江南的意境。可徐平站在小山顶上,看着前面雨幕中望不到边的交趾军营。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黎奉晓比陈常吉的布置有章法多了,军营很紧凑,没有特别显眼的突出部作为弱点。中间正朝山谷的方向稍微前凸,两翼拖后,显然是考虑到了山后的宋军石砲,避开最远射程的考虑。

    烟雨中视力不能及远。只能看个大概。但就是这个大概,那严整的军营布置也让徐平感觉到了压力。这次的交趾兵军队可没带土兵,谷口前方全都是守护王城的精锐,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与上次不同的气质。

    徐平看了一会,问身边的桑怿:“这次交趾来的都是精兵,就完没带土兵?到了关键时候,要人填沟壕,他们也用这些精锐填?”

    “土兵还是带的,不过现在还没来谷口。据眼线来报,交趾的土兵都由一两千正兵带着,在周围各州县征粮。这次交趾数万人突然出击,连粮草都来不及供应,只好四处征集,也不知能这样坚持多久。”

    “原来如此——”徐平点头,“在自己境内强行征粮,还是在土官遍地的地方强行征粮,这是两败俱伤的做法啊。不管战事结果如何,交趾人在谅州周围的口碑算是完了。”

    徐平一边说着,一边手搭凉棚遮住飘洒的雨丝观看前方,看了一会,对桑怿道:“对了,前边的交趾人为什么一直在筑土墙?今天细雨不断,他们还是一刻不停,必然是极重要的了。”

    桑怿道:“自昨天他们试攻了一次之后,便退后扎营,然后便一直在军营前修这土墙,也不知要干什么。我也想过,当是防备我们从山上直冲下去偷他们的大营,有这道土墙挡着,便安全许多。”

    “不对,我总是觉得不是这样。如果要挡我们冲营,当要挖壕沟,立拒马,筑墙不是事倍功半?”

    徐平说着,一边仔细观察,看了一会,猛地想起什么,对桑怿道:“你命山后兵士,打两轮石砲看看!”

    桑怿有些为难:“现在人手不足,石砲装弹缓慢,只怕——”

    “不管那些,大砲和中砲各打两轮,不用全部都射,只要各几门就好!”

    桑怿不知道徐平的意思,见他说得认真,只好到一边吩咐。

    雨天里连鼓声也不清脆,只听几声闷响,山后吱吱呀呀的声音传来,几十发石弹带着风声,把漫天的雨幕搅得粉碎,向山下呼啸而去。

    徐平静静着,看石弹划破绵密的雨丝,落在地上,脸色刚天气一样阴沉。

    桑怿奇怪地道:“云行,你发现了什么?”

    徐平叹了口气:“我知道交趾人为什么建墙了,他们是要把石弹挡住,让我们的石砲没用啊!”

    现在土墙刚开始建,只有到人腰的高度,但从石弹划过的轨迹看,只要这堵土墙建到一丈高,就挡住了石砲的弹道,威胁不到交趾军营了。

    方法不怕简单,不怕笨,只要有用就是最好的办法。显然对面的交趾主将根据昨天石砲的发射情况,大致估算出了弹道,开始采取针对措施了。

    谅州这里的战事,交趾人是攻,宋军民守。但具体到石砲上,则宋军是攻,交趾人是守,攻防之间的转换,战场上的瞬息万变。

    徐平猛地转过头来,对桑怿道:“传我军令,乡兵的骑兵部队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赶过来,敢有耽搁的,军法从事!死守就是守死,这次我们面对的敌人,已经不是死守能够对付的了!”

    (有朋友说起加快进度的事,真是说到了点上。其实不光是读者,连我写也到了疲惫期,精力花得多,却没前面有意思。这最后一战的进度估计是要加快了,当然我不会直接拉进度条,只是精简掉一些细枝末节,尽快进入下一个大情节。现在感觉写得好困难,还觉得写不出什么内容,也挺痛苦的。说好了书有了盟主要加更,结果今天还是没兑现,甚是惭愧,希望我能尽快找回状态,兑现承诺,读者见谅。)(未完待续。)

    小雨一直下了一天一夜,冬天干透了的土地重新又湿润起来,有些枯黄的大地一下子就绿了,盎然勃发着生机。

    这场雨对蔗糖务不是一个好兆头,地里还没收上来的甘蔗产糖量降低已经是事实,只盼着接下来的一个月都是大晴天,减少一点损失。

    徐平却已经没有心思关心白糖的产量了,每天都要到山顶上观察一番对面交趾人的动静。

    交趾人的军营一直在蔓延,到的军队越来越多对谅州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筑土墙的工作一直没有停下,速度还越来越快,已经高过人的头顶,彻底防住了中砲和小砲,只剩下山后的大砲还对交趾人有威胁。

    从发现了交趾人的意图,宋军的石砲就一天到晚轰个不停,随着谅州附近的民夫征集到位,人力缺口缓解,更是火力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可惜的是木头终究不是钢铁,如此大强度地使用,不时就有石砲坏掉。修砲的匠人就在旁边,随坏随修,若非如此,几天的时间这些石砲全废了。

    到了第三天,高大全和石庆终于带着蔗糖务乡兵的五千骑兵赶到了谅州,剩下的一千多人,就只好慢慢向谅州集中了。

    看到谅州城下的骑兵大队,徐平终于出了一口气。

    山外交趾人的土墙高度已经接近一丈,最大的石砲也只能擦着墙顶堪堪过去,只要再有一天的时间,宋军的石砲就会失去作用。据徐平估计,这道土墙还会延伸一些,直到完全防住交趾营地,甚至护住向谷里冲锋的路线。

    只要土墙工事完成,交趾人将会开始向谷里进攻,不再管两边的山坡。而按照如今谅州的人力,厢军前去墙后工事防守,便没有了临机处置的预备队。骑兵的到来刚好填上了这个空缺。

    刚刚进入三月中旬,月亮早早就升了起来,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天地,就是在晚上。依然能看很远。

    徐平站在山顶上,看着前方的交趾军营,一道长长的土墙横亘在两者之间,并向谷口方向拐了道弯。这道土墙不但防住了交趾军营,还护住了他们冲谷口的道路。宋军的石砲已经完全失去了作用。

    “一两天之内,交趾必然进攻谷口。我现在很犹豫,是先等着交趾人进攻一次,我们再反击,还是现在就出击。”

    徐平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征求身边的桑怿和高大全几个人的意见。

    桑怿道:“如今谅州这里已经集中了民夫两万二千人,乡兵步军五千,骑兵五千五百,加上集中到这里的六千厢军,我们的人手已经充足。不怕交趾人冲上几次。我以为,还是发静制动,看看交趾人的攻势如何再作决定。”

    高大全道:“不管怎么说,骑兵如果一直在谷里不出去,那就跟没有一样。是现在还是过两天,骑兵都必须出谷寻找战机了。”

    “我就是有些拿不准是现在出谷还是等交趾军进攻力竭之时再出。山外的眼线传来那边的情况,交趾人的粮草已经有些供应不上。升龙府到这里两三百里路,数万人的粮草供应,又没有储备,李佛玛已经在升龙府拉丁运粮。远水解不了近渴。山下的交趾军等不得,这些日子在周围乡村到处抢粮。”

    听了徐平的话,桑怿道:“你是担心等几天交趾人就会把粮征上来?”

    “是啊,谅州以南农田遍布。宜产粮麻,只要交趾人狠下心来,征粮并不难。”徐平叹气,“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交趾人的征粮队打掉,军中无粮。对面的交趾主将再能干也束手无策。”

    高大全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带骑兵绕到交趾人的身后去,反正附近地理人情我们早已摸熟,不会中了交趾人的埋伏!”

    徐平很长时间没有吭声,最终还是道:“过一两天看吧,最好先打掉交趾人的锐气,然后再扰乱他们的后方,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就这样了,回去加紧准备,要给交趾人迎头痛击!”

    三月十二,月亮刚刚落下去没多久,满天繁星闪耀,天地间朦胧一片。

    一直安静的交趾军营突然间金鼓齐鸣,号角震天,打破了春夜的宁静。

    徐平从床上一下坐起来,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声音,看着漆黑的夜,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

    该来的终于还是等来了,自己等得都有些心焦。

    谭虎在门外轻轻敲门:“官人,交趾人要攻城了!”

    “我听到了,马上就出来。你去知会相关人等,在官厅等候!”

    徐平每到战时,都会按照他前世学来的那一套建立司令部,虽然名字按这时习惯称帅帐,但相关配置却是依照他从前世学来的皮毛。不过只要领会精神实质,制度就可以慢慢完善,这也是徐平一个外行不犯大错的关键。

    到了官厅,一众吏人纷纷行礼。

    徐平在主位坐下,看着已经摆在案头的各种文书,以及按他意图画的双方简易攻防图,心里大致有了数。

    此时谷中的乡兵弩手、炮手都已经到位,两万多民夫也足够供应石弹等各种军需,惟一的就是箭矢存量不多,算是隐患。

    看过各种布置和数字,徐平心中有数,带着谭虎离了官厅,去前线观战。

    山顶上,桑怿看着山下,面色凝重。

    徐平上来,桑怿见过了礼,对徐平道:“交趾人的这道土墙着实可恶,把石弹彻底堵死了,我们的石砲没了用处。他们现在谷口有三万多人,如果没有石砲拦堵,按部就班地向谷里冲来,着实可虑!”

    石砲并不灵活,不可能三六十度射击,土墙只要堵死射击扇面,对交趾兵没了威胁。就这样简单的一道工事,就解决了宋军最有威胁的武器。

    看着交趾军队慢慢从土墙后面露出阵形,徐平奇怪地道:“前面长矛,是怕我们的骑兵了,可怎么还有那么多盾牌和弓弩手?”

    “怕我们的强弩吧!这些周边小国,哪个不知道我大宋的弓弩厉害!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谷里破他们阵的不是弩,而是火炮!”

    桑怿冷冷地道,话里已经带了杀气。

    如果进谷之后宋军只有弓弩手威胁交趾军队,那今天还真是有麻烦。不过到现在交趾人还是没搞清楚宋军的主要打击武器是火炮,还有惊喜给他们。(未完待续。)

    宋军山上的机动兵员几乎全部都集中到了谷口的两侧,弓弩手用弓弩,大部分人则用石头砸山下谷中的交趾人。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徐平从建蔗糖务开始定下的事前要有计划,事后要有总结的制度起了作用。

    上次对付陈常吉,谷口这里宋军的武器主要是弓弩,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是简单地扔石头杀伤更大。这次从开始准备便在谷口两侧山头堆了简单处理的石弹,兵士只要扔出去,被砸中的交趾兵士就非死即残。

    不大一会,谷口便躺了数百的交趾兵士,有死有伤,也没人再管。

    砸到地上的石弹到处乱滚,在地上铺了薄薄一层,严重影响了后续军队前进的阵形,谷口的交趾军队开始混乱起来。

    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交趾主力还是成功地进了山谷。

    黎奉晓一向自负勇力,第一次冲锋就亲自带队,冲进山谷,见前面空荡荡一片,数里外的南谅州城只有模糊的轮廓,不由吃了一惊。

    李明信回去说得谷口战事如何惨烈,箭矢满天,大宋骑兵纵横,石弹在后队雨一般地落个不停,黎奉晓想当然地认为一进谷就有恶战。

    但山谷里什么都没有。

    前面的州城还在数里之外,两侧的两道土墙虽然高大如城墙,但相距也很远,就是厉害的蹶张弩也不能把谷中空地覆盖住。

    宋军在搞什么?

    或者是自己运气好,真地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完成布置?

    就在黎奉晓犹疑不定的时候,突然土墙后面传来“咚、咚”的闷响。随着响声,几个原本不注意的黑洞洞的管子冒出黑烟。

    黎奉晓还没得及想那是什么,呼啸的石弹带着破空声已经到了交趾军队前面,向军阵横扫过去。

    多年战阵练出来的丰富经验和灵活反应,黎奉晓本能地就飞一般地跳下马,在地上一滚,从身边兵士的马匹下面滚过。

    就在此时。交趾军中惨叫声不绝,随着骨肉碎裂的声音,马匹倒地的声音,就连黎奉晓这种铁石心肠的人也只觉得一阵心颤。

    一轮炮过。交趾阵形就乱了,此时土墙两侧的宋军才开始放弩,乘交趾军阵形不整,盾牌护不住的时候,又割麦子一般放倒了无数交趾兵士。

    黎奉晓从地上爬起来。只见自己的随身亲兵都死了一小半,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时的火炮是打不准,可架不住宋军几十门炮朝着一个地方打,要不是黎奉晓反应得快,第一轮炮就取了他的性命,这仗也不用打了。

    正在这时,前方炮声又响,黎奉晓吓得魂飞魄散,拉着一个兵士就倒在地上,用这兵士的身体挡住自己。

    这一次炮弹倒是没有找上他。却把交趾阵形彻底撕烂了。

    听见没了动静,黎奉晓手上猛一用力,掐断了手中兵士的脖子,从容从地上站了起来,高声喊道:“宋军谷中砲太厉害,听我军令,全军向左,攻左边土墙!登墙之后,我们顺着墙攻州城!”

    随着军令,交趾阵中战鼓响起。旗帜飘扬,散乱的阵形慢慢整齐起来。

    徐平在山顶上看到,对身边的桑怿道:“都说黎奉晓是交趾第一名将,现在看起来果然名不虚传。虽然还是不了解我们布置的虚实。但全力进攻一面土墙确实是抓住了要害。”

    “现在怎么办?要不要高大全出击?”

    “不能耽搁,你去让高大全和韩道成各带两千骑兵,轮番冲击交趾人的侧翼。有两点要特别记住,一是如果交趾人及时调整阵形,改为面对南边来的骑兵,那么就不要真攻。到了他们阵前一里之地返回即可。如果他们不中断对土墙的进攻,则先向两侧让开,先让火炮轰上两轮,再冲击敌阵。”

    桑怿应诺,去派传令兵传徐平军令。

    土墙本身就是路,传令兵从山上驰下,直接顺着土墙奔向州城。

    此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初春的日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但在这小小的山谷里,却到处都是杀戮,阳光下只有火和血。

    随着嘹亮的号角声,大队骑兵从州城之后绕了出来,迎着太阳,手中刀枪都泛着寒光,森严的阵容震人心神。

    几里外的黎奉晓远看见,根据多年的征战经验,一下就判断出了来的必是宋军骑兵大队,心里暗暗叫苦。

    步兵对骑兵并不是没法对付,只要阵容严整,对方也不敢直接冲阵,只能慢慢寻找机会。

    但要命的是此时交趾军队面对宋军骑兵的是最薄弱的侧翼,这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如果被骑兵从侧翼冲进步兵阵形,结果几乎只有小溃败。

    看看前面,前锋离着土墙还有数十步,被宋军密集的箭雨压得抬不起头来。而在不远处,可以清晰地看见宋军正在拆了山后的小型石砲,挪到土墙的后面来,估计要不了多久,交趾军队又会面临宋军石砲的攻击。

    自雨停了之后,太阳就卖力得很,地面早已干燥,宋军的骑兵虽然只是缓慢前进,依然带起漫天灰尘。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黎奉晓只觉得心弦越绷越紧。耳中渐渐传来骑兵踏过大地的轰鸣声,如奔雷一般滚滚而来。

    黎奉晓不敢再耽搁,高声下令:“变阵,迎战宋军骑兵!”

    帅旗转向,旗帜乱摇,交趾军阵慢慢旋转,前阵变到北方。

    交趾一变阵,土墙后面的宋军就传出一阵欢呼声,弓弩射得更密集了,有的小砲已经架好,有石弹开始落进交趾军阵里。

    黎奉晓觉得眼皮直跳,却漏算了还会面对这种形势,急切之间连分出兵出击都做不到,只能让兵士举起盾牌硬抗。

    韩道成带着自己的忠锐军冲在最前面,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看见前方的交趾军队已经变阵,矛手弓手都是面对自己。

    向地上啐了一口,韩道成骂道:“这些杀才倒是见机得快!”

    说完,看看已经到了离着还有一里路左右距离的地方,呼哨一声,对身后掌令兵士道:“传令各指挥,左军向右,右军向左,从交趾阵前横切过去!”

    黎奉晓眼睁睁地看着宋军数千骑兵就在自己一里之外,阵形一换,插花蝴蝶一般左右交换了一下,就那么退回去了!

    退回去了!一箭没放就这么退回去了!

    “直娘贼!这些宋国杀才调戏我!”

    黎奉晓一声怒吼,无奈地看着天上白花花的太阳。(未完待续。)

    韩道成跑了这一个来回,太阳就蹦到了头顶上,到了中午时分。

    黎奉晓看看天,咬牙吩咐道:“命谷外后队进来,向北列阵,挡住宋军骑兵。其余人等,随我继续攻土墙!”

    宋军看见交趾军队再次换阵,又一声号角响起,高大全带着第二队骑兵从远处缓缓而来,一切如同先前韩道成一般。

    这次交趾人却不管了,继续向土墙逼近。

    经过这一番耽搁,宋军的小型石砲终于架好,石弹雨点一般落入交趾军阵中,交趾军阵迅速变得散乱。

    黎奉晓咬牙命督战重整队形,也不管有多少伤亡,只是向土墙硬冲。

    此时交趾军队再次从谷外涌进来,绕过自己方的军阵,一直绕到北方,压住阵脚,用长矛和弓弩对准来攻的宋军。

    不护好侧翼,军阵变来变去这阵也不用打了,用血肉之躯硬抗宋军的箭雨石弹,早晚把尸体全摞在这儿。

    高大全见了对面交趾人的动静,面色阴冷,看看快接近一里的距离,让身边的亲兵,朝着后面放了三个花炮。

    花炮的声音比火炮发射时的声音更加清脆,交趾兵士听到,俱都本能地吃了一惊,见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才又定下心来。

    黎奉晓骂一声:“装神弄鬼,且看这些杀才还有什么花招!”

    高大全带着骑兵到了交趾阵前一里左右的地方,又如韩道成一般插花蝴蝶一样向两边分去。交趾兵士看见,一起大笑,这些宋人装神弄鬼的花样真多,却偏偏没有正面血战的卵子。

    骑兵大队向两侧分开,这次却没有直接退回去,只是在两侧徘徊。

    正在交趾兵士疑惑的时候,只听“咚、咚、咚”的几声炮响,炮弹呼啸着向高大全的骑兵让开的空档飞来。

    黎奉晓听到炮声,心中暗叫一声不好。以步制骑,阵形严整至关重要,如果被宋军用炮轰散阵形,就再也难挡住骑兵的冲杀。

    随着炮弹扫出的空档。高大全一声高喝,当先提马冲向交趾军阵。

    最前列的一些骑兵精锐,身上是披铁甲的,除非交趾军阵里面有硬弩,不然很难对他们造成威胁。尤其是高大全。甲具齐全,气力长大,手中长枪一挑便在军阵中抖出一片空白来。身后的骑兵依次而进,直向南边杀去,要把交趾军阵凿个对穿。

    黎奉晓见大势已去,无奈地命传令兵下令撤军,自己带着最精锐的中军,向已经冲进军阵的高大全迎去。

    高大全早已经盯上了黎奉晓,见他带人迎过来,也向前迎去。

    黎奉晓是靠近占城的爱州人。生具勇力,被李公蕴招揽从军后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尤其是李佛玛登位时平定“三王之乱”,他率先带着禁军表态拥护李佛玛,并手刃武德王,从此走上人生颠峰。

    高大全有的就是力气,听说了交趾军中有这么个人物,一直有心两人比试一下,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徐平在山上观察着战况,对桑怿道:“交趾军阵已乱。日头西斜,看来今日胜负已分。这个黎奉晓敢打敢杀,不过想来也没勇气挑灯夜战。”

    桑怿道:“怎么,要停战了?现在我们正占上风。何不乘此机会,重重教训交趾人一番,让他们知道自己斤两!”

    “这样打下去,就是以我之短攻敌之长了,不智!我们在谷里布置的强弩石砲,双方一旦混战到一起就没了作用。还是拉开的好。”

    双方混战,刀枪相见,血肉横飞,看起来是让人血脉偾张,但实际上双方都很难取得压倒性的战果。冷兵器的战争,一进入近身互搏的阶段,就到了比勇气的时候,只有把对方击溃了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高大全带的骑兵不过两千多人,本来起的就是骚扰作用,这点人马是不可能击溃交趾大军的,这些交趾精锐没那么脆弱。

    随着徐平的军令,韩道成再次出击,这次既不是虚晃一枪,也不是帮着高大全向交趾人冲杀,而只是把他的人马接应出来。

    黎奉晓看看天空的太阳,又看看远去的宋军骑兵,再看看旁边依然箭矢纷飞石弹如雨的土墙,心里叹了口气,无奈地传令撤军。

    今天虽然白白丢掉了两千多条人命,一无所获,黎奉晓却并不灰心。只要知道了宋军的布置,总会想出应对的办法。自己数万精兵,怎么可能被几千宋军厢军挡住。只有陈常吉那种脑子不会转弯的,才会向着州城直冲,中了宋军圈套,把一万多人一天就葬送干净。

    山顶上,徐平看着交趾军队缓缓退向谷口,对桑怿道:“今天一战,我们和交趾算是都知道了对方的手段。交趾人回去必然会想办法,我估计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地进攻土墙,只要占一段土墙,他们就把局面扳回来了。”

    桑怿笑道:“说破天去,交趾人也只有三四万人,今天双方都是互相试探,未出全力。等到明天,如果交趾人还像今天这样来攻,就不会让他们像今天这样轻松了。我带着厢军与骑兵一起杀他侧翼,拼个死活!”

    徐平看着山南边的交趾境内,叹了口气:“没错,这一战必须速战速决,不能拖下去。三月中了,雨季马上就到,还有一些甘蔗要收,还有新开的地要种,不能把人力全都耗在这里。”

    此时交趾军队后军刚刚退出谷口,中军正顶着山顶上投下来的石弹慢慢向谷外撤退,前军与谷中的宋军也脱离接触。

    “鲁芳!”徐平看了情况,转身高喊。

    鲁芳从旁边跑过来,高声应诺。

    徐平沉声道:“交趾人将退未退,正是时候。你立即带定好的一千人冲下山去,把火药埋在他们建的土墙下面,炸了土墙!”

    鲁芳领命,转身去了。

    徐平早就命鲁芳准备好了人手,火药也准备好,要把下面的土墙炸掉,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此时交趾军队撤退,正是军令不行,最乱的时候,用小半个时辰埋好火药,他们还反应不过来。(未完待续。)

    天才壹秒記住『xzmao qu 】黎奉晓是真地耗不起。

    此时太阳西坠,白天的酷热慢慢散去,漫天的霞光中微风轻轻吹拂。

    随着交趾军队从谷口撤退,高大全和韩道成重整了骑兵部队,慢慢又逼了过来。黎奉晓不知宋军要做什么,土墙又被打掉,只好命令全军后撤三里,避开宋可能进行的偷袭。

    桑怿看着慢慢向谷口逼近的韩道成和高大全,沉声问徐平:“真地要让他们去?仗打了这么久,你可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冒险的事!”

    “战事不能再拖下去。交趾人没有本钱拖,我们也一样没有本钱。枢密院已经几次行文要求我稳定边境,不得与交趾人再起争执。如果战事拖延,枢密院可能会强行命令我们退兵。而如果再误了蔗糖务的收和种,我一个小小的蔗糖务提举,担不起后果!”

    桑怿没有说话,他是左江道的巡检,这些压力到不了他身上,但天天与徐平呆在一起。还是能理解徐平的心情。

    在邕州辛辛苦苦六年,如果在最后关头一切功劳和苦劳都化为乌有,徐平显然不能接受。而且徐平在朝里没有奥援,只要有一点把柄被人抓住,就很难翻身,做事不得不谨慎。

    其实还有一个理由徐平没有说,四五月间他的任期就要到了,虽然这个年月不会精确到几月几号离任,但一两个月内必然会有接任的官员到来。如果那个时候徐平还带着蔗糖务的大部分人员在谅州这里苦战,给继任者留下一个烂摊子,搞不好会想走也走不了。

    交趾人拖不起,徐平这里不能拖,不能冒的险现在必须冒了,战事必须速战速决。黎奉晓这样想,徐平也是这样想。

    高大全带着手下两千骑兵出了谷口,见前方交趾军队已经退到几里外,正在掘壕沟立拒马,吩咐手下在谷外停下。

    下了马,高大全走到山坡下,抬头看着山上的徐平。

    夕阳的霞光中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影子,高大全静静站着,没有说话。

    徐平看了看旁边的鲁芳,挥了挥手,转头看着山下。

    山上传来一几声鼓响,高大全听见,深吸了口气,向山上徐平的身影深施一礼,转身上马,带着部下向前行去。

    当年在中牟庄园里签下的卖身徐家为奴的文书早已过了期限,徐平也没要求高大全再签,不过工钱和各种赏赐从来都没少过,一切都如同原来的样子。

    高大全知道徐平的意思,想寻个机会把他送进军去,搏个一功半职也是出身。虽然在邕州这里办起来容易,但这里实在偏远,徐平还是想回到开封之后再想办法。一切正常的话,徐平那时的身份很容易就能办成。

    能够遇上徐平这样的主人,高大全一直庆幸,虽然他的性格沉闷,很少把这些话说出来,但一切都记在心里。

    这次出击徐平已经交待得清楚,对战事至关重要,但也危险异常,虽然高大全的性格一向谨慎,徐平还是再三叮嘱。

    红日西坠,天气变得昏暗起来,高大全看看前边的交趾军营,一提马缰,当先冲了出去。

    三月十二这一天,交趾人的第一次向谷中的进攻被击退,傍晚时分宋军骑兵就发动了反击。

    韩道成带手下骑兵绕交趾军营左翼,高大全带骑兵绕右翼,接近军营的时候也不冲杀,只是把手里的煤油罐扔向军营,引燃大火。

    这次骚扰只是给交趾军营带来了一阵骚乱,并没造成多大的伤害。

    韩道成带手下绕交趾军营一圈,从右翼绕回谷口。而高大全却没有回来,带着手下两千骑兵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未完待续。)

    天才壹秒記住『xzmao qu 】我可是这样就要倒了?如此太过儿戏!”

    “倒了,倒了!”小皇帝笑着摆手,“你如今演的是交趾武将,中了我大宋的炮,如何能够不倒!”

    刘永年无奈,苦着脸拄着刀慢慢倒在地上,还不甘心地在地上抖手抖脚。

    见首领一下就中炮倒地,其他少年都是怔了一下,在原地左看右看,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进攻。

    刘永年见了,气得躺在地上用拳头捶地:“战阵之上,怎能左顾右盼!两军相交,自当奋勇向前,你们还不快快向前冲杀!”

    小黄门们初战告捷,立即来了勇气,七手八脚地摆弄着迷你的弩箭,向火炮里重新塞火药装豌豆,一时忙个不休。

    当年在谷口,交趾一万多军队,不过几轮炮轰,箭雨之下就溃不成军,这些宫中少年自小娇生惯养,嘻嘻哈哈的,更加无法躲避。

    看着一众少年或中炮,或中弩箭,纷纷倒在地上,小皇乐不可支,问一边的石全彬:“你这演武太也儿戏,当是谷中难不成胜得也是如此轻松?”

    “官家明鉴,当日谷中一战,小的亲眼目睹,仅仅半日时间,全歼交趾精兵一万余人,我大宋无甚伤亡。我大宋上下用命,徐平指挥得当,比今日殿上所示,赢得还要轻松许多。”

    刘永年从地上蹦起来,口中喊道:“阁长你说得太也夸张,战阵之上刀枪相见,箭矢纷飞,哪里能够这样不近身就赢下一战?刚才是我们这些人没经过战阵,阵形纷乱,不如再比试一回如何?”

    马季良是刘永年的亲姑父,虽然他自己自小长在宫里,对马家与徐家的争执只是略有耳闻,心里还是对徐平有偏见,怎么甘心轻松长徐平的脸?

    小皇帝正在兴头,刚要答应刘永年的话,门口侍立的一个小黄门进来启奏道:“官家,上御药供奉罗崇勋求见!”

    这是太后身边红得发紫的人物,小皇帝也不敢怠慢,急忙上他进殿。

    崇政殿这里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接见大臣的地方,自真宗皇帝起,为防止泄露朝廷机密,内外都有内侍和兵士把守。门窗都有遮掩,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地方。以罗崇勋的地位,也不能想进就进。

    得了旨意,罗崇勋向小皇帝见过了礼。沉着脸道:“太后教旨,着小的来问官家,今日缘何罢了经筵?”

    太祖太宗两朝,都勤于政务,定下日朝的规矩。天不亮上朝,然后便殿召对大臣,处理政事,往往一直到深夜。真宗后期身体不允许,才改为两日一朝,一直延续到现在。小皇帝上朝的日子少了,但每天的作息却有了规矩,上午上朝视事,与太后一起在便殿与宰执大臣处理政事,下午则是经筵。跟着几个有名的儒臣学习,晚上往往还要与太后一起垂帘理事。

    今日要看石全彬殿中演武,便罢了经筵。因为太后这些日子一直身体不舒服,小皇帝便自作主张,没向太后请假,没想到太后发觉之后派人来问罪。

    刘太后一向严厉,对小皇帝管束得极紧,不仅仅是把持着国家大政,连小皇帝的饮食起居也都一一过问,定的规矩连从小带着小皇帝的杨贵妃也得小心遵守。自小养成的习惯。小皇帝对这位太后一向都有些惧怕。

    听见罗崇勋代太后向自己问罪,小皇帝忙起身道:“石廷彬从邕州回来,今日在殿里演示邕州之战,以故暂罢经筵一日。大娘娘最近身体欠安。不欲让他分心,却没告诉一声。”

    罗崇勋道:“为了邕州的事,太后烦心得很,没想到官家却还在这里看这些小孩把戏!刚刚吕相公带着宰执大臣,入宫求对,说的就是邕州的事!太后已让他们到端明殿稍待。官家也速速过去!”

    这位小皇帝,也就是徐平前世历史上的仁宗皇帝,一向是以宽厚没有脾气著称,手下的这些内侍,尤其是太后面前正当红的内侍,在他面前一向没有规矩。自小到大,已经习惯,今天对罗崇勋的这副嘴脸倒也习以为常。

    当然,小皇帝到底有没有脾气,外人是不会知道的。但从他的各种事迹看起来,脾气只怕还是有的,不过是被他惊世骇俗的克制力掩盖起来罢了。

    刘太后是严母,从小到大,把小皇帝管得死死的。而负责小皇帝日常生活的杨贵妃就完全不一样,对小皇帝充满溺爱,甚至与他一起对抗刘太后定下的严厉规矩。

    被这样两位母亲养大,小皇帝还能对两人同样亲近,并不与一般的孩子那样谁对自己好就对谁好,谁管自己就讨厌谁,气度见识非比寻常。

    徐平前世的历史上,仁宗皇帝的这种特点几乎贯穿一生。在公事上,他表现得极其克制,被包拯喷一脸唾沫也擦擦脸没事人一样。而在私事上却非常任性,几乎是不讲道理,废皇后立皇后,谁也劝不住地追封自己喜欢的人为皇后。宠爱长女安康公主,各种破格坏规矩,闹出宋朝公主最大的丑闻,接班的数任皇帝都腹诽不已,神宗甚至为此专门立规矩。

    历史上的仁宗,应该说是把当皇帝作为自己的职业,而且并不怎么热衷这份职业。不过他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操守,尽职尽责地扮演了这个角色。

    一直到宋室南渡,历史上的仁宗在宋人眼里评价不高,所谓“仁宗皇帝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因为他对皇帝这份工作并不怎么满意,所以很少有魄力十足的举措,但他又极有职业操守,把皇帝当得似模似样。

    而今天,徐平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终于真正地影响到了这位小皇帝,他必须要做出选择,选择之后,他还能不能以小职员的心态当皇帝呢?

    (一直说有了盟主之后要加更,结果拖了这么多天也加不出来,感觉自己的话都快没信誉了。今天算是了结了这份承诺,一下就觉得轻松许多。晚上的两更照常,谢谢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续。)

    天才壹秒記住『xzmao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仁义看着军营中巨大的木架,脸色阴沉,随着黎奉晓一路进了中军帐。

    帐中早已摆好了酒筵,军中的几位主将列在两旁,一起见礼。

    李仁义看了看酒筵,又看了看两旁的将领,对黎奉晓道:“圣上在升龙府,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我们作臣子的,自当为圣上分忧,怎么还能够在军中摆酒筵!黎将军,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两人一文一武,是李佛玛的左膀右臂,但这两只胳膊却不如人身上的两只臂膀一样配合无间,互相之间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是免不了的。

    上次在这里的,是李仁义的义子李明信,对黎奉晓手下的大将陈常吉,最终陈常吉被逼无奈,冒然发动进攻,最终全军覆灭。

    对这于上次的事情,黎奉晓一直耿耿于怀,见今天李仁义又想故计重施,冷笑一声,命手下撤去了酒筵,对李仁义道:“大官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当,黎将军我们坐下来说话。”

    黎奉晓好像是忘了现在才被提醒一样,听了李仁义的话,才命手下兵士上了茶水,给李仁义看座。

    分宾主坐下,李仁义拱了拱手:“今日我奉圣上之命而来,所说的都是为了国事,如有得罪的地方,将军见谅!”

    黎奉晓阴着脸:“你是圣上身边的人,做的不就是奉承圣上,替圣上传话吗,难不成今天还是来代我带兵打仗的不成?”

    李仁义脸上肌肉扯了扯,皮笑肉不笑地道:“将军的话虽然说得粗俗,但倒也是实情,我就是来代圣上传话的。”

    “我本就是个粗人,除了会打仗,也就只能说粗话。”

    李仁义虽然是阉人,但拥戴有功,也是有爵位的文班大臣,黎奉晓却话里话外都只把他当作帝王身边的佞幸。李仁义心中暗恨不已。

    低头喝了口茶,把这尴尬场面掩饰过去,李仁义道:“将军到谅州前线已经多日,不知现在战况如何?”

    见黎奉晓双目圆瞪。要发作的样子,李仁义不紧不慢地加了一句:“这话我是代圣上问将军的,将军务必如实说来。”

    黎奉晓忍下怒气,闷声道:“前些日子我进谷攻了一次,才发现谷中宋军布置了一两万人防守。石砲弩箭众多,没有攻城器具,难以奏功!”

    李仁义阴恻恻地笑:“记得上次在圣上面前,黎将军可是赌咒发誓宋军绝没有多少强弩,这次又怎么说?”

    “又能怎么说?是我孤陋寡闻了又如何?对面宋军的主帅狡猾异常,虽然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找来这么多弩手的,但谷中有四五千强弩确是不假!”

    见黎奉晓涨红了脸,李仁义心里发不出的畅快,冷笑道:“原来我那不成器的义子没有撒谎,却被削了两官。罚了一年俸禄!”

    “他好歹逃得了性命,我手下从主将陈常吉以下,一万多人战死,又哪里说理去?若不是贪生怕死——”

    “黎将军,没有证据,不要胡乱猜疑大臣!”

    李仁义板着脸,冷冷地看着黎奉晓。他自己也没想到义子李明信胡言乱语的理由,竟然真地蒙对了,话语中不自觉就占了上风。

    见黎奉晓气乎乎地不说话,李仁义缓和了一下语气道:“那么上次进攻受挫之后。黎将军又做了什么呢?不会一直在这里干等着吧?”

    “你没有看见吗?外面的鹅车井阑等等,都是这些日子制成的,等凑得齐备了,我自然会继续进攻!”

    “什么时候才能凑得齐备?现在已经快到三月下旬了。等到连绵下起雨来,大军在外可呆不住!”

    见黎奉晓不作声,李仁义阴笑一声:“将军切莫起小心思,用这借口拖到那时候,平平安安撤回升龙府,圣上面前可无法交待!”

    黎奉晓冷哼一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是堂堂领兵大将,想的只是如何攻城掠地,不像你这种人,天天就想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主意!”

    “你想等,也等不了了!”

    听见李仁义这句话,黎奉晓猛地抬起头来:“你这话什么意思?”

    李仁义冷着脸,沉声道:“这些日子来,难道你不知道在你军后发生了什么事吗?你这一方之帅是如何当的!”

    “是说在军后骚扰的宋军骑兵吧,癣疥之敌,不足为虑!我已经着令各部,封住了他们的道路,并派出人手前去探查他们的行踪。只要一有消息,我出兵一部,把他们截杀就是!”

    “什么时候?怎么一问起来,黎将军你就早有了布置,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动手,什么时候能够有战果,你就这样让我回去禀告圣上?”

    李仁义腾地站了起来,厉声道:“四天之前,宋军骑兵突然横掠富良江北岸,一夜之间破州城三座,杀伤官吏若干,劫掠财物无数。整个升龙府上下震动,富户贵人开始卷财物出逃,圣上在王宫里都寝食不安,结果你就告诉我你布置了眼线,现在都不知道宋军骑兵在哪里?”

    黎奉晓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宋军出动了两千骑兵骚扰交趾军队后方,由于有当地土官暗中支持,交趾人一直摸不清他们的行踪。以步之制骑是有条件的,最好是选择骑兵必攻之地,严阵以待,则骑兵也占不了什么便宜。但现在高大全的骑兵部队在交趾军的后方飘忽不定,黎奉晓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若是兵力充足,他还可以调遣军队扼守各处要害,把骑兵慢慢困死。但如今后方只有五千精兵守护王城,他这里攻谅州人手都捉襟见肘,哪里还能分得出兵去。

    自高大全骚扰后方,谅州前线的交趾军队粮草物资供应已显不足,黎奉晓只是咬着牙在坚持。要说着急,他比升龙府的王公大臣还急着把高大全消灭。

    但现在高大全胆子大到敢进攻富良江沿岸,直接威胁到了升龙府,黎奉晓便不得不优先对付了。要是一个闪失,被后方宋军偷袭了升龙府,那玩笑可就开得大了,黎奉晓也担不起这个后果。

    (晚上还有一章。)(未完待续。)

    天才壹秒記住『xzmao qu 】

    这种局面需要王室拥有压倒性的实力,一旦交趾精锐在谅州如此灰头土脸地退回去,就给了地方实力派胆子,重演十二使君的乱世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些,黎奉晓问李仁义:“不用拐弯抹角了,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当行不当行。我自会斟酌!”

    “好,那我就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供将军参考。”

    李仁义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我以为。撤军之前,将军还是要组织一次进攻。如果能攻破当面宋军阵地最好,就是攻不破,也要做出样子来。但不管怎样,一定要保住我们的精兵,万不能重演上次陈常吉的惨事。”

    黎奉晓面无表情。只是道:“接着讲。”

    “将军做出声势来,如果局面不对,便迅速撤军。撤出谷来之后,不要再在谅州留恋,直回升龙府去,安排兵马剿灭宋军骑兵。”

    听到为里,黎奉晓有些不耐烦:“这样做样子有什么用?平白牺牲我手下兵士!谷里宋军防守严密异常,进去一次就得留下一两千兵士的性命!”

    李仁义道:“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样做了之后,将军再撤军,我就会向外散布消息,说是我军本来正占上风,只是升龙府突发意外,不得不在大好形势下后撤。这样即使撤回去,地方土官摸不着头脑,也不敢乱动。”

    黎奉晓将信将疑,看着李仁义道:“你会如此好心?”

    李仁义苦笑:“我在将军眼里如此不堪吗?说起来我们都是交趾臣子,荣华富贵系于国运。自宋军攻占谅州,就动摇了交趾国本,如果不能小心应付过去这场危机,国家尚且困难,我们又有什么好果子?这一次,我便替你背了撤军的黑锅,你日后记得我的好处就好。”

    黎奉晓沉吟良久,沉声道:“好,我便信你一次!明天一早,我便组织进攻,午后撤军。先说好了,我会在谷外留下足够的军队接应,你可不能对这些人指手划脚,上次就是李明信带兵先逃,才引得全军崩溃!”

    “放心,明天我一言不发就是!”

    李仁义当然不会替黎奉晓背锅,事后他自然有其他话说。但让黎奉晓先打一仗再撤确实也没有私心,如今的交趾形势动荡不安,就这么灰溜溜地撤回去,各地土官藩镇自然离心离德,隐藏的野心家也会乘时而动。短短时间换了几个朝代,交趾从来不缺这种人。

    南谅州城里,徐平正数着指头过日子。

    三月已经过去了大半,不是四月就是五月,他就会卸任,新的官员会来到这里与他交接。也不知道林素娘在京城里关系走得怎么样,还有石全彬这次回去能不能起上作用,汴梁城里的朝堂里有没有自己的一个合适职位。

    至于对面的交趾军队,已经不是徐平头痛的问题了。需要的人员都已经到位,如今兵足将广,交趾的倾国之兵也奈何不了谅州。而一过三月,桃花开过,雨水就开始多起来,四五月间河水就会暴涨,六七月有了山洪,交趾人无论如何也呆不到那个时候,不然可就是人不收他天收他了。

    蔗务里的农活在大笔金钱的刺激下,终于没出什么大乱子。虽然今年的白糖产量不如预期,但终究还是完成了三司的任务,徐平的考核勉强过关。

    徐平所不知道的是,由于枢密院的坚持,刘太后忍无可忍,就在石全彬向小皇帝展示谅州兵威的那一天,撤除他所有职务的诏令已经发出。如今接替他的官员和诏令都在路上,正向邕州行来。

    自年后以来,刘太后的就疾病缠身,进入三月愈发严重,已经不能正常处理政务。而小皇帝素以仁孝著称,虽然心里有不同意见,还是同意了刘太后的处置,惟一所能做的,是没给徐平处罚,只是以一个待旨了事。

    徐平一心想走,万万没想到的,是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邕州。(未完待续。)

    天才壹秒記住『xzmao qu 】说起来,自战事起来,我们一直死守,除了高大全带两千骑兵骚扰交趾粮道。再没主动进攻过。今天的局势,我以为,不如就出其不意地进攻一次,让交趾人长点记性!”

    “攻出去?”徐平沉吟良久。

    “不错!如今谷里交趾不过数千兵丁,还畏首畏脚,谷中将士压力并不大。就是为防意外,有韩道成的五千骑兵足矣。我手下五千厢军,再抽五六千乡兵步军出来,着得力人士率领,也可以冲一冲交趾军营了!”

    徐平看了看身后谷里的情况。又看看前方的交趾军营,虽然看起来一切如常,但仔细看却军旗不展,隐约还能看到一些军需正在收拾。

    看看天太阳刚到半空。离着中午还有一段时间,徐平猛一点头:“好,就攻出去!你回去准备,带厢军五千,从对面山头下去,一会我传军令。命张荣带六千乡兵步军,从这边山头下去,两面夹击。记住,调兵走谷中土墙后面,瞒过交趾人的耳目,避免黎奉晓提前退兵!”

    桑怿领命,刚要转身离去,徐平叫住:“等等,我们一起回去,人手和进攻路线再商量一下。既然要打,那就认真准备!”

    约摸过了一个时辰,太阳快要到头顶上了,徐平重回山顶观战。

    此时每个山头后面都聚集了六千左右的宋军步兵,等待最后的军令准备出击。由于朝南的山坡修整得太陡,固然可以防止敌军轻易攻上来,但也导致自己的军队从这里下山困难。步军还能勉强下去,骑兵就完全没有办法了。

    黎奉晓正在硬着头皮带兵向土墙猛攻的时候,突然听到山顶上传来一声深沉的号角声,把震天的喊杀声都压了下去。

    猛一抬头,就见到旁边的山顶上,大队的宋军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向山下冲去,连绵不绝,不知有多少人。

    “撤!全军撤回去!”

    黎奉晓朝着身后的掌令兵大喊,只恨不得纵身一跃,说跳出山谷去。

    谷外的李仁义在中军帐里,好整以暇地喝着兵士搜刮来的对面蔗糖务产的好酒,安心等待黎奉晓回来,一起撤回升龙府。

    一个兵士从外面跑进帐来,气喘吁吁地喊道:“下山了,对面的宋军下山了!”

    李仁义猛地站起来,不悦地道:“什么宋军下山了?”

    “大官,对面的宋军从山上冲下来,已经接近军营了!”

    李仁义终于明白过来,大步走出帐外,抬头看去,就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山坡上,密密麻麻蚂蚁一样的宋军兵士正向山下冲来。

    交趾军营里,突然就沸腾起来,惊慌失措的交趾兵士跑来跑去,口中大声喊着:“下山了!对面的宋军众山上冲下来了!”

    此时正是正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当头挂着,酷热的阳光烤干了春天的温情,大地已经迎来了难熬的盛夏时光。

    桑怿手提钢刀,背着铁锏,一刀砍翻了迎上来的交趾兵士,带人绕过鹅车洞子旁边守护着的交趾兵士,直向不远处的交趾军营冲去。

    两三里地的距离,宋军大多都是轻装,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冲到地头,交趾军队连列阵的时间都没有,乱哄哄地从军营里迎出来,与宋军接战。

    谷口外面,守护谷口通道的交趾兵士眼睁睁地看着大队宋军从自己身边绕过去,直接冲向兵营,一时竟不知道该不该阻拦。

    此时天上宋军的石砲还在满天飞,进谷的交趾军队正在缓缓撤退,一旦鹅车洞子组成的防守通道被宋军毁掉,后果不堪设想。

    黎奉晓带着兵士后撤,土墙后面宋军的进攻却愈发猛烈。

    就在这个时候,北边南谅州城,韩道成带领的宋军四千骑兵渐渐露出了身形,向交趾军队缓缓压了过来。(未完待续。)